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1、《建筑十书》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所作,在建筑学术史上的地位独一无二;它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它十分系统地总结了希腊和早期罗马建筑的实践经验;建立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论述了一些基本的建筑艺术原理。
2、帆拱:拜占庭建筑中的代表结构体系;它是指在穹顶水平切口和四个发券之间所余下的四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代表建筑为圣索菲亚教堂3、“少就是多”:1928年,由密斯提出;以结构的少换来功能的多和空间变化的多;以形式被净化后的少换来百看不厌的多;代表作品有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4、粗野主义: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流行于欧洲的一种设计倾向;其特点是毛糙的混凝土,沉重的构件和他们的粗鲁组合;代表人物有柯布西耶代表建筑有马赛公寓、印度昌迪加尔行政中心建筑群。
5、雅典卫城:古希腊纪念希波战争胜利在雅典一座孤立的小山岗上修建;由卫城山门、胜利女神庙、帕提农神庙和伊瑞克提翁等建筑组成;各个建筑居于不同的位置上,考虑到游行庆典时的视线;卫城整体构图和布局自由,各建筑间形成呼应对比,突出帕提农神庙的主体地位;其中帕提农神庙是古希腊多立克柱式最高成就的代表,伊瑞克提翁则其代表着爱奥尼柱式。
6、哥特建筑:中世纪西欧代表建筑形制;它的结构特点为:使用过骨架券作为拱顶承重构件;使用飞券抵挡中厅十字拱起脚处侧推力;全部使用两圆心的尖拱和尖券;代表建筑为巴黎圣母院。
7、工艺美术运动:19世纪50年代在英国出现;反对粗制滥造的机器制品,追求自然及手工艺制品的艺术效果;代表人物拉斯金、莫里斯;在建筑上主张建造“田园式”住宅,代表作有韦布设计的“红屋”;其将功能、材料与艺术造型结合的尝试对后来的新建筑有一定的启发。
8、典雅主义: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流行于美国的一种设计倾向;其致力于运用传统的美学法则来使现代的材料与结构产生规整、端庄与典雅的庄严感;代表人物有斯通、雅玛萨奇等;代表建筑有美国在新德里的大使馆、麦格拉格纪念会议中心等。
(完整word版)中外建筑史名词解释

1.飞券(飞扶壁): 是由侧厅外的柱墩发券平衡中厅的侧推力。
为了增强稳定性常在柱墩砌尖塔。
2.帆拱:是对古罗马“穹拱”一种地域性的变异及重新诠释。
在四个柱墩上沿方形平面的四条边长做券,在四个垂向券拱之间砌筑一个过四个切点的相切穹顶,水平切口和4个发券之间所余下的4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既称为“帆拱”。
3.巴西利卡: 巴西利卡是古罗马的一种公共建筑形式,其特点是平面呈长方向,外侧有一圈柱廊,主入口在长边,短边有耳室,采用条形拱券作屋顶。
后来的教堂建筑即源于巴西利卡,但是主入口改在了短边。
巴西利卡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原意是“王者之厅”的意思,本来是大都市里作为法庭或者大商场的豪华建筑。
4.凯旋门:古罗马纪念性建筑的一种,为炫耀对处战争的胜利而建。
常位于城市中心的交通要道上,中央有一个或三个券形门洞,上有大量雕刻装饰。
:5.推山: 庑殿(四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方法。
由于立面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的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步架距离都不一样长。
