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6课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导学案1北师大版必修3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高中高二历史必修3《绚丽多彩的古典戏剧》评课稿

北师大版高中高二历史必修3《绚丽多彩的古典戏剧》评课稿

北师大版高中高二历史必修3《绚丽多彩的古典戏剧》评课稿一、课程概述本节课是北师大版高中高二历史必修3中的一节课,主题为《绚丽多彩的古典戏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中国古代古典戏剧的发展历程、表演形式以及对华夏文化的影响。

二、课程目标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1.了解中国古代古典戏剧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理解不同类型古典戏剧的特点和表演形式;3.探究古典戏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时间教学内容5分钟课堂导入,引起学生兴趣10分钟介绍古代古典戏剧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5分钟介绍不同类型古典戏剧的特点和表演形式15分钟探究古典戏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5分钟课堂小结,梳理本节课的重要内容本节课的安排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授课要求设计的,力求让学生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全面了解古典戏剧的相关知识,并能够有所思考和总结。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古代古典戏剧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不同类型古典戏剧的特点和表演形式;•古典戏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学生对古代古典戏剧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的理解;•学生对不同类型古典戏剧的特点和表演形式的把握;•学生对古典戏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的思考和理解。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1.课堂导入:通过引入生动的故事、音乐或相关影片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古典戏剧的兴趣。

2.讲解与示范:通过讲解和示范的形式,详细介绍古代古典戏剧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不同类型古典戏剧的特点和表演形式。

3.讨论和互动:设立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展开讨论,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激发思考。

4.归纳和总结:通过课堂小结,梳理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加深记忆。

六、教学过程第一部分:课堂导入(5分钟)在开课前,播放一段古典戏剧的精彩片段或者播放与古典戏剧相关的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部分:介绍古代古典戏剧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0分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多媒体资料的辅助,向学生详细介绍古代古典戏剧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包括戏曲的起源、具体表演形式的形成以及与历史、文化的关系等。

2020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6课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学案北师大版必修3

2020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6课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学案北师大版必修3

第6课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学习目标]一、从参军戏到元杂剧1.戏曲的产生:中国戏曲可以溯源到原始社会。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一批专门从事乐舞戏谑的艺人,称为优伶。

唐代产生了“参军戏”,演起来诙谐幽默,妙趣横生。

2.元杂剧(1)形成:元杂剧是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艺术特色:专为表演历史故事而服务的演出形式,具有严格体制和独特艺术风格;一般分为四折一楔子,角色分为旦、末、净等。

(3)代表作家及作品:关汉卿的《窦娥冤》最为著名,还有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思维点拨] 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和发展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

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南戏的产生,形成了完备的戏曲形式;元代统治者的民族分化政策推动了元杂剧的产生。

1.中国古代戏曲盛衰的原因和从中得到的启示提示(1)兴盛的原因:①社会经济发展。

②适应人们文化生活的需要。

③具体的政治环境。

(2)衰落的原因:形式僵化,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3)启示:①艺术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的需要,要不断进行创新。

②一切艺术形式首先来自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也必须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宗旨,否则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二、“近代百戏之祖”——昆曲1.形成与发展(1)形成:元朝末年,在江浙一带兴起了南戏,明代发展为传奇。

到明中期,逐步形成四大声腔: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

(2)发展:嘉靖年间,魏良辅对昆山腔加以改革,形成新昆腔;梁辰鱼利用新昆腔创作《浣纱记》,大获成功。

形成新昆腔一统传奇的局面。

清初,昆曲的名称产生。

2.鼎盛: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朝乾隆末年,新作品层出不穷。

汤显祖的《牡丹亭》和清代戏曲家朱素臣的《十五贯》都是昆曲名作。

昆曲是“近代百戏之祖”。

三、“国粹”京剧1.产生与发展(1)乾隆年间,地方戏曲继续发展,昆曲日渐衰落。

(2)乾隆末年,南方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

(3)道光年间,湖北汉调艺人进京,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第6课 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讲义2 北师大版必修3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第6课 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讲义2 北师大版必修3

