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辞拟古决绝词柬友

合集下载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雨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译文」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

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不生怨。

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赏析」《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又名《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玉楼春·拟古决绝词》、《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纳兰性德的这首词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

词中描写了一个为情所伤的女子和伤害她的男子坚决分手的情景,借用班婕妤被弃以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的典故,通过“秋扇”、“骊山语”、“雨霖铃”、“比翼连枝”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幽怨、凄楚、悲凉的意境,抒写了女子被男子抛弃的'幽怨之情。

第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是整首词里最平淡又是感情最强烈的一句,一段感情,如果在人的心里分量足够重的话,那么无论他以后经历了哪些变故,初见的一刹那,永远是清晰难以忘怀的。

“何事秋风悲画扇”借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本应相亲相爱的两人,但却成了相离相弃,又将词情从美好的回忆一下子拽到了残酷的现实当中。

第二句“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写出了主人公纳兰性德深深地自责与悔恨。

纳兰性德不是一个负心汉,只是当时十多岁的少年还没主宰自己的命运。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不明白的是,为何还有许多人竟然还会有再续前缘的想法。
当某天,自己原本以为永不会再相见的他出现在自己面前,或许他还算风度翩翩,也还算潇洒英俊,甚至比原来更增加许多成熟,但自己却再也找不回,找不回自己原来如同小鹿碰撞的砰砰乱跳的心…
…这就是人生,这就是心境,失去了便是失去了,永远也回不到从前……
一般认为:词题说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如古辞《白头吟》:“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唐元稹有《古决绝词》三首等。这里的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词情哀怨凄惋(婉),屈曲缠绵。汪刻本于词题“拟古决绝词”后有“柬友”二字,由此而论,则这“闺怨”便是一种假托了,这怨情的背后,似乎更有着深层的痛楚,无非借闺怨作隐约的表达罢了。故有人以为此篇是别有隐情,无非是借失恋女子的口吻,谴责那负心的锦衣郎的。
②何事句:此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这里是说开始时相亲相爱,后来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③等闲二句:这两句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故人如何理解,应该说理解成恋人、情人也不算错,但按字面的解释就有问题。前一句意思我理解是相恋了很久的爱人如今轻易地变了心(就这么就变了,几许无奈、几许悲哀)。后一句的理解问题最多,我理解成:反而说情人间相处得久了,感觉无聊了,就不由得容易变心了。重点是这两句中的故人的故如何理解,只解释成恋人、情人还不够吧。
流年似水,世事难料。许多既定的开始都有一个想不到的结果,所以才耐人寻味,不管是喜的还是悲的,是自己期待的还是自己拒绝看到的,矛盾和落差给这个世界太多的美丽。

纳兰性德诗词《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原文译文赏析

纳兰性德诗词《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原文译文赏析

纳兰性德诗词《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原文译文赏析《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清代·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一作:泪雨零/夜雨霖)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译文】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处该多美好,那样就不会有现在的离别相思凄凉之苦了。

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想当初唐皇与贵妃的山盟海誓犹在耳边,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生不得怨。

现在我身边的薄幸锦衣郎,还不如当年唐明皇许过比翼连枝愿。

【注释】柬:给……信札。

“何事”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

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闲置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

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

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

故人:指情人。

却道故人心易变(出自娱园本),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二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

《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

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

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

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

”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

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薄幸:薄情。

锦衣郎:指唐明皇。

【赏析】词题说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

如古辞《白头吟》、唐元稹《古决绝词三首》等。

纳兰性德的这首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

用“决绝”这个标题,很可能就是写与初恋情人的绝交这样一个场景的。

这首词确实也是模拟被抛弃的女性的口吻来写的。

木兰辞.拟古决绝词柬友

木兰辞.拟古决绝词柬友

木兰辞鉴赏王欢2011级中文一班201102010111《木兰辞.拟古决绝词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很喜欢这首诗,也喜欢它的作者——纳兰容若。

初读这首诗,只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便深深地吸引了我,更没想到这样一句深情的话语竟是出自于一个男人。

熟悉纳兰以后,却也见怪不怪了。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

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

他出身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阶玉堂,平步宦海,可是性格却落拓无羁,天生超逸脱俗。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世人评价他“纳兰长于情深于情。

”虽然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中的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倍受当时及后世好评,而他的诗作风格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有南唐后主的遗风。

《木兰辞。

拟古决绝词柬友》是纳兰容若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拟作唐朝元稹的《古决绝词》,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通篇下来,词情哀怨凄婉,屈曲缠绵。

