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陈情表同步练习5
高中语文必修五:7陈情表 同步练习 .doc

《陈情表》同步练习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A.臣以险衅(xìn)夙遭闵(mín)凶悯(mǐn)臣孤弱过蒙拔擢(dí)B.终鲜(xiān)兄弟门衰祚(zuò)薄茕茕(yíng)孑立责臣逋(bū)慢C.常在床蓐(rù)除臣洗(xiǎn)马期(jī)功强(qiǎng)近宠命优渥(wò)D.猥(wēi)以微贱非臣陨(yǔn)首气息奄奄(ān)日薄(bó)西山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夙遭闵凶(不幸的事)未曾废离(停止侍奉)沐浴清化(蒙受)B.除臣洗马(解除)臣具以表闻(听到)晚有儿息(儿子)C.犹蒙矜育(养育)伏惟圣朝(俯伏思量)岂敢盘桓(徘徊不进的样子)D.有所希翼(非分的愿望)夙婴疾病(缠绕)不胜犬马怖惧之情(不能忍受)3.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慈父见背曹刿请见 B.日薄西山不薄今人爱古人C.寻蒙国恩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然秦以区区之地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句子“刘病日笃”中的“日”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谨拜表以闻 B.非臣陨首所能上报C.外无期功强近之亲D.内无应门五尺之僮5.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而刘夙婴疾病拔剑撞而破之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猥以微贱,当侍东宫C.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臣之进退,实为狼狈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零丁孤苦,至于成立6.下列句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B.不胜犬马怖惧之情C.刘夙婴疾病 D.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7.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B.诏书切峻,责臣逋慢C.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D.夙遭闵凶8.下列句子解释有误的一组是()A.茕茕独立,形影相吊:孤单无依地独自生活,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互相慰问。
B.日薄西山:太阳接近西山,比喻人临近死亡。
陈情表

《陈情表》同步练习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洗马(xǐ)逋慢(bū)陨首(yǔn)更相为命(ɡènɡ)B.日笃(dǔ)闵凶(mǐn)拔擢(zhuó)门衰祚薄(zuò)C.陛下(bì)险衅(xìn)盘桓(yuán)猥以微贱(wěi)D.优渥(wò)矜育(jīn)侥幸(jiǎo)终鲜兄弟(xiān)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慈父见背见:表被动,相当于“被”。
②舅夺母志夺:强行改变。
③终鲜兄弟鲜:少,不多。
④期功强近之亲强:强大,强盛。
⑤夙婴疾病婴:缠绕。
⑥诏书切峻峻:严厉,严峻。
⑦实为狼狈狼狈:困苦、受窘的样子。
⑧则刘病日笃笃:忠厚。
A.①②④⑤B.③⑤⑥⑧C.②③⑤⑥D.①④⑦⑧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辞不赴命②不辞辛苦B.①臣侍汤药,未曾废离②曾不若孀妻弱子C.①至微至陋②三尺微命D.①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②驴不胜怒,蹄之4.下列对加横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以:①臣以险衅(因为)②猥以微贱(凭着)B.亲:①躬亲抚养(亲自)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亲戚)C.日:①日薄西山(太阳)②报养刘之日短也(日子)D.薄:①门衰祚薄(微薄,少)②日薄西山(落入)5.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B.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C.犹蒙矜育,况臣孤苦D.逮奉圣朝,沐浴清化6.下列对词类活用现象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愿陛下矜悯愚诚(“诚”,形容词作名词,诚心)B.且臣少仕伪朝(“仕”,名词用作动词,做官)C.刘病日笃(“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D.猥以微贱(“微贱”,名词作形容词,微贱的身份)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情表》李密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陈情表练习题及答案

陈情表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陈情表》是李密写给______的上表。
2. 表中提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其中“闵凶”指的是______。
3. 李密在表中称自己“门衰祚薄”,意指______。
4. 李密在表中提到“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这表明了他对______的深厚感情。
5. 李密在表中所表达的“乌鸟私情”,其意为______。
