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免疫功能药ppt课件
免疫抑制课件ppt

其他方面
药理性因素 有些药物,如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氯霉素
类药物、四环素类药物,即使在治疗量水平也能抑制免疫 系统。 营养性因素
某些维生素(如复合VB、VC等)和微量元素(如铜、铁、 锌、硒等)是免疫器官发育,淋巴细胞分化、增殖,受体 表达、活化及合成抗体和补体的必需物质,若缺乏或过多 或各成分间搭配不当,必然诱导机体继发性免疫缺陷。 不良应激
产程度和饲养密度高的养禽业的影响最大,这类免疫抑制发生的普遍性远大于原发性免疫抑制和其 他继发性免疫抑制。一般来讲,所有能引起隐性感染的细菌或病毒在引发发热及其他特异性病症时, 都同时可能造成免疫功能下降。但这种作用往往不容易显示出来。急性感染或造成死亡,或耐过后 随着感染消失,机体功能大多恢复正常,但一些病毒常呈持续性亚临床感染,有的则会造成免疫抑 制,但不容易识别出来。近10余年来,已发现能引起禽群免疫抑制的呈亚临床感染状态的病毒种类 越来越多,其流行面也越来越广。
理化因素
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B1、赭(zhě )
曲霉毒素等)、重金属(如汞、铅等)、工业 化学物质(如过量的氟)等能毒害和干扰机体 免疫系统正常的生理机能,过多摄入会使 免疫组织器官活性降低,抗体生成减少; 大量放射线辐射动物(如长时间的紫外灯照 射)可杀伤骨髓干细胞而破坏其骨髓功能, 结果因严重损伤造血干细胞而导致造血功 能和免疫功能丧失。
二、霉菌毒素引起的免疫抑制:规模化养禽业所用饲料中常含有一些霉菌毒素,这既可能
来源于配合饲料的原料,如不同程度发霉的玉米或豆饼,也可能发生在配合饲料加工后的储藏过程 中。以往人们只注意到霉菌毒素引起的特异性病变,如发霉玉米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可能引起肝脏变 性、坏死以至肿瘤。而这些毒素对机体免疫功能的不良影响却很少被引起注意。近几年研究表明, 有许多种霉菌毒素会引起免疫抑制。
免疫调节药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最新
8
• 干扰嘌呤生物合成; • 抑制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 • 减少免疫复合物在肾脏中沉积; • 在免疫反应期抑制局部组织的炎症反应。
用于器官移植的抗排异反应; 治疗多种自身免疫系统性疾病及肿瘤; 可用于白塞病、干燥综合征等治疗
精选ppt课件最新
9
不良反应
• 大剂量可致严重骨髓抑制,甚至再生障碍贫血; • 引起中毒性肝炎、恶心、引起口腔炎等; • 增加细菌、病毒和真菌感染的易感性。
精选ppt课件最新
1
目的要求
掌握常见免疫调节药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 熟悉免疫调节药的临床应用范围 了解免疫调节药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精选ppt课件最新
2
指能够通过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和免疫病理反应 而增强或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
免疫抑制药
治疗变态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器官移植排异反应
免疫增强药
治疗免疫缺陷性疾病、难治性感染及肿瘤的辅助治疗
用于预防和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感冒、哮喘等疾病; 对免疫低下的白癜风、荨麻疹、单纯性病毒感染、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也有一定疗效。
精选ppt课件最新
21
不良反应
• 可出现发热、注射部位红肿及结节,热敷后一周可自然消退; • 目前尚未观察到致畸作用及生殖毒性。
注意事项
• 对本品有过敏史者禁用; • 急性传染病、急性眼结膜炎、急性中耳炎患者禁用; • 于250C以下避光保存。
• 可选择性及可逆性的改变淋巴细胞功能; • 口服吸收慢且不完全,个体差异大; • 肝内代谢,经胆汁随粪便排出。
用于肾、肝、心、肺、骨髓移植的抗排异反应; 对自身免疫系统性疾病有一定疗效; 局部使用对口腔扁平苔癣有效。
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ppt

