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读后感及心得2000字(精选多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精选76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菲的世界》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篇1《苏菲的世界》这本书,光听名字的话,会觉得像小时候阅读的童话故事书一样,不过,如果你开始阅读的话,你会发现,这本书,神秘莫测。
初读·伊甸园刚开始看的时候,我很奇怪,为什么作者要用伊甸园来做标题?在之后,我看完了伊甸园这一章之后,我发现,伊甸园这个词,在整章里面,只出现了一两次……伊甸园这一章,是整一个故事的开头。
我觉得,主人公苏菲,是一个非常爱探索问题,很有主见的一个小姑娘,她收到了两封神秘的信,没有寄信人的名字,也没有贴邮票,而且,这两封信里面也只有一句话,分别是: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第二章·魔术师的礼帽魔术师的礼帽,这一章连接着上一章,苏菲在自己在探索这个问题,却找不到问题的答案,而第二章开始,就有一封神秘的来信,循循善诱的带领着苏菲去探索这个问题,这个神秘人,用魔术师的礼帽和兔子开始教导苏菲,打比方去告诉她这两个问题。
第三章·神话神话这一章,我算是比较感兴趣的,因为,我对神话故事是比较好奇的,因为,我们大多都是了解本国的神话故事,而课本里教的也大多都是本国的神话故事,所以,我对国外的.神话故事都不是很了解,所以,我还是比较想了解一下外国的神话故事。
而这个神话故事,也是由那个神秘人告诉苏菲的,因为,神秘人想用这些神话故事,继续帮助苏菲解开这两个问题。
第四章·自然派哲学家自然派哲学家,比起神话,我刚开始读这个名字的时候,没有什么概念,因为,在我的理解里,哲学家就是哲学家,为什么要加上自然派呢?而这个自然派哲学家,仍然还是那个神秘人告诉苏菲的,而在神秘人介绍的这几个自然派哲学家里面我比较赫拉克里特斯的说法,他认为:在事物的秩序中,好与坏、善与恶都是不可或缺的。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2000字范文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2000字范文导读:本文读《苏菲的世界》有感2000字范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读苏菲的世界有感这是我喜欢的一部书,是一部关于哲学启蒙的书,当然我喜欢哲学是在我上过政治课后感兴趣的。
是“哲学是让人变聪明的学科”这句话激发了我的兴趣。
之后我在网上找关于哲学的书籍,真是功夫不费有心人呀。
我终于找到了,就是这部《苏菲的世界》而且很有缘,它就是一部哲学启蒙书,让我看到从远古的欧洲到现在几千年的哲学思想。
有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黑格尔、等等。
还有很多的哲学流派。
他们在当时神学盛行的那个时代里,阐述着各自的观点。
但从大的方面来说他们的观点总是在袒护着神学,或者说是在袒护这教会,也许这和当时教会具有统治的地位有关吧。
虽然他们都发表着各自的观点,但都相信有上帝的。
而在那个时代独树一帜的就说是苏格拉底了,他虽然是一位唯心主义者,但他的求思精神是很值得提倡的。
而在神学的世界里,他的思想也是很有影响的。
他死后他的徒弟也没有让大家失望,柏拉图这位有名的哲学家继承了他的思想,更好的是他发扬了苏格拉底的思想。
而我更看好的是他的那种教学方式,他让每个学生都和他讨论,不是让老师讲,学生听,我认为现在的老师也因该提倡这种方式。
说到亚里士多德,我更看重的是他的那种分类法,他将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分类了。
包括有机物还是无机物。
比如狗这种动物,它属于有机物,是猫科动物,是一种宠物,当然在你家的那条狗。
说到这里,我不的不说这本书还有吸引我的地方,那就是它的叙述手法很新颖。
它将一个十五岁的小女孩思想来带领读者来解读众多哲学家的思想。
而最后苏菲却是作者书里的一个人物,而里面的哲学导师用他哲学的先见或许说是聪明知道了一切,让苏菲来逃离作者的世界。
书里的妈妈、朋友、同学、邻居都是虚幻的,而哲学导师想让苏菲挣脱这样的世界。
没想到书中现实的他们也是贾德虚构出来的。
当你读完这本书后,你也发现这本书的构思也富有哲学意味。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精选10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精选10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精选10篇)《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