二、选择题:1. 李密在《陈情表》中提到自己“躬耕于南阳”,其目的是什么?A. 为了生活B. 为了避世C. 为了等待机会D. 为了侍奉祖母2. 李密在表中提到“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其意在表达什么?A. 他很狼狈B. 他进退两难C. 他很无奈D. 他很矛盾3. 李密在《陈情表》中提到“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这里的“刘”指的是:A. 李密自己B. 李密的祖母C. 李密的友人D. 李密的亲人4. 李密在表中表达了自己对______的忠诚。
A. 朝廷B. 皇帝C. 国家D. 人民5. 李密在《陈情表》中提到“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这里的“二州”指的是:A. 蜀州和荆州B. 益州和凉州C. 荆州和扬州D. 蜀州和益州三、简答题:1. 简述《陈情表》中李密对祖母的孝心是如何体现的。
2. 李密在《陈情表》中为何要表达自己对朝廷的忠诚?3. 李密在《陈情表》中提到“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他是如何解释自己的处境的?四、论述题:1. 论述《陈情表》中李密的孝心与忠心是否矛盾,并说明理由。
2. 根据《陈情表》,分析李密的个人品质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
答案:一、填空题:1. 皇帝2. 父母早逝3. 家族衰败4. 祖母5. 孝心二、选择题:1. D2. B3. B4. B5. D三、简答题:1. 李密在《陈情表》中通过描述自己从小失去父母,由祖母抚养长大,以及自己对祖母的照顾,体现了他对祖母的孝心。
他强调自己不能离开祖母,甚至在接到朝廷的命令时,也因为祖母的病情而无法立即赴任,这都显示了他对祖母的深厚感情和孝心。
二 《陈情表》(同步练习)解析版

《陈情表》基础巩固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字形正确的一组是()A.险衅.(xìn)过蒙拔擢.(zhuó)床蓐.(rù)茕.茕孑立(qióng)B.洗.马(xǐ)门哀祚..薄(zuò)逋.慢(bū)终鲜.兄弟(xiǎn)C.优渥.(wò)逮.奉圣朝(dài)悯.凶(mǐn)期.(qī)功强.(qiǎng)近D.伪.朝(wěi)矜闵..愚诚(jīn)郎署.(shǔ)猥.以微贱(wèi)2.下列对出自《陈情表》的成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乌鸟私情: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人的孝道)。
古时候说小乌鸦能反哺老乌鸦。
偏正结构。
近义成语:舐犊情深。
B.茕茕孑立:孤单无依靠地独自生活。
茕茕,孤单的样子;孑,孤单。
偏正结构。
近义成语:举目无亲。
C.气息奄奄:形容人即将断气、生命垂危的样子。
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
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主谓结构。
近义成语:奄奄一息。
D.零丁孤苦:孤独困苦,无依无靠。
零丁,亦作“伶仃”,孤独的样子。
并列结构。
近义成语:形单影只。
【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做好这类题需要注意:①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掌握词语用法;②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③要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和搭配对象;④弄清所用的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出自《陈情表》的成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宜采用排除法。
A项,语意不同,“乌鸟私情”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人的孝道),“舐犊情深”比喻父母对子女的爱。
两个成语的描述对象不一样。
故选A。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密原是亡蜀之臣,对新建立的晋朝有所顾虑,他一再不应诏,违抗皇命,是因为看透了官场的黑暗,想“矜守名节”,做一名隐士。
B.李密为了打动晋武帝,没有直陈其事,而是围绕着“孝情”二字,营造一个感人至深的情境,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和怜悯。
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陈情表同步练习5

《陈情表》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A、险衅.(xìn)祚.薄(zuò)床蓐.(rù)茕.茕孑立(qióng)B、洗.马(xǐ)逋.慢(bū)拔擢.(zhuó)终鲜.兄弟(xiǎn)C、优渥.(wò)期.功(qī)闵.凶(mǐn)逮.奉圣朝(dài)D、伪.朝(wèi)矜.悯(jīn)郎署.(shǔ)猥.以微贱(wèi)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门衰祚薄..祚薄:福分浅薄。
B.沐浴清化..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
C.察.臣孝廉察:考察。
D.形影相吊.吊:安慰。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至于成立..成立:成长,能自立。
B.沐浴..清化沐浴:蒙受润泽。
C.拜臣郎中..郎中:医生的古称。
