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信仰教育中的实践教育法

合集下载

小学生体验式法治教育的实践

小学生体验式法治教育的实践

小学生体验式法治教育的实践发布时间:2022-12-13T02:17:50.234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第482期作者:罗宏超[导读] 学生通过活生生的法治实践,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学法的激情并在体验式法治教育过程中解决法律困惑,培养法治意识,提升法治素养。

重庆市沙坪坝区杨公桥小学校400030摘要:加强小学生法治教育,从小培养青少年法治意识,提升法治素养是小学教育的重要使命。

传统的法治教育偏向于预防犯罪与遵纪守法的教育,侧重法律条文的解说与知识识记,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难以真正促进学生学法、懂法、守法。

体验式法治教育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时事事件、热点问题,通过组织开展实践体验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激情,有助于法制素养。

关键词:本土资源热点问题特色活动体验式法治教育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意义重大。

小学生法治教育要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时事事件、热点问题、组织开展特色实践体验活动,学生通过活生生的法治实践,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学法的激情并在体验式法治教育过程中解决法律困惑,培养法治意识,提升法治素养。

一、利用本土资源进行体验式法治教育杨公桥小学地处重庆市沙坪坝区,是红岩精神发源地。

红岩精神具有独特的精神魅力,是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多次提到弘扬红岩精神的重要性。

学校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浸润,筑牢信仰之基,每年在红岩魂烈士广场举行庄重的新生入队仪式,带领学生参观参观白公馆、渣滓洞,学生从小读《红岩》,听江姐、小萝卜头的故事,做红岩义务小导游…… 在革命故事中感受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无数烈士用鲜血染成的,每个少先队员应该佩戴它和爱护它。

二、抓住热点事件开展体验式法治教育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全国上下一心,全员发动,采取史上最严封控措施,打响了疫情防控人民战争。

但也有人以各种理由不遵守公共场所佩戴口罩、不配合采集样本、集中隔离、居家隔离,瞒报行程……这些引发大家热议:这些行为是否违法呢?教师改变以往教学的“讲故事、讲道理”的僵化套路,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指导小学生编演情景剧:疫情隔离期间,小明和爸爸妈妈要回老家去探望身患重病的奶奶,与坚持小区规定的保安发生了冲突。

义务教育法主题班会ppt课件

义务教育法主题班会ppt课件
明确规定
义务教育法适用于所有适龄儿童和少年,不论其种族、性别、社会经济地位、宗教 信仰。
义务教育法规定,年满6周岁的儿童应当接受义务教育,并至15周岁完成义务教育 。
义务教育法的权利和义务
保障权益
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学生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同时也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的义务。
义务教育法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实施义务教育,旨在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培养有 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意义
实施义务教育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消除教育差距、提高全民 族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国家长治久安、民族繁荣 昌盛的基础工程。
02
义务教育法的主要内容
义务教育法的适用范围
何理由拒绝或延缓子女入学。
支持学校教育管理
家长应当支持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 ,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促进 家校合作。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家长应当注重培养子女的良好学习 习惯、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为子 女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义务教育法对学校的要求和影响
加强学校管理
学校应当依据义务教育法的规 定,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特点
义务教育法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 及性的特点,旨在保障所有适龄儿童 和青少年都能接受基础教育,提高国 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义务教育法的历史和发展
历史
义务教育法起源于欧洲,中国在清朝末年曾经试行过义务教育。新中国成立后 ,义务教育法经历了多次修订和完善,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
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中国义务教育法不断完善,逐步提高 了义务教育的年限和质量,加强了对学校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的监管。

2024年教育法律法规学习心得体会范例(3篇)

2024年教育法律法规学习心得体会范例(3篇)

2024年教育法律法规学习心得体会范例在学习2024年教育法律法规的过程中,我深感教育法规的重要性和实践价值。

法律法规为教育提供了法律保障,明确了教育的目标、原则和规范,对于保障教育权利、促进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我对其中几个重要法规的学习心得和体会:一、《教育法》的学习心得《教育法》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基本法律,对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学习《教育法》,我体会到了以下几点:首先,教育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教育法强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社会主义市民。

教育的核心是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其次,教育法重视平等和公平。

教育法规定,国家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并倡导教育公平。

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消除教育资源的差距,提高教育的普及率和质量。

最后,教育法注重法治教育。

教育法规定,教育工作必须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

教育管理和教师行为都要遵守法律的规范。

这提醒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要坚持法治思维,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和遵守。

二、《义务教育法》的学习心得《义务教育法》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部重要法律,明确了义务教育的重要性和原则。

在学习《义务教育法》的过程中,我深感其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首先,学习《义务教育法》让我了解到,义务教育是每个学生的权利。

