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中影像诊断思维教学法探讨

合集下载

浅谈对改进医学影像学教学方法的思考

浅谈对改进医学影像学教学方法的思考

浅谈对改进医学影像学教学方法的思考作者:王红赵丽萍马景旭来源:《教育界·下旬》2013年第11期【摘要】随着医学影像设备和影像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和发展,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本文根据我院医学影像学教研室在目前教学工作中以及实习生在实习中所面临的多种问题,分析了数字化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不足,以及改进理论课教学和实习教学方法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教学方法思考现代医学发展迅速,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它是属于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是一门对于实践要求较高的医学学科。

在医学领域中,医学影像学应属于知识更新较快的学科之一,它所涵盖的内容从以往传统的、单一的X线技术发展至今天,已经是多种检查、治疗技术的总和,即是集高科技技术为一体的MRI、CT、DSA、超声医学和核医学等的总和。

显然既往所使用的传统影像学教学方法,已然不能满足现代临床医学教育的需要,影像学科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较为棘手的,这些问题包括把握医学发展潮流中的热点趋势,拓展医学影像学的教学范畴,开发临床实习生临床思维等等,如此一来,才能够更好地满足临床工作的需求。

本文就我校临床医学院在目前医学影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进行了一些简单分析以及讨论,以期提高医学影像学教学水平,使越来越多的临床毕业生能更快、更好地适应临床工作。

1. 结合现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现代医学的发展非常之快,速度惊人。

既往单纯只是对患者进行影像诊断的时代,已然随着医学影像的发展,发生明显的变化。

例如它现在已经深入至活体的功能研究,可以反映活体分子生物学改变及生化代谢等领域,分子影像学已经悄然兴起。

虽然教材在不断的更新,但依然不能紧跟学科的发展,那么,需要教师们献计献策,利用现有的条件,积极学习新技术、开发新项目,并且及时删除过时内容和补充学术界公认的重要内容。

2. 明确现行教学模式弊端(1)目前现行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讲授各个学科基本特点的同时,缺乏学科间对比,使得学生不能明确建立整体影像学认识。

医学影像本科教学思考毕业论文共4篇

医学影像本科教学思考毕业论文共4篇

医学影像本科教学思考毕业论文(共4篇)第1篇:互动式学习提高医学影像学本科教学能力医学影像学是本科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必修课程之一,在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各亚专业课程学习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生物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影像学的范畴不断扩大,包括传统X线、CT、MRI、超声、核素、PET和介入放射学等诸多门类,各种医学图像的获取、存储、调阅和传输已完全实现全数字化,即医学影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PACS)。

如何将这些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影像运用到本科影像学教育中,避免枯燥的面授式教学,提高课程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提高教学能力,值得我们进行不断地探索。

一、材料与方法1、教学对象和内容。

选择我院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2个小班共80人,A 小班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多媒体PPT面授式教学组;B小班作为实验组,采用基于PACS的上机互动式授课组。

教学内容选用白人驹主编的《医学影像诊断学》(第3版)第九章骨关节系统。

2、研究方法。

两组由同一授课老师分别在前后两周内授课。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多媒体利用PPT面授式教学。

实验组采用上机基于PACS的病例互动式教学,即学生在电脑上根据老师提供的病例号从PACS系统中调出病例的临床基本信息和影像资料,然后老师一步一步提出相应问题,让学生自己在电脑上处理图像、发现病变并作出解释、诊断及鉴别诊断。

例如:在讲述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先提出病例号,给出简要病史:患者男,18岁,右膝关节疼痛2月。

让学生从PACS 系统调出图像后,提出以下问题:1)请指出病变的位置?2)请描述出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包括病变的范围、基本病理改变如骨质破坏、骨膜反应、骨皮质连续性、软组织肿块、瘤骨和有没有特异性的影像学征象等;3)请说出你的影像学诊断?4)最后总结归纳骨肉瘤影像学表现。

