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案学第【单元导读】一组在祖国西部广袤的土地上,有高原,雪山,草原,戈壁……西部,祖国版图上神奇的土地!历史上曾经有过鼎盛辉煌,也曾有过闭塞落后。

今天,西部历史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建设者们挥洒青春和汗水,奉献着智慧和才干,使西部又焕发出勃勃生机!本组教材就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神奇的西部,反映西部的昨天和今天。

《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

《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的生动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瞎想。

《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学法提示:◆本组课文既然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排的,同学们首先就应该多方面搜集有关西部的资料,增加对西部的了解。

这也是理解本组课文的一个重要前提。

◆要认真领会本单元课文的基本阅读方法:1.要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难理解的句子。

2.初读课文时,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如本文的主要内容、写作顺序、语言上的特点及写作特色等。

写景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四种:①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②按空间变换顺序来写;③按景物类别来写;④按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写。

弄清文章写作顺序能帮助我们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3.要边读边做批注。

一般来说,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①随感式:即捕捉自己在读文过程中的感觉、感想、感悟,以及引发的共鸣并手记录在旁。

②质疑式:即把不理解或难以理解的词语、句子等用相关符号标出,或与作者有不同见解便在旁注明自己的观点。

五年级语文下第三、四单元导学案

五年级语文下第三、四单元导学案
“是的,我放了它。”他爸爸回答道。
“为什么?”
“我猜想我的心肠变软了。”
“但让一只野狗跑了!在它吃了所有的羊之后!”
他爸爸望着在微风中摇动的空荡荡的树感慨道:“儿子,有些事人们似乎就是不能那么做。”
2、请找出与下列字字形相近的生字,并对比组词。
赌()捕()
()()
虑()叛()
()()
愕()沛()
()()
3、请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鲸一()小艇
一()舌头一()水柱
一()牙齿一()喷泉
4、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骨:gū()
gǔ()
号:háo()
hào()
喷:pēn()
pèn()
5、从下列句子中找出意思相反的词语填写在括号里。
“只是似乎不公平。”
第二天,他们骑马外出,野狗还在那儿。它似乎在测算树和悬崖顶的距离──也许它会跳上去。男孩的爸爸仍没有开枪。
到了第三天,野狗看上去又瘦又弱。男孩的爸爸几乎伤感地慢慢举起步枪,他射击了。男孩首先看看地面,期待着看到野狗的尸体。当他发现地上什么也没有后,他抬头朝树上望去。野狗还在那儿。他爸爸以前从未在这么容易的射击中失手过。受到惊吓的野狗望着地面,然后挪回了它的两条腿。
不少人看过象,┅┅还显得很宽敞。
(1)用“//”给这一自然段分层。
(2)作者为了使说明更通俗,更容易让人理解,用了()、()、()等说明方法。
(3)作者用鲸与大象作比较,说明();用我国捕获的一头鲸的舌头与()作比较,也是为了说明了鲸()。
2、语段二:(第41页)
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这也说明它不属于鱼类┅┅就可以判断鲸的种类和大小。
(1)“肺”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一共笔。
(2)鲸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够理解诗歌《水调歌头》的意境和情感2.熟练掌握古诗的朗读技巧3.能够使用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过程与方法1.通过诗歌朗读、分析、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小组合作、情感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水调歌头》的意境和情感2.朗读古诗的技巧3.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水调歌头》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2.通过表演等方式,真实地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三、教学过程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教材、诗歌朗读音频等2.学生准备课前阅读、背诵等一、导入教师播放《水调歌头》的音频,让学生跟读并聆听诗歌的韵律和情感表达。

二、学习与体验1.学生课前背诵《水调歌头》,并进行朗读。

2.分析诗歌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3.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诗歌表演,真实地传达诗歌的内涵。

三、展示与分享学生展示诗歌表演成果,互相欣赏和分享感悟。

四、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继续阅读、欣赏古诗,拓展诗歌世界的认识。

四、课堂互动1.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其他古诗进行朗读和分享。

2.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用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对诗歌的感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形式,如诗歌朗读、小组合作表演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感悟能力。

六、课后作业1.继续背诵和朗读《水调歌头》。

2.欣赏其他古诗,写下感悟。

3.准备下节课的诗歌表演。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在诗歌的世界里感受美的力量。

人教版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第1-2课时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第1-2课时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第1-2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其中的主题和情节。

