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宝艺术家朱序瑄简介

合集下载

苏州徐云鹤简介

苏州徐云鹤简介

苏州徐云鹤简介
苏州徐云鹤,字文珠,号采芳,浙江义乌人,明末清初农本为业,教育界著名书法家、绘画家、文学家。

他的作品精美绝伦,被誉为“义乌四大名家”的一员。

徐云鹤生于明朝末年,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从小就受到知识的熏陶,在义乌广大的书院与讲堂学习著名的文化经典,例如书法的《兰亭序》、诗词的《诗经》与《楚辞》等。

徐云鹤从小便喜欢书法与绘画,他不仅读书非常勤奋、学习成绩优异,还练就一身精湛的书法,其书法横看成岭,活像一条蟒蛇爬行,竖看成峰,洗涤了成百上千的山川,他的这种书法,游刃有余,满载磅礴的力量,给书法家们一种惊叹的侧象。

徐云鹤绘画同样出类拔萃,他的绘画技法非常丰富,以写意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居多,这些作品不但写生、绘画准确,更重要的是,他以审美观点去创作,而非死记硬背,使他的绘画更加难能可贵,不但给后人留下无尽的视觉乐趣,也展示了一个完整的审美体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此外,徐云鹤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文学作品颇为丰富,在书中可见到他的描绘技巧、艺术感悟和深刻的社会评论。

他曾写过《苏州关醉记》、《古代四大名家画传》等多部作品,这些作品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具有催人求学的精神意义。

苏州徐云鹤,乃明清时期著名书法家、绘画家、文学家,也是义乌四大名家之一,他的书法绘画、文学均卓越绝伦,在当时乃至今天
仍然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与艺术价值,被誉为“义乌书画的瑰宝”、“苏州书法的典范”。

苏州徐云鹤一直忠于自己的信念,对自己的书法、绘画、文学都不懈地努力,他的成就也给后世普及了知识,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让我们为他的伟大贡献感到骄傲。