3、教学评估。

授课完成后当堂通过小测验和调查问卷,均采用笔试法评估互动式教学法的效果。

医学影像学与放射学常见影像诊断技巧

医学影像学与放射学常见影像诊断技巧

医学影像学与放射学常见影像诊断技巧医学影像学与放射学是现代医学中至关重要的领域,通过使用不同的成像技术,医生们可以获取人体内部器官的影像信息,帮助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医学影像学与放射学中常见的影像诊断技巧。

一、X射线成像技术X射线是医学影像学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通过使用X射线机器,医生可以获取患者体内不同部位的X射线图像。

这些图像可以用于诊断骨折、肺部疾病、胸腹部器官异常等病症。

在解读X射线图像时,医生需要注意图像的清晰度、密度和位置等因素,并与正常图像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存在异常。

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CT扫描利用多个X射线图像的组合,构建出器官的三维立体图像。

这种技术常用于检查头部、胸部、腹部和盆腔等部位,对于诊断中风、肿瘤、腹部疾病等病症具有很大帮助。

在解读CT扫描图像时,医生需要注意结构的形状、密度变化和异常组织的出现,以提供准确的诊断。

三、核磁共振成像(MRI)MRI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身体各个部位的高分辨率图像。

MRI适用于诊断多种疾病,如脊髓损伤、关节病变、肿瘤等。

医生在解读MRI图像时需要注意图像的对比度、异常信号的出现以及结构的形态学变化等特征。

四、超声成像技术超声成像技术通过利用超声波在人体内部的反射和吸收变化,生成各个器官的图像。

它是一种无创的成像技术,常用于检查胎儿、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

解读超声图像时,医生需要注意图像中结构的位置、形态和回声的性质等,以确定是否存在异常。

五、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通过给患者注射放射性同位素,并使用显像仪来观察同位素在体内的分布。

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甲状腺功能、骨骼代谢、器官功能等的评估。

医生在解读放射性核素显像图像时需要注意放射性同位素的分布和浓度变化,以确定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综上所述,医学影像学与放射学是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

通过使用不同的成像技术,医生能够获得人体内部器官的影像信息,有助于及早发现和诊断疾病。

浅谈医学影像学教学的体会

浅谈医学影像学教学的体会
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师资培养是每一 所医学院校的重要任务之 一,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十分必要。近年 来医学影像学发展迅 猛 ,临 床 教师 应树 立终 身学 习思 想,加 强 继续 教育 ,紧跟 时代 发 展 步 伐 ,全面 掌握 各种 影像 诊断 技 术 ,适 应医 学 影 像 学 的 发展 和 满 足 专 业 培养 目标 的需 要。 授课 内容 应以 教 学大 纲为 中心 ,但不 应受 大 纲 的 束缚 ,对于 那些 明显 过时 、当 今 临 床工 作 中 少 用 或不 用 的 内 容 要 大量删减,仅让学生了解即可,如由于 -. 或 234 的广泛应用,目前 临 床上 已基 本上 不 开展 脑室 或脑 池造 影。 而对 于本 学科 的 新技 术、 新进展如多层螺旋 -.、/0.1-.、234 功能成像等,可能暂时尚未包 括 在大 纲之 内,也 可适 当向 学 生讲 解,使 他们 及时 了解 学 科的 发 展, 培 养他 们的 学习 兴趣 ,也为 部 分 学 有 余力 、希 望 进 一 步学 习 的 学 生 指 明方 向。
收 稿 日 期 :!""# $ "% $ !% 作 者 简 介 :杨 本 涛(&’(& $ ),男 ,山 东 人 ,副 主 任 医 师 ,医 学 硕 士 ,以 第 一 作 者 已 在 医 学 专 业 核 心 期刊 发 表 论 著 !( 篇 ,现 为 中 华 放 射 学 杂志审稿专家。
容 ,难以 取得 理想 的教 学 效果 。 %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师 资力 量是 衡量 教 学 水 平 的 重 要 标 准 之 一,在 教 学 中 占 有 举
& 制定完善的教案 从卫生部 &’’6 年第三版教材问世,&’’’ 年重新修订的第四版 教材,到 !""% 年第五版教材的使用,可见在短短的 7 年内,教材更新 之快令人为之惊叹。教学 内容从普通 8 线诊断增加了 -. 诊断、 234 诊断、介入反射学以及 -3、93、/,-5 等新内容,内容增加了将 近 * 倍,但教学时间反而减少了 &" 学时。这给授课教师提出了新 的 挑战 ,应及 时地 跟上 教材 更 新 的 步伐 ,每 年 授 课 前应 结 合 新 教 材 认 真备 课,对 教案 作出 相应 的 修改 和适 当的 调整 ,既要 兼顾 全 面,又 要 重点 突出 ,不断 修改 、更新 、完善 教案 。 ! 及时更新影像图片库 由于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原有的图片已不能完全 适应 现代 医学 影 像学 教 学 的 要 求,应根 据 教 材 的 更 新 和 教 学 大 纲 的 改 变 ,不 断对 原有 示 教片 进 行 及时 的 补 充、更 新。 废 除已 失 去 实 用 价 值的 资 料或 内容 ,对经 过长 期 使 用 而变 得 模 糊、残 缺的 示 教 片 进 行 修补 或 更换 ,将日 常工 作中 发 现、收 集的 典 型 示 教 片按 系 统 予 以 归 纳 整理 ,不断 充实 完善 原有 的图 片库 。如 过 去神 经系 统授 课以 普 通 8 线平片、脑室或脑池造影为主,以前的示教片主要包括颅脑正侧 位 、脑室 或脑 池造 影片 ,但是 现 代 这 些检 查 方 法 在 临 床上 用 的 非 常 少,基本上为 -.、234 等较先进的检查手段所取代,因此影像资料 库中应及时补充相关的 -.、234 图片,否 则就不可能落实教 学内

