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第6课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Word版含解析
北师大版高中高二历史必修3《绚丽多彩的古典戏剧》评课稿

北师大版高中高二历史必修3《绚丽多彩的古典戏剧》评课稿一、课程概述本节课是北师大版高中高二历史必修3中的一节课,主题为《绚丽多彩的古典戏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中国古代古典戏剧的发展历程、表演形式以及对华夏文化的影响。
二、课程目标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1.了解中国古代古典戏剧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理解不同类型古典戏剧的特点和表演形式;3.探究古典戏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时间教学内容5分钟课堂导入,引起学生兴趣10分钟介绍古代古典戏剧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5分钟介绍不同类型古典戏剧的特点和表演形式15分钟探究古典戏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5分钟课堂小结,梳理本节课的重要内容本节课的安排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授课要求设计的,力求让学生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全面了解古典戏剧的相关知识,并能够有所思考和总结。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古代古典戏剧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不同类型古典戏剧的特点和表演形式;•古典戏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学生对古代古典戏剧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的理解;•学生对不同类型古典戏剧的特点和表演形式的把握;•学生对古典戏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的思考和理解。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1.课堂导入:通过引入生动的故事、音乐或相关影片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古典戏剧的兴趣。
2.讲解与示范:通过讲解和示范的形式,详细介绍古代古典戏剧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不同类型古典戏剧的特点和表演形式。
3.讨论和互动:设立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展开讨论,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激发思考。
4.归纳和总结:通过课堂小结,梳理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加深记忆。
六、教学过程第一部分:课堂导入(5分钟)在开课前,播放一段古典戏剧的精彩片段或者播放与古典戏剧相关的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部分:介绍古代古典戏剧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0分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多媒体资料的辅助,向学生详细介绍古代古典戏剧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包括戏曲的起源、具体表演形式的形成以及与历史、文化的关系等。
2020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6课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学案北师大版必修3

第6课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学习目标]一、从参军戏到元杂剧1.戏曲的产生:中国戏曲可以溯源到原始社会。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一批专门从事乐舞戏谑的艺人,称为优伶。
唐代产生了“参军戏”,演起来诙谐幽默,妙趣横生。
2.元杂剧(1)形成:元杂剧是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艺术特色:专为表演历史故事而服务的演出形式,具有严格体制和独特艺术风格;一般分为四折一楔子,角色分为旦、末、净等。
(3)代表作家及作品:关汉卿的《窦娥冤》最为著名,还有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思维点拨] 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和发展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
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南戏的产生,形成了完备的戏曲形式;元代统治者的民族分化政策推动了元杂剧的产生。
1.中国古代戏曲盛衰的原因和从中得到的启示提示(1)兴盛的原因:①社会经济发展。
②适应人们文化生活的需要。
③具体的政治环境。
(2)衰落的原因:形式僵化,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3)启示:①艺术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的需要,要不断进行创新。
②一切艺术形式首先来自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也必须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宗旨,否则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二、“近代百戏之祖”——昆曲1.形成与发展(1)形成:元朝末年,在江浙一带兴起了南戏,明代发展为传奇。
到明中期,逐步形成四大声腔: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
(2)发展:嘉靖年间,魏良辅对昆山腔加以改革,形成新昆腔;梁辰鱼利用新昆腔创作《浣纱记》,大获成功。
形成新昆腔一统传奇的局面。
清初,昆曲的名称产生。
2.鼎盛: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朝乾隆末年,新作品层出不穷。
汤显祖的《牡丹亭》和清代戏曲家朱素臣的《十五贯》都是昆曲名作。
昆曲是“近代百戏之祖”。
三、“国粹”京剧1.产生与发展(1)乾隆年间,地方戏曲继续发展,昆曲日渐衰落。
(2)乾隆末年,南方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
(3)道光年间,湖北汉调艺人进京,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
高中历史 第6课 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导学案1 北师大版必修3

