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教材知识梳理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五讲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2023年中考生物全考点精讲课件-- 生物圈中的人(四)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1.皮肤的结构
(1)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由表皮和真皮构成。①表皮:由上皮组织构成, 分为角质层和_生__发__层__,无血管和神经。生发层细胞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 与皮肤生长再生有关。
②真皮:主要由_结__缔__组织构成,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 (2)皮肤具有保护、排泄、调节体温和感受外界刺激的功能。 2.汗液的形成和排出 (1)形成:血液流经汗腺周围毛细血管时,_水___、_无_机__盐__和_尿_素___等物质进 入汗腺形成汗液。 (2)排出:通过___汗_腺__细__长__的__导_管____排出体外。 (3)意义:排出代谢废物,调节___体_温___。 注意:1、排汗与排尿量是相对的。寒冷环境中人体排汗少,体内的水分等代 谢废物主要通过尿液排出,导致尿液增多;炎热环境中皮肤排出的汗液增多, 尿液减少。2、皮衣、皮鞋是利用动物皮肤的 真皮 做的。
没有过滤的血液
肾
已经过滤的血
尿液
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作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
没有过滤的 血液,含各 种成分及代
谢废物
血细胞 大分子蛋白质
一部分水 无机盐 葡萄糖
尿素
形成原尿
血细胞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无机盐 水
原尿 尿液
尿 液
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
形成原尿
的
血液中的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
形
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都可以通过肾小球过
成
滤到肾小囊。肾小囊中的液体就是原尿
过
肾小管重吸收作用
形成尿液
程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
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
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形成尿液。
太康县五中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知识总结新人教版

①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②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A.得不到营养
B.失去了保护作用
C.不能调节体温
D.失去了接受刺激的功能
6.人体体液中含有一些杀菌物质,能使病菌溶解,其原因是这些物质能破坏病菌的(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7.我国早在10世纪,人们就已经采用将轻症天花病人的痘浆接种到健康人身上的方法来预防天花。这里所说的“痘浆”和“这种方法”分别属于( )。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一)排泄
概念 : 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途径 : 1〕皮肤 : 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呼吸系统 : 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3〕泌尿系统 : 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区别于 : 排遗 : 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形成的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
3、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1.5升 , 比原尿少了许多。
〔1〕输尿管 : 尿液经过输尿管进入膀胱
〔2〕膀胱 : 暂时储存尿液 , 尿液达到一定量时 , 人就产生尿意。
〔3〕排尿时 , 尿液经过尿道排出体外
尿道
人体的免疫功能
自主导学
(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1.概述人体免疫的概念和作用。(重点)
2.举例说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难点)
A.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
B.抗体是抵抗病原体的一种特殊蛋白质
C.抗体是在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产生的
D.一种抗体能消灭多种抗原
4.下列关于免疫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
人教七下生物第四单元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知识点提纲

人教七下生物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知识点提纲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知识点1、泌尿系统的组成1、排泄和排遗项目概念排出器官排出废物的形成排泄人体将代谢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排出体外的过程肾脏、皮肤、肺以气体、汗液、尿液的形式排出排遗将食物消化后的残渣所形成的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大肠、肛门以粪便的形式排出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它由肾单位构成,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
肾小球和肾小囊通过过滤作用形成原尿,肾小管通过重吸收作用形成尿。
2、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形成尿液的器官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男性尿道还有排精的3、尿液的形成过程(1)肾小球和紧贴它的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变成原尿):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都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形成尿液。
归纳总结:(1)肾动脉流的是动脉血,肾静脉流的是静脉血。
肾静脉含的尿素最少。
(2)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使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并且对肾小管有营养作用。
出球小动脉中流出的血液经过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后,转变为静脉血。
(3)肾小球中的物质过滤到肾小囊中需要经过2层细胞。
(4)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8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约有1.5升,主要是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4、血液、血浆、原尿和尿液成分的比较比较血细胞蛋白质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血液√√√√√√血浆√√√√√原尿√(微量)√√√√尿液√√(少量)√血浆、原尿、尿液的共同成分:水、无机盐、尿素。
