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基于需求的视角

合集下载

怎样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

怎样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

怎样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摘要: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和思想性较强、较抽象的学科,学生厌学现象比较严重。

本文对如何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教学目标做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思想政治增强教学吸引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和动机是人的行为的两大内在动力。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习的好坏,首先取决于这一主体是否有学习的愿望和动力,是否有发自内心的对学习的渴望与追求。

因此,明确的学习目的、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构成学生学习的动力系统,推动学生克服学习上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实现学习目标。

课堂上如果教师注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和调动,思想政治课教学必将增强吸引力,获得来自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一、改进、丰富教学内容,以增强吸引力1.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注意联系社会现实,引入生活中的实例,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比如说我在讲授高一《经济常识》第六课第一节第三框“银行的业务和作用”时就引导学生在注意分析了51页“议一议”的内容(即“1994年,我国物价上涨幅度超过20%。

国家为什么先后两次提高存贷款利率?”)之后,问学生:从1997年我国受到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后,我国的物价是上涨还是下跌?针对这一情况,国家还是继续提高存贷款利率吗?为什么?在这一个变化过程中银行起了什么样的作用?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这一问题?结果由于引入了现实中的事例,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学们纷纷发言,谈了自己的认识,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2.在课堂教学中比较注意通过运用幽默、漫画、典故、寓言故事、名言警句等来讲解抽象的理论,以增加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积极性。

比如说我在讲解违反税法的几种行为及其对社会的危害和应该受到的惩罚时就充分利用了书中的漫画“追星族”及“一元钱税案”等故事,对违反税法的几种行为进行了形象地描绘和深入浅出的讲解,即使同学们对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等行为特征有了深刻的理解,又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个人的角度和社会的角度两个方面论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个人角度1. 提升文化素质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人提升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思想政治课程,可以使我们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提升我们自身的文化水平,增长知识储备。

2. 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现代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各种看似合理的观点不断出现,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让我们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好、什么才是我们应该去追求的,有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标准。

3. 培养正确的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培养人们的正确的思想品德。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接触到一些伦理道德、感恩孝道等方面的教育内容,这些都能够形塑我们的人格和品德,提升我们的自我修养。

4. 增强社会责任感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

在学校中,我们可以接受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了解社会问题和人民群众的经济、文化、卫生、环境等诸多方面的需求,从而培养我们去关注社会问题,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二、社会角度1.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让人们更好的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推进我国文化自信。

有了这些正能量,人们会更加积极地投身到社会建设中,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各种非法活动不断涌现,这就需要我们有足够的国家安全意识。

通过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让我们认识到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并且为维护国家的安全、稳定起到积极的作用。

3. 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发展的历程和发展战略,进而了解到我们应该怎样去进行科学发展、全面发展,推动我国不断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导向论

思想政治教育导向论

contents •思想政治教育导向论概述•思想政治教育导向论的核心要素•思想政治教育导向论的实现途径•思想政治教育导向论的挑战与对策•思想政治教育导向论的案例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导向论的未来发展目录定义内涵定义与内涵思想政治教育导向论的历史演进起源01发展02现代化03意义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导向论的意义与价值03倡导社会主义政治导向01坚持党的领导02维护国家利益010203注重道德修养弘扬传统美德倡导文明习惯职业导向培养职业精神提高职业技能引导职业规划课堂教学确立教学目标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导向论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的紧密结合。

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置多样化的课程,以增强导向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强化理论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导向论的基本原理和内涵。

社会实践开展实践活动总结实践经验建立实践基地校园文化营造文化氛围通过举办讲座、论坛、文艺演出等形式,营造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导向论的校园文化氛围。

强化舆论引导加强校园舆论的引导和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良风气和思想倾向。

推动社团建设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

010302制作优质教学资源加强网络监管建设网络平台网络教育1面临的问题23目前,很多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如灌输式教育,这使得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育方式的单一性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内容过于陈旧,不能及时更新,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学内容的陈旧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往往与实践脱节,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进而影响教育的效果。

教育与实践脱节解决对策创新教学方式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案例一:某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010*******案例二:某企业员工职业道德教育案例二:某企业员工职业道德教育案例三案例三发展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结合时代特征拓展学科领域深化理论研究加强跨学科研究探索教育方法创新强化比较研究关注教育实效性研究展望。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大要素(1)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大要素(1)

摘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系统中,教育内容的科学性,教育主体的人格素养,以及教育方法的运用艺术构成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三大基本要素。