下面是小编准备的《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精选10篇),欢迎阅读。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今天,我拿起了《苏菲的世界》这本怪异而又神秘的书,读完后,我想了很多很多……这本书主要讲了: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一封信。
——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
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了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就像迹团一般在她的眼底下展开。
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迹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读完后,我觉得苏菲就是代表着人类本身,她对宇宙和世界的探求代表着人类对哲学和世界的认识以及探索。
所以优秀的世界观是人类的探索活动提供正确的引导。
我们应该像苏菲学习,要做一个勇于探索,勇于尝试,敢于发现的人,说不定你会发现一个新的世界!生活中探索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探索,需要经受种种的挫折。
一个人需要在生命的磨难和失败中渐渐成长。
新东方学校的掌门人俞敏洪曾经历过两次对自己有转折意义的失败。
一次是连续两年高考失败,一次是店铺梦的破灭。
不过,正是这些磨难使他找到了新的机会,于是他抓住了生命中最大的一次机会创办了北京新东方学校。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失败固然可惜,但它可以磨炼人们的意志。
正如腐朽的土壤中一样能够生长新鲜的植物,腐朽的土壤也一样能够为植物提供丰富的营养。
《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
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书一开头,就提出了这两个看似简单实则深奥的问题,引起了主人公苏菲的思考,正是这两个突如其来的问题,把她从平凡的现实世界带到了神秘的哲学世界,为她开启了一扇思想的大门。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作文2000字

哲学家们总是试图避开这类没有永恒价值的热门话题,而努力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永远真、永远美、永远善的事物上。假如苏菲的世界代表着主流知识分子的哲学观点,它所表达的也极引人注目。这本书对真实的哲学给予极崇高的评价:批判的、理性的和公正的评论;去除偏见、迷信和惯例;不做仓促和轻率的判断,一意追求真理、知识、美善和道德。
∠定会有些人对这个问题不屑一顾,认为毫无意义,或许某位有个性的人会很骄傲的说我就是我,确实是一位很潇洒的世俗人。我想苏菲的世界之所以探讨这个问题,并不是想每个人都失去自我,迷失自我,终身困在我是谁的问题中。他真正的意义在于引导人们的一种思维模式,让人们不再只停留于事物的表面,让人们可以透过表面来看到事物的本质,学会用哲学的思维来思考问题,从而从一个更深刻的角度、更高的高度来了解事物。
今日终于读完了苏菲的世界。人有选择的自由,可以能动地作用于社会。我不相信上帝的存在,是唯物论者,但又相信社会与自然一体,会生长,是一元论者。有时能体会到物神合一的境界的。确实,人只是广袤的世界里的一粒灰,认识事物有不实之处,如康德所说,戴着有色眼镜,受到种种限制。在有限的空间与时间里,运用理智去分析,每件事都有它的必然性。对生活不仅是美感的体验,如祁克果所说,要进入到道德阶段,坚持按正确的去做。但不想进入宗教阶段。诚然,有时天人合一的感觉就像是宗教。
物质的东西不会是永恒的,任何物质的东西都会在历史的长廊中被消磨殆尽,最幸运的结局就是留下了残骸被后人视为珍宝保护起来,然后再想尽一切办法去申请个世界文化遗产,但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被风化,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这就是为什么爱尔兰英国国教的大主教乔治伯克利敲着桌子说这桌子不是真实的。虽然桌子确实在我们眼前,我们可以看到它,可以摸得到它,但它最终会被历史所侵蚀,假如人们不用心记住它的话,它就会像从没出现过一样。相比来说,精神的东西却是可以摆脱历史的冲洗,历久弥新的。这就像我们现在不可能再次看到文艺复兴时期那种鼎盛繁荣的嘲,但是,我们并不用感到遗憾可惜,因为,我们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可贵的精神思想与智慧,这些都是可以长存历史之中不受磨损的宝贵财富,就像苏菲虽然回到现实中看不到先前哲学家们睿智的面孔,却是可以继续思考他们的人生问题,继续探索关于哲学的智慧一样。