明清竹雕名家

明清竹雕名家

明清集书法家、画家、竹雕收藏家于一身的名人(已有藏品传世)朱鹤:字子鸣,号松邻,明嘉靖、万历间(1522~1620)人。

先世本籍新安,宁时迁居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及至朱鹤,始定居嘉定。

朱鹤工诗文,善丹青,精篆刻。

朱缨:朱鹤的儿子,字清父,号小松。

“工小篆、善行草,善画山水”,继承其父刻竹之业,深得真传。

因此,雕作有巧思,意旨精妙,刀法细入毫末而神爽飞动,悦然有生气。

朱稚征:号三松,系朱鹤幼孙,朱缨次子,祖孙三代被誉为“嘉定三朱”。

朱稚征志趣高远,以号行世,主要艺术活动在明末崇祯年间。

朱稚美:号伯鲁,一号万松,明晚期嘉定竹刻名家,竹雕刻家朱鹤的长孙。

工诗文,善书法,受父祖籍艺术熏染,亦善刻竹。

虽刻竹名气不如其弟朱稚征那样之大,亦为当时竹刻名人之列,与徐允禄、张表、刘维潘合称“练川四隐”。

朱海三:清代嘉庆时雕刻名工,别号三仙。

江苏苏州人。

凡木、竹、石、骨、玉、象牙等雕刻工艺无不精通。

曾雕象牙塔一座,塔高十一层,连看塔人相互呼的表情都刻制出来。

朱文右:号筠斋,吴之潘之婿,清康熙年间嘉定著名笔雕刻家。

得其岳父吴之?指授,承传吴氏竹刻技法,其风格亦为吴氏一路。

朱宝骝:字又原,清浙江德清人,清晚期竹刻家。

工书画,精刻竹,多摹写金石文,刻法仿韩潮一派,字体古雅。

朱世家:字渔甫,自署味兰,清晚期出罗店适居嘉定,能写行革,工画花及工笔山水,性极聪慧。

中年始学竹刻。

奏刀全用平刀,曾师法马国珍雕刻竹臂搁,又仿封氏立体雕竹刻师子,无不神似。

平生作品以小件为多,都用刻印章之法来刻竹,又喜刻各式檀香小盒,上往往雕刻立体花一枝,精工致极,今传世品有《薄地阳文梅花折枝豆蓉盒》两件。

同锷:字剑堂,清清嘉定人,生年不详,善刻竹。

尤精刻扇骨边小字。

所刻多由同里著名书家浦熙作书,周锷奏刀,所镌精工细巧。

“细如蝇须,而分行布白,层次井然,见者诧为鬼工”。

画家夏延陵简介资料

画家夏延陵简介资料

画家夏延陵简介资料
夏延陵(1895年—1946年),原名夏大震,字如轩,浙江天台人,中华民国时期著名画家。

夏延陵自幼喜爱绘画,师从民国画家卞琳学习,为其门下唯一弟子,受到卞琳的深刻影响。

夏延陵的画风独特,兼容并蓄中西绘画技法,尤以山水画著名。

他融合了中式写意和西方写实的画风,创造出既有中国传统特色又有现实主义色彩的作品。

夏延陵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他笔下的山川河流、云雾翠竹、牛羊鸟兽都由他巧妙地运用墨色和线条勾勒而成,形神兼备。

他擅长运用水墨,以点、线、墨重构画面,形成独特的笔触和墨韵。

夏延陵的绘画技艺被誉为“不出痕迹一笔成公说”。

他的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画展并获奖,被誉为中国画坛的翘楚之一。

然而,夏延陵的一生并不顺遂,他屡次遭遇战乱和困境,导致他的创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1946年,夏延陵不幸在上海因意外身亡,享年50岁。

夏延陵的作品不仅在他的生前受到了艺术界的赞赏,同时也对后世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艺术风格独特而独树一帜,对中国现代绘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山水画表现出中国画的韵律和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独占一席之地。

蓝瑛、徐泰《浴砚图》赏析

蓝瑛、徐泰《浴砚图》赏析

蓝瑛、徐泰《浴砚图》赏析作者:张宇来源:《文艺生活·上旬刊》2020年第01期蓝瑛(1585-约1664),字田叔,号蝶叟,晚号石头陀,浙江杭州人。

是浙派后期代表画家之一。

工书善画,长于山水、花鸟、梅竹,尤以山水著名。

其山水法宗宋元,又能自成一家。

师画家沈周,落笔秀润,临摹唐、宋、元诸家,师黄公望尤为致力。

晚年笔力蓊苍劲,气象峻,与文征明、沈周并重。

徐泰,字阶平,号枳园,浙江杭州人。

生卒年不详,从艺活动约在万历、崇祯间。

善画山水、人物、肖像,山水宗戴进。

清顺治十六年(1659),时年75岁的蓝瑛与徐泰合绘了一幅《浴砚图》,画芯纵143厘米,横45厘米,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一位着明制汉服仕女立于画中央,左手执砚右手拿鬃刷作浴砚状,身旁绘有画案、杌凳、盆、架、文房等小摆件,右绘玲珑透漏的山石和蕉叶。

蓝瑛在画面左上留白处用隶书题写了“浴砚图”三个字,下钤白文方印“吉人怀贞”、朱文方印“□月棂”、白文方印“宝研堂”。

蓝瑛行书题写的跋文:“僧孺嗜研成癖,自儒而僧,不易之性。

向得尼山、紫端,随之云水,近得绿端,宋马和之所遗者,索正于余,随索作三生石勒之上,颜曰:贞吉研。

社中徐階平为之画浴研图,余复为补蕉石,愿僧孺生生与斯研斯人团圆头作净业缘。

”署款:“己亥新夏七十又五石头陀蓝瑛记。

”下钤朱文方印“蓝瑛之印”、白文方印“田叔氏”。

徐泰在右下角楷书落款:“枳园徐泰写”,下钤朱文方印“徐泰之印”、白文方印“阶平甫”、白文方印“无可奈何”。

从题跋可知此画为徐泰绘人物、桌几,蓝瑛补蕉石。

蓝瑛与徐泰属同社画友,在合作《浴砚图》的前两年,即顺治十四年(1657),合绘了《邵弥像》,纸本,设色,纵83厘米,横29.5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由徐泰写照,蓝瑛73岁时补景。

从这两次合绘来看,均是徐泰写照在先,蓝瑛后补山石草木,就一般合作绘画的惯例而言,晚辈或画艺稍逊者往往先落笔,长者或画艺较高者后绘或补笔。

绘这两幅图时蓝瑛已是晚年了,在画坛享有较高声望,徐泰资料甚少不详,不禁让人猜想彼时蓝瑛的绘画地位是否在徐泰之上?蓝瑛是“武林派”开创者,从学者颇众,青年时曾长期追随董其昌,大大提高了其艺术眼界和交往层次。

