八年级物理 9.3 物体的浮与沉教案 (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9.3 物体的浮与沉学案2(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9.3 物体的浮与沉学案2(新版)沪科版一、学习目标:1、巩固复习物体的浮沉条件。
2、了解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重点、难点:重点:巩固复习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物体浮沉的判断方法及其应用。
三、自主学习:1、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当________力大于________力时,物体会上浮;当________力小于________力时,物体下沉;当________力等于________力时,物体处于悬浮状态。
进一步推理可得:当ρ物______ρ水时,物体上浮;ρ物________ρ水时,物体下沉;ρ物________ρ水时,物体悬浮。
2、《死海不死》一文中描述到“将奴隶和俘虏扔进海里屡淹不死”,你认为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密度计:密度计是测量________的工具。
把密度计放入液体中,密度计始终是________状态,密度计工作原理:F浮________G4、盐水选种:把种子放在浓度适宜的盐水中,干瘪、虫蛀的种子,由于ρ_____ρ盐水,会_____ ;饱满的种子,由于ρ____ρ盐水,会_______ 。
5、潜水艇:工作原理:靠改变________来实现上浮和下沉。
6、热气球、孔明灯、许愿灯:改变球内气体________来控制浮沉。
四、小组合作学习浮沉条件的应用(阅读课本P179-180)⑴ 密度计:密度计是测量液体密度的工具。
【合作探究】XXXXX:观察桌面上几个烧杯里的不同浓度的盐水,利用密度计测出它们的密度。
⑵ 盐水选种:把种子放在浓度适宜的盐水中,干瘪、虫蛀的种子,能够被选出来。
【合作探究】XXXXX:将相同质量的种子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盐水中,观察选种的效果。
讨论,怎样得到最饱满的谷物种子?⑶ 潜水艇:工作原理:靠改变__________来实现上浮和下沉。
【合作探究】XXXXX:观看视频,了解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八年级物理全册 9.3物体的浮与沉学案 (新版)沪科版

9.3 物体的浮与沉一、预习目标及范围1、预习目标(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密度计、潜水艇、汽球、轮船的工作原理;(2)能应用沉浮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预习范围教材第9章第三节内容二、预习要点1.除通过改变物体的质量、体积使物体浮沉外,另外还能通过改变液体的使物体上浮或下沉。
2.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若它的重力等于浮时、可以。
这种状态称为。
3.当物体所受重力浮力时,物体下沉;当物体所受重力_______浮力时,物体上浮;当物体所受重力浮力时,物体漂浮。
三、预习检测1.质量相同的两个实心物体甲和乙,体积之比V甲:V乙=2:3,将它们轻轻放入水中,静止时所受的浮力之比F甲:F乙=8:9,ρ水=1×103kg/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物体都漂浮在水面上B.甲物体漂浮在水面上,乙物体浸没于水中C.乙物体的密度ρ乙=0.75×103kg/m3D.乙物体的密度ρ乙=0.85×103kg/m32.小红同学在一支铅笔的下端粘上一块橡皮泥,将它分别置于甲、乙两杯液体中观察到静止时的情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铅笔在甲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B.铅笔在乙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C.乙杯液体的密度较大D.甲杯液体的密度较大3.如图所示,在物理实验中小明把鸡蛋放入盛水的杯中,鸡蛋沉在杯底如图甲杯中加盐,鸡蛋悬浮如图乙,再加盐,鸡蛋漂浮如图丙,在这三种情况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鸡蛋受到的浮力F甲<F乙<F丙B.鸡蛋排开液体的质量m甲=m乙>m丙C.鸡蛋受到的浮力F甲<F乙=F丙D.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p丙探究案一、合作探究1.物体的浮沉条件(1)做一做:带着问题继续进行探究。
想一想:对各组采取的措施,用交流的方法汇集起来,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从重力和浮力的关系归纳出所采用的方法的实质。
得出:物体的上浮或下沉是由决定的。
物体上浮和下沉时,它受到的重力与浮力各有什么关系?(2)猜一猜:让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猜想。
八年级物理 9.3 物体的浮与沉教案 (新版)沪科版

9.3 物体的浮与沉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九章 浮力 第三节 物体的浮与沉教案 (新版)沪科版

第三节物体的沉与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沉浮条件。
2、知道密度计、潜水艇、气球的工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浮沉现象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古人对浮沉条件的应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沉浮条件的应用及分析。
【教学难点】沉浮条件的应用。
【教学准备】小木块、乒乓球、小铁块、牙膏皮、密度计、潜水艇模型。
