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讲课讲稿
木兰词 拟古决绝词柬友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清.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人生若只如初见,所有往事都化为红尘一笑.只留下初见时的惊艳、倾情。
忘却也许有过的背叛、伤怀、无奈和悲痛。
这是何等美妙的人生境界。
时光匆匆,我们已经回不到过去,也许曾经一见倾心,但是再见之时,也许会是伤心之时。
若是如此,不如初见时的那份感觉……是的,人生若只如初见那该多好,每一个人当最初和你相遇,那种美好的感觉一直就象春天初放的花,那种温馨、那种自然、那种真诚、那种回忆,因此就一直弥漫在了你的生命中。
为什么在人的交往中会有误会、费解、猜测和非议呢?只有淡淡的如水的情怀不就足够了吗?我想君子之交淡如水也就是这个道理吧!由此看来,每个人都有着一种初遇情结,真的就像一杯清水一样清纯透明。
而诗人给它以诗意的注释,让人感觉到初相遇的美丽、温馨和浪漫。
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景,初见后的分手,有如曾经挥手的云彩,也似轻轻告别的康桥……最美的在心不在远处。
曾经,初相遇是怎样的一种情怀?人生若只如初见,岂不是人生最好的写照吗?也许生活就是这样的,有人说的对,得到了往往就不会去珍惜。
得不到才是一种境界。
或者只如初见,那种淡淡的情怀倒是让人释怀、让人坦然、让人心安。
一句心灵的问候,足以让你一生难忘,我想人生这个东西,淡然一点往往会是清风明月,太过执着,则就是迷惘了,因此我情愿对于友情、恩怨、功过、得失、钱财……都看的再淡一点,情愿那初见的情节永远留在自己的梦里。
人生若只如初见,忧伤的美丽只能定格在回忆中。
也许哪天转身而去,留下一个美丽的远去背影。
完美的弧线,会诉说着对昨日的依恋。
也许,在我们认识的人中,有过误会,有过得失,你就会想起初见时的美丽。
或者,那天在某个特定的地方,故地重游,突然发现多年未见的你,一下子就回到了初见的情景,初相遇,那是怎样一种让人难以忘怀的感情呢?!初见惊艳,再见依然。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不明白的是,为何还有许多人竟然还会有再续前缘的想法。
当某天,自己原本以为永不会再相见的他出现在自己面前,或许他还算风度翩翩,也还算潇洒英俊,甚至比原来更增加许多成熟,但自己却再也找不回,找不回自己原来如同小鹿碰撞的砰砰乱跳的心…
…这就是人生,这就是心境,失去了便是失去了,永远也回不到从前……
一般认为:词题说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如古辞《白头吟》:“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唐元稹有《古决绝词》三首等。这里的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词情哀怨凄惋(婉),屈曲缠绵。汪刻本于词题“拟古决绝词”后有“柬友”二字,由此而论,则这“闺怨”便是一种假托了,这怨情的背后,似乎更有着深层的痛楚,无非借闺怨作隐约的表达罢了。故有人以为此篇是别有隐情,无非是借失恋女子的口吻,谴责那负心的锦衣郎的。
②何事句:此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这里是说开始时相亲相爱,后来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③等闲二句:这两句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故人如何理解,应该说理解成恋人、情人也不算错,但按字面的解释就有问题。前一句意思我理解是相恋了很久的爱人如今轻易地变了心(就这么就变了,几许无奈、几许悲哀)。后一句的理解问题最多,我理解成:反而说情人间相处得久了,感觉无聊了,就不由得容易变心了。重点是这两句中的故人的故如何理解,只解释成恋人、情人还不够吧。
流年似水,世事难料。许多既定的开始都有一个想不到的结果,所以才耐人寻味,不管是喜的还是悲的,是自己期待的还是自己拒绝看到的,矛盾和落差给这个世界太多的美丽。
人生若只如初见 讲稿

子。
“骊山”“泪雨霖铃”“比翼连枝” 借用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骊山宫是唐明皇初见玉环的地方,
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
愿世世为夫妻。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杨玉环被赐死。 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
思。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
兰性德的主要成就在于词。其词现存349首,刊印为 《侧帽》、《饮水》集,后多称《纳兰词》。风格清
新隽秀,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王国维有评: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通行本)
又名《木兰词· 拟古决绝词柬友》(娱园本)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人心易变。
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解析
这是一首拟古之作。此词描写了一个为情所伤的女子和伤害她的男 子坚决分手的情景,借用班婕妤被弃以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的典故,通过“秋扇”“骊山语”“雨霖铃”“比翼连枝”这些意象, 营造了一种幽怨、凄楚、悲凉的意境,抒写了女子被男子抛弃的幽怨 之情,实为闺怨诗。 一说, 汪刻本于词题“拟古决绝词”后有“柬友”二字,由此而 论,则这“闺怨”便是一种假托了,这怨情的背后,似乎更有着深层 的痛楚,无非借闺怨作隐约的表达罢了。 一说,此篇是别有隐情,无非是借失恋女子的口吻,谴责那负心 的锦衣郎的。 一说,是纳兰对于“人生若只如初见”这种高尚爱情之向往,对 于“何事秋风悲画扇……”这种爱情之抵制与厌恶。
是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
乐。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 的相离相弃?
