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送风空调系统
低温送风系统与冰蓄冷相结合的方案研究

低温送风系统与冰蓄冷相结合的方案研究摘要低温送风系统与冰蓄冷相结合的技术方案是现代低温送风系统应用的重点措施,对于系统优化应用有重要的作用。
两项技术相互结合,能够有效控制电力峰谷的负荷差问题,继而确保低温送风系统应用稳定。
本文为研究低温送风系统与冰蓄冷技术,针对某项案例进行探讨,文章中提出冰蓄冷和低温送风系统的结合方案,并对方案实现后的优势和缺陷进行分析,最后针对缺陷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低温送风系统;冰蓄冷;峰谷低温送风系统可以充分利用冰蓄冷提供的冷冻水,采用7℃左右的送风温度,使初投资大大减少。
由于送风温差增大,送风量减少,使空气处理设备、风管尺寸、循环水泵,水管管径均减小,由于尺寸减小,在建筑层高不变的情况下,可增加建筑的层高。
另外,由于风量和水量同时减少,输送能耗可比常温送风空调系统减少30%到40%。
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冰蓄冷技术,移峰填谷,避开用电高峰期,可见,这种结合方式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基于以上优势,开展二者技术结合研究已经成为技术研发重点目标,对于企业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
1.低温送风系统与冰蓄冷相结合的方案低温送风系统与冰蓄冷相结合的方案主要是指二者融合需要经过精细设计,了解具体需求后,设计工作方案。
本次研究中,主要针对某设计方案中的低温送风系统和冰蓄冷技术的运行模式以及其他专业设计。
(1)运行模式设计冰蓄冷低温送风系统的设计应用过程中,二者结合的运行模式设计非常关键,直接关系到系统正常使用。
如此次的研究方案,设计运行模式为冰蓄冷低温送风组合模式,系统主要包括制冷剂、蓄冰槽、供热器以及冰负荷,在整个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将冰蓄冷系统分为全量蓄冰、分量蓄冰作为主要运行策略、运行模式设计时分别设计蓄冷、供冷两种全量蓄冰工作模式。
而分量蓄冰措施中,分为蓄冷和供冷两大模式,供冷模式中也包括并联、制冷机优先、蓄冰装置优先等模式。
为实现各模式,方案设计中,设计系统的7个阀和2个泵。
第一,全量蓄冰:①蓄冷模式下1号泵开启,1、2、6号阀开启。
低温送风独立新风系统(CDOAS)的分析应用

低温送风独立新风系统(CDOAS)的分析应用摘要:本文对独立新风系统的特点、经济价值分析、特别是设计方面对基本参数、负荷计算、设计计算、末端设备选择计算等方面做了详细的指导分析。
引言:独立新风系统是将新风独立处理到很低的温度,使新风负担室内全部的潜热负荷和部分(或全部)显热负荷,其余的显热负荷由室内干工况设别负担的空调系统。
突出特点是:空调系统无回风,采用低温送风基数,送排风间采用热回收装置,室内末端装置无凝结水产生等。
可以解决目前常规空调系统中出现的很多问题:新风量控制问题、室内空气品质问题、建筑环境安全问题等。
一、特点独立新风系统是一种全新风系统,无回风部分,所有送风均通过渗透和排风排出建筑物外。
特点是1、新风机组采用低温送风机组,机组出风温度低于7℃,新风机组除了承担新风负荷外,还承担室内全部潜热负荷和部分显热负荷或全部显热负荷,实现了空调区域内显热负荷和潜热负荷分开处理,空调区域内没有冷凝水产生;2、室内剩余显热负荷由其他显冷设备,如辐射冷吊顶、风机盘管机组、水源热泵,V A V系统等承担,空调设计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显冷设备在干工况下运行,避免了空调区域内滋生细菌的可能。
二、经济分析独立新风系统以其特有的系统原理与组成,在多方面都达到节省能量的效果,同时它又是一种全新风系统,不利用回风,有效防止了病毒、细菌的扩散,提升了室内空气品质,使空调建筑具有非常优良的环境安全性能,因此CDOAS 是一种既节能又安全性高的空调系统。