【教学方法】演示法、实验法、观察法和分析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演示实验1:将小木块、乒乓球、小铁块浸没在水中,观察现象。
演示实验2:先将牙膏皮放入水中下沉,后将牙膏皮折成小盒子,漂浮在水面上。
利用多媒体展现各种浮沉现象。
师:对于这些现象,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二、新课教学:(一)实验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师:请根据桌面上提供的实验器材(有盖子的小瓶、盛水的烧杯),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来验证猜想。
请两组同学讲清实验的过程,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实验。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将证据填表。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三种情况中小瓶向什么方向运动?它受哪两个力的作用?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如何?学生归纳小结:(多媒体展示)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浮沉取决于它所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
(1)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2)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3)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悬浮或漂浮。
迷你小实验:按教材第132页图7-29实验,将蜡块、橡皮、瓶塞、鸡蛋等放入杯中,观察它们分别位于哪一层液面上?你能说出原因吗?能用物质的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来判断物体的浮沉吗?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多媒体展示)2、若物体是实心的,密度平均且浸没在液体中,则:(1)物质的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上浮;(2)物质的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悬浮;(3)物质的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下沉。
(二)沉浮条件的应用:师:沉浮条件有哪些应用?请同学们自学教材第179-180页的内容。
春八年级物理全册 9.3物体的沉与浮教案 (新版)沪科版 教案

第三节物体的浮与沉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2.知道浮力的应用.3.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重点难点】重点: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难点:理解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能增大可利用的浮力.【新课导入】导入1:图片导入如图所示,(甲)图中一个成年人能够自由的漂浮在水面上看报纸,而(乙)图中的小鱼却能在水下自由的游来游去,这是为什么呢?导入2:情境导入演示实验:1.出示铁块和蜡块让学生观察发现它们体积相等.2.将体积相同的铁块和蜡块同时浸没在水中后松手.[实验现象]铁块沉入杯底而蜡块上浮最终浮在水面.[提出问题](1)浸没在水中的铁块、蜡块(松手后)各受到什么力?( 浮力、重力).(2)铁块和蜡块受到的浮力相等吗?(排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相等).浮相同,为什么松手后铁块沉底而蜡块上浮?在液体中,物体的浮沉取决于什么呢?【课堂探究】一、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蜡块:松手后,浸没在水中的蜡块所受到的F浮>G蜡,所以蜡块上浮.当蜡块逐渐露出水面,V排减小,浮力减小,当F浮=G物浮>G物上浮,最终漂浮.分析铁块:松手后,浸没在水中的铁块所受到的F浮<G铁,铁块下沉.到达容器底部后,铁块受到F浮,G铁和F支浮<G物下沉,最终沉底.若一个物体浸没在水中,松手后F浮=G物F浮=G物,最终悬浮.总结: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浸在液体中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所受F浮与G物的关系.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二、浮沉条件的应用两个外形相同的铁罐子,一个空心,一个装满沙;同时按入水中,松手后实心的下沉,空心的上浮最终漂浮.[提出问题](1)铁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空心的铁罐子为什么能漂浮呢?( 因为它是空心的,F浮>G物,所以能上浮,最终能漂浮).(2)要想让实心的铁罐子也漂浮,可以怎么办呢?( 把沙取出来,变成空心的).(3)那么怎么调节铁罐子的浮沉呢?(F浮不变,挖空使G物变小,当F浮>G物,铁罐子自然就浮起来了)总结:上述实验告诉我们采用“空心”的办法,可以使下沉的物体变得上浮或漂浮.(1)轮船①原理:采用把物体做成“空心”的办法使浮力等于船和货物的总重来实现漂浮.②排水量:满载时,船排开的水的质量.即:排水量=m船+m货.[提出问题]①轮船从河水驶入海里,它的重力变不变?它受到的浮力变大、变小还是不变?( 重力不变,浮力不变,始终漂浮).②它排开的液体的质量变不变?( 不变)③它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变不变?( 变,ρ海水>ρ河水,所以V排海水<V排河水)④它是沉下一些,还是浮起一些?( V排变小了,所以上浮一些)总结:同一条船在河里和海里时,所受浮力相同,但它排开的河水和海水的体积不同.因此,它的吃水深度不同.