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学
对药用植物学的认识

对药用植物学的认识
药用植物学是研究利用植物来制作药物的学科。
它研究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药物用途,以及如何培植、收获和加工这些药用植物。
药用植物学是传统医学和现代药物研发中一项重要的学科。
药用植物学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植物化学成分:药用植物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生物碱、鞣质、黄酮类化合物等。
药用植物学研究这些成分的化学结构、性质和作用机制,为制药工业提供重要的指导。
2. 药理作用:药用植物学研究植物中活性成分在人体内的药理作用。
通过对植物药物的机制研究,可以了解其对人体各个系统的作用,如调节免疫系统、抗菌、抗炎等作用。
3. 药用价值:药用植物学研究植物在药物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实验和临床研究,评估植物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医学提供有效的药物选择。
4. 培植和收获:药用植物学研究如何培植和收获药用植物。
这包括研究植物的生长环境需求、病虫害防治、适宜的收获时间和方法等,以确保药用植物的质量和产量。
总体来说,药用植物学的认识涉及植物的化学、生物学和药理学等方面的知识,通过研究植物药物的性质和用途,为药物研发和制药工业提供科学依据。
药用植物学名词解释2

1.药用植物学:是用植物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具有防治疾病和保健作用的植物形态特征、组织构造、生理功能、分类鉴定、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的科学。
2.本草:历史上专门记载药物的著作。
3.原生质体:细胞内有生命物质的总称,包括细胞质、细胞核、质体、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等,是细胞的主要成分,细胞的一切代谢活动都在这里进行。
4.质体:为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细胞器,基本组成为蛋白质和类脂,含有色素。
根据所含色素的不同可分为白色体、叶绿体和有色体。
5.后含物:植物细胞在生活过程中,由于新陈代谢的活动而产生各种非生命物质的总称。
6.纹孔:次生壁在加厚过程中并不是均匀增厚,在很多地方留下没有增厚的空隙,称为纹孔。
7.组织:来源、功能相同,形态构造相似,而且彼此密切联系的细胞群称为组织。
8.气孔:表皮上分布的小孔称为气孔,由两个保卫细胞对合而成,有控制气体交换和调节水分蒸发的作用。
9.腺毛:有头和柄之分,头部膨大,位于毛的顶端,能分泌挥发油,粘液,树脂等物质。
10.腺鳞:一种特殊的腺毛,其柄较短或无,头部通常有6-8个细胞组成,略成扁球形,排一个平面上。
11.周皮: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共同构成。
12.晶鞘纤维:一束纤维的外侧包围着许多含草酸钙结晶的薄壁细胞所组成的复合体的总称。
13.不定根:有些植物的根发生没有一定的位置,不是直接或间接来自于胚根,而是从茎、叶或其他部位生长出来的根,称为不定根。
14.须根系:主根不发达或早期死亡,而由茎的基部节上生出许多大小、长短相似的不定根组成的根系称为须根系。
