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燃气行业分析报告(精编)

合集下载

2016年天然气管道输送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天然气管道输送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天然气管道输送行业分析报告2016年4月目录一、行业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5)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5)2、主要法规和政策 (6)二、行业概况 (7)1、我国天然气行业发展情况 (7)(2)天然气产量持续稳步增长,增速有所下降 (8)(3)天然气管道建设势头依旧强劲,重点区域管网和储气库的建设稳步推进 (9)(4)液化天然气(LNG)项目核准速度加快,天然气进口量持续增加 (10)(5)天然气消费增速放缓,供应初显宽松 (12)2、我国天然气消费市场 (13)3、天然气供给 (14)(1)我国天然气储量 (14)(2)管网建设提速,全国天然气管网形成 (15)(3)“十二五”天然气供给 (15)三、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 (17)1、国际市场天然气行业发展态势 (17)(1)天然气消费仍将保持较快速增长 (17)(2)全球天然气市场进入供应宽松时代 (17)(3)亚太地区进口LNG价格将逐渐走低 (18)(4)天然气在发电和交通运输领域将保持快速增长 (19)2、我国天然气行业发展环境和趋势 (20)(1)我国天然气消费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但不确定性因素增加 (20)(2)天然气供应能力激增,非常规天然气实现产量目标的难度较大 (21)(3)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全国性互联互通管网格局基本形成 (22)(4)天然气价格上涨动力趋弱,市场供需向买方市场转变 (23)(5)天然气用气结构更加均衡,高效化成为发展方向 (24)(6)天然气供应安全保障的要求进一步提升 (25)3、我国天然气行业改革与发展方向 (26)(1)现代化市场体系的构建是行业改革的最终目的 (26)(2)市场主体多元化是改革的发展方向 (27)(3)天然气管网设施独立是改革的关键环节 (28)(4)大用户自主选择供应商将成为发展方向 (28)(5)市场化定价是改革的焦点所在 (29)四、行业竞争状况及行业的进入壁垒 (29)1、行业竞争情况 (29)(1)我国天然气管输行业竞争情况 (29)(2)我国城市燃气行业竞争情况 (31)①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 (31)②新奥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32)③华润燃气(集团)有限公司 (32)④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 (32)⑤深圳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3)⑥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 (33)2、行业进入壁垒 (34)(1)政策壁垒 (34)(2)自然壁垒 (34)(3)采购壁垒 (35)(4)资金壁垒 (35)五、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35)1、有利因素 (35)(1)需求驱动 (35)(2)政策驱动 (35)(3)环保驱动 (36)(4)城市化驱动 (36)2、不利因素 (36)(1)气源紧张 (36)(2)天然气价格呈上升趋势 (37)(3)终端用户开发滞后 (37)(4)成本上涨 (37)一、行业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天然气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包括发改委及下属国家能源局等。

