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级中学地球与环境课程纲要草案 - 学习加油站

合集下载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版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版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欧阳学文(修订稿)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组4月5日目录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1(二)基本理念1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2(一)学科核心素养2(二)课程目标4三、课程结构4(一)设计依据4(二)结构5(三)学分与选课6四、课程内容7(一)必修课程7(二)选修Ⅰ课程10(三)选修Ⅱ课程15五、学业质量标准 (28)(一)学业质量标准水平 (28)(二)水平说明 (34)六、实施建议34(一)教学与评价建议34(二)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51(三)教科书编写建议58(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60附录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表现 (64)二、地理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65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等特点。

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性质,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一门基础学科课程,其内容反映地理学的本质,体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学会运用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提高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为培养有见识、有胸怀、有责任感、有行动力的公民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

通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提升地理学科方面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的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

2.构建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

围绕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功能互补的课程体系,坚持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并重,满足不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精选利于地理核心素养形成的课程内容,力求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的统一,满足学生现在和未来学习、工作、生活的需求。

高中地理 第五章 环境管理 第二节 环境保护从我做起学案 中图版选修6-中图版高二选修6地理学案

高中地理 第五章 环境管理 第二节 环境保护从我做起学案 中图版选修6-中图版高二选修6地理学案

第二节环境保护,从我做起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明确环境保护中应有的态度与责任。

理解参与环境保护的行为准则,并在实际生活中身体力行。

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保护环境。

环境保护,从我做起【自主学习】1.环境保护中应有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1)态度:在环境保护中,每一个人都应该端正态度,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自觉地珍惜自然、善待地球。

(2)责任:我们应该将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作为自己的责任。

要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在全社会创造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舆论氛围,倡导各种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社会公益活动。

(3)参与环境保护的行为准则①采取绿色生活方式。

②参与创建绿色学校。

③参与创建绿色社区。

2.环境保护,从我做起能否保护好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人类的前途和命运,也关系到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乃至每一个人。

青年学生应该成为环境保护的生力军。

让我们行动起来,以我为先,从我做起,做绿色志愿者,做一名环境保护卫士。

【合作探究】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调查中发现,免费开放的公园内,各种塑料袋、水果皮等废弃物随处可见,游客恣意践踏草地,少数游客还带着工具去挖野菜,致使不少草坪伤痕累累。

(1)绿色消费,即可持续消费,是一种既发展又环保的新方式。

你认为绿色消费包括哪些内容?上述游客的行为是否符合绿色消费的要求?为什么?(2)为了保护绿地,请你为电视台设计一条公益广告词。

(3)为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人们在购物时应注意哪些方面?提示:(1)绿色消费包括绿色产品、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利用、对生存环境和物种环境的保护等。

游客的行为不符合绿色消费要求,绿色消费要求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和废品的回收利用。

(2)小草正在休息,请不要打扰。

(围绕保护绿地,要有创意)(3)①选择少用能源、少用包装、加工比较简单的产品;②选择对环境污染少、对生态有利的产品;③选择不严重剥削劳工、不侵犯当地居民生活环境、不做不道德的动物试验企业的产品;④选择不含或少含有害化学成分的食品和饮料。

介绍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高中地理课程

介绍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高中地理课程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 反馈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 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共同 解决问题
教师总结知识点,加深学 生理解
05
课程评价
课堂表现评价
积极参与课堂讨 论,提出有价值 的问题
认真听讲,做好 笔记,积极参与 小组活动
遵守课堂纪律, 尊重他人观点, 乐于分享自己的 想法
完成作业和实践 任务,表现出对 课程内容的理解 和应用
作业评价
作业内容:与课程相关的实践 作业,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 等
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学 生互评、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评价标准:根据作业的完成程 度、创新性、实用性等方面进 行评价
反馈与改进:根据评价结果, 对学生进行反馈,并提出改进 建议
考试评价
考试内容:涵盖 资源利用、环境 保护、地理知识 等多个方面
建立教师交流 平台:组织教 师之间的交流 与合作,分享 教学经验和资 源
引入优秀教师 资源:聘请具 有丰富教学经 验和高水平的 教师,提高教 学质量
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合作与交流
建立校企合作,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提高实践能力 邀请专家学者到学校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志愿者活动,增强环保意识 与当地企业合作,开展环保科技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 分析、小组讨论、实 地考察等方式,引导 学生积极参与
课程评价:通过作业、 考试、课堂表现等方 式,评估学生对资源 利用与环境保护问题 的理解和关注程度
03
课程内容资源类型与特点资源利用现状与问题资源利用问题:过度开发、 浪费、污染等问题严重
资源利用现状:全球资源 丰富,但分布不均,部分 地区资源短缺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大纲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大纲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作者:教务处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05年09月19日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