中国历代画家名录

中国历代画家名录

中国历代画家名录三国-两晋-南北朝画家顾恺之,(约345——406年),字长康,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他是东晋著名画家,多才艺,工诗赋,尤精于绘画,擅长于佛道、人物、肖像、禽兽、山水,尤善传神。

曾在建康瓦棺寺作维摩诘壁画,为世所称。

代表作品《女史箴图卷》、《列女仁智图卷》、《洛神赋图卷》等。

萧绎—(505——554年),字世诚,博学善画,尤以肖像画最擅。

代表作品《职贡图卷》。

-----------------------------------------------------隋唐画家展子虔(约531—604年前后),隋朝山水画家,渤海(今山东阳信)人,他的人物、山水、界画和车马无不精湛,尤长人物山水。

代表作品《游春图卷》是现存卷轴山水画中最古老的一幅。

阎立本(?—673年)唐代初年,人物画家,雍州万年(今陕西临潼)人。

他的绘画题材非常广泛,除当时流行的宗教画外,人物、车马、山水、台阁等无所不能。

代表作品《步辇图》等。

吴道子(约公元680年~公元759年),唐朝著名画家,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

被后世尊称为“百代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

他是中国山水画的祖师,被后人尊称为“画圣”,人物绘画“冠绝于世”。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别名王右丞,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王维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近体诗严守声律,意态豪放,代表作有《王摩诘文集》等,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李昭道,初唐时期,青绿山水画家,画风精巧细密。

代表作品《明皇幸蜀图》体现了他的典型风格,时代特征明显,是反映唐代山水画面貌的重要传世作品。

张萱,唐代陕西长安人,最擅长画妇女和婴儿,他的人物画创作多半是描写宫廷妇女的闲散娱乐生活,人物形象不仅“形似”,而且传神,能确切刻画人物的心理状况。

代表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等。

梁令瓒,或称蜀人,活动于开元年间,画风严谨、精细,在天文学上有一定贡献,代表作品《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

中华才女创华派紫砂百年传承获京城喝彩

中华才女创华派紫砂百年传承获京城喝彩

中华才女创华派紫砂百年传承获京城喝彩作者:丁吉林来源:《财经界》2014年第11期在紫砂壶的江湖中,华派紫砂可谓闻名遐迩,在众多紫砂派别中独树一帜。

其精湛的紫砂工艺及巧夺天工的造型,更让人们趋之若鹜。

此次50余件华派紫砂精品亮相国防大学更印证了这一点。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

10月18日,“华派紫砂艺术·国防艺术展”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文体中心二楼国防艺苑隆重举办。

此展览拉开了紫砂文化走进军营的序幕,为在军营中宣传紫砂文化做了重要的诠释。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中将张兴业;美术史论家、央视《百年巨匠》总撰稿刘传铭;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秘书长安然;中央党校原后勤局局长车继先;北京艺术博物馆馆长张树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副院长李明奎;中国电子系统工程总公司总经理翟兴旺;中国邮政文化邮局长朱涛;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江省人文环境艺术研究院院长徐发波等嘉宾领导以及各界媒体代表100余人参加了此次盛会。

“此次展览意义不一般,因为它开启了紫砂文化进入军营的先河,特别走进了全国最高军事学府国防大学。

对促进军民的文化交流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美术史论家、央视《百年巨匠》总撰稿刘传铭先生如是说。

现场参观展览的观众对这50件艺术珍品啧啧称赞,一位王先生兴奋地对记者说道,“头一回看到这么精美的紫砂作品,很难想象一把泥竟然能创作出如此美妙的艺术品。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

”“华派紫砂”是三代女性的结晶,在三代人的创作实践中,形成了华派独特的风格。

其能于生活中捕捉美的形式,大胆构思尝试,结合紫砂特质加以创作。

设计独特出众、奇趣无穷,整体造型比例恰当,意涵深刻隽永,配合独树一帜的制壶手法,散发着强烈的艺术气息,兼具传统基础的深度及现代感,并顾及实用性。

当然,取得如此斐然的成绩,凝聚了三代人的心血。

华派紫砂第二代传人钱秋虹女士对记者说到,“我们还要不断地努力,在做好壶的同时,把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出去,特别是紫砂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紫砂文化,让紫砂文化走向世界。

博宝艺术家刘庭安简介

博宝艺术家刘庭安简介

博宝艺术家刘庭安简介
个人简历
刘庭安,江苏扬州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

在工笔人物,花鸟,山水画有深厚的功底,其作品在首届“扬州八怪杯”全国书画大展赛中获三等奖,首届“任伯年杯”书画大展赛中荣获优秀作品一等奖,“翰墨飘香”中华诗书画艺术联展荣获金奖。

