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社会《和爸爸走散了》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
幼儿中班社会教案《和爸爸走散了》

幼儿中班社会教案《和爸爸走散了》教案名称:幼儿中班社会教案《和爸爸走散了》教案内容:本次教案以幼儿园中班社会科目《和爸爸走散了》为主题,通过讲故事和活动的方式,帮助幼儿学习有关走散的经历和找爸爸的方法。
教学目标:1. 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走散的经历和找爸爸的方法。
2. 培养幼儿关注和照顾他人的意识。
3. 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故事书《和爸爸走散了》。
2. 感受大家庭游戏素材。
3. 概念图卡片。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介绍今天的主题——《和爸爸走散了》,问幼儿们是否有过走散的经历,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注意。
2. 鼓励幼儿谈论自己走丢过的经历,并引导他们讨论走散的感受。
步骤二:讲故事(15分钟)1. 教师准备故事书《和爸爸走散了》,用图片或手势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跟随故事情节。
2. 在故事的过程中,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如爸爸走丢了怎么办? 应该立即找老师或其他工作人员寻求帮助。
步骤三:活动(30分钟)1. 感受大家庭游戏:教师将幼儿分为几个小组,模拟在公园走丢游戏。
每个小组选一名幼儿扮演爸爸或妈妈,其他幼儿要寻找他们。
找到后,幼儿们还要和他们握手或拥抱,表达自己的关心和照顾。
2. 教师使用概念图卡片,让幼儿们思考和讨论找爸爸的方法,并将思路用图形化展示。
例如,寻找标志物、寻找熟悉的人、大声喊叫等等。
3. 小组合作活动:每个小组选一名幼儿扮演迷路的孩子,其他幼儿要帮助他们通过迷宫(地图)找到爸爸的位置。
4. 游戏结束后,教师与幼儿们进行讨论,总结出找爸爸的有效方法。
步骤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帮助幼儿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强调与他人走散时应该如何寻找帮助。
2.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听故事和参与活动的感受。
步骤五:作业(家庭作业)1. 拓展活动:要求幼儿在家与家人讨论走散的经历,与家人讨论找爸爸的方法,并画一幅描绘寻找爸爸的场景的图片。
2. 家长陪伴下,鼓励幼儿在图画上写一段话,描述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幼儿中班社会教案《和爸爸走散了》

幼儿中班社会教案《和爸爸走散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社会教材第四章《安全防护》,详细内容为第三节《和爸爸走散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走失的情况,掌握走失时的应对方法,提高幼儿的安全防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到走失的危险性,增强安全意识。
2. 培养幼儿在走失时能冷静应对,知道向哪些人求助。
3. 提高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能力,预防走失情况的发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在走失时能冷静应对,知道向哪些人求助。
重点:培养幼儿的安全防护意识,预防走失情况的发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卡片、故事书、情景剧道具。
2. 学具:画笔、彩纸、贴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一次户外活动,模拟走失情景,让幼儿亲身体验走失时的紧张与恐惧。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故事书、挂图等形式,讲解走失时的应对方法,让幼儿了解如何保护自己。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出示卡片,让幼儿选择正确的求助对象,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防走失经验,提高幼儿的安全防护意识。
5. 情景剧表演(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情景剧表演,让幼儿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和爸爸走散了》2. 内容:① 走失时的应对方法② 正确的求助对象③ 预防走失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和爸爸走散后的应对方法。
答案要求:幼儿需画出自己和爸爸走散后,如何求助、保护自己的情景。
2. 作业题目:和家长一起制定一个预防走失的计划。
答案要求:幼儿需与家长共同完成,内容要包括预防走失的方法、求助对象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次课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幼儿在走失时的应对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2. 拓展延伸:教师可组织家长进行一次防走失讲座,加强家长的安全意识,共同为幼儿的安全成长保驾护航。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和难点解析: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是教学设计的核心。
幼儿中班社会精品教案《和爸爸走散了》

