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

合集下载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90 °
60 66.5ºN °
30 °
23.5ºN
0 0º °
30 23.5ºS °
60 °
冬至日-春分日
90 冬至日-春分日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90 °
60 66.5ºN °
30 23.5ºN 低气压带相间分布 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风带分布规律:
由高压带吹向低压带 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气压带、风带与降水
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降水少;低气压控制的 地方降水多。
西风带控制的地区—降水多; 信风带控制的大陆东岸—降水多(处于信风的迎风坡); 大陆中部和西岸—降水少(处于信风的背风坡); 极地东风带控制的地区—降水少。
南风
北纬30度形成高压 近地面气流右 偏成东北风
被 迫 下 沉
北纬30度
赤道
赤道地区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
高纬环流和 极地东风带
极锋
中纬环流和 西风带
低纬环流和 信风带
极地9高0O气N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
盛行西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风
赤道低气压带
60ON 30ON 0O
北半球三圈环流 和风带示意图
60 °
夏至日-秋分日
夏极至日地-秋高9°分0日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90 °
60 66.5ºN °
30 °
23.5ºN
0 0º °
30 23.5ºS °
60 °
秋分日-冬至日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与分布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与分布
分布
的气 大气活 影压 动中心 响带 、 风 带 对 气 候 季风 环流
北半球夏季7月,副热带高气压被大陆的热 低压(印度低压)切断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东亚地区:冬季——西北季风 成因1 夏季——东南季风 成因1 南亚地区:冬季——东北季风 成因1 夏季——西南季风 成因2
知识铺垫1
世界海陆分布图
北半球 南半球
知识铺垫2
项目
7月 (夏季代表)
1月 (冬季代表) 低(降温快) 高 高(降温慢) 低
陆地 (热容量小)
气温
气压 气温
高(升温快) 低 低(升温慢) 高
海洋 (热容量大)
气压
1.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60° 30° 0°
30°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利亚高压的偏北 风,低温干燥, 风力强劲。
东亚季风环流(7月)
夏季风
低气压 高气压
亚洲季风(夏季)
夏季风的形成
夏季,东亚盛行 来自太平洋副热
带高压西北部的 偏南风,高温、 湿润和多雨。 注意:南亚的西南风 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 移动形成
2、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
东亚冬季:西北风
南亚冬季:
亚速尔高压 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
亚速尔高压
夏威夷高压
冬季
冰岛 低压
亚洲高压
阿留申 低压
冰岛 低压
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南半球以海洋为主,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
•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气压带基本上呈块状。
1.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原创1:2.5全球气压带和风带

原创1:2.5全球气压带和风带

重、难点突破
❖ (3)突破季节影响——抓“移动” ❖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
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
2.全球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名称
赤道低 气压带
副热带 高气压

副极地 低气压

极地 高气 压带
信风带
西风带
东风带
气流运
动方向
上升
下沉
上升
下沉
高纬→ 低纬
第二章
第二节
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
高考测试内容: 1.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位置、名称 及移动规律。 2.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对气候 的影响。 3.季风环流的形成及影响。 4.运用大气运动规律,解释现实问题。
知识梳理
知识 4 一、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 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高低纬受热不均 地转偏向力影响 ⇒三圈环流
C东南风
D西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和气压带、风带季
节移动
重、难点突破
季节 风向 性质
东亚季风
冬季
夏季
西北风
东南风Biblioteka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南亚季风
冬季
夏季
东北风 西南风
温暖干燥 高温高湿
强度
气候 类型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 风气候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热带季风气候
对点训练
双项选择题
2012杭州模拟:读世界部分 地区图,图中阴影部分为地 面季风的地理分布区,完成 6-7题。
低纬→ 高纬
高纬→ 低纬
性质
多雨
少雨
多雨
一般较 少雨 干燥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地中海气候
分布范围:30° 40° A 分布范围:30°—40°大陆西岸 气候特征:冬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干燥。 B 气候特征:冬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干燥。
气压带、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冬夏季节的南北移动,有些 地方受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和影响, 形成的气候特征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气压带、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对气候的影响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情况。 复习: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情况。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情况
温 带 海 洋 性 气 候
气温/℃
降水量/mm
30 15 0 -15 -30 -45 -60 1 4 7 1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气
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 候 气压带、 气压带、 风带 冬:中纬 西风带; 西风带; 夏:副热 带高气压带 气候特征 冬:温和 多雨; 多雨; 夏:炎热 少雨, 少雨,有明 显的季节变 化。 地区 南北纬30南北纬 40°的大陆西 ° 部
还有哪一种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是 气压带、风带的季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答案 A地 B地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温和湿润
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 温和湿润
地处大陆西部,常年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 气候成因 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和 带控制,冬季受西风 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带影响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考点一
【图解考点】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对气候影响
地球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 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 点应注意“三抓”: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 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4.(2010· 海南地理,1)2010年夏季,冰岛的火山多次喷 发,使一些地区的航空运输业遭受了巨大损失。读 图,冰岛位于 ( )。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A.极地高压带 C.西风带 解析
B.副极地低压带 D.副热带高压带
由图可读出冰岛位于60°N~66.5°N之间,该纬
带海洋性气候的是 A.① B.② )。
(3)如果图中风带和气压带皆影响大陆西岸 ,那么①②③ ④图中都有可能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 B.地中海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完整)教案(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完整)教案(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板书标题: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一、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1、三圈环流(1)、单圈环流(2)、三圈环流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1、原因2、移动状况3、根据图中反应的气压带和风带在地球表面的纬度分布规律,判断其相应的节气三、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一、教学目标1.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2.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成因;3.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以及移动范围.二、教学重点1.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2.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成因;3.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以及移动范围。