译 文 :
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
纳兰《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诗词赏析

纳兰《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诗词赏析纳兰词·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悻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词译初见惊艳,再见依然。
这也许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初见,惊艳。
蓦然回首,曾经沧海。
只怕早已换了人间。
所以你说,人生若只如初见?是的,人生若只如初见,所有往事都化为红尘一笑,只留下初见时的惊艳、倾情。
忘却也许有过的背叛、伤怀、无奈和悲痛。
这是何等美妙的人生境界。
正如,君子之交淡如水。
正如,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正如,有情不必终老,暗香浮动恰好,无情未必就是决绝,我只要你记着:初见时彼此的微笑……评析这首词,看似明白如话,实则用典绵密。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秋风画扇,是诗词当中的一个意象符号——扇子夏用,迨至秋风起了,扇子又该如何呢?汉成帝时,班婕妤受到冷落,凄凉境下以团扇自喻,写下了一首《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成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扇子材质精良,如霜似雪,形如满月,兼具皎洁与团圆两重意象,“出入君怀袖”自是形影不离,但秋天终至,等秋风一起,扇子再好也要被捐弃一边。
——这就是秋风画扇的典之所出。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人之与人,若始终只如初见时的美好,就如同团扇始终都如初夏时刚刚拿在手里的那一刻,该是多好?下面两句“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看似通俗易懂,如叨家常,其实也是用典,出处就在谢朓的《同王主簿怨情》:“掖庭聘绝国,长门失欢宴。
相逢咏荼蘼,辞宠悲团扇。
花丛乱数蝶,风帘人双燕。
徒使春带赊,坐惜红颜变。
平生一顾重,宿昔千金贱。
故人心尚永,故心人不见。
”谢这首诗,也是借闺怨来抒怀的,最后两句“故人心尚永,故心人不见”,正是容若“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一语之所本。
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纳兰性德清代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译文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处该多美好,那样就不会有现在的离别相思凄凉之苦了。
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想当初唐皇与贵妃的山盟海誓犹在耳边,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生不得怨。
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注释柬:给……信札。
故人:指情人。
却道故人心易变(出自娱园本),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
薄幸:薄情。
锦衣郎:指唐明皇。
赏析词题说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
如古辞《白头吟》、唐元稹《古决绝词三首》等。
纳兰性德的这首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
用“决绝”这个标题,很可能就是写与初恋情人的绝交这样一个场景的。
这首词确实也是模拟被抛弃的女性的口吻来写的。
“人生若只如初见”:初相遇的时候,一切都是美好的,所有的时光,都是快乐的。
即使偶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也甘心消受,因为抱着憧憬,所以相信一切只会越来越好。
所有的困难,都是微不足道,与意中人的相处也应像初见那般甜蜜温馨,深情快乐,可蓦然回首,曾经沧海,早已是,换了人间。
“何事秋风悲画扇”一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
扇子是夏天用来驱走炎热,到了秋天就没人理睬了,古典诗词多用扇子的来比喻被冷落的女性。
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
又将词情从美好的回忆一下子拽到了残酷的现实当中。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二句:因为此词是模拟女性的口吻写的,所以从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深深地自责与悔恨。
纳兰不是一个负心汉,只是当时十多岁的少年还没主宰自己的命运。
其实像李隆基这样的大唐皇帝都保不住心爱的恋人,更何况是纳兰。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这一句来自于唐明皇和杨贵妃的典故,《太真外传》中记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讲解

(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
Hale Waihona Puke • • •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讲解】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始见《花间集》韦庄 词。有不同体格,俱为双调。但《太和正音谱》谓:《花间 集》载《木兰花》、《玉楼春》两调,其七字八句者为《玉 楼春》体。故本首是为此体,共五十六字。上、下片除第三 句外,余则皆押仄声韵。 词题说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 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 之决绝。如古辞《白头吟》:“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唐元稹有《古决绝词》三首等。这里的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 而抒发“闺怨”之情。词情哀怨凄惋(婉),屈曲缠绵。汪 刻本于词题“拟古决绝词”后有“柬友”二字,由此而论, 则这“闺怨”便是一种假托了,这怨情的背后,似乎更有着 深层的痛楚,无非借闺怨作隐约的表达罢了。故有人以为此 篇是别有隐情,无非是借失恋女子的口吻,谴责那负心的锦 衣郎的。
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鉴赏及赏析

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鉴赏及赏析《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
如古辞《白头吟》、唐元稹《古决绝词三首》等。
