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可持续发展中营林造林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营造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营造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营造林工程是指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进行的一系列林木种植和管理活动。
营造林工程的成功与否,不仅关系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森林资源的丰富,还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在实际的营造林工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如土地利用问题、植物病虫害问题、资源浪费问题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
下面就营造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一、土地利用问题在进行营造林工程时,土地的合理利用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我国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地方的土地资源受到了很大的压力。
在进行营造林工程时,经常会遇到土地利用不合理的问题,例如过度开垦山地、滥伐林木等现象。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在进行营造林工程之前,必须对土地资源进行仔细的调查和评估,科学地进行土地规划,合理安排不同用地的位置和功能,确保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2. 加强土地保护意识:加强土地保护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严格禁止滥伐林木和盲目开垦山地的行为。
3. 推动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对于因营造林工程对土地资源造成的损失进行合理补偿,从而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植物病虫害问题植物病虫害是影响营造林工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进行营造林工程时,植物病虫害常常会对植物生长和发育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造林效果不佳。
1. 种植抗病虫害品种:选择对病虫害抵抗力强的植物品种进行种植,提高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
2. 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建立健全的病虫害监测和预警体系,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3. 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对植物管理的科学指导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植物的生长质量和抗病虫害能力。
三、资源浪费问题在进行营造林工程时,由于管理水平不高、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导致资源浪费的问题,如造林材料浪费、劳动力浪费等。
营造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营造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营造林工程是指人工建造或修复森林的工程,旨在提高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效益,改善环境质量,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营造林工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影响工程的顺利进行和效果的实现。
本文将针对营造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土壤质量问题在营造林工程中,土壤质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良好的土壤质量可以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和适宜的生长环境,但是在实际工程中常常会遇到土壤质量不佳的情况,导致植物生长缓慢或者死亡。
对策:1. 土壤改良:采用土壤改良的方法,通过添加有机质、矿质肥料等物质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水透气性,为植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2.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类型和植被类型等因素,科学施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保证植物能够正常生长。
二、植物品种选择问题在营造林工程中,选择适合当地环境条件的植物品种对植被的生长和生态功能发挥至关重要。
由于种子来源的局限性或者对当地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不了解,导致选取的植物品种不适合导致植物死亡、生长缓慢等问题。
对策:1. 了解当地环境:在选择植物品种之前,要对当地的气候、土壤、植被等环境条件进行充分了解,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品种。
2. 选择优良种苗:在确定植物品种后,要选择优质的种苗,确保种苗的健康和生长状态,提高成活率。
三、水资源供应问题在营造林工程中,植物生长需要充足的水资源。
但是由于土壤排水不畅、地表覆盖不足等原因,导致水资源不足,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对策:1. 改善排水情况:采取排水沟、植被覆盖等方式来改善土壤排水条件,保证土壤有足够的水分供应。
2. 加强水源保护:加强对水源的保护,维护当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资源供应。
四、病虫害防治问题在营造林工程中,植物往往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导致植物死亡或者生长缓慢。
对策:1. 防治病虫害: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降低病虫害对植物的危害。
林业营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林业营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林业营造林技术是指通过植树造林以及后续的林木管理、保护和利用等活动来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
在林业营造林技术的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难点需要解决。
本文就林业营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一些探讨。
一、种苗供应及品质问题种苗作为林业生产的关键环节,其品种的选择、发放、质量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林木的发展和成活率。
