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课件: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ppt课件

红牛 机械化 三江平原 • 农业机械化 玉米 大豆、 水稻 农林 不合理 生
态环境 • 规模化, 专业化 , 生态化 方向发展 • 生态建设 增加农牧民收入 生态农业 舍饲畜牧业
森林资源
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综合考虑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确定区域农业发展方向
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区域农业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学习目标:
• 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 虑的因素。
•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 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商品粮 基地建设的特色。
区 水稻
苹果梨、柞蚕茧
红牛
主要 农作 物
具体 分布 区
① 由 渐 ② 例 ③ 松 区 谷 ④ 术 已 北玉南 减 小 由 水 花 以 盆 随 的 扩 的米向 少 麦 南 稻 江 及 地 着 进 展 黑分北。和向多流东。育步到龙种大域部种,北江布北种植豆的山和水纬沿非逐植比种大区种稻岸5常渐在0例植型的植种。普增辽°以逐比灌河技植遍多河,。、①国②主等③④半最⑤果大最长要珍延辽岛辽产大小大白的贵边东五南区的兴的山鹿药盛低陵是。柞安林区茸材山区重产蚕岭 区 是 、 产 丘 是 要苹茧是 我 人 区 陵 我 的果产我 国 参 , 和 国 苹梨区。。① 的 闻 ② 红 有 条 ③ 业 猪 等 较 模呼 三 名 松 牛 良 件 广 发 、 。 快 化伦 河 国 嫩 的 好 。 大 展 肉 牛 , 方贝 牛 内 平 商 的 农 较 鸡 奶 并 向尔 和 的 原 品 半 区 快 、 及 向 发市 三 良 西 生 农 的 , 肉 乳 专 展三 河 种 部 产 半 舍 主 牛 品 业 。河 马 。 是 基 牧 饲 要 、 业 化地 , 东 地 饲 养 饲 奶 发 和区 是 北 , 养 畜 养 牛 展 规
态环境 • 规模化, 专业化 , 生态化 方向发展 • 生态建设 增加农牧民收入 生态农业 舍饲畜牧业
森林资源
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综合考虑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确定区域农业发展方向
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区域农业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学习目标:
• 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 虑的因素。
•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 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商品粮 基地建设的特色。
区 水稻
苹果梨、柞蚕茧
红牛
主要 农作 物
具体 分布 区
① 由 渐 ② 例 ③ 松 区 谷 ④ 术 已 北玉南 减 小 由 水 花 以 盆 随 的 扩 的米向 少 麦 南 稻 江 及 地 着 进 展 黑分北。和向多流东。育步到龙种大域部种,北江布北种植豆的山和水纬沿非逐植比种大区种稻岸5常渐在0例植型的植种。普增辽°以逐比灌河技植遍多河,。、①国②主等③④半最⑤果大最长要珍延辽岛辽产大小大白的贵边东五南区的兴的山鹿药盛低陵是。柞安林区茸材山区重产蚕岭 区 是 、 产 丘 是 要苹茧是 我 人 区 陵 我 的果产我 国 参 , 和 国 苹梨区。。① 的 闻 ② 红 有 条 ③ 业 猪 等 较 模呼 三 名 松 牛 良 件 广 发 、 。 快 化伦 河 国 嫩 的 好 。 大 展 肉 牛 , 方贝 牛 内 平 商 的 农 较 鸡 奶 并 向尔 和 的 原 品 半 区 快 、 及 向 发市 三 良 西 生 农 的 , 肉 乳 专 展三 河 种 部 产 半 舍 主 牛 品 业 。河 马 。 是 基 牧 饲 要 、 业 化地 , 东 地 饲 养 饲 奶 发 和区 是 北 , 养 畜 养 牛 展 规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共19张PPT)

风气候,雨热同期
不利:多大阴规雨模,农光业照较少;盆地内低山丘陵起伏,不适合发展
四、课堂小结
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
气候 主要从气候类型、气温、降水、 光照几方面说明
地形 主要影响农业类型来自综合评价土壤 主要影响农作物产量 有利方面
不利方面
五、小试牛刀
1、东北的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欢迎,主要原因( A )
田纳西河流域的治 理
探究二:
资料1: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 季风气候,最冷月均温5℃ ~ 8℃,最热月气温高达26℃ ~ 29℃,盆地内年降水量1000~ 1 300毫米 。 资料2:四川盆地海拔大多在 500米以下,盆地内低山丘陵 起伏,土壤为紫壤。