2016版中国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2016版中国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2016版中国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发展研究报告目录1. 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分析 (1)1.1.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产值占GDP比重 (1)1.2.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企业规模分析 (1)2. 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资产、负债分析 (3)2.1.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资产分析 (3)2.1.1. 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流动资产分析 (4)2.2.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负债分析 (5)3. 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利润分析 (7)3.1.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利润总额分析 (7)3.2.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主营业务利润分析 (8)4. 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成本分析 (10)4.1.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总成本构成情况 (10)4.2.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成本费用分项分析 (11)4.2.1. 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产品销售成本分析 (11)4.2.2. 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产品销售成本率分析 (12)4.2.3. 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产品销售费用分析 (13)4.2.4. 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产品销售费用率分析 (14)4.2.5. 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管理费用分析 (15)4.2.6. 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管理费用率分析 (16)4.2.7. 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财务费用分析 (18)4.2.8. 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财务费用率分析 (19)4.2.9. 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分析 (20)5. 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22)5.1.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经营业务能力分析 (22)5.2.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分析 (23)5.3.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销售利润率分析 (24)5.4.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毛利率分析 (25)5.5.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资本保值增值率分析 (26)6. 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28)6.1.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资产负债率分析 (28)6.2.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产权比率分析 (29)7. 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31)7.1.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销售收入增长率分析 (31)7.2.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销售利润增长率分析 (32)7.3.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总资产增长率分析 (33)7.2.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利润总额增长率分析 (34)8. 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资产质量状况分析 (36)8.1.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 (36)8.2.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流动资产周转率分析 (37)8.3.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总资产周转率分析 (38)8.4.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产成品资金占用率分析 (39)图表目录图表1: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产值占GDP比重 (1)图表2: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企业规模 (1)图表3: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企业规模对比图 (2)图表4: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企业资产增减情况表 (3)图表5: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企业资产增减变化图 (3)图表6: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企业流动资产平均余额增减情况表 (4)图表7: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企业流动资产平均余额增减变化图 (4)图表8: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企业负债增减情况表 (5)图表9: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企业负债增减变化图 (6)图表10: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企业利润总额增减情况表 (7)图表11: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企业利润总额增减变化图 (7)图表12: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增减情况表 (8)图表13: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增减变化图 (9)图表14: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企业总成本构成图 (10)图表15: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企业总成本变化情况表 (10)图表16: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企业产品销售成本增减情况表 (11)图表17: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企业产品销售成本增减变化图 (12)图表18: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产品销售成本率分析 (12)图表19: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产品销售成本率对比图 (13)图表20: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企业产品销售费用增减情况表 (13)图表21: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企业产品销售费用增减变化图 (14)图表22: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产品销售费用率分析 (15)图表23: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产品销售费用率对比图 (15)图表24: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企业管理费用增减情况表.16图表25: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企业管理费用增减变化图.16图表26: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管理费用率分析 (17)图表27: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管理费用率对比图 (17)图表28: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企业财务费用增减情况表 (18)图表29: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企业财务费用增减变化图.18图表30: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财务费用率分析 (19)图表31: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财务费用率对比图 (19)图表32: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企业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增减情况表 (20)图表33: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企业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增减变化图 (21)图表34: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与产品销售成本增减情况表 (22)图表35: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与产品销售成本增减变化图 (22)图表36: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分析 (23)图表37: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对比图 (24)图表38: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销售利润率分析 (24)图表39: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销售利润率对比图 (25)图表40: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毛利率分析 (25)图表41: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行业毛利率对比图 (26)图表42: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资本保值增值率分析 (27)图表43: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资本保值增值率对比图 (27)图表44: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资产负债率分析 (28)图表45: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资产负债率对比图 (28)图表46: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产权比率分析 (29)图表47: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产权比率对比图 (30)图表48: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销售收入增长率分析 (31)图表49: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销售收入增长率对比图 (31)图表50: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销售利润增长率分析 (32)图表51: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销售利润增长率对比图 (33)图表52: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总资产增长率分析 (33)图表53: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总资产增长率对比图 (34)图表54: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利润总额增长率分析 (34)图表55: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利润总额增长率对比图 (35)图表56: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 (36)图表57: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对比图 (36)图表58: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流动资产周转率分析 (37)图表59: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流动资产周转率对比图 (38)图表60: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总资产周转率分析 (38)图表61: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总资产周转率对比图 (39)图表62: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产成品资金占用率分析 (39)图表63:2010-201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产成品资金占用率对比图.40。

2016年天然气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天然气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天然气行业分析报告2016年3月目录一、国务院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天然气消费,增速有望达11% (3)二、市场化改革增强气价下调预期,天然气占比有望进一步增大 (7)三、“十三五”期末气源充足,天然气发展不再受限 (8)1、我国常规天然气产量全球第六,非常规储量全球第一,市场潜力巨大 (8)2、天然气进口资质逐步下放,海外低价气将进入国内市场 (10)四、天然气终端应用或爆发,建议关注城市燃气、加气站和分布式能源 (11)1、接收站火热建设中,投资额巨大,尚未有新三板公司参与 (12)2、城市燃气销售、管道运输稳步增长 (12)3、燃气汽车已触底反弹,后期快速壮大,加气站、供气系统受益最大 (15)4、分布式天然气前景广阔 (18)国务院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天然气消费,增速有望达11%。

雾霾的严重程度坚定了政府治理的决心,国务院发文要求调整产业结构,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将天然气比重在2020年提升到10%以上,2014年天然气占比仅为5.62%。

我们认为各级政府会接连出台相关办法来刺激天然气消费增长,预计未来5年我国天然气消费复合增速至少为11%。

市场化改革增强气价下调预期,天然气占比有望进一步增大。

发改委在2015年对非居民用天然气降价2次,幅度之大超预期。

考虑到国内外仍存在气价差,以及国家对气价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我们预计气价仍有18-27%的下调空间。