但目前我国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种苗供应不足、品质参差不齐、品种少、优质品种稀缺等。
此外,在一些地区,由于恶劣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存在着种苗生长难等问题,也使得该地区的林业发展面临极大的困难。
因此,在种苗供应及品质方面,应 focus on加强政府主导,加大科研力度,逐步提升种苗的品质,加快优质树种的研究和推广,鼓励科研单位与企业合作,加强技术合作,推动地方政府发挥对林业生产的引领作用。
二、育苗技术及质量控制问题育苗技术一直是植树造林中的一个问题。
在种子采收、除壳、储存、育苗等各个环节中,容易出现种子的腐烂、虫害、质量下降等问题。
此外,育苗的环境因素对种苗生长也有很大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育苗基地的床面结构、密度、肥水措施、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因此,在育苗技术及质量控制问题方面,应加强科研力量,推广育苗技术和育苗配套措施,发挥区域特色和人才优势,加大科技创新,通过种苗基地标准化管理和建设,实现种苗质量可控。
三、栽植技术及成活率问题在林业的实践中,栽植技术及成活率一直是制约林业生产的重要瓶颈。
栽植后的林木需长期生长,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生产效益和场地管理。
因此,在栽植技术及成活率问题方面,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加强土地规划和细节管理,考虑地形地貌特点,恰当选取树种,加强营养管理和生长环境的保护,同时严格营造林后的管理和维护,以提高成活率和经济效益。
四、森林生态保护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森林资源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
林业营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林业营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问题:
(1)种植方法单一。
在林木营造的过程中,只采用了传统的人工造林和直接播种这两种种植方法,对于多样化的生态环境并不能完全适用。
(2)地形适应性不足。
现有的林木营造技术不能够完全适应各种地形条件。
对于山地、湿地、岩地等一些特殊的地形条件,存在适应性不足的情况。
(3)生态重建成效不佳。
在营造森林的同时,还需要对环境的生态进行重建,包括植被、动物和微生物等方面的生态,但目前相关技术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
2.改进措施:
(1)多元化的营造方法。
在林木营造过程中,应该遵循当地的生态环境特点,采用多种植物营造方法,包括人工造林、种植天然幼苗或树种等,以达到应对不同生态条件的目的,在保障森林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能保障森林的健康生长。
(2)有针对性的技术应用。
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应该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育苗基质、育苗方法以及种植技术等,以提高营造的适应性。
例如,在水涝地区选用水稻蓬草营造、
在盐渍地区选用碱土木营造等。
(3)加强生态环境修复。
林木营造工作不应只关注植被,也应该注意到动植物和微生物生态的平衡发展。
营造过程中应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修复,鼓励并加强土地生态恢复和保育,减少对土壤和水资源的破坏。
(4)开展科研工作。
针对林木营造技术中出现的问题,应加强科研工作,推进技术创新。
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高林木营造技术的适应能力和抗逆能力,以更好地维护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发展。
营造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营造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营造林工程是一种通过人工方式进行的森林建设活动。
由于林业资源的不断减少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营造林工程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在实际的工程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一:种植物种的选择不合理。
在营造林工程中,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非常关键,但是有些地方在种植过程中过于追求单一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生态效益。
这样就导致了一些地方种植的树种不适应本地的生态环境,容易引发生长困难、病虫害等问题。
对策一:科学地选择适应本地环境的树种。
应该以本地的土壤条件、气候特点等为依据,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快、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树种进行种植。
在选择树种时,要充分考虑到树种的生态性质,优先选择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备的树种。
问题二:种植技术不规范。
在营造林工程中,种植技术的规范和科学性是确保林木生长健康的基础,但是由于一些地方的管理水平不高,种植技术不规范,导致种植后的林木成活率低,生长缓慢。
对策二: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应该加强对从事营造林工作的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种植技术水平和科学素养。
可以引入一些专业的林业技术企业或专家,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提升工程实施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问题三:管理不到位。
一些地方在进行营造林工程之后,缺乏有效的管护措施,导致林木遭受干旱、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严重影响了林木的生长和发展。
对策三: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
应该加强对营造林工程的长期管理,确保林木的正常生长和发展。
可以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或专业团队,负责对营造林工程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共同做好林木的保护和管护工作。
问题四:生态效益缺乏评估。
营造林工程不仅仅是为了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要在生态方面发挥作用。
由于缺乏生态效益评估的具体指标和方法,导致很难判断营造林工程的综合效果。
对策四:建立生态效益评估体系。
应该建立起科学、完整的生态效益评估体系,对营造林工程的生态效益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