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字(精品10篇)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2000字(精品10篇)读苏菲的世界有感2000字篇1也不知某年某月某日,一觉醒来发现世界上有这麽多的矛盾,这可能也是从看苏菲的世界开始的吧看苏菲的世界时,看到她每件事都刨根问底,竟然从心底油然而生出一种共鸣;但是自己内心深处却觉得她是一个而不折不扣的笨蛋,竟然什么事都想那么多,搞不好学习也会一落千丈。
此处我想了比较长的时间,到底是应该较为成熟些,每件事逆来顺受,还是应该每件事刨根问底,这是多么的矛盾啊,当时我想;这个问题可能连哲学家也解不出来吧,我的内心的两股思想像五线谱一样交织碰撞,我的五脏六腑在都被烧灼,我是多么渴望像泓泉一般的真理啊。
是选择自由的畅想,还是选择循规蹈矩,一步一个脚印,这两者都存在风险性与可能性,前者一飞即达,后者一辈子平平稳稳,不愁吃穿,却默默无闻,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前者若一飞不起,必定一生不能翻身,疾苦一生,但是,千万不要以为后者便可以百分之一百的安稳,在现代社会中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没有一双标新立异的翅膀是不行的,只是摔倒了还可以再拍拍身上的泥水再爬起来,但是在千百次爬起来后,天已经黑了,你也将化作尘世间的一缕浮尘了,随风飘飞了……聪明的;请你告诉我,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明天太阳依然升起,时钟依然运转,我们的问题,却可能已悄悄的尘逝了……读苏菲的世界有感2000字篇2今天,我来到了书城,拿着一瓶矿泉水就直奔向三层,拿起书来就津津有味的读着,忽然,手碰到了一本书,名叫《苏菲的世界》,我对它的名字很感兴趣,便拿起来看了。
故事中说的是一个14岁的少女苏菲在某天回家时发现了一封信,上面只有简短的三个字:"你是谁?"信封上清楚地写上了"苜蓿路三号,苏菲收",上面并没有写上寄信人的名字,也没贴邮票,这个神秘的信使苏菲陷入了一阵沉思。
就这样,在某个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
2024年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四篇)

2024年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的一部哲学小说,通过讲述少女苏菲的冒险故事,向读者介绍了西方哲学的思想史。
本书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形象真实的人物角色和深入浅出的哲学讲解,给予读者启发和思考。
在阅读这本书过程中,我体验到了哲学思维的魅力,对人生和世界产生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本书通过精心构思的情节和角色,将复杂的哲学思想转化为易于理解的故事,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探索哲学的本质。
故事的开始,苏菲收到了一个神秘的信封,里面是一些哲学问题,随着她的探索,逐渐揭开了一个又一个谜团。
这种渐进式的引导方式,使得读者可以逐步了解不同哲学思想的演变和相互关系,避免了一下子被淹没的情况。
我在阅读中也渐渐感受到了苏菲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这种精神也激发了我对哲学问题的兴趣和思考。
其次,本书的人物塑造非常生动饱满,读者可以通过他们的对话和思考,更好地理解不同哲学思想的观点和论证方式。
苏菲和她的哲学老师阿尔伯特之间的对话是整本书最精彩的部分。
阿尔伯特借助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例子,将抽象的哲学思想变得形象易懂。
同时,作者还通过插入古代哲学家的生活事迹和时代背景,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思想和影响。
我在阅读中不仅对苏菲和阿尔伯特之间的对话感到兴奋和惊喜,也从中领悟到了多元视角对问题的启迪作用,感受到哲学思维的智慧和深度。
再次,贾德通过讲述不同哲学流派的观点和讨论,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了人类思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本书涉及了从古希腊哲学到现代哲学的多个阶段,包括存在主义、理性主义、唯心主义等重要的思想流派。
