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第一节
4-2-1第一节 散文阅读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不露痕迹地沟通着中国。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其随波逐流,不如先去大河家住一 阵。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一、(2010·全国Ⅱ,五)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4题。 大河家 张承志 大河家是一处黄河渡口。 年年放浪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之间,大河 家便渐渐地成了自己的必经之地。它恰像 那种地理教师不懂的、暗中的地理枢纽; 虽然偏疏贫穷,不为人知,却比交通干线 的名胜更自然更原始。不露痕迹地沟通着
这些地点,一旦了解多了,去熟了,就使 人开始依恋。像我此次离开祖国两年之久, 从归国那一瞬起便觉得它们在一声声呼唤。 真是呼唤,听不见却感觉得到,在尚未立 稳脚跟放下行李前,在尚不能马上去看望 它们之前,该先在纸上与它们神交。 大河家是甘肃南缘边界上的一个回民小镇。 密集的、土夯的农家参差不齐地排成几条 街巷,街头处有一块尘土飞扬的空场,那 就是著名的大河家集。店铺簇堆,人马拥 挤,集上半数以上都是头戴白帽的回民。 清真寺的塔尖高出青杨树的梢头,远近能
我得承认,朋友这么说,并不是讥笑我, 他只是不理解。我的行囊中,带有青岛啤 酒和可口可乐,为什么,我非得饮这浑黄 的汨罗? 这小小的隔阂,让我想起禅家的一段公案。 一次,著名禅师药山惟俨看到一个和尚, 问:“你从哪里来?”和尚答:“我从湖 南来。”药山又问:“湖水是不是在泛 滥?”答:“湖水还没有泛滥。”药山接 着说:“奇怪,下那么多雨,湖水为什么 没有泛滥?”和尚对此没有满意的回答。 因而药山的弟子云岩说:“是在泛滥。”
第十九章散文

常见散文模式:
1.叙事、写景、物——抒发感情:上 世纪50、60年代的散文的套路,抒写的的 往往是“大我”之情:党、祖国、人民、 时代、正义的事业、沸腾的生活、高尚的 献身精神,往往成为常用词(秦牧、杨朔、 刘白羽、峻青)。 2.叙事。写景、状物——抒发生活哲 理(林希《石缝间的生命》) 3.叙事抒情——追忆往昔生活,怀念 亲情、友情。这一类古今中外,经久不衰。 4.参观、游览——抒情
第十九章
散文
教学要求: 了解散文的含义、分类、特点,学习写作抒情 散文。 重点: 散文的特点,散文的写作。 难点: 散文的写作训练。
第 一 节 散文的含义与特点
一、 散文的含义
广义的散文是相对韵文、骈体文而言,这是古 代意义上的的概念。狭义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 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体。这是现代意义上的散文概 念。现代意义上的散文概念,仍然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散文:可以包括人物传记、回忆录、通 讯、报告文学、游记、杂文、随笔等等。 狭义的散文:一般指取材广泛、篇幅短小,文 情并茂,笔法灵活,自由地叙事抒情,表达真情实 感的一种文学体裁。
(四)诗意浓郁
这里的诗意是广义的,可以指诗情画意, 或者意境、情感、韵味,(反复读陶渊明的 《桃花源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 轼的《赤壁赋》你体味,感受到的那些就是 诗意)散文不可能像小说那样靠虚构故事, 靠情节、矛盾冲突、人物形象来吸引人,主 要靠诗意。 莫怀戚的《散步》就很有诗意。诗意, 离不开情感,感情的真切,浓烈,深度,决 定着诗意的浓度。当然,散文的感情可以热 烈奔放,也可以冷静、含蓄。
第三节
一、立意与构思
(一)立意:
散文的写作
解决好“写什么”问题。 (二)构思: 1.“滚雪球” 法:根据某种深切感受,联 想、 生发。 如,《 土 地 》、《 灯 》 假如写:在月亮或航天飞机上看地球。 2.由动情事,动情点挖掘出有价值内涵。 《蝼蚁壮歌》《妈妈喜欢吃鱼头》.拥抱生命.doc
《文学欣赏》第四章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中国现当代 第三节 散文欣赏
