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特训辛亥革命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0xx·广西钦州月考]1905年,同盟会成立时主张以十八星旗(“十八”代表内地十八省,不包括满洲人居住的东北地区)为国旗,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以五色旗(象征汉满回蒙藏五个民族)为国旗。这说明( )
A.资产阶级革命派具有软弱性
B.满清贵族与革命派实现了妥协
C.近代中国民族观念不断进步
4.[20xx·高碑店段考]20世纪初,某乡绅赋《新年杂咏》:“新制初更阳历年,家家彩胜斗喧阗。宜春帖子多新样,大半三民对五权。”该诗主要反映了( )
A.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发生动摇
B.辛亥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C.封建守旧势力对新文化的抵触
D.西方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否定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辛亥革命的影响。切入点是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解题时依据“20世纪初”“新制初更阳历”“三民对五权”分析,可知论述的是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变迁的影响,据此可判定选B项。
8.[20xx·湖南湘潭模拟]毛泽东称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其中“革命性、民主性”主要是指《临时约法》( )
A.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B.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D.不承认清廷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答案 B
6.[20xx·广西钦州月考]毛泽东曾明确指出:我们的民主革命“从林则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多年”。也有人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毛泽东还曾说过,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这是因为林则徐、洪秀全、孙中山都( )
A.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B.反封建反侵略
解析 结合史实可知,《临时约法》体现了人民主权和平等,是对之前的封建君主专制的根本否定,这也是《临时约法》重要的意义,所以其“革命性、民主性”表现在对君主专制的否定,故B项正确;A、C两项是《临时约法》的内容,不如B项符合题意,故A、C两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9.[20xx·乐山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张謇《张季子九录·文录》
材料二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军民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义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
解析 本题考查根据材料概括归纳和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从辛亥革命的性质以及建立政治体制来分析。第二小问从辛亥革命爆发的经济因素、思想因素来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一可以看出“为民国全面继承清朝统治权和疆域提供了重要法理依据”;从材料二可以看出“结束了清王朝统治,逊位给了一个未来的立宪共和政体”。第(3)问可以任选一个观点回答。同意观点可以从中华民国建立,这与“光荣革命”后建立君主立宪制相类似,不同意可以从没有为民国奠定坚实基础的角度回答。
[提能题组]
5.[20xx·湖北联考]史学家陈旭麓指出: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他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证旨在说明( )
A.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
B.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
C.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D.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
答案 C
——《清帝逊位诏书》
材料三 法学教授高全喜谈道:“清帝不是逊位给一家一姓的王朝,而是逊位给了一个未来的立宪共和政体,这是它与中国传统禅让的不同之处。”
——《立宪时刻》
(1)根据材料一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之革命”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更替的根本区别,并分析造成“孙中山之革命”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的主要原因。(10分)
C.主张改变君主专制政体
D.反对外来侵略
答案 D
解析 本题实际在考三者的相同点。根据史实可知,A、C两项所述不符合林则徐。B项中的反封建也不符合林则徐。故D项为正确答案。
7.[20xx·江西临川高三月考]“愿公为华盛顿,毋为拿破仑”,革命党人曾在1912年发出这样的期待。但现在,所有人看到的,却是“华盛顿”沦为欲望的奴仆,至于他治下的国家不仅没有因此挣脱泥淖,反而走向了更剧烈的动荡与纷争。材料中的“‘华盛顿’沦为欲望的奴仆”主要是指( )
①坚决推翻满洲政府,建立民国 ②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③不贪恋总统职位 ④追求民族振兴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Hale Waihona Puke 答案 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①可从题干中的“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体现;②无从体现,孙中山在新三民主义中才明确提出反帝;③④可由题干中的“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所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体现。故C项正确。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袁世凯独裁统治建立的原因。陈旭麓认为袁世凯的上台,反映了社会民众要求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需要。在这样的舆论影响下,袁世凯通过合法的途径上台,可见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C项正确。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但没有反映材料中的社会民众心理因素,排除A项;B项不是材料主旨;材料中未涉及改良,排除D项。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特训辛亥革命1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20xx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特训辛亥革命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固基题组]
1.[20xx·陕西安康高三月考]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指( )
(2)结束了清王朝统治,逊位给了一个未来的立宪共和政体;为民国全面继承清朝统治权和疆域提供了重要法理依据;有助于民国中央政府尽快获得国际承认。
(3)答出下列一种答案即可。(只作出判断而未分析理由不得分)
(案例1)同意。清帝和平逊位,南方革命党人和北方政府达成妥协合作,中华民国建立。
(案例2)不同意。《逊位诏书》是情势所迫的结果,作出的政权安排和南北合作没有为民国奠定坚实基础。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帝逊位诏书》颁布的意义。(6分)
(3)有人将《清帝逊位诏书》看成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论断的?(4分)
答案 (1)区别: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制定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
原因: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立宪派和革命派的发展壮大。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成立 D.《临时约法》颁布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时要注意理解“变局”“创举”的含义,应指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的大事。1912年成立了中华民国,实现了中国社会的一次质变,而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且仅是实现这一“变局”的过程而非结果。
D.民主革命的过程艰难而又曲折
答案 C
解析 十八星旗反映出狭隘的民族观,五色旗反映了一种各民族和谐发展的民族观。故C项为正确答案。
3.[20xx·太原检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宣誓:“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文实遵之……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所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誓言表明孙中山( )
A.袁世凯搞专制并复辟帝制
B.张勋复辟
C.孙中山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承认不平等条约
D.蒋介石背叛革命
答案 A