D.岂敢盘桓..盘桓:徘徊、逗留。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个远涉重洋、寄身美国、茕茕孑立....的中国弱女子,要控告有钱有势的美国地头蛇是何等艰难!B.在已经气息奄奄....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发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过是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
C.当一名人质实在是太累了,太紧张了,太朝不虑夕....了。
D.孤苦伶仃....的石家母子,冒着生命危险,把这把七星刀一直保存到解放。
5.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译:到了侍奉圣朝之时,我受到清明的政治教化的熏陶。
B.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译:先是太守逵察举我为孝廉,后来刺史荣举荐我为秀才,我因祖母无人供养,都表示辞谢,没有前往赴命。
C.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译:陛下特地下达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朝廷的恩宠,不让我再给太子洗马。
D.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译:凭我这样的微贱之人,担当侍奉太子的官职,我即使肝脑涂地,也无法报答皇上的恩宠。
《陈情表》同步练习 (含答案)

9.1 陈情表【基础知识】一、通假字1.夙遭闵凶()2.零丁孤苦()3.常在床蓐()4.四十有四()二、古今异义1.九岁不行(不行:)举臣秀才(秀才:)3.孤苦零丁,至于成立(至于:)(成立:)4.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上报:)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告诉:)6.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辛苦:)7.臣欲奉诏奔驰(奔驰:)拜臣郎中(郎中:)9.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区区:)10.岂敢盘桓(盘桓:)三、词类活用1.臣少仕伪朝()2.是以区区不能废远()3.夙遭闵凶()4.猥以微贱()5.愿陛下矜悯愚诚()6.凡在故老()7.沐浴清化()8.外无期功强近之亲()9.内无应门五尺之僮()10.则刘病日笃()11.躬亲抚养()12.无以终余年()13.臣具以表闻()14.谨拜表以闻()15.保卒余年()16.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17.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 )四、一词多义1.以①臣以险衅②猥以微贱③臣具以表闻④谨拜表以闻⑤伏维圣朝以孝治天下⑥臣以供养无主①急于星火②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3.之①外无期工强近之亲②臣之进退4.少①少多疾病②解鞍少驻初程③少仕伪朝④一时多少豪杰5.志①舅夺母志②听臣微志③便扶向路,处处志之④寻向所志6.应①内无应门五尺之僮②其人弗能应也7.婴①夙婴疾病②举婴,欲投之河①自矜功伐②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骄傲③本图宦达,不矜名节④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⑤凡在故老,犹蒙矜育⑥不侮矜寡,不畏强御9.悯①夙遭闵凶②悯臣孤弱10.薄①门衰祚薄②日薄西山③厚古薄今11.期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②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③良剑期乎断④外无期功强近之亲12.除①除臣洗马②黎明即起,洒扫庭除③攘除奸凶13.见①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②私见张良③曹刿请见④秦王坐章台,见相如⑤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⑥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⑦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⑧慈父见背⑨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⑩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五、特殊句式(一)1.急于星火2.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二)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2.慈父见背(三)1.而刘夙婴疾病2.则告诉不许(四)1.拜臣(为)郎中2.且臣少仕(于)伪朝3.但以刘日薄西山(五)1.今臣亡国贱俘2.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能力提升】一、阅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王羲之传(节选)王羲之起家秘书郎。
高中语文-5.19《陈情表》(4)-沪教版第五册

命运艰险,罪孽深重 忧患险恶,指不幸的遭遇
婉辞,指长辈去世
成立 成人自立
期功 期,jī期功,指近亲
夙(早) 婴 (缠绕)
废离 停止照料,离开
理解生难词
逋慢
轻慢
狼狈
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思, 比喻进退两难
宠命优渥 恩命优厚
盘桓
徘徊不进,畏缩不前
乌鸟私情 乌鸟反哺之情,比喻人 的孝心
词类活用
夙遭闵凶
殷;
第二层重点写自己进退两 难的境地。
B、前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和时间词相对应的表征召的词有哪些?由这 些词可见什么?为何官职递增却“辞不就职 (赴命)”?