通过对这些思想的剖析和解读,我对自己的生活和世界产生了新的认知和思考。
我更加明白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对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了不同哲学思想对于我们对世界的认知的影响。
最后,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哲学著作,更是一部关于成长和自我认知的故事。
苏菲在冒险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和追问,逐渐摆脱了对于外在世界的依赖,对于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充满了信心。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000字-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000字|苏菲的世界读后感《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000字【一】今日终于读完了苏菲的世界。
人有选择的自由,可以能动地作用于社会。
我不相信上帝的存在,是唯物论者,但又相信社会与自然一体,会生长,是一元论者。
有时能体会到物神合一的境界的。
确实,人只是广袤的世界里的一粒灰,认识事物有不实之处,如康德所说,戴着有色眼镜,受到种种限制。
在有限的空间与时间里,运用理智去分析,每件事都有它的必然性。
对生活不仅是美感的体验,如祁克果所说,要进入到道德阶段,坚持按正确的去做。
但不想进入宗教阶段。
诚然,有时天人合一的感觉就像是宗教。
《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
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
评论家认为,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而言,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而对于那些以往读过一些哲学而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一封神秘的信。
她从这封写着“你是谁?”的信开始,在艾伯特的指点下,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同时达·芬奇的绘画和莎士比亚的戏剧也包括其中。
这本《苏菲的世界》可谓是现代版的《爱丽丝梦游记》,它引领我在一个新奇而古老的世界里漫游……其实在大千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是漫游者,而哲学正是我们探路的一支火炬。
它不示意你走向某一特定的方向,而是让你用心灵的眼睛去寻觅;它不限定你思考某一固有的现象,而是让你用自己思想的脚步去探察……生活中,不能说人人都是哲学家。
但我觉得,至少人人都有点哲学头脑——一种好奇的探求愿望,一种不弃的思考精神……在生活中探索新闻,在学习中探索知识。
就像苏菲在神秘导师创造的神奇世界里探索世界谜团。
或许这种对于好奇的探索精神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而正是这种天性促使人们一往无前,正是这种精神使人们不断发现和创造。
苏菲的世界字心得(优秀5篇)

苏菲的世界2000字心得(优秀5篇)苏菲的世界2000字心得篇2看过《苏菲的世界》的朋友一定会这样认为:它是一本简单而又深奥的小说。
它曾经一度地使我拿起,一度地使我放下,它一会使我兴趣十足,一会又使我失去耐心,我便在这矛盾中断断续续地读完了整本书。
14岁少女苏菲收到的陌生来信带她走进了一个她几乎从未接触过的世界,引导她的思维走进了人类更深、更本质的思考。
这本书从哲学的角度向人们解释了世界和大自然等的形成与发展,告诉人们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本来我认为哲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苏菲的世界》一书却截然不同。
它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运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使读者阅读时产生一种像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
文中的苏菲她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这致使她走上了通往解开世界谜团和哲学的大门。
并且,苏菲她还具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
