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 (6)
第六章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与分配

蚜虫吻刺法
韧皮部汁液
棉子糖、水苏糖、毛蕊花糖,山梨醇、甘 露醇等。 微量的氨基酸、酰胺、植物激素、有机酸
★ 矿质元素(K+最多)
表6-1 烟草和羽扇豆的筛管汁液成分含量
蔗糖 氨基酸
烟 草/mmol L-1 460.0 83.0
羽扇豆/mmol L-1 490.0 115.0
钾
不足:
①运输所需的压力势差要比筛管实际的压力 差大得多 ②很难解释双向运输 ③实际上运输是消耗代谢能量的主动过程
2、P-蛋白收缩学说 (p-protein contractile hypothesis)
①P-蛋白的定义 ②P-蛋白纤丝组成轴索贯穿于筛孔,轴索本 身具有收缩能力,犹如一台蠕动泵,可推动 集流运转。 ③P-蛋白纤丝是真空管状物,成束贯穿于筛 孔,管壁上产生大量的微纤毛。这些微纤毛 可驱动空心管内的脉冲式液流,从而推动筛 管内溶液集体流动。
1、压力流动学说(pressure flow hypothesis)
德国植物学家明希(Münch),1930年提出 学说要点:①同化物在SE—CC复合体内随着 液流的流动而移动; ②液流的流动是由于源库 两端的压力势差而引起的。
源端:物质装入
Ψw
压力势
吸水膨胀
加入溶质 韧
水 移去溶质 库端
源端
支持依据: ①筛管接近源库两端存在压力势差。 ②蚜虫吻刺法证明筛管汁液的确存在正压力
P-蛋白:亦称 韧皮蛋白,是 被子植物筛管 细胞所特有的, 利用ATP释放 的能量进行摆 动或蠕动,推 动筛管内有机 物质的长距离 运输。
成熟筛分子和伴胞(sieve elementcompanion cell,SE-CC)的结构
《植物学》(形态解剖部分)复习总结

马丽霞《植物学》课程教学平台(二)06生物技术班《植物学》(形态解剖部分)复习要点本课程的教学要求1.形态解剖部分主要掌握种子植物的根、茎、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和发育过程。
2.植物的基本类群部分主要掌握七大类群的基本特征,代表植物和起源演化。
3.被子植物分类部分主要掌握分类单位、学名、形态结构的演化规律,重要目、科的特征及起源和演化。
下面将按各章顺序进行学习指导:第一章绪论一、本章教学内容为:1.植物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2. 植物科学的重要作用3.植物界划分和植物科学的分支学科4.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和国际植物命名法规5.学习植物学的方法二、本章思考题:1.植物与人类的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2.什么光合作用和矿化作用?它们在自然界中各起什么作用?3.为什么说,植物对环境具有保护作用?4.如何学习植物学?第一编种子植物的形态与解剖第一章种子与幼苗一、本章重点掌握的内容:二、本章复习思考题1.学习植物各器官的形成与发育,为什么从种子开始,为什么说胚是新一代植物的原始体?2.总结种子的基本结构有哪些?比较有胚乳种子中双子叶植物种子与单子叶禾本科植物的种子有何异同。
3.种子里有哪些主要的贮藏物质?4.种子萌发的内外条件是什么?萌发的主要过程如何?从胚发育为幼苗可以见到哪些形态方面的变化?5.何谓"子叶出土幼苗"和"子叶留土幼苗"?第二章植物的细胞和组织的形态结构一、本章重点内容:(一)植物细胞1、原生质体2.细胞壁3. 质体4. 液泡5. 植物细胞的后含物(二)植物的组织1.植物组织2.植物组织的类型3. 维管系统二、本章复习思考题1.简述植物细胞的结构。
2.说明质体的亚显微结构。
3.简述细胞壁的结构。
4.简述植物细胞后含物及其显微鉴定方法5.什么叫细胞的分化?6.什么叫植物的组织?7.分别说明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泌结构的概念,细胞的特点、功能和分布。
《植物学》课件 第6章 营养器官之间的联系及其变态