TBL教学法结合影像诊断思维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

TBL教学法结合影像诊断思维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
合 )的 训 练 。
5 进一步完善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试 ( C . 4 OS E)【,
规 范毕 业 临床 操作 考 试 O C ( bet e Srcue S E O jc v t t d i u r Cii l xmia o ) l c a n t n 称客观结构化临床 技能考试 ,在国 n aE i 际上 已被广泛应用 。医 生的医学 能力 ,应包括 为进 行临 床 实践所必须具备 的一般技能和为完成某种特 定临床 工 作所必须 具备 的特殊技 能[。临床 能力 的培养必须 始终 2 ] 贯穿于临床实 习的始末 。具体 到中医专业针 灸方 向七年 制学生 ,临床能力 除了要求具备一般 临床 实践技能外, 还要求必须熟练地掌握针灸操作这种特殊 的技能。整个 考核分为病历书写 ( 包括 问诊 、体格检查 ) 、临床答辩、
5 加强 医德 医风 的教育 ,增强学生对病人及实 习医院 . 5 的责任意识 职业道德 需经过不 断的教育、培养 逐渐形 成【。正所谓 “ 4 】 医非有德,则所持 以活人者 ,反致误人, 甚至害人 ” 我们绝 不能忽视 医德 医风 的教育和对学生责 。 任意识 的培养 。 这需要每一位临床医生、 带教老师的 “ 言 传身教 ,潜移默化 ,于细微处为师表 ” ,所 以首先,我们
第 1卷第 l 0 4期 ・ 总第 1 2 4 期
2 01 2年 7 月 ・下 半 月 刊
◎ 健 E H 呻MILF M为S ̄C EOT A DDNT .EC程 CREO 蓬 N D擞 I D远O N AI
应该提高 自身 的医德 ,其次对先进事迹要 多加宣传 , 以 医德医风教育人 ,如要求学生每天查房前提前半 小时到 病房 ,多与病人交流 、询 问病情 ,及 时了解病人 的检 查 结果、病情 变化 ,对病人 的针灸操作严肃认真等 。总之, 在“ 育人 ”问题上 ,任重而道远 ,需要我们做的还很多。

