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引述材料的七种方法
高考遇到任务驱动型作文:7种方法+7篇范文

【实例品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焦老师想出在
课后用微信发红包的“新招”,对出勤率高、学习成绩 好和上课认真的同学,都发了红包。此举一出,他的课 学生没一个逃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变好。此事 传出,该校老师和学生表示认可,觉得这个做法有新意。 媒体报道后,引发争议,有家长明确反对老师这种做法, 认为用“钱”引导学生上课,会让孩子变得功利,使教 育变味。
对以上这件事,你怎么看?请就焦老师、学生或家长
的表现,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要求综合 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教书育人也应有“新招”
(标题简洁、响亮) 梁祝
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焦 老师想出在课后用微信发红包的“新招”,对出 勤率高、学习成绩好和上课认真的同学,都发 了红包。此举一出,师生认可,又在社会上引 发了争议,还有家长认为这样会使教育变味。 我认为,焦老师是个敢于创新的老师。在如此 沉闷的教育背景下,教书育人也的确应该有新 招,才能激活教育的正能量。(引述+态度+观 点)
【点评】
这篇习作很适合于刚开始写作 任务型作文的同学,当你不知从何 说起时,先依事设问,列好提纲, 然后在行文中,分层进行论述,也 能完成一篇不错的考场作文。
三、紧扣中心,夹叙夹议
在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背景下,有的同学是束手无策, 甚至连800字的文章都难于完成,为此,特介绍“紧扣 中心,夹叙夹议”的方法,让多数同学能够在考场上 完成基本任务,拿到基本分。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
这个步骤一般的同学很难发挥。到底
要怎样才能深入呢?最基本的办法就是 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 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 “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 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 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 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 理”的要求。
最新-新材料作文中引述材料的技巧 精品

新材料作文中引述材料的技巧天章云锦用在我——新材料作文中引述材料的技巧王学华张风琴2019年高考新材料作文一统天下,预示着2019年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将更加注重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剖析、归纳、延伸与运用。
新材料作文题中所提供的材料,其作用主要有二一是提示,二是限制。
在材料中命题者往往提示考生命题的意图,立意的方向,同时又限制了范围。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的要求,就是讲明了提示与限制的关系。
命题者设置这些材料,旨在考查考生的阅读水平以及转述材料的能力。
一般而言,新材料作文的结构是引——议——联——结,开头要引述材料是最常规的写法。
很多同学在引述材料时,采用的是略写甚至照抄原文的方式,这样做平淡而无特色,不能打动阅卷老师。
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巧妙运用材料呢?这里介绍几种引述材料的方法,以便给广大考生以实质性的帮助。
一、主旨提炼法对所供的材料进行分析、挖掘、提炼,概括出主旨,成为自己写作的中心。
然后,联系生活实际,围绕主旨,对原材料中心进一步阐发和论述。
这一方法并不是对所供材料的照搬照抄,而是从意的层面加以具体运用。
【试题回放】【2019年高考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
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
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
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满分示例】鸣蝉奋力地甩掉了外壳,才获得呜叫蓝天的自由壁虎挣掉受伤的尾巴,才得以在危急时刻保全自己的性命;算盘如果变得座无虚席,也就丧失了运算的能力。
新材料作文如何巧妙引述材料

■教学-得■堂新材料作文如何巧妙引述材料〇李小红天水市第五中学【关键词】作文教学;新材料;引述【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0)08—0191—01新材料作文是近十来年最常见的 高考作文命题方式,与话题作文相比,新材料作文加大了审题难度,没有明确 告诉考生写的主题,而是要求考生必须 依据材料多角度立意,从材料中提炼观 点,进行论述。
毋庸置疑,新材料作文离 不开对材料的引述,否则会让读者感到 立意和材料是脱节的。
但许多考生不懂 引述的技巧,有的一字不漏照抄材料,文章显得十分啰唆;有的抛开材料,对 材料不管不顾,信马由缰;有的没有全 面理解材料内涵,只抓住了片言只语,生搬硬套材料中的个别字词,致使偏离 了题意。
因此,新材料作文一定要学会 巧妙引述材料,常用的方法如下。