这门科学力图阐明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规律、世界和中国的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地理学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地理课是高中学生必修和选修的课程。

学习高中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与人类发展有关的地理环境变化,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为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教学目的1.获得对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了解当代中国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2.培养初步的地理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适当评价。

3.有助于促进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化对国情、国力、国策的认识,增强爱国情感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

4.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课程安排按照高中课程计划,高中地理必修课,每周3课时,课程内容为关于地理环境的基础知识和人地关系;高中地理选修课,累计周4课时,课程内容为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及中国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

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必修课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组成及其主要特征,理解地理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相应人文环境的形成和特点;了解人类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重大问题,认识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及实施途径。

2.初步掌握必要的地理观察、学习、调查、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等基本方法和技能;学会运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评价地理问题。

3.增强环境意识和全球观念,树立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管理5.2环境保护,从我做起教案中图版选修6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管理5.2环境保护,从我做起教案中图版选修6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环境保护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环境保护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环境保护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地方政府制定的环保规划,如城市空气质量改善计划、水资源保护计划等
-企业和个人参与环保项目,如绿化行动、清洁生产等
5.环境保护的科技发展与创新:
-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
-节能技术的创新,如高效节能灯具、节能家电等
-环保材料的研发,如可降解塑料、环保涂料等
-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提高环境污染监测和预警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环境保护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它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环境保护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环境问题。

高中阶段学习重点之地球科学与环境保护

高中阶段学习重点之地球科学与环境保护

高中阶段学习重点之地球科学与环境保护地球科学与环境保护是高中阶段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方面需要特别关注和重视,下面将从知识体系梳理、实践活动推动和学习方法指导三个方面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实际的执行方案。

首先,搭建科学的知识体系是地球科学与环境保护学习的基础。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梳理地球科学与环境保护的知识体系。

可以按照大地构造、气象与气候、水文地质、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分类,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

在教学中,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整体把握,帮助学生形成系统性的科学思维方式。

其次,实践活动是巩固地球科学与环境保护知识的有效手段。

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实验研究、数据收集等形式,深入了解地球科学与环境保护的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活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前往附近的湖泊进行水样采集及分析,探究当地水质状况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直观地认识到地球科学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最后,指导学习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

高中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地球科学与环境保护的知识,如教材、参考书、互联网资源等。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合理选择学习材料,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筛选的能力。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制定学习计划、总结归纳、互助学习等方式来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鼓励他们形成学习小组,相互督促和帮助。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地球科学与环境保护学习应注重搭建科学的知识体系,推动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合理应用学习方法。

通过这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实际的执行方案,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为他们未来的环境保护事业做出贡献。

高中地理 第五章 环境管理 第二节 环境保护,从我做起同步备课教学案 中图版选修6地理教学案

高中地理 第五章 环境管理 第二节 环境保护,从我做起同步备课教学案 中图版选修6地理教学案

第二节环境保护,从我做起[学习目标定位] 1.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2.了解绿色学校应该具备的特点;了解绿色社区应该符合的环保要求。

3.增强环境意识,树立环境保护观念,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环境保护中应有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1.环境保护中应有的态度和责任态度人类必须调整好人口、资源、环境与①经济发展的关系,实施②可持续发展战略。

每一个人都应该③端正态度,改变自己的④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自觉地珍惜自然、⑤善待地球责任我们应该将爱护环境、⑥保护环境作为自己的责任;要加强环境保护的⑦宣传和⑧教育,在全社会创造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舆论氛围;倡导各种有利于环境保护的⑨社会公益活动思考1.环境保护工作只要政府加强环境管理就能做好吗?答案不能。

人类的进步是建立在广大民众积极参与的基础上的,保护环境也必须依靠公众及社会团体特别是青少年最大限度的认同、支持和参与。

因此,只有极大地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使环境保护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文化,自觉约束自身行为,协助政府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持续发展。