1、由于CDOAS输送新风的准确性,可以确保每个空调空间均能按设计要求得到最小新风量,与全空气V A V系统相比,在夏季冷却去湿室外空气,冬季加热加湿室外空气的过程中,新风总量可减少20%-30%,因此既可充分利用新风,又大大减少了处理新风的能量。
2、采用独立新风系统时,室内温度和湿度明显低于室外,且可在新风与排风之间设置能量回收装置,包括显热回收装置和全热回收装置。
低温风口样本

杭州源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源牌低温送风变风量空调产品应用 低温送风单风道型 VAV 空调系统: 1. 适用于办公等对换气次数要求不高的场所; 2. 与低温风口配套,应用于低温送风系统; 3. 系统简单,投资低; 4. 末端无动力,运行费用低。
HYD单风道VAV
低温送风空调机组 SL低温送风口 房间 房间 房间
8
静压损失(Pa) 噪声(dB) 风量(m3/h) 射程 SLT-70 (m) Vt=0.25m/s Vt=0.50m/s
静压损失(Pa) 噪声(dB) 风量(m3/h) 射程 SLT-100 (m) Vt=0.25m/s Vt=0.50m/s
静压损失(Pa) 噪声(dB) 风量(m3/h) 射程 SLT-120 (m) Vt=0.25m/s Vt=0.50m/s
3
杭州源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射流低温送风口 SL型射流低温风口由许多圆形喷口组成,一次低温风以较高 的速度经过喷口,产生对周围环境空气强烈的诱导和卷吸,风口 下部的档板具有回风孔便于对回风的诱导,从而在离开风口很短 的距离内,送风气流成为一次低温风与一部分室内空气的混合体 而温度急剧上升,使送风气流在离开风口时已具备等同于甚至高 于常规送风的气流温度,同时风量也急剧增加。 该风口性能卓越,保证良好的气流组织和室内温度分布,满 足苛刻的低温空调系统设计、安装、运转和维护之需要。
temperature 28.0 27.5 26.9 26.4 25.9 25.4 24.8 24.3 23.8 23.3 26.4 22.7 22.2 21.7 24.8 21.2 23.3 20.6 20.1 23.8 19.6 19.0 24.3 18.5 18.0 17.5 24.8 16.9 16.4 15.9 15.4 14.8 14.3 13.8 13.2 12.7 25.4 12.2 11.7 11.1 10.6 10.1
低温系统低温送风节能施工技术分析

舶 厚盟蠼 m 硬 暇按璺 振
低温送风与冰蓄冷技术相结合 可获得较好 的空调效 果及较高 的经济
效益 ,是 目前主流的空调系统设计 。本工程经 过前期 多种方案 的对
比分析 ,冷源选 用 3台 l0 R 10 T的双 蒸发 器离心 式冷 水机 组和 2台 4 0 T的磁悬浮冷水机组 ( 5R 基载 ) ,以保证空 调系统送风温度为 7 ℃
失效 。为 防止管 内存气 采取措 施有 :凡 系统 的顶部 、千管 的顶部 、
尤其是同程式立管 的顶端 、上下方向 Ⅱ形弯 的最 高点 以及 系统 的末 圈 1 冰蓄冷 系统 原理图
端 ,即凡是会存气而不 易排 出气的地方 ,均需 设排气装 置 如: 自动 排气阀 、集气罐 、排气管 和手 动放气阀等 ;排气装 置的 安置位置 应 正确 ,即设 在可 能存气 段 的最 高点 ; 计 和施 工 中 正确 排坡 的 目 设 的 ,在于尽 量使风机盘管 中的空气 能顺 着支管 坡度 向上 排至水平 干 管中,再顺 向排 至立 管 ,直 至其 顶端 的排气 装 置 中排 出 系统。为 此 ,水平干管 安装 位置应高于风机盘管 。此 时 ,水平 干管常 常会受 到建筑结构 大梁的限制 ,应在设计 图中用 注明预埋 钢套管 的方法来 实现 ,施工 中必须按规定 的标高 、位置事先 做好此项 预埋或 预留工
( 口出风处 ) 风 。原理图如下 :
图 2 风管保温节点 处理
3 低 温 空 调 系统 管 内存 气 设 置