6.礼制建筑:礼制建筑不同于宗教建筑,但与宗教建筑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礼”为中国古代“六艺”之一,并集中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天人关系、阶级和等级关系、人伦关系、行为准则等,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系封建统治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能够体现这一宗法礼制的建筑就称为礼制建筑。
7.三合院: 三合院是东西厢房和北面正房,南面一堵墙。
因为南面没房,所以称三合院8.副阶周匝:建筑主体从外到内另外加一圈回廊的,在早商建筑中已经出现,应用与比较隆重的建筑。
21.须弥座:又名“金刚座”、“须弥坛”,源自印度,系安置佛、菩萨像的台座。
须弥即指须弥山,在印度古代传说中,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
另一说指喜马拉雅山(又名大雪山)。
22.《园冶》: 《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
明末造园家计成著,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成稿,崇祯七年刊行。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1.方尖碑:2.泰姬马哈尔陵:3.典雅主义:吸取传统建筑的构图手法,比例工整,严谨,偶有装饰,不用柱式,以传神代替形似;建筑作品有谢而顿艺术纪念馆(约翰逊);4.希腊十字式:中央的穹顶和它四周的筒形拱成等臂的十字,其十字的四个边长相等5.罗马万神庙:穹顶覆盖的集中式形制。
新万神庙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的代表,它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万神庙平面是圆形的,穹顶直径达43.3m,顶端高度也是43.3m。
6.粗野主义:保持建筑自然本色,混凝土的不加粉饰;构件直截了当,生硬;毛躁的混凝土、沉重的构件和它们的粗鲁组合。
建筑作品有马赛公寓(柯布西埃);谢菲尔德大学(史密森夫妇);7.密斯风格:8.巴西利卡:具有多种功能的大厅性公共建筑。
平面一般为长方形,两端或一端有半圆形龛, 纵向的几排柱子将其分为中厅和侧廊两大部分,中厅比侧廊高,两侧可开高侧窗;多为木屋架,支柱较细;其容量大,结构简单,是群众聚会的场所。
其代表作:拉丁十字式巴西利卡(圣约翰教堂,圣保罗教堂)9.哥特式建筑:10.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特点:11.坦比哀多:12.巴洛克建筑:13.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特点:14.朗香教堂:15.水晶宫:16.红屋:17.《建筑十书》:18,地方主义和人情化:19.后现代主义建筑:指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建筑界流行的一种建筑思潮,其特点是:注重公众交流和地方性,借鉴历史,强调城市文脉、装饰、表象、隐喻、公众参与、公共领域、多元论、折衷主义等20.罗马风:21.哥特式建筑:22.巴洛克建筑:23.洛可可:24.浪漫主义:艺术创造主张发扬个性自由、提倡自然形式,建筑上前期(1760-1830)表现为“先浪漫主义”,追求中世纪田园情调和异国情调,如模仿中世纪寨堡、东方做法等;后期(1830-1870)模仿哥特风格建筑,又称为哥特复兴25.全面空间:26.后现代主义建筑:注重公众交流和地方性,借鉴历史,强调城市文脉、装饰、表象、隐喻、公众参与、公共领域、多元论、折衷主义等。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1.方尖碑:2.泰姬马哈尔陵:3.典雅主义:吸取传统建筑的构图手法,比例工整,严谨,偶有装饰,不用柱式,以传神代替形似;建筑作品有谢而顿艺术纪念馆(约翰逊);4.希腊十字式:中央的穹顶和它四周的筒形拱成等臂的十字,其十字的四个边长相等5.罗马万神庙:穹顶覆盖的集中式形制。