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学习目标】1、掌握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2、了解古代戏曲的发展背景,能够对政治、经济、社会状况与文化娱乐的关系进行理性的分析。
3、学习中国古典戏曲的艺术成就,培养人文主义精神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古典戏曲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京剧艺术的特色和成就。
难点:中国古代戏曲盛衰的规律【自主学习】一、从参军戏到元杂剧1、概括元杂剧的特点2、列表说明元杂剧的著名剧作家及其代表作二、“近代百戏之祖”——昆曲1、简述昆曲形成的过程2、列举昆曲的著名戏曲家及其作品三、“国粹”京剧1、京剧是中国艺术瑰宝,它有哪些特点?2、试列举几个京剧名角同步练习: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唱故衣、探博、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材料二: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通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材料三:金闾(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戏。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材料四: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诚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产生?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
(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第6课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北师大版必修3历史教案

第6课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北师大版必修3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典戏曲的基本概念和起源;2.掌握京剧、昆曲、豫剧、越剧等古典戏曲的特点和流派;3.了解古典戏曲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思路本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古典戏曲的基本概念和起源,第二部分讲解京剧、昆曲、豫剧、越剧等古典戏曲的特点和流派,第三部分探讨古典戏曲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课堂上,我将以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等素材为辅助,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古典戏曲。
同时,我将通过让学生观看经典戏曲片段、演员表演以及学生互动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古典戏曲的兴趣和热情,达到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效果。
三、教学内容1. 古典戏曲的基本概念和起源1.1 古典戏曲的定义和特点; 1.2 戏曲的发展历程和起源; 1.3 古典戏曲的分类和流派。
2. 京剧、昆曲、豫剧、越剧等古典戏曲的特点和流派2.1 京剧的演唱、音乐、舞蹈、戏曲咏唱话剧等特点;2.2 昆曲的音乐、唱腔、舞蹈、打击乐器等特点; 2.3 豫剧的唱腔、音乐、打击乐器、摇板等特点; 2.4 越剧的唱腔、音乐、舞蹈、演出服饰等特点。
3. 古典戏曲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3.1 古典戏曲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和表现方式;3.2 古典戏曲在艺术、历史、社会等方面的作用; 3.3 古典戏曲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1 掌握古典戏曲的基本概念和起源; 1.2 熟悉京剧、昆曲、豫剧、越剧等古典戏曲的特点和流派; 1.3 了解古典戏曲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教学难点2.1 如何使学生理解古典戏曲的复杂性和深奥性; 2.2 如何培养学生对古典戏曲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主,包括音频、视频、演员表演、互动小组活动等形式。
教学手段主要以PPT、MP3、MP4、电子屏幕等为主要工具。
六、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1. 教学过程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10min 开场白,介绍本课内容PPT展示20min 古典戏曲的基本概念和起源PPT讲解、MP3音频播放30min 京剧、昆曲、豫剧、越剧等古典戏曲的特点和流派视频观看、演员表演、互动小组活动20min 古典戏曲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PPT讲解、MP3音频播放10min 总结,回顾本课学习内容PPT展示2. 时间分配本课共100分钟,具体时间分配如下:1.开场白,介绍本课内容:10min;2.古典戏曲的基本概念和起源:20min;3.京剧、昆曲、豫剧、越剧等古典戏曲的特点和流派:30min;4.古典戏曲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20min;5.总结,回顾本课学习内容:10min。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第6课 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课件1 北师大版必修3

王实甫与《西厢记》
马致远与《汉宫秋》
白朴与《墙头马上》
郑光祖与《倩女离魂》
二、“近代百戏之祖”——昆曲
1、形成过程: ①元末:江浙南戏 ②明初:传奇 ③明中期: 四大声腔形成 ④嘉靖年间: 新昆腔形成
⑤清初: 昆曲产生
魏良辅发展新昆腔 梁辰鱼创作《浣纱记》
2、传世佳作: 明:汤显祖和《牡丹亭》 清:朱素臣和《十五贯》
窦娥不屈,张驴儿告到官府,官府见钱眼开,窦娥受了 重刑,但她为了年迈的婆婆免于受刑,屈招了毒死人的 罪名。在押赴法场的路上,她对被认为是世界主宰者的 天和地大加指斥,表达出她对封建秩序的怀疑和对黑暗 现实社会的控诉。剧本结尾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窦 娥的冤屈感动了天地,自然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六月 大雪纷飞,三年不下雨,大地上的草木干枯。最后窦娥 的冤魂出场,让她的父亲为她报了仇。
化妆都有一定的谱式。
生
老生
小生
武生
旦
老旦
花旦
刀马旦
正旦
净
关羽
曹操
包拯
程咬金
丑
5、艺术特色 (4)艺术特征:
A 综合性: 唱、念、做、打
B 程式性: 招式有定规 C 虚拟性: 虚实结合,形神兼备
唱
念
做
打
谢谢观看!