表时间:逮、前、后、寻(解释“逮” 和“寻”,积累相关词语)
表征召:察、举、拜、除、当;孝廉、秀 才、郎中、洗马(解释、积累有关文化常 识。“孝廉”“秀才”是荐举人才的科目, 所以用“辞不赴命”;“郎中”“洗马” 是官职,所以用“辞不就职”)
作用:先郡,次州,后朝 廷,可见征召级别越来越高, 表达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
推辞理由:供养无主,刘 病日笃(承上文“夙婴疾病”, 张下文“日薄西山”)
Hale Waihona Puke C、第二层如何见事态的严重、紧迫和作 者处境的狼狈?目的何在?“奉圣 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
事态严重:诏、责、逼、催等,含蓄地 表明了强己所难之窘迫。 处境狼狈:“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可 是“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刘 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 许品析”:。诉说自己辞不就职的矛盾心理(狼狈处
长的时间,已经处于朝不保夕
的境地。
• 臣无祖母 ,无以 我如果没有祖母抚养,就不
至今日 ,祖母无 可能活到今天,如果祖母没
陈情表同步练习(含答案)

《陈情表》同步练习(一)课内练习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险衅.(xìn)夙.愿(sù)闵.凶(mǐn) 宦.(huàn)达B.祚.薄(zuò)期.功(qī)强.近(qiǎnɡ) 衿.育(jīn)C.逋.慢(pū)拔擢.(zhuó)优渥.(wò) 陨.首(yǔn)D.洗.马(xǐ) 床蓐.(rù)茕茕.(qiónɡ) 孑.立(jié)解析:B.期jī。
C.逋bū。
D.洗xiǎn。
答案:A4.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
B.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区区:小,不重要。
C.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盘桓:逗留,迟疑不决的样子。
D.二州牧伯伯:长。
解析:“区区”指私情私衷。
答案:B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无应.门五尺之僮(照应) 臣之辛苦..(辛酸悲苦) 形影相吊.(安慰)B.躬.(亲自)亲抚养外无期.(期望)功强近之亲舅夺.国志(改变)C.寻.(不久)蒙国恩未曾废.离(废止) 听.臣微志(准许)D.具以表闻.(使……闻) 夙婴.(绕)疾病拜.(授官)臣郎中解析:期,指穿一周年孝服的人。
答案:B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1)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2)报养刘之.日短也B.(1)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2)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C.(1)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2)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D.(1)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解析:C项中(1)(2)表转折关系,可是。
A项中(1)用于主语与谓语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2)相当于“的”。
B项中(1)介词,比;(2)介词,表动作的对象,向。
D项中(1)介词,因为;(2)介词,凭借、凭着。
答案:C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1)矜悯愚诚,听臣微.志(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B.(1)诏书特.下,拜臣郎中(2)况臣孤苦,特.为尤甚C.(1)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2)谨拜表以闻.D.(1)而刘夙.婴疾病(2)受命以来,夙.夜忧叹解析:C项中(1)(2)都是使动用法,“使……听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情表》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A、险衅.(xìn)祚.薄(zuò)床蓐.(rù)茕.茕孑立(qióng)B、洗.马(xǐ)逋.慢(bū)拔擢.(zhuó)终鲜.兄弟(xiǎn)C、优渥.(wò)期.功(qī)闵.凶(mǐn)逮.奉圣朝(dài)D、伪.朝(wèi)矜.悯(jīn)郎署.(shǔ)猥.以微贱(wèi)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门衰祚薄..祚薄:福分浅薄。
B.沐浴清化..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
C.察.臣孝廉察:考察。
D.形影相吊.吊:安慰。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至于成立..成立:成长,能自立。
B.沐浴..清化沐浴:蒙受润泽。
C.拜臣郎中..郎中:医生的古称。
D.岂敢盘桓..盘桓:徘徊、逗留。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个远涉重洋、寄身美国、茕茕孑立....的中国弱女子,要控告有钱有势的美国地头蛇是何等艰难!B.在已经气息奄奄....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发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过是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
C.当一名人质实在是太累了,太紧张了,太朝不虑夕....了。
D.孤苦伶仃....的石家母子,冒着生命危险,把这把七星刀一直保存到解放。
5.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译:到了侍奉圣朝之时,我受到清明的政治教化的熏陶。
B.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译:先是太守逵察举我为孝廉,后来刺史荣举荐我为秀才,我因祖母无人供养,都表示辞谢,没有前往赴命。
C.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译:陛下特地下达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朝廷的恩宠,不让我再给太子洗马。
D.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译:凭我这样的微贱之人,担当侍奉太子的官职,我即使肝脑涂地,也无法报答皇上的恩宠。
6.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未尝废.离②是以区区不能废.远③不矜.名节④愿陛下矜.悯愚诚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7.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B.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C.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D.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B.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C.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D.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9.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不全正确的一项是()A.、终鲜.兄弟(少,这里是“无”的意思。