新万神庙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的代表,它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万神庙平面是圆形的,穹顶直径达43.3m,顶端高度也是43.3m。
6.粗野主义:保持建筑自然本色,混凝土的不加粉饰;构件直截了当,生硬;毛躁的混凝土、沉重的构件和它们的粗鲁组合。
建筑作品有马赛公寓(柯布西埃);谢菲尔德大学(史密森夫妇);7.密斯风格:8.巴西利卡:具有多种功能的大厅性公共建筑。
平面一般为长方形,两端或一端有半圆形龛, 纵向的几排柱子将其分为中厅和侧廊两大部分,中厅比侧廊高,两侧可开高侧窗;多为木屋架,支柱较细;其容量大,结构简单,是群众聚会的场所。
其代表作:拉丁十字式巴西利卡(圣约翰教堂,圣保罗教堂)9.哥特式建筑:10.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特点:11.坦比哀多:12.巴洛克建筑:13.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特点:14.朗香教堂:15.水晶宫:16.红屋:17.《建筑十书》:18,地方主义和人情化:19.后现代主义建筑:指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建筑界流行的一种建筑思潮,其特点是:注重公众交流和地方性,借鉴历史,强调城市文脉、装饰、表象、隐喻、公众参与、公共领域、多元论、折衷主义等20.罗马风:21.哥特式建筑:22.巴洛克建筑:23.洛可可:24.浪漫主义:艺术创造主张发扬个性自由、提倡自然形式,建筑上前期(1760-1830)表现为“先浪漫主义”,追求中世纪田园情调和异国情调,如模仿中世纪寨堡、东方做法等;后期(1830-1870)模仿哥特风格建筑,又称为哥特复兴25.全面空间:26.后现代主义建筑:注重公众交流和地方性,借鉴历史,强调城市文脉、装饰、表象、隐喻、公众参与、公共领域、多元论、折衷主义等。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考前最终建筑史名词解释,问答题目及答案整理1.巴西利卡巴西利卡原是古罗马用作法庭、商业贸易或会议厅的大厅或建筑,平面长方形,被两排又四排柱子分成若干空间,它对后来的基督教建筑影响很大。
2.哥特式 12世纪形成于法国,使用了尖券、尖拱、骨架券、飞扶壁、束柱、花窗棂等,典型实例是巴黎圣母院。
3.维特鲁威古罗马的御用建筑师,公元前一世纪完成《建筑十书》。
4.万神庙古罗马的庙字,曾是现代结构出现以前跨度最大的建筑(43.43米),内部空间单一、完整。
5.建筑十书作者维特鲁威,它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
6.空中花园是古代西亚的杰出建筑,建于公元前7~前6世纪,位于新巴比伦内城。
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取悦其王妃所建。
是一座阶梯式的花园,被描述成披着花木盛装的小山。
7.帕拉弟奥母题是一种券柱式。
具体作法是在两柱子中间按适当比例发一个券,券脚落在两棵独立的小柱子上.上面架着额枋,小额枋之上开一个圆洞,每个开间里有三个小开间。
8.孟莎式屋顶孟莎式屋顶是方底两折式屋顶,这种屋顶的特点是,下部很陡,而上部坡度突然转折,变得很平缓,甚至做成小平顶,使内部空间好用。
它是法国17世纪的独特屋顶形式。
9.穆达迦西班牙八世纪被阿拉伯占领。