中国现当代散文的发展 中国现当代散文欣赏实例
第三节 中国现当代散文欣赏
一、中国现当代散文的发展→(一)现代散文
中国现代散文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五四新文学时期(1917—1927年) 这个时期是中国散文的诞生期。散文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担任
第二节 中国古典散文欣赏
一、中国古典散文的发展→(二)两汉散文
两汉时期是散文蓬勃发展的时期。 西汉早期,政论散文蓬勃兴起,内容多为政论和史论,形式为 策、疏等,特点是思想敏锐、直言时弊、文采飞扬,代表作品有贾 谊的《过秦论》《治安策》,晁错的《论贵粟疏》。 西汉中期的散文特点是对仗工整。这时期成就最高的是司马迁 的《史记》。《史记》是我国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评价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西汉后期,比较著名的是刘向的散文,其散文叙事简约、议论 畅达、风格深沉,对唐宋古文有较大影响。 东汉时期比较著名的是班固的《汉书》。
第二节 中国古典散文欣赏
一、中国古典散文的发展→(三)唐宋散文
欧阳修是宋代散文的奠基人,他极力提倡 平实朴素的文风,反对险怪奇涩之文。他的 《醉翁亭记》和《泷冈阡表》,委婉含蓄、简 洁流畅,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五代史·伶 官传序》一唱三叹,颇有特色。
“唐宋八大家”中的其他人也都有散文佳 作。例如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和《读孟 尝君传》,苏轼的《赤壁赋》《后赤壁赋》和 《记承天寺夜游》。
4
纵观全局:把握散文要从全局着眼,不能孤立地从某处一场面、某一处感怀来归纳主题。
5
品味语言:阅读散文作品时,要注意品味语言,包括品读其内涵、体会其美感、感知其
韵味。
第9 页
先秦历史散文 ——左传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三节 《左传》的人物描写特色
(四)人物行动、对话构成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绝少 人物外貌、心理等主观静态描写。
通过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言行,展现人物性格。如
齐晋鞌之战中郤克、解张、郑丘缓三人的形象。
第四节 《左传》的语言特色
(一)《左传》的记言文字主要是行人应答和大夫辞令, 包括出使专对之辞和向国君谏说之辞等。这类文字“文 典而美”,“语博而奥”,简洁精练,委曲达意,婉而 有致,栩栩如生。
第四节 《左传》的语言特色 (二)《左传》叙述语言简练含蕴,词约义丰。 如晋楚邲之战中,写晋师溃败之状云:“舟中之指
可掬也。”
刘知几《史通·叙事》:“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 虽发语已殚,而含意未尽,使夫读者望表而知里,扪毛 而辨骨,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著:《春秋左传注》(修订本),北京:中华书 局,1990年。
(2)插叙和补叙:性质作用与倒叙类似。常用“初” 字领起。
第二节 《左传》的叙事特色 (三)历史与道德统一的正史叙事范式。
(1)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常有道德化、神秘化特点。
①道德化。如在总结城濮之战经验时云:“谓晋于 是役也,能以德攻。”(僖公二十八年)。
②神秘化。以常出现的预兆为例,大都有道德化倾 向:符合礼义要求之事,常有吉兆,而悖于礼义之事, 则常有凶兆。如“僖公十四年”晋卜偃“期年将有大咎, 几亡国”的预言。
第二节 《左传》的叙事特色
(四)第三人称全知叙事视角。
第三人称作为叙事角度,视角广阔灵活。
如“密室之谋”与“床笫之私”。有的不是对历史
的真实记录,而出于臆测或虚构。
第三节 《左传》的人物描写特色 (一)人物言行事迹大多分散记录在事件发生的各个年
第一章 秦及西汉散文第一节 秦代散文一、《吕氏春秋》吕氏春秋.