纳兰性德的这首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清代: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一作:泪雨零 / 夜雨霖)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译文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处该多美好,那样就不会有现在的离别相思凄凉之苦了。
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想当初唐皇与贵妃的山盟海誓犹在耳边,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生不得怨。
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注释柬:给……信札。
“何事”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
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闲置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
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
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
故人:指情人。
却道故人心易变(出自娱园本),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二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
《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
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
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
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
”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
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木兰花 拟古决绝词柬友》鉴赏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容若《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束友》是纳兰容若的一首佳作,该词用浪漫的笔法回忆起初见的美好但又在最后将词情从美好的回忆一下子拽到了残酷的现实当中。
以下是对这首词的掌析:词的上片用细腻柔婉的笔触描写了初见的情景。
起首两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勾勒出一种唯美的境界,让读者如痴如醉。
接下来的一句“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表达了主人公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亲。
下片则着重表达了主人公对离别的痛苦和无法挽回的遗憾。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描绘了离别的场景,让读者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最后一句“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则表达了主人公对过去的追忆和无法实现的愿望。
这首词情感真垫,语言优美,是纳兰容若的代表作之一。
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感受到纳兰容若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以及对离别的无亲和痛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用李商隐《马嵬》诗中“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 卢家有莫愁”之句意。薄幸:薄情。锦衣郎:指唐明皇。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全词以一个女子的口吻,抒写了被丈夫抛弃的幽怨之情。 词情哀怨凄婉,屈曲缠绵。“秋风悲画扇”即是悲叹自己遭 弃的命运,“骊山”之语暗指原来浓情蜜意的时刻,“夜雨 霖铃”写像唐玄宗和杨贵妃那样的亲密爱人也最终肠断马嵬 坡,“比翼连枝”出自《长恨歌》诗句,写曾经的爱情誓言 已成为遥远的过去。而这“闺怨”的背后,似乎更有着深层 的痛楚,“闺怨”只是一种假托。故有人认为此篇别有隐情, 词人是用男女间的爱情为喻,说明与朋友也应该始终如一, 生死不渝。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故人:指情人。却道故人心易变(出自娱园本),一 作“却道故心人易变”。看似白话,其为用典,出处就在 南朝齐国山水诗人谢朓的《同王主簿怨情》后两句“故人 心尚永,故心人不见”。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太真外传》载,唐明 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 愿世世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 地愿作连理枝。”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后安史乱起,明皇 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 无恨矣!”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 《雨霖铃》曲以寄哀思。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 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 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不生怨。 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 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 愿。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 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闲置为 喻抒发被弃之怨情。《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 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 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 时候,是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 样地深情和快乐。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 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如今 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 容易变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