一、挖掘关键词,抓住中心句关键词及中心句往往蕴藏着材料的中心,是材料的灵魂,也是巧妙引述 材料的最佳切人点。
作文材料:一个公司的高级管理人 员在营业部干了 5年,一切工作对他来 说都是轻车熟路。
营业部在他的领导下 一切井井有条,可能还要更上一层楼。
可是另一个部长的位子摆在他的眼前,那里的薪水、地位都比现在要高得多。
在那个位子上,他将是一人之下,万人 之上,名利双丰收。
但他也将面临比现 在多几倍的繁杂陌生的工作,对他来说 一切都不再轻松。
他没有犹豫,毅然决 然地选择了新工作。
而最后,这位高层 管理人员凭着这种敢于拼搏的精神,成 为一个跨国公司的总裁,身家过亿。
佳作示例:《学会选择》第一段赏 析。
人生总要面临许多选择,而选择就 意味着要付出机会成本,即为了得到某 种东西而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 价值。
在“鱼与熊掌”无法兼得的时候,就必须要做出选择。
人生,只有学会选 择,才能够精彩纷呈。
点评:作者没有全部引用材料,而是抓住了“选择”这个关键词引入文章,阐释了 “选择”一词的含义,顺势提出观点,准确鲜明。
新材料作文如何引述材料

材料作文如何引述材料材料作文中,在概括材料和引用材料中,角度不同,概括和引述的角度也不相同,要抓住主要对象的主要事件,其他次要的对象可删除不叙。
引述材料的方法大致有如下四种:套用---全部引述。
概用---高度概括材料内容选用---选取与文章中心密切相关的材料内容,与文章中心无关部分略去不提。
化用---将材料中的点睛之笔化用到文章当中去,使之和文章中心形成对接。
方法一:套用如果所供的材料是名人名言,或者富有哲理的话则可以直接引用。
例子1:东方诗哲泰戈尔说:“如果你因失去太阳而流泪,那你也将会失去群星。
”(照搬材料)如果我们因为逝去的东西而沉浸其中不能自拔,痛苦不已,那么我们将逝去现在,逝去未来。
所以放下过去,着眼当下,才是应有的生活态度。
例子2:当一只玻璃杯中装满牛奶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牛奶”;当改装菜油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菜油”。
只有当杯子空置时,人们才看到杯子,说“这是一只杯子”。
(照搬材料)同样,当我们心中装满成见、财富、权势的时候,就已经不是自己了;人往往热衷拥有很多,却往往难以真正的拥有自己。
寻找最初的自己,保持一颗赤子之心,是我们拥有自己的唯一途径。
方法二:概用-----高度概括材料高度概括材料,需要找出文中的主要对象,主要事件,其余的次要对象事件都可以删减。
复杂材料进行概述大意,细节的东西都不要。
注意:概用材料时,提炼的中心不同,概括的角度也不同。
要围绕中心来概用材料,不能盲目的复述材料。
例子1:传说华盛顿小时候曾把父亲心爱的一棵樱桃树砍倒了。
父亲发现后质问家人:“这是谁干的好事?”华盛顿心里有点紧张,但还是勇敢地走到父亲面前,带着羞惭的神色说:“爸爸,这是我干的。
”父亲问道:“砍掉我的樱桃树,你不知道我要揍你吗?”华盛顿回答说:“可我告诉你的是一个事实呀!”父亲听后,不但没有惩罚华盛顿,反而赞扬说:“承认错误是英雄行为,要比一千棵樱桃树还有价值。
”概用:华盛顿小时候曾把父亲心爱的一棵樱桃树砍倒了,但他还是勇敢地走到父亲面前承认了,结果父亲不但没有惩罚他,反而赞扬说:“承认错误是英雄行为,要比一千棵樱桃树还有价值。
材料作文如何引材料

材料作文如何引材料材料作文如何引材料?这是很多考生都关心和重视的问题。
在写作时,能准确恰当地引用一句话或一个事例等,就会使文章锦上添花;若是因不了解而胡乱引用,则只会弄巧成拙,让人啼笑皆非。
1、有针对性地引用引导语中的原话,也可以直接引用其他学者名人、古诗词的某些语段。
另外,为增加所引内容与主旨之间的贴合度,我们还要注意:(1)引用原话必须忠实于原文,不能有任何偏差;(2)原话未涉及到但又值得引申的观点,需加引号;(3)正面说理或阐明道理的原话应引进结尾。
此外,除了最后几段和主体部分,开头引用可以少些,前边就尽量避免吧!如果全篇文章每处都引用别人的话语来说教,那么势必给人不伦不类、故弄玄虚的感觉。
2、概括地引用引言里提供的一两句观点。
这种方法比较常见。
它是将文字材料中一般化的抽象的叙述变为具体化的形象的描绘,从而把引言中概括的东西,再现出来。
运用这种方式,最好先选择一下自己熟悉的事物、典型的情节或细节,经过精心的思考,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通过概括性引用,不仅显示了你丰富的知识积累,同时更易被阅卷老师所接受。
但千万记住不要照抄原文哦!你懂的!3、重新组织整合引言中的论据。
在引用引言中的论据之后,还需对其重新整合。
也许有人会担心,重新整合会不会失去引言中观点的准确性?这大可放心,老师不会太仔细地推敲,他们没有那么无聊!重新整合的目的,是使你已有的认识更深刻,逻辑性更强,更便于读者阅读,使你的文章言之有序。
4、化繁为简,点睛式引用一位哲人曾说过“如果我们想抓住某一件事情的本质,往往是由许多小事构成的”。
因此,考生不妨试着用你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联想能力,撷取引言中极其重要的一两句话,并用简练的语言把其意义揭示出来,使你笔下的这段话语充满神奇的魅力,使其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5、化长为短,随手拾用引言中的一两句话,尤其是其中含有深邃哲理的话语,并且用上它们各自特定的修辞格,就会产生意味隽永的效果。
如唐朝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里的名句:“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些优美绝妙的文句,只要稍做改动,拿来形容如今人才济济却良莠不齐的社会现状,效果一定非凡!6、化静为动,随机生发引用引言中的论据之后,还要对其略微调整,即适当增删。
新材料作文如何引述材料