2.参与环境保护的行为准则(1)行为准则:采取⑩绿色生活方式、参与创建⑪绿色学校、参与创建绿色社区。

(2)绿色生活方式:指⑫节约资源、减少污染,⑬绿色消费、环保选购,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⑮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二、环境保护,从我做起1.青年学生应成为环境保护的⑯生力军。

2.以我为先,从我做起,做⑰绿色志愿者,做一名环境保护的卫士。

思考2.你认为青年学生应当如何参与环境保护行动?答案积极参与当地环保活动,参加环保活动时注意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决问题和爱护环境。

3.举例说明哪些行为是家庭绿色消费模式?答案例如:“穿衣”方面的绿色消费:适当消费、节约洗涤、无磷洗涤等。

“住房”方面的绿色消费:选用对健康无害无毒的装饰材料,选用带有环境标志的家电、节能灯和节水卫生用具等。

初中环境保护课程大纲2023

初中环境保护课程大纲2023

初中环境保护课程大纲2023一、课程背景在现代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已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此,制定适合初中生的环境保护课程大纲,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习惯,培养他们成为有责任心的环保公民。

二、课程目标1. 了解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培养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习惯。

4. 培养责任感和合作精神,通过参与环境保护活动,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三、课程内容1. 单元一: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环境问题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媒体对环境保护的影响2. 单元二: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威胁-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和措施3. 单元三: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 自然资源的种类和特点- 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节约方法- 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4. 单元四:环境问题与解决方案- 空气污染及防治措施- 水污染及防治措施- 垃圾处理与再生利用5. 单元五:环境保护行动- 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重要性- 学生参与环保活动的机会和方式- 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呈现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和案例。

2.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实地环境保护项目,亲身感受环境问题和保护措施的实际效果。

4. 项目实践:鼓励学生开展环境保护项目,如组织垃圾分类活动、植树造林等,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

五、评估方式1. 日常表现评估:考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2. 作业评估: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对环境保护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项目评估:评估学生参与环保项目的能力和贡献度。

六、课程资源为方便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提供以下课程资源:1. 教材:编写与大纲内容相关的环境保护教材,包括课本、练习册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級中學地球與環境課程綱要草案
第一課程目標
為培養具備「地球與環境」基本素養(包括知識、思維和技能、態度)的現代公民,促進生涯發展,普通高級中學「地球與環境」課程目標如下:
一、使學生具備「地球與環境」的重要基本知識,並能了解或關心日常生活中
有關「地球與環境」的議題和報導。

二、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活用「地球與環境」的知識和方法,並發展出解
決問題的能力。

三、使學生對「地球與環境」相關議題產生興趣與學習意願,並能主動關心和
珍惜地球環境。

第二時間分配
「地球與環境」為四學分之課程,可安排於高一或高二實施。

第三教材綱要
本教材綱要分主題、主要內容、內容細目、預期學習成果、及建議節數等五部分,以作為教材編輯之指引與依歸。

教材編輯時,可根據課程理念自行統整教材綱要之內容,自訂篇、章、節之順序或名稱(預期學習成果係內容細目之綜合說明,並非一對一之對應)。

預期學習成果之說明(前面兩項屬於認知領域,後面三項屬於情意領域,技能領域涵蓋基本的科學過程技能,如觀察、分類、測量、運用時空關係及數字、傳達、推理、預測,以及統整的科學過程技能,如解釋資料、形成假設、控制變因等等。

這些科學過程技能應與上述認知領域密切配合,並逐漸經由課堂教學和實習活動培養,本綱要並不特別說明):
知道:學生能夠將所學習到的事實或知識,完整或有系統的記憶。

在認知層次中,「知道」屬低階的學習成果。

例如:學生能夠簡單記得三大岩類或大氣的主要成分,皆屬此層次的學習成果。

了解:學生能夠理解原理法則,並解釋概念或現象。

在認知層次中,「了解」是比「知道」更高一層的學習成果。

例如學生能夠說明三大岩類的形成原因或解釋水循環的過程,皆屬此層次的學習成果。

欣賞:學生對於接觸到的事物,能夠有自己的體會並能樂在其中。

例如:學生能體會地球環境與生態互動之巧妙,並能樂在其中。

察覺:學生對於週遭的事物,能夠有所意識或感受。

例如:學生能意識到水資源的重要性,而有所感受。

關心:學生對於週遭的事物,能夠感到興趣並會主動想去知道。

例如:學生能主動想去知道台灣各區域的地層下陷狀況,並表示關懷。

附錄─實習活動參考
第四實施方法
壹、教材編選
一、地球與環境課程之教科用書應至少包括教科書、學生實習活動手冊及教師
手冊等三種。

二、教科用書內容除頇與國民中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銜接之外,
更應強調基本概念與日常生活經驗的連接。

