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
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

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免疫抑制剂是一种医疗药物,它对免疫系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可以抑制过度的免疫反应和自体免疫反应。
免疫抑制剂在治疗恶性肿瘤、自体免疫病和器官移植后的抗排异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免疫抑制剂也有其副作用,需要严格遵循医嘱使用。
作用机制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免疫系统中特定细胞或蛋白质的功能,从而控制免疫反应。
常见的免疫抑制剂有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硫唑嘌呤、骨髓移植后的免疫抑制剂等。
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常见的免疫抑制剂,它可以抑制T细胞的活性,降低白细胞数量,减少炎症反应。
环磷酰胺是一种细胞毒药物,主要作用于快速分裂的细胞,用于治疗恶性肿瘤、自体免疫病和器官移植后的抗排异。
硫唑嘌呤是一种质子代谢途径抑制剂,可以抑制T细胞和B细胞的活性,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副作用免疫抑制剂使用过程中,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感染、肝功能异常、胃肠道反应、皮肤病变、肾功能异常等。
一般来说,副作用的严重程度与剂量大小有关,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剂量,严格监测副作用的发生情况。
感染是免疫抑制剂使用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副作用。
免疫系统被抑制后,患者的免疫力下降,易感染各种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
因此,患者需要加强卫生意识,避免接触患病的人和物品。
肝功能异常也是使用免疫抑制剂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之一。
大多数免疫抑制剂在肝脏代谢后分解成代谢物排泄,如果肝脏功能异常,会导致代谢物积聚,出现不良反应。
因此,如果患者已经患有肝病或正在服用其他可能影响肝脏功能的药物,应该告知医生。
胃肠道反应也是免疫抑制剂使用过程中常见的副作用之一。
患者可能会出现腹泻、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症状。
这些反应一般在用药初期出现,持续时间短暂,不需要特殊处理。
总结免疫抑制剂在治疗某些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也不能忽视。
患者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时,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和监测,如有副作用,应及时向医生咨询。
同时,患者应该加强自身的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药理学——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

药理学——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考情分析一、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以抑制各种对机体不利的免疫反应,主要用于器官移植和自身免疫疾病。
注意:这类药物选择性差,长期应用可诱发感染、肿瘤、畸胎。
1、环孢素(CsA)【作用】与环孢素受体结合,抑制钙调磷酸酶,从而使IL-2等细胞因子减少→选择性抑制T细胞活化,对B细胞抑制作用弱。
【应用】①器官移植时抗排异反应的首选药②自身免疫性疾病。
【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其严重程度与剂量、血药浓度相关,为可逆性。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肾毒性,用药期间应监测肾功能。
◆有肝毒性◆此外还有继发感染、诱发肿瘤、胃肠道反应等。
2.他克莫司【作用】作用机制与环孢素相似,强效免疫抑制剂。
【应用】主要用于器官移植排异反应与环孢素相比,在降低急性排异反应率和延长患者生存期方面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不良反应】与环孢素相似。
3.麦考酚酸酯(MMF)【作用】——也称霉酚酸酯——MMF进入体内→MPA(次黄嘌呤单核苷磷酸脱氢酶抑制剂)——抑制B细胞抗体形成和细胞毒T细胞活化。
【应用】① MMF主要应用于器官移植,能显著减少急性排异反应的发生。
②其他药物不能耐受或疗效不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对银屑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疗效。
二、免疫增强剂免疫增强剂可增强机体的抗肿瘤、抗感染能力,纠正免疫缺陷。
临床主要用于:免疫缺陷性疾病、恶性肿瘤及难治性细菌或病毒感染。
1.左旋咪唑【作用】双向调节作用——◇对免疫功能正常人无明显影响;◇对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恢复肿瘤患者低下的免疫功能,增强特异性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应用】①免疫低下者的慢性反复感染;②多种肿瘤;③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
2.卡介苗-- 减毒的牛型结核杆菌活菌苗(免疫佐剂)--【作用】——增强各种抗原的免疫原性,加速诱导免疫应答——刺激多种免疫细胞活性,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应用】——黑色素瘤、白血病、肺癌。
【不良反应】·注射局部可见红斑、硬结和溃疡;·亦可出现寒战、高热、全身不适等;·反复瘤内注射可发生过敏性休克或肉芽肿性肝炎;·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出现播散性结核;·剂量过大,可降低免疫功能。
影响免疫功能药ppt课件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它可与人淋巴细胞结合,在补体的共同作用下, 裂解淋巴细胞,而起到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用于器官移植后排异反应。 环孢菌素
本品的免疫作用强而毒性小,选择性较高,主要 影响T细胞,特别对T细胞激活的早期阶段有强力 抑制作用,而一般剂量对B细胞无明显损害。用于 抑制器官和阻止移植后的排异反应,为首选药物 。亦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三节 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是由体细胞产生的一系列高活性、多功 能蛋白或糖蛋白,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工具,介 导细胞间的相互应答,促进和调节细胞的活化、 增殖、分化和效应功能的表达。重要细胞因子包 括:白介素类(IL-1~IL-18),干扰素类(IFN-α ,IFN-β,IFN-γ),集落刺激因子类(CSFs),肿 瘤坏死因子类(TNFs),转化生长因子类(TGFs )。