3、晁错
《论贵粟疏》、《守边劝农疏》、《言兵事疏》 等
《过秦论》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 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 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 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 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 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 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 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 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 倪良、王瘳、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 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其剑自舟中坠於水,遽 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以此故法为其国,与 此同。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 不难哉?有过於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 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 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此任物,亦必悖矣。荆国之为政,有似於此。
第一节
秦代散文
凡先王之法,有要於时也。时不与法俱 至,法虽今而至,犹若不可法。故择先王之 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先王之所以为法者, 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 也。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有道之士,贵以近 知远,以今知古,以益所见知所不见。故审 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 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 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中国文学史之先秦叙事散文

中国⽂学史之先秦叙事散⽂第三章先秦叙事散⽂第⼀节《尚书》是我国最早的记⾔历史散⽂集。
《尚书》即上古之书,⼜被称为书经,是⼀部古代历史⽂献汇编。
⼀、《尚书》的保存1、战国:《尚书》有百篇。
2、秦代:经过秦⽕焚毁,亡佚⼤半。
3、汉代:今⽂《尚书》:汉初经师济南伏⽣保存、传授的《尚书》,⽤汉代通⾏的⾪书记录下来,有28篇。
古⽂《尚书》:汉武帝时⼜陆续发现了⼀些⽤先秦⽂字记录的篇章,⽐今⽂《尚书》多16篇。
4、东晋:梅赜《古⽂尚书》58篇。
将伏⽣本28篇分为33篇,⼜增25篇,经考证25篇皆为伪作。
⼆、《尚书》内容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虞书》和《夏书》多是春秋战国⼈根据古史传说编纂⽽成的,具有⼀定史料价值。
《商书》和《周书》则主要是商周两代的官⽅⽂献,基本可以代表当时散⽂发展的⽔平。
三、⽂章分类:典、谟、训、诰、誓、命等类别典:主要记载古代典制,如《尧典》;谟:谋议、谋略,如《皋陶谟》,记载皋陶与禹关于治理国家的谋议;训诰:训诫诰令,有上对下的告诫、训导,也有下对上的劝谏,有君⾂间的对话,也有⾂僚间的对谈;誓:誓词。
战前的誓师词;命: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的册命。
如《⽂候之命》,是周⽂王表彰晋⽂候功绩并赏赐晋⽂候的命辞。
四、写作特点:1,作品由简到繁,说理⽇趋细密,逐步具备了完整的篇章。
《商书·汤誓》:商汤伐桀时的⼀篇誓词,道理讲得⾮常简单,只是在篇末申明赏罚,以作劝惩。
“⾮台⼩⼦,敢⾏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ji诛,杀死之”,“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周书·⽆逸》:⽂章中⼼明确,论证周详,各部分之间联系紧凑,堪称初具规模的论说⽂。
2,运⽤了⼀些修辞⼿段,使说理带有⼀定的形象性。
《商书》中的《盘庚》三篇:若颠⽊之有由蘖。
若⽹在纲,有条⽽不紊.予若观⽕。
若⽕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