安全性评估
长期使用他克莫司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高血压、糖尿病和感染等不良反应。近年来,随 着药物剂量的个体化和监测手段的改进,他克莫司的安全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使用他克莫司时应权衡治疗利弊,并咨询医生的 建议。
05
他克莫司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展 望
研究进展
药理作用机制研究
他克莫司通过抑制T细胞活化、细胞因子产生和细胞增殖发挥免疫抑制作用。近年来,研 究发现他克莫司对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移植排斥反应具有较好的疗效。
临床试验进展
肾功能损害
他克莫司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 ,表现为肌酐升高、蛋白尿等
。
高血压和糖尿病
一部分患者在使用他克莫司后 可能出现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症
状。
神经系统副作用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副 作用,如震颤、抽搐等。
药物相互作用与注意事项
避免同时使用增强免疫抑制的药 物
他克莫司与某些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产生 相互作用,增强免疫抑制作用,增加感染 的风险。
用于多种疾病治疗
他克莫司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肾脏移植、肝脏移 植和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改善患者预后
在移植手术后使用他克莫司,有助于降低排斥反 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不良反应与副作用
01
02
03
04
感染风险增加
由于免疫抑制作用,使用他克 莫司的患者感染的风险增加, 特别是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
02 他克莫司在免疫抑制中的作用
免疫治疗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PPT课件

第2页/共34页
目录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及特点 常见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第3页/共34页
常见irAEs:皮肤毒性、胃肠道毒性、内分泌系统毒性
PD-(L)1抑制剂所致不良反应 (一项纳入20128例患者的荟萃分析)
CTLA-4抑制剂所致不良反应 (一项纳入1265例患者的荟萃分析)
• 最常见的靶器官: 皮肤:44% 胃肠道:35%
的NSCLC患者;存在COPD、肺纤维化、肺部活动性感染的患者
分级
G1
描述
无症状; 局限于单个肺叶或 <25%的肺实质
I级推荐
基线检查: 胸部 CT、血氧饱和 度、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 TFTs、ESR 、肺功能
考虑在 3~4 周后复查胸部 CT 及肺功能 如影像学好转,密切随访并恢复 治 疗 如影像学进展,升级治疗方案, 暂停 ICIs 治疗 如影像学无改变,考虑继
卡瑞利珠单抗:0.9%
出现腹痛、腹泻,要警惕免疫相关性胃肠毒性的可能性
分级
描述
I级推荐
无症状;只需临
化验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甲状 腺功能 粪便检查:镜检白细胞、虫卵、寄生
G1
床或诊断性观察 (1 级 腹 泻
虫、培养、 病毒、艰难梭菌霉素、隐孢子虫和培养耐药病 原体
≤ 4 次 / 日)
可继续 ICIs 治疗 必要时口服补液、使用止泻药物对症处理 避免高纤维 / 乳糖饮食
(G4住院治疗,考虑收入ICU治疗)
暂停使用
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全身使用 糖皮质激素,
口服泼尼松,0.5-1mg/(kg.d) 甲基泼尼松龙
停用
基于患者的风险/获益比讨论是 否恢复ICICs治疗
作用于免疫系统的药物PPT课件

不需接触抗原的、特异性低而广泛的免疫反应。 • 效应器: • 补体、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
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5
• 获得性免疫应答 (adaptive immune response)
• 具有免疫刺激、兴奋和恢复作用的药物 • 免疫佐剂(immunoadjuvants) • 免疫恢复剂(immunonormalizing agents) • 免疫替代剂(immunosubstituting agents)
3
第一节 免疫与免疫反应
4
一、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
➢ 长期应用免疫抑制药可诱发感染、恶性肿瘤 或产生致畸作用。
17
(一)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
【药理作用与机制】 • 以细胞免疫抑制为主。 ➢ 常规治疗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在免疫应答感应期、
增殖期和效应期对淋巴细胞均有抑制作用。 ➢ 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时,直接引起淋
巴细胞溶解和凋亡,从而迅速有效地抑制免疫 反应。
药理学
第四十七章 作用于免疫系统的
药物
哈尔滨医科大学
免疫调节药 (immunomodulator)
➢ 免疫抑制剂(immunosuppressive agents) • 可抑制免疫系统作用的药物
•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 •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 抗增殖/抗代谢药和生物制剂
2
➢ 免疫增强剂(immunopotentiating agents)
抑制IL-1和抗凋亡蛋白等细胞因子的表达; 促进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
22
➢ 环孢素受体(cyclophilin)结合形成复合物, 抑制钙调磷酸酶(calcineurin)对T细胞核因子 (NFAT)去磷酸化的催化作用,抑制NFAT进 入细胞核,而阻止其诱导的基因转录。
免疫调节剂ppt课件