解析营林工作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解析营林工作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为了保护和改善森林资源,营林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开展营林工作,我们需要对问题进行深入的解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本文将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一、问题解析1.林木病虫害防治不力林木病虫害是森林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严重影响了森林的健康和生长。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技术和经验不足,往往会导致病虫害防治不力,进一步加剧了森林资源的损失。
2.森林火灾防控困难森林火灾是造成森林资源严重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森林地域广阔,环境复杂,因此要对森林火灾进行有效防控,是十分困难的。
3.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加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要求也越来越高。
森林资源受到了乱砍乱伐、土地荒漠化等问题的影响,导致了森林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压力不断加大。
4.森林资源管理不规范森林资源的管理工作包括林地执法、林木采伐、森林保护等方面,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管理部门人员不足、管理手段滞后等原因,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存在不规范的情况。
二、对策建议1. 加强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针对病虫害防治不力的问题,应加大对林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
可以组织开展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技术指导,提高林业人员的病虫害防治能力。
2. 建立健全的森林火灾预警系统针对森林火灾防控困难的问题,应加强对森林火灾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建立健全的森林火灾预警系统。
通过现代化科技手段,及时掌握森林火灾的动态,加强森林火灾的防控工作。
针对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加大的问题,应加大对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力度。
可以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工作,加快恢复和改善森林生态环境,减轻生态环境的保护压力。
针对森林资源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应加强对森林资源管理机制的改革和完善。
可以建立健全的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加强对林木采伐的监管和执法力度,规范林木采伐行为。
以上就是对解析营林工作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的一些思考。
林业营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林业营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林业营造林技术是指利用人工手段种植和培育林木,以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森林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等目的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实际的林业营造林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技术问题,影响着工作的进展和效果。
本文将分析林业营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生态环境适应性差当前林业营造林技术中存在的一大问题就是生态环境适应性差。
由于人为的种植和培育,很多营造林地的环境条件并不尽人意,如土壤质量差、水源不足、气候条件复杂等,这些因素都导致了营造林的生长速度缓慢,甚至出现大面积死亡的情况。
2. 技术手段不够先进林业营造林技术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缺乏先进的技术手段。
传统的种植和管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快速发展的林业需求,需要引入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推动林业营造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3. 缺乏科学管理在林业营造林工作中,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很多地方的营造林地陷入了管理困境。
缺乏科学的种植和养护管理方法,导致了很多植株的生长质量出现问题,甚至无法正常生长。
4. 技术推广不及时一些新兴的先进技术由于推广不及时,使得一些营造林地的技术水平无法得到提升。
这就导致了一些地区的林业营造林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甚至存在区域间的发展差距。
二、改进对策为了提高林业营造林技术的适应性,现在可以推行生态环境适应性评估。
这包括对土壤质量、水资源、气候条件等进行科学的评估,以确定营造林地的适宜植被种类,从而提高植株的适应性和生长速度。
为了解决技术手段不够先进的问题,需要引入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推动林业营造林技术的发展。
这包括利用先进的遥感技术来监测林地情况、利用生物工程和基因改良技术来提高植株的生长速度和适应性等。
科学管理是保证林业营造林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需要强化科学管理来提高林木的生长质量。
这包括建立科学的种植和养护管理体系,确保每一株植株都能够得到科学的管理。
为了提高技术水平,需要加强技术的推广。
林业营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林业营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林业营造林是指将荒地或者未开垦地改造成林区,以保护生态系统和促进生态平衡。
林业营造林技术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在荒地、沙漠化地区以及其他被过度开发或破坏的土地上建立或恢复森林。
这些技术在环保、防止自然灾害、保护野生动植物和促进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目前在林业营造林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探讨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问题一:设计不合理在林业营造林的过程中,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目前,一些场地的设计不合理,容易导致树木生长出现问题,最终影响森林的健康和寿命。
此外,如果没有考虑到排水系统的设计,也会导致树木根部淹水,这同样会威胁到森林的健康。
改进措施:制定可持续的设计方案。
该方案应考虑各种环境因素,如土壤特性、气候、灌溉和排水。
此外,设计方案还应考虑到树木的生长和成熟过程,以保证树木有足够的空间来生长。