3,有些作品运⽤了较多的语⽓词汇,表现了说话⼈的⼝⽓,带有⼀定的感情⾊彩。
如《周书·⽆逸》记周公对成王的告诫。
(最新整理)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散文(简)

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
白❖ 一帝、,郦暮道到元江的陵《,水其经间注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
不(以一疾)也郦。道春元秋简之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二多)生《怪水柏经,注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
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
吴均的《与宋元第思四书节》,南是南朝朝散最杰文出的写景小
品之一,如画如诗,引人入胜: ❖ 一、风南烟朝俱散净文,创天作山的共骈色偶,化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 二富、阳鲍至照桐《庐登,大一雷百岸许与里妹,书奇》山异与水刘,宋天骈下文独绝。
水❖ 三皆、缥孔碧稚,珪千、丈吴见均底等;与游齐鱼梁细骈石文,直视无碍。急 此湍文(甚语一箭言),的孔猛精稚浪美珪若生《奔动北。,山夹善移峰于文高刻》山画与,。齐皆代生骈寒文树,负势 起竞石由笔(,。上四二泠 后,句)泠互文,吴作相摹意均响轩写境《;邈水清与好,之明宋鸟争清高元相高澈远思鸣直急,书,指猛写》嘤,,出与嘤千山人梁成百之心代韵成高的骈。峰峻澄文蝉。奇虚则泉伟、千水,自转激环
(最新整理)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散文(简)
2021/7/26
1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散文
2021/7/26
2
第一节 建安散文
❖ 一、曹氏父子 (一)曹操与《让县自明本志令》 (二)曹丕与《与吴质书》
曹丕另有《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 第一篇专门性的论著
2021/7/26
3
第一节 建安散文
郦道元(?—527)字善长,范阳涿鹿(今河 北涿县)人。仕北魏,作过州刺史、御史中尉。
2021/7/26
21
《水经注》是作第者五为节魏晋北时代朝无散名氏文所著的《水
006现代部分第六章 散文(一)

2、“现代评论派”的散文
• 徐志摩的散文集:《落叶集》、《自剖
集》、《巴黎的鳞爪》、《秋》。 • 特色:想象丰富,结构繁复,语言铺张, 词藻华丽,感情强烈。
20年代散文的特点
(一)个性化。五四对“人”的观念的发
现在散文上的表现。独抒性灵、率真自 然的散文较多。 (二)散文表现内容扩大。“宇宙之大、 苍蝇之微,无可不谈”。但对社会、人 生问题的关注是其共同特点。
(1) 谈论知识,探索人生,语言机智而 有文彩。 (2)善于在小题目里开掘微言大义,引用 外国的经典、警句信手拈来,却又处处 切题。
(3)折射出作者的孤傲气:懒散的绅士风
度,不愿受约束的个性,享受人生的生
活主张。
• 从生活细节中发现某种哲理,又喜作反
语,表面看似是标新立异,实质上是一 种很成熟的愤世嫉俗。
2、瞿秋白(1899——1935)
• 《俄乡纪程》《赤都心史》 • 开中国报告文学之先声
• 四、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散文
五、“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的 散文
1、语丝社是以1924年11月创刊于北京的
《语丝》周刊而得名的,是现代文学史 上第一个以散文创作为主的文学刊物, 倡导思想和言论自由。 “语丝文体”
出清丽的文字,雅俗并出,很有风致。
三、冰心、朱自清和“文学研究 会”作家散文
1、冰心的散文集《往事》与《寄小读者》、 美文小品《笑》;冰心散文中的“爱的 哲学”;“冰心体”。
2、朱自清的散文集《背影》与《你我》; 朱自清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 3、丰子恺、梁遇春、许地山、瞿秋白的散 文
一)朱自清的散文
• 不粉饰,不渲染,以平易的叙述寄
寓深情厚意。
• 《背影》
• 一篇回忆性的抒情 散文 • 以父亲的背影为线 索,在描写无微不 至的父爱的同时, 写出了独特的人生 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钱玄同(1887~1939)语文改革活 动家、文字音韵学家、中国“五四”新 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著名思想家。 原名夏,字中季,少号德潜,后更为掇 献,又号疑古、逸谷,笔名浑然。常效 古法将号缀于名字之前,称为疑古玄同。 浙江省吴兴县人。“五四”运动以前改 名玄同。 钱玄同最早提出废除汉字口号。
1、冰心的散文创作