第六章 营养器官之间的联系 及其变态
第一节 营养器官之间的联系
一、营养器官功能的协同性 (一)植物体内水分的吸收、输导和蒸腾
水分运输途径: 根皮层 根中柱鞘 根导管 茎导管 叶柄导管 叶脉导管 叶肉细胞 叶肉细胞间隙 孔下室 气孔 大气
土壤水 根毛
二、营养器官间结构的联系 (一)根与茎的联系 过渡区: 根和茎维管组织发生联系的区 域,在下胚轴的一定部位。
1.叶起源于茎尖周围的_________。发育成熟的叶分为 _______、_______和______三部分。三部分都具有的称 为_______。缺少任何一部分或两部分的叶,称为 _________。 2.叶的生长包括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三种方 式。韭葱等植物的叶被切断后,很快就能生长起来,这 是因为叶基部进行_______生长的缘故。 3.植物的叶子会自然脱落是由于叶柄基部形成__________ 所致。 4.水稻或小麦叶的外形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等部分。 5.异面叶的叶肉有___________组织和_________组织的分 化;叶脉的木质部是靠近叶表皮的________面。
(1)根状茎
地下茎 变态茎
(2)块茎
(3)鳞茎 (4)球茎 (1)匍匐茎 (2)肉质茎 (3)叶状茎 (4)茎卷须 (5)茎刺
地上茎
(一) 地下茎的变态 (1)根状茎
莲藕
(2)块茎
块根
甘薯
马铃薯
(3)鳞茎
洋葱
蒜
(4)球茎
荸荠
(二)地上茎的变态 (1)匍匐茎
草莓
(2)肉质茎
(3)叶状茎
《植物学》第六章裸子植物

三、形成球花 裸子植物的孢子叶大多聚生成球果状, 称孢子叶球或球花。 1.小孢子叶球:雄球花,由小孢子叶聚生而 成,每个小孢子叶下面生有小孢子囊(花 粉囊),内有多个小孢子母细胞,经过减 数分裂产生小孢子(单核花粉粒),由小 孢子发育成雄配子(成熟花粉粒)。 2.大孢子叶球:雌球花;大孢子叶常变态为 珠鳞、珠领、珠托、套被和羽状大孢子叶。
大孢子叶球 小孢子叶球
③圆柏属 (Sabina): 叶有鳞形和刺 形两种。球果 成熟时种鳞愈 合。常见种: 圆柏(S. chinensis)。
龙柏(S.
chinensis var. kaizuca):
全部为鳞形叶, 枝条常扭曲上 升。
④刺柏属 (Juniperus): 叶刺形,3叶轮 生;常见种: 刺柏,我国特 产。河北省分 布有杜松(J. rigida )
四、配子体进一步退化,寄生在孢子体上 1.雄配子体:成熟花粉粒 多数种类的雄配子体由4个细胞组成: 营养细胞(原叶细胞):2个 生殖细胞:1个 管细胞:1个 2.雌配子体:大多具颈卵器 颈卵器位于雌配子体的近珠孔端(2至多个), 其结构相对于蕨类植物更加退化。 3.雌雄配子体均无独立生活的能力,完全寄生在孢子 体上。
(2)代表植物 ①杉木属 (Cunninghamia) 常绿乔木;叶条 状披针形,螺旋 状着生;种鳞具 2~3粒种子,种 子两侧具翅。如 杉木(C. lanceolata)
小孢子叶球
大孢子叶球
小孢子囊
②水杉属 (Metasrquoia) 落叶乔木;条形叶 交互对生,基部扭 转排成2列,冬季 与侧生小枝一同脱 落;小孢子叶、珠 鳞各自交互对生; 种子5~9枚。我国 特有的稀有珍贵的 孑遗植物。
由以上特征可以看出: (1)裸子植物的孢子体有了进一步的组 织分化,具有发达的根系和维管组织; (2)产生种子; (3)形成花粉管,受精过程完全摆脱了 水的限制; 所以,裸子植物能更好地适应陆生 环境,这在植物进化史上可以说是一个 新的里程碑。
《植物学》各章习题