解析 根据1912年可判断,“愿公为华盛顿,毋为拿破仑”是孙中山退位前革命党人对袁世凯的期待。根据所学可知“‘华盛顿’沦为欲望的奴仆,至于他治下的国家不仅没有因此挣脱泥淖,反而走向了更剧烈的动荡与纷争”指的是袁世凯的反动统治。故A项为正确答案。
A.资产阶级革命派具有软弱性
B.满清贵族与革命派实现了妥协
C.近代中国民族观念不断进步
4.[20xx·高碑店段考]20世纪初,某乡绅赋《新年杂咏》:“新制初更阳历年,家家彩胜斗喧阗。宜春帖子多新样,大半三民对五权。”该诗主要反映了( )
A.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发生动摇
B.辛亥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C.封建守旧势力对新文化的抵触
D.西方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否定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辛亥革命的影响。切入点是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解题时依据“20世纪初”“新制初更阳历”“三民对五权”分析,可知论述的是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变迁的影响,据此可判定选B项。
8.[20xx·湖南湘潭模拟]毛泽东称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其中“革命性、民主性”主要是指《临时约法》( )
A.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B.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D.不承认清廷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答案 B
6.[20xx·广西钦州月考]毛泽东曾明确指出:我们的民主革命“从林则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多年”。也有人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毛泽东还曾说过,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这是因为林则徐、洪秀全、孙中山都( )
A.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B.反封建反侵略
解析 结合史实可知,《临时约法》体现了人民主权和平等,是对之前的封建君主专制的根本否定,这也是《临时约法》重要的意义,所以其“革命性、民主性”表现在对君主专制的否定,故B项正确;A、C两项是《临时约法》的内容,不如B项符合题意,故A、C两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9.[20xx·乐山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张謇《张季子九录·文录》
材料二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军民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义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
解析 本题考查根据材料概括归纳和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从辛亥革命的性质以及建立政治体制来分析。第二小问从辛亥革命爆发的经济因素、思想因素来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一可以看出“为民国全面继承清朝统治权和疆域提供了重要法理依据”;从材料二可以看出“结束了清王朝统治,逊位给了一个未来的立宪共和政体”。第(3)问可以任选一个观点回答。同意观点可以从中华民国建立,这与“光荣革命”后建立君主立宪制相类似,不同意可以从没有为民国奠定坚实基础的角度回答。
[提能题组]
5.[20xx·湖北联考]史学家陈旭麓指出: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他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证旨在说明( )
A.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
B.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
C.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D.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
答案 C
——《清帝逊位诏书》
材料三 法学教授高全喜谈道:“清帝不是逊位给一家一姓的王朝,而是逊位给了一个未来的立宪共和政体,这是它与中国传统禅让的不同之处。”
——《立宪时刻》
(1)根据材料一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之革命”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更替的根本区别,并分析造成“孙中山之革命”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的主要原因。(10分)
C.主张改变君主专制政体
D.反对外来侵略
答案 D
解析 本题实际在考三者的相同点。根据史实可知,A、C两项所述不符合林则徐。B项中的反封建也不符合林则徐。故D项为正确答案。
7.[20xx·江西临川高三月考]“愿公为华盛顿,毋为拿破仑”,革命党人曾在1912年发出这样的期待。但现在,所有人看到的,却是“华盛顿”沦为欲望的奴仆,至于他治下的国家不仅没有因此挣脱泥淖,反而走向了更剧烈的动荡与纷争。材料中的“‘华盛顿’沦为欲望的奴仆”主要是指( )
①坚决推翻满洲政府,建立民国 ②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③不贪恋总统职位 ④追求民族振兴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Hale Waihona Puke 答案 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①可从题干中的“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体现;②无从体现,孙中山在新三民主义中才明确提出反帝;③④可由题干中的“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所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体现。故C项正确。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袁世凯独裁统治建立的原因。陈旭麓认为袁世凯的上台,反映了社会民众要求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需要。在这样的舆论影响下,袁世凯通过合法的途径上台,可见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C项正确。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但没有反映材料中的社会民众心理因素,排除A项;B项不是材料主旨;材料中未涉及改良,排除D项。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特训辛亥革命1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20xx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特训辛亥革命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固基题组]
1.[20xx·陕西安康高三月考]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指( )
(2)结束了清王朝统治,逊位给了一个未来的立宪共和政体;为民国全面继承清朝统治权和疆域提供了重要法理依据;有助于民国中央政府尽快获得国际承认。
(3)答出下列一种答案即可。(只作出判断而未分析理由不得分)
(案例1)同意。清帝和平逊位,南方革命党人和北方政府达成妥协合作,中华民国建立。
(案例2)不同意。《逊位诏书》是情势所迫的结果,作出的政权安排和南北合作没有为民国奠定坚实基础。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帝逊位诏书》颁布的意义。(6分)
(3)有人将《清帝逊位诏书》看成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论断的?(4分)
答案 (1)区别: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制定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
原因: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立宪派和革命派的发展壮大。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成立 D.《临时约法》颁布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时要注意理解“变局”“创举”的含义,应指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的大事。1912年成立了中华民国,实现了中国社会的一次质变,而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且仅是实现这一“变局”的过程而非结果。
D.民主革命的过程艰难而又曲折
答案 C
解析 十八星旗反映出狭隘的民族观,五色旗反映了一种各民族和谐发展的民族观。故C项为正确答案。
3.[20xx·太原检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宣誓:“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文实遵之……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所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誓言表明孙中山( )
A.袁世凯搞专制并复辟帝制
B.张勋复辟
C.孙中山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承认不平等条约
D.蒋介石背叛革命
答案 A
解析 根据1912年可判断,“愿公为华盛顿,毋为拿破仑”是孙中山退位前革命党人对袁世凯的期待。根据所学可知“‘华盛顿’沦为欲望的奴仆,至于他治下的国家不仅没有因此挣脱泥淖,反而走向了更剧烈的动荡与纷争”指的是袁世凯的反动统治。故A项为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