“洞庭湖,岳阳楼杯”中国书画大赛中荣获银奖,“悲鸿奖”全国书画作品大展赛获铜奖。

刘庭安的金箔画
金箔艺术由来已久。

金箔艺术画古今中外也不乏其例。

但刘庭安先生的金箔画独辟蹊径,另立奇峰。

在其不懈的探索下,刘庭安先生的金箔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技法和风格,在装饰艺术领域获得了优秀的赞誉,
正成功地向着纯艺术领域大步前进。

刘庭安先生的金箔画,秉承传统金箔艺术画的华丽富贵,却远远超越了炫耀富贵的层面。

从中国画墨分五色中获得启示,刘庭安先生独创了他的“金分六层”,充分利用底材,金箔面的不同对比,
腻粉的凹凸,
沟线的变化等等,点,线,面,体,色彩,机理,质感有机融会,大大扩展了金箔画的表现力。

刘庭安先生性情敦厚,却于辛勤执着中时时幡然顿悟,在将中国绘画艺术讲究的“绘事后素”,“计白当黑”,“气韵生动”的美学妙道转移到金箔画中,深有心得。

刘庭安先生的金箔画,密不透风间廓然留白,极尽绚丽处寻得素朴,穿透金箔的富丽堂皇开拓出悠远的意绪。

刘庭安先生努力提升金箔画的艺术品格,登堂入室“金中禅”,已然流连于深厚文化的无限风光之中!
刘庭安作品欣赏
【博宝宝珍商城】刘庭安万壑流翠鹤韵延年。

鲁派内画传承人李韶玥,于方寸之间绘大千世界

鲁派内画传承人李韶玥,于方寸之间绘大千世界

◎文/安红LANMUCEHUA /栏目策划山东淄博继烧烤之后,又出现书画大师在“八大局”给游客们题字作画的文化热潮。

恰逢此时,淄博90后鲁派内画第五代传承人李韶玥,凭借在3厘米的珠子上反手作画的“绝技”冲上热搜。

在父亲“沉默”的背影里,渐渐长大李韶玥是山东淄博人,1993年出生。

她的父亲是工艺美术大师李慧同先生,非遗鲁派内画第四代传承人。

李韶玥幼时的记忆里,印象最深刻的是父亲在书房里伏案创作的背影:高大、宽厚而又沉默。

父亲手中的笔充满着无尽的魔力,在那么小的内画壶里勾来描去之后,一个精美的艺术品就出现了。

有时,李韶玥站在比她还高的桌子前,静静地看着父亲创作。

专注在绘画中的父亲,发现她时,会抱歉地对她笑笑,然后拿着手中的内画壶问她:“好看吗?喜欢吗?”小韶玥便使劲地点头。

这时,父亲会把她抱在怀里,握着她的小手教她画。

小韶玥觉得,原本在父亲手中那么听话的笔,到了自己的手中却笨拙无比。

上了小学,李韶玥参加了学校的美术兴趣班,她的绘画天赋在此时也显露了出来。

很快,她便从“涂鸦班”过渡到了“素描班”,同时在家里被父亲安排每天练毛笔字。

李韶玥对物体形状、透视关系、颜色的辨识和判断,有着超于同龄人的敏感,所以她是素描班里成绩最好的一个。

高考时,李韶玥选择了景德镇陶瓷大学的绘画专业。

相对于写意而言,李韶玥尤其对工笔人物感兴趣。

在绘画上,她希望不只是简单的临摹与复刻,还要有大胆的思考与创新。

她的毕业设计作品在所有毕业设计作品中被周明聪教授评为最有思想、最富创新。

继承父亲的衣钵,于方寸之间绘大千世界2015年,李韶玥从景德镇陶瓷大学毕业,她没有像大多数同学一样留在景德镇创业。

她想起父亲拿着自己的小手在内画壶里画画的情景,想起父亲书房里的灯光和背影,她选择回归家乡。

她要接过父亲的衣钵,成为一个有着学院派经历的合格的内画传承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孝诚先生,是李慧同当初学习鲁派内画时于方寸之间绘大千世界鲁派内画传承人李韶玥,8栏目策划/LANMUCEHUA 的引路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宝艺术家朱序瑄简介
朱序瑄,曾用艺名:览烽,一颠,颠者;别号:梅园居士,清竹轩主,无求斋。