这一点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
只有有了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我们才有机会去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书中的一段话令我记忆深刻:世界就像魔术师变出的白兔,人类生活在白兔皮毛的最深处,把所有一切都当作理所当然,而哲学家们都是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他们不断攀登白兔的毛发,目的是为了看清魔术师的真面目,也就是看清世界,看清人生的意义。
《苏菲的世界》一书使我觉得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使永远也揭不完的,从前的哲学家为我们解开了不少世界之谜,使后人变得聪明起来;我们不也应该向他们学习,运用哲学的观点揭开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奥秘,也为我们后人做一点事吗?《苏菲的世界》就是一部深入浅出的人类哲学史。
它不仅能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敬仰与赞叹、对人生意义的关心与好奇,而且也为每一个人的成长——使生命从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而进入觉悟之境,挂起了一盏盏明亮的桅灯……苏菲的世界2000字心得篇3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这是14岁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后收到的一封神秘的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000字(精选多篇)第一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000字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4岁的少女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面前展开。
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和后天的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
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想象的更怪异、更离奇……在哲学启蒙书中,乔斯坦·贾德所着的《苏菲的世界》也许是最畅销的一本,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已经成为畅销不衰的名着。
在我看来,这本书之所以获得巨大的成功,是得益于其奇妙的构思。
全书实际上有两条线索:一是14岁少女苏菲与那位神秘哲学家艾伯特之间的通信和来往,而通过哲学家对苏菲的授课和谈话,作者对西方哲学自古至今的发展脉络和探讨的主要问题作了引人入胜的讲解;二是同龄少女席德与她父亲艾勃特之间的通信和来往。
读者发现,两条线索由交错、靠近而重合,到头来真相大白,苏菲和哲学家艾伯特只是席德父亲艾勃特为女儿写的书里的虚构人物,或者毋宁说,是艾勃特化身艾伯特在向同样化身为苏菲的席德进行哲学启蒙。
柏拉图曾言:哲学起于惊疑。
事实上,不论是谁,倘若没有对世界的惊奇和对人生的疑惑,就不会开始哲学的思考。
书中先从如“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等几个简单的问题引导苏菲产生哲学性的思考,接而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还有一些自然哲学家的议题思考有了初步了解。
她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等等涉及艺术、科学等许多方面。
至于近现代的哲学,神秘导师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
这本书涵盖了哲学、科学、艺术等多个方面,内容之多,思想之深刻。
不仅如此,更加值得人们称赞的是作者以故事性的方式讲述了哲学家的故事和他们的思想,将原本晦涩难懂的哲学揉碎以另一种更加细腻的方式注入读者的头脑中。
哲学家们往往确实具有不同于他人的不平凡的人生,他们的生活经历不会像行侠者那样惊险离奇,不会像军事家那样波澜壮阔,不会像男欢女爱那样情意绵绵,而他们与众不同之处正在于他们特有的言行蕴含着哲学的深邃,会给你留下深深的思考和悠远的回味,哲人的人生往往就是故事。
这种“灌输”的效果显然要比在哲学课堂上那些单一乏味的概念讲解要生动得多,这样的哲学知识将会有血有肉、有滋有味,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读者的心灵。
