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四川省南充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答案+解析)
四川省南充市李渡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含解析)

A。 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B. 迎合了多数民众的社会心理
C. 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
D. 继承了太平天国的反封建精神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代的中央官制
2.班固在史书中记载:司隶校尉盖宽饶“刺举无所回避”,“公卿贵戚及郡国吏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这可以佐证
A. 刺史设置有助于君主专制
B. 监察制度有利于京畿稳定
C。 门下封驳避免了决策失误
D. 郡国并行危害了中央集权
【答案】B
【解析】
12。延安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个扭转乾坤的“黄金时代”,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这两阶段理论成就分别是
A.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和“依法治国”方略确立
B. 毛泽东思想萌发和经济建设为中心指导思想确立
C。 毛泽东思想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提出
C. 诸侯争霸为商业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D. 发展商业成为各国致富的重要手段
【答案】D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业繁荣带来巨大财富,工商业税成为国家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发展商业成为各国致富的重要手段,故D项正确;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B项错误,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C项错误,错误在“必要条件”。
D. 战后国际金融秩序混乱
【答案】A
【解析】
【详解】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将美元与黄金挂钩,材料中涉及的也是美元与黄金的关系,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下出现了美元危机,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缺陷,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美苏两国冷战加剧,故B项错误;二战至今美国一直是全球的经济霸主,故C项错误;关贸总协定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确定了世界经贸和金融的秩序,但是仅一次美元危机无法说明战后国际金融秩序混乱,故D项错误.
2018-2019学年四川省绵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答案

高中2017级第二学年末教学质量测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5 DCCDB 6——10 DABCB 11——15 BDBCA16——20 BACAB 21——24 ADCA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材料解析题(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共52分,)25.(1)原因:礼崩乐坏,传统社会秩序变动;各国变法,重视人才;私学教育发展,学术下移。
(6分)意义:推动各国变法,为各国提供了后备官僚人才;百家争鸣,推动文化的繁荣;自尊自主精神,塑造了知识分子的品格,影响后世。
(7分)(2)差异:士人参政主要是游说君主;反映了专制集权的发展倾向。
公民演说主要在公民大会等场合;反映了民主政治的时代风貌。
(6分)原因:直接民主,城邦政治繁荣;工商业经济发达;智者学派人文精神的影响。
(6分)26.主题:1:明清西学东渐冲击传统中国的天下观(3分)解说词:《坤舆万国全图》是国内现存最早的世界地图,作者为太仆寺少卿李之藻和意大利耶稣会的传教士利玛窦。
图中美洲第一次出现在中国视野,向中国人展现了世界的整体轮廓。
(3分)明清时期,随着新航路开辟,一些欧洲天主教传教士前来中国传教,代表人物有意大利人利玛窦等。
他们在传教的同时,与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包括地球和各大洲、大洋等地理概念,冲击传统士人的天下观念。
;同时也把中国学说传播到西方,扩大了中华文明对世界的影响。
(6分)主题2: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天下观念根深蒂固(3分)解说词:《坤舆万国全图》是国内现存最早的、第一幅出现美洲的世界地图,作者为太仆寺少卿李之藻和意大利耶稣会的传教士利玛窦,这张地图向中国人展现了世界的整体轮廓。
虽然利玛窦把中国置于世界的中心,但是仍然遭到传统士大夫的质疑和批评。
(3分)明清时期,随着新航路开辟,一些欧洲天主教传教士前来中国传教,代表人物有意大利人利玛窦等。
2018年四川省南充市回民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18年四川省南充市回民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英国革命中出现了克伦威尔任护国主的军事独裁统治,法国大革命后出现了拿破仑称帝,这主要是由于()A.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妥协 B.资产阶级民主发展不充分C.稳定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 D.防止封建王朝复辟的需要参考答案:C2. 《二十四孝图》为我们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埋儿奉母》是其中之一,讲述东汉郭巨为供养母亲而准备埋亲儿,却因此巧得黄金的故事。
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儒家伦理思想对人性的压抑B.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应全部抛弃C.是对人性善良的曲解D.反映了传统文化的糟粕参考答案:考点:3A:正确对待传统儒家文化.分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影响.本题系否定式选择题,对材料信息的准确解读是答本题的关键.解答:这个故事是对人性的扼杀和对人性善良的误导,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个故事就全面否定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故B正确,排除ACD.故选B.3. 托马斯 ·赫胃黎说:“我是达尔文的斗犬,我准备接受火刑,如果必要!我正磨利我的牙爪,以备来保卫这一高贵的著作!”。