强化和整合这三种基本因素的作用力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关键。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内容/教育主体/教育方法一、真理的要素:教育内容的真理性真理的力量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而言,是指教育者用以宣传和教育群众的东西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这样的内容具有科学的真理性,能产生征服人心的力量。

这种力量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真理的内容具有科学性、正确性。

它真实客观,符合实际,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令人心悦诚服;二是真理的形式具有理论性,逻辑性。

它系统完备,结构严谨,论证充分,形成“逻辑上自圆”的严密体系,使人难以辩驳。

真理的力量从根本上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人、说服人的工作。

说服人就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理”要“服人”首先就要有理、在理、合理,正所谓“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让人信服的效果,最根本最首要的,就是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所宣讲的“理”是科学的正确的道理,是客观真理。

这样的理才有可信性,才能征服人心,“走遍天下”。

列宁指出,“马克思的学说具有无限力量,就是因为它正确”邓小平曾满怀信心地说道:“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马克思主义“打不倒,不是因为大本子多,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

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说明,什么时候我们坚持科学性、真理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威信就高,效果就好;什么时候背离了科学性、真理性的轨道,思想政治工作威信就会降低,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甚至产生完全相反的效果(负效果)。

在这方面我们有过深刻的教训。

曾经一个时期,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只讲集体不讲个人,只讲奉献不讲索取,只讲精神境界不讲物质利益,只讲先进性不讲广泛性……。

谈如何增强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

谈如何增强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

谈如何增强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摘要】:众所周知,相同的教学内容,常常会引发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课教师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保持和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实践探索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说到底就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吸引力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也是检验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的重要方面。

一、政治课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这是创新教学方法的基础。

(一)首先要有组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基本功。

组织课堂教学是一个信息传递、反馈的动态系统,作为信息源的教师,要懂得如何分析处理教材,如何备课,设计课型,选择教学方法;同时又要通过观察、提问、复习、考核等手段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改进教学工作,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效果,这是一个把教学理论、业务知识、教学方法及教育机制等因素有机地融为一体的能力。

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努力使自己具备这样的能力。

(二)要具有运用语言艺术的能力和基本功。

语言是传递知识信息的中介。

教学语言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在运用教学语言时应力求做到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的统一。

思想政治课教学以明理为基本方法,教师的语言应简明、准确,有条理,逻辑性强。

在阐明理论观点时,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联系实际时,应力求真实感人,生动形象;启发学生思维时的教学语言要富于思辨性、哲理性。

运用语言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重要的基本功。

当然,思想政治课教师还应具有其他多方面的基本功,这是中学思想政治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需要增强吸引力的根据。

(一)缺乏吸引力是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问题之一。

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中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动力不足,教师教育观点、教学方法陈旧,不少教师没在教学上下真功夫,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使政治课教学失去了吸引力。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新思考——基于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视角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新思考——基于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视角

思 想 政治 教育 的坚实 载体 和 内在 要求 。
开 展 职 业 生 涯 规 划 教 育 , 要 的 是 要 把 好 “ 口关 ” 首 人 ,
领 域 、 过 程 。 何 更 好 地 增 强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针 对 性 和 全 如 实 效 性 , 值 得 我 们 探 讨 的 话 题 。 大 一 新 生 中 开展 职 业 是 在
解 ,有 所 了 解 的 占 1 4 , 7 % 的 学 生 表 示 不 怎 么 了 解 , 9 % 4. 4 根 本 不 了 解 的 占 3 .% 。 02 ( ) 大 学 阶 段 学 习 与 生 活 规 划 情 况 。 有 51 的 学 4对 只 . % 生 对 大 学 阶 段 的 学 习 和 生 活 有 完 整 的 规 划 .41 7 .%的 学 生 表示 有 想 过 , 在 计 划 当 中 , 有 1. 的学 生 表示 比较 正 但 91 %
在 新 生入 学 时就 给予 这方 面 的教 育 与 引导 ,以增强 思想 政 治 教 育 的 针 对 性 和 实 效 性 。 面 对 新 形 势 、 起 点 , 文 新 本 试 从 大学新 生 职业 生 涯规 划 教育 的视 角 来探 索 如何 开展 大 学 生思想 政 治 教育 。
二 、 一 新生 职业 生涯 规 划情 况调 查 大 2 0 年 9 . 了 了解 2 0 级 新 生 职 业 生 涯 规 划 的 有 09 月 为 09
2 1份 。 35
( ) 查 结 果 一 调
( ) 大 学 阶段 进 行 职 业 生 涯 规 划 的 重 要 性 。 5 . 1在 有 4 % 6 的学 生 认 为 大 学 阶段 进 行 职 业 生 涯 规 划 非 常 重 要 。 9 % 的 3. 9 学 生认 为重 要 。 ( ) 职 业 生 涯 规 划 感 兴 趣 程 度 。有 6 . 的 学 生 对 2对 7 % 7