书中的一些问题,比如“我是谁?”,这个问题我曾经也思考过,相信这个问题是人们一致迷惑过的。
为什么会有“我”这个意识的存在?其实最开始,我并没有从书中直接得到答案,作者模棱两可的带过了。
可是到后面谈到笛卡尔的时候,他所说的“我思故我在”这句名言,顿时让我有了醍醐灌顶的彻悟。
人因为思考而存在,这句话带了点唯心主义的味道,但确实是当人们在否认在怀疑的时候,这一思考的行为就已经证实了“我”的存在。
当我读《苏菲的世界》的时候,心中还总是有一个问题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那就是神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最开始,在艾伯特为苏菲讲解自然派哲学家的时候,先谈到了神话故事对自然问题的解释方式,然后是自然哲学家们产生怀疑,他们依靠自己的理性思考来得到答案,他们相信自己的思考是不变的。
在这里,他们批评了传统神话,这是否体现了神学与哲学的矛盾?后来又谈到笛卡尔的时候指出他目前发现的三件事:一、人是会思考的生物,二、上帝是存在的,三、宇宙有一个外在的真实世界。
他坚持认为上帝是存在的,他宣称上帝可以保证我们用理智所认识到的一切事物必然会与现实世界相符。
这样看来,哲学又是为神学服务的,而不是矛盾的。
如果说神学是人们的信仰属于唯心,科学是理性的探索属于唯物,那么哲学就是否包含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两者,与其兼容?哲学属于逻辑理性的思考,科学的灵感源于哲学。
但是哲学在某一层次上又服务于神学,那么也就是说神学是哲学的更高层次的境界,因为“神学揭示启示的真理,而哲学只是阐明自然的真理”。
当然无论人们怎么认为神学与哲学的关系,总是先有神学的启示方向,后有哲学的思考,理论上而言哲学都是源于神学的。
还有一点值得思考的是,当我读完了这本书之后,我所想到的是作者希望如今的青少年能够像苏菲一样在人类哲学的精神文明下逐步成长,到长大成人的那一天,还是能够保持一份对世界的好奇心,像哲学家一样理性思考,不要固定思维,要善于发现和挖掘新的事物,即使懂得了很多的知识道理但仍然对这个世界充满考究和疑问,因为“真正聪明的人是意识到自己无知的人”。
现在的社会,虽然安定,但缺乏哲学性的思考。
拿现在的网络来说,它的与人方便却造成了知识剽窃的普遍问题,不论是大学生还是学术研究者,大家似乎疲于自己去探究思考问题,而是更喜欢借用别人的想法和观点而缺乏个人的灵魂性。
不仅如此,现在的许多长大成人的大人们更是习惯了这个世界,习惯了以整个社会的思考方式去想问题,像以往哲学家那样挑战神学,挑战社会等颠覆现有固定认识的想法与勇气早已消失不见。
结合我的个人所经历过的一件事来讲,曾经有一位同学,他只是喜欢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某天他对我们平时用水的水质产生了质疑,然后他就借了一台简单的仪器装备将我们平时用的自来水提炼分解,发现底部沉淀了许多的红色物质。
当他把这件事的结果告诉我们的时候,许多人的反应都是先是惊讶,后是接受,按照他们当时所说的一句话,“都已经用水那么多年了,我们不还是活得好好的,所以没有必要那么麻烦地去深究这种问题啊。
”很多人都可能对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所产生的问题,都抱以无所谓的态度,更遑论去自我探索和发现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了。
这就是现代人习惯于这个世界的一个最大的问题。
我们虽然不可能回到那个百家争鸣,到处充满对知识真理追寻的年代,但是也不能安于现在和平舒适的生活,而疲于对人类、对自然、对社会的思考。
哲学性思考的光辉应该不时从人们的身上闪现,那份对世界的好奇心不能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而永久失去啊。
《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
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与思考。
第二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000字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亲爱的苏菲:感谢你愿意与我分享哲学家的来信,更要感谢你如此信任于我,而把你和哲学家之间的小秘密告诉给我。
我真的如此痴迷于这一封封往来的书信,以至于今早醒来,一张宏大的画面展现在眼前。
不知你是否发现,在很久很久以前,一条潺潺的小溪从古老的奥林匹斯山上流下。
漫过古希腊中心广场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三位巨擘,冲刷着中世纪的经院教堂,席卷着启蒙时期的康德、笛卡尔,佛洛伊德……在人类的大地上汨汨地涌动着,越来越宽阔,越来越深邃,像人类的血管一般蔓延开来,给养着这片土地,滋润着我们干涸的灵魂。