2.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情感。

4.能够认识生字生词,理解词语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节。

2.描述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三、教学难点:1.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情感。

2.认识生字生词,理解词语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简单介绍课文背景。

2.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你们对这个主题有什么了解?你们期待听到哪些故事?二、学习篇章1.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2.学生配合教师,一起识读生字生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3.分组讨论,理解课文主题和情节。

三、语文园地1.学生利用课文内容,自由发挥,表达自己对主题的理解和想法。

2.教师指导学生在发言中运用适当的情感语言。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做相应的小测验。

2.播放相关视频或音频进行复习。

二、延伸拓展1.分组讨论,运用课文的故事情节,编写小故事。

2.学生展示小故事,互相欣赏和评价。

三、课堂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总结重点内容。

2.引导学生总结主题和情节,展示语言表达的能力。

五、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熟记生字生词。

2.完成相关练习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3.自由写一篇关于主题的故事或心得体会。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希木本次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文内容,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导学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导学案
教学重点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一件令人感动的小事记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
教学难点
能把一件事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力争写得具体、生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学法指导(问题设计)
展示交流
课堂回顾
一、激情引入,交流感受
播放电视广告。配音:每天晚上,年轻的妈妈打好热腾腾的水,给年迈的老奶奶洗脚。她日复一日不变的行为,温暖了奶奶苍老的心灵。她不知道,无意中,她教会了自己的孩子──感恩。看了这则公益广告,你有什么感受?
课堂讨论
1、导入新课:看来同学们积累的成语还不少。大家一定知道不少成语都来源于生动的历史故事。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板书课题)程门立雪。
展示(二)
齐读课题。注意“程”是后鼻音,“门”是前鼻音。
课堂探索
(1)自由读。思考: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用一两句话把“程门立雪”的故事说明白。
展示(三)
想象程颐醒来后看见门外的两位“雪人”会说什么?
课堂测评
一、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我们确立了一个梦想,()会努力去实现。
(2)()老支部书记和他的儿子牺牲了,()他们的高尚品质却一直感动着我们。
(3)老班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不忘党交给我们的任务。
(4)()雨再大,路再滑,我们()要按时到达目的地。
渴望指忍耐指
2、结合文章内容,写出“长大的含义”指的是什么?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读完本文,你肯定深受感动,把你的感动写一写。
5、本文作者都运用了哪些表达手法,找一找,写一写。
五、积累运用
(1)写出你从本单元积累的四字词语,至少写8个,多写多得分。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语文园地 四》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语文园地 四》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语文园地四》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语文园地四》是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内容涵盖了诗歌、散文、古诗等多种文学形式,通过朗读、理解、模仿等方式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这篇课文选材新颖,语言生动,情感饱满。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可以培养学生审美情感、语言表达等多方面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掌握课文的朗读技巧,表达情感。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文字中描绘的场景、人物。

4.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朗读技巧。

2.教学难点:表达课文中的情感,感受作者的意境。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设计教学步骤。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准备朗读。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课文名,向学生介绍课文主题,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第二步:朗读课文(15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跟读,注意语调、语速等细节。

第三步:讲解课文(15分钟)教师分段解读课文,解释生词、句子结构,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写作意图。

第四步:情感表达(20分钟)组织学生分组,表演课文内容,注重情感表达,体会作者意境。

第五步:讨论交流(15分钟)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第六步: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课文内容的读后感,并准备下节课的小组表演。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和表达课文内容,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但也需要注意引导学生真正领会课文散发的美,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解读上。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尝试更多的互动形式,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进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相信学生对《语文园地四》这篇课文会有更深入的理解,提升对文学的热爱,同时也加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结束】。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语文园地 人教统编版1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语文园地 人教统编版1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语文园地一、综述本教学设计针对五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语文园地》,依据人教统编版1教材编写。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语文园地》相关知识,包括课文内容、诗词鉴赏等;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表达能力等;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文学习态度。

三、教学内容1.课文学习: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词语和句子的意思;2.诗词鉴赏:学习古诗文,欣赏其艺术魅力,感悟其中的情感;3.作文训练:进行有关课文内容的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语文园地》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知识点;2.难点:进行古诗文的鉴赏和理解,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文的感悟能力。