第四十六章 影响免疫功能药
免疫系统是体内一个特殊的能识别异己、排出 异己物质的系统,它具有免疫防护(抗病原体侵 袭)、免疫稳定(清除损伤、衰老细胞)和免疫 监视(消除癌症细胞)三大功能。
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是一类通过影响免疫应答 反应和免疫病理反应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治疗疾 病的药物,主要包括免疫抑制剂和免疫促进剂两 大类。
干扰素(IFN)药 常用6-巯嘌呤和硫唑嘌呤。能干扰嘌呤生物合成 ,产生细胞毒作用。能抑制淋巴细胞增殖,阻止 抗原敏感的淋巴细胞转化为免疫母细胞。对T淋 巴细胞抑制作用强,对B淋巴细胞较弱。 烷化剂
常用氮芥、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塞替哌等。 通过烷基化DNA,破坏DNA,从而杀伤淋巴细胞 ,产生免疫抑制效应。免疫抑制作用强而持久, 对B细胞的抑制作用比对T细胞强,对NK细胞也 有抑制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Wegener肉芽肿、 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肾小球肾炎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预防慢性排斥反应。
免疫抑制剂的作用、副作用及护理要点

免疫抑制剂的作用、副作用及护理要点免疫抑制剂是一类用于调节、抑制免疫系统功能的药物,常用于治疗免疫系统异常活跃的疾病。
诸如器官移植、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反应等都可以通过应用免疫抑制剂来减轻症状。
但是,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也可能导致一系列副作用和并发症,因此在使用这类药物时,护理要点尤其重要。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免疫抑制剂的作用。
免疫抑制剂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关键环节,减轻免疫反应,达到治疗效果。
免疫反应是机体对抗外界侵袭的一种保护机制,但有时免疫系统会出现异常激活,引起炎症、组织破坏等不良反应,这时就需要应用免疫抑制剂来抑制免疫系统的过度活跃。
免疫抑制剂具有以下几种作用机制:1. 抑制T细胞活性:T细胞是调节免疫应答的重要细胞,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T细胞的活性,降低免疫反应的强度。
2. 抑制B细胞活性:B细胞是产生抗体的细胞,免疫抑制剂可以减少B细胞的活性,从而降低抗体的产生。
3. 抑制炎症反应: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炎症细胞的释放和活性,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减少组织损伤。
除了上述的作用机制外,免疫抑制剂还可以影响免疫系统其他的分子和细胞,比如抑制浆细胞等。
然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也会产生副作用。
由于免疫抑制剂减弱了免疫系统的功能,患者容易感染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从而导致感染的发生和严重性增加。
另外,免疫抑制剂还可能引发胃肠道病变、肝肾功能损害、骨质疏松、皮肤病变等副作用。
特别是在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患上恶性肿瘤的风险也会增加。
因此,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过程中,护理要点尤为重要。
以下是使用免疫抑制剂时的护理要点:1. 个体化护理计划:制定个体化护理计划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步骤,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病情、用药剂量等,制定专门的护理计划,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
2. 监测感染情况:由于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患者易感染,特别是严重的病原体感染。
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及时发现感染并及时采取措施,如联合用药、调整剂量等。
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

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考情分析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1)免疫抑制剂——环孢素、他克莫司、麦考酚酸酯的药理作用及应用(2)免疫增强药——左旋咪唑的药理作用及应用(3)免疫调节剂——白介素-2,干扰素(IFN)的药理作用及应用掌握掌握掌握一、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以抑制各种对机体不利的免疫反应,主要用于器官移植和自身免疫疾病。
注意:这类药物选择性差,长期应用可诱发感染、肿瘤、畸胎。
1.环孢素(CsA)【作用】与环孢素受体结合,抑制钙调磷酸酶,从而使IL-2等细胞因子减少→选择性抑制T细胞活化,对B细胞抑制作用弱。
【应用】①器官移植时抗排异反应的首选药;②自身免疫性疾病。
【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其严重程度与剂量、血药浓度相关,为可逆性。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肾毒性,用药期间应监测肾功能。
◇有肝毒性。
2.他克莫司【作用】作用机制与环孢素相似,强效免疫抑制剂。
【应用】主要用于器官移植排异反应与环孢素相比,在降低急性排异反应率和延长患者生存期方面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不良反应】与环孢素相似。
3.吗替麦考酚酯(MMF)【作用】——也称霉酚酸酯——MMF进入体内→MPA(次黄嘌呤单核苷磷酸脱氢酶抑制剂)——抑制B细胞抗体形成和细胞毒T细胞活化。
【应用】①MMF主要应用于器官移植,能显著减少急性排异反应的发生。
②其他药物不能耐受或疗效不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对银屑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疗效。
二、免疫增强剂免疫增强剂可增强机体的抗肿瘤、抗感染能力,纠正免疫缺陷。
临床主要用于:免疫缺陷性疾病、恶性肿瘤难治性细菌或病毒感染。
1.左旋咪唑【作用】“双向调节作用”◇对免疫功能正常人——无明显影响;◇对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恢复肿瘤患者低下的免疫功能,增强特异性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应用】①免疫低下者的慢性反复感染;②多种肿瘤;③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
2.卡介苗——减毒的牛型结核杆菌活菌苗(免疫佐剂)【作用】——增强各种抗原的免疫原性,加速诱导免疫应答;——刺激多种免疫细胞活性,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头孢对免疫系统有何影响?