评价四川盆地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有利:盆地地形,比较平坦;紫色土壤,比较肥沃;亚热带季
A、热量和水分较充足而且配合好,雨期短,光照强 B.土壤肥沃,热量条件比南方地区好 C.降水多,比南方地区 D.热量条件和降水条件都比南方好
2、关于东北自然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区 B、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水热条件配合协调,南北没有热量差异 C、有我国最大的平原、最肥沃的黑土地和最大的天然林区 D、区内河流水量丰富,季节变化不大,含沙量很大
二、地形和土壤条件
3、教师点拨
地形:地形特点(地表形态平坦或崎岖;海拔 高度、坡度等)对农业类型的影响
土壤:土壤种类、肥沃程度、土层厚度等方面 对农业的影响
三、合作探究 探究一:
2010年5月,中央正式批准设立喀什经济特区。下图中,甲为喀什的位置示意 图,乙为喀什所在地区的地形和水系分布示意图,丙为喀什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 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有利影响 夏季降水多,水热配合较好,利于农作物生长 不利影响 春季降水少,对农作物播种不利
不利:多大阴规雨模,农光业照较少;盆地内低山丘陵起伏,不适合发展
四、课堂小结
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
气候 主要从气候类型、气温、降水、 光照几方面说明
地形 主要影响农业类型来自综合评价土壤 主要影响农作物产量 有利方面
不利方面
五、小试牛刀
1、东北的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欢迎,主要原因( A )
田纳西河流域的治 理
探究二:
资料1: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 季风气候,最冷月均温5℃ ~ 8℃,最热月气温高达26℃ ~ 29℃,盆地内年降水量1000~ 1 300毫米 。 资料2:四川盆地海拔大多在 500米以下,盆地内低山丘陵 起伏,土壤为紫壤。
评价四川盆地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有利:盆地地形,比较平坦;紫色土壤,比较肥沃;亚热带季
A、热量和水分较充足而且配合好,雨期短,光照强 B.土壤肥沃,热量条件比南方地区好 C.降水多,比南方地区 D.热量条件和降水条件都比南方好
2、关于东北自然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区 B、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水热条件配合协调,南北没有热量差异 C、有我国最大的平原、最肥沃的黑土地和最大的天然林区 D、区内河流水量丰富,季节变化不大,含沙量很大
二、地形和土壤条件
3、教师点拨
地形:地形特点(地表形态平坦或崎岖;海拔 高度、坡度等)对农业类型的影响
土壤:土壤种类、肥沃程度、土层厚度等方面 对农业的影响
三、合作探究 探究一:
2010年5月,中央正式批准设立喀什经济特区。下图中,甲为喀什的位置示意 图,乙为喀什所在地区的地形和水系分布示意图,丙为喀什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 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有利影响 夏季降水多,水热配合较好,利于农作物生长 不利影响 春季降水少,对农作物播种不利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优质课件(共52张)

第69页“活动” 1.地形、气候、市场(当地和海外)等。
2.基塘生产环节将种植业(桑、蔗等)、养殖业 (养蚕、养鱼)、工业(丝厂、糖厂)等几种产业紧密的 联系在一起。
在此环节中,塘泥、蚕沙(蚕屎)、蚕蛹、缫丝、滤 泥、蔗叶等副产品(或废弃物)被充分的回收利用。
养蚕业、蔗糖加工业同鱼塘养殖业紧密结合,作为一 种综合的经营,几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扬长补短, 有机地循环联系起来。基本上解决了桑、蔗的肥料和蚕、 鱼的饲料问题。不仅养蚕、蔗糖加工和养鱼生产稳定,而 且成本也大大降低。这样的连环性生产体系能够充分地利 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同 时保证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2.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 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还可以进行农田基 本建设和水利建设等。
3,土壤条件
黑土、黑钙土,是世界三大肥沃黑土分布区之一。
(中国东北地区、乌克兰、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
黑土耕层有机质含 量为2.5%~7.5%, 全氮含量为0.15%~ 0.35%,是我国耕层 有机质含量和氮素含 量最高的土壤。肥沃 的耕地集中连片分布。
补充:一些农作物适应的自然条件 地图册P178
水稻:属好暖喜湿的短日照作物,分布在高温多雨、 雨热同期的地区;
小麦: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我国的半湿润、半干旱气 候区;