《植物学》各章习题(上册)第一章植物细胞和组织一、名词解释:1、细胞学说2、原生质体3、细胞器4、胞质运动5、初生纹孔场、胞间连丝、纹孔6、成膜体7、细胞分化8、组织、组织系统9、分生组织10、穿孔二、填空:1、细胞是有机体和的单位。
2、细胞的体积受和两个因素的影响。
3、植物细胞由和组成.4、原生质体由所组成,在显微镜中可以区分为和。
5、质体包括、和。
6、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在上进行,暗反应在中进行。
7、细胞内的三大系统包括:、、 .8、细胞壁为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根据其形成时间和化学成分不同可分为、和三层。
9、植物体增大的原因包括和。
10、植物组织包括和两大类。
三、单项选择:1、以下哪种生物有细胞核( )A。
细菌 B.蓝藻 C.绿藻 D。
原绿藻2、以下哪个细胞器为单层膜结构( )A。
线粒体 B.细胞核 C.叶绿体 D。
高尔基体3、核仁的主要功能是()A.复制DNAB.合成和储藏RNAC。
合成蛋白质 D。
加工蛋白质4、马铃薯块茎中贮藏淀粉粒的是( )A.厚壁细胞B.薄壁细胞C.石细胞D.死去的细胞腔5、不是在有丝分裂前期进行的是()A.DNA复制 B。
核膜解体 C.核仁消失 D。
出现纺锤丝6、联会发生在( )A.细线期 B。
偶线期 C.粗线期 D。
前期Ⅱ7、减数分裂中基因片段互换发生在()A。
偶线期 B.粗线期 C.双线期 D.终变期8、以下哪个不属于薄壁组织( )A。
厚角组织 B。
同化组织 C.通气组织 D。
传递细胞9、以下哪种细胞是活细胞( )A.石细胞B.纤维 C。
导管 D.筛管10、以下那个系统不是植物的三大组织系统之一()A。
皮组织系统 B.基本组织系统C.维管系统 D。
结缔组织四、问答题1、详述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2、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有哪些?3、详述植物成熟组织包括哪些类型?它们各自的功能如何?4、从输导组织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进化?5、植物体包括哪几类组织系统?它们各自在植物体中的分布及作用如何?第二章种子和幼苗一、名词解释1、颖果2、休眠3、萌发4、种子5、幼苗二、填空1、一个完整的种子由、和三部分组成.2、胚由、、、四部分组成。
植物学的名词解释6

植物学的名词解释6第一节:种种(species)是植物学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种的定义基于生物物种概念,即相同种的个体可以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繁殖并产生可繁殖的后代。
植物学家通过观察植物的形态、生理特征和遗传信息等多个方面来确定植物的种类。
种是植物分类的基础,对于保护和研究植物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植物分类学中,种是基本的分类单位,通常以拉丁学名表示,由属名和种加词组成。
例如,玫瑰的学名是Rosa rugosa,其中“Rosa”是属名,“rugosa”是种加词,用来形容玫瑰的外部特征。
种的形成有多种途径,包括自然选择、遗传突变和基因流等。
当一群个体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适应了特定的环境条件,并发生了一些形态或遗传上的变化,植物学家就可能将其归为同一种。
不同种之间的差异通常表现为形态、生态、遗传等方面的差异。
种在植物分类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种的存在使得植物分类体系更加有序和科学,同时也方便我们对植物的命名、研究和保护工作。
种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植物的进化历史、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等,为我们的生活和生态环境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和资源。
第二节:属属(genus)是植物学中的一个分类单位,位于种和科之间。
属是种的集合体,由一组相似的植物种组成,这些种在形态、生理特征和遗传信息等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相似性。
属的命名通常采用拉丁学名,与种的命名方式类似。
属名常常来源于植物的特征、属的首次描述者的名字或其他相关的命名原因。
例如,大多数栽培的苹果树属于属Malus,这个属名来自拉丁语中“苹果”的意思。
属在植物分类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属的划分是植物分类的基础,它帮助我们将大量的植物种归类整理,使得研究和认识植物的任务变得更加简单和系统。
属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植物的形态特征、遗传关系和进化历史等,为植物分类、植物保护和利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第三节:目目(order)是植物学中更高一级的分类单位,位于属和纲之间。
目是一组相关植物属的集合,这些属在形态、功能和遗传信息等方面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和相似性。
南医大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第6项 根的形态、类型和变态及根的初生构造