《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保障每个学生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权利。

这使我深刻认识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提高的重要性。

其次,学习《义务教育法》使我认识到了教育公平的重要性。

《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消除教育的阶级、地区、性别差距,保障每个学生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最后,学习《义务教育法》使我认识到了教育质量的重要性。

《义务教育法》规定,教育部门要加强对义务教育的监督和管理,提高教育的质量,确保每个学生能够接受优质的教育。

三、《高等教育法》的学习心得《高等教育法》是指导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法规,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依据。

宪法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

宪法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

(1)不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9条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5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让孩子上学接受教育是法律规定的父母必须履行的义务,而且法律规定,女孩和男孩享有平等的权利,不能歧视女孩。

刘芳的爸爸让刘芳中途辍学的行为是违法的。

听了老师的话应当让刘芳赶快回到学校继续读书。

如果不改正的话,当地政府应对他进行批评教育,并责令他送刘芳返回学校上学。

另外,为保护儿童受教育权利,国家还禁止工厂、商店、个体户等雇用不满16周岁的儿童(2)对。

学校是少年儿童受教育的地方,为了保护中小学学生的受教育权利,法律还专门规定了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能随便开除学生。

教育和帮助有缺点的学生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学校、老师应当对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使他们改正错误、健康成长。

这位班主任应当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经过班主任的教育,李韬也应当认识到自己不仅违反了学校纪律,而且在课堂上随便说话,也影响了别的同学听课,实际上侵犯了其他同学受教育的权利。

通过这2个案例,可以了解到, 近几年来,我省己经顺利通过“两基”验收,大多数适龄青少年接受了义务教育,但是辍学生现象仍然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山区农村中学辍学率达10—20%,甚至更高一些。

辍学生的存在,严重影响“两基”成果的巩固,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影响着社会的支走。

各级政府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产生辍学生的原因:(一)学校教育的失误1、不正确的质量观。

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只以“考上几个重点中学”。

“考上几个中专”为目标,重视“尖子生”,对尖子生开“小灶”,而忽视或轻视“后进生”,严重挫伤“后进生”的积极性,他们觉得自己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义务教育法的案例及分析(3篇)

义务教育法的案例及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我国《义务教育法》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旨在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提高全民素质。

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仍存在适龄儿童、少年未入学或者中途辍学的情况。

以下是一起因《义务教育法》引发的案例。

二、案例介绍案例名称:某县适龄儿童小华(化名)入学纠纷案案情简介:小华,男,8岁,某县农村户口。

小华的父亲因家庭贫困,未能支付学费,导致小华无法按时入学。

小华的母亲则认为,学校有责任保障适龄儿童的入学权利,应当让小华免费入学。

为此,小华的母亲向当地教育局投诉,要求学校为小华提供免费义务教育。

审理结果:经调查,当地教育局认定学校存在违规收费行为,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的规定。

随后,教育局责令学校退还违规收费,并为小华提供免费义务教育。

三、案例分析1. 案例中的法律问题(1)学校违规收费问题。

根据《义务教育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公益性、统一性。

学校作为义务教育的实施主体,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教育政策,不得违规收费。

(2)适龄儿童入学权利保障问题。

《义务教育法》第四条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应当接受义务教育。

学校应当为适龄儿童、少年提供义务教育,不得拒绝接受适龄儿童、少年的入学申请。

2. 案例中的法律依据(1)《义务教育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公益性、统一性。

(2)《义务教育法》第四条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应当接受义务教育。

学校应当为适龄儿童、少年提供义务教育,不得拒绝接受适龄儿童、少年的入学申请。

3. 案例启示(1)学校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教育政策,不得违规收费。

学校作为义务教育的实施主体,应当承担起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权利的责任。

(2)家长和监护人应当积极关注适龄儿童的入学问题,如有问题,应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第十三章 福禄培尔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第十三章 福禄培尔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测量员、农场秘书等。
(二)从事教育工作
自1805年,福禄培尔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并研究裴斯
泰洛齐的教育方法。 1806~1811年,福禄培尔在霍尔茨豪森男爵家任家庭 教师。 其中,1808~1810年,他带领两名弟子在伊弗东学院
学习。与裴斯泰洛齐两年的朝夕相处,使他对裴斯泰
洛齐的教育思想有了深入的了解。裴斯泰洛齐对教育 事业和儿童的爱戴也深深地感染着福禄培尔。在裴斯
二、儿童身心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福禄培尔批判静止地看待儿童的观点,他认为,儿童 的身体和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
肯定儿童发展的连续性并不意味着否定其阶段性。
福禄培尔认为,不能仅仅根据年龄来划分教育阶段。 在划分教育阶段时,还要考虑其智力、情感和身体等 因素。
三、教育分期
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福禄培尔把受教育者划分 为婴儿、幼儿、少年、青年四个时期。他特别论述了前 三个时期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任务。
(一)宗教教学
1、什么是宗教教学? 2、教学方法
通过认识人的本质、人性和生活来洞察上帝的本质
强调精神幸福,反对外部刺激 提倡艰苦磨练( “爱子越深,鞭子的管教越严”) 善选宗教格言
(二)自然和数学教学
1、自然教学:有关学校学习自然的基本原则具有与其他 教育家不同的特点;教师的任务
活的准备,而是生活的缩影。 统一的家庭与学校生活的内容有三类十一项任务
二、学前教育的任务
福禄培尔极力倡导重视学前教育,主张成立一种既 不同于家庭,也不同于学校的学前教育机构——幼儿园
(nnderganen) ,其主要目标不在于儿童能从中学到多少
知识,而在于帮助儿童的身心发展,而教学活动应遵循 儿童的天赋兴趣和性情。