区别:原尿与血浆相比,原尿中不含大分子蛋白子;尿液与原尿相比,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和蛋白质。
5、其它排泄途径尿素、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除了通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外,也能通过皮肤中的汗腺分泌汗液排出。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中考生物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逐个击破
考点 2 尿液的形成(重点、难点、热点) 【典例 2】〈2015,湘潭〉下图是正常人肾小管内某种物 质的含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该物质是( C )
A.尿素
B.无机盐
C.葡萄糖
思路点拨
D.水
由题图可知,该物质在肾小管内被全部重吸收,因而该物质是葡萄糖。
考点梳理 逐个击破
考点 2 尿液的形成(重点、难点、热点)
第一部分 考点梳理 逐个击破
考点 1 泌尿系统的组成(重点、难点)
【考点攻略】
1.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形成尿液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暂时储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内流动脉血
2.肾单位 肾小囊:包括肾小囊壁和肾小囊腔两部分
肾小管:周围缠绕大量毛细血管
第一部分 考点梳理 逐个击破
考点 3 排泄的途径
差距拆招
排泄和排遗的区分
排出物质
主要成分
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和 二氧化碳、水、无机盐、
排泄
多余的水、无机盐
尿素等
未被消化、未参与细胞 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
排遗
代谢的食物残渣
俗称粪便
第一部分 考点梳理 逐个击破
考点 3 排泄的途径
拓展延伸
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表皮位于皮肤表层,由上皮细胞构成;真皮 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使皮肤有一 定的弹性和韧性,另外真皮内还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
考点 2 尿液的形成(重点、难点、热点)
差距拆招
区别血浆、血液、原尿、尿液的成分,做题时要注意看清比较的对象, 具体比较见下表。
液体 血浆 血液 原尿
尿液
成分 含有大量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含有血细胞、大量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含有血液中的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的几乎 所有物质 原尿中除了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 外剩下的物质,包括水、无机盐、尿素等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材全解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本章综合解说本章内容概览人体在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这些废物在体内不断积累,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因此,只有将这些废物或多余的物质及时排出体外,才能维持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本章首先从宏观上介绍组成泌尿系统的各个器官,阐述了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再引导我们分析肾脏的结构,从微观上认识肾单位的结构特点;其次,让我们通过“资料分析”理解尿的形成与肾单位有关;再次,阐述尿液的形成过程;最后,阐述了人体内其他的排泄途径。
本章教材的安排有利于我们从整体到局部,从系统到器官再到组织,逐层深入地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尿液的形成,重视渗透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本章内容与人体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内容密切相关,如尿液的形成与循环系统有关、尿液的排出与神经系统的调节有直接联系、人体通过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和多余水分与呼吸系统有关。
重点难点提示:重点:(1)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
(2)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人体的排泄途径。
难点:(1)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
(2)尿的形成过程。
本章学法点津:学习本章知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通过教材插图认识泌尿系统的组成,思考各组成器官的功能及联系,讨论交流泌尿系统与循环系统的关系,为学习尿的形成打好基础。
(2)肾脏及肾单位的结构是本章的重点,可以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学习。
先观察肾脏的实物或模型,再结合教材插图认识肾脏的内部结构以及肾单位的结构,根据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认识肾脏及肾单位各结构的功能。
(3)通过比较血浆、原尿、尿液的成分,推测肾单位各部分结构的特点及功能,理解尿的形成过程。
(4)结合人体的排汗和呼吸,联系生活实际,认识排泄的其他途径。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要学会以问题为中心,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第五章知识点: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第五章知识点: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一、排泄概念: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途径:1)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2)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3)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区别于:排遗: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形成的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
二、泌尿系统的组成1.肾脏:形成尿的场所2.输尿管3.膀胱排尿的通道,膀胱有贮尿的作用4.尿道肾脏位于人体腹腔后壁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个,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肾单位: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三、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过滤,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区别: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血浆(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和代谢废物)、原尿(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和尿液(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葡萄糖)四、人粪尿的处理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方法:建沼气池、高温堆肥、建生态厕所作用:杀死各种病菌、虫卵,分解有机物和其他有害物质。