三、教学难点1.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2.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以及移动范围.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好!欢迎来到地理课堂,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原理和大气的水平运动,那么,(一)1、什么是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2、它的具体过程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画一幅图来展示一下:(手绘图)(画完了图和学生一起回顾)由于A地受热多,近地面空气膨胀,到上空聚集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B、C两地受热少,空气冷却收缩下沉,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于是,在上空,空气便从气压高的A地向气压低的B、C两地扩散;在近地面,A地空气上升后向外流出,这就使得A地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B、C两地因有下沉气流,近地面的空气又从B、C地流回A地,以补充A地上升的气流,从而形成热力环流。

综上所述,近地面空气的受热或冷却,引起气流的上升或下沉运动。

空气的上升或下沉运动导致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气压差异又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问)风是怎样形成的?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同一水平面上有近地面和高空两处大气作水平运动,即近地面的风和高空的风、(问)近地面的风和高空中的风分别受哪些力的影响?运动方向有什么特点?高空大气主要受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大气的运动方向与等压线平行.而近地面的大气运动除了受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外,还受地面的摩擦力的影响.大气的运动方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地球上的大气时刻不停地运动着,运动的形式和规模复杂多样,,既有尺度很小的最简单的热力环流,也有规模很大的全球性运动。

学案1:2.5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学案1:2.5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①低纬环流圈②中纬环流圈③高纬环流圈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1七个气压带⎩⎨⎧A 为赤道低气压带⎭⎪⎬⎪⎫C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E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G 为极地高气压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2)六个风带⎩⎪⎨⎪⎧⎭⎪⎬⎪⎫B 为信风带D 为西风带F 为极地东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3)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温馨提示](1)全球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而且气压带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

(2)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

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1)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2)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

①北半球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气压中心M是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②北半球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气压中心N是亚洲(印度)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节环流[温馨提示](1)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夏季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而形成的。

(2)根据陆地上的气压类型(高、低气压)和季风风向可判断季节。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影响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地球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三抓”:1.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A (1)乙地降水少的原因是( ) A.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B.地处背风侧 C.位于大陆东岸 D.受西风影响 C (2)丙地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3)丁地气候的成因是( A) A.海陆热力差异 B西风影响 C.信风影响 D.风带季节移动
D
▲ ▲ ▲AE温带源自洋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E 热带沙漠气候 C B D G
回归沙漠带上 的“绿洲”?
A
理想地球表面
世界轮廓简图
季风环流(冬季风)
东北季风
西北季风
1月南移
亚洲高压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特征:
寒冷干燥
阿留申低压
1 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季风环流(夏季风)
7月北移 东南季风 西南季风
副高
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
特征:
高温多雨 东南信风
夏威夷高压
7 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A 甲 乙 1 2
赤道
B
3 4
1. 2. 3. 4.
图中A、B分别代表的月份是:A 月,B 月(1月或7月)。 图中甲、乙分别代表的气压中心名称 : 。 图中①~④数字代表的季风名称分别为 。 图中①③的成因是什么?
(2)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
地处赤道附近,却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这是
因为这里地势较高,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状况,形成 了气候凉爽、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
(3)巴塔哥尼亚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脉的 东侧,这里东西距海均较近,且处于西风带范围内, 却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这是因为该地处于山脉 东侧的背风坡地带,受山地的阻挡,这里雨水稀少, 因而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各小组共同完成中高纬环流圈的模型 ,体会气流运动方向及原因;



2 气流运动又在近地面形成哪些气压 带和风带呢?


3 会用自己的话描述中高纬环流圈气流
运动过程。
高纬环流 中纬环流
低纬环流
【 探 究 活 动 三 】 近 地 面 气 压 带 风 带 分 布
【头脑风暴】
1.气流垂直方向的运动与近地面高低气压带 的形成关系密切,那它对降水有影响吗? 上升的气流容易形成降水?还是下沉的气 流?
单位:hpa
蓝色箭头和红色箭头分别代表高空和近地面的空气运动方向。
侧视图
近地面风向图
立体图
北半球低纬环流圈示意图
【探究活动一】(下)(以北半球为例)
先观察投影动画、然后阅读课本P51“中纬环流与西风带”和“高纬 环流与极地东风带”,并结合阅读材料,完成中高纬环流圈模型制 作,体会空气运动过程,最后自主完成学案探究二(下)。
中 高 纬 环 流 圈
【探究活动一】(下)(以北半球为例)
先观察投影动画、然后阅读课本P51“中纬环流与西风带”和“高纬 环流与极地东风带”,并结合阅读材料,完成中高纬环流圈模型制 作,体会空气运动过程,最后自主完成学案探究二(下)。