解读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四个维度

解读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四个维度

解读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四个维度2019-10-10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其在整合系统内部各要素以及与外在社会环境相互作⽤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积极特性和有利影响。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本质、教育对象以及环境等四个维度对其功能进⾏考察,可以发现它具有不同的功能类型。

要想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产⽣积极的教育效果,需要始终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其本质的集中体现,是其在整合系统内部各要素以及与外在社会环境相互作⽤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积极特性和有利影响。

它不是单⼀的,⽽是多⽅⾯的。

从不同维度考察,它呈现出不同的特性和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维度:思想教育、政治引导和道德教化功能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概念的表述⽅式看,它涵盖了政治⼯作、思想⼯作、思想政治⼯作以及政治思想⼯作等相关概念的内涵。

它是“⼀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定的思想观点、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定社会、⼀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道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

从这个⾓度讲,它具有三个基本的功能,即思想教育功能、政治导向功能和道德教化功能。

1.思想教育功能思想有时被理解为意识、理念、观念、理论、以及精神成果等。

它有正确与错误、科学与愚昧、先进与落后之分。

在政治⽣活中,统治者常常重视做⼈的思想⼯作,⽤⼀定的政治理论对社会成员进⾏教育,对社会不同的思想观点加以整合和引导,统⼀社会成员的思想,为社会发展提供良好动⼒。

思想⼯作所解决的核⼼是世界观和⽅法论的问题,它是⼈们认识世界的“总阀门”。

世界观和⽅法论可以伴随着⼈们的社会实践⽽⾃发地产⽣,也可以通过有组织有⽬的的教育⽽获得。

思想教育的使命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法论教育⼈民群众,以提⾼⼈们的理论⽔平和思想素质,提⾼⼈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使⼈们更加积极、更有成效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来。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在的一种属性,是依赖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生活所具有的特殊功能,即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思想统治、思想教化和人的意识发展的促进功能而形成的为社会一定主体所认可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合理性或依据性。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对教育主体,同时也对客体具有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外在的,是基于功能而为社会所赋予的,它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合理性的社会认同。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人的价值的实现是一个过程,但决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它是在人们主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实现的,在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协调发展中实现的,这其中就包括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是扩展人的价值的直接手段。

(一)引导政治方向(二)激发精神动力(三)塑造个体人格(四)调控品德行为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1.思想政治教育对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动力价值2.思想政治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方向保证价值(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极其确定的政治性。

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性,要求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来做,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历史任务的高度,来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这些工作,这其实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党性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党的利益,党是人民利益的普遍代表者,因而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就是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最根本的政治原则。

1.社会精神生产的价值2.政治关系再生产的价值3.促进社会政治稳定和发展的价值(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1.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2.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播、变异功能3.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渗透、创造功能(四)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1.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责任感和生态责任感2.形成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思想(五)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价值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方式、方法、管理、评价等各个环节都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然而。 在今天研究 的思想政治教育学 的视域 中 , 需要的概 念则有所差异 , 陆庆壬认为 “ 所谓需要 , 是 人 对 客 观 外 界 事 物 的渴求 或欲望 , 是人 的生命存在 、 发展 、 延续 的客观要求 , 是对 客 观 的 生 理 条件 和社 会 条 件 的 主观 反 映 。 ” ‘ 劫 在 本 文 中笔 者 在
在 人 的发 展 中人 的 需 要 具 有 独 特 性 。 由 于 生 理 和 心 理 ,
先天和后天等因素 的影响 , 人内在的需求也是有差异的 , 所以 只有在足够 了解人 的需 求之后 。 才能更 好的应对 出现在人思
想 品 德 上 的矛 盾 。特 别 是 当物 质 难 以满 足 人 的 需 求 时 。 在 精 神 上 的空 缺 可 以 由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给 予 适 当 的 弥 补 , 并 引 导 人 们 选 择 合 理 的 需 求来 更好 的适 应社 会 的 发 展 。
本 的东西 . 是 人 类 个 体 和 整 个 人 类 发 展 的原 动 力 。 ” ① 在 马 斯 洛看来 。 需要 包 括 生 理 需 要 、 安 全 需要 、 归 属 与 爱 的需 要 、 尊 重 的需 要 及 自我 实 现 的 需要 , 它们相互之间有着必然性 , 是一 个 由低 到 高 。 循 序渐 进 的过 程 , 是“ 以一 种 层 次 的 和发 展 的方 式 , 以一 种 强 度 和 先 后 的 秩 序 。 彼此关联起来 的。” 0