十世纪后,大量伊斯兰建筑手法掺入到哥特建筑中去,形成了特殊风格,叫做穆达迦风格。
它的特点是用马蹄形券、镂空的石窗棂,大面积的几何图案或其它花纹。
10.支提窟支提窟是印度石窟中有窣堵坡的佛殿。
11.数寄屋草庵风茶室盛行之后,出现了一种田舍风的住宅,模仿茶室,称为数寄屋。
数寄屋的传统形式在日本现代建筑中仍可见到。
12.柱式建筑中的檐部、往子与基座等构件的定型组合即为柱式。
13.帆拱沿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又在四个券的顶点之上作水平切口,水平切口所余下的四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称为帆拱。
这是拜占庭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
14.飞扶壁飞扶壁是哥持建风所特有的,它是一种飞券,在中厅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在中厅每间十字拱四角的起脚住侧推力。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玛斯塔巴:玛斯塔巴是模仿住宅设计的供皇族和贵族使用的古埃及砖墓,造型简单,长方形的平台略有收分,内有厅堂,平台下方安放死者的墓室,上下有阶梯或斜坡甬道相连。
这种玛斯塔巴陵墓后来演化为阶梯型金字塔。
2.方尖碑:古埃及崇拜太阳的纪念碑,常成对的竖立在神庙的入口处。
其断面呈正方形,上小下大,顶部为金字塔形,常镀合金。
高度不等,已知最高者达50余米,一般修长比为9~10:1,用整块花岗岩制成,碑身刻有象形文字的阴刻图案。
3.山岳台:是古代西亚人崇拜山岳、崇拜天体、观测星象的庙塔或庙台合一的阶梯型的宗教建筑物,有宽大庄严的阶梯通向塔顶,塔顶有一间不大的神堂。
4.美加仑室:是爱琴文化时期宫殿的一种平面形式,平面长方形;入口做“H”形,正中设门,门前一对柱子;房间起两坡顶,山面向前;房间内有象征民族崇拜的火塘,这种形制后来成为希腊神庙的雏形。
5.母度:母度是假定的度量单位,用来表示古典建筑各部分的尺寸,1母度等于柱子的底半径。
6.券柱式:柱式不起结构作用,拱券作为承重结构;柱式成为壁柱,只起装饰作用叫券柱式。
7.巴西利卡:一种作为法庭,交易所与会场的大厅性建筑;平面一般为长方形,两端或一端有半圆形的龛;大厅常被2排或者3排柱子纵分成3或5部分;当中宽而高的部分称为中厅;两侧狭而低的部分称为侧廊;对中世纪的基督教堂和礼拜寺均有影响。
8.帕拉第奥母题:帕拉迪奥创造的一种券柱式构图方式,具体做法是在两柱子中间按适当比例发一个券,券脚落在两根独立的柱子上,上面架着额枋,小额枋上开圆洞,每个大开间有三个小开间。
它影响到后来许多的大型建筑设计。
9.折衷主义: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
折衷主义建筑师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所以也被称为集仿主义。
折衷主义没有固定的风格,讲究比例权衡的推敲,沉醉纯形式的美。
代表作品:巴黎歌剧院。
10.维也纳分离派:1897年维也纳学派中的部分成员成立的建筑派系。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古埃及玛斯塔巴(Mastaba):埃及墓穴建筑中最古老的一种形式,系金字塔的初级形式。
即地下墓室和地上部分用砖或石块砌成长方形台状,四面墙面呈坡状,多为单层,是金字塔的早期形式斯芬克斯(Sphinx):最初源于古埃及的神话,它被描述为长有翅膀的怪,通常为雄性,是“仁慈”和“高贵”的象征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位于埃及的开罗市西侧吉萨区的哈夫拉金字塔南面,据胡夫金字塔约350米的狮身人面像雕塑。
牌楼门(Pylon):古埃及庙宇的大门,门的式样是一对高大的梯形石墙,夹着正中不大的门道,门道上有厚重的石板楣梁,墙身中间留空。