玉米:多分布在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节较长的地区; 棉花:热量充足、光照强的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地 区; 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 花生:热带、亚热带、暖温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苹果、梨:暖温带气候区; 茶叶:气候湿润的酸性土壤地区; 甘蔗:高温多雨的热带地区。
• 思考2: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
的主导因素是:__热__量______.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ppt课件1

(2)结合《地理2》中学习的大牧场放牧业,为我国广大牧区畜牧 业的发展提出你的建议。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①人工播种优质草种,改良牲畜。 ②将草场划片进行管理,执行轮流放牧的经营生产方式,但 不宜种植粮食作物,即不宜耕作避免造成草场沙化。 ③增打机井,保证人畜饮水。
二、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
1、东北地区概况: 2、地理条件:
b.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水热条件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但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②地形:包括平原、山地、高原三类地形单元,便于开展农业多种经营。 ③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⑵社会、经济条件: ①工业基础雄厚:为农业提供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对农业生产
有原料需求,形成农牧兴工、工促农牧的经济格局。 ②交通运输便利: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③人口密度:开发晚、密度低,人均耕地多,农业经营规模大。有利于 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气候条件:温 带湿润、半湿 润气候,雨热 同期,农作物 易受低温冷害
影响。
地形条件:种 类多样,利于 农业多种经营
地
自然条件
理 条
件
土壤条件:黑 土、黑钙土, 利于农业生产。
工业基础好
社会经 济条件
交通发达
人口密 度小
阅读P60的第一段文字,思考下列 问题: ①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有哪 些? ②区域地理条件和区内地理分异 对区域农业发展有何影响? ③区域农业发展的达成目标是什 么?
区域农业发展概况
自然 条件
社会 经济 条件
确 农业发展 定 的大方向
促进 农业发展 与区域条件
达
成 形成 目 标
特色生态 与经济发展
2.在《地理2》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和地区分布。根 据水稻在东北地区的分布特点,讨论农业生产应怎样处理与自然条件的关 系。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①人工播种优质草种,改良牲畜。 ②将草场划片进行管理,执行轮流放牧的经营生产方式,但 不宜种植粮食作物,即不宜耕作避免造成草场沙化。 ③增打机井,保证人畜饮水。
二、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
1、东北地区概况: 2、地理条件:
b.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水热条件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但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②地形:包括平原、山地、高原三类地形单元,便于开展农业多种经营。 ③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⑵社会、经济条件: ①工业基础雄厚:为农业提供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对农业生产
有原料需求,形成农牧兴工、工促农牧的经济格局。 ②交通运输便利: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③人口密度:开发晚、密度低,人均耕地多,农业经营规模大。有利于 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气候条件:温 带湿润、半湿 润气候,雨热 同期,农作物 易受低温冷害
影响。
地形条件:种 类多样,利于 农业多种经营
地
自然条件
理 条
件
土壤条件:黑 土、黑钙土, 利于农业生产。
工业基础好
社会经 济条件
交通发达
人口密 度小
阅读P60的第一段文字,思考下列 问题: ①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有哪 些? ②区域地理条件和区内地理分异 对区域农业发展有何影响? ③区域农业发展的达成目标是什 么?