编后语
折叠课件作用 ①向学习者提示的各种教学信息; ②用于对学习过程进行诊断、评价、处方和学习引导的各种信息和信息处理; ③为了提高学习积极性,制造学习动机,用于强化学习刺激的学习评价信息; ④用于更新学习数据、实现学习过程控制的教学策略和学习过程的控制方法。 对于课件理论、技术上都刚起步的老师来说,POWERPOINT是个最佳的选择。因为操作上非常简单,大部分人半天就可以基本掌握。所以,就可以花
【优化方案】-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六课 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精品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3

(5) 表演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悠扬委婉 , Nhomakorabea声情并茂。
经典示例技法荟萃
典型例题 例
2011 年 12 月 31 日,
一代戏曲名家、北方昆曲代表人之一、著名昆 曲表演艺术家李淑君逝世。下面有关昆曲说法 不 正确的是( . )
A.《牡丹亭》是昆曲的经典剧目 B.明中叶到清中期,是昆曲艺术的鼎盛时期
乾隆 末年,是 (4) 从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朝 ________ 昆曲的鼎盛时期。
2.代表作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_________ 牡丹亭 》和清代戏 曲家朱素臣的《十五贯》。 3.影响:昆曲是“近代百戏之祖”,很多剧 种都是在昆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三、“国粹”京剧 1.发展历程 (1) ________ 乾隆 年间,呈现“雅部”与“花部” 争雄的局面。 徽剧戏班 进京演出,二黄调 (2)乾隆末年, ___________
郑光祖。
二、“近代百戏之祖”——昆曲 1.发展历程
(1)元朝末年,江浙一带流行一种 _______ 南戏 ,到
明代发展为传奇。 (2) 明朝中期 ,逐步形成四大声腔 —— 弋阳腔、 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 (3)嘉靖年间, _________ 魏良辅 改革昆山腔,形成徐
舒婉转的新昆腔。清初,昆曲的名称产生了。
人,博采众长,广泛吸收其他剧种的长处,
逐渐形成了京剧。 (4)社会发展、人民大众文化娱乐的需要。
2.特点
(1)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2)角色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3) 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
套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 (4) 多采用虚拟动作,把生活中实有的事物通 过抽象的表演,得到艺术的再现,取得虚实 结合、形神兼备的效果。
北师大版 高中历史必修3第2单元第6课 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 (练习)

6、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练习)1.中国古典戏剧绚丽多彩,下列选项反映了我国古代戏曲发展的历程,其中在唐代产生的是()A.参军戏B.杂剧C.昆曲D.京剧【解析】依据所学基础史实知识可判断答案为A项。
【答案】 A2.宋元时期,话本、杂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其流行主要是适应了下列哪一社会阶层的需求()A.官僚B.市民C.皇族D.农民【解析】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市民队伍不断壮大;话本、杂剧适应了市民生活的需要而发展起来。
【答案】 B3.中国戏曲从原始歌舞发展而来,元杂剧推动我国戏曲艺术走向成熟。
下列有关元杂剧的说法,正确的是()A.元杂剧一般有“参军”“苍鹘”两个角色B.关汉卿、马致远、汤显祖、王实甫合称“元曲四大家”C.被称为“近代百戏之祖”D.元杂剧作家以关汉卿成就最高【解析】A项指唐代的“参军戏”,B项中汤显祖和王实甫都不是“元曲四大家”,C项中被称为“近代百戏之祖”的应是昆曲。
【答案】 D4.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历经几千年的历史风尘,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发展活力,下列戏曲形式出现的先后顺序为()①杂剧②昆曲③传奇④参军戏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④①③②D.②④①③【解析】杂剧宋金时期产生,昆曲清初产生,传奇明代产生,参军戏唐代产生,按时间出现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④①③②。
【答案】 C5.“饮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
”下列与这句艺术谚语有关的是()A.汉赋B.宋词C.京剧D.传奇【解析】从材料“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中“丑角”这一关键词中可以推知,这种艺术形式是京剧,京剧的人物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表演时多采取虚拟性动作,虚实结合,选C项。
【答案】 C6、“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答案】A7.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
历史必修三第六课(1课时)

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6课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共1课时)课标要求: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学习目标】1、京剧的发展历程、京剧艺术特点以及艺术家代表;2、京剧形成发展的原因;3、通过对京剧艺术的了解,学会欣赏京剧。