(2)潜水艇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航行,进行侦查和袭击,是一种很重要的军事舰艇.它是怎么工作的呢?我们用打吊瓶用的小塑料管来模拟潜水艇.请同学们利用和塑料管连接的细管给塑料管吹气或吸气.现象:吸气时,水逐渐进入管中,管子下沉;吹气时,管中的水被排出,管子上浮;[提出问题]①小塑料管浸没在水中所受F浮是否变化?( 塑料管形变很小,V排基本不变,所以可以认为F 浮不变).②那它是怎样上浮或下沉的呢?吹气时,水从管子中排出,重力变小,F浮>G物,所以上浮;吸气时,水进入管子,重力变大,F浮<G物,所以下沉)总结:潜水艇两侧有水舱,当水舱中充水时,潜水艇加重,就逐渐潜入水中;当水舱充水使艇重等于同体积水重时,潜水艇就可悬浮在水中;当压缩空气使水舱中的水排出一部分时,潜水艇变轻,就可上浮了.3.(盐水选种) 观看视频: 盐水选种.4.其他应用密度计、热气球、飞艇等.第三节物体的浮与沉1.物体的浮沉条件:F浮>G物上浮最终漂浮ρ液>ρ物F浮=G物悬浮ρ液=ρ物F浮<G物下沉最终沉底ρ液<ρ物(1)通过调节物体受到的F浮或G物,可以调节物体的浮沉.(2)应用①轮船:把物体作成“空心”的办法,使浮力等于船和货物的总重来实现漂浮.②潜水艇:依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在水中的浮沉.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B.质量相同的铁块和铜块,完全没入水中,所受的浮力一样大C.冰能浮在水面上,也一定能浮在酒精液体面上D.两个物体的体积相同,都浸没在水中时它们受到的浮力也一定相同2.一个木块和一块石蜡,它们的质量相同,把木块放在盐水中,石蜡放在水中.比较它们受到的浮力的大小.(ρ木×103 kg/m3,ρ蜡×103 kg/m3)( C )D.由于浮体的物质不同,液体也不同,因此无法判断谁受的浮力大3.将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在空气中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5 N;将物体浸没在水中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5 N,这个物体受到的浮力是10 10-3m3,物体的密度是×103kg/m3.(g取10 N/kg)4.质量为79 kg的铁块,浸没在水中时,铁块排开水的体积是10-2m3,排开水重98 N,铁块受到的浮力是98 N.(ρ铁×103 kg/m3)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一艘由中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也是863计划中的一个重大研究专项.2010年5月至7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南中国海中进行了多次下潜任务,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3 759米.2002年中国科技部将深海载人潜水器研制列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专项,启动“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的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工作.2009年至2012年,“接连取得1 000米级、3 000 米级、5 000米级和7 000米级海试成功.2012年7月,在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下潜7 062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也是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2014年12月18日,首次赴印度洋下潜.2015年1月14日,在西南印度洋龙旂热液区执行印度洋科考首航段的最后一次下潜,这也是其在这个航段的第9次下潜.2015年3月17日,搭乘“向阳红09”船停靠国家深海基地码头,正式安家某某.2016年5月22日,成功完成在雅浦海沟的最后一次科学应用下潜,最大下潜深度达6 579米.2017年3月8日从国家海洋局获悉,当地时间3月4日和7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分别在西北印度洋卧蚕1号热液区和大糦热液区进行了中国大洋38航次第一航段的第3次下潜和第4次下潜.这两次下潜都在调查区域发现了热液喷口并获取了硫化物样品.2017年5月23日,“蛟龙”号完成在世界最深处下潜,潜航员在水下停留近9小时,海底作业时间3小时11分钟,最大下潜深度4 811米.美国富翁成为世界单人乘热气球完成环球旅行第一人美国百万富翁、冒险家史蒂夫·福塞特2002年7月2日成功完成了环球旅行,成为世界上单人乘坐热气球完成环球旅行的第一人.据报道,福塞特此次环球旅行的地面合作人员表示,这位58岁的冒险家在他环球旅行的第13天时,经过了此次飞行的起点——东经117度线,这标志着他已经成功完成环球旅行.据悉,福塞特于当天晚些时候在澳大利亚人口稀少的内陆地区降落.这是福塞特第6次进行热气球环球旅行.他于1997年首次进行了热气球环球旅行的尝试,但他所乘坐的热气球却在俄罗斯着陆时坠毁.在第二年的一次尝试中,暴风雨毁坏了热气球,他从9 000米的高空掉进了澳大利亚东北部海岸附近的珊瑚海,几乎丢掉了性命.今年6月19日福塞特飞离澳大利亚,开始他最新一次的单人热气球环球旅行,并终获成功.。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9.3《物体的浮与沉》同步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9.3《物体的浮与沉》同步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九章第三节《物体的浮与沉》。
本节主要介绍物体的浮沉条件,包括阿基米德原理、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 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3. 物体的浮沉条件: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或等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漂浮或悬浮;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下沉。