)芳草鲜.美(新鲜。
)B.、夙.遭闵凶(早时。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早晨。
)C、行.年四岁(经历。
)九岁不行.(走路。
)余嘉其能行.古道(施行、实行。
)《琵琶行.》(古诗的一种体裁。
)D、门衰祚薄.(浅薄。
)但以刘日薄.西山(迫近。
)不薄.今人爱古人(看不起。
)二、.课文名句填空。
10、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形影相吊。
11、臣欲奉诏奔驰,;,;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12、但以刘日薄西山,,,。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13、愿陛下矜悯愚诚,,,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
三、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
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
元武县与邻接,有人以牸牛注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
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
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
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曰:“此是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
”允济遂发蒙,谓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
”妻家叩头服罪。
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
又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守之,允济谓母曰:“但归,不烦守也。
若遇盗,当来告令。
”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
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中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
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
”如言果得。
远近称之,政绩尤异。
(选自《旧唐书·良吏列传》)注:牸(zì)牛:雌牛。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及将异居..异居:住到别处。
B.县司累政..不能决累政:多次审理。
C.允济遂发蒙..发蒙:揭示原委。
D.结庵..守之结庵:搭建草屋。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B.、但.归,不烦守也但.能回取,物必当在C、若遇盗,当.来告令但能回取,物必当.在D、果.得盗葱者如言果.得16、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姓怀之称代前文的“张允济”。
B.可以牛归之称代前文的“女婿”。
C.元武县司闻之称代前文的“妻家叩头服罪”。
D.结庵守之称代前文的“葱”。
1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张允济施政才能的一组是()①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
②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③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
④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
⑤远近称之,政绩尤异。
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③④D.②④⑤1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允济做武阳令时,十分注重用道德来教化百姓,后来武阳境内出现“路不拾遗”的局面,跟张允济的这一做法是密切相关的。
B.、张允济略施小计,就顺利解决了邻县一桩久拖不决的赖牛案,使得妻家不仅把赖着的牛归还了女婿,而且诚惶诚恐地表示服罪认错。
C、张允济担心守在田边的老妇人会遇到强盗,就劝她回家去,让她有事报告县令,这件事体现了张允济的爱民之心。
D、张允济治理武阳,政绩突出,文中对此着墨不多,可谓行文简洁而又具体生动。
参考答案一、1.A(B项“洗马”应读“xiǎn”,这是古代官职名,古音异读。
C项“期功”应读“jī”,满一年之意,不读“qī”。
D项“伪朝”应读“wěi”。
)2.C(C项“察臣孝廉”中“察”不仅当“考察”讲,还含有“推荐”之意,即考察并推荐我为孝廉。
)3.C(C项里的“郎中”是官职名,尚书省的属官。
秦、汉时“郎中”为皇帝侍卫,管理车、骑、门户,有时也从军出战。
晋代称尚书曹司之长为郎中。
)4.B(B项“气息奄奄”中“奄奄”是气息微弱的样子。
指人生命垂危,即将断气。
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应改为“日薄西山”,用日落比喻人的寿命将终,修饰“暮年”恰当。
)5.C(C项“除臣洗马”应译为:任命我为太子洗马。
)6.A(“废离”与“废远”的“废”都当“废止”讲,都是动词。
“不矜”的“矜”当“自夸”讲,动词;“矜悯”中的“矜”当“怜惜”讲,动词;两个“矜”字意义不同。
)7.B(A项中“蓐”通“褥”,C项中“有”通“又”,D项中“闵”通“悯”。
)8.D(D项“侥幸”,指由于偶然的原因得到成功或免去不幸的事,与现代汉语相同。
A项中“告诉”当“申诉”讲,今为“说给人听”;B项中“奔驰”指“奔走效劳”,今为“快速奔跑”;C项中“辛苦”指“辛酸苦楚”,今为“劳苦”。
)9.A(A项“芳草鲜美”的“鲜”是“鲜艳”之意。
)二、10、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11、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12、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13、听臣微志庶刘侥幸死当结草三、14、C(“发蒙”指揭开蒙在女婿头上的衣衫。
)15、A(第一个“于”介词,译为“向”;第二个“于”介词,译为“在”。
)16、C(应是称代前文的张允济智断赖牛案一事。
)17、B(②和③不表明张允济的施政才能。
)18、C(C项张允济劝老妇人回家,是因为他觉得葱不必看守,如果被偷,可以报告县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
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
——陶铸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
——《对联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