五、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2.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3.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生动展示课文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包括课文、课件等;2.导入:通过相关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课堂教学:分段教学,逐段进行课文讲解和诗词鉴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4.课堂练习: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5.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包括文本作业和写作练习,巩固学习效果。

七、教学评价1.形式评价:通过课堂练习、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2.实质评价:通过口头、书面等方式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行综合评价;3.反馈与改进: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及时反馈,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措施。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反馀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上是针对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四单元《语文园地》的简要概述,希望通过本次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五年级语文第四单元13--16课导学案 谢晓丽

五年级语文第四单元13--16课导学案 谢晓丽
2.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做“落花生”。
3.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许地山,他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
自读,导入课题
自主学习、标注问题
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指名读课文,全班正音。(如,“空地”的“空”读四声kòng,“吩咐”的“咐”和“便宜”的“宜” 在文中读轻声。)
(1)假如时光已经飞速,现在已经是2025年,这个时候同学们已经30岁左右。有的是事业有成的建树者,有的也许还深处逆境。当2年后同学聚会上,成功人士将怎样对失败的同学劝慰勉励呢?
(2)假如你就是那位失败者,听了同学的鼓励,你将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什么新打算呢?
拓展实践,达标检测
归纳总结、自我反思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含义深刻的话,给我们的人生上了很好的一课,相信同学们将感悟终身。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险阻,经历了苦难后,通往广场的路就会又多了一条。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
3.联系课文内容,再结合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说说自己以后对困难挫折应该如何去面对,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从中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重点
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生活中的含义。
课前准备
1.让学生课前了解教堂、罗马广场、巴黎相关知识。
分层训练、达标检测
全班交流,重点理解父亲说的话。
1)学生围绕第10段谈各自的体会,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父亲认花生的可贵之处是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导学案一、单元内容分析本组教材围绕“他们让我感动”共有4篇课文,这些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

《再见了,亲人》中的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令人难以忘怀;《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红军战士忠于党、关心同志胜过自己的高尚情操催人泪下;《桥》中老支部书记在生死关头,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壮举使人心潮难平;《梦想的力量》中那个年仅六岁的孩子的美好梦想让人感受到善良与同情心会凝聚和迸发出巨大的力量。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

另外,入选的4篇课文篇幅较长,可通过本组教学,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2.要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3.引导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做一些准备。

三、单元课时分配《再见了亲人》约2课时;《金色的预购》约1课时;《桥》约2课时;《梦想的力量》约1课时;口语交际约1课时;习作约3课时;回顾拓展约1课时。

总共约11-14课时。

14 再见了,亲人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跟老师一起了解有关抗美援朝的故事2.读课题①读课题:再见了亲人②加标点(板书:,)再读:再见了,亲人③体会:哪一句的感情更强烈些?(齐读)3.思考:①“亲人”一般指哪些人?②“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③课文中的“亲人”指的是哪些人?4.结合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对这段历史,你们还了解到些什么?(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二、明确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自学指导(一)读一读,比课文朗读1、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并请同学帮助解决。

2、在文中找出“亲人”具体指的是哪些人?(二)读一读,比理解课文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四、当堂训练亲近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为实现一定的战略目的,按照统一的作战计划,在一定的方向上和一定的时间内进行的一系列战斗的总和。

()炸药爆炸后产生的烟雾()第二课时一、精彩导入:复习课文内容导入二、明确目标1、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三、自学指导(一)读一读,比重点感悟课文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你能读读吗?(二)读一读,比体会感悟想一想,课文在表达方法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把你的发现告诉小组内的同学们,然后小组派代表在全班公布新发现。

)(三)读一读,比积累运用照样子,仿写几个含有比喻的成语情深似.海恩重如.山板书设计15金色的鱼钩学习目标1、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一、精彩导入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金色的鱼钩>>,这是怎么回事呢? (板书:金色的鱼钩)二、明确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三、自学指导1、课前收集长征的资料,对长征有一定的认识。

2、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个鱼钩真的是金色的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3、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些地方,把它找出来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为什么受到感动。

四、引导释疑学生讨论交流,老师相机引导。

特别是表达方法。

五、整理反思说一说你学完这课后的感悟。

六、当堂训练你现在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讲解员,请你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解“金色的鱼钩”的故事。