第六章人类生命活动的调节一,神经系统的组成脑:大脑:表面是大脑皮层,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有专门的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脊髓:能对外界的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它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1)结构:细胞体、突起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为神经末梢)神经2)功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图片见书P89)(三要四不要)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戴凹透镜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矫正:戴凸透镜2.耳的结构和功能:外耳耳郭收集、传导声波外耳道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1)中耳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听小骨:三块,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半规管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内耳前庭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声音刺激产生神经冲动三、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反射的概念: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学习目标】:1、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
说出泌尿系统各部分的作用(重点)。
2、理解尿的形成过程及其原理(重点)。
3、说说其他排泄途径和具体过程。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必背)快速阅读课本,完成下列填空:1、人体将、,以及多余的和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人体产生的废物中,、多余的和主要通过系统排出体外的。
2、泌尿系统包括输送尿液的、暂时贮存尿液的、排出尿液的和形成尿液的等器官。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包括、和等部分组成。
3、尿的形成主要与有关。
肾单位中的和紧贴着它的内壁起作用。
当血液流经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和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过滤到中,形成原尿。
4、当原尿流经时,全部、大部分的和部分等被重新吸收,回流到血液里,而剩下的和、等就形成了尿液。
5、人体排尿,不仅起到排出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和的平衡,维持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作用。
6、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除了通过形成的排出外,也能通过中的分泌排出。
而二氧化碳则由系统排出体外。
二、合作探究(分组展示)任务1、拉屎是排泄吗?(提示:熟悉消化、排泄的含义)任务2、P74资料分析:原尿和血浆的成分有什么不同?最明显的是什么物质?任务3、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任务4、P74资料分析: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比较,哪些物质不同?说明肾小球有什么作用?任务5、P74资料分析:血浆和尿液比较,哪些物质不同?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任务6、冬天还是夏天尿液多?三、课堂小结(必背)1、汗腺分为和,位于或内,产生的汗液经过排到皮肤的外面。
汗臭味是因为含有,咸味是因为含有,汗液的蒸发能带走身体一部分热量,所以具有的作用。
2、人体细胞在生命活动中不断产生各种废物,其中由排出体外;产生的等废物主要由形成尿液排出体外;还有一部分尿素由通过排出体外。
中考生物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第四单元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复习课件

(组成2)。尿液的排出途径:肾脏→ _输__尿__管__→ _膀__胱__ →尿道→体外。 (3) __膀__胱___是暂时贮存尿液的场所。 (4)尿的形成是连续的,尿的排出是间歇的。
12/10/2021
第四页,共二十六页。
3. 肾单位:肾脏结构(jiégòu)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肾小球:是血管球,由 __入__球__小__动__脉_分出
12/10/2021
第十六页,共二十六页。
考向1
尿的形成(xíngchéng) 结过合程示意图或表格考查尿液形成过程
例2(’15衡阳)下面是关于尿液形成的有关知识(zhī shi),
据图回答问题:
液体
X Y Z
部分成分含量(g/100 mL)
葡萄糖
尿素
蛋白质
0.10
0.03
0.03
0.00
1.80
(3)血液进入肾脏后形成尿的途径是:血液 → _肾__小__球__→肾小囊→ 肾小管→尿液。
12/10/2021
第十页,共二十六页。
(4)血浆(xuèjiāng)、原尿和尿液的成分对比
名称 血液
成分 血细胞、蛋白质、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
原尿 尿液
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 水、无机盐和尿素
正误判断
√ 1. 肾小球、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均流动脉血。( )
2. 血浆、原尿和尿液共有(ɡònɡ yǒu)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尿素。(
√)
5. 排尿(pái niào)的意义:不仅起到排出代谢废物的作用,而 且对调节体内 水 和 无机盐 的平衡,维持 __细__胞__
_组__织___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答案】 12/10/20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讲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怀化中考考点梳理
排泄与排遗
1.排泄:人体将__二氧化碳__、__尿素__、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2.排遗:食物消化后的__残渣__(即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
泌尿系统的组成
泌尿系统的组成:__肾脏__、输尿管、__膀胱__、尿道。
尿的形成和排出
1.__肾__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肾单位__,该单位由__肾小球__、肾小囊、__肾小管__组成。
2.形成过程:
(1)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2)当血液流经__肾小球__时,除__血细胞__和大分子的__蛋白质__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__无机盐__、__葡萄糖__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过滤到__肾小囊__形成原尿。
(3)当原尿流经__肾小管__时,全部__葡萄糖__、大部分__水__和部分__无机盐__等被__肾小管__重新吸收进入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形成尿液。
3.尿的排出
(1)过程:肾脏→__输尿管__→__膀胱__→__尿道__→体外。