4、通过欣赏戏剧方法,了解中国戏剧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5、体会国粹京剧的魅力;6、京剧是祖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我们要珍惜和弘扬古代优秀文化。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
2、难点:理解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
【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1分钟)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6课《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板书课题)。
导入:歌曲:说唱脸谱……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喳喳哇……说实话京剧脸谱本来确实挺好看可唱的说的全是方言怎么听也不懂慢慢腾腾咿咿呀呀哼上老半天乐队伴奏一听光是锣鼓家伙咙个哩个三大件这怎么能够跟上时代赶上潮流吸引当代小青年……老爷爷你别生气允许我分辩就算是山珍海味老吃也会烦艺术与时代不能离太远要革新要发展哇呀呀……让那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大家都爱看民族遗产一代一代往下传……中国的地方戏曲:除京剧以外,中国还形成了其他丰富多彩的地方戏,据统计,有360多种,称得上世界之最。
过渡语:请看本课的学习目标。
1、京剧的发展历程、京剧艺术特点以及艺术家代表;2、京剧形成发展的原因;3、通过对京剧艺术的了解,学会欣赏京剧。
4、通过欣赏戏剧方法,了解中国戏剧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5、体会国粹京剧的魅力;6、京剧是祖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我们要珍惜和弘扬古代优秀文化。
二、出示自学指导请认真阅读课本第26-29页,思考并在课本上画出下列思考题的答案要点,5分钟后比谁的答案要点全、语言简洁、表达准确。
1、阅读书本第26-29页,在书本中找出戏剧发展的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学习目标]1. 戏曲的产生:中国戏曲可以溯源到原始社会。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一批专门从事乐舞戏谑的艺人,称为优伶。
唐代产生了“参军戏”,寅起来诙谐幽默,妙趣横生。
2. 元杂剧(1) 形成:元杂剧是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 艺术特色:专为表演历史故事而服务的演出形式,具有严格体制和独特艺术风格;一般分为四折一楔子,角色分为旦、末、净等。
(3) 代表作家及作品:关汉卿的〈〈窦娥冤》最为著名,还有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思维点拨]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和发展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
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南戏的产生,形成了完备的戏曲形式;元代统治者的民族分化政策推动了元杂剧的产生。
学习思考1•中国古代戏曲盛衰的原因和从中得到的启示提示(1)兴盛的原因:①社会经济发展。
②适应人们文化生活的需要。
③具体的政治环境。
(2) 衰落的原因:形式僵化,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3) 启示:①艺术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的需要,要不断进行创新。
②一切艺术形式首先来自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也必须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宗旨,否则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二、“近代百戏之祖”一一昆曲1. 形成与发展(1) 形成:元朝末年,在江浙一带兴起了南戏』代发展为传奇。
到明中期,逐步形成四大声腔: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昆山—⑵发展:嘉靖年间,魏良辅对昆山腔加以改革,形成新昆腔;梁辰鱼利用新昆腔创作《浣_ 纱记》,大获成功。
形成新昆腔一统传奇的局面。
清初,昆曲的名称产生。
2. 鼎盛: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朝乾隆末年,新作品层出不穷。
汤显祖的《牡丹亭》型清代戏曲家朱素臣的《十五贯》都是昆曲名作。
昆曲是“近代百戏之祖”。
三、“国粹”京剧1. 产生与发展⑴乾隆年间,地方戏曲继续发展,昆曲日渐衰落。
(2) 乾隆末年,南方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岀。
(3) 道光年间,湖北汉调艺人进京,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
后形成了新的剧种一一京剧。
(4) 清末,京剧走向成熟,成为全国广泛流行的大剧种。
2. 表演特色(1) 继承了中国古代戏曲载歌载舞的传统,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2) 以唱、念、做、打为艺术手段。
(3) 音乐以二黄和西皮为主,使用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伴奏。