16 桥学习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1、板书课题。

2、回忆以前曾经学过的有关“桥”的课文有哪些,并简要说一说分别写的是什么内容。

3、这篇课文会写什么内容呢?这又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呢?二、明确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指导自学(一)读一读,比课文朗读1、打开课文,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二)读一读,比课文理解1、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2、找出文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令你感动的原因。

四、整理反思谈一谈你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五、当堂训练多音字检测折没第二课时一、激情导入发生在桥上的故事让同学们很感动,有很多感动都缘于一个人,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个人。

二、明确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三、自学指导(一)读一读,比重点感悟1、找出文中描写自然环境(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读一读,比一比,能从中感受到了什么?2、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二)读一读,比体会感悟课文中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老汉的形象,说一说,课文为什么以“桥”做题目。

四、整理反思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色,你们发现了吗?请找出来,和同学们交流这样写的好处。

17 梦想的力量学习目标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地复述故事。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

4、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一、激情导入学生说自己的梦想。

二、明确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地复述故事。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

3、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三、指导自学(一)读一读,比课文朗读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二)读一读,比课文理解1、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想一想,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三)读一读,比重点感悟文中有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在这些出乎意料之处你想到些什么?(四)读一读,比体会感悟题目“梦想的力量”体现在哪些方面?四、整理反思学生总结归纳本组课文的表达方法。

五、当堂训练深入体会以下句子的含义。

①一声不吭的瑞恩突然说:“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吧。

”他的声音很小,但很坚定,“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②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口语交际习作四学习目标1. 通过交流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或者经历过的感动的事,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并感受人与人之间令人感动的真情。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感情;在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

3.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一件令人感动的小事记下来。

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

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1.播放歌曲《感恩的心》。

2.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二、明确目标1. 通过交流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或者经历过的感动的事,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并感受人与人之间令人感动的真情。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感情;在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

3.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一件令人感动的小事记下来。

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

三、自学指导1.阅读87页口语交际内容提示,说说你通过阅读明白了什么?想一想你喜欢选择什么内容来和同学交流?2.学生整理自己的材料。

3.小组交流:(1)交流自己感动的事。

(2)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畅,感情要真实。

4、全班交流学生开展口语交际活动,要求说话有顺序,条理清楚,有重点。

让学生”说自己最难忘、最动情的事”,让学生打开记忆的大门提取“存货”,发言交流。

教师适当进行点拨。

(教师多作鼓励性点评)第二课时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我们的生活是五彩缤纷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家一定经历了很多事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同学,她准备把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一件让人感动的事讲给大家听,你们爱听吗?2.这位同学经历了一件什么事?他的感受是什么?二、明确目标1.学会把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突出感动的地方,并注意情感的自然流露。

2.会在生活中寻找感人的材料,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3.学会在叙事中恰到好处地抒情、议论。

三、自学指导1、提示问题,打开思路①谁做过哪些好事?怎样做的?为什么做?为什么让你感动?②你经历过什么难忘的事,让你倍受感动?③家里发生什么事使你高兴?其中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④你做错过什么事情?受到老师教育并从错事中记住教训?⑤有什么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同学之间的真挚友情使你感动?……2.学生独立习作四、整理反思讲评作文回顾拓展学习目标1.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交流课内和课外令人感动的人和事,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

初步学习理性地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并进行改进。

2.引导学生朗读、积累关于永不放弃的相关成语。

3.展示、交流本单元课文学习的收获,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

一、激情导入谈话导入二、明确目标1.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交流课内和课外令人感动的人和事,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

初步学习理性地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并进行改进。

2.引导学生朗读、积累关于永不放弃的相关成语。

3.展示、交流本单元课文学习的收获,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

三、自学指导1、学生自由读对话,并畅谈自己的发现。

2、回忆学过的课文中还有哪些课文是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感情的?3、还有哪些其他的表达感情的方式?给出实例体会,比如借景抒情,咏物抒情……4、自由读“日积月累”词语。

按自己的方法把词语进行归类。

5、开展“小组故事会”活动。

自由选择文中的三个成语,讲述自己熟悉的历史名人或生活中的劳动者的故事。

6、用一两句话把“程门立雪”的故事说明白。

7、“程门立雪”现在多用来称赞什么精神?四、整理反思学生总结收获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