幼儿中班社会精品教案《和爸爸走散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社会教材《安全教育》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和爸爸走散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走失时的应对方法,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走失时的心情,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2. 培养幼儿遇到突发情况时的冷静、理智,掌握基本的求助方法。
3. 增强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避免走失事件的发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在实际情景中,学会冷静应对走失事件,找到求助的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掌握走失时的求助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情景演示图、求助方法卡片、安全提示牌。
2. 学具:画纸、彩笔、贴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情景演示图,讲述一个小朋友和爸爸在商场走散的故事。
(2)引导幼儿讨论:如果你是这个小朋友,你会怎么办?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求助方法卡片,讲解遇到走失情况时,可以采取的求助方法。
(2)教师邀请几名幼儿上台演示求助方法,其他幼儿观看并学习。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画纸、彩笔、贴纸,让幼儿画出或贴出自己认为走失时应该采取的措施。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的错误,给予鼓励和表扬。
4. 小组讨论(10分钟)(1)将幼儿分成小组,讨论如何避免走失事件的发生。
5. 游戏环节(10分钟)(1)组织幼儿进行“安全找爸爸”的游戏,模拟走失情景,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求助方法。
(2)游戏结束后,教师进行点评,强调安全意识。
(2)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教师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和爸爸走散了》2. 内容:(1)走失时的心情(2)求助方法(3)如何避免走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一画:画出你和爸爸走散后的情景。
(2)写一写:用贴纸或文字描述你找到爸爸的过程。
2. 答案:(1)情景画:幼儿画出自己和爸爸走散的情景,表达出紧张、害怕的心情。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和爸爸走散了》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和爸爸走散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和爸爸走散了》,主要针对中班幼儿设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学会在公共场所与父母走散时如何自我保护,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在公共场所与父母走散时应该如何自我保护。
2. 培养幼儿的应变能力和观察力。
3. 增进幼儿对家庭、父母的爱,增强家庭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在公共场所与父母走散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难点:如何让幼儿学会冷静应对突发情况,提高应变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视频、故事书等。
学具:画笔、画纸、安全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想象自己在公共场所与爸爸走散的情景,引导幼儿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应对。
2. 讲解示范:通过故事书、图片、视频等教具,讲解在公共场所与父母走散时应该如何自我保护,如找到安全的地方等待、不随便跟陌生人走、记住父母的联系方式等。
3. 互动提问: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适时提问,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巩固所学内容。
4. 小组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在公共场所与父母走散时应该如何应对,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
5. 角色扮演:让幼儿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公共场所与父母走散的情景,练习所学自我保护方法。
6. 随堂练习:教师设计一些有关自我保护的题目,让幼儿回答,检查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公共场所走散了怎么办?1. 找到安全的地方等待2. 不随便跟陌生人走3. 记住父母的联系方式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幼儿画一幅自己在公共场所与父母走散的画,并在画上标注出应该如何自我保护。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次课程进行反思,了解幼儿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思考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情景:以幼儿在公共场所与父母走散的情景作为教学切入点,使幼儿能够更好地产生共鸣,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幼儿中班社会教案《和爸爸走散了》2篇

