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合集下载

不同林龄马尾松针叶凋落前后养分含量及回收特征

不同林龄马尾松针叶凋落前后养分含量及回收特征

不同林龄马尾松针叶凋落前后养分含量及回收特征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们对环保和生态保护的意识越来越高。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林龄马尾松针叶凋落前后养分的含量及回收特征的研究就尤为重要。

这不仅能够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同时也能更好地利用森林资源。

林龄马尾松是一种生长迅速的树种,在我国南方地区广泛分布。

为了研究马尾松针叶凋落前后养分含量及回收特征,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选取了干燥处理松针地表腐殖质层16 cm深度的土样,比较了2~3年生和15年生马尾松针叶凋落前后土壤有机碳和养分的含量。

实验结果表明,2~3年生马尾松针在凋落前后,其针叶含有的有机碳和养分含量有显著提高。

凋落后,土壤中总有机碳、全氮、全钾含量显著增加。

15年生马尾松相比较2~3年生马尾松而言,则在凋落后其针叶养分释放缓慢、土壤养分变化较小。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马尾松针叶的凋落可以促进土壤养分向表层迁移,增加土壤肥力;不同林龄马尾松的针叶凋落前后养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应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松林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此外,在对于马尾松针叶的回收过程中,我们还进行了试验。

试验中,我们选取了常见的两种回收方法,分别是通过机械捡拾和通过添加微生物促进针叶分解的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微生物处理方法可以促进针叶分解,增加自然环境中的氮、磷、钾等元素的含量;而机械捡拾处理方法则会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长期使用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对于林龄马尾松针叶凋落前后养分含量及回收特征的研究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更好地利用森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更为合理的管理措施,促进森林的健康生长和生态平衡。

中国南方3种主要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动态变化

中国南方3种主要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动态变化

中国南方3种主要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动态变化杜虎;曾馥平;王克林;宋同清;温远光;李春干;彭晚霞;梁宏温;朱宏光【摘要】基于中国南方杉木、马尾松、桉树3种主要人工林的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5个不同年龄各3块1000 m2样地(共计45块)的建立和调查,采用样木回归分析法(乔木层)和样方收获法(灌木层、草本层、地上凋落物)获取不同林型不同林龄径级样木和其它基本数据,探讨了3种人工林各组分各层次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分配特征及随林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与林龄密切相关,增长模型的拟合度均较高,相关显著;杉木、马尾松、桉树人工林的生物量随林龄的增长呈增加趋势,成熟林的生物量分别为192.30、191.53、105.77 Mg/hm2,其中活体植物分别占95.76%-98.39%、75.01%-99.14%、85.60%-97.61%;生物量的层次分配乔木层占绝对优势,并随年龄而增加,其它层次所占比例较小,总体趋势为凋落物>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的器官分配以干所占比例最高,杉木、马尾松、桉树分别占54.89%-75.97%、49.93%-83.10%、51.07%-98.48%,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根的比例次之,枝叶所占比例较小,随林龄而下降;灌木层器官分配以枝的相对生物量较大,草本层的地上和地下分配规律不明显;与其它森林类型相比,杉木和马尾松的生物量处于中上游水平,桉树的生物量较低,但3种人工林的生产力均很高,分别为12.37、8.98、21.10 Mg hm-2 a-1,均是光合效率高、固碳潜力大的中国南方速生丰产优良造林树种.【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4(034)010【总页数】13页(P2712-2724)【关键词】生物量;生产力;林龄;人工林;中国南方【作者】杜虎;曾馥平;王克林;宋同清;温远光;李春干;彭晚霞;梁宏温;朱宏光【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长沙410125;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环江547100;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长沙410125;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环江547100;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长沙410125;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环江547100;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长沙410125;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环江547100;广西大学林学院,南宁530004;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南宁530011;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长沙410125;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环江547100;广西大学林学院,南宁530004;广西大学林学院,南宁530004【正文语种】中文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维护全球气候系统、调节全球碳平衡、减缓大气温室气体浓度上升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

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特征及其与养分的关系

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特征及其与养分的关系
现极显著相关 ,与土壤的 p H值相关 陛不显著 。
关键词 :马尾松 ;人工林 ;林 龄 ;土壤有机碳 ;碳汇
中 图分 类 号 :S 1. 7 42 文 献 标 识 码 :A
Ch r c e it s o iO r a i a a t r i fSo l g nc Car o n t lt n h p wi s c b n a d I Re a i s i t s o h Nu r t n Die e t e n sma s n a a Pl t t n St d ti s i f r n en Ag d Piu s o in an a i an s o
c n e t d c r o t r ged c e e t o ld p n s me a d p a t t n wh c r - m > 2 - 0 c > 4 — m. e ewa i n fc ty o t n a b n so a e r a d wi s i e t i a ge l a i . i h we e 0 20 c n a S h h n o 0 4 m 0 60 e Th r s a sg i a l in r l to ew e n o g i a b n wi K, u o vi e twi H. e a i n b t e r a cc o t NP b tn t d n t p n r h e h
第 3 2卷
第 2期


林 业


V O1 3 N o. . 2 2
201 2年 3月
J 0UR. oF ZHEJANG F I 0R. S . & T CI ECH.
M a . 2 O 12 r.
文章编 号:10 .7 6( 0 2)0 -0 20 0 13 7 2 1 20 1-6