头孢对免疫系统有何影响?一、头孢药物的基本介绍及作用机制头孢是一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属于广谱抗生素。
它们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
头孢类药物结构上存在有氨基甲酸残基,能与β-内酰胺酶结合,从而抑制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
除此之外,头孢类药物还可以影响细菌的蛋白质合成,进而起到杀菌作用。
二、头孢对免疫系统的直接影响头孢作为抗菌药物,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消灭感染源来治疗疾病。
但是,除了消灭病原体外,头孢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免疫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头孢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免疫细胞的活力:头孢类药物可能会降低某些免疫细胞的活力,如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
这可能会导致免疫功能的暂时性下降。
2. 细菌耐药性与免疫系统:长期或高剂量使用头孢类药物可能导致细菌的耐药性增强,从而使细菌感染对免疫系统的攻击能力降低。
3. 免疫系统的平衡:头孢类药物的使用可能破坏免疫系统的平衡,导致免疫功能的异常,从而使机体对其他病原体的抵抗能力降低。
三、免疫系统与头孢的相互作用头孢类药物虽然对免疫系统有一定影响,但是免疫系统对头孢的反应也是不可忽视的。
免疫系统对头孢的反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过敏反应:部分人群对头孢类药物可能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等症状。
这与个体的免疫系统有关。
2. 免疫调节:免疫系统可以对头孢类药物发挥一定的调节作用,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等方式来适应头孢药物的使用。
四、如何降低头孢对免疫系统的影响虽然头孢对免疫系统会产生影响,但是合理使用头孢类药物可以降低其对免疫系统的不良影响。
以下是一些降低头孢对免疫系统影响的方法:1. 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抗生素,特别是长期或过量使用头孢类药物,以减少其对免疫系统的不良影响。
2. 调节免疫系统:通过饮食调理、锻炼、良好的睡眠等方式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减少头孢类药物对免疫系统的损伤。
3. 注意过敏反应:对于可能出现过敏反应的患者,在使用头孢类药物前应进行过敏性测试,以避免严重过敏情况的发生。
麻醉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麻醉对免疫系统的影响麻醉是在临床手术和治疗中广泛应用的技术,它通过干扰神经系统的传导功能,使患者失去疼痛感,并保证手术安全进行。
然而,麻醉药物对免疫系统也有一定的影响,可能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增加感染风险。
本文将就麻醉对免疫系统的影响进行探讨。
1. 麻醉药物对免疫细胞的影响麻醉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影响其功能。
研究表明,一些麻醉药物如七氟醚、异丙酚等可以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功能,降低免疫细胞的毒杀活性,从而抑制免疫应答。
此外,一些麻醉药物还被发现可以抑制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削弱它们对细菌和病毒的清除能力。
2. 麻醉药物对炎症反应的影响免疫系统在感染和组织损伤后会引发炎症反应,以保护机体免受病原体的侵袭。
然而,麻醉药物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
一些麻醉药物如吗啡等被发现可以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抑制炎症细胞的迁移和聚集,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这种抑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感染的持续时间,增加细菌或病毒的侵袭风险。
3. 麻醉药物对体液免疫的影响除了影响免疫细胞,麻醉药物还可以对体液免疫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一些麻醉药物如芬太尼等被发现可以抑制免疫球蛋白的产生,降低体液免疫的效应。
这可能导致机体对病原体的清除力下降,增加感染的风险。
4. 麻醉对免疫系统的长期影响除了对免疫系统的即时影响,麻醉药物还可能对免疫系统造成长期的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麻醉药物可以引起免疫系统的耐受性,使机体对感染的应答变得更差。
这可能导致手术后的感染率增加,同时也可能在其他情况下增加感染的风险。
综上所述,麻醉药物对免疫系统有一定的影响。
虽然麻醉药物在临床操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我们也需要注意其可能对免疫系统的损害。
在手术和治疗中,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手术风险与患者免疫状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以减少对免疫系统的不良影响。
未来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揭示麻醉药物对免疫系统的具体机制,并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术后感染的预防和管理,以减少由于麻醉对免疫系统的影响而导致的安全风险。