如何引述材料一、存在问题考生在写作供料议论文时,在“引论”部分最容易犯的毛病是:1、引述材料过长,不简洁,不概括;2、亮出的观点不够鲜明有力;3、材料和观点之间缺乏有机的过渡,使观点和材料成为“两张皮”,不贴肉。
二、如何引述要使材料引述简洁、概括,必须根据观点的需要进行定向叙述。
所谓定向叙述,即是要分析论点中所限定的要素,按照限定的要素进行叙述。
例如提炼的论点是“勤能补拙”,引述的材料必须具有以下三个要素:①要有“拙”;②要有“勤”;③能补“拙”,并出成果。
这里的“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缺少了“拙”就难以分析出论点。
再如论点是“不要畏惧失败”,这也限定了引述材料必须具备下列三个要素:①要有“失败”;②要有“不畏的情况”;③经过顽强奋斗后取得胜利。
这里的“失败”因素很重要,而学生在引述材料时常常忽视关于“失败”因素的引述。
要使亮出的观点鲜明有力,就必须明确表示反对什么,主张什么,拥护什么,应该旗帜鲜明,爱憎分明,切忌语言闪闪烁烁,模棱两可。
要避免材料和观点之间出现“两张皮”现象,就必须对原材料作一点分析,它的好处是:①告诉读者,我的立论是有根据的,使立论站住脚跟;②蓄势。
对材料的分析是围绕立论进行的,这样,就为进一步论证作了必要的准备。
当然,对材料的分析要力求简洁,一二句话即可。
三忌材料使用不当。
试题是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话题、“引子”,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材料生发而来的。
写议论文,切忌开头不引述材料,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开材料。
开头不引述材料而在论证过程中使用,就把话题引子当成了论据,使读者(评卷人)不明白你的中心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如果整篇文章不见所给材料,你的作文与试题提供的材料和写作要求则无法直接联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另起炉灶的感觉。
因此,材料作文一定要正确使用材料,议论文一开头即要引述材料,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
也不可在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把作文写一般的回答问题等同起来,离开试卷即不知“这”为何云。
新材料作文引述材料的七种方法23页PPT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Biblioteka 新材料作文引述材料的七种 方法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材料作文开头引述材料方法技巧_作文专题

材料作文开头引述材料方法技巧材料作文开头应该怎么写呢?我们的材料引述又有哪些方法呢?下面橙子精心介绍了材料作文开头如何引述材料,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材料作文开头如何引述材料 (1)引述材料,巧妙概括,只用一句话。
(2)马上亮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我给学生总结了给材料议论文五步曲:“一标二转三证四联五结”。
一标,标题,二转,是指正文开头就要转述材料提出论点。
三证,是指从原材料中提出论点后,摆事实,讲道理,就是用事实和道理去证明论点的正确,使之有说服力。
四联,是指应该由点到面生发升华。
五结,紧扣主题,写好结尾。
1.引——从材料中引出论题或论点。
或开门见山,或边联系实际边叙述感受,或述读材料,或引用名言警句等方式提出论题或论点。
需要注意的是,“引”的语言要精练,概括力要强, 80字左右为宜,否则,会让人觉得拖泥带水,不简洁。
“论题或论点”从材料中“引”出,是一种高层次的紧扣“材料”。
请看《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开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孟德的《短歌行》诗中的诗句。
我们何不以此自问,“何枝可依?”问自己什么是适合自己的,1 / 8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属。
此文开头,借曹操的诗句引出“何枝可依?”的疑问,然后顺势提出观点——“找准自己的位置”——“引”得巧妙又干脆——论点源于材料又高于材料。
2.转——给材料议论文写作,开头引述材料。
开头不引述材料而在论证过程中使用,就把话题引子当成了论据,使读者不明白你的中心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更甚者,如果整篇文章不见所给材料,你的作文与所给材料和写作要求就无法直接联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另起炉灶的感觉,因此,给材料议论文一定要一开头即要引述材料,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
转述时,应作一些技术加工,凡材料中与论点关系不大或毫不相干的内容都要淡化或删去,而材料中与论点密切相关或明确表达观点的内容则要强调和突出,使材料的转述和提出的论点保持一致,达到“论点源自材料,材料生发论点”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评:先说明特定背景下,“金钱效率论”的合理性, 进而引出更高的立论角度。
儒家先哲孟子曾说:“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 不可胜用也。”诚哉斯言!观及今日,我们从以前 的“时间就是金钱”,到现如今“绿水青山也是金 山银山”,也以“可持续发展”为口号,为国策。 然而,扪心自问,我们真的比两千多年的先人做得 好吗?