影像诊断学中几种思维方法

影像诊断学中几种思维方法

影像诊断学中几种思维方法随着医学影像学的迅速发展,影像思维方法逐渐形成一种综合性的专业系统,研究总结这一系统,对于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减少误诊,有着重要意义,笔者将自己多年在影像工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些思维方法,于本文内进行介绍,以求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影像思维整体观1、人体的整体观: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某一器官组织只是机体的局部,局部的病变及影像表现,往往是全身疾病的一种表现,同时某一脏器的疾病,也往往影响其它的脏器,引起邻近脏器甚至远处脏器的改变及影像表现,所以我们在检查分析时,始终应把人体作为整体来分析,例如胸膜腔积液在影像上表现为胸部的改变,它除了肺、胸膜本身组织病变可造成外,邻近的脏器病变(膈下、肝、胃等)均或引起胸膜腔积液,全身性疾病(如心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尿毒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也可造成胸膜腔积液。

再比如颅骨破坏,它只是局部的一个表现,颅骨在全身整体中,它又是骨骼(扁平骨)的一部分,所以凡好发于扁平骨的病变,都可能发生颅骨上(如骨髓瘤、黄色瘤等),但颅骨是一特殊的内骼,它包容脑组织,颅内的肿瘤也可能造成颅骨的破坏或其它改变,颅骨是整体人体的一部分,那么全身的疾病(如血液病、淋巴系统疾病)也有可能导致颅骨的破坏。

总之将人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分析,有助于全面系统地诊断各种疾病。

2、影像改变与临床表现的整体观:影像改变与临床表现所反映的是疾病的不同侧面,只有两者整体的综合分析,才能全面地做出判断,如果只注意影像表现,而忽视临床表现,或遗漏某些重要史,常常会造成影像诊断的错误。

如一个球形肺炎的病人,胸片或CT表现出来的仅仅是类圆形病灶,若没有血象资料以及发热、咳痰等临床病史,很难判断其性质。

二、动态观1、时间动态观:疾病是在发展和变化的,每一种疾病都有其转归规律,而影像检查只是将其某一阶段表现进行瞬间记录,如仅静止地分析,则易误诊。

只有充分地认识各种疾病的转归、病理生理及影像动态发展规律,才能掌握好检查的恰当时机,有利于疾病的诊断。

关于医学影像诊断的临床教学和校内教学的结合方法探讨

关于医学影像诊断的临床教学和校内教学的结合方法探讨

关于医学影像诊断的临床教学和校内教学的结合方法探讨医学影像诊断在临床医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通过对人体内部组织器官进行影像学的检查,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计划的制定。

而对于医学生来说,医学影像学也是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如何将医学影像诊断的临床教学和校内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医学影像学的实际操作和临床应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医学影像诊断的临床教学和校内教学的结合方法。

我们需要明确临床教学和校内教学各自的特点和作用。

临床教学是指医学生在医院进行实习,亲身接触病人和疾病,观察和学习医生在临床工作中的实际操作和技能。

而校内教学则是指医学生在学校内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等方式,学习医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临床教学和校内教学各有其独特的优势,临床教学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疾病的表现和临床症状,学习实际操作技能,而校内教学则可以系统地讲解医学知识,为学生提供学习和理解的基础。

在医学影像诊断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将临床教学和校内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医学影像学的理解和掌握。

建立医学影像诊断的模拟临床环境。

在学校内设置医学影像诊断实验室,配置医学影像设备,模拟真实的医院影像科工作环境。

通过模拟病例和医学影像学的诊断流程,让学生在模拟的临床环境中学习和实践医学影像学检查和诊断技能。

这种模拟临床环境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没有接触真实病患的情况下,就能够熟悉医学影像学的实际操作和技能要求,为日后在医院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强医学影像诊断的课程整合。

在医学课程设置中,可以将医学影像学的理论知识融入到相关学科的课程中。

在解剖学、病理学等课程中,加强对医学影像学的介绍和相关实例的讲解。

通过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可以提高学生对医学影像学的学习兴趣和理解深度,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医学影像学的理论知识。

加强临床教学的医学影像学知识。

在医院临床实习中,导师可以结合实际病例,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医学影像学的应用。