幼儿中班社会教案《和爸爸走散了》 (2) 幼儿中班社会教案《和爸爸走散了》 (2)精选2篇(一)教案名称:《和爸爸走散了》适用年龄:幼儿中班(3-4岁)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走散的概念,并学会如何自己保护自己;2. 通过情境模拟,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4. 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互助精神。
教学准备:1. 故事《和爸爸走散了》的图片或幻灯片;2. 社交技巧手稿或卡片(写有沟通、求助、注意安全等内容);3. 模拟角色扮演的小道具(如手机、名片、钥匙等);4. 海报纸及彩色笔。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老师播放故事《和爸爸走散了》的图片或幻灯片,向幼儿介绍故事的大致内容,并与幼儿分享自己小时候走散过的经历,强调走散是一种常见的事情,但我们要学会如何应对。
故事讲解:2. 老师与幼儿一起阅读故事《和爸爸走散了》,重点讲解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并根据幼儿的理解程度进行适当解释和讨论。
角色扮演:3. 老师把小道具分发给幼儿,让他们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一部分幼儿扮演爸爸,另一部分扮演小明,通过模拟情景,让幼儿体验到走散的感觉,并学会寻找家人的方法。
小组讨论:4. 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a. 小明和爸爸为什么走散了?b. 小明应该怎么做才能尽快找到自己的爸爸?c. 如果小明没有找到爸爸,他应该怎么做?情境模拟:5. 老师安排小组角色扮演,让一部分幼儿扮演小明,另一部分幼儿扮演陌生人或店员,在教室内模拟一个购物中心或公园,让幼儿实际操作寻找爸爸的方法,并学会主动寻求帮助或流露出自己走散的情况。
总结讨论:6. 回到教室,让幼儿围坐在一起,总结和讨论在模拟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同时,强调沟通和告知家人自己去哪儿的重要性,并给幼儿介绍一些常见的安全技巧。
展示制作:7. 分发海报纸和彩色笔,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绘制一幅海报,可以包括安全提示、找家人的方法等内容,鼓励幼儿尽量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中班社会教案《和爸爸走散了》

中班社会教案《和爸爸走散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社会教材第四章《安全我知道》第三节《和爸爸走散了》。
详细内容包括:辨识公共场所的安全标志;了解走失时的求助方法;掌握与父母联系的方式。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辨识公共场所的安全标志,提高安全意识。
2. 培养幼儿在走失时的求助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 让幼儿掌握与父母联系的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幼儿在走失时能够冷静应对,找到求助的方法。
重点:辨识安全标志,了解求助方法,掌握与父母联系的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安全标志卡片、情景图、电话玩具、求助方法图卡。
2. 学具:彩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幼儿在超市与爸爸走散的故事,引发幼儿对走失问题的关注。
2. 认识安全标志(5分钟)展示安全标志卡片,引导幼儿辨识并了解其含义。
3. 求助方法学习(5分钟)讲解走失时的求助方法,如:找穿制服的工作人员、拨打父母电话等。
4. 例题讲解(5分钟)通过情景图,引导幼儿判断图中幼儿走失时的求助方法是否正确。
5. 随堂练习(5分钟)6. 与父母联系的方式(5分钟)讲解与父母联系的方式,如:拨打父母电话、向工作人员求助等。
六、板书设计1. 安全标志:图文并茂展示常见的安全标志。
2. 求助方法:以流程图形式展示走失时的求助步骤。
3. 与父母联系的方式:列出父母联系方式和求助电话。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在公共场所见过的安全标志。
答案:幼儿需在画纸上画出自己见过的安全标志,并简单描述其含义。
2. 作业题目:如果你在超市与爸爸走散了,你会怎么做?答案:幼儿需列出至少三种求助方法,并说明理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求助方法方面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到公共场所实地观察安全标志,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2)开展家庭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共同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和爸爸走散了》及教学反思[5篇范例]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和爸爸走散了》及教学反思[5篇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45689f1c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41.png)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和爸爸走散了》及教学反思[5篇范例]第一篇: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和爸爸走散了》及教学反思《中班社会教案《和爸爸走散了》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社会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社会教案《和爸爸走散了》含反思!【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故事发展情节。
2、学会与家人走散后几种自救的方法。
3、体会故事里人物的心情,学会遇事不乱,冷静思考。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知道地铁站人很多。
2、物质准备:PPT,笑脸与哭脸卡片。