倘若他只是一己呢喃,没有足够的自信和勇气将自己的 观点坚持到底,人们也不会知道飞机真正的软肋以及那些回 不来的“声音”。可见,真正伟大的决断须不惧杂音,自信 勇敢,坚持真理。
——《伟大的决断不惧杂音》
3 解说法
文章的开头阐释关键概念等,引出论题,再点出主旨。
“幸存者偏差”的意思是,当取得资讯的渠道,仅来自 于幸存者时,此资讯可能会存在与实际情况不同的偏差。这 些百孔千疮的战机是从战场上成功飞回来的“幸存者”,因 此它们机身上的弹孔对于飞机来说算不上致命。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写作文也是如此。在实际阅卷过程中,老师看一 篇文章往往是几十秒分把钟。写好标题,写好开头尤其重要。所谓的“好” ,还不仅仅是雕琢文笔就行,或者使用网络流传的“万能开头”,还要能扣 好材料,而不宜另起炉灶。
尤其是高考新材料作文,考生作文时就要先引出材料,后提出论点,因 为论点是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是针对材料提出的问题或作文的任务做出的 回答。高考材料作文无一例外都要引述材料,那么,到底如何引述材料呢? 有没有可以操作的具体方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 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 叙事法
文章开头叙述作文材料所给的故事、事件、现象等,引 出问题,再点出主旨。
“二战”期间,英美军方调查了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 分布,决定加固那些弹痕累累的地方。然而沃德力排众议, 认为更应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那些部位受到重创,飞机很 难返航,可惜这些数据被忽略了。后来沃德的结论被证明是 正确的。
点评:将作文材料提供的三则语录,加以简单 记叙和描写,引出材料和话题。
这是希望之春,又是失望之冬;我们面前应 有尽有,又似乎一无所有。这不是虚拟的矛盾, 而是现实的复杂。如果我们走好了“这一代人的 长征路”,我们就会迎来希望之春,也将真正的 应有尽有。
点评:间接引用狄更斯的名言,也对当前时 代背景做一些介绍,用作铺垫,引出材料和话题 。
——《思维有限,兼听则明》
温馨提示: 文章是脱离于材料的独立存在,因而不宜 用这样的引述来开头: “读完这个在哪里加强战机的故事” “材料中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开头七法
题目一:2018年高考全国III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叙事法
——特区口号,深圳,1981
如何加强战机的防护?显然,军方是“聪明”的,一来他们 没有“孤军作战”,请来了统计学家沃德参与分析调查,二来他们 没有“一意孤行”,听从了沃德的正确建议,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人啊,都希望自己越来越聪明,如何做到越来越聪明呢?人的 思维是有局限的,要想越来越聪明,就得听取多方意见,全面了解 情况,才能明辨是非,做出正确决定。
但要想让战机不受重创,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更要去研究 那些被打中并坠毁的“非幸存者”,找到这些飞机最脆弱的 地方并加强之。这个道理告诉我们:评估一个事情要全面, 否则决策就会出问题。
——《警惕“幸存者偏差”》
4 引用法
文章的开头引用名言警句、叙说材料,引出话题,再点出主 旨。
周国平说:“外在的眼睛看见现象,内在的眼睛看到本 质。许多时候,我们的内在眼睛是关闭着的。”战斗机的要 害部位一旦受创,就会被一击致命。“二战”时期的统计学 家沃德正是用“内在的眼睛”洞察到这个本质,才将如何加 强对战机的防护的问题完美解决。
经验主义害死驴
有一种主义叫“经验主义”,感性经 验被当做真理来顶礼膜拜。它的教徒甚众, 认为一切知识都通过经验而获得,经验俨 然成了人世间的灵丹妙药。
驴子死因解密
驴子驮盐过河,摔倒后感觉一身轻,但驮 海绵时也故意摔倒,结果被淹死了。驴子的悲 剧告诉我们,事物是变化的,经验主义害人不 浅。
经验不是灵丹妙药
点评:引用孟子的名言,进而巧妙地叙说材料 ,引出话题。
三十多年前,一位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响彻神州 ,有如春雷。十几年前,浙江喊出了有前瞻性的时 代箴言,“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可谓真知灼 见。当时光的指针指向2018年,我们凝眸过往,又 远眺未来:如何走好我们的长征路?