医学影像学教学方法探讨

医学影像学教学方法探讨
学计划 。
4 以疾病为中心教学法的评估 41 以痪病为中心教 学娃受到学 生的. 逗欢迎 . 一 .
实施此种教学法 后 , 生学 习的主动性 、 学 积极性得到 了提
我们是在讲 完各 系统 的总论后 , 在分别讲解各论时应用该 教学方法。因为在总论 中已将各系统正常 的影像表现和基本病
的正确 与错误之处也纳入到讲解 中, 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所 讲授 内容针对性强 ,
提高 了课堂教学效果 。 32 以疾病为 中心毅学 法曲缺 点 .
21 以疾病为中心教 学眭是启 发式和学导式教 学 泼的延伸 . 在实施 以疾病为 中心教学法前 , 要求学生在认真复 习的基 础上 , 好新课 内容的预习工作 , 做 为在课堂 实施 该教学法做好 准备 , 这就是学导式教学法在该教学法中的具体 应用 。在课 堂 总结时 , 教师 的讲解应 具有科学性 、 逻辑性 、 系统性 和趣 味性 ,
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所 以 , 在实施 该教 学法 的也需要 应用启发式教学法。因而 , 该教学法是启发式和学导式教学 法 的延伸。
22 以疾 病 为 中 心教 学 法应 用的 时机 .
采用 以疾病为中心教学法教学耗费时间较多 , 特别是在课 堂教学 中, 要求教师严格 掌握教学时间 , 否则很难按时完成教
3 以疾病为中心教学法的优、 缺点
31 以 疾 病 为 中心 教 学 法的优 点 .
3 1 1 以 疾 病 为 中 心 教 学 法 使 学 生 由 被 动 学 习转 变 为 主 动 学 习 ..
关键词 : 医学影像 学; 以疾病为中心教学法;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4 4 G 2
医学影像 学是 随着 现代科 技发展 而新 出现 的医学分 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 : 通过 分析 医学影像 学课程教 学现 状及 存在 的 问题 , 着重介 绍 了医学影像 学的影像诊 断思 维教 学法, 出了培 养创造 提 性 思维能力 的措施 。采用病例讨论式 、 多媒体教 学等方式 , 用影像诊 断思维 , 高了教 学质 量。 运 提 关键词 : 医学影像学 ; 教学 方法 ; 诊断思维
知识 、 新观 念 , 更 以提 高 自身 水平 , 。 。
像( 简称 MR ) 核 医学 、 声 诊 断 ( S 、 入 放射 I、 超 U G) 介
2 积极 培养 学 生的影 像诊 断思 维能 力
思维 是世 界上 最 美 丽 的花 朵 ( 格 斯 语 ) 恩 。只 有积 极地 唤起 、 导和激 励学 生科 学思 维 , 能造 就 引 才 具有 判 断力 、 想象 力 和 创 造 力 的新 型 人 才 。现 代 医 学教 育必 须在 培养 学生 科学思 维 能力上 下 功夫 。影
的增 多而 影像 学教 师 并 未 增 加 , 目前 还 没 有 专 门从
事教 学 的影像 学 老 师 , 为 临 床一 线 抽 调 出来 的 医 多 师进 行教 学 。影像 教 师教 学能 力 的培养 和 素质 的提 高是 关 系 到 教 学 质 量 的关 键 因素 J 由于 影 像 新 。
书本 知识及 临 床资料 迷 惑而轻 率作 出诊 断 。
要 有 意识 地唤起 学生 思维 。对 一些 重要 问题 先 设 疑然 后解 惑 , 善 于提 出 问题 , 学生 潜在 的 问题 要 把 提 出来 , 鼓励 学 生思考 并发 表 自己的见解 ; 提倡 平 等
讨 论 与争辩 。分析 问题要 由浅 入深 、 由表及 里 , 感 从 性 至理 性 、 具 体 至抽 象 , 个 别 至 一 般 、 现 象 至 从 从 从 本 质 。例 如斑 片状 病灶 的胸 片诊 断 , 可 以是 炎症 它 渗 出、 浸润性 结 核 、 肿 、 典 型 肺 癌 等疾 病 。炎症 水 不