内有楼梯可通至门楣。
表现出国王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气势。
古西亚五腿兽(Winged bull):萨艮二世王宫中央拱门门洞口两侧及碉楼转角处的石板上雕的人首翼牛像,正面为圆雕,侧面为浮雕。
正面2条腿,侧面4条腿,转角1条在两面共用,共5条腿。
空中花园(Hanging Garden):空中花园,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又称悬园。
在前6世纪由新巴比伦王国的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巴比伦城为其患思乡病的王妃安美依迪丝修建的。
空中花园据说采用立体造园手法,将花园放在四层平台之上,由沥青及砖块建成,平台由25米高的柱子支撑,并且有灌溉系统,奴隶不停地推动连系著齿轮的把手。
园中种植各种花草树木,远看犹如花园悬在半空中。
巴别塔(Babel):圣庙北侧高耸入云的大庙塔,据说是《圣经》里的通天塔。
在汉穆拉比最早建造巴比伦城时就已建造起来,并在尼布拉尼撒时得已完善。
爱琴文化大力神式砌筑:迈锡尼卫城外面围一道大约1KM长的石墙,有几米厚,石块很大,多有5~6t重,得名为大力神式(独眼巨人式)砌筑。
狮子门:位于迈锡尼卫城出口处,高、宽皆为3.5m。
门上过梁中央厚约90cm,两端渐薄,结构合理。
它上面发了一个叠涩券,大致呈三角形,使过梁不必承重。
券里填一块石板,浮雕着一对相向而立的狮子,保护着中央象征宫殿的珠子,也是上粗下细的。
外国古代建筑史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建筑型制:一定历史阶段和一定地域范围内形成的某一类型建筑物在平面、空间布局、材料、结构方式及造型艺术处理上的英武格局。
建筑型制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有定型性和稳定性。
2.玛斯塔巴(Mastaba):埃及早期的国王陵墓,其形式源于对当时国王长方形平台式住宅的模仿。
占用很大的土地面积,地上部分是用砖或石砌成的长方形台状,内有厅堂,墓室在地下,上下有阶梯或斜坡通道相连。
后来的金字塔是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
3.牌楼门(Pylon) :埃及庙宇的大门,是一堵厚重的高墙,中部凹下处为出入口,上置厚重的石板楣梁,刻有双翼的太阳,墙身两面向内倾斜,中间留空,内有可通置门楣。
门的两侧紧贴墙向处插长予及旗杆等装饰物,墙面阴刻象形文字及图画。
4.方尖碑(Obelisk):古埃及崇拜太阳的纪念碑,常成对地竖立在神庙的入口处。
其断面呈正方形,上大下小,顶部为金字塔形,常镀合金,一般修长比为9~10:1,用整块花岗石制成,刻有象形文字的阴刻图案。
5.柱式(Order):长时期希腊建筑艺术的改进主要集中在石头的梁柱结构的柱子、额枋和檐部构件的形式、比例和相互组合上,到公元前6世纪,已经有了比较稳定的做法,即各部分之间以及柱距均以柱身底部直径为模数形成一定的比例关系。
这套做法被后来的罗马人称为柱式。
柱式是西方古典建筑的重要特点,发展至文艺复兴时期,经维尼奥拉的总结而程式化。
6.希波丹姆模式: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规划建筑师希波丹姆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和数的和谐,采取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城市骨架,并进行适当功能分区的结构模式,以取得秩序和美,并最早在理论上予以阐述,而称为希波丹姆模式。
希波丹姆也被后人誉为“城市规划之父”。
城市典型平面为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的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街坊;街坊面积较小。