——《洞察本质处,迎刃解难题》
5 发问法
文章开头针对所给材料提出一个问题,再回答问题,即得到 论点。
幸存战机上弹痕多的地方是真正的软肋吗?眼睛看到的所谓“真 相”,反映的是否就是事物的本质呢?
习惯上,人们都倾向于在幸存者身上寻找一些证据说服自己,说 服他人。于常理,这是正确的。然而,并不是所有从常理中得出的结 果都如此,看似合乎逻辑的常理,恰恰是浓雾般的谬误寄生的温床, 掩盖了事情的真相,让人们在迷宫中徘徊不定。因为死人不会说话, 所以真相会被忽略。
没有。因为他们忽略了“非幸存者”,即没有飞回来的飞机。 沃德说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 很难有机会返航。事实证明,军方是错误的,沃德是正确的。生活 中类似的事情还有许多,启示我们,看问题不能片面,要全面。
—《不被乌云遮望眼》
7 让步法
文章开头先承认或认可对方(材料)观点中合情合理 的部分,然后提出作者的相反或相对的观点。
我认为,沃德的分析科学可靠。重要部位是致命的,而 军方人员恰恰忽略了被击落的飞机,正是惯性思维,导致危 险被忽略。
——《警惕那些危险的忽略》
2 铺垫法
文章开头介绍必要的背景资料等,引出话题,再点出主旨。
这是一个喧嚣的时代,也是一个盲从的时代。一夫呼而 众者应,只有缩在墙角的少数人默默坚守着真相、真理。当 沃德力扫众议,坚持应该修补弹痕少的地方时,是否也曾受 尽质疑与嘲讽?
军方所有研究的资料,源于安全返航的飞机,弹痕多的地方,并 没有对飞机造成致命性伤害;相反,子弹打在那些弹痕少的地方,飞 机便再也没有返航的机会了。所以要加固的是弹痕少的地方。事实证 明,沃德的观点是正确的。
6 质疑法
文章开头就某个问题提出质疑、商榷、挑战等。然后点出 作者的观点。
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 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他们的做法真正解决问题 了吗?
我们总结出了以下七种方法。且以2018年高考全国II卷为例,结合各省 市公布的满分(优秀)作文,具体分析如下。
2018年高考全国 II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
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 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 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 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间就是金钱”,到现如今深入 人心的“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我们真切意识到了“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点评:开头引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用自己的话 解说其内涵,从而巧妙地切入材料。
诚然,为了吃饱饭,鼓起腰包,“时间就是金钱,效 率就是生命”成为震撼一个时代的春雷,中国人从此富了 起来。只是,时过境迁,我们发现,正在离我们远去的“ 绿水青山”,其实也是“金山银山”。
哲人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 流。”驴子过河时摔了跤,背着盐时觉得很 轻松,却不知海绵吸水却更沉了。驴子就是 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经验不是灵丹妙药, 相反断送了驴子的性命。
铺垫法
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
解说法 引用法 发问法 质疑法 让步法
——时评标题,浙江,2005 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新区标语,雄安,2017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
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
当前有个热词,就是“可持续发展”。若要阐述其内涵 ,一言以蔽之,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以透支 下一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既要让经济持续发展,又要保护 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土地……
题目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驴子驮盐渡河,它滑了一下,跌进水里,盐溶化了, 它站起来时轻了许多。这件事使它很高兴。又有一天,它 驮了海绵走到河边,就故意一滑,跌进水里,那海绵吸了 水,驴子站不起来,终于淹死了。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