(4) 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5) 多采取虚拟性动作,虚实结合,形神兼备。
3. 地位:京剧成为“国粹”。
学习思考2•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戏曲形式在戏曲发展史上有何地位?图一元代杂图二京剧剧陶俑脸谱提示地位:图一中的元杂剧是中国古代戏曲成熟的标志。
图二中的京剧将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被誉为“国粹”。
3. 京剧的艺术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1)在内容上,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2)在分工上,包括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每个行当化妆都有一定的谱式。
⑶在动作上,多采用虚拟性、抽象性动作,虚实结合,形神兼备。
深化探究•核心突破主题古典戏曲的发展历程1. 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史料《西厢记》第一次在“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社会响亮地提出“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口号。
[问题思考]史料反映了什么戏剧形式?并指出推动其发展的因素。
为什么说它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答案元杂剧。
经济的繁荣与市民阶层的壮大;知识分子地位低下,对社会不满的宣泄。
它把诗词、歌唱、舞蹈、对白、音乐等多种表演形式相结合,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2. 中国古代戏曲的特点史料一种集合歌、舞、诗、戏的精致优美表演形式,一种抒情、写意、象征、诗化的艺术,一出爱得死去活来的爱情悲喜剧,白先勇先生集合两岸三地一流的创意设计家,联手打造文化工程青春版《牡丹亭》先后在台湾、香港和苏州、北京、上海等地上演,场场爆满,而且吸引了许多年轻人,被称为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盛事。
2006年昆曲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问题思考]结合元杂剧和昆曲的特点,你认为中国古代戏曲有哪些特点?答案(1)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
中国古代戏曲的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
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
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等方面。
(2) 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即歌舞的手段。
(3) 运用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
(4) 取其意而弃其形的写意手法。
3. 京剧的发展史料“四大徽班”为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俱为徽调著名戏班。
据载,三庆班于1790年进京为乾隆帝祝寿,后为乾隆帝所宠爱。
因为臣下所议论,道光帝将他们驱逐出宫。
徽班从此在北京民间继续演出,广受欢迎。
[问题思考]结合史料分析,京剧发展走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京剧不断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答案京剧最先在上层权贵中间流行,后来逐步流行于民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行。
原因:京剧艺术的大众化是京剧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
❻史论总结1. 清朝以前,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1)中国戏曲从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
⑵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优伶。
(3)元代: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4)明朝: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昆曲,流传甚广。
2. 京剧被称为国粹的原因京剧之所以被称为国粹,是因为它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京剧经过历代艺人的千锤百炼,吸取了众多地方戏曲的精华,逐渐形成了固有的并具有综合性的一种表演形式。
从某种意义上说,京剧艺术是中国戏曲艺术,更广泛地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一种浓缩。
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它被梅兰芳等人传播到世界上,并被世界人民所认可和瞩目。
中国的戏曲剧种种类的繁多,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把京剧称为国粹,可以说它是中国戏曲艺术的总代表。
-------------------------- ■课堂小结■ ------------------------- [记知识纲要][背核心术语]1.中国戏剧历史悠久,剧种繁多,京剧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2•京剧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成。