1962年生,杭州人,现居住浙江海盐。

从小善画,受家母与外公启蒙,在不同时期先后得到了任小田,许竹楼,黄幻吾,唐云,钱君匋,
朱屹瞻等名师指点与影响。

1979-1984年就读于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今中国美术学院)。

擅长写意花鸟,也涉人物与山水画,对传统绘画理念有着深入的研究并有独自的见解
和认识。

他强调绘画的主体作用,不像泥古者那样斤斤计较一点一画一招一式的出处,而是从整体上去继承传统精神。

一是从丰富的传统遗产中撷取“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意象表达手段,又广泛地吸取民间剪纸,
泥塑,漫画,装饰画等艺术形象的塑造方式,
自然借用,搓揉地融合到自己的绘画形象创造中,
并赋予自身的精神世界,
人格气质,情感的释放,用心灵重新熔铸成一种超越自然形态,
独立于自然的,
区别于前人和今人的独有意象化的花鸟造型形象。

二是他强调笔墨要与时俱进,对传统以线为核心的语言体系进行体格转型意义上的解构和重构,继承简括,
浑厚,
力求气韵生动的传统笔墨精神,适当地汲取相关艺术有益的技巧成分来拓展增强笔墨,使其表现力更趋丰富和多元化;
并主张解放色彩,让色彩的本义得到充分的发挥,
借鉴相关艺术有益的色彩运用手段,
巧妙地揉合在自己的绘画创作中,
使表现的物象色彩对比强烈又鲜明,
增强了视觉感观上的效果与冲击力。

三是他探讨画面构成新变化,提出了应该注重图像形式美感化,侧重画面构成的大开大合,强化纵横关系,
在不对称中求对称,
取得平衡之势,并在相关的其它艺术或工艺美术构图中寻找灵感,
借用到中国画构图形式的新变化中,
再运用一些民间艺术的装饰手法有机地结合到作品中,
不仅使作品图像形式更趋完美,
也具很强的艺术张力,
弥补了传统绘画效果不足的缺陷,
使花鸟画整体的美学特征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和凸现。

四是强调艺术个性面貌。

他生性崇尚自然,讲究朴实,率真,不随波逐流,有独立见解和阳刚之气的个性气质。

他珍惜和发扬自己的个性,并注入到自己的创作中,画面布局重整体,重气势,重笔墨,
重造型的简括,
把自己的思想情感以及追求“真,善,
美”的高尚境界之寓意赋予到描绘物象里。

他反对习惯于沿袭,重复,类似前人或他人的绘画观念,提倡“笔墨当随时代”,张扬在艺术中个性的渗入和独立见解的发挥。

正基于此,他的作品里才会有强烈鲜明的个性面貌和独立于前人或今人的笔墨语言。

尤其这些年广交四海宾朋艺友,不分南北画派,区域之分,抛弃成见,
互为探讨学习,
在坚持传统绘画主体精神下,把各门类艺术有益成分加以汲取,用来转化与表达符合时代精神要求的绘画语言,
形式新,
笔墨传统出----是画家创作的理念,也是造就他其艺术作品风格独特的重要因素,也被当今画坛誉为名副其实的实力派中有代表性的中青年画家。

作品更是越来越引起全社会人们的关注与重视。

作品《清品图》,1997年获上海国际书画博览会铜奖。

作品《大吉图》,1998年获“中国国际书画名家展”优秀奖。

作品《青莲图》,获“跨世纪,和平杯全国书画展”银奖。

作品《一壶春》,入全国百名实力派中青年画家作品展。

作品《寒露图》,获“当代书画名家作品展”金奖。

作品《醉几度春风》入世界华人书画作品展。

作品《秋实》入中国知名画家作品展。

作品《春晖》入全国书画名人名家作品展。

作品《灼灼红芳》入著名画家百人作品展。

2009年在当地书画院成功举办了“朱序瑄花鸟画个人作品展”。

作品分别赴法国,日本,台湾,香港,新加坡,美国,加拿大等国和地区交流展出,
并受到欢迎与友好机构与人士的收藏。

作品在国内已受到美术界的一些权威人士及画坛前辈的广泛关注与极高的评价。

《中国书画报》,《美术报》,《中华收藏》等等许多刊物均作过专版重点介绍与评论;上海东方电视台,
浙江电视台,
中央电视台,北京卫视,香港阳光卫视等均作过个人采访报道,介绍其绘画成就。

朱序瑄作品欣赏
【博宝宝珍商城】朱序瑄作品米芾拜石图写意人物画朱序�u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