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三章学校保护

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三章学校保护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章学校保护第十七条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未成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未成年学生全面发展。

第十八条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第十九条学校应当根据未成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社会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和青春期教育。

第二十条学校应当与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互相配合,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不得加重其学习负担。

第二十一条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第二十二条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当建立安全制度,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采取措施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不得在危及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设施、场所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学校、幼儿园安排未成年人参加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第二十三条教育行政等部门和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当根据需要,制定应对各种灾害、传染性疾病、食物中毒、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的预案,配备相应设施并进行必要的演练,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第二十四条学校对未成年学生在校内或者本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应当及时救护,妥善处理,并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五条对于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和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互相配合加以管教;无力管教或者管教无效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将其送专门学校继续接受教育。

依法设置专门学校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保障专门学校的办学条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专门学校的管理和指导,有关部门应当给予协助和配合。

专门学校应当对在校就读的未成年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

教育事业中的共产主义信仰与实践

教育事业中的共产主义信仰与实践

教育事业中的共产主义信仰与实践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共产主义信仰的指导下,教育事业得以不断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教育事业中的共产主义信仰与实践,并分析其对教育发展的推动作用。

共产主义信仰,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之一,对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共产主义信仰的核心理念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共同富裕,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在教育领域,共产主义信仰强调教育应该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培养有道德、文化、科学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事业中的共产主义信仰体现在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上。

首先,共产主义信仰要求教育内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意识和公共利益意识,使他们具备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其次,共产主义信仰要求教育形式体现平等、公正、公平的原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教育应该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潜能。

教育事业中的共产主义信仰也体现在教育管理与资源分配上。

共产主义信仰要求教育管理应该坚持公正、透明的原则,确保教育资源公平分配。

教育管理者应该严格按照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规划,保障每个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为了实现教育公平,需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教育投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此外,共产主义信仰还要求教育管理者关注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以激发教师的教育热情和创造力。

共产主义信仰在教育实践中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共产主义信仰鼓励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不仅注重学术教育,也注重德育、体育等方面的全面培养。

通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意识,共产主义信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成长。

其次,共产主义信仰要求教育事业服务于人民、造福人民。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的社会主义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特 点 ; 人本性 、 生 活性 、 体验 性 、 整 体性 、 创 新 性是 其 基本 原 则 。 当前运 用 这 一方 法 要 注意 挖 掘实 践 教 育
活动 的文化 价值 底蕴 , 要尽 量做 到 主题化 、 项 目化 、 民主化 以及使 用 开放 多元 的评价 方式 。
关键词 : 实 践教育 法 ; 信仰教 育 ; 少 年儿 童
J a n . 2 0 1 5
Vo 1 . 1 6 No. 1
少 年儿 童信仰教 育 中的实践教育法
薛 国凤