一、国务院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天然气消费,增速有望达11%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化石能源低碳化发展是必然趋势,含碳量更低的天然气将会逐步取代石油、煤炭成为主要能源,天然气符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条约的京都议定书》关于“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的要求。

2016年天然气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天然气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天然气行业分析报告一、行业发展概况及市场规模 (2)二、行业发展趋势 (3)三、行业监管体制和主要政策 (5)1、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5)2、相关产业政策 (5)四、行业产业链上下游关系 (6)五、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7)1、有利因素 (7)(1)天然气自身的清洁特性及节能环保国策的推动 (7)(2)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 (8)(3)我国天然气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 (8)2、不利因素 (8)(1)供求缺口加大导致进口依存度提高 (8)(2)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差距 (8)六、行业风险 (9)1、自然灾害的风险 (9)2、价格变动的风险 (9)七、行业壁垒 (9)1、市场准入壁垒 (9)2、资金规模壁垒 (10)一、行业发展概况及市场规模作为清洁能源,天然气用作交通运输燃料兼具经济性和环保优势。

车用天然气有两种形式:CNG和LNG。

由于数量众多的个人消费者将普通轿车改装为CNG-汽油双燃料车,导致中国CNG汽车保有量难以精确统计。

综合各方数据,截至2013年底中国CNG车保有量约138万量(只计算公交车和出租车,未计算约160万辆个人改装车)。

2013年底中国LNG车保有量约14万辆,主要为大巴和货车。

CNG运输方式适于短程输送天然气,一般在500公里以内,该方式一般将天然气压缩至20-25MPa,用装载大容积无缝钢瓶的半挂车(国外一般称长管拖车)运送。

该种运输方式机动灵活,运输成本低廉,风险小,见效快,是国内新兴的运输方式。

半挂车按其结构形式分主要有两种。

一种为集装管束式,若干个气瓶组装于集装箱框架内,再通过集装箱专用锁具与行走机构相结合,以40英尺、30英尺、20英尺使用居多;一种为无框架式,将大容积无缝钢瓶直接固定于行走机构上,与集装管束型半挂车相比,减少了框架重量,相应运输效率更高一些。

从运输方式讲,集装管束可以与不同的运输方式结合,实现公路、铁路、海上联合运输,无框架式半挂车只能实现公路运输。

2016年天然气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天然气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天然气行业分析报告2016年2月目录一、政策支持天然气发展,气价再次调降预期明确 (5)1、价格优势及环保推动是天然气发展核心助力 (5)2、政策明确支持提供下调预期 (7)3、天然气价格仍具较大下调空间 (9)二、景气回升拐点确立,车用及分布式前景突出 (11)111、工业燃气需求缓步回升 ..................................................................................2、价格推动车用气重回快速发展 (12)3、分布式与船用等新需求有望崛起 (13)4、天然气消费增速将重返10%以上 (18)三、产业链机会分析 (19)1、气源流向角度:下游受益需求增长潜力巨大 (21)2、设备角度:LNG及燃气轮机最为受益 (22)四、市场化改革展望 (23)1、从电改看气改:价格市场化为改革目标 (23)242、后续改革节奏展望 ..........................................................................................五、主要风险 (26)政策支持天然气发展,气价再次调降预期明确:以往价格及环保优势推动替代能源的天然气快速发展,近年来由于国际油价、煤价断崖式下跌,国内天然气价格却未能及时调整而发展受阻,2014年消费量同比增速仅为8.9%,为十年来首次低于10%,2015年仅为5.7%。

环保压力及能源结构转型的迫切需求促使政策出台予以支持,2015年降价政策频出且幅度较大。

我们认为目前气价仍有0.3~0.5元/方的下降空间,在减排压力及政策支持下,预计国内气价再次调降值得期待。

景气回升拐点确立,车用及分布式前景突出:在上次大幅降价及冷冬推动下,2015年最后两月拉动全年消费增速至 5.7%(1-10月为2.7%);从天然气监测中心数据看,1月消费增速预计在15%左右。