什么是戏曲?
戏曲者,谓之以歌舞演故事也。 ——王国维
中国戏剧的源头在哪里?
探究一、从参军原始歌舞、傩
“傩”是什么? 原始时代,人们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形
术仪式——“傩”。
三星堆铜人面具
探究一、从参军戏到元杂剧
1.中国古典戏曲的起源: 2.发展: (1)春秋战国的优伶 (2)唐朝参军戏 (3)宋金时期杂剧
吸收了 秦腔等 剧
二十年(1840年)以后的
种优点和特长而成

探究三、“国粹”京剧
1.形成过程 2.艺术特色
(1)内容: 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2)乐器: 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 (3)角色: 生、旦、净、丑四大 (4)脸谱:化妆都有一定的谱式
(5)动作: 唱、念、做、打

老生
小生

老旦
花旦
刀马旦
第6课
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产生与发展,说 成就,理解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与戏剧文化 系。通过材料阅读和观察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 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情境设置和问题探究培 创新思维能力。
你知道的戏曲有哪些种类? 它们分别发源于什么地方?
豫剧、川剧、越剧、粤剧、黄梅戏、秦腔、京剧 河南、四川、浙江、广东、安徽、 陕西、北京
昆曲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 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昆曲
特点: 文词典雅华美,寓意深切,发音吐字讲究格律, 载舞为主要特色。
探究活动二
昆曲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政治上:封建社会走向末落,专制统治的强化, 的激化。
经济上: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层的活跃。
思想上:理学日益禁锢人们的思想 实践上:不断吸收融合其别的艺术,魏良辅等人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第6课 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讲义1 北师大版必修3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第6课 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讲义1 北师大版必修3
第6课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
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一、从参军戏到元杂剧:
1、中国古典戏曲的起源: 原始歌舞 2、发展: A 春秋战国优伶 B 唐朝参军戏 C 宋金时期成熟的“杂剧”形成
3、元杂剧: (1)原因:
①元代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 ②元代多年不行科举,士子无其他出路,社会地位低下。 ③吸取前代艺术精华。
昆曲于2001年5月18日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 “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 遗产代表作”。
三、“国粹”京剧
1、“花雅之争” 2、形成
A 乾隆末年: 徽班进京 (二黄调风行) B 道光年间:“徽汉合流”(西皮调与二黄调融合)
——京剧形成 3、成熟:同光年间 (同光十三绝)
4、艺术特色 (1)内容: 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2)乐器: 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伴奏 (3)角色: 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窦娥不屈,张驴儿告到官府,官府见钱眼开,窦娥受了 重刑,但她为了年迈的婆婆免于受刑,屈招了毒死人的 罪名。在押赴法场的路上,她对被认为是世界主宰者的 天和地大加指斥,表达出她对封建秩序的怀疑和对黑暗 现实社会的控诉。剧本结尾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窦 娥的冤屈感动了天地,自然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六月 大雪纷飞,三年不下雨,大地上的草木干枯。最后窦娥 的冤魂出场,让她的父亲为她报了仇。
王实甫与《西厢记》
马致远与《汉宫秋》
白朴与《墙头马上》
郑光祖与《倩女离魂》
二、“近代百戏之祖”——昆曲
1、形成过程: ①元末:江浙南戏 ②明初:传奇 ③明中期: 四大声腔形成 ④嘉靖年间: 新昆腔形成
⑤清初: 昆曲产生
魏良辅发展新昆腔 梁辰鱼创作《浣纱记》
2、传世佳作: 明:汤显祖和《牡丹亭》 清:朱素臣和《十五贯》

第6课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北师大版必修3历史教案

第6课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北师大版必修3历史教案

第6课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北师大版必修3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典戏曲的基本概念和起源;2.掌握京剧、昆曲、豫剧、越剧等古典戏曲的特点和流派;3.了解古典戏曲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思路本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古典戏曲的基本概念和起源,第二部分讲解京剧、昆曲、豫剧、越剧等古典戏曲的特点和流派,第三部分探讨古典戏曲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课堂上,我将以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等素材为辅助,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古典戏曲。

同时,我将通过让学生观看经典戏曲片段、演员表演以及学生互动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古典戏曲的兴趣和热情,达到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效果。