感染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 ,帮助抵抗病毒、细菌等感染。
抑制过度免疫反应,减轻炎症和组织损伤 ,用于治疗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 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肿瘤
移植
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机体对肿瘤 细胞的免疫监视和杀伤能力,用于治疗肿 瘤。
抑制排斥反应和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 提高移植成功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化学免疫调节剂主要是一些小分子化合物,如免疫抑制剂和 免疫增强剂。生物免疫调节剂包括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 肿瘤疫苗等。中药免疫调节剂则是一些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 中药或其提取物。
免疫调节剂的作用机制
免疫抑制剂通过抑制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活化等过程,降低机体的免疫应答 反应。常见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糖皮质激素、环孢素等。
免疫增强剂通过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其免疫应答能力,从而对抗感染、肿 瘤等疾病。常见的免疫增强剂包括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以及胸腺肽等 生物制品。
免疫调节剂的应用领域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调节剂可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 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通过抑制异常的自 身免疫反应,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02
常见免疫调节剂介绍
免疫增强剂
01
02
03
胸腺肽
通过增强T细胞活性来提 高免疫力,常用于治疗某 些感染性疾病和肿瘤。
干扰素
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 疫调节作用,常用于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和某些癌症。
白细胞介素
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 化,增强机体免疫力,用 于治疗癌症和感染性疾病。
免疫抑制剂
糖皮质激素
免疫调节剂的市场前景与挑战
市场潜力巨大
药理学——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

药理学——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考情分析一、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以抑制各种对机体不利的免疫反应,主要用于器官移植和自身免疫疾病。
注意:这类药物选择性差,长期应用可诱发感染、肿瘤、畸胎。
1、环孢素(CsA)【作用】与环孢素受体结合,抑制钙调磷酸酶,从而使IL-2等细胞因子减少→选择性抑制T细胞活化,对B细胞抑制作用弱。
【应用】①器官移植时抗排异反应的首选药②自身免疫性疾病。
【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其严重程度与剂量、血药浓度相关,为可逆性。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肾毒性,用药期间应监测肾功能。
◆有肝毒性◆此外还有继发感染、诱发肿瘤、胃肠道反应等。
2.他克莫司【作用】作用机制与环孢素相似,强效免疫抑制剂。
【应用】主要用于器官移植排异反应与环孢素相比,在降低急性排异反应率和延长患者生存期方面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不良反应】与环孢素相似。
3.麦考酚酸酯(MMF)【作用】——也称霉酚酸酯——MMF进入体内→MPA(次黄嘌呤单核苷磷酸脱氢酶抑制剂)——抑制B细胞抗体形成和细胞毒T细胞活化。
【应用】① MMF主要应用于器官移植,能显著减少急性排异反应的发生。
②其他药物不能耐受或疗效不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对银屑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疗效。
二、免疫增强剂免疫增强剂可增强机体的抗肿瘤、抗感染能力,纠正免疫缺陷。
临床主要用于:免疫缺陷性疾病、恶性肿瘤及难治性细菌或病毒感染。
1.左旋咪唑【作用】双向调节作用——◇对免疫功能正常人无明显影响;◇对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恢复肿瘤患者低下的免疫功能,增强特异性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应用】①免疫低下者的慢性反复感染;②多种肿瘤;③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
2.卡介苗-- 减毒的牛型结核杆菌活菌苗(免疫佐剂)--【作用】——增强各种抗原的免疫原性,加速诱导免疫应答——刺激多种免疫细胞活性,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应用】——黑色素瘤、白血病、肺癌。
【不良反应】·注射局部可见红斑、硬结和溃疡;·亦可出现寒战、高热、全身不适等;·反复瘤内注射可发生过敏性休克或肉芽肿性肝炎;·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出现播散性结核;·剂量过大,可降低免疫功能。
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ppt