2016年城镇燃气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城镇燃气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城镇燃气行业分析报告2016年3月目录一、行业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4)1、行业监管机制 (4)2、行业监管体制和法律法规 (4)3、行业主要政策 (5)二、行业壁垒 (7)1、市场准入壁垒 (7)2、先发优势形成的区域性垄断壁垒 (8)3、采购壁垒 (8)4、资金、技术壁垒 (9)三、行业市场规模 (9)1、全球天然气行业发展概况 (9)(1)全球天然气勘探与分布信息 (10)(2)全球天然气生产量与消费量均稳步增长,产销总量趋于平衡 (11)(3)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天然气消费比重中稳步增长 (13)2、中国天然气行业与市场发展状况 (14)(1)我国天然气产量呈快速上升趋势 (14)(2)我国天然气生产仍以中国石油集团为主 (16)(3)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增速放缓、消费结构优化,对外依存度仍有提升 (17)(4)我国天然气消费区域差异较大 (20)(5)天然气管道发展迅速 (21)(6)天然气在我国燃气行业的地位逐渐提升 (23)(7)作为清洁能源,天然气市场潜力巨大 (24)四、行业风险特征 (25)1、地缘政治风险 (25)2、政策风险 (26)3、管道运输和安全生产风险 (26)4、市场风险 (26)5、面临其他能源竞争的风险 (27)五、我国天然气定价机制 (27)六、行业竞争状况 (29)1、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 (30)2、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 (31)3、港华燃气有限公司 (32)4、新奥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32)一、行业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1、行业监管机制城镇燃气企业经营的燃气种类包括天然气(NG)、人工燃气(MG)、液化石油气等(LPG)。

在我国,天然气从勘探到生产、运输和销售整个业务环节,都受到行政部门多方面的监管。

根据国务院发布,自2011 年3 月1 日起施行的《城镇燃气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83 号),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燃气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燃气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燃气管理工作。

2016年燃气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燃气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燃气行业分析报告2016年2月目录一、天然气降价带动需求增速回升明显 (4)二、气价下调及成品油地板价促进LNG替代柴油 (6)三、国内天然气价仍有下降空间 (9)1、据油价公式测算,非居民气价尚存下调空间 (9)2、市场化改革预期下非居民与居民气价有望并轨 (11)3、LNG价格传导有望进一步刺激天然气需求 (12)四、需求拐点有望出现气价仍处下行通道 (15)调价后需求反弹明显,行业拐点有望出现。

受到15 年11 月底门站价下调以及冬季供暖拉动需求的影响,15 年12 月单月天然气消费量同比大涨45%,环比11 月增长56%,同时天然气产量、进口量也实现高速增长,气价下调带动行业景气度明显上升。

气价下调及油价地板价将促进LNG 替代柴油。

15 年11 月天然气门站价下调将逐步传导至终端市场,对柴油产生更强的替代效果。

根据发改委1 月13 日发布的最新成品油定价机制,当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于每桶40 美元时,国内成品油(主要是汽柴油)价格不下调。

如果考虑到成品油地板价的存在以及未来价格上涨的可能,LNG相对柴油的性价比将更加明显。

我们测算柴油价格5.0 元/升,气油价比0.8,2.2 年时间即可收回LNG 重卡改造投资。

据发改委油价公式测算非居民气价仍有下调空间。

15 年以来原油价格持续下跌且仍处于低位,国际LPG、燃料油价格也相应大幅下降。

以2015 年H2 的Brent 原油均价48.02 美元/桶计,我们根据发改委的挂钩公式推算国内天然气门站指导价约为1.64 元/m³,对比15 年11 月调价后的门站价均价2.18 元/m³,仍有0.54 元/m³的下调空间。