1)以爱为经线,自然、亲情、童 真为纬织就的美锦 2)清丽隽永,温婉典雅的“冰心 体”文字 《笑》、《寄小读者》、《往事》
“冰心体”:
所谓“冰心体”的散文。是以行云流水 似的文字,说心中要说的话,倾诉自己的 真情,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显示出 清丽的风致。 (钱理群:《现代文学三十年》)
2、林语堂的散文创作 《祝土匪》 任意而谈、活泼幽默
六、“现代评论派”作家的创作
1、徐志摩的散文: ”浓得化不开“,自由华丽。 《“浓得化不开”》、《我所知道的康桥》 2、陈西滢的散文: 行文流畅、闲话风格 《西滢闲话》
《语丝》周刊于1924年11月17是在北京
创刊,先后由孙伏园、周作人、鲁迅、 柔石、李小峰任主编,1930年3月停刊。 该刊主要发表杂感、时评、小品,兼及 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和有关社会历史的 研究文章。
这些形式不同的文章,着重社会批评 与文化批评,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活泼幽默,被称作“语丝(文)体”。 “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的散文 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字问题》是以杂文形式,写成的 一篇语言学论文,建议在中文中增加她 和它,是语言学上的贡献。 刘半农主张作文章要“赤裸裸的把个人 的思想感情传达出来”,要“心手相应” (《半农杂文· 自序》)
“爱阔大,不爱纤细;爱朴实,不爱 雕琢;爱爽快,不爱腻滞;‘爱隽趣的 风神,不爱笨头笨脑的死做。”(刘半 农《国外民歌译自序》)
四、创造社诸作家的散文
1、郁达夫的散文创作 “一个受了伤的灵魂的叫喊”。 1)记叙抒情类,率真坦诚 《致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零余者》 2)写景记游,清逸超俗 《钓台的春昼》、《故都的秋》
2、郭沫若的散文创作 《小品六章》
即景生情、主观抒写
五、“语丝派”的散文创作 1、“语丝(文)体”:
鲁迅的杂文较多的是文明批评 (思想文化批判),李大钊、陈独 秀的杂文侧重于社会批评(政治革 命、社会革命,刘半农、钱玄同的 杂文主要是文化批判,而周作人的 杂文则广涉社会文化思想各个方面。 五卅以后,杂文的写作大都转而为 广泛的社会批评,政治性愈趋浓厚。
有意识地把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 来创作,是1921年才开始的。而如果从 散文品种上说,则是以抒情和记叙为主 的“美文”(也就是狭义的散文家)开 始的。最早引起反响的“美文”是冰心 的《笑》。
2、李大钊(1889-1927), 字守常, 河北省乐亭县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 导人之一。他的文章生动晓畅,鲜明 活泼,感情奔放,气势磅礴,除发表 宣传新思潮的政治文章外,写了不少 文艺性的短论和杂感。
从体式上看,可分主两类,一类是短 小精悍的随感录,一类是篇幅稍长的 评论; 从思想内容看,则是以马克思主义基 本观点,进行广泛的社会政治、经济 思想,哲学、宗教、道德、伦理、文 学等的歌颂性和揭露性的评论。
“外国文学里有一种所谓论文,其中大约可 以分作两类。一批评的,是学术性的。二记 述的,是艺术性的,又称作美文,这里边又 可以分出叙事与抒情,但也很多两者夹杂的。 这种美文似乎在英语国民里最为发达,如中 国所熟知的爱迭生,阑姆,欧文,霍桑诸人 都做有很好的美文,近时高尔斯威西,吉欣, 契斯透顿也是美文的好手。读好的论文,如 读散文诗,因为它实在是诗与散文中
《解放后的人人》:放过足的女 子,再不愿缠足了。剪过辫的男 子,再不愿留辫。享过自由幸福 的人民,再不愿作专制皇帝的奴 隶了。作惯活文学的人,再不愿 作死文章了。( 1919年4月13日 《每周评论》第17号 署名:常)
3、刘半农(1891~1934) ,原名刘寿彭, 改名刘复;字伴侬、瓣秾、半农,号 曲庵。江苏江阴人,是我国“五四” 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著名的文学 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同时,又是 我国语言及摄影理论奠基人。
第六章散文
第一节 概述
一、“五四”散文兴起概况及原因 一)“五四”散文兴起的原因
1、悠久深厚的散文传统
2、外国散பைடு நூலகம்形式的影响
3、变革时代的需求
二)“五四”散文成熟的标志 1、散文作家众多
2、题材内容广泛
3、散文体式多样
二、《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 一)“随感录”:是现代散文最早 出现的品种,“随感录”是五四思 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的产物。1918年 4月,《新青年》四卷四号开辟了 “随感录”专栏,专门刊登短小的 时评和杂感,按照数字的次序作为 标题。
(3)朱自清散文的艺术风格 一、真淳的情致 二、缜密的结构 三、精美的写景 四、优美的语言