15.凯氏带:双子叶植物的根的内皮层细胞的径向壁和上下壁,形成木质化或木栓化增厚的带状结构,环绕径向壁和上下壁一整圈,称为凯氏带。
16.通道细胞:在内皮层细胞壁增厚的过程中,有少数正对初生木质部束的内皮层细胞的胞壁不增厚,仍保持初期发育阶段的结构,这些在凯氏带上壁不增厚的细胞习称为通道细胞,起着皮层和维管束间物质内外流通的作用。
药用植物学重点

1、木兰科:木本,有香气,单叶互生,在节上留有环状托叶痕。
花单生,两性,辐射对称,花被片3基数,多为6-12,每轮3片;雄蕊与雌蕊多数,分离,螺旋状排列在延长的花托上;每心皮含胚珠1-2枚。
聚合蓇葖果或聚合浆果。
1)木兰属:厚朴2)五味子属:五味子3)八角属:八角、木莲2、十字花科:草本,单叶互生;无托叶。
花两性,辐射对称,多排成总状花序;萼片4 ,2轮;花瓣4,十字形排列;雄蕊6,4长2短,为四强雄蕊,子房上位,由2心皮合生,侧膜胎座,长角果或短角果,多2瓣开裂。
药用植物:菘蓝(板蓝根)、莱菔(萝卜)、葶苈(独行菜)、播娘蒿、白芥3、蔷薇科:草本或木本,常具刺,单叶或复叶,多互生,常具托叶,花两性,辐射对称花被与雄蕊合成一蝶状,杯状、坛状、花瓣与雄蕊均着生托杯的边缘;萼片5;花瓣5,分离,稀无瓣;雄蕊通常多数;心皮1至多数,分离或结合,子房上位至下位,每室1至多数胚珠。
蓇葖果、瘦果、核果或梨果。
根据花托、托杯、雌蕊心皮数目,子房位置和果实类型分为绣线菊亚科(绣线菊)、蔷薇亚科、苹果亚科(山楂、皱皮木瓜、枇杷)和梅亚科(杏、梅、桃)。
蔷薇亚科:灌木或草本。
多为羽状复叶,有托叶,心皮多数,分离,子房上位,周位花。
聚合瘦果或聚合小核果。
药用植物:龙胆草、掌叶覆盆子、金樱子、月季花、玫瑰花、地榆4、豆科:草本、木本或藤本。
叶互生,多为复叶,有托叶。
花序各种;花两性,辐射对称或两侧对称;花萼5裂;花瓣5,通常分离,多数为蝶形花;雄蕊10,二体,少数分离或下部合生;稀多数;心皮1,子房上位,胚珠1至多数,边缘胎座,荚果,种子无胚乳。
根据花的对称,花瓣排列,雄蕊数目、连合等分为含羞草亚科、云实亚科和蝶形花亚科。
1)含羞草亚科:二回羽状复叶。
花辐射对称;穗状或头状花序;萼片下部多少合生;花瓣镊合状排列,基部常合生;雄蕊多数,稀与花瓣同数,荚果,有的具次生横膈膜。
药用植物:合欢、含羞草。
2)云实亚科:木本藤本,通常为偶数羽状复叶。
药用植物学

1 纹孔有哪几种?如何识别单纹孔和具缘纹孔?单纹孔、具缘纹孔和半缘纹孔。
单纹孔结构简单,构造:次生壁上未加厚的部分呈圆筒形,即从纹孔膜至纹孔口的纹孔腔呈圆筒状。
多存在于加厚壁的薄壁细胞、韧型纤维和石细胞中。
具缘纹孔纹孔周围的次生壁向细胞腔内形成突起是拱状,中央有一个小的开口。
在显微镜下,从正面观察具缘纹孔呈现3个同心圆。
半缘纹孔,由单纹孔和具缘纹孔分别排列在纹孔膜两侧构成。
从正面观察两个同心圆。
2、鉴别特化的细胞壁与未发生特化的细胞壁?特化的细胞壁有几种?如何识别它们?细胞壁主要是由纤维素构成的,纤维素遇氧化铜氨试液溶解;加氯化锌碘试液显蓝色或紫色。
特化常见:木质化、木栓化、角质化、粘液化和矿质化。
木质:在细胞壁上填充和附加了木质素,鉴别:加间苯三酚和浓盐酸,显红色或紫红色反应。
木栓化:细胞壁上增加木栓质,鉴别,加苏丹3试液显红色或紫橘红色反应,加naoh加热,木栓质溶解,有黄色油滴流出。
角质化:原生质体产生的角质填充到细胞壁内,并在细胞壁表面形成角质层,加苏丹三,橙红色,naoh加热不溶解。
粘液化:细胞壁中的果胶质和纤维素变成粘液,加玫红酸钠乙醇溶液可染成玫瑰红色。
矿质化:细胞壁上含有硅质或钙质等无机物,其检识方法是加硫酸或醋酸。
3淀粉粒类型、特征类型,单粒淀粉、复粒淀粉和半复粒淀粉。
单粒淀粉只有一个脐点;无数的层纹丽绕这个脐点;复粒淀粉具有两个以上脐点各脐点分别有各自的层纹绕;半复粒淀粉具有两个以上脐点,各自脐点除有本身的层纹环绕外,外而还有共同的层纹淀粉粒的检识方法是:加碘液被染成蓝色或紫色。