市场化改革预期下非居民与居民气价有望并轨,非居民气价有望进一步下调。

伴随居民气价阶梯价格制度推广和非居民用气改为基准门站价格管理,非居民与居民气价差已经越来越小。

我们认为非居民气价和居民气价全面并轨有望16 年达成,解决交叉补贴,还原天然气的商品属性,为形成市场供求决定的定价机制扫清最后的制度障碍。

2016年城市燃气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城市燃气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城市燃气行业分析报告2016年11月目录一、行业主管部门、管理体制及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5)1、行业主管部门 (5)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5)(1)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5)(2)关于城市燃气行业的产业政策 (6)(3)国家关于城市燃气行业的主要监管政策 (7)(4)燃气行业发展规划 (7)3、燃气行业价格管理机制 (8)(1)天然气气源供应价格形成机制 (8)(2)天然气销售定价机制 (10)二、城市燃气行业概况 (10)1、城市燃气的主要种类 (10)(1)人工燃气 (11)①干馏煤气 (11)②气化煤气 (11)③油制气 (12)(2)液化石油气 (12)(3)天然气 (12)2、全球天然气行业状况 (13)(1)全球天然气资源状况 (13)(2)全球天然气市场供求状况 (15)3、中国天然气行业状况 (16)(1)中国天然气资源状况 (16)(2)我国天然气供求情况 (17)(3)我国天然气管道发展现状 (18)(4)我国国内天然气生产供不应求,进口量大幅提高 (20)(5)天然气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地位逐渐提升 (21)(6)天然气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城市燃气继续成为增长动力 (22)4、天然气的比较优势 (23)三、行业竞争情况 (24)1、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24)2、行业主要企业 (25)(1)中国燃气 (26)(2)新奥能源 (26)(3)华润燃气 (27)(4)港华燃气 (27)(5)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 (27)(6)新疆广汇液化天然气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28)3、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 (28)(1)资质壁垒 (28)(2)特许经营权壁垒 (29)(3)先发优势形成的区域性自然垄断壁垒 (29)(4)气源供应壁垒 (29)(5)资金及技术壁垒 (30)4、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 (30)四、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33)1、有利因素 (33)(1)国家产业政策支持 (33)(2)城市化进程导致的旺盛需求 (34)(3)天然气的经济性和环保优势 (35)(4)“造血”能力——我国天然气资源接续潜力巨大 (36)(5)“输血能力”——全国性天然气输气干线管网建设加速 (36)2、不利因素 (37)(1)供求缺口将维系较长一个时期,导致对外依存度提高 (37)(2)燃气基础设施整体仍显薄弱,城镇燃气调峰、应急、储备能力不足 (37)(3)城市燃气地区发展不均衡 (38)(4)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38)五、行业技术水平、经营模式,周期性、区域性及季节性特征 (39)1、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 (39)(1)燃气输配技术 (39)(2)燃气应用技术 (39)(3)燃气安全技术 (39)(4)信息化管理技术 (40)(5)新设备和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 (40)2、行业经营模式 (40)(1)燃气销售 (41)(2)燃气安装 (41)3、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季节性特征 (42)(1)周期性 (42)(2)区域性 (42)(3)季节性 (43)六、燃气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及其影响 (43)一、行业主管部门、管理体制及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1、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国务院发布的、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的《城镇燃气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83号),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燃气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燃气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燃气管理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2016年5月目录一、价格改革:两价并轨开启市场化之路 31、天然气价格分步调整,15年最终实现并轨 32、国际油价下跌催生增量气价超预期下调 6(1)国际原油下跌带动可替代能源进口价下滑,推动此次气价调整 6(2)增量气超预期大幅下调,存量气微幅上调,天然气门站价整体下调 7二、价格趋势:两种机制下气价均将下行 81、若维持原有调价机制门站价仍有下行空间 82、若推行市场化机制供给宽松将推动气价下行 9(1)进口LNG贸易放开,进口利差丰厚将促进口LNG规模快速增长 9(2)进口管道气随管道逐一修通进口将逐步放量 11(3)非常规天然气开发潜力巨大,煤层气页岩气开发进入商业化,将成为天然气开发的有效补充 123、价改深化:放开直供气成立上海交易中心 14(1)直供气放开和上海油气交易中心成为深化价改的新举措14(2)上游气源供给多元化有助于打破行业垄断,为开展直供气试点提供基础 15(3)天然气交易中心可打造多样化天然气交易模式,为价格市场化提供工具平台 154、盈利能力:三重利好助盈利性进入扩张周期 16(1)降息:燃气板块普遍高负债率,降息周期有利于降低财务费用 16(2)市场化:市场化改革破除垄断,有助于优势企业攫取垄断利润获得利差扩大的机会 16(3)产能利用率:利用率提升将推动利差扩大 175、估值对比:对标港股,A股具较大估值修复弹性 176、投资思路:行业喜迎需求、盈利、估值三重弹性 17一、价格改革:两价并轨开启市场化之路1、天然气价格分步调整,15年最终实现并轨此次天然气价格改革方案旨在实现存量气、增量气价格并轨后逐渐实现门站价格市场化。