“人生若只如初见”:初相遇的时候,一切都是美好的,所有的时光,都是快乐的。

即使偶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也甘心消受,因为抱着憧憬,所以相信一切只会越来越好。

所有的困难,都是微不足道,与意中人的相处也应像初见那般甜蜜温馨,深情快乐,可蓦然回首,曾经沧海,早已是,换了人间。

于是有了这样的感慨:“何事秋风悲画扇”:这一句借用了汉班婕妤被弃的典故。

班婕妤为汉成帝的妃子,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人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

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代的人们于是开始以秋扇见比喻女子被弃。

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原文、翻译及赏析、拼音版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原文、翻译及赏析、拼音版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原文、翻译及赏析、拼音版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处该多美好,那样就不会有现在的离别相思凄凉之苦了。

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想当初唐皇与贵妃的山盟海誓犹在耳边,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生不得怨。

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
赏析
词题说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

如古辞《白头吟》、唐元稹《古决绝词三首》等。

纳兰性德的这首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

用“决绝”这个标题,很可能就是写与初恋情人的绝交这样一个场景的。

这首
赏析
词题说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

如古辞《白头吟》、唐元稹《古决绝词三首》等。

纳兰性德的这首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

用“决绝”这个标题,很可能就是写与初恋情人的绝交这样一个场景的。

这首。

纳兰性德《木兰辞拟古决绝词柬友》赏析

纳兰性德《木兰辞拟古决绝词柬友》赏析

纳兰性德《木兰辞拟古决绝词柬友》赏析木兰辞拟古决绝词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词牌: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

最初可见《花间集》中韦庄词。

上下片除第三句外,其余皆押仄声韵,也作《木兰花》。

词题:这是一首拟古之作。

古诗中的《决绝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薄情郎,从而表示与之决绝。

唐元稹有《古决绝词》三首。

在纳兰容若的词集里,有的版本中词题为:“拟古决绝词柬友”,显然这种“闺怨”是一种假托,。

据专家称:这是纳兰的特有隐情的表现。

这首词中有两个典故。

“秋风悲画扇”:借用汉朝班婕妤的故事。

班婕妤曾是汉成帝的妃子,却遭到赵飞燕的妒忌、馋害而打入冷宫。

南北朝梁的刘孝焯就曾经写过《班婕妤怨》:“妾身似秋扇”,于是就用秋扇比喻被遗弃的女子。

“骊山”“泪雨零霖”“比翼连枝”:都是讲的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

白居易的《长恨歌》已经把这个故事传颂千古了。

我读这首《花木兰令》后,也试着翻译成现代诗或短文,请见笑一读:如果相爱永远像初识,就不会出现婕妤怨秋扇的旧事。

当薄情郎轻易变心时,男女的感情中本来就会出现这类事。

想当初唐皇与贵妃的山盟海誓犹在耳边,却难熬栈道雨声铃声声声怨。

现在我身边的薄幸锦衣郎,还不如当年唐明皇许过比翼连枝愿。

我就是试着古诗今译。

其实,这首词在纳兰留下的348词中并非是经典代表作。

纳兰写了很多情词,特别是悼亡词,至今专家们啧啧称道、孜孜研究不绝。

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鉴赏及赏析-5068儿童网

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鉴赏及赏析-5068儿童网

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鉴赏及赏析 - 5068儿童网《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

如古辞《白头吟》、唐元稹《古决绝词三首》等。

纳兰性德的这首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清代: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一作:泪雨零 / 夜雨霖)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译文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处该多美好,那样就不会有现在的离别相思凄凉之苦了。

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想当初唐皇与贵妃的山盟海誓犹在耳边,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生不得怨。

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注释柬:给……信札。

“何事”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

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闲置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

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

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

故人:指情人。

却道故人心易变(出自娱园本),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二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

《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

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

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

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

”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

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鉴赏及赏析

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鉴赏及赏析

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鉴赏及赏析《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

如古辞《白头吟》、唐元稹《古决绝词三首》等。

纳兰性德的这首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清代: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一作:泪雨零 / 夜雨霖)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译文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处该多美好,那样就不会有现在的离别相思凄凉之苦了。

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想当初唐皇与贵妃的山盟海誓犹在耳边,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生不得怨。

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注释柬:给……信札。

“何事”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

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闲置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

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

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

故人:指情人。

却道故人心易变(出自娱园本),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二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

《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

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

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

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

”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

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兰辞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雨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导入:在人类文明史上,爱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而表现这个主题最为精练的文学形式便是爱情诗。