(2)意义:排尿不仅起到排出__废物__的作用,还能调节体内__水__和__无机盐__的平衡,维持__组织细胞__的正常生理功能。
其他排泄途径
1.人体细胞在生命活动中不断产生各种废物,其中二氧化碳由__呼吸__系统排出体外;产生的尿素等废物主要由泌尿系统形成尿液排出体外,还有一部分尿素由皮肤通过__汗腺分泌汗液__的形式排出。
2.汗腺分布于人的全身皮肤,在__腋下__、__掌心__、__足底__等处分布较多。
,重难点聚焦
1.尿液形成示意图
(1)形成过程大致包括: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作用。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成分的变化:
(3)规律:
①肾小球、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内流动的血液为动脉血;肾小囊腔中的液体为原尿;肾小管末端流出的液体为尿液。
②血浆、原尿、尿液共有的成分为:水、无机盐和尿素。
③原尿与血浆相比,无大分子蛋白质。
原尿与血液相比,无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
尿液与原尿相比,无葡萄糖。
尿液与血浆相比,无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
2.原尿与尿液的比较
原尿通过肾小管后未吸收的
3.血尿、蛋白尿、糖尿的区分
,怀化中考命题点突破
肾单位的结构及功能
考向1 结合图示考查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例1】(2014湘潭中考)如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乙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B .丁结构内的液体叫原尿
C .乙是人体内唯一有排泄功能的器官
D.血液中的所有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无机盐在丙处重吸收
【解析】乙是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场所;丁是膀胱,是储存尿液的场所;丙是输尿管,其主要功能是输送尿液;血液中的所有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无机盐的重吸收发生在肾脏内的肾小管中。
【答案】A
考向2 结合图形考查肾单位的结构及功能
【例2】(2016莱芜中考)肾是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肾单位是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如图为人体肾单位结构模式图。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除尿素外,健康的人①与④内液体成分完全相同
B.尿液的形成需经⑤的过滤和②、⑥的重吸收两个过程
C.⑤处出现急性炎症时,人可能会出现血尿和蛋白尿
D.①②④⑤构成一个肾单位,⑦内液体尿素含量较低
【解析】从图示可知: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是肾小囊,③是收集管,④是出球小动脉,⑤是肾小球,⑥是肾小管,⑦是肾静脉。
结合肾单位每一部分的结构和功能特点,①中的液体是未经肾脏过滤的血液,④是经过肾小球过滤后的血液,由于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血液中除了尿素、无机盐发生改变之外,葡萄糖含量也发生了变化,A 错误;经过⑤肾小球和②肾小囊内壁对血液的过滤作用在②内形成原尿,再经⑥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B错误;⑤肾小球出现炎症时,会使其过滤作用出现问题,使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也能过滤到原尿中,形成蛋白尿和血尿,C正确;肾单位由⑤肾小球、②肾小囊和⑥肾小管组成,D错误。
【答案】C
尿的形成过程
考向1 比较尿液形成过程中血液、原尿、尿液成分的变化情况
【例3】(2016宜宾模拟)下表为某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的成分比较(单位:克/100毫升),请根据表格回答问题。
(1)根据表内数据分析,原尿是________(选填“甲”“乙”或“丙”)。
(2)医生在检验某病人的尿液时发现了较多的红细胞,如果是肾脏有疾病,可能是________出现了病症;若胰岛素分泌不足,病人的尿液中可能会出现________。
(3)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尿素等废物主要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________作用和________作用这两个过程。
【解析】(1)原尿是肾小球中的血浆经过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的液体,大分子蛋白质和红细胞都不能通过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壁和肾小囊壁,而葡萄糖、无机盐、尿素、水分等小分子物质可能通过。
所以原尿中无红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但葡萄糖等和血浆一样。
(2)如果病人的尿液中有了红细胞,说明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来不能滤过的红细胞也能通过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壁和肾小囊壁,该病人可能患有肾小球肾炎。
若胰岛素分泌不足,血浆中葡萄糖含量升高,则该人的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会受到影响,尿液中就有葡萄糖。
(3)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答案】(1)乙 (2)肾小球葡萄糖 (3)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
考向2 结合呼吸、循环系统的知识对人体废物的排出进行考查
【例4】(2016株洲中考)图1是人体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A、B、C、D代表人体内的器官,图2是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图1中的①~⑥代表人体生理过程,其中⑤代表重吸收作用,则图1中的B代表________,C代表________。
(2)通过B器官进入血液的物质最终到达组织细胞的________中,其作用是________。
(3)图1中的⑤和⑥这两个生理过程主要与图2中的什么结构有关?请在图2中标明相关结构名称。
(4)如果尿液中检测到蛋白质,说明图1中哪个过程发生异常?________。
(填标号)
【解析】据图1可知,A表示小肠、B表示肺、C表示皮肤、D表示肾脏;①表示吸收,②表示氧气进入血液,③表示二氧化碳进入肺泡,④表示代谢废物,⑤表示重吸收,⑥表示滤过,图2为肾单位:(1)图1中的B代表肺,C表示皮肤。
(2)通过B肺进入血液的物质是氧气,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后,在线粒体里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
(3)尿的形成经过了肾小球的⑥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⑤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
(4)当血液经由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时,如果肾小球发生病变导致其通透性增大,可能使部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原尿。
【答案】(1)肺皮肤 (2)线粒体氧化分解有机物,并释放能量,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
(3)
(4)⑥ (5)试题:观察图1,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某人的尿液中出现了部分蛋白质和较多的红细胞,则说明发生病变的部位是________;②若此人尿液中经常出现葡萄糖,则此人有可能患有糖尿病,一般采用________的方法来治疗。
答案:肾小球注射胰岛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