1987年以前,我国天然气价格完全由政府制定。

此后中央政府逐渐放开对气价的制定。

自2011年起至今,我国天然气门站价格主要分三步进行改革。

第一步,2011年我国正式在两广地区推行天然气价改试点,将天然气价格与可替代能源(原油、液化石油气、煤)挂钩。

天然气门站价格由“成本加成”改为“市场净回值”法。

第二步, 2013年6月发改委发布通知将天然气定价管理由出厂价调整为门站价,并区分了存量气与增量气。

其中,增量气价格参照两广试点一步调整到位,存量气价格将分步调整,并计划于“十二五”末实现价格并轨。

第三步,2014年8月发改委发布通知,在保持增量气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提高非居民用气的存量气价,进一步缩小存量气与增量气的价差空间。

第四步,2015年2月28日发改委发布通知,通过增量气价下降044元/m³,存量气价上涨004元/m³,实现两价并轨。

2013年起区分存量气及增量气,其中增量气气价参照两广试点采用市场净回值法,与可替代能源挂钩。

2011年广东、广西两地推行的天然气定价制度选取上海市场(中心市场)作为计价基准点,以进口燃料油和LPG作为可替代能源品种,并分别按照60%和40%权重加权计算等热值的可替代能源价格,然后以09 的系数进行折价。

2013年区分存量气、增量气后,增量气价即参照两广试点方案,以085的折价系数与2012年下半年以来可替代能源价格挂钩。

政府分步调整气价,实现存量气、增量气两价并轨。

发改委于14年8月发布通知,要求非居民存量气最高门站价格提高04元/m³,将存量气及增量气的最高门站指导价差缩小至048元/m ³。

15年2月通知非居民用存量气价上调004元/m³,增量气价下调044元/m³,最终实现两价并轨。

2、国际油价下跌催生增量气价超预期下调(1)国际原油下跌带动可替代能源进口价下滑,推动此次气价调整2014年10月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一度由100美元/桶,下跌至50美元/桶。

受国际油价持续下跌影响,进口LPG和燃料油价格也明显下滑。

假设存量气占比85%,增量气占比15%,2014年9月上调存量气价后,上海最高门站平均指导价约为291元/m³。

根据2014年下半年LPG和燃料油进口均价以及挂钩价格公式测算的价格为287元/m³,我们的计算同此次价格调整后的288(上海门站基本一致)。

所以我们的推算以及85%的存量气占比假设也基本合理。

(2)增量气超预期大幅下调,存量气微幅上调,天然气门站价整体下调最新一轮调价,国家并未延续此前的单一调高存量气价的做法,而是采取存量气、增量气价相向调整的模式实现并轨。

并轨后全国平均门站价为2505元/m³,较并轨前的两气加权平均价254元/m³实现了下调(假设增量气占15%,存量气占85%)。

其中增量气大幅下调044元/方超出了市场预期的03元/方,将有效刺激新增天然气用户需求。

注:图中气价均为全国最高门站指导价的平均价格二、价格趋势:两种机制下气价均将下行此次天然气价格调整并没有明确并轨后的价格调整机制是否有变化,我们认为未来的调价政策有两个极端:1)继续维持原有调价策略(绑定油价),2)完全放开市场化定价。

我们接下来将依据两个极端情况来判断未来气价趋势。

1、若维持原有调价机制门站价仍有下行空间目前政府和行业对天然气价格是否继续绑定油价还存在争议,我们认为是否延续之前的调价机制是存在变数的。

如果还是按照之前的调价机制,那么接下来天然气的降价空间可能会更大。

国际原油价格若维持相对低位,天然气门站指导价仍有明显下调空间。

我们假设15年上半年Brent油价均价为70美金/桶(比较乐观),对LPG和燃料油进口均价预期进行相应幅度的调整,按发改委挂钩价格公式测算的上海门站价(含税)约为228元/m³。

相对于按照14年下半年调整后的288元/m³,存在060元的下调空间。

当然政府可能还会考虑中石油以及非常规气的利益,所以060元的测算值应该会有一定程度上的折扣。

2、若推行市场化机制供给宽松将推动气价下行天然气供应来源主要有三个,国产天然气,国产非常规天然气,进口管道气及进口LNG。

国内天然气14年产量1302亿方,同比增长112%,我们预计未来几年国产气供给增速有望逐步下移。

接下来我们逐一进行分析。

(1)进口LNG贸易放开,进口利差丰厚将促进口LNG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14年底,国内投入运营的LNG接收站共计13个,合计吞吐能力为3800万吨,折算相当于5168亿方天然气。