问题二:不恰当的树种选择在不同的土地类型和区域,不同的树种都会有不同的应用和适应性。
如果选择了不适合该区域的树种来进行林业营造林,这可能会导致树木无法生长和繁殖,最终导致林区的失衡。
改进措施:选择适合该地区的树种。
在选择树种时应首先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以及树种的适应性和生长能力。
此外,也应考虑树种的用途和经济效益,以便找到合适的平衡点。
采伐是林区永续经营的重要环节。
但是,如果采伐不合理,这会影响到林区的生态环境,导致树木生长和野生动植物数量的减少。
改进措施:合理采伐。
可以制定针对该区域和树种的采伐计划,以保护树木和野生动植物的生态环境。
此外,可以使用现代科技手段,例如无人机和卫星图像,以便通过精准的监控来确保营造林的成功。
问题四:过度开发一些地区在采伐和开发的过程中出现了过度开发的现象。
这不仅会对林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伤害,还会破坏自然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
改进措施:限制过度开发。
在营造林的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限制开发和采伐的非法行为,以确保森林的健康和永续经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业可持续发展中营林造林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王蔡志
(太湖县天华镇林业站,安徽太湖246400)
[摘要]在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过程中,我国林业的发展可谓是愈来愈重要。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想搞好生态文明建设,林业建设必不可少。
林业发展为人们提供庞大的自然保护伞,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和树林覆盖率的提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不仅对生态系统有着关键性的作用,而且对我国经济发展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本文主要就林业可持续发展中营林造林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营林造林
[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19)28-65-2
1林业可持续发展中营林造林工作的重要性
林业的发展与环境质量息息相关,我国领导人一直强调可持续发展,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去发展经济,拥有绿水青山才能拥有金山银山。
要想持续发展我国经济,要想加快现代化、城镇化建设,就必须要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而要想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加大营林造林工作力度。
营林造林工作的开展,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森林覆盖面积不断扩大,木材资源不断增加,环境不断得到优化。
在营林造林的过程中,树木不断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极大地改善了自然环境,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新鲜的空气。
植被多了,生物多样性自然就丰富了,不仅是植物还有动物,绿植覆盖面积增大为大自然的生命提供了栖息的家园,为动物的生存安全提供了保障。
可见,营林造林工作在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系统保护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
不仅如此,加强营林造林工作可以有效减少我国土地荒漠化现象,对自然灾害如沙尘暴、台风、洪水、地震等有很好的防范作用。
植被的覆盖既可防风固沙,又可防止水土流失,很好地保护了地表水资源。
营林造林工作产生的诸多植物也有很多连锁作用,丰富植物多样性的同时为人们提供观赏景观,侧面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也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其中的经济效益是相当可观的,可见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既然营林造林工作有如此重要的价值,那么开展这项工作便刻不容缓。
2林业可持续发展中营林造林遇到的问题
虽然营林造林工作如此重要,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
因为政策体制不完善、监督资金缺乏等原因,导致营林造林工作的开展并不顺利,下面对当前营林造林工作发展中的问题做出一一诠释。
2.1树苗培育不足
营林造林工作的开展需要大量的树苗给予支持,但是树苗需要一定的生长时间,一时间无法提供大量的树苗,这就造成了树苗供不应求,使营林造林工作常常处于停滞状态。
另外,因为资源、环境、人力等因素的影响,在培育过程中会有大量树苗出现生虫死亡的现象,本来数量就不多,培育过程中还有损耗,所以供应的树苗严重不足。
2.2营林造林资金不足
虽然营林造林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但是前期投入非常多,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也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物力。
在营林造林工作中不仅要培育好大量的树苗,后期还要精心管理,这都需要时间、金钱。
另外,林业经济发展周期长、见效慢,前期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预算,很有可能导致种植中期资金周转不周而导致营林造林工作中断。
2.3技术人才缺乏
营林造林工作中技术也是一个大问题,不仅要求树苗数量充足,更要求树苗质量较高。
如果技术不过关,在培育过程中就可能出现严重问题,使树苗大量死亡或者出现残枝败叶。
营林造林工作对种植人员专业技术要求很高,需要的人才很多,一些工作普通种植人员做不到,需要专业人士来指导。
但是,我国林业方面的人才一直十分匮乏,更严重的是营林造林的地方一般都很偏远,一些人不愿意去,导致人力严重不足。
另外,在树苗的移植过程中如果技术达不到要求,稍不注意就会使树苗死亡,得不偿失。
在后期的维护过程中也需要有牢固扎实的专业知识,树苗的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会对营林造林造成
作者简介:王蔡志(1976—),男,中专,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林业。
(下转第67页
)
实到方方面面[5]。
森林资源对于我国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生态效益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林业资源保护管理工作及森林防火对整个产业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立起良好有序的森林资源管控机制、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强化森林资源管理队伍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6]。
参考文献[1]陈全民.浅谈林业资源的防火管理及应对措施[J ].农民致富之友,2017(11):212.[2]臧晓英.浅谈林业资源的防火管理及应对措施[J ].农民致富之友,2014(4):115-116.