4 常见的晶体?区别草酸钙晶体和碳酸钙?常见的晶体:草酸钙晶体和碳酸钙晶体两大类,形态上:草酸钙晶体分为方晶、针品、簇品、砂晶、柱品;碳酸钙晶体常以钟乳体状态存在,故又称钟乳体。
理化特性:结晶稀醋酸不容草;稀盐酸溶解无气泡草 10%-20硫酸析出晶体草组织1、何调组织?植物的组织分为哪几大类?组织是许多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相似机能相同而又紧密结合互相联系的细胞所组成的细胞群分生组织: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
药用植物学

药用植物学一、名词解释1.后含物:植物细胞在生活过程中由于新陈代谢活动而产生的各种非生命物质,统称为后含物。
2.角质化:原生质体产生的角质,使细胞壁内角质化并使细胞壁的表面形成一层角质层。
3.木栓化:细胞壁中增加了木栓质,使得细胞壁常呈黄褐色,不透水,不透气,使得细胞与外界隔离成为死细胞。
4.腺毛:腺毛是能分泌挥发油、树脂、黏液等物质的毛茸,为多细胞构成,由腺头和腺柄两部分组成5.非腺毛:非腺毛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无头、柄之分,末端通常尖狭,不能分泌物质,单纯起保护作用。
有线状毛、棘毛、分枝毛、丁字毛、星状毛、鳞毛。
6.厚角组织:厚角组织是由生活细胞构成并且是初生壁增厚的机械组织,细胞内含有原生质体,具有潜在的分生能力。
7.厚壁组织:厚壁组织的成熟细胞是没有原生质体的死细胞,细胞都具有全面增厚的次生壁,常有明显的层纹和纹孔沟,并大多为木质化的细胞壁,细胞腔较小。
可分为纤维和石细胞。
8.晶鞘纤维:在纤维束外围有一层或几层含有晶体的薄壁细胞,这种复合体称为晶鞘纤维9.嵌晶纤维:纤维细胞次生壁外层嵌有一些细小的草酸钙方晶或砂晶。
10.输导组织:输导组织也称维管组织,是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和养料的组织。
输导组织的细胞一般呈管状,上下相接,遍布于植物体内,可分为木质部和韧皮部两类,木质部由导管和管胞组成,其功能是运输水分和溶解水中的无机盐及其他营养物质。
韧皮部主要有筛管,伴胞或筛胞组成,其功能是运输溶解状态的同化产物。
11.胼胝体:筛板形成后,在筛孔四周逐渐积累一些特殊的碳水化合物,称为胼胝质,随着胼胝质逐渐增多形成垫状物,称为胼胝体。
此时筛孔失去作用。
12.根状茎:常简称为根茎,茎地下横卧,节和节间明显,节上有退化的鳞叶,具顶芽和腋芽,常生有不定根,根状茎的形态随植物种类而不同。
13.鳞茎:地下茎极度缩短呈扁圆盘状,称为鳞茎盘,其上着生许多肉质肥厚的鳞叶,整体呈球形或扁球形。
顶端有顶芽,鳞片叶内有腋芽,基部有不定根。
(完整版)《药用植物学》名词解释

三、解释名词1。
圆锥花序和总状花序圆锥花序:花序轴产生许多分枝,每一分枝各成一总状花序,整个花序似圆锥状,又称援助花序。
总状花序:花序轴细长,其上着生许多花梗近等长的小花。
2.角果和荚果角果:由2心皮合生的子房发育而成,内具假隔膜,种子生于假隔膜上,成熟时两侧腹缝线同时开裂,分为长角果和短角果。
荚果;由单心皮发育而成,成熟时沿腹、背缝线同时开裂,为豆科植物特有的果实。
3。
灌木和半灌木灌木:若主干不明显,植株矮小,在近基部处发生出数个丛生的植株.半灌木:若介于木本合草本之间,仅在基部木质化的称亚灌木或半灌木。
4。
羽状复叶和三出羽状复叶羽状复叶:叶轴长,小叶片在叶轴两侧排成羽毛状。
三出羽状复叶:叶轴上着生有三片小叶的复叶.若顶生小叶具有柄的,称羽状三出复叶。
5.单性花和两性花两性花:一朵具有雄蕊和雌蕊的花,如牡丹。
单性花:仅有雄蕊或仅有雌蕊的花称单性花。
6。
有被鳞茎和无被鳞茎无被鳞茎:百合、贝母鳞叶狭,呈覆瓦状排列,外面无被覆盖的称无被鳞茎。