在施工过程 中,产生 管内存 气的现象 :配管 时为绕过障 碍物形 成上下方 向 Ⅱ 形弯 ,使顶部存 气 ;水平供 回水干 管 ,反坡或 配管不
直 ,使空气不能顺坡 、顺流排 至立管顶部的排气 装置 中 ;卧式 吊装 风机盘管机组高于水平供 回水 干管 ,连接 的支管 中存气 ;系统 中漏
中国石油大厦低温送风空调设计与施工技术

燃型挤塑板作 为橡塑保温层与吊架之 间的保护板,其加
工周期短、美观适用 、安全可靠、保温实际效果好,是
一
项可 以广泛推广 的技术。下图为风管保温 节点处理图
图7 常 规 防 火 阀 图8 改 进 后 的 防 火 阀
及实际保温 完成后 的效果 。
3 . 手动调 节阀:我们将调节阀连动杆与阀体的 .2 2
量大 ,因此能维持较低 的相对湿度 ,提 高 了人体的热舒
适 性 。 另一 方 面 , 由 于加 大 送 回风 温 差 可 减 少 水 路 、风
温送 风与冰蓄冷技术相结合可获得较好 的空调效 果及较 高的经济效益 ,是 目前主流 的空调 系统 设计。
本工程经过前 期多种方案的对 比分析,冷源选用3 台 1O R 的双蒸发器离心式冷水机组和2 5 R 的磁悬浮 OT I 台4 0 T 冷水机组 ( 基载 ),以保证空调系统送风温度为7 ( ℃ 风
图9 常规手动调节阀
■ 一 — — —
图1 0改进后的手 动调节阀
者先将手柄及联动 阀完全保温后再将手柄处抠 出 ( 见图4
~
6 ),考虑到低温 系统送风温度仅为7 ℃,外露部分极
323 改 进 的 风 阀保 温 流 程 如 下 图所 示 : ..
般的空调风管保温 ,为了防止保温板与 吊架直接
接触 ,其两者之 间的保护板材料选用刷沥青 的木板 ,但 由于木质材料长时 间使用后容易变形 、老化 ,且施 工较
为繁琐,加之木质材料的可燃 性,即便外刷防火涂 料也 不能从根本 上保证安全 ,效果偏差。本工程对各种材料
进行 了对 比,选 择 了2 0m ( ) X2m ( ) 的B 级 阻 0r 宽 a 0m 厚 l
低温送风空调系统气流组织的模拟分析

1 气 流 组 织 评 价指 标
式中: Ⅳ为测点数 ; 为工作 区任意一点速 度 ; 为 Ⅳ
1 技术指标 . 1
个测点 的速度算术平均值 ; v G 为速度 的均方根差。
2 有效温度差及空气分布特性指标 ) 对 于舒适性 空调来说 , 则用人 的舒适感 作为评价
1速度不均匀系数 ) 对 于工 艺性 空调 , 除了要求在工作 区内所有点 的
LIS n s e g e —h n
Chn i yS y a u v ya d De inGr u iaRal wa i u nS r e n sg o p Co. d. Lt
Abs r c : i ltn h i iti u in o ed sg ig r o i ih te c l i srb to y tm su e , t t a t By smu ai g te ard srb t ft e i n o m n wh c h o d arditiu in s se i s d i o h n
c n g t h mp r tr ed t ev l ct eda dt ec m f r v 1Afe n lz d tesmu ain d t c o d n ste a e et t e e au ef l , eo i f l n o o tl e . t ra ay e i lto aea c r i ga i h yi h e h h
t ea r ad e o o v lcod t te ei n ad ad e n r a al vle 3 i1 . lo o e e rt e n mfrl e ac r h h s s dr,n eg a ibe a )s . A l fb v mp u t c h te wi d g t n a h t e y v l u q 0 a
蓄能空调技术概念整理修正版

冰蓄冷考点整理第一章1.蓄能:TES(Theral Energy Starage) 蓄冷(能)密度:单位质量蓄冷(能)介质所蓄存的冷(能)量KJ/KG 相变蓄能:利用蓄能介质相变特性,蓄存相变潜热的蓄能方式。
功能热流体:是由相变材料微粒和单相传热流体构成的一种固液多相流体。