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1.可促进B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分化增殖的药物是:A.环孢素B.糖皮质激素C.白细胞介素D.干扰素E.胸腺素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2.主要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吞噬处理的免疫抑制药是:A.硫唑嘌呤B.左旋咪唑C.干扰素D.泼尼松龙E.环孢素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3.地塞米松不用于:A.痛风B.系统性红斑狼疮C.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肾病综合征E.类风湿性关节炎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4.器官移植后最常用的免疫抑制剂是:A.泼尼松B.硫唑嘌呤C.地塞米松D.环孢素E.环磷酰胺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5.肾上腺皮质激素不抑制:A.B细胞B.血小板C.中性粒细胞D.T细胞E.巨噬细胞6.广谱抗病毒药物:A.干扰素B.糖皮质激素C.胸腺素D.环孢素E.白细胞介素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7.卡介苗的主要适应证:A.自身免疫性疾病B.病毒感染C.获得性免疫缺陷病D.胸腺依赖性细胞免疫缺血病E.黑色素瘤正确答案:E解析:本题考查卡介苗的主要适应证。
卡介苗主要用于肿瘤的辅助性治疗,如黑色素瘤、白血病和肺癌,亦用于治疗乳腺癌、消化道肿瘤,可延长患者的存活期。
不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病毒感染和胸腺依赖性细胞免疫缺血病。
知识模块: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8.下列关于硫唑嘌呤抗免疫作用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抑制两类免疫母细胞B.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C.既可抑制细胞免疫又可抑制体液免疫D.可用于肾移植的排异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E.抑制T细胞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9.激活磷酸二酯酶的免疫调节药是:A.环孢素B.干扰素C.左旋咪唑D.硫唑嘌呤E.泼尼松龙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10.既可用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又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药物是:A.左旋咪唑B.巯嘌呤C.泼尼松龙D.白消安E.干扰素11.左旋咪唑增强免疫的机理为:A.促进B细胞,门然杀伤细胞的分化增殖B.抑制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C.抑制辅助性T细胞生成白细胞介素D.激活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从而降低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内cAMP含量E.抑制淋巴细胞生成干扰素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12.环孢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A.心律失常B.肝肾损害C.过敏反应D.胃肠反应E.中枢症状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13.免疫抑制药物是:A.巯嘌呤B.卡介苗C.环孢素D.肾上腺皮质激素类E.环磷酰胺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14.小剂量增强体液免疫,大剂量则抑制体液免疫的药物是:A.硫唑嘌岭B.环孢素C.左旋咪唑D.泼尼松龙E.干扰素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15.短棒菌苗主要激活:A.NK细胞B.T细胞C.B细胞D.单核巨噬细胞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16.异丙肌苷的作用是:A.增强NK细胞活性B.增强巨噬细胞活性C.促进分裂原诱发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D.增加脾IgM和IgG抗体形成细胞数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异丙肌苷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较广的免疫增强剂有: 卡介苗; 左旋咪唑; 白细胞介素-2; 干扰素; 转移因子等。
卡介苗是牛结核杆菌的减毒活菌 苗,除用于预防结核病外,为非 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可刺激多种 免疫活性细胞的功能,增强机体 的细胞与体液免疫,提高巨噬细 胞杀伤肿瘤细胞和细菌的能力。
抗排斥的用量大,易出现不良反应。 主要不良反应为肝肾毒性,高血压, 胃肠反应,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及多 毛等。
第二节 免疫增强药
免疫增强药能激活一种或多种免疫 活性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用 于治疗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的疾病, 如免疫缺陷疾病、肿瘤、某些慢性 病毒或真菌感染。目前能等影响其疗效。
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
环孢素
真菌代谢产物提取得到的环状多肽; 主要是选择性抑制T细胞活化,而不
影响骨髓的正常造血功能,对B细胞、 粒细胞及巨噬细胞影响小; 环孢素对初次和再次细胞免疫反应 均有抑制; 抑制炎性反应。
临床广泛用于防治器官组织移植的 抗排斥反应,亦试用于治疗类风湿 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 免疫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