有被鳞茎;洋葱鳞叶阔,内层被外层完全覆盖,称有被鳞茎.7。
定根、主根和不定根定根:主根、侧根、纤维根都是直接或间接由胚根生长出来的,有固定的生长部位,称定根,如桔梗、人参。
不定根:有些植物的根并不是直接或间接由胚根生长出来的,而是从茎、叶或其它部位生长出来的,这些根的产生没有一定的位置,故称不定根,如玉蜀黍、麦、稻等。
主根:植物最初生长出来的根,是由种子的胚根直接发育来的,它不断向下生长,这种根称主根.8.厚角组织和薄壁组织薄壁组织:也称为基本组织。
厚角组织:是生活细胞,具不均匀加厚的初生壁,不木化。
9.浆果和核果浆果:外果皮薄,中果皮和内果皮肉质多浆,内有1至多粒种子,如枸杞子。
核果:外果皮薄,中果皮肉质,内果皮坚硬、木质,形成坚硬的果核,每核内含1粒种子,如桃、杏。
10.托叶鞘和叶鞘托叶鞘:有的托叶联合成鞘状,并包围于茎节的基部,称托叶鞘。
叶鞘:有些植物的叶柄基部或叶柄全部扩大形成叶状,称为叶鞘。
药用植物学

第三章植物的器官1、什么是器官?器官(organ)是植物体内具有一定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由多种组织构成,并执行一定生理功能的部分。
2、什么是营养器官?起着吸收、制造和供给植物体所需要营养物质的作用,使植物体得以生长、发育。
3、什么是繁殖器官?主要起着繁殖后代、延续种族的作用。
第一节根什么是根?是否植物体的地下部分都是根?A种子萌发时最先生长的B通常生长在地下C活动特性:向地性、向湿性、背光性D形态特征:无节、节间,一般不生芽、叶、花E功能:吸收、输导、支持、固着、贮藏、繁殖F药用:人参、三七、黄芪、甘草、柴胡、板蓝根一、根的形态和类型一般形态:圆柱形或圆锥形,有分枝,愈到顶端愈细二、根的变态1.什么是变态?植物体由于机能的改变所引起的器官结构和形态的变化。
块根:红薯支持根:玉米气生根:树上垂下来的,吊兰、石斛呼吸根:红树、池杉三、菌根和根瘤四、根的组织构造(一)根尖的构造(二)根的初生构造(三)根的次生构造(四)根的异常构造(一)根尖的构造根尖是指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部分的这一段。
根尖可划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四个部分。
(二)根的初生构造通过根尖的成熟区作一横切面,根的初生构造,从外到内可分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个部分。
1.表皮位于根的成熟区的最外围。
特点:细胞排列整齐、紧密,细胞壁薄,不角质化,没有气孔。
一部分细胞外壁向外突起,形成根毛。
功能:主要起吸收作用,有吸收表皮之称。
2.皮层(cortex)表皮以内维管柱以外的相当大的部分,由多层薄壁细胞所组成,细胞排列疏松,有明显的细胞间隙。
通常可分为外皮层、皮层薄壁组织和内皮层三部分。
内皮层为皮层最内的一层细胞,排列整齐紧密,无细胞间隙。
内皮层的细胞壁具特殊增厚——凯氏带和凯氏点。
单子叶植物的内皮层呈马蹄形增厚3.维管柱内皮层以内的所有组织构造统称为维管柱,在包括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三部分,有的还有髓部。
单子叶植物的根会有髓单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侧根的形成种子植物的侧根通常起源于中柱鞘,由于侧根起源于母根的中柱鞘,即发生于根的组织内部,因此,它的起源被称为内起源。
药用植物学

名词解释:1.定根与不定根:凡是直接或间接由胚根发育而成的主根及其各级侧根称为定根,它们都有固定的生长部位。
有些植物的根的发育没有一定的位置,不是直接或间接来源于胚根,而是从茎、叶或其它部位生长出来的根,这样的根称为不定根。