2.飞轮蓄能:是机械能的一种蓄能方式,是将电能转化为可蓄存的动能或势能。
(蓄能)当电网电量富裕时,飞轮蓄能系统通过电动机拖动飞轮加速以动能的形式蓄存电能;(释能)当电网需要电量时,飞轮减速并拖动发电机拖动飞轮加速以动能的形式蓄存电能。
抽水蓄能:是利用电力系统负荷低谷时的剩余电量,由抽水蓄能机组作水泵工况运行,将下水库的水抽至上水库,即将不可蓄存的电能转化成可蓄存的水的势能,并蓄存于上水库中。
(优点)运行方式灵活,启动时间较短,增减负荷速度快,运行成本低。
(缺点)初期投资较大,工期长,建设工程量大,远离负荷中心,需要额外的输电设备以及一定的地质和水文条件。
3.显热蓄存:是通过蓄热材料温度升高或降低来达到蓄热或蓄冷的目的。
潜热蓄存:利用蓄热材料发生相变而蓄能。
(利用固液相变)4.蓄冷空调:所谓蓄冷空调是指在夜间电网低谷时间(同时也是空调负荷很低的时间),制冷主机开机制冷并由蓄冷设备将冷量蓄存起来,待白天电网用电时间(同时也是空调用电负荷高峰时间),在将冷量释放出来满足高峰空调负荷的需要。
意义:移峰填谷,平衡电力负荷。
改善发电机组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等。
与常见空调异同:冷源不同,其余相同。
第三章1.制冰率IPF(%):是指蓄冷槽中制冰量与制冰前蓄冷槽内水量的体积百分比。
2.蓄冷密度:单位质量蓄冷介质所蓄存的能量(Kj/kg)3.什么是蓄冷空调运行策略?一般分为哪两种?一般用的是哪部分?所谓运行策略是指蓄冷系统以设计循环为周期(如设计日或周等)的负荷及其特点为基础,按电费结构等条件,对系统以蓄冷容量、释冷供冷或以释冷连同制冷机组共同供冷做出最优的运行安排考虑。
论当代最优越的空调方式_冰蓄冷低温送风 (3)

文章编号:ISSN1005-9180(2000)04-0021-05论当代最优越的空调方式——冰蓄冷低温送风Low Temperation Blast w ith Ice Lay U p Chill the OptimumFashiom of Air-Conditioner in M odern潘雨顺1,林志远2(1.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福建福州350001; 2.福州市四方建筑工程安装有限公司,福建福州350001)[摘要]本文介绍了冰蓄冷低温送风系统的特点、技术性能、设计方法和发展趋势,阐明冰蓄冷低温送风的优越性,尤其造价低,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显著,是空调发展史上继V A V变风量空调系统之后的重大变革,是当代建筑物省电节能、节省基建投资的好方法。
[关键词]冰蓄冷空调;低温送风系统;省电节能[中图分类号]T U831 [文献标识码]B 当前世界各发达国家都推行冰蓄冷空调,日、美、法、德、英等为鼓励推行冰蓄冷制定很优越的奖励政策,据有关资料介绍,美国计划将空调蓄冷技术普及应用到99%;日本1998年冰蓄冷已发展到2868家。
目前我国空调用电量已占建筑物总能耗中的60%~70%,在能源紧缺,电力紧张的形势下,通过国家调整电力政策,移峰填谷节省用电,充分利用现有电力资源,迅速发展与推广应用冰蓄冷空调系统已十分迫切。
目前国家和多个省市都纷纷制定出峰、谷、平段供电价格,如华北电力局前三年就率先制定了白天电价是晚上谷电的4.525倍,国家电力部门已经制定了峰谷电价差政策,使低谷电价相当于高峰电价的1/2~1/6,同时要通过空调蓄冷技术的推广应用,在今后五年内将300~500万kW的高峰负荷转移到低谷,峰谷电价的实施,给冰蓄冷空调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前景。
因此,深入研究和加快发展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已成为当代重要的焦点课题。