[3]封延南,刘玉萍.林业防火管理及森林资源保护[J ].现代园艺,2017(20):210.
[4]于长杰.煤炭企业防火管理工作的思考[J ].内蒙古煤炭经济,2018(9):97,99.
[5]蒋知君,孙仲秋,赵春杰.采区防火管理研究[J ].科技创
新导报,2009(20):95.
[6]廖婉庄.高危防火管理中心投资探讨[J ].科学投资,2001(3):66-67.
极大的影响。
3如何做好营林造林工作总结了营林造林中遇到的问题,就要对症下药,将问题一一化解,更要防患于未然。
营林造林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经济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3.1优化林业经济结构林业经济结构不完善是阻碍林业发展的第一个问题,对林业经济体系的健全和升级,是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首先要调查市场的需要,统计出大量的企业所需的木材种类,对于市场需要的优先进行培育。
对于那些生长速度快、产量高的树木品种要大量种植、重点培育。
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创收益,把生长速度快、高产量的木材获得的钱用来支持后续发展。
有了一定的资金后就可以加大发展规模,将资金投入到对树木新品种的培育研究与利用上。
再逐步将新生树木品种推广到市场中,再把赚到的钱用于下一步发展,让林业发展呈现可循环性,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是深度挖掘树林的经济价值,开发树林的旅游观赏性、园林盆景批发性等,实现林业全面可持续发展。
3.2增强科技投入,引进技术人才
林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尤其是营林造林工作。
如何发展好林业,不是民营企业、平头百姓能够做好的,政府一定要加大支持力度。
首先各级政府要层层监督,重视林业工作的开展和资金的到位。
政府相关部门
要做好详细的规划和制定完备的政策措施。
政府要加大
宣传力度,加强社会福利保障,积极鼓励全社会投入到林
业建设中,引进先进技术和大量人才,为林业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在营林造林工作中要加强对人员的锻炼和培训,让工作有人可用、用人必有效。
有了政府各方面的支持,资金、技术统统准备好,剩
下的就是挽起袖子好好干。
在营林造林工作中,最简单有效的工作就是播种造林,在所规划的土地上首先播种容易成活、生长快的树苗种子,待初步成形后进行下一步发展;引进繁殖快的树苗,改良土壤质量,使其利于树苗生长。
运用科学技术进行实时监控,防病防虫工作必不可少。
运用计算机、大数据技术对树苗进行管理,记录好各种品种的生长状态及所存数量,因为树苗的数量是一直改变的,有了计算机的帮助,记录检查工作就变得很简单。
另外就是树苗的施肥、修剪、除草等工作,每一步都不能马虎。
已经发展起来的西北防护林、长江防护林都是很好的例子,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营林造林工作必不可少,一定要踏踏实实去做,做到与时俱进。
总之,林业的发展百利而无一害,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也可为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丹.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问题探究[J ].吉林农业,2018(4):88.
(上接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