巩固练习•随堂反愦1•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历经几千年的历史风尘,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发展活力,下列戏曲形式出现的先后顺序为()①杂剧②昆曲③传奇④参军戏A .①②③④B .③①②④C.④①③② D .②④①③答案C解析杂剧是在宋金时期产生,昆曲是在清初产生,传奇是在明代产生,参军戏是在唐代产生,按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④①③②。
2•南戏和元杂剧得以流行的共同原因是()A. 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 B .汉族文人地位低下C.出现了专门娱乐场所一一瓦舍 D .推行民族分化政策答案A解析南戏产生于两宋之际,元杂剧出现在元朝,宋元时期。
我国城市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市民阶层队伍壮大,于是出现了适应市民阶层需求的南戏和元杂剧。
3. (2017广州六中期末测试)在中国戏曲舞台上,有一副对联这样写道:“三五步千山万水,六七人百万雄兵。
”这是戏曲表演的一个重要特征。
它体现了戏曲表演的()A .真实性B .通俗性C.虚拟性 D .优美性答案C解析戏曲的表演更趋于虚实结合,最大限度地超越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由“三五步代表“千山万水”等信息可知戏曲的特点之一为虚拟性。
答案为C o4.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以高朗亭为首的第一个徽班(三庆班)进入北京,参加乾隆帝八十寿辰庆祝演出。
《扬州画舫录》载:“高朗亭入京师,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二腔,名其班曰三庆。
”在此基础上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中诞生了()A .昆曲B.元曲C .秦腔D .京剧答案D解析由京剧形成的过程可判断选D项。
5. 京剧将独具特色的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这一戏曲艺术()①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②体现了歌舞并重的传统③由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成④用锣鼓等打击乐器控制节奏A .①②③B .①②④C.①③④ D .②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
京剧是徽班吸取了湖北汉调以及昆曲、秦腔、梆子腔等剧种的腔调和表演形式,在北京形成的新剧种,故③错误。
课时对点练注車双基强化落实[基础达标]1.中国古典戏剧绚丽多彩,下列选项反映了我国古代戏曲发展的历程,其中在唐代产生的是()A .参军戏B .杂剧C .昆曲D.京剧答案 C表作;《西厢记》是王实甫的代表作。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C 项。
3•在论及元杂剧时,明朝的王骥德感叹:“(文人的贫穷)由天地开辟以来……俟夷狄立中华,于是诸词人一时林立。
”此话反映了元代杂剧兴盛的原因是 ()A .元代城市经济繁荣B .迎合蒙古贵族的欣赏口味C .文人贫穷、地位低下D •继承发展了前代戏曲精华 答案 C解析 元代文人地位十分低下, 处于社会底层。
不愿在元朝做官以及仕途无门的文人纷纷将 满腔才情宣泄在戏剧创作中,促成了元杂剧的兴盛。
从材料中“文人的贫穷”可知答案为C 项。
4•元朝末年,在江浙一带流行,采用多种表现手段演出完整的故事情节,内容通俗、形式 自由活泼的剧种是( )A .南戏B .元杂剧C .昆曲D .黄梅戏答案 A解析 依据“元朝末年”“江浙一带”“完整”等信息可知是南戏。
5.下图所示的戏曲被誉为“百戏之祖”,对其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 .兴起于江苏昆山一带答案 A2.下图是1958年6月20日,邮电部发行的编号为纪 50的纪念邮票《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年》。
这位世界艺术大师的代表作是A .《牡丹亭》C .《窦娥冤》 B .《倩女离魂》D .《西厢记》解析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作品;《倩女离魂》是郑光祖的作品;《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 )B •明清时期风靡大江南北C.文辞典雅,寓意深切D .它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D项不符合史实,D项所述更符合京剧。
6•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了下列图片。
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杂剧俑京剧脸谱A•图片是研究古代戏曲艺术的有力史料B •杂剧蕴含着中国古代戏曲的萌芽C.杂剧融合了昆曲、秦腔等形式D •京剧是“近代百戏之祖”答案A解析B项中“萌芽”的说法错误;昆曲形成的时间晚于杂剧,故C项错误;昆曲被称为“近代百戏之祖”,故D项错误。
7•“饮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
”下列与这句艺术谚语有关的是()A .汉赋B .宋词C.京剧 D .书法答案C解析从题干表述来看,这是一种表演艺术,再加上题干中“丑角”信息,可以断定选C项。
&乾隆时期,北京百姓“所好惟秦声、罗、弋,厌听吴骚,闻歌昆曲,辄哄然散去”。
这段话不能说明的是()A .清朝前期,各种地方戏曲发展B .昆曲逐渐脱离群众C.北京成为各种剧种竞争的场所D .京剧已形成答案D解析京剧形成于道光年间,而题干中所述时间信息为乾隆时期”,故D项符合题意。
9•道光八年以后,以演唱革新后的西皮调而著称的湖北艺人王洪贵和李六等人进京,加入了徽班,与徽班演员同台演出,形成了“徽汉合流”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