但长期以来,三大油气公司通过控制LNG接收站与输送管网,从而垄断了LNG贸易业务,以至于14年LNG实际进口量仅270亿方,远低于现有5168亿方的接收能力。

但随着LNG进口贸易的放开,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到接收码头建设以及LNG贸易中,且目前海外进口LNG的利差丰厚,未来这一市场有望快速成长。

而且按照在建和拟建的码头情况预计,我国LNG接收站规模2015年将接近4700万吨(折合639亿方),2020年将接近12640万吨(折合1719亿方),未来进口LNG潜在空间巨大。

(2)进口管道气随管道逐一修通进口将逐步放量目前中国管道气进口主要来源于中亚和缅甸,其中14年中国从中亚地区进口气接近300亿方,由此AB线已接近饱和,14年中亚天然气管道C线投产将新增250亿方输气能力,且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也已开工建设,预计20年投产又将新增300亿方能力。

2014年上半年中俄签署《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这标志着中俄天然气东线管路的打通,协议从18年开始供气期限30年,输气量逐年增长至每年380亿m³;下半年中俄又签署了《关于沿西线管道从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框架协议》,规模未定,但乌克兰危机后中俄能源战略合作开启了中国天然气管道气进口的巨大市场空间。

(3)非常规天然气开发潜力巨大,煤层气页岩气开发进入商业化,将成为天然气开发的有效补充我国埋藏深度浅于2000米的煤层气资源量为3681万亿m³,居世界第三位,埋藏深度3000米以浅的煤层气资源量为552万亿m³。

2013年,全国累计探明地质储量约为575377 亿m³。

我国煤层气产量稳步增长,过去五年CAGR达到15%。

2014年我国煤层气抽采量预计达到152亿m³,同比增长10%,其中地面抽采量36亿m³,矿井抽采量116亿m³。

我国页岩气储量全球第一,中石化涪陵地区将分两期建成100亿方产能,一期将在2015年底前建成50亿方,二期将在2017年底前建成50亿方。

虽然增量气下调一定程度抑制了非常规气的开发,但我们相信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放开,成本逐步下移,非常规气仍是有效补充。

最后我们用数字来说明为什么未来几年供应宽松。

我们假设15年天然气消费增速受增量气大幅调价影响增速略有回升(从14年74%回升至8%,并不算激进),国内产量我们假设15年后增速放缓(从14年112%降至9%,比较合理),进口管道气受益中亚C线投产有所增加,出口量假设基本不变,那么我们通过平衡关系推算出LNG进口量竟然比14年还低,这与我们当下LNG 进口价差诱人和交易市场放开的大环境非常不符,若假设15年LNG进口继续维持14年10%左右增速的话将达到300亿方,那么多出来的LNG进口将必然导致供应宽松,未来几年可以如此类推,结论是相似的。

如果我们的结论是正确的,那么未来需求会被持续刺激,天然气板块的拐点就在当下。

3、价改深化:放开直供气成立上海交易中心(1)直供气放开和上海油气交易中心成为深化价改的新举措价格并轨并不是价改的结束而是开始,全面价格的市场化交易才是最终的目标。

放开直供气定价和交易中心是深化价改的新举措。

直供气是指用气户直接向上游天然气供应商购买天然气,用于生产或消费,而不再对外转售。

根据发改委官方表述未来直供气量将进入上海交易中心进行交易。

直供用气门站价格市场化交易,可为全面放开非居民用气价格积累经验。

(2)上游气源供给多元化有助于打破行业垄断,为开展直供气试点提供基础一方面,天然气属于可替代性强的能源产品,易与其他能源形成竞争;另一方面,海上LNG贸易以及煤制气、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的产能逐步增加,上游气源已形成多元化供给。

可竞争性和供给多元化有助于破除天然气领域长期的单一垄断格局,为直供气价格市场化提供了交易基础,也为天然气运营商进一步涉入上游资源领域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化机制。

(3)建立天然气交易中心可打造多样化天然气交易模式,为价格市场化提供工具和平台2014年底上海市政府批准组建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开展天然气、非常规天然气、LPG、石油等能源品种的现货交易。

我国现行的天然气贸易方式以长期合同为主。

而天然气供需受到可替代能源价格、季节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建立该油气交易中心,可将天然气贸易方式转变为中短期合同、现货交易等多样化的交易模式,解决用气、调峰等多重交易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