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有关爱情的名诗佳句更是多如繁星。

古往今来,多少的文人墨客写过有关爱情的诗句,爱情的多种多样,也使得诗人笔下的爱情诗也千姿百态,有欢乐的爱情也有痛苦的爱情,有清纯的爱情也有压抑的爱情。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为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

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

纳兰性德的词,有南唐后主李煜的遗风,悼亡词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王国维曾经说纳兰性德:"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他虽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

这一特殊的生活环境与背景,加之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有关这首词的创作背景版本很多,有人说是纳兰为了进宫的表妹而写,当年正值青春年少,青梅竹马,后来表妹却迫于压力,不得不进宫为妃。

另一个版本则是说,这首词是为安慰一位失恋的朋友所作当然失恋的应该是个男性,这里是从女性的角度写一首词来安慰朋友。

最后两句明写女子遭遗弃后的抱怨,暗写当初两人山盟海誓,而女子如今负心。

所以作者劝他,宽慰朋友接受现实,并引用典故说明感情的事自古如此,要多想开些。

第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是说意中人相处若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的甜蜜,那样的温馨,那样的深情和快乐。

初识的爱情总是美好甜蜜的,然而到这里词人却笔锋一转,写出了,何事秋风悲画扇?我前面就说过,这首词引用了很多的典故来说明感情,这一句词便引用了汉朝时班婕妤被弃的典故。

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

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

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第二句,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这句词的意思是说如今轻易地变了心,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故人,指情人。

第三句,骊山雨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太真外传》曾记载,唐明皇与杨贵妃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

后来安史之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

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

”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

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整句个意思就是说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第四句,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这一句是化用李商隐的《马嵬》:“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之句意。

薄幸,薄情。

锦衣郎,指唐明皇。

意思是说,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也可以解释为纵然生死分离,也还是刻骨地念念不忘旧情。

人生若如只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的这句词,极尽婉转伤感之韵味,短短一句胜过千言万语,人生种种不可言说的复杂滋味都仿佛因这一句而涌上心头,叫人感慨万千。

无论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的唐明皇与杨玉环,还是“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的爱情誓言,最后的结局终究还是逃不出“决绝”之别。

所以“若”字道出了万般无奈和几许不舍。

“人生若只如初见”我以为纳兰会怀着这样一种心境抒怀他梦中的爱情,以此为脉络讴歌初见时的美好,然后拥着这份美好,完成一次人生美丽、甜蜜的爱恋,直至生命的终结。

如果是这样的话这样的词最多就是一段平凡的邂逅然后为其谱写一篇通俗礼赞。

然而纳兰却没有落于这样的俗套,他在让人来不及细细品味“人生若只如初见”时的美好意境时,用汉班婕妤被弃和唐明皇与杨玉环爱情故事的典故道出了人生初识后所面临的残酷现实,用古人的事例绘制出一幅人生相识的真实画面。

初见,爱恨情愁的开始。

刚登场的意气风发,初相遇的情不自禁,都只开了个头。

大好河山似锦前程,要怎样去指点激扬?偶然遇见或刻意安排,将有怎样一段波澜不惊或铭心刻骨的故事?未知的前方是若隐若现的风景,充满期待和不期而遇的惊喜。

人生若只如初见,所有的惊鸿一瞥定格念念不忘的美丽画面,一切都将保持最初的好奇和新鲜状态,那些踌蹉满志的初生牛犊总是那么朝气蓬勃,那些羞涩的欲言又止有许多种神秘的可能,一切都像清晨的露珠般晶莹剔透,像朝阳般明亮灿烂。

果真如此,又怎么会悲画扇呢?但流光容易把人抛,又岂止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谁能抵挡光阴的利箭?华年易逝,姹紫嫣红只付与了断井残垣,刻骨铭心只能只归了风轻云淡,相看两不厌产生了审美疲劳,卿卿我我变成了相顾无言。

春风十里后来却是冷月无声,雄姿英发后来只能遥想当年,仙葩美玉后来成了水月镜花。

初见时人面桃花的惊艳,来年却是物是人非的落寞。

长生殿里的信誓旦旦,却变成了马鬼坡前的“江山情重美人轻”。

初见时回眸一笑的百媚,已变成此恨绵绵的哀怨,李隆基和杨玉环之间隔了江山。

朱丽叶与罗密欧一见倾心,却得知他是仇家之子,惊问:“要是不该相识,何必相逢!”他们之间,隔了生死。

《罗马假日》里的公主和记者浪漫邂逅而相恋,最终却不得不回到各自的世界,再见时只能恪守身份默默无言,他们之间,隔了世俗。

《半生缘》里,曼桢和世钧18年后重逢,都知道再也回不到从前,他们之间,隔了流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