我们吮吸着长大,我们的血液中,我们的身体内出处散发这他们的芬芳,而我们却全然未知。
正如哲学家在信中所言,“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似乎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正因为如此,我们丧失了某种极为重要的能力”。
读完这些书信,让我最为惊讶的是,在古老的西方与古老东方之间有着如此多的相似之处。
我不得不承认在人们无法解释这些问题的时候,往往会敞开思想的翅膀,任它驰骋。
试图利用超能力来解释这周围发生的事情,譬如打雷、下雨等等。
希腊神话就此产生并广泛传播,在遥远的东方国度里同样有着这样的神话:女娲娘娘利用泥土仿照自己的样子创造了人类,世界本来混沌如一颗鸡蛋,是一个叫盘古的巨人在中间挥动他手中的巨斧,上面的部分成了天空,下面的部分成了土地,世界就此产生。
当然你不会相信,因为你已经知道这是神话故事,是不可能出现在现实世界中的。
但是我想告诉你的是,即便在科学如此发达的今天,仍然有着太多太多无法解释的事情。
因此,当这些事情发生时人们是很矛盾的,一方面他们相信科学一定能够给予充分的解释,但这往往需要漫长时间的等待。
另一方面,人们并不希望等待,他们更愿意给出自己的想象,这种想象之中往往伴有超然事物的存在,如神话般解释这我们这个世界。
这便是哲学家所言的“深化的作用便是为人们不了解的事物寻求一个解释”吧。
再说说自然派哲学家。
他们认为“水”或者“空气”是万物之源,亦或者世界是由某种无限定的元素组成的。
恩陪都的“四元素”说令我十分惊异,因为,在遥远的古代中国也有着惊人相似的学说——“五行说”,即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的。
苏菲,你想想在2014多年前的古代希腊和距离上千公里的古代中国,产生了如此相像的思想。
(范_文_先_生_网)我想这应该说明了这种学说可能更多基于现实吧,人们看到了生命于水中诞生便产生了水是万物之源的思想,同样看到泥土中冒出的新芽,便认为土是万物之源。
因此,自然派哲学家已经和神话完全不同了,他们的学说更多的贴近了当时人们的具体生活。
说到自然派哲学家,我更加惊讶的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理论居然在公元前400年左右就已经提出来了。
而今这成了一种被广泛传播的理论,在初中的化学、物理课本上广泛的教授。
但唯一不同的是它是否真的是最小的单位呢?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了显然不是,人们在小小的原子内部又找到了各种粒子,按照现如今的解释,物理学界认为世界上拥有62种基本粒子,就在去年人们还为了预言与发现了希格斯粒子而欢呼雀跃呢。
但这个亘古的问题依然实实在在的摆在我们面前,这62种基本粒子就不可再分吗?那么到底有没有德谟克利特所说的这种不可分的基本最小单位呢?看来2014多年的发展,我们仍然在找寻答案的路上呀。
我想你可能和我一样惊讶于在2014多年前的东西方哲学竟然有着如此多相通之处,并且悄然发现,似乎即便再古老的哲学也似乎能沉淀于现在的生活中。
至少似乎在现如今的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的看见古典哲学的影子,我们的脑海中或隐或现地浮现过古典哲学家们曾经苦苦思索的问题。
只是我们在一闪而过之后便敷衍于匆匆的生活,变得漠然,再无那颗好奇之心,那颗求索之心。
但我相信总有那么一些人,如你一样,保持着童真般的好奇,解读着周围的一切,不知不觉间已然点亮了心灵归宿的明灯。
好了,苏菲,时间不早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吧。
原谅我的懒惰,更原谅我多年来未曾提起的沉重的笔。
第三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014多字自己写的~~~绝对独家)《苏菲的世界》读后感园艺09114109125黄雅菊乔斯坦·贾德所写的畅销书——《苏菲的世界》非常适合那些未接触过哲学的人们来作为启蒙教材,引导人们步入哲学的殿堂。
该书主要讲述了小姑娘苏菲在神秘导师通过书信的诱导下,开始接触哲学,思考哲学问题,并且了解了整个哲学史的发展和一些著名的古今哲学家。
先从如“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等几个简单的问题引导苏菲产生哲学性的思考,接而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还有一些自然哲学家的议题思考有了初步了解。
她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等等涉及艺术、科学等许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