需 求与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关 系
思想政治教育 的对象是人 , 而 人 的 行 为 的根 源 在 于 人 的
动机和需求 , 只有 充 分 了解 人 的 需 要 , 教 育 者 才 能有 效 的完 成
思想政治教育 的工作 。“ 人 的需要是思 想政治教 育存 在和发
展 的 内驱 力 ” 。
育 是 无 法进 行 的 。 社 会 不 断进 步 的 同 时 。也 要 求 教 育 者 必 须要 根 据 受 教 育 者 的精 神 需 求 。不 断更 新 和创 造 有 利 于 彰 显 思想 政 治 教 育 魅 力 的方 式 方 法 。 现在 普 遍 的思 想 政 治 教 育 方 法仅 仅 停 留在 老 师讲 、 学 生 听 的简 单 灌 输 模 式 , 除 了学 习精 神 和 开座 谈 会 之 外 好 像 就 没 有 其 他更 为有 效 的方 法 。 教 育 者 讲 得 晦 涩难 懂 , 受 教 育者听得枯燥乏味 , 教育实施难 , 更 谈 不 上 满 足 教育 对 象 的需 求。 教 育 方 法 和 受 教 育者 的需 求 极 其 不 适 应 , 已经 成 为 当前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课 的 一个 突 出 问题 。 因此 , 教 育者 只 有 根 据受 教 育 者 的需 要 , 运用恰 当的 、 合 理的 , 不 仅 让 受 教 育 者 能 够 接 受 和 认 同, 而且 能 收 到 良好 效 果 的方 式 方 法 , 才 能 让 思想 政 治 教 育 课程更具有实效性、 感染力和吸引力。
借 鉴 和 整 合 马 克 思 和 马 斯 洛 的需 要 理 论 的 基 础 上 , 结 合 当 前 国 内关 于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中 从 需 要 视 角 讨 论 的 一 些 观 点 , 对 如 何 彰 显 思 想 政 治 教育 魅 力 作 探 讨 。

现教育者对受教育者 的影 响, 没有这些方式和手段的运用 , 教
关键 词 : 思 想政 治教 育 ; 彰显魅 力; 需要
需 要是 一 个 常 用 的 词 , 关 于 需 要 的概 念 极 其 广 泛 , 不 同 的
人 有 不 同 的观 点 。马 克 思 认 为 , “ 需 要 是 人 类 心 理 结 构 中最 根
教育者、 教 育 环 境 和 教育 载体 , 等等 , 但是 , 其 基 本 矛 盾始 终贯 穿 于思 想 政 治 教 育 过 程 之 中 。 即: 一 定 社会 思 想 品 德 的要 求 与 受 教育 者 的思 想 品德 需 求 之 间 的 矛 盾 。 也 正是 思 想 政 治教 育存 在 的依 据 之 一 。 笔 者 基 于 需 要 的 视 角从 以下 几 个 方 面分 析 思想 政 治 教 育 的现 状 。 ’ ( 一) 教 育 方 式 与 受 教 育 者 需 求 的 不适 应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过 程 是 一 个 诸 多 因 素 相互 作 用 的 一个 复合 体。 在实施教育 的过程 中。 必须要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才能实
育 环 境 与人 的 需求 关 系分 析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现 状 。 从 需 求 的视 角 强调 思 想政 治教 育 工 作要 创 新 方 式 方 法 ; 要 因材 施
教: 营造 良好 的教 育 环境 ; 引导 受 教 育 者 的 高级 需要 是 思 想政 治教 育的 根 本 目的 。
济学 院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o u ma l o f Hu b e i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E c o n o mi c s ( I - I u ma n i i f e s a n d S o c i a 1 S c i e n c e s
0e t . 2 0 1 3 Vo L1 0 N o . 1 0
如何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魅 力
和 生
( 中 国人 民大 学 马克 思 主 义 学 院 , 北京 1 0 0 8 7 2 ) 摘 要: 本 文 从 需要 的概 念 出发 , 阐 明 了需 求 和 思 想 政 治教 育 的 关 系后 , 以教 育 方 式 、 教育载体 、 教 育 内容 和 教
( -) 教育内容与个人 需求之 间的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 目的和任务具体 化的一个重要特 征。是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内容 的 实 现 。 学 生认 识 世 界 的过 程 是 由现 象 到 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