3、瞿秋白的散文创作:
《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
记录了作者在苏俄的所见所闻, 以真挚的情感报道了俄国十月革命 后的社会真实;记录了作者成长为 一个共产主义者的心灵历程。
艺术上,它以报道、通讯的形 式,客观如实地表现苏联的新生活 新景象,又将叙事、写景、抒情融 进游记的体式中,其别具一格的新 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开辟了我国 散文的新园地,成为现代文学中早 期有代表性的报告文学作品。
陈独秀的散文:形象生动,情感激越 李大钊的散文:文字晓畅,对比鲜明 刘半农的散文:坦陈爽快,善于想象 钱玄同的散文:慷慨激烈,泼辣放恣
五四时期,以《新青年》随感录作 者群为主体的杂文(散文)写作队伍取 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它不仅配合长篇 论文成功地进行了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 而且也为后来的杂文写作开了先河,奠 定了基础。
“有种种的样式,种种的流派,表现着、 批评着、解释着人生的各面,迁流曼衍, 日新月异:有中国名士风,有外国绅士 风,有隐士,有叛徒,在思想上是如此。 或描写,或讽刺,或委曲,或缜密,或 劲健,或绮丽,或洗炼,或流动,或含 蓄,在表现上是如此。”( 朱自清 《论现代中国的小品散文》)
三、文学研究会诸作家散文创作
钱玄同的杂文多为随感录、杂 感、通信和《新青年》编者按语。 内容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谈论 文学革命和文字改革的问题,一 是进行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
钱的随感录慷慨激昂,颇具煽动 性。激烈畅达,而少含蓄。 他最早的随感录是刊载于1918年5 月新青年上的《随感录八》这也是 中国最早的一篇白话随感录。 《随感录四四》《随感录四五》: 谈典故与成语的沿用问题。
李大钊的杂感将早期的马克思主 义宣传鼓动与散文诗式的艺术结合 起来,热情洋溢,文字晓畅颇具特 色。。 《今》(新青年,第四卷第四号, 1918、4、15)和第五号上的《新 的!旧的!》
《“中日亲善”》日本人的吗啡针,和 中国人的肉皮亲善。日本人的商品, 和中国人的金钱亲善。日本人的铁棍 手枪,和中国人的头颅血肉亲善。日 本的侵略主义,和中国的土地亲善。 日本的军舰,和中国的福建亲善。这 就叫“中日亲善”。 1919年12月7日 《新生活》第16期 署名:孤松
接着《每周评论》,《民国日报》副刊 《觉悟》等也相继开辟了“随感录”专 栏。代表作家有陈独秀、李大钊、刘半 农、钱玄同等。“随感录” 以文学批评、 思想批评和社会批评为宗旨,内容上紧 密配合新文化运动,最直接地最鲜明地 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战斗精神。
“随感录”式的文章,文体大都形式灵活, 短小精悍,个性突出,富有情调,对文 化痼疾,社会时弊以及保守文人的种种 奇谈怪论作了及时有力的揭露和抨击。 它们是中国现代的第一批杂文作品,也 是中国现代最早的一批散文作品。
间的桥。中国古文里的序,记与说等,也可 以说是美文的一类。但在现代的国语文学里, 还不曾见有这类文章,治新文学的人为什么 不去试试呢?我以为文章的外形与内容,的 确有点关系,有许多思想,既不能作为小说, 又不适于做诗(此只就体裁上说,若论性质 则美文也是小说,小说也就是诗,《新青年》 上库普林作的《晚间的来客》,可为一例), 便可以用论文式去表它。”(周作人《美 文》)
二)代表作家作品 1、陈独秀(1880-1942),字仲甫, 中国现代杂文的倡导者,开创者、实 践者、政治家。也是当时最有影响的 作者之一。他的文章气势恢宏,纵横 捭阖,论辩性强,富于战斗性。
一类是融议论和抒情于描写之中,观察 敏锐、议论深刻,描绘生动; 一类融战斗的激情于深刻的说理之中, 情理交融。 名篇:《偶象破坏论》《克林德碑》 《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刘半农的杂感坦诚爽快,讲究表现 的艺术,或用想象夸张,或寓庄于谐, 更具有文艺性。 《复王敬轩书》流利畅达,举重若轻, 寓庄于谐、极富趣味。
《作揖主义》是以滑稽戏笔墨写 成,在貌似谦恭之中,刻画了前清 遗老、孔教会长、京官老爷、京沪 剧评家、鬼学家和王敬轩这些形形 色色的封建卫道士的嘴脸。将描写 与论证相结合,表面上提倡作揖主 义,实际上却对阻碍历史前进的旧 人物表示了极度的轻蔑。
2、朱自清的散文创作
(1)文学史价值和意义
朱自清对于中国现代散文的重 大贡献,树立了白话美文的典范, 提升了现代散文的审美品位,为 白话散文赢得了声誉,成为了现 代散文的奠基人之一。
(2)朱自清散文的主要内容
一是反映社会人生的,富于战斗锋芒; 《生命的价格——七毛钱》、《执政府大屠 杀记》。 二是抒写个人际遇的,平易质朴; 《背影》、《给亡妇》 三是写景状物记游的,精致优美; 《荷塘月色》、《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