文中“这一高贵的著作”指的是A .《物种起源》B .《人类的起源》C .《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D .《天演论》参考答案:A4. “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是因为当时的先进人士认识到挽救旧中国就必须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B.彻底批斗儒家传统思想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发展的掌握。
甲午战争后,先进人士如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认为欲使中国独立与富强,光学习西方技术是远远不够,还需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C符合题意。
A不是当时先进人士的主要主张,也不可能是民族反思,即反思:为什么学习了西方技术,却仍败于日本。
2018-2019学年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解析)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第一卷(共48分)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盟”是祭祀神灵时做出的保证,“誓”是一种约束性语言。
春秋盟誓参与者由周天子而诸侯而大夫,甚至国人也有参与,某些诸侯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与夷狄结盟。
这表明春秋时期A. 分封制崩溃B. 礼乐制遭破坏C. 民族融合加强D. 国家权力下移【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甚至国人也有参与,某些诸侯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与夷狄结盟”来看,春秋盟誓参与者有不同的等级甚至夷狄,说明注重等级秩序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故答案为B项。
分封制崩溃是指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瓦解,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民族融合的信息,排除C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2.西周时官员任命和诸侯分封均有一个正式而隆重的册命仪式。
在册命时,周王让史官当众宣读册命书,并把册命书交与受命官员。
周王反复强调“勿废朕令”,官员和诸侯也表态要“万年永保臣天子”。
这表明西周时期A. 选官制度与血缘关系紧密结合B. 产生了维护等级的儒家伦理思想C. 君臣关系含了权利义务内容D. 出现了高度集权的地方行政体制【答案】C【解析】据材料周王让史官当众宣读册命书,并把册命书交与受命官员。
可知,官员是周天子的受命官员,但也要“万年永保臣天子”,这体现君臣关系包含了权利义务内容,C正确;材料中说的是册命仪式,没有体现血缘关系,A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到等级秩序,B错误;材料说的是官员的册命仪式,据所学可知,西周时最高执政者尚未实现高度集权,D与材料无关。
3.宋元时期,政府规定买卖田地皆须经所部官司申请“文碟”,作为转让产权的依据,经有司批准后即可买卖。
这一规定A. 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 表明土地兼并愈演愈烈C. 推动租佃关系日益规范D. 限制了土地买卖进行【答案】B的【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只有通过政府的批准,土地才能进行合法的买卖,由于宋朝采取不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土地流转越来越频繁,所以有必要加强监管和规范,由此可知当时土地买卖、兼并的现象愈演愈烈,故B项正确;政府的规范行为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项;租佃关系日益规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限制了”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4.汉代曾有班超“弃笔从戎”的壮举,而唐代中期后则出现“弃武就文”“不肖子弟为武官者,父母接之不齿”的现象。
2018-2019学年四川省南充市双桥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解析)

四川省南充市双桥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期末测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 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 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 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 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答案】B【解析】重视秦朝的文书,实际上继承了秦朝的基本政治制度,汉承秦制。
汉初实行的黄老学说,道家思想。
充分发挥文书功能,只是表面现象。
材料并没有体现熟知秦朝的典章制度。
2. 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
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意在A.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 继承西周的政治体制C. 确保皇位传承稳固D. 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答案】C【解析】“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说明刘邦推行分封制的目的主要在于去报皇位的稳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不是主要目的,故C项正确,A项错误;刘邦只是借鉴了西周的分封制,不是继承西周的政治制度,故B项错误;刘邦在推行分封制的同时还推行了郡县制,实行“郡国并行制”,故D项错误。
3. 晚清刑部侍郎左绍佐(1846--1928)在一封信中自述:“佐生五十有四年,目睹洋务之坏,幽忧愤郁,以迄今日。
幸得逢圣武天断,为匹夫匹妇复仇,豁然如沈疴之得苏也,此本朝臣子吐气之时,千载一遇也。
”该观点A. 批判了洋务运动B. 倡导了爱国、进步思想C. 宣泄了对革命党人起义的不满D. 体现了抵御外侮愿望与“天朝上国”观念的结合【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的信息来看,刑部侍郎左绍佐五十有四年是1900年,这一年主要发生了八国联军侵华和义和团运动。
幸得逢圣武天断,为匹夫匹妇复仇,豁然如沈疴之得苏也,此本朝臣子吐气之时,千载一遇也。
反映了抵御外侮愿望。
所以选D。
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王家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材料二 据统计,1864年中国的洋货进口额为4621万海关两(近代中国海关曾经长期使用的一种计算银两的单位),1880年为7929.4万海关两,1894年为16210.2万海关两。进口货物以鸦片、棉纺织品和棉纱为大宗,其中棉纺织品和棉纱自1884年后逐渐在进口总额中占据首位,其销售市场由华南沿海口岸逐渐推广到华北、东北和湖北、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在出口货物中,以茶、丝为大宗,棉花、大豆、烟叶、皮毛等出口数量也在持续增长,这使得棉花、蚕桑、茶、甘蔗、花生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日益扩大。