要: 实 践教 育法是 少年 儿童 信仰 教育 中非 常重 要 的一 种 方法 , 是一种“ 基 于实 践 、 在 教育方法。强调实践、 采用多样化方式 、 关注过程 、 注重认知与践行能力同步提升是实践教育法的
者的主体角色 , 强调让学生去做 、 去体验 、 去感悟 , 而且无论是从教育 内容还是教 育方法上都注重 与
收稿 日期 : 2 0 1 4—1 0— 2 0
作者 简介 : 薛 国凤 , 河 北大 学 ( 河 北 保定 0 7 1 0 0 2 ) 教 育学 院教 授 , 教 育 学博士 。
紧密 结合 起来 , 由此进 一 步 要 求 少年 儿 童 的信 仰 教 育要 真 正通 过 生 活 化 与 实 践 化 的 方 式来 进 行 。实 践教 育 法就是 这 样一 种方 法 , 是一种“ 基 于 实践 、 在
实践活动或实际生活相结合 。也可以说 , 实践教育 法是 典 型的 “ 教 学做 合 一 ” 教 育 思 想在 少 年 儿 童 信 仰教育中的落实。
基 金项 目: 全 国少工 委 、 河 北少 工委联 合 立项课 题 “ 少年 儿童信 仰教 育方 法研 究” ( S X D 2 0 1 4 0 1 ) 。
4 9
的是让少年儿童在活动 的全过程 中获得有关信仰 的感 受 、 理 解、 认 知、 认同, 进 而 提 升 觉 悟 和 践 行
种 结果 的达 成 , 而 是 特别 强 调 与关 注 实 践 过程 聍
少 年儿 童 的浸染 、 熏 染 等 教 育影 响 作用 。它是 把 信 仰 教 育 的内容 寓于 活 动过 程 之 中 , 把 深 刻 的 道理 融 于活 动 睛节 之 中 , 并 使 教育 意 义 的哲 理 通过 对活 动 的体 验 、 反思 、 评 价 等 发 挥 出来 。实践 教 育 法 注 重
能力 。 ( 四) 强化 信仰 认知 与践 行能 力 的同步 提升
注社会 生 活 中的热 点 问题 与焦 点 事件 , 抓住 学 校 生
活中的共性问题与特色事件 , 结合家庭生活中的普
遍 问题 与 独有事 件 , 捕 捉学 生 个 人生 活 中的 重点 问
信仰作为价值追求 , 作为一种理性 的情感 , 固
( 二) 注重 采取 多样 化 的实践 教育 方式
实践教 育法 打 破 信 仰 教 育 在传 统 上 重 “ 说” 轻
“ 感” 的书本灌输式方法 , 而是注重结合原本生动 的 生活采用多种实践方式来 进行 , 比如角色模 拟、 专 题调查、 户外考察 、 义务 劳动 、 科技信 息服务 、 生产 服务 、 勤工俭学 、 艺术 活动 、 主题教育活动、 科 学 实 验、 手 工 活 动 等 方 式 。在 信 息 技 术 迅 速 普 及 的 今
性 地选 用最 为适 合 的方式 来达 到预 期 的教育效 果 。
( 三) 关注 实践过 程 的教 育意义 从根本上讲 , 实践教育法并 不是纯粹为了追求

实践 中、 为了实践” 的信仰教育方法 。


实践教 育法的基本 特点
( 一) 强调 把 实践 作为 基本 理念
实践 教育 法 强调 在 实践 中进 行 认识 活动 , 这 一 “ 实践” 包含 多个方面 的内容 , 一 般 认 为 有 劳 动 教 育、 社会 服务 和 社 会 考 察 。 在这 些 “ 实践 ” 中, 特 别 注重 学生 作 为 一 个 实 践 者 而 非 一个 接 受 者 或 旁 观
然 不是 一 种 知 识 , 但 仍 是 以 科 学 的 认 知 作 为 基 础 的 。因为 只有有 了正 确 的认 知 , 才会 有 进一 步 的认
题与个性事件等来 生成各种各样的实践教育活动 主题 。只有在信 仰 教 育 中引 入 了生 活 世 界 的意 义 ,
天, 像 微 电影 制 作 这 样 的教 育 方 式 也 正 在 被 采 用 。 多样 化 的实践 教育方 式 , 不 仅 适 合 多方 面信 仰 内容
的教育要求 , 而且能够形成少年儿童对信仰教育 内 容的立体化感受。更重要 的是 , 它保证 了在少年儿 童不 同 的年 龄 阶段 和心 理 发展 特 征 下 , 可 以有 针 对
1 第1 6 卷第1 月期 .

天津 师范 大学 学报 ( 基 础教 育 版) J o u r n a l o f T i a n j i n N o 加 l U n i v e i t y( 画e m e … n t a — r y u c a t i 0 n E d i t i 0 n )
人是社会 的产物 , 同时具有 可教育性 , 而信 仰 本 质上 是人 在 发展过 程 中所 持有 的人 生 观 、 价值 观 与世 界观, 涉及生活信仰 、 人 际信仰 、 道德信仰、 政 治信仰 、 宗教信仰等。无论是从少年儿童身心发展 的阶段性 , 还是 从信仰 的确立过程来看 , 都十分需 要借助教育的力量来完成 。因此 , 信仰教育是学校 教 育 中非常 重要 的一 部 分 内容 , 也是 对 少 年 儿 童进 行思想意识教育 的核心组成部分 , 属于精神教育 。 由于信仰本身具有丰富的社会 内容和复杂结构 , 因 此不 能 空洞地 说 教和 虚 妄 地理 解 , 必 须 与 社会 生 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