典型城市是希波丹姆设计的米利都城。
这种模式对后世城市规划影响很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前最终建筑史名词解释,问答题目及答案整理1.巴西利卡巴西利卡原是古罗马用作法庭、商业贸易或会议厅的大厅或建筑,平面长方形,被两排又四排柱子分成若干空间,它对后来的基督教建筑影响很大。
2.哥特式 12世纪形成于法国,使用了尖券、尖拱、骨架券、飞扶壁、束柱、花窗棂等,典型实例是巴黎圣母院。
3.维特鲁威古罗马的御用建筑师,公元前一世纪完成《建筑十书》。
4.万神庙古罗马的庙字,曾是现代结构出现以前跨度最大的建筑(43.43米),内部空间单一、完整。
5.建筑十书作者维特鲁威,它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
6.空中花园是古代西亚的杰出建筑,建于公元前7~前6世纪,位于新巴比伦内城。
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取悦其王妃所建。
是一座阶梯式的花园,被描述成披着花木盛装的小山。
7.帕拉弟奥母题是一种券柱式。
具体作法是在两柱子中间按适当比例发一个券,券脚落在两棵独立的小柱子上.上面架着额枋,小额枋之上开一个圆洞,每个开间里有三个小开间。
8.孟莎式屋顶孟莎式屋顶是方底两折式屋顶,这种屋顶的特点是,下部很陡,而上部坡度突然转折,变得很平缓,甚至做成小平顶,使内部空间好用。
它是法国17世纪的独特屋顶形式。
9.穆达迦西班牙八世纪被阿拉伯占领。
十世纪后,大量伊斯兰建筑手法掺入到哥特建筑中去,形成了特殊风格,叫做穆达迦风格。
它的特点是用马蹄形券、镂空的石窗棂,大面积的几何图案或其它花纹。
10.支提窟支提窟是印度石窟中有窣堵坡的佛殿。
11.数寄屋草庵风茶室盛行之后,出现了一种田舍风的住宅,模仿茶室,称为数寄屋。
数寄屋的传统形式在日本现代建筑中仍可见到。
12.柱式建筑中的檐部、往子与基座等构件的定型组合即为柱式。
13.帆拱沿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又在四个券的顶点之上作水平切口,水平切口所余下的四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称为帆拱。
这是拜占庭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
14.飞扶壁飞扶壁是哥持建风所特有的,它是一种飞券,在中厅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在中厅每间十字拱四角的起脚住侧推力。
它实际上起撑子作用,解决了水平分力问题。
15.希腊十字中央穹顶和它四面的筒形拱成等臂十字,得名为希腊十字式。
威尼斯圣马可教堂的平面即是希腊十字。
16.洛可可洛可可是一种室内装饰风格,追求柔媚细腻的情调,常用各种曲线和涡卷、爱用娇艳的颜色。
17.透视门基督教时期的教堂墙垣很厚,以致门窗洞很深,为了减轻建筑的沉重感,将门旁的墙壁作成一排排锯齿形装饰,得名透视门。
18.叠涩叠涩是一种结构方式,层层出挑,只有垂直支承而无横推力。
19.光塔光塔是伊斯兰建筑特有的标志,是阿訇传呼信徒祈祷的地方,常放在寺院的四角,有二、四甚至五、六个。
20.巴洛克巴格克风格是文艺复兴建筑的变形,它醉心于表现自我感觉,讲究视觉效果。
常用的手法有:波浪形曲线、曲面建筑部分断折、不完整等。
代表作是罗马圣卡罗教堂。
折中主义建筑思潮城市集中主义新城卫星城理性主义建筑思潮赖特的有机建筑大伦敦规划现代建筑密斯风格表现派功能主义新陈代谢派有机建筑形式美建筑讲究人情化与地方性的倾向带形城市卫星城镇理性主义建筑1.巴西利卡一种综合用作法庭、交易所、会场的大厅,平面一般为长方形,两端或一端有半圆形龛, 纵向的几排柱子将其分为中厅和侧廊两大部分,中厅比侧廊高,两侧可开高侧窗;多为木屋架,支柱较细;其容量大,结构简单,传统上是群众聚会的场所,古罗马晚期基督教公开后,被教会选中做教堂的蓝本。