A. “一边倒”外交方针
B。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 中美关系改善
D. 争取加入世贸组织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两霸,我们总要争取一霸”“这一突破使世界上的国家都愿意跟我们来往了”可知,这一“突破”是指中美关系的缓和.所以答案选C。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虽然毛泽东对毛泽东思想的贡献比较大,但是,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并不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因此D选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毛泽东思想是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A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毛泽东思想是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指导思想,B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政治基础,C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D选项。
A。 女子社会地位得到一定提升
B。 妇女在近代得到解放
C. 报道不符实际,《申报》主要报道政治新闻
D。 反映出封建礼教受到很大冲击
2018-2019学年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向阳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答案+解析)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向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在传统中国家庭中,晚辈对长辈不能直呼其名,否则会被视为大不敬;同辈的兄弟姐妹一般也不以名字称呼兄姐,否则会被视为没有家教,而要根据顺序用亲属称谓来称呼。
宗法制的深远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先秦宗法制A. 蕴含了家国天下的文化情怀B. 构建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传统C. 凝聚了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D. 固化了爱有差等的秩序社会【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传统的家庭中用宗法制度的原则确立的礼制恰恰能起到标识社会成员身份尊卑贵贱的作用,其宗法制蕴育了家国天下的文化情怀,故A项正确。
材料强调宗法制的影响,而不是构建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传统,排除B。
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是指56个民族已结合成相互依存的、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与材料不符,排除C。
材料反映的是宗法制原则带来的影响,而不是固化了爱有差等的秩序社会,排除D。
2.崇祯年间的内阁大学士黄景昉在《馆阁旧事》中写道:“文渊阁为禁中深严之地,门榜圣旨,闲杂莫敢窥者。
跟随班从,至阁门止,惟一、二书写仆得从入,各给牌为验。
”文渊阁“禁中深严”主要是因为内阁A. 是处理政务场所B. 为丞相办公场所C. 为中央一级正式行政机构D. 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品级高【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渊阁是内阁处理政务的场所,因此文渊阁“禁中深严”,故A项正确;明太祖时废除丞相制度,故B项错误;内阁不是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故C项错误;内阁不是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没有正式统率六部百司,故D项错误。
3.洪仁玕《资政新篇》建议:“兴各省新闻官。
其官有职无权,性品诚实不阿者。
官职不受众官节制,亦不节制众官,即赏罚亦不准众官褒贬。
专收十八省及万方新闻篇有招牌图记者,以资圣鉴,则奸者股栗存诚,忠者清心可表,于是一念之善,一念之恶,难逃人心公议矣。
”这反映了《资政新篇》A. 首倡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 确保民众参政议政的自由C. 强调对官员加强舆论监督D. 引进分权制衡的民主思想【答案】C【解析】材料“专收十八省及万方新闻篇有招牌图记者……难逃人心公议矣”,说明通过新闻报刊来对官员进行舆论监督以防止官员的腐败,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是对官员进行舆论监督,不是民众参政自由,故B项错误;分权制衡属于官员权力制约,不符合材料舆论监督方法,故D项错误。
2018-2019学年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永定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答案+解析)

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永定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期末测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答案】B【解析】据材料提到,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前者是分封制下的贵族政治,后者是中央集权制下的官僚政治,故B正确。
分封制后期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A排除。
只有分封制以血缘为纽带,故B排除。
只有中央集权制下的官僚政治才维护了封建统治,故D排除。
2.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明朝废除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在本质上反映了A. 专制皇权不断强化B. 中央集权日益加强C. 丞相权力逐渐削弱D. 政治逐步走向反动【答案】A【解析】材料中“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都反映了封建社会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衰弱的特点。
故答案为A项。
B项,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都是中央机构,其设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的权力即加强君主专制,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还存着另外一个趋向,就是中央逐步强化对地方的管理,其作用才是使中央集权日益加强,排除;C项,明清时期丞相已经被废除了,排除;D项,该项表述不符合史实,专制制度、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并不能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走向反动,排除。