1 观察极地上空空气的垂直运动方向,分析形成原因。


2 观察30°N-60°N近地面空气的水平运动方向,分析 形成原因。
模拟路线:

资料回顾
绝非仅此,早在2002 年 4 月中旬,来自 撒哈拉南部的沙尘,随高空气流运行,导致 瑞士山地的一场“泥雨”,将雪白的山峰染 成了咖啡色。
看到这里,我们发现撒哈拉的沙尘从未停止过脚步,默默感受 着人类的褒贬评说。那他又是靠什么在周游世界呢?靠风,靠 全球性大气运动!
全球大气运动有什么样的规律?
水土流失严重
案例2.专家解读亚马孙的秘密
案例2.专家解读亚马孙的秘密
早在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就惊奇地发现,在巴西亚 马孙地区,暴雨每年都从土壤中冲走大量矿物质。然而, 正是从5000千米外世界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刮起的沙 尘,不断跨越大西洋,将携带的矿物质补充到亚马孙地区 ,才保持住了该地区丰富的自然生态。科学家认为……
30°S 60°S
东南信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
盛行西风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东风带
90°S
极地高压带
2.撒哈拉的一粒沙是靠什么完成了到达亚马 孙地区的长途跋涉?(它还想周游世界呢 ?)
知识探究:
撒哈拉的一粒沙是靠什么完成了到达亚马孙地区的长途跋涉?
认真分析,继续论证
自转
不公转
性质均一
三圈环流
(气球气压带风带形成)
认真分析,继续论证
自转
公转
性质均一
【探究活动三】
【观察动画】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课下探究】全球 气压 带、 风带 Nhomakorabea课下探究】

1 课本52页,活动二:绘制气压带风带 的俯视图、侧视图。



2 撒哈拉的沙尘到达英国、瑞士等地 路径为什么与盛行西风风向不符?


3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小于太阳直射点的 移动幅度,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在导学案的南北半球俯视图中画出全球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示意。
【湘教版】必修Ⅰ第二单元第3节第3课时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
石家庄二中南校区
宋洪强
宋洪强讲堂
一粒沙的旅行
2.3.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
美丽的撒哈拉
新闻话题:沙呀沙,你们去哪里呀?
起风的撒哈拉
案例1.2014年4月2、3日 英国沙尘严重,沙源来自撒哈拉。
亚马孙地区的热带雨林
(气球气压带风带形成)
高纬环流 中纬环流
低纬环流
低纬环流
北半球低纬 环流立体图
到北纬30度上空偏转 成西风,气流无法北
上,在此堆积。
图例 空气水平运动
高空 被 迫 下 沉
北纬30度形成高气压带
近地面
赤道形成低气压带
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
北纬30度 赤道
【探究活动一】(以北半球为例)
【探究活动一】(以北半球为例)
通过观察投影动画,根据课本P50-P51相关知识,完成下列 要求并思考学案问题。
低 纬
师生共同完成低纬环流(立体)模型 1 ,体会气流运动方向及原因;

流 圈
2
气流运动在近地面形成哪些气压带 和风带?
温馨提示
冷暖气团相遇后……
【探究活动二】(以北半球为例)
通过观察投影动画,阅读课本P50-P51相关知识:
S
低压带 高压带
将低、中、高纬三个环流圈相结合, 完成导学案的三圈环流侧视图。
90°S 60°S
30°S

30°N 60°N 90°N
2014年4月2日9时卫星图
沙尘运动路线示意图
知识衔接: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同学们自主完成学案】绘制高空和近地面的风的运动过程:( 首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基础上画偏转,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3.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幅度____小__于___(大于还是小于)直射点的移动幅度。
课程总结:
1.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2.近地面气压带、风带分布和成因;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细致研究还未结束
细致研究还未结束
自转
公转
气压带风带分 布和移动
性质均一
细致研究还未结束
自转
公转
海陆相间 分布
气压 带风 带的 移动
思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 律是什么?完成学案探究三。
观 察 气 压 带 、 风 带 季 节 移 动 示 意 图
思考:
1.气压带、风带由于 太阳直射点 的季节移动而南北移动。 2.就北半球来说,夏季 向北移__冬季_向__南__移_____;
就南半球来说,夏季__向__南__移__冬季_向__北__移_____。
【湘教版】必修Ⅰ第二单元第3节第3课时
全球气压带风带
的分布和季节移动
细致研究从假设开始
不自转
不公转
性质均一
单圈环流
(热力环流)
单圈环流
(热力环流)
90N
极地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60N 30N 0
认真分析从实际出发
不自转
不公转
性质均一
单圈环流
(热力环流)
认真分析从实际出发
自转
不公转
性质均一
三圈环流

3 观察90°N-60°N近地面空气的水平运动方向,分析形

成原因。

4 观察60°N上空空气的垂直运动方向,分析形成原因。
阅读课本P50,结合三圈环流的知识,完成导学案图5近地面气
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90°N
极地东风带
极地高压带
60°N
盛行西风带
副极地低压带
30°N 0°
东北信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