4. 物体的浮沉应用: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掌握浮力产生的原因。
2. 能够判断物体的浮沉条件,并应用于实际问题。
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判断。
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如浮力计、物体、液体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船只的浮沉,引发学生对浮力的兴趣。
2.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通过PPT展示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公式,讲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3. 实验演示:进行浮力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实验结果。
4. 判断物体的浮沉条件: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让学生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判断方法。
5. 浮力在实际中的应用:介绍浮力在船舶、救生圈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本节课的《物体的浮与沉》、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公式、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判断方法等。
七、作业设计(1)木块放入水中;(2)铁块放入水中;(3)塑料泡沫放入水中。
答案:木块漂浮,因为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铁块下沉,因为铁块受到的浮力小于铁块的重力;塑料泡沫悬浮,因为塑料泡沫受到的浮力等于塑料泡沫的重力。
八年级物理全册 9.3 物体的浮与沉教案 (新版)沪科版

第3节物体的浮与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沉浮条件,会根据沉浮条件判断物体的浮沉。
2.知道通过改变物体受到的浮力或重力的大小可控制物体上浮或下沉。
3.能应用沉浮条件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浮沉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沉条件在技术上应用的事例,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及浮力应用。
教学难点:通过调节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来得到或增大可利用浮力,初步建立应用科学技术的意识。
【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让学生将石块﹑木块﹑曲别针﹑乒乓球等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木块﹑乒乓球漂浮,而石块﹑曲别针却沉入杯底,教师设疑:“浸入液体中物体都会受到浮力,为什么乒乓球会浮在水面,而小石块却沉入水底,物体的浮沉由什么决定?”【自主预习案】1.物体的浮沉取决于________与__________的关系。
2.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1)当F浮______G,物体上浮,(2)当F浮______G,物体下沉,(3)当F浮______G,物体悬浮,(4)上浮的最终结果是________,此时F浮______G3、从浮力的角度看,轮船采用了_______法增大浮力,从而使轮船漂浮在水面上。
这种办法的好处是:比同体积的实心体重力______(填“大”或“小”),而且还可以使排开的水_____,所以受到的浮力比同体积的实心体受到的浮力_______(填“大”或“小”)。
4、轮船的大小通常用________来表示.排水量就是轮船________时排开水的_________。
5、潜水艇两侧有______,向水舱中冲水时,潜水艇的重力逐渐_______。
当潜水艇的重力等于它排开的水重力(即浮力)时,潜水艇可以_______在水中,当用压缩空气将水舱内的水排出一部分时,潜水艇的重力_______,从而使重力______浮力,而上浮.所以潜水艇是通过改变______________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八年级物理全册 9.3 物体的浮与沉导学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9.3 物体的浮与沉导学案(新版)沪科版9、3物体的浮与沉【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能总结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2、会对生活中浮力的现象加以解释。
3、通过自学知道轮船、密度计、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
【温故知新】1、浮力的大小不仅与液体的有关,还与物体有关,而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无关。
2、说出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表过式是:。
3、阿基米德原理对气体适用。