3.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协定关税和口口口口口是我们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
口口口口口,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眼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
“口口口口口”应为A. 五口通商权B. 内地传教权C. 最惠国待遇D. 领事裁判权【答案】D【解析】题干中的材料应该体现的是领事裁判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南充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注意事项:1.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择题所选答案对应的标点涂黑。
2.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将第IT卷的答题内容书写在题目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每小题4分,共48分)1.《钱氏家训・家庭》载:“父母伯叔孝敬欢愉,妯娌弟兄和睦友爱。
”无锡怀海义庄的宗旨“族内凡鳃寡孤独者,均能领到义庄钱粮;钱姓子弟不分贫富都能上学。
”这反映古代家族A. 行善济世的乡风礼俗B. 家庭等级观念淡泊C. 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D. 有广结善缘的行举【答案】C【解析】由材料“父母伯叔孝敬欢愉,妯娌弟兄和睦友爱”“族内凡鳃寡孤独者,均能领到义庄钱粮;钱姓子弟不分贫富都能上学”可知,古代家族讲究家庭和睦和互帮互助,这说明其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故选C。
材料中的善行仅局限于家族内部,AD两项说法并不准确,排除;材料并没有提及等级观念,排除B。
2.研究历史笔记是学好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是某同学的部分笔记;一、以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为原则,确保了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
二、不能确定继承人的品德才能是否优秀。
该笔记研究的制度是A. 王位世袭制B. 分封制C. 禅让制D. 科举制【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位世袭制是国家王位由一个家族世代承袭,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的权力分配制度,它避免因王权更替而导致的混乱,确保了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但却无法保证继承人的才能、品德是否优秀,故选A。
分封制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步瓦解,其引发了诸侯争霸的局面,与“确保了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的描述不符,排除B;禅让制的特点是传贤,这与材料“不能确定继承人的品德才能是否优秀”的描述不符,排除C;科举制是选拔人才的政治制度,与继承制度无关,排除D。
3.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
’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
后群臣皆畏高。
”该典故反映了A. 群臣立场坚定B. 秦二世软弱无能C. 丞相位高权重的D. 丞相制度不合时宜【答案】C【解析】由材料“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后群臣皆畏高”等信息可知,丞相赵高位高权重,已经对皇权构成了威胁,故选C。
A项与材料“后群臣皆畏高”的描述不符,排除;材料的主旨在于强调群臣对赵高的忌惮,而不在于皇帝的反应,且单从材料中皇帝的反应也无法得出其软弱无能的结论,排除B;丞相作为一种制约皇权的重要因素,其有设立的必要,排除D。
4.《剑桥中国秦汉史》说:“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短的时期也可能是一件好事。
……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
这套制度经过了汉代的完善和巩固,又推行了1700年,其间只逐步作了修正。
”这套制度A. 增强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性B. 解决了君主专制的决策弊端C. 延续了贵族血缘政治传统D. 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这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故选D。
与先秦的分封制对比,地方政府的自主性被削弱,排除A;秦朝之后君主专制的趋势不断强化,到了明清时期弊端日益显现,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郡县制的推行意味着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5.玉玺是中国古代帝王权力的重要象征。
近年来,对于古代帝王用品的收藏与研究日趋火爆。
乾隆玉玺“八徵耄念之宝”曾被伦敦苏富比拍卖行以折合人民币4000万元左右拍出。
材料表明鉴定玉玺真伪的依据是A. 玉玺工艺、玉质、篆刻等B. 民间有关乾隆玉玺的传说C. 收藏家对玉玺的鉴定结果D. 拍卖行的资历和世界影响【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玉玺工艺、玉质、篆刻等只能从文物本身看出,属一手史料,故A项最为可靠,正确。
BCD均为二手史料,排除。
6.《复活的军团》解说,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在统一后已按照“国标”大规模生产各类标准化兵器。
秦朝《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裹亦必等。
”材料反映秦朝A. 民间手工业生产规范B. 军队装备世界领先C. 官营手工业的标准化D. 手工业生产水平高【答案】C【解析】由材料“按照‘国标’大规模生产各类标准化兵器”“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官营手工业已经实现了生产的标准化,故选C。
材料反映的是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无关,故排除A;材料没有提及世界其他地区的手工业发展状况,没有比较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官营手工业不能代表整个手工业的发展状况,不能以偏概全,排除D。
7.下图是唐都长安东市局部示意图该材料体现唐朝A. 雕版印刷盛行B. 市坊制度己经被打破C. 市场管理规范D. 杂剧等娱乐设施普及【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唐朝商店的行业分类明确,其经营活动被严格限制在固定的区域内,接受市署等政府管理机构的监督,这说明唐朝市场管理规范,故选C。
A项只能反映材料的局部信息,且也无法从两家印刷店中便判断出印刷术的发展状况,排除;商业活动被限制在固定区域内,说明并未打破市坊制度,排除B;杂剧出现于元代,排除D。
8.南宋年间鄂州的草市,“沿江数万家,窿肆甚盛,列肆如栉”。
……“虽钱塘、建康不能过”“盖川广荆襄淮浙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无不售”。