1 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的现状与分类1.1 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的现状低温送风由于送风温度降低,送风温差增大,风量减少,使其具有初投资省、年运行费用低、减少空调装机容量和占用建筑空间小等优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温送风空调系统基本知识
1.概述
低温送风空调系统与常规空调系统相比送风温度低、送风温差加大,降低了输送管道和空气处理设备的体积以及送风机能耗等。
冰蓄冷系统可以方便地得到低温冷冻水,因此冰蓄冷与低温送风空调相结合是最佳组合,达到节能、经济的目的。
空调系统分类及所需冷媒温度
空调系统类型
送风温度(℃)
冷媒温度(℃)
范围
名义值 常温送风系统
12~16 13 7 低温送风系统
9~11
10 4~6 6~8 7 2~4 ≤5
4
≤2 2. 系统工作原理
●
基本公式
)
6.3)6.3s n x
s n q
t t c Q I I Q L -(=
-(=ρρ
式中:
L 送风量 Is 送风空气焓值 Qq 送风要吸收的余热全热 tn 室内空气温度 Qx 送风要吸收的余热显热 ts 送风温度 ρ 空气密度 c 空气定压比热 In 室内空气焓值 ●
工作原理
由供冷能源中心来的低温(1~4℃)液体送入空调机表冷器,使出风温度达到4~10℃,变风量末端装置根据房间温度要求调节送风量,自控系统根据各末端的风量风压要求调节系统送风量,使送风温度稳定不变。
3. 低温送风系统的优点
这样低的送风温度通常借助于冰蓄冷系统的1~4℃的低温冷冻水或载冷剂。
将低温送风技术和冰蓄冷技术相结合,可进一步减少空调系统的运行费用,降低一次性投资,提高空调品质,改善储冷空调系统的整体效能。
1)与常规全空气空调系统相比可以降低初投资
——减少系统设备费用一直是推动低温送风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较低的送风温度和较大的供回水温差减少了所要求的送风量和供水量,降低了空调机组、风机和水泵以及风管和水管的投资,从而降低了系统设备的费用,并减少设备机房和管道的占用空间,节约初投资,一般低温送风系统的设备费用可降低约10%,
2)提高室内空气品质和舒适度
——因供水温度低,低温送风系统除湿量大,因此能维持较低的相对湿度,提高了热舒适性。
实验研究表明在较低的湿度下,受试者感觉更为凉快和舒适,空气品质更可接受;并可相应提高房间设计温度,减少能耗
3)建筑物投资降低
——降低层高或增高有效层高;
——设备占用面积减少,办公有效面积增加;
——压缩建筑物高度,电梯、台阶建设费用减少。
4)节约运行费用
低温送风系统由于送风量和供水量的减少,可以有效的减少风机和水泵能耗,从而降低运行费用。
一般低温送风系统的风机和水泵的能耗可降低约30%。
与冰蓄冷相结合,能起到削峰填谷缓解城市电网压力的作用,并可节约运行能耗。
对于低温送风空调系统,为了充分发挥它的优越性,建议采用变风量形式。
在部分负荷时,定风量系统只能通过提高送风温度满足要求,而变风量系统能一直保证大温差送风。
并且和运行费用
——空气输送设备容量减少意味着电力基本费用降低;
——空气输送动力减少意味着电力附属费用也降低。
4.低温送风的特殊问题
1 结露问题
需对末端风口、水管阀门和所有风管采取防止结露措施。
2 冬季送热风问题
3 不采用二次盘管问题
4 风管泄露问题
5.适用范围
在许多工程中,大温差送风特别有吸引力,这样的情况包括:
•降低层高将显著地降低高层建筑的总高度,从而降低了总的建筑造价;
•用于布置风管或空气处理设备的空间有限;
•希望降低房间湿度;
•冷负荷已经增加到了超出现有分布系统的能力。
当然,在某些工程中,采用大温差送风应该小心。
这种工程包括了以下情况:
•无法制取1-4℃的冷冻介质;
•房间相对湿度必须保持在高于40%;
•需要高的通风换气量;
•全年中有许多小时,可以利用7-13℃的室外空气来做省能器供冷。
这样的一些工程应该进行逐个分析,以便确定大温差送风是否适用。
对于给定项目,大温差送风的适用性取决于对所有适用技术与经济因素的一项全面而有充分依据的评价。
6. 变风量末端装置
变风量空调系统(VAV)是一种通过改变送风量来调节室内负荷的空调系统。