【学习过程】一、物体的浮沉条件自读课本177――178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但是有的物体要上浮,有的却要下沉,这是为什么?你能画出图中物体所处几种状况下受力的情况吗?悬浮上浮v下沉v 物体上浮:F浮 G物上浮的物体最终要漂浮,物体漂浮:F浮 G物物体下沉:F浮 G物物体悬浮:F浮 G物(根据上图你能说出什么是悬浮吗?)其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和,处于非平衡状态的是和。
点拨:1、利用上浮、悬浮、下沉时F浮和G物的关系推导:物体上浮: ρ物_______ρ液物体下沉: ρ物_______ρ液物体悬浮: ρ物_______ρ液2、物体上浮过程中:未露出液面时,F浮(不变、变大、变小),露出液面后F浮(不变、变大、变小)直到F浮 G物时,物体漂浮在液面上。
二、浮沉条件的应用自读课本179―180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轮船(1)观察课本图9-17思考怎样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2)橡皮泥为什么能漂浮在水面上?(3)轮船原理:采用________的办法,增大可以利用的________,使密度大于水的钢铁能漂浮在水面上。
2、密度计(1)密度计是用来测________________的工具、(2)密度计在测密度时,它所受的重力、浮力,它排开水的体积,进入液体中的深度,不变的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如何变化?3、盐水选种某农户生绿豆芽时,将绿豆倒人盛水的容器中,发现成熟饱满的绿豆沉入水底,干瘪、虫蛀的绿豆漂浮在水面上,其中:(1)沉底的绿豆受到的浮力________重力,(2)漂浮在液面的绿豆受到的浮力________重力4、潜水艇(1)潜在水下的潜水艇受_____力和______力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潜艇残骸不再受浮力B.潜艇残骸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
C.潜艇残骸排开更大体积的海水D.海水的密度变小了
5、将一个质量为300g、体积为500cm3的小球浸没在酒精中,它受到的浮力大小为多少?小球在酒精中是上浮还是下沉?小球静止时,受到的浮力为多少牛?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引入
提问:
1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是什么?
2为什么有的物体沉底有的物体却漂浮在液面?
出示自学目标
1、理解物体的沉浮条件
2、能应用沉浮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自学检测
1、下列物理知识的应用事例中,叙述错误的是( )。
A.用同一密度计测量不同液体的密度时,密度计所受的浮力不同
B.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所受的重力来实现其浮沉的
9.3物体的浮与沉
时间
主备人
使用人
课题
课型
规律概念课
教学目标
⒈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⒉了解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学会应用收集资料和问题讨论的方法认识浮力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相关内容
教学重点
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Fra bibliotek点物体浮沉的判断方法及其应用
课时
1课时
教学设想
复习回顾阿基米德原理,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物体浮有的沉”,引出新课,然后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影响因素并总结沉浮条件,最后应用沉浮条件解决问题。
课后作业
同步探究---当堂达标
思考后抢答
思考并小组讨论回答
学生自学
完成自学检测
小组代表展示答案
学生讲评疑难点
小组实验探究
收集数据并讨论分析得出沉浮条件
学生规定时间内完成当堂检测内容
学生课下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9.3物体的沉浮条件
一、沉浮条件
二、沉浮条件的应用
教后反思
2、一平底水泥船(截面可近似看作长方形)截面积为10m2,空载时船的吃水深度为10cm,满载时吃水深度为1m。这艘船的自重为________N,,最多能装货物的重为________ N。(g取10N/kg)
3、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全家欢聚,常常煮汤圆以示庆贺.小莉在帮姥姥煮汤圆时发现,生汤圆放入锅中,由于浮力_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重力而下沉;煮熟的汤圆因受热膨胀,浮力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致使浮力大于重力,汤圆_____________。
C.气球上升是因为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D.农民常用浓度适宜的盐水把饱满结实的种子选出来
2、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沉浮取决它所受到的力和力的大小。当物体浸没时:GF浮,则物体下沉;GF浮,则物体上浮;GF浮,则物体悬浮;当物体部分浸没时:GF浮,则物体漂浮。
合作探究
1、实验探究
序号
实验方法
观察小瓶的运动情况
小瓶的受力情况
1
把盖上盖子的空小瓶浸没入水中,再松手
2
把装满水并盖上盖子的小瓶,浸没于水中,再松手
〈2〉讨论和总结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浮沉取决于它所受的()力和()力的大小。
当()力大于()力时,物体上浮。
当()力大于()力时,物体下沉。
当物体漂浮时,物体的受力情况是()。
当堂检测
1、质量是300g的空心铁球重_______N,当它悬浮在水中不动时,它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N。(g取10N/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