材料表明宋代草市A. 大都位于水陆交通要道B. 已发展为繁华集市C. 打破了坊市制度的限制D. 已超过许多大城市【答案】B【解析】由材料“沿江数万家,窿肆甚盛,列肆如栉”“虽钱塘、建康不能过”“货物之至者无不售”等信息可知,草市已经发展为非常繁华的集市,故选B。
“沿江数万家,窿肆甚盛,列肆如栉”说明草市位于水陆交通要道,地理位置优越,且已经打破了空间上的限制,但这属于材料的局部信息,不能反映材料的整体,AC两项不是最优解,排除;材料“虽钱塘、建康不能过”说明草市的发展规模并未超过大城市,排除D。
9.《清明上河图》中汴京街道上有七十二家“正店”(即获得了政府特许酿酒权的酒店),其余则是成百上千的“脚店”,他们经销需要从正店买酒。
该史料反映北宋A. 汴京的酿酒业品质水平高B. 出现专卖制度下零售商店C. 脚店经营水平远不及正店的D. 汴京居民有浓厚的饮酒之风【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脚店”需要向获得了政府特许酿酒权的“正店”买酒,这反映了宋代政府专卖制度下零售商店的生存状况,故选B。
材料并未提及酿酒工艺、酒店经营水平还有居民的饮酒之风等信息,ACD都不能直接从材料中得出,排除。
10.某一历史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形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是指A. 儒家思想的产生B. 百家争鸣C. 罢黜百家始得独尊D. 三教合一【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历史时期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在这一时期,其思想上百家争鸣的局面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故选B。
儒家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文化分支,不能代表整个思想文化体系,排除A;CD两项发生于汉代及汉代之后,不属于传统文化奠基时期,排除。
11.《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
下列小说中的人物言论体现宋明儒学思想的是A. 曹操:“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B. 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
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C. 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D. 董卓:“废黜少帝刘辩,诛杀关东十八路诸侯”【答案】B【解析】宋明儒学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张飞的言论都体现了忠君的思想,与宋明理学思想相符合,故选B。
AC主要从个人利益得失考虑,与题意不符,排除;“废黜少帝刘辩”的做法与宋明理学的忠君观念相悖,排除D。
12.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在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
”材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A. 轻视理论构建B. 注重人与自然和谐C. 长期领先世界D. 重视经验和实验【答案】A【解析】由材料“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可知,中国古代科技更多停滞于工农业经验水平上,忽视了对科学理论体系的建构,故选A。
BC属于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褒扬,而材料的主旨在于强调对古代科技发展的反思与批判,排除;中国古代科技发展重视经验,但却轻视实验,排除D。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13.社会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变迁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是封建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和转型的时期,立国之初就“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社会上形成了一种“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趋势。
与土地制度的变化相适应,封建剥削方式也发生变化。
同时,在官私手工业作坊中也普遍实行了有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的雇佣制度。
新的社会经济关系使宋代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以至于有人认为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梁泉《我们只有一个中国》(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概括宋代“商业革命”发生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明清(注:1368——1840年)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制度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
……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时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
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
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2)据材料并结合明清史实,说明明清时期“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观点的合理性。
【答案】(1) 表现:“市”突破了原先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草市”已具有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城市经济繁荣,海外贸易迅速发展。
因素:政府“不抑兼并”,土地买卖频繁;封建剥削方式发生变化,租佃关系日益发展;雇值制度的推行,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
(2)发展:这一时期欧洲先后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日益成为欧洲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空想社会主义、自由主义和浪漫主义思潮兴起。
论证:经济上,出现了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文化上,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否定帝权等主张,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适应市民阶层文化需求的古典小说创作进入黄金时代,出现了《红楼梦》等长篇巨著;在吸收多种地方剧种的优点和特长的基础上,京剧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