2.直根系:凡由明显而发达的主根及各级侧根把组成的根系称为直根系。
须根系:如果主根不发达或早期死亡,而由茎的基部节上生出许多大小、长短相似的不定根组成的根系称为须根系。
3.块根:由侧根组成不定根肥大而成。
如甘薯、天门冬。
支持根:有些植物在靠近泥土的茎节上产生一些不定根深入土中,以增强支持茎干的作用,这样的根称为支持根。
4.缠绕茎:茎细长不能直立,而依靠缠绕它物作螺旋状向上生长,有的呈顺时针方向缠绕,有的呈逆时针方向缠绕,称缠绕茎。
攀缘茎:茎细长不能直立,而是靠卷须、不定根、吸盘或其它特有的攀缘结构依附它物向上生长,如葡萄、豌豆、栝楼。
5.匍匐茎:茎平卧地面,沿水平方向蔓延生长,节上生不定根,如甘薯、积雪草、连钱草等。
若节上生不定根,则为平卧茎,如蒺藜、马齿苋等。
6.合轴分枝:使树冠呈开展状,枝繁叶茂,通风透光,有效的扩大了光合作用面积,是先进的分枝方式。
假二叉分枝:顶芽停止生长或顶芽是花芽,由近顶芽下面的两侧腋芽同时发育成两个相同的分枝,从外表看似二叉分枝,因此称假二叉分枝。
如曼陀罗、丁香。
7.系统异形叶:植物发育阶段不同,所形成的叶形不同称为系统异形叶。
生态异形叶:环境的影响,引起叶的形态变化称为生态异形叶。
8.叶枕:植物叶柄基部有膨大关节称为叶枕。
叶耳:在叶舌两旁有一对从叶片基部边缘延伸出来的突起物。
9.三出复叶:叶轴上着生有三片小叶的复叶。
单身复叶: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复叶,叶轴的顶端具有一片发达的小叶,两侧的小叶退化成翼状,其顶生小叶与叶轴连接处有一明显的关节。
10.灌木:植株矮小,无明显主干、基部发出数个丛生枝干的称灌木,如夹竹桃、连翘等。
亚灌木:介于木本和草本之间,仅在基部木质化的称为亚灌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重楼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yunnanensis (Franch.)Hand.-Mazz.
七叶一枝花P. polyphylla Smith var.chinensis (Franch.)Hara
七叶一枝花.
Paris polyphylla Smith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 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 此外,黄甘草、腺毛甘草作药用,引起争议, 但植物志将2种并入胀果甘草,ITS序列也支持 结果。 同属其他种不得做“甘草”入药。
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阴行草Siphonostegia chinensis
❖ 又如天南星科植 物虎掌
Pinellia pedatis ecta (掌叶半 夏),大而有侧 芽者称南星(虎 掌南星);小而 无侧芽者称半夏。
虎掌 Pinellia pedatisecta
❖ 2、调查研究药用植物资源,为扩大利用和保护资源 奠定基础。
川木通
毛茛科铁线莲属 植物小木通、绣
球藤
淮木通
(马兜铃科)淮 通马兜铃
川木通为毛茛科铁线 莲属植物小木通
Clematis armandii Franch或绣球藤
C.montana BuchHam的藤茎。
❖ 3)、同物异名的整 理
❖ 如玄参科植物阴行 草Siphonostegia chinensis ,北方 称刘寄奴,南方称 铃茵陈。
重楼
拳参Polygonum bistorta Linn.
拳参
又如被 称作木 通的中 药来源 也为多 样性
木通 Akebia quinata (Houttuyn) Decaisne
绣球藤 Clematismontana Buch.-Ham. ex DC.