区域农业发展概况
自然 条件
社会 经济 条件
确 农业发展 定 的大方向
促进 农业发展 与区域条件
达
成 形成 目 标
特色生态 与经济发展
2.在《地理2》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和地区分布。根 据水稻在东北地区的分布特点,讨论农业生产应怎样处理与自然条件的关 系。
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精品课件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30
小麦——主要在北 部地区,以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北部最为集 中
玉米——非常普遍, 以中部松辽平原最为 集中
水稻——东部山区 的山间河谷、盆地和 辽河、松花江流域的 大型灌区
31
商品粮基地建设
商品粮基地建设总结
人口稀少 土壤肥沃
商品率 高
地形平坦、
集中连片、
耕地面积
广
地理条件
内部分异
大规模机 械化生产
• 人口密度
开发晚,人口密度低(经营规模大, 发展绿色农业和大农业)
18
交通发达 对外联系
方便
工业 农工 牧促 兴农 工牧
农业
19
地理条件
开发晚 人口密 度低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农业布局特点
*
20
农业布局特点
耕作农业区
水稻 辽河、松花江流域,东部河谷地带 玉米 普遍,由南向北减少 小麦.大豆 由南向北增加
配人教版教材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 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2
教学目标
通过交流课前调查的 信息,发现东北地区 农业生产的相关地理 事实,激发探究地理 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根据相关资料,综合 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生 产的地理条件。提高 阐述和解释地理信息 的能力。
农业发展方向
35
思考:东北农业将何去何从?
农业发展方向
实现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 须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开 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36
结合退耕,发展生态 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小麦——主要在北 部地区,以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北部最为集 中
玉米——非常普遍, 以中部松辽平原最为 集中
水稻——东部山区 的山间河谷、盆地和 辽河、松花江流域的 大型灌区
31
商品粮基地建设
商品粮基地建设总结
人口稀少 土壤肥沃
商品率 高
地形平坦、
集中连片、
耕地面积
广
地理条件
内部分异
大规模机 械化生产
• 人口密度
开发晚,人口密度低(经营规模大, 发展绿色农业和大农业)
18
交通发达 对外联系
方便
工业 农工 牧促 兴农 工牧
农业
19
地理条件
开发晚 人口密 度低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农业布局特点
*
20
农业布局特点
耕作农业区
水稻 辽河、松花江流域,东部河谷地带 玉米 普遍,由南向北减少 小麦.大豆 由南向北增加
配人教版教材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 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2
教学目标
通过交流课前调查的 信息,发现东北地区 农业生产的相关地理 事实,激发探究地理 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根据相关资料,综合 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生 产的地理条件。提高 阐述和解释地理信息 的能力。
农业发展方向
35
思考:东北农业将何去何从?
农业发展方向
实现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 须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开 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36
结合退耕,发展生态 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优质课件(共20张)

思考
1.与我国东部主要农业区相比,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 产有哪些影响?
不利影响:许多热量条件要求较高的作物品种不能在本区种植, 仅能种植一些对热量要求不高的作物,如春小麦、甜菜、大豆 等,并只能一年一熟;冬季漫长,无法放牧,还要解决好牲畜 的防寒和饲料问题。
有利影响: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生长期长,有利于 营养积累,农产品的品质较佳;农作物病虫害较少;土壤有机 质易于积累,矿物质分解和淋溶作用较弱,土壤较肥沃;积雪 覆盖时间长,春季积雪融化,既缓解春旱,又可以改善土壤墒 情。
D)
A.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两熟
作物的需求
B.无霜期从南部的80天到北部的180天左
右
C.东北大部分地区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春
旱的影响
D.气候条件制约着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品
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
2、关于东北地区地形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东北地区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广阔,面 积占全国平原总面积的1/3
B.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完整 C.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 质草原牧场 D.东北地区包括高原、山地、盆地三类 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
3、关于社会经济条件对东北农业生产的影响
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东北地区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
劳动力缺乏,人均耕地少
B.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为拉动本地区发
展外向型农业提供了重要机遇
C.与周边国家相比,东北地区在农业产
品、农业种植技术等方面有明显优势
D.工业对原料工促农牧的农村
经济发展格局
4、东北农业的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 A
)
①土地资源优势 ②森林资源优势
③矿产资源优势 ④地理区位优势
地理:4.1《区域农业的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农作物 一年一 熟
降水量:300mm~1000mm
改造程度:气候是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思考
1、东北大米因质量………………什么关系?