三、教科書之編寫,應依據課程綱要,掌握課程目標,並配合學生認知發展,
以生動有趣之方式(可不必按照教材綱要之順序)呈現整體課程之內容。

四、教科書之份量,應配合各學期實際可上課的教學節數編寫。

教材份量之規
劃以一學期十六週,每週二節為原則,每主題之授課節數可依各主題份量之多寡,作彈性之調配。

五、教科書之文字敘述,應力求淺顯生動活潑,儘量避免過多的專業術語。


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成效,教科書中應充分提供主題清楚之圖表和彩色照片供學生參考。

六、教科書應依循教材綱要,在每一主題中應至少包括兩節課之實習活動,使
學生能經由探究活動中獲得基本概念,以提高其學習興趣。

七、教科書中應附作業或評量試題,培養學生分析、歸納與推理之能力。

八、學生實習活動手冊應配合教科書內容編寫,儘量避免與教科書的內容重
覆。

九、教師手冊除頇明列具體教學目標及評量要領外,亦頇提供達成目標之適當
教學方法,以及教具、教學媒體與資源、作業指導或評量試題解答等。

貳、教學方法
一、教學方法應以達成課程目標為依歸,故建議教師廣泛運用各種教學策略及
選用適當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除課堂講授與演示外,教師應配合不同教學主題,適度採用不同之教學方法,如引導學生進行觀測、調查、探究、小組討論、上台報告、問題解決、戶外參觀、小組合作學習、遊戲或競
賽、表演或公聽會等等,使教學過程生動多變化。

二、教師教學應儘量利用各種校內外教學資源進行教學,校內資源如圖片、掛
圖、海報、模型、標本、儀器、幻燈片、投影片、影片、錄影帶、VCD、DVD、電腦與網路、圖書館等;校外資源如博物館、科學館、自然公園、教育資料館、可供諮詢的學者專家等,以提升學生之學習效果。

三、教師教學時宜提供適當之資料或觀測數據,以引導學生思考並探究討論,
使學生經由主動參與分析歸納而形成基本概念;並激發其學習地球與環境知識的興趣及培養主動關心和珍惜地球環境的態度。

四、配合教科書重點內容,教師可多補充與鄉土或生活相關之題材及資料,以
引起學習動機,營造互動良好之學習環境。

五、教師教學時,可彈性調整教科書單元活動之順序,以適應時令季節、各地
區、各校的特性。

參、教學評量
一、教學評量應與課程目標和教學方法相契合。

評量的結果應可作為瞭解學生
起點行為、調整教學目標與回饋、診斷與補救教學之依據。

二、教學評量應在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進行。

評量範圍應兼顧認知、技
能、情意等三方面。

三、教學評量方法宜多樣化,除紙筆測驗外,可多採家庭作業、問學生問題、
觀察學生、觀測紀錄、成品展示、專案報告、實作評量、學習歷程檔案評量等多種方式。

肆、教具及相關教學設備
一、各校應依教育部所頒布之「高級中學設備標準」設置地球與環境專科教
室、準備室、器材室。

專科教室必頇具備各項視聽教學設備,如圖表、掛圖、模型、標本、實驗器材、電腦與網路等。

專科教室得配置管理人員並應注重妥善的管理,以維護安全。

二、學校應充實地球與環境教學參考資料,除相關書籍之外,宜多購置有關期
刊、雜誌,以供師生參考。

三、為充分發揮視聽教學效果,視聽教材應由相關單位發展製作、並購置配發
各校使用。

伍、各科教材或單元間的聯繫與配合
「地球與環境」和數學、物理、化學、生命科學、及地理等學科關係較密切,任課教師應熟悉相關各科教科書之內容,並透過教學研究會方式,與各相關科目任課老師共同研討教學配合方案,以求科際間橫向之聯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