三、教学内容1. 古典戏曲的基本概念和起源1.1 古典戏曲的定义和特点; 1.2 戏曲的发展历程和起源; 1.3 古典戏曲的分类和流派。

2. 京剧、昆曲、豫剧、越剧等古典戏曲的特点和流派2.1 京剧的演唱、音乐、舞蹈、戏曲咏唱话剧等特点;2.2 昆曲的音乐、唱腔、舞蹈、打击乐器等特点; 2.3 豫剧的唱腔、音乐、打击乐器、摇板等特点; 2.4 越剧的唱腔、音乐、舞蹈、演出服饰等特点。

3. 古典戏曲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3.1 古典戏曲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和表现方式;3.2 古典戏曲在艺术、历史、社会等方面的作用; 3.3 古典戏曲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1 掌握古典戏曲的基本概念和起源; 1.2 熟悉京剧、昆曲、豫剧、越剧等古典戏曲的特点和流派; 1.3 了解古典戏曲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教学难点2.1 如何使学生理解古典戏曲的复杂性和深奥性; 2.2 如何培养学生对古典戏曲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主,包括音频、视频、演员表演、互动小组活动等形式。

教学手段主要以PPT、MP3、MP4、电子屏幕等为主要工具。

六、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1. 教学过程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10min 开场白,介绍本课内容PPT展示20min 古典戏曲的基本概念和起源PPT讲解、MP3音频播放30min 京剧、昆曲、豫剧、越剧等古典戏曲的特点和流派视频观看、演员表演、互动小组活动20min 古典戏曲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PPT讲解、MP3音频播放10min 总结,回顾本课学习内容PPT展示2. 时间分配本课共100分钟,具体时间分配如下:1.开场白,介绍本课内容:10min;2.古典戏曲的基本概念和起源:20min;3.京剧、昆曲、豫剧、越剧等古典戏曲的特点和流派:30min;4.古典戏曲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20min;5.总结,回顾本课学习内容:10min。

【优化方案】-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六课 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精品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3

【优化方案】-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六课 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精品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3

(5) 表演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悠扬委婉 , Nhomakorabea声情并茂。
经典示例技法荟萃
典型例题 例
2011 年 12 月 31 日,
一代戏曲名家、北方昆曲代表人之一、著名昆 曲表演艺术家李淑君逝世。下面有关昆曲说法 不 正确的是( . )
A.《牡丹亭》是昆曲的经典剧目 B.明中叶到清中期,是昆曲艺术的鼎盛时期
乾隆 末年,是 (4) 从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朝 ________ 昆曲的鼎盛时期。
2.代表作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_________ 牡丹亭 》和清代戏 曲家朱素臣的《十五贯》。 3.影响:昆曲是“近代百戏之祖”,很多剧 种都是在昆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三、“国粹”京剧 1.发展历程 (1) ________ 乾隆 年间,呈现“雅部”与“花部” 争雄的局面。 徽剧戏班 进京演出,二黄调 (2)乾隆末年, ___________
郑光祖。
二、“近代百戏之祖”——昆曲 1.发展历程
(1)元朝末年,江浙一带流行一种 _______ 南戏 ,到
明代发展为传奇。 (2) 明朝中期 ,逐步形成四大声腔 —— 弋阳腔、 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 (3)嘉靖年间, _________ 魏良辅 改革昆山腔,形成徐
舒婉转的新昆腔。清初,昆曲的名称产生了。
人,博采众长,广泛吸收其他剧种的长处,
逐渐形成了京剧。 (4)社会发展、人民大众文化娱乐的需要。
2.特点
(1)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2)角色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3) 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
套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 (4) 多采用虚拟动作,把生活中实有的事物通 过抽象的表演,得到艺术的再现,取得虚实 结合、形神兼备的效果。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第6课 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第6课 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

第6课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学习目标]一、从参军戏到元杂剧1.戏曲的产生:中国戏曲可以溯源到原始社会。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一批专门从事乐舞戏谑的艺人,称为优伶。

唐代产生了“参军戏”,演起来诙谐幽默,妙趣横生。

2.元杂剧(1)形成:元杂剧是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艺术特色:专为表演历史故事而服务的演出形式,具有严格体制和独特艺术风格;一般分为四折一楔子,角色分为旦、末、净等。