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 长,因此品质上乘,且因气候寒冷,病虫害少, 无需农药,堪称“绿色大米”。 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有利条件? 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 ;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等等。
林业和特产 区
畜牧业区
耕作农业区
分 布
平原地区:松嫩平原、 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
林业和特产 区
大小兴安岭和 长白山区
畜牧业区
西部高原、松嫩平原 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主要粮 兴安落叶松、 玉米、大豆、小麦、 (树、 樟子松、红松、 畜)种 水稻等作物
蒙古栎、白桦等
重要的羊、牛、 马牧畜生产基地
特 殊 分 布
畜牧业
活动:2
• 水稻种植多选择在地形平坦、水源 充足的地区。
• 由于培育耐低温的水稻品种,种植 技术的进步,缩短了水稻的生长期。
活动:3
• 农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有: ①克服天 然草场夏季生长旺盛,冬季枯干,造成食 物来源季节不均的问题,栏棚可以使牲畜 免受到寒冻 ②养畜业与种植业结合,废物 互用,充分利用资源 ③还能防止环境污染。 • 人工播种优质,改良畜种 ②将草场划片进 行管理,执行轮流放牧的生产方式,但不 宜种植粮食作物,即不宜耕作,避免造成 草场沙化 ③增打机井,保证人畜饮水。
ks5u精品课件
农业布局特点
• 林业和特产区
• 四大优势: • 全国最大的林区 • 全国最主要的采伐 基地 • 宜林地区广泛 • 森林树种丰富
农业布局特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优质课件共40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地区不同区域农业发 展的方向。
农
业安 生
内部地理
产 排 分异
布
局
自然条件
农 业
区域
确定 发 展
社会经济条件
方 向
一、东北地区概况
53°N
135°E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二、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之自然条件(气候)
气温(℃)
种植业
山地:大兴安岭 小兴安岭 长白山
林业
高原:内蒙古高 原东部
畜牧业
二、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之自然条件(土壤)
黑土、黑钙土分布广,土层深厚,有机质 含量高,土壤肥沃
铁路:京哈线、沈大线、 滨洲线、滨绥线等 公路:沈大线 哈尔滨是东北重要的河港 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对内对外联系便利 我国最早最大的重工基地 提供机械设备、化肥、农药, 也为农业产品提供市场
②春秋季节,农作物容易受低温冷害
③农作物品种有限
④只能一年一熟 ⑤冬季漫长寒冷无法放牧,需要解决牲畜的 防寒和饲料供应问题
P61思考
2.东北地区的气候对农业生产又有哪些有利影响?
①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大,昼夜温差 大,农作物生长期长,农产品品质好 ②因为低温,农作物病虫害少,农药使用少
③冬季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土壤肥沃
热带
地区 温度带 北部 寒温带 中部 中温带
南部 暖温带
≥10℃的 积温 1000℃ 1000~ 3600℃
3600℃
农作物
春小麦、大豆 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
水稻、甜菜、亚麻
冬小麦、棉花、暖温带水果
P61思考
1.与我国东部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 的农业生产有哪些不利影响?
农
业安 生
内部地理
产 排 分异
布
局
自然条件
农 业
区域
确定 发 展
社会经济条件
方 向
一、东北地区概况
53°N
135°E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二、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之自然条件(气候)
气温(℃)
种植业
山地:大兴安岭 小兴安岭 长白山
林业
高原:内蒙古高 原东部
畜牧业
二、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之自然条件(土壤)
黑土、黑钙土分布广,土层深厚,有机质 含量高,土壤肥沃
铁路:京哈线、沈大线、 滨洲线、滨绥线等 公路:沈大线 哈尔滨是东北重要的河港 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对内对外联系便利 我国最早最大的重工基地 提供机械设备、化肥、农药, 也为农业产品提供市场
②春秋季节,农作物容易受低温冷害
③农作物品种有限
④只能一年一熟 ⑤冬季漫长寒冷无法放牧,需要解决牲畜的 防寒和饲料供应问题
P61思考
2.东北地区的气候对农业生产又有哪些有利影响?