2.《建筑十书》古罗马维特鲁威的著作,是欧洲中世纪以前遗留下来的唯一的建筑学理论专著,XXXXX分十卷,对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成就作了系统的总结,第一次提出了“坚固、方便、美观”的建筑三要素,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对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影响很大。
3.全面空间建筑大师密斯的空间理论,又称通用空间,由“流通空间”发展而来。
主张设计一个大空间,可以自由划分、分隔的实用且经济的空间,标志着现代建筑设计中起决定作用的功能主义理论的终结,是60年代后影响最大的空间理论。
4.后现代主义建筑指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建筑界流行的一种建筑思潮,其特点是:注重公众交流和地方性,借鉴历史,强调城市文脉、装饰、表象、隐喻、公众参与、公共领域、多元论、折衷主义等。
金厢斗底槽侧角铺作铺首穿斗式托脚平闇升起草架举折千步廊阙分心斗底槽九脊殿计成(1)殿式彩画清式和玺彩画与旋子彩画的合称;多用于宫殿、坛庙、陵寝、寺庙等组群中的建筑;有多个等级层次与建筑在组群中的地位相适应;采用程式化的、图案化的画题;严格运用平面图案,排除图案的立体感、透视感;图案的分布遵循构件的结构逻辑;呈现为规整、端庄、凝重的格调。
(2)平坐高台或楼层用斗栱、枋子、铺板等挑出,以利登临眺望,此结构层称为平坐。
(3)北京四合院是庭院式住宅的最典型布局;主要单体多“一明两暗”,核心庭院均“一正两厢”加垂花门或过厅;可纵向增“进”、横向增“路”以扩大规模;建筑的空间等级秩序反映了封建伦理秩序并能满足安居功能;表现了严整、端庄、凝重、和谐之美。
(4)明栿与草栿相对而言,指天花以下的梁,加工较精细。
宋代明栿常作月梁式,以增加美感。
(5)副阶周匝塔身、殿身周围包绕一圈外廊,称为副阶周匝。
四、简述题(每题8~12分)1.哥教堂的结构特征(1)肋骨拱(骨架券)为拱顶的承重构件,拱顶重量减轻,减薄,侧推力减小;拱顶可以覆盖各种形状的平面;(2)飞扶壁飞过侧廊,解放了侧廊,便于中厅开大窗;(3)全部使用双圆心的尖券,尖拱,可减小侧推力,减轻结构,同时可适应不同跨度的券、拱;柱子因而大小一致,内部整齐,平面灵活。
2.简述有机建筑理论的主要内容(1)整体性原则,主张建筑设计中应由内到外、由局部到整体贯穿同一个理念;(2)内部空间,主张着眼于内部空间效果来设计,强调由内而外、“有生于无”;(3)对待环境,主张建筑应与大自然和谐,室内外空间应相互渗透;(4)对待材料,主张充分认识各种材料的不同特性,在使用中扬长避短;(5)对待装饰,主张装饰不应是建筑的附加物,而应是自然的,简洁的;(6)对待传统建筑形式,认为应首先了解传统形式产生的原因,而不是照搬现成的形式;(7)对待机器,认为机器是人的工具,建筑形式应表现所用工具的特点。
1.试分析古希腊建筑的特点及典型实例。
.㈠城市与广场:希腊化时期的米利都城,采用方格网城市规划理论。
阿索斯广场采用敞廊。
㈡建筑类型扩大:埃比道拉斯剧场、会堂、音乐纪念亭、风塔等。
㈢柱式: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科林斯柱式。
㈣庙字型制形成:胜利神庙前后廊式、帕提农神庙周围柱廊式。
㈤视差矫正:帕提农神庙水平线中间升起、柱子有侧角、券杀、角柱加粗。
㈥装饰雕刻与建筑密切配合,雅典娜女神像成为雅典卫城建筑群的中心。
建筑风格明朗健康。
㈦结构、技术:采用柱式系统、发展梁柱结构。
㈧典型实例:雅典卫城。
2.试分析威尼斯圣马可广场的设计特点。
2.㈠空间组合方面:三个梯形广场组成封闭的复合式广场。
㈡设计手法:梯形广场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㈢结合自然环境:四周采用外廊与水城风光呼应。