技 术 发展 迅速 , 致教 科 书也 常常 变化 , 导 几乎 每两 年
心脏增 大 , 功能 不全 等 ; 癌 多为 年 龄 相对 较 大 , 心 肺 且 治疗 后 不见好 转 反 而 病 灶 浓 密 等 。通过 病 理 、 临
本科生教材均会更新 , 这也要求教师需不断学习新
床等资料的分析 , 每一种疾病均给学生查看相应疾
1 医学 影像 学教 学 的现 状及存 在 的 问题
像 诊 断思维 是 以影 像作 为思 维 的起 点 , 靠 影像 的 依
特征 , 并结 合解 剖 学 、 理 学 知识 、 床病 史 等 进 行 病 临 综 合 分析 、 思考 、 断 , 出结 论 以认 识 疾 病 的 思 维 判 得 过程 J 。学 生 在 初 期 的影 像 诊 断 思 维 方 法 中 只 有 理论 知识 而缺 乏实践 , 多照 搬 书本理论 , 大 易犯教 条 主义错 误 , 缺乏 个体认 识思 维 , 常表 现为 鉴别诊 断 困 难 , 析病情 不 够 , 有 抓住 影 像 学 的 主 要证 据 , 剖 没 被
学等多学科的一门学科… 。医学影像学知识量大 ,
如何 使 学生 在有 限 的在 校学 习时 间里 学好 医学 影像
科 , 高学生 的诊 断 方法 和兴 趣 , 提 这是影 像 学教 师不 断 探索 、 索 的课 题 。本 文 就 影 像 诊 断 思 维运 用 于 思 学 生教 学 以提 高教学 质 量等 方面 进行 了探 讨 。
基 金项 目 : 中 山 大 学教 学 改革 基 金 资 助项 目( 1o 一 l6 15 8o 0 13 5 )
中图分类号 : R 4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2 9 45 0 5—15 2 1 )0— 7 1— 3 D :0 36 / .S N 29 40(0 2 1 0 9 0 OI1 .9 9 JIS .0 5—15 .0 2 1 .8 4 0 2 1 .0 2
医学影 像 学发 展 迅 速 , 已形 成 了以 放 射诊 断学 为 基础 , 含计 算 机体 层 摄 影 ( 称 C ) 磁 共 振成 包 简 T 、
需 要 较长 过 程 。学 生实 习过 程 不 是 主 动 地 观察 、 体 会 , 不 是 主动地 思 考 、 决 疑 难 问题 , 样 学 习 的 也 解 这
效 果 不甚 理想 。对 于 问题 的解 决 往 往 是 一 知半 解 , 无 法抓 住要 害 。医学 影 像 学 教 师 要 医 、 、 , 往 教 研 往 不能 很好 地认 识 教学 的 重要 性 , 出现 教 学 目标 性 会
性 病 变多有 起病 急 、 有 发 热 、 常 白细 胞 升 高等 ; 核 结 发 生 的部位 特 别 , 出 现在 上 肺 尖 、 段 和 下 叶 背 常 后 段 , 有低 热 、 并 午后低 热 等 ; 水肿 以两侧 多见 , 有 肺 并
不 明确 、 准备课 件 不 充 分 、 学 经 费 不 足 等 问题 ; 教 另 外 随着 医学 的发展 , 其 是 先进 影 像 学 检 查 设 施 的 尤 使用 , 社会 对 于影像 学 人才 的要 求 急迫 , 影像 学学 生
医学影 像学 课程 繁 多 , 生学 习 时间 紧 , 学难 学 教
度 很 大 。在 长期 的 教 学 中 , 多 沿用 课 本 教 学 或 手 大
把 手 的传 帮带 的实 习教 学 模 式 , 乏 形 象 生 动 的 信 缺
息及 教学 方 式 , 样 对 于 学 生 实 际应 用 能 力 的培 养 这
基 础 医学 教 育 ,0 2年 l 21 0月 , 1 第 1 第 4卷 像 学 中影 像 诊 断 思维 教 学 法 探 讨
袁 小平 , 刘 琴 笑 , 李 勇 , 陈建 宇 (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射诊断学教研室 , Fg 110 -H 02)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