①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大,昼夜温差 大,农作物生长期长,农产品品质好 ②因为低温,农作物病虫害少,农药使用少
③冬季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土壤肥沃
热带
地区 温度带 北部 寒温带 中部 中温带
南部 暖温带
≥10℃的 积温 1000℃ 1000~ 3600℃
3600℃
农作物
春小麦、大豆 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
水稻、甜菜、亚麻
冬小麦、棉花、暖温带水果
P61思考
1.与我国东部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 的农业生产有哪些不利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林业和特产区
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我国最大林区
3、畜牧业区
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四、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草场退化、自然 灾害频繁、环境污染
四、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2、可持续发展方向:必须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 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的统一(发展生态农业) 平原区农业: 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农产品的生产,确保国家 粮食需求 发展优质、专用品种;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 业链;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西部草原区: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建设人工草地;退耕还林、还牧
3.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的生 长;市场对橡胶等热带作物的需求量大。 4.云南省昆明附近重点发展花卉种植业 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宜发展多种花卉品种;昆明等国内 城市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
东北地区年降水量 和年平均气温分布 呈现什么规律?
地形 土壤 水源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3.社会经济条件:
影响因素 特 点 对 农 业 的 影 响 农牧兴工,工促农牧
工业
工业基础好
交通
交通发达 对外联系方便
人口密度较低 开发较晚
依托农业技术优势 发展外向型农业
地广人稀,有利于机械化大规模生产 生态破坏小,发展绿色农业和大农业
人口 历史
二、商品粮基地建设
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耕地面积广,农场经营规模大,全国机机械化水平最高 的地区之一
2、地区专业化生产
水稻:东部的山间河谷盆地和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 灌区 小麦:北部地区,以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北部最集中 玉米:松嫩平原,这里已经形成我国著名的“玉米带” (吉林省玉米产量全国第一)
地理条件
发展方向
自 气候 然 地形 条 土壤 件 水源 社 会 经 济 条 条 件 工业 交通 人口 历史
西部高原地势 平坦,降水较 多,是优质草 原牧场。
中部和东北部 平原广阔,面 积占全国平原 的1/3。
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周围山地环绕, 森林资源丰富, 木材蓄积量占 全国总量的 31%。
农业布局
农业发展方向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西部草原区) 保护天然林,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山区)
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 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 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因地制宜布局小区相比,热量条件对东 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哪些 影响?
山区农业:
以森林保育为核心,开发特色农产品 立体开发;由原料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转变
雨热同季,但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地理条件
地形多样,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
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
我 国 东 北 区 域 农 业 发 展
大规模专业化商 品粮基地建设
成为大规模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三大农业生 产区域: 耕作农业区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业区 面向国内大宗家产品需求市场,确保国 家粮食需求(平原地区)
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 向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 热量 是:__________.
地形 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
商品粮基地 畜牧业生产基地 林业生产基地
C
A A
B
A
小麦 耐寒耐旱
玉米 喜温凉
水稻 好温喜湿
三、农业布局特点
1、耕作农业区
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主要种植玉米、大豆、小麦、水稻 等作物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综合分析 抓住主导因素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农业的区位选择, 实质就是对农业土 地的合理利用。
一、地理条件
1、位置和范围
2.自然条件:
特
气候
点
影
响
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夏季 温暖,雨热同期
1、以喜温凉作物为主 2、一年一熟 3、作物生长期较长 4、作物易受低温冷害影响,但病 虫害较少 1、地形类型多样,利于农业多种 经营 2、黑土肥力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单产高
• 有利: 1)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生长期长,农产品品质佳; 2)农作物病虫害少; 3)有机质易积累,分解和淋溶作用弱,土壤肥沃; 4)积雪融化时可以缓解旱情,改善土地墒情。 • 不利: 1)农作物种植品种有限; 2)一年只能一熟,春种秋收; 3)春秋多低温冻害;
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综合发
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
• 东北地区受热量条件限制,一年一熟且农作物生长期较长, 相对而言农闲时间较长,因此农民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农业 生产以外的工作,如农田基本建设、水利建设、家庭副业、 工业、商业、文化事业等,从而促进农村的综合发展。
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黑土耕层有机质含量为2.5%~7.5%,全氮含量为 0.15%~0.35%,是我国耕层有机质含量和氮素含量最高 的土壤。肥沃的耕地集中连片分布
商品粮基地建设
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2、地区专业化生产
小麦 玉米 水稻
活动:下列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
1.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邻近港澳台地区,市场广阔;港口铁路和航空等交通发达;自 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2.新疆南部(南疆)已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
南疆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高山积雪融水可供 灌溉;当地种植长绒棉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需求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