㈣艺术处理方面:有节奏有主题,四周的建筑使用了统一的母体──券廊,建筑群的中心是圣马可教堂,高耸的钟塔起对比作用。
㈤比例尺度:从西面进入广场,券门匡出一幅完整的广场建筑画面,建筑群之间的大小高低的组合适度。
3.试分析罗马建筑的特年及代表性实例。
㈠城市:提姆加德等军事营寨城;罗马行政中心城;庞贝休养城;商业城。
城市大多进行了规划。
㈡广场成为皇帝个人的纪念物,图拉真广场有明确的轴线,有凯旋门、纪功柱等。
㈢市政工程方面:出现了工程浩大的输水道。
㈣建筑类型:公共建筑物有大角斗场、卡瑞卡拉浴场、巴西利卡。
这些公共建筑规模大、艺术水平较高。
宗教建筑有万神庙,内部空间完整单一,是现代结构出现之前跨度最大的建筑。
住宅高达五、六层,播萨府邸豪华气派。
㈤材料和结构:用火山灰制混凝土,为穹顶等巨大建筑物的出现提供了技术条件,此外还有筒形拱和交叉拱。
形成梁柱与拱券结合的体系。
㈥柱式:创造了罗马五柱式、券柱式。
4.简要分析哥特建筑的特点与成就,并举例说明。
4.㈠宗教色彩:哥特建筑大都带有宗教色彩。
㈡建筑类型:教堂最主要,此外还有优美的住宅及市政厅。
㈢城市与城堡;城堡具有防御性、城市自发形成,缺乏规划。
㈣雕刻具有现实主义倾向,但较呆板。
㈤巴黎圣母院在结构上使用了骨架券,飞扶壁、扶壁、尖券,杰出的结构促成了伟大的形象,此外还采用了钟楼、束柱、花窗棂、透视门等,表达了强烈的宗教气氛。
5.简述哥特式教堂的基本特点。
5.㈠哥特教堂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㈡杰出的结构:使用了骨架券、飞扶壁、尖券、尖拱,使教堂整体性加强。
㈢内部处理:具有向上的动势。
㈣光线:彩色玻璃,五彩缤纷。
㈤外部处理:西立面的典型构图是,一对塔夹着中央的山墙,垂直地分为三部分,水平方向利用栏杆、雕像等也划分为三部分,中央是圆形玫瑰窗,底层是三个门洞。
㈥装饰:外部布满装饰,主题──向上的动势。
㈦整个教堂强调了高耸的构图,玲轮剔透的雕饰使哥特教堂表现了向上飞升和超尖脱俗的幻觉。
6.试对法国古典主义建筑作一简要分析。
6.㈠早期:建筑平方面趋于规整,但形体仍复杂,尚堡府邸,维康府邸都散发着浓郁的中世纪气息。
㈡古典时期:为了体现法国王权的尊严与秩序,古典主义者采用了富于统一性与稳定感的构图手法,建筑端庄、严谨、华丽、规模巨大。
代表作:凡尔赛宫、卢佛尔宫。
㈢晚期:建筑讲究装饰,出现洛可可装饰风格。
㈣因此法国古典主义建筑是法国传统建筑和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结合的产物。
它在广场、宫殿、苑围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
7.区别古典建筑与古典王义。
7.㈠古典建筑:古希腊、罗马与文艺复兴时期采用古典柱式构图的建筑型制,统称之为古典建筑。
㈡古典主义:特指法国17世纪的建筑。
古典主义建筑崇尚古典柱式,强调柱式必须遵守古典规范。
常用轴线突出中心,强调主从关系。
外型强调端庄与雄伟。
内部豪华。
8.巴洛克建筑主要特点是什么?8.巴洛克建筑常采用的手法有。
㈠波浪形曲线与曲面,形成动态建筑。
㈡利用透视术或增加层次,来夸大距离,体积感强。
㈢建筑部件断折、不完整,形成不稳定形象。
如折断或双层的槽部、山花。
㈣柱子不规则排列,增强立面与空间的凸凹起伏和运动感。
㈤室内运用曲线曲面及形体的不稳定组合,产生光影变化。
1.试分析文艺复兴建筑的特点与成就,并举例说明。
1.⑪城市与广场: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改建追求庄严对称,涌现出许多理想趁势方案,如斯卡摩齐的环形加放射形道路系统方案。
广场在文艺复兴时期取得很高成就,这时期的广场类型多。
按性质分有集市活动广场、纪念性广场、装饰性广场、交通性广场等。
按形式分又有长方形、梯形、圆形、不规则形、复合式等。
广场一般都有一个主题,四周有附属建筑陪衬,典型的实例有圣马可广场,圣彼得主教堂前的梯形与长圆形广场,卡比多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