木通马兜铃
Aristolochia manshuriensis Kom
❖ 汉代:神农本草经 现存最早,载药365种,其 中植物药237种。
❖ 梁代:陶弘景 神农本草经集注 载药730种, 将药物按其自然属性分类。
❖ 唐代:李勣、苏敬等 新修本草 载药844种, 我国第一部药典。
❖ 宋代:唐慎微 证类本草 载药1746种,是宋代 以前本草发展最完整的文献。
❖ 明代:李时珍 本草纲目 载药1892种,附方 11096条。是我国16世纪以前祖国药学或中药 学的全面总结。
木通为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 兜铃A. manshuriensis 的干 燥藤茎。主产于黑龙江、吉 林、辽宁和山西、陕西、甘 肃等地。
关木通
(马兜铃科)东 北马兜铃
❖木通为马兜铃科大叶 马兜铃和宝兴马兜铃
正品
为木通科 植物木通
关木通:又名马木通、东北木通、 苦木通。为植物木通马兜铃的木 质茎。
中药 木通
❖ 岩白菜素在岩白菜Bergenia purpurascens 发现, 在同属及其同科落新妇属也发现含量较高的 岩白菜素。
二、药用植物学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
❖ 古代由于药物中植物类药占大多数,所以古 代把记载药物的书籍称为“本草”,把药学 称为“本草学”。下面介绍一些历史上有重 要影响和地位的药物学专著。
明•兰茂:《滇南本草》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古代 地方本草。
❖ 新中国:中国药典、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 中国药用植物志、中国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中华本草等重要(药用)植物文献。
近50年来,药用植物和中药工作者编写出版了: 《中药志》 《中国药用植物图鉴》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地方植物志》 《药用植物志》 《中药大辞典》 创刊了: 《中国中药杂志》、《中草药》、《中药材》、 《中成药》、《时珍国药研究》等专门刊登药用植 物和中药的杂志。
药用植物学发展趋势
❖ 现代的仪器先进、科学研究的技术和手段的 进步、科学领域的扩展和交叉,为药用植物学 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近年来, 该学科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与其他学科相互 渗透,如药用植物学与现代分子生物学、天然 药物化学、物理学、遗传学等结合,出现许多 新的研究成果。
光果甘草
刺果甘草
Glycyrrhiza glabra L.
Glycyrrhiza
pallidiflora Maxim.
甘草的正品与混淆品
2)、同名异物的澄清
如民间常将中药拳参和重楼均称为草河车,实为来 源不同的两种中药。
拳参:《中国药典》2005版记载1种:
拳参Polygonum bistorta L.
刻于明万历十八年,李时珍 亲自主持,金陵胡承龙刻。
《本草纲目》的第一刻本
❖ 清代:赵学敏 本草纲目拾遗 载药921种,其中 《本草纲目》中未收载的有716种。
此外,清代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植物名实 图考长编》,是专论植物的著作,附图精细,考证 详实,很有价值。
晋•嵇含《南方草木状》世界上最早的区系植物志。
肖培根领导并投身于全国中药资源的普查
标本采集与制作
标本鉴定
❖ 3、利用学科规律寻找及开发新的药物资源
❖ 植物化学分类学揭示:植物亲缘关系越近, 不仅形态结构相似,其体内所含的化学成分 越相似。根据这一规律寻找新药物,成功例 子很多:
❖ 利血平—蛇根木(印度)Rauwolfia serpentina中提 取的有效成分,后来在我国云南、广西、海 南找到同属的萝芙木R. verticillata 等植物中找 到利血平成分。
药用植物学
Pharmaceutical Botany
安徽中医学院药学院中药与资源教研室制作
绪论
❖ 一、药用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 ❖ 二、药用植物学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 ❖ 三、药用植物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 四、学习药用植物学方法
一、药用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
❖ 药用植物:有治疗、预防疾病和保健功能的植 物。
❖ 药用植物学:利用植物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药 用植物的一门专业基础学科。
❖ 药用植物学研究内容: 研究药用植物形态、组 织构造、生理功能以及分类等方面的规律, 而达到合理利用它们为人类健康服务的目的。
❖ 学习药用植物学的任务:
❖ 1、鉴定中药的原植物种类,确保药材来源 准确
1)、多来源药材原植物种的鉴定 甘草:《中国药典》 2005版收载3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