60年代起源于美国,目前已占世界空调系统30%的份额,并且将成为空调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低温送风系统一般采用全空气系统,由于变风量系统能进行区域个别控制、具有良好的节能性。
因此,低温送风系统与变风量系统相结合可进一步提高系统整体效能和优势。
●性能特点
节能:空调机组送风机采用变频调节,大幅度减少送风机的动力消耗
新风作冷源:VAV 系统在过度季可采用新风为冷源,相对风机盘管系统而言,减少了制冷主机能耗,并且可改善室内空气品质
无凝结水害:VAV作为全空气系统,可避免风机盘管系统因产生冷凝水造成滴漏而污染吊顶
灵活性好:在二次装修过程中,可通过软管连接而任意改变风口位置
提高楼宇智能化水平:实行联网控制
●变风量末端的类型:
按控制方式分类:
压力有关型:阀门的执行机构直接由房间温控器来控制。
压力无关型:阀门的执行机构由流量控制器来控制,而流量控制器由房间温度控制器来控制。
压力有关型末端:不带风速传感器,控制器根据室温偏差直接调节风阀。
房间温度易波动。
压力无关型末端:设有风速传感器,控制器根据风量偏差值调节风阀。
房间温度稳定
目前常用的低温送风变风量空调系统采用的末端形式:
1、直接送风型:采用单风道末端或并联型VAV Box加特殊的低温风口。
2、末端二次回风型:采用串联型VAV Box或诱导式VAV Box加普通风口。
单风道型末端
系统图
工作原理:根据室温偏差调节一次风阀的开度,改变一次风量的大小来满足负荷变化。
特点:结构简单;通常适用于无热负荷的空调内区系统;在低温送风系统中应用需选择低温风口。
●串联型风机动力箱
系统图
工作原理:风机与一次风呈串联状态,根据室温偏差调节一次风阀的开度,改变一次风量的大小来满足负荷变化。
特点:功率高;风机连续运行,运行费用高;适用于低温送风系统,对散流器无特殊要求。
●并联型风机动力箱
系统图
工作原理:风机与一次风呈并联状态,根据室温偏差调节一次风阀的开度,改变一次风量的大小来满足负荷变化。
在设计制冷工况下,调节一次风阀,但风机通常不开,只在制冷小负荷或加热工况下才开启风机。
特点:通常用于常规送风系统;功率较小;系统静压要求比串联型高约10%。
双风机型变风量末端装置
系统图
工作原理:一次风机吸取来自组合式空调器处理后的冷风,回风机吸取室内回风,混合后送至空调区域。
当存在室温偏差时,控制器通过无级调节一次电机的转速而非调节一次风阀的开度来改变一次风的风量。
供冷时回风机连续运行,且与一次风机同步调节风量,但有一个最小送风量限制,以保证室内良好的气流组织。
特点:随负荷变化调节风机转速,运行费用低廉;适用于低温送风系统;可降低中央送风机的功率要求;采用可通讯液晶显示温控器;温控器内置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室内温度,并与设置温度进行比较,调节风机转数;在上微机或下微机上实时显示设置温度、实测温度、风机运行状态、供冷/热模式;在上微机或下微机上发送指令,更改设置温度。
低温风口
系统图
工作原理:一次低温风以较高的速度经过喷口,产生对周围环境空气强烈的诱导和卷吸,风口下部的档板具有回风孔便于对回风的诱导,从而在离开风口很短的距离内,送风气流成为一次低温风与一部分室内空气的混合体而温度急剧上升,使送风气流在离开风口时已具备等同于甚至高于常规送风的气流温度,同时风量也急剧增加。
一次风机吸取来自组合式空调器处理后的冷风,回风机吸取室内回风,混合后送至空调区域。
当存在室温偏差时,控制器通过无级调节一次电机的转速而非调节一次风阀的开度来改变一次风的风量。
供冷时回风机连续运行,且与一次风机同步调节风量,但有一个最小送风量限制,以保证室内良好的气流组织。
特点:送风芯体采用绝热材料模具成型,防止风口结露现象;优化设计的喷口结构保证高诱导比和卓越的气流组织;送风外壳采用专用铝合金型材整体拼装而成,粉末喷塑,新颖美观,下挡板装饰面提供个性化设计;无运动部件,安静运行提高空调舒适性,免维修;品种丰富,具有长形和方形应用于不同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