(3)代表作家及作品:关汉卿的《窦娥冤》最为著名,还有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思维点拨] 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和发展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

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南戏的产生,形成了完备的戏曲形式;元代统治者的民族分化政策推动了元杂剧的产生。

1.中国古代戏曲盛衰的原因和从中得到的启示提示(1)兴盛的原因:①社会经济发展。

②适应人们文化生活的需要。

③具体的政治环境。

(2)衰落的原因:形式僵化,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3)启示:①艺术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的需要,要不断进行创新。

②一切艺术形式首先来自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也必须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宗旨,否则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二、“近代百戏之祖”——昆曲1.形成与发展(1)形成:元朝末年,在江浙一带兴起了南戏,明代发展为传奇。

到明中期,逐步形成四大声腔: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

(2)发展:嘉靖年间,魏良辅对昆山腔加以改革,形成新昆腔;梁辰鱼利用新昆腔创作《浣纱记》,大获成功。

形成新昆腔一统传奇的局面。

清初,昆曲的名称产生。

2.鼎盛: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朝乾隆末年,新作品层出不穷。

汤显祖的《牡丹亭》和清代戏曲家朱素臣的《十五贯》都是昆曲名作。

昆曲是“近代百戏之祖”。

三、“国粹”京剧1.产生与发展(1)乾隆年间,地方戏曲继续发展,昆曲日渐衰落。

(2)乾隆末年,南方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

(3)道光年间,湖北汉调艺人进京,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

北师大版 高中历史必修3第2单元第6课 绚丽多彩的古典

北师大版 高中历史必修3第2单元第6课 绚丽多彩的古典

第6课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测试)【选择题】1.如图所示的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其走向成熟时期可追溯至A.明末清初B.元末明初C.清同治、光绪年间D.清乾隆、雍正年间【答案】.C【解析】本题以图片的形式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片是京剧脸谱,据此可知图片所示的艺术形式是京剧。

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故选C。

2.“京剧的形成是清以来最为重要的文化现象。

清代戏曲一方面各种声腔纷纷兴起,互相争胜;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

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

”材料反映出京剧的特点是A.百戏之祖B.达到高峰C.推陈出新D.日臻成熟【答案】C【解析】昆曲(南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故A项错误;“京剧的形成是清以来最为重要的文化现象”表明,材料着重介绍的是京剧形成过程中的特点,并没有反映“高峰”,故B项错误;“交流”、“新的综合”、“新剧种的出现”说明了京剧是在其他戏种交流融合发展的基础上创新出来的新剧种,故C项正确;“成熟”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

3.元杂剧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促成元杂剧昌盛的直接原因是()A.城市经济的繁荣发达B.蒙古贵族的欣赏口味C.知识分子地位的变化D.市民阶层的壮大【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综合运用能力。

“直接原因”,要求时间最近,事件最具体的,知识分子地位变化是元朝才出现的,元朝知识分子地位低下,许多知识分子进取无望,直接投入社会生活化的元曲创作。

A、D的内容在宋朝就已出现,是元曲兴盛的基础条件之一,而非直接原因。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综合运用能力。

4.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了下列图片,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是()A.古代舞蹈艺术的演变B.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C.古代市民生活的演变D.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图片、分析理解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
【学习目标】
1、掌握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2、了解古代戏曲的发展背景,能够对政治、经济、社会状况与文化娱乐的关系进行理性的分析。

3、学习中国古典戏曲的艺术成就,培养人文主义精神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古典戏曲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京剧艺术的特色和成就。

难点:中国古代戏曲盛衰的规律
【自主学习】
一、从参军戏到元杂剧
1、概括元杂剧的特点
2、列表说明元杂剧的著名剧作家及其代表作
二、“近代百戏之祖”——昆曲
1、简述昆曲形成的过程
2、列举昆曲的著名戏曲家及其作品
三、“国粹”京剧
1、京剧是中国艺术瑰宝,它有哪些特点?
2、试列举几个京剧名角
同步练习:
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唱故衣、探博、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材料二: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通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材料三:金闾(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戏。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材料四: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诚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产生?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

(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