实验六根的形态、类型和变态及根的初生构造一、目的和要求(1)掌握根的形态特征和根系类型。
(2)熟悉根的初生构造。
(3)了解根的变态。
二、仪器用品和实验材料(一)仪用品显微镜、解剖用具;(二)实验材料人参、桔梗或蒲公英、小麦或.葱根的浸制标本,龙胆、白碱植物标本或药材,天门冬、麦冬、何首乌或百部植物标本,菟丝子、桑寄生或棚寄生带寄主的标本,长春藤、络石或薜荔标本,吊兰或石斛标本。
毛蔗根和辽细辛根的横切制片,麦冬和直立百部块根的横切制片。
三、内容与步骤(一)根的形态特征和类型1.直根系观察人参或桔梗或蒲公英根系,分辨出主根、侧根和纤维根。
注意人参的主根顶端带有根状茎(习称芦头),其上有凹窝状茎痕数个(习称芦碗);并生有不定根(习称宁)。
2.须根系观察小麦或葱、龙胆或白薇的根系,注意有无主根和侧根的区分?这种根系是如何形成的?(二)根的变态:(1)块根观察何首乌、麦冬、天门冬或百部等植物的根,可见何首乌的主根、侧根的二部分膨大成块状,麦冬、天门冬不定根的中部或先端膨大,形成纺锤状块根,百部的块根呈纺锤形,数个或数十个成束。
(2)寄生根观察带有寄主的菟丝子、桑寄生或棚寄生标本,注意它们的根均伸人寄主的茎内,其中菟丝子不含叶绿体,完全不能制造养料,故为全寄生植物。
(3)气生根观察吊兰或石斛露在空气中的不定根。
(4)攀援根观察常春藤、络石或薜荔,注意由茎上产生能攀附他物的不定根。
(三)根的初生构造1、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1)取毛蔗根横切制片,在低倍镜下区分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大部分,然后转换高倍镜由外向里仔细观察:①表皮;为最外一层薄壁细胞,排列整齐紧密,没有细胞间隙。
能否见到气孔和角质层?能否见到根毛?为什么?②皮层;在表皮以内,被固绿染成绿色的部分即皮层,占根的大部分,由多层排列疏松的薄壁细胞组成。
紧靠皮层下方1~2层细胞,排列较紧密,称外皮层。
皮层最内一层称内皮层,毛食根的内皮层较特别,其凯氏带不成环带式加厚,而为六面增厚,常被番红染成红色,只有对着木质部束的少数内皮层细胞壁不增厚,为水和溶液进入维管柱的通道,称通道细胞。
植物学 植物分类6被子形态

植物分类6被子形态被子植物分类的形态学术语一、简介:自新生代以来,被子植物就在地球上占据绝对优势。
被子植物之所以能有如此众多的种类、如此广泛的适应性,这与其结构上的复杂化、完善化,生殖方式的高效化和多样化,从而提高了生存竞争能力是分不开的。
被子植物除了裸子植物所具有的胚珠受精后发育成种子、花粉产生花粉管传送精子、有胚乳等特征外,还具有以下进化特征:1. 孢子体高度发展和分化;2. 体型、生境和营养方式 多样性;3. 雌蕊形成了子房、花柱和柱头,有真正的花;4. 传粉方式的多样化;5. 配子体的进一步简化;6. 特殊的双受精方式和3n 胚乳的出现;7. 形成了果实.二、四、植物分类的形态学基础知识 (形态术语)(一)木本植物 1. 乔木 常绿乔木 和落叶乔木2. 灌木3. 半灌木(亚灌木) 表 5 – 4 被子植物形态性状的演化趋势 初生的、原始的性状 次生的、较进化的性状 茎 1. 木本 1. 草本 2. 直立 2. 缠绕 3. 无导管只有管胞 3. 有导管4. 具环纹、螺纹导管,梯纹穿孔,斜端壁 4. 具网纹、孔纹导管,单穿孔,平端壁 叶5. 常绿 5. 落叶6. 单叶全缘,羽状脉 6. 叶形复杂化,掌状脉7. 互生(螺旋状排列) 7. 对生或轮生8. 花单生 8. 花形成花序9. 聚伞类花序 9. 总状类花序 10. 两性花 10 .单性花 11. 雌雄同株 11 .雌雄异株 12. 花部呈螺旋状排列 12 .花部呈轮状排列 13. 花的各部多数而不固定 13. 花的各部数目不多,有定数(3,4或5) 花 14. 花被同形,不分化为萼片和花瓣 14. 花被分化为萼片和花瓣,或退化为单被花、无被花 15. 花各部离生 15. 花各部合生 16. 整齐花 16. 不整齐花 17. 子房上位 17. 子房下位 18. 花粉粒具单沟,二细胞 18. 花粉粒具3沟或多孔,三细胞 19. 胚珠多数,二层珠被,厚珠心 19. 胚珠少数,一层珠被,薄珠心 20. 边缘胎座、中轴胎座 20. 侧膜胎座、特立中央座及基底胎座 果实 21. 单果、聚合果 21. 聚花果 22. 真果 22. 假果 种子 23. 种子有发育的胚乳 23. 无胚乳,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 物质贮藏在子叶中 24. 胚小,直伸,子叶2 24. 胚大,弯曲或卷曲,子叶1 生活型 25. 多年生 25. 一年生 26. 绿色自养植物 26. 寄生、腐生植物(二)草本植物1. 一年生草本2. 二年生草本3. 多年生草本(三)藤本植物II. 茎的习性1. 直立茎(erect stem),2. 缠绕茎(twining stem),3. 攀援茎(climbing stem),4. 匍匐茎(creeping stem,或stolon), 5.平卧茎(prostrate stem),III. 叶每种植物的叶片常有一定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