——张世俊. 他克莫司的临床应用评
价.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2
14
主要内容
结构特点、性质 药物发展史 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不良反应分析 药物相互作用 药动学研究 基因组学与个体化给药 血药浓度监测方法概述
15
药代动力学—吸收
脂溶性,经胃肠道吸收;空腹时吸收速率和 程度最大,高脂饮食降低其生物利用度,但 胆汁不会影响其吸收; 用药1-3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
26
总结
他克莫司临床应用广泛,但治疗窗窄、 个体差异大、药物浓度易受多种因素影响。
因此,明确其药理作用和疗效、药物相 互作用、不良反应,实行治疗药物监测及时 调整剂量,实现临床安全、有效、个体化用 药
27
28
10
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方法:检索 维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 、万方数据库及中国期 刊 全文数据库 (2000-2013年) 的他克莫司不良反应相关文献,对 患者性别年龄他克莫司血药浓度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临床 表现处 置及转归进行汇总最后对引起不良反应的诱发因素进 行分析和 讨论
结果:共纳入中文文献37篇涉及病例59例主要包括:药物性肝 损伤、肾功能不全、认知障碍、高钾血症、高血糖、贫血等23 种不良反应类型,涉及的诱发因素主要有血药浓度偏高、药物相 互作用、机体病理生理状态、不同治疗阶段个体化差异等,其 中他克莫司血药浓度过高为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
血液系统常见: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
减少、白细胞增多、红细胞分析异常;
神经系统常见:癫痫发作、意识障碍、感觉
异常和迟钝、外周神经病变、眩晕、书写障碍、 神经系统失调 。
18
药代动力学—代谢与排泄
他克莫司口服吸收无明显规律, 主要经由肝脏代谢,少量经由肠 肝循环代谢,经肠代谢途径可能 的吸收部位是空肠和回肠,其中 97%的代谢物随胆汁排出,其余 以药物原型从尿或粪中排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它可与人淋巴细胞结合,在补体的共同作用下, 裂解淋巴细胞,而起到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用于器官移植后排异反应。 环孢菌素
本品的免疫作用强而毒性小,选择性较高,主要 影响T细胞,特别对T细胞激活的早期阶段有强力 抑制作用,而一般剂量对B细胞无明显损害。用于 抑制器官和阻止移植后的排异反应,为首选药物 。亦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三节 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是由体细胞产生的一系列高活性、多功 能蛋白或糖蛋白,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工具,介 导细胞间的相互应答,促进和调节细胞的活化、 增殖、分化和效应功能的表达。重要细胞因子包 括:白介素类(IL-1~IL-18),干扰素类(IFN-α ,IFN-β,IFN-γ),集落刺激因子类(CSFs),肿 瘤坏死因子类(TNFs),转化生长因子类(TGFs )。
第四十六章 影响免疫功能药
免疫系统是体内一个特殊的能识别异己、排出 异己物质的系统,它具有免疫防护(抗病原体侵 袭)、免疫稳定(清除损伤、衰老细胞)和免疫 监视(消除癌症细胞)三大功能。
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是一类通过影响免疫应答 反应和免疫病理反应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治疗疾 病的药物,主要包括免疫抑制剂和免疫促进剂两 大类。
干扰素(IFN)药 常用6-巯嘌呤和硫唑嘌呤。能干扰嘌呤生物合成 ,产生细胞毒作用。能抑制淋巴细胞增殖,阻止 抗原敏感的淋巴细胞转化为免疫母细胞。对T淋 巴细胞抑制作用强,对B淋巴细胞较弱。 烷化剂
常用氮芥、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塞替哌等。 通过烷基化DNA,破坏DNA,从而杀伤淋巴细胞 ,产生免疫抑制效应。免疫抑制作用强而持久, 对B细胞的抑制作用比对T细胞强,对NK细胞也 有抑制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Wegener肉芽肿、 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肾小球肾炎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预防慢性排斥反应。
第一节 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是一类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药物,临 床主要用以抑制各种对机体不利的免疫反应,如 用于器官移植和自身免疫疾病。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
最常用的有泼尼松、泼尼松龙和地塞米松等。此 类药对免疫反应的多个环节有抑制作用,对细胞 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都有抑制作用。还产生 非特异性的抗炎作用以及抗粘附效应。临床上用 于变态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器官移植 后的排异反应。
白细胞介素2(白介-2,IL-2) IL-2与IL-2受体特异结合而产生作用。它是T淋 巴细胞增殖分化所需的调控因子。IL-2对B细胞 、NK细胞、抗体依赖性杀伤细胞和淋巴因子激 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等具有促进分化增殖 的作用,可刺激许多细胞因子如TNF、INF、IL 等的产生。毒性反应以肾功能损害最为严重。
第二节 免疫兴奋剂
免疫兴奋剂是一类具有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 。临床主要用其免疫增强作用,治疗免疫缺陷疾 病、慢性感染和肿瘤等。
左旋咪唑(levamisole,LMS) 本品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使受抑的细胞免疫功 能恢复正常,使T淋巴细胞的增殖、淋巴因子的产 生、抑制性细胞的功能及抗体形成的能力等都恢 复到正常水平。还可提高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 细胞的趋化运动和吞噬功能。适量的左旋咪唑能 恢复肿瘤病人低下的免疫功能,增强特异性淋巴 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