【活动过程】一、观看图片,认识故事里的主要人物。
出示图片,认识主要人物。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新的朋友,穿红色上衣的小兔子他的名字叫杰瑞,站在他旁边的这个高高帅帅的人是杰瑞的爸爸。
二、了解情境,初步感受故事人物心情。
观看图片,说一说小兔子和爸爸一起坐车的心情。
师:小兔子和爸爸一起去坐车,车上的人可真多呀,小朋友们你们说小兔子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是怎么看出来的?幼儿根据图片内容回答。
教师总结:小兔子有一点儿紧张,害怕,因为人很多,小兔子怕和爸爸走散了,所以拽着爸爸的衣服站着。
三、倾听故事,了解人物心理变化过程。
1、体会小兔子和爸爸走散后的心理。
(1)观看图片,猜测小兔子和爸爸走散的心情。
师:由于人太多,小兔子和爸爸走散了,小朋友们说说小兔子现在是什么心情?(幼儿回答)(2)观看图片,说出车开走后小兔子心情变化。
师:小兔子发现爸爸没有和自己在一起,赶快大声地喊爸爸,爸爸,可是人来人往的站台前全是陌生的身影,列车很快飞驰而去。
小朋友们说一说小兔子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幼儿回答)教师小结:小兔子发现和爸爸走散后心里特别地着急,害怕,等车都开走了还是没有找到爸爸,小兔子就更加着急害怕了,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人的小兔子急的都哭了出来。
2、帮助小兔子想出找到爸爸的方法。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和爸爸走散了》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和爸爸走散了》一、教材简介《和爸爸走散了》是一本适合幼儿阅读的绘本故事,主要讲述了独自前往公园游玩的小男孩不小心和爸爸走散了,最终在警察叔叔的帮助下找到爸爸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的讲述,可以教育幼儿离家出游时要注意安全,并提高幼儿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能力。
二、教学目标1.让幼儿掌握一些突发情况下的自救方法;2.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能力;3.增强幼儿安全意识;4.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5.提高幼儿的判断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故事时间首先,让孩子们做好阅读准备,进入故事时间。
2. 故事阅读根据幼儿园中班的年龄特点和教学目标,可以适当地调整绘本的内容,并通过简单的语言和图画,生动地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情境。
3. 故事情境模拟讲完故事后,可以组织幼儿模拟故事中的情境,通过角色扮演,帮助幼儿感受情境中的紧张和害怕,让幼儿了解并掌握一些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方法。
4. 情境分析最后,可以组织幼儿对故事中的情境进行分析,让幼儿逐渐明白故事中的事情是如何发生的,以及应该如何避免和处理类似的情况。
四、教材分析《和爸爸走散了》是一本生动有趣的故事书,能够引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同时,故事的主题也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容易引起幼儿反思和探究的欲望。
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可以通过简单的语言和图画,让幼儿感受情境,理解故事中的情节。
五、教学方法1. 讲述法以语言为主要工具,通过简单的讲述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从而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2. 角色扮演法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情境,并对自己、家人和身边事物的安全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
3. 情境分析法让幼儿通过故事情境的分析,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并掌握防患于未然的方法。
六、教学重点1.让幼儿掌握一些突发情况下的自救方法;2.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能力;3.增强幼儿安全意识。
七、教学环节1.教师讲述故事;2.故事情境模拟;3.情境分析。
八、教学时长本教学计划共计1个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班社会《和爸爸走散了》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比
赛获奖教案
幼儿中班社会教案《和爸爸走散了》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故事发展情节。
2、学会与家人走散后几种自救的方法。
3、体会故事里人物的心情,学会遇事不乱,冷静思考。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地铁站人很多。
2、物质准备:PPT,笑脸与哭脸卡片。
【活动过程】
一、观看图片,认识故事里的主要人物。
出示图片,认识主要人物。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新的朋友,穿红色上衣的小兔子他的名字叫杰瑞,站在他旁边的这个高高帅帅的人是杰瑞的爸爸。
二、了解情境,初步感受故事人物心情。
观看图片,说一说小兔子和爸爸一起坐车的心情。
师:小兔子和爸爸一起去坐车,车上的人可真多呀,小朋友们你们说小兔子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是怎么看出来的?
幼儿根据图片内容回答。
教师总结:小兔子有一点儿紧张,害怕,因为人很多,小兔子怕和爸爸走散了,所以拽着爸爸的衣服站着。
三、倾听故事,了解人物心理变化过程。
1、体会小兔子和爸爸走散后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