不同林龄马尾松凋落物基质质量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不同林龄马尾松凋落物基质质量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不同林龄马尾松凋落物基质质量与土壤养分的关系葛晓改;肖文发;曾立雄;黄志霖;付甜;封晓辉【摘要】凋落物的质量、数量及分解速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土壤的营养状况.为了精确估算凋落物分解对土壤碳库的年净归还量及凋落物-土壤生物化学连续体的深层理解,从凋落物基质质量的角度分析了三峡库区不同林龄马尾松凋落物基质质量与土壤养分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马尾松凋落物基质质量中的C、C/N比、C/P比、木质素/N比、木质素/P比差异显著,其中近熟林凋落物叶木质素/N分别比中龄林和成熟林的高33.65%、39.24%,N、P、K、木质素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各组织器官的N、P、K含量差异显著,均是皮<枝<叶<杂物,C/N比、C/P比的变化则相反.不同林龄马尾松0-20 cm( 0-5cm、5-10 cm、10-20 cm)土壤有机质、总氮、有效磷含量均表现出近熟林<中龄林<成熟林,0-5 cm最大,10-20 cm最小,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明显降低,总磷则是中林龄最低,成熟林最大,pH值则各土层均表现为中龄林<成熟林<近熟林,平均pH值为4.55-5.51.凋落物基质质量指标与土壤养分之间冗余分析(RDA)表明:马尾松凋落物基质质量和土壤养分之间关系紧密,N、P、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木质素/N比、C/N比对土壤养分影响比较大;凋落物中木质素/N比、C/N比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负相关,其含量越高越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的形成,土壤养分积累的越慢;凋落物基质质量氮含量与土壤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pH值、容重与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凋落物C/N比、木质素/N比呈显著正相关.马尾松土壤表面有机质、N、P养分含量与凋落物基质质量对应养分含量变化规律一致,土壤养分高,凋落物基质质量相对较高,土壤贫瘠,凋落物基质质量相对较低.【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2(032)003【总页数】11页(P852-862)【关键词】三峡库区;凋落物;基质质量;土壤养分【作者】葛晓改;肖文发;曾立雄;黄志霖;付甜;封晓辉【作者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1【正文语种】中文森林凋落物是森林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途径[1];土壤是凋落物的载体,凋落物影响其营养状况、生物活性以及物理稳定性。

马尾松人工林碳储量密度控制图研建及应用研究

马尾松人工林碳储量密度控制图研建及应用研究

马尾松人工林碳储量密度控制图研建及应用研究李宇昊;牛青云;孟京辉【期刊名称】《林业科学研究》【年(卷),期】2024(37)3【摘要】[目的]马尾松是我国重要的人工林树种,不但发挥着重要的经济效益,而且在固碳释氧,应对气候变化等生态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开展抚育间伐,调控林分密度是人工林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手段,而当前马尾松人工林抚育间伐存在“定性”不“定量”的问题,制约着经营目标的实现。

本研究拟构建马尾松人工林碳储量密度控制图,实现马尾松人工林抚育间伐过程中的精准化。

[方法]首先,以湖南省马尾松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一类清查)数据,以Reineke自然稀疏模型为基础,构建湖南省马尾松基本密度控制图。

其次,将碳储量等高线加入到基本密度控制图上,构建了碳储量密度控制图,增加了以碳储量调控为目标的密度调控功能。

再次,基于所构建的密度控制图,以湖南慈利县为例,对马尾松人工林的林分密度合理性进行诊断,生成密度诊断图,并提出相关经营建议。

[结果]湖南省慈利县(1)绝大部分马尾松人工林的密度高于合理密度区间,林木对有限的光照、温度、水分等自然资源产生强烈竞争,甚至有些林分会产生严重的自然枯死现象,亟待开展抚育间伐,降低林分密度;(2)少部分林分位于合理密度区间范围内,此时的林分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林木个体之间处于互相促进的状态;(3)少部分林分密度低于最优密度下限,此时的林地空间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造成林地资源的浪费,亟待开展林下补植作业。

[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马尾松林分密度控制图,能够精准指导森林抚育,此外还能够对森林经营单位的林分密度合理性进行诊断,形成林分密度诊断图,进而为合理经营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总页数】10页(P136-145)【作者】李宇昊;牛青云;孟京辉【作者单位】国家林草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林业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50【相关文献】1.密度调控对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2.马尾松人工林碳储量密度控制图的编制3.不同密度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空间分布格局4.林分密度对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的影响5.西藏杨树人工林分布及碳密度模型研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2代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微量元素及酶活性

1、2代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微量元素及酶活性
何佩 云 丁 贵杰
( 贵州大学 , 贵 阳, 5 5 0 0 2 5 )
谌 红辉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 中心 )
摘 要 采 用 配 对样 地 法 , 以 不 同发 育 阶段 ( 8 、 1 5 、 1 8 、 2 0 a ) 的1 、 2代 马尾 松 人 工林 为研 究对 象 , 对1 、 2代 不 同 林龄 马尾松 ( P i n u s ma s s o n i a n a L a m b . ) 人工林 O~ 2 0 a m和> 2 0~ 4 0 c m 土层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及酶活性进行 了比较 分析 。结果表 明: 连栽后 , 幼龄林土壤 中有效微 量元素 质量分数 均不 同程 度的上 升且有效 态 Mn质 量分数 在 1 、 2 代 间差异显 著( P < 0 . 0 5 ) ; 中龄林土壤有效 F e 、 c u 、 z n质量 分数 均呈上升趋势 , 而有 效 Mn质量 分数 呈下降趋势 , 且 有效 F e 、 c u质量分数在 1 、 2代 间差异显著 ( P< 0 . 0 5 ) 。连栽后 , 幼龄 林 、 中龄林相 同层 次土壤 脲酶 、 蛋 白酶 、 磷 酸 酶、 过 氧 化 氢 酶 和 多酚 氧 化 酶 活 性 2代 均 高 于 1 代, 且 幼龄 林 O一 2 0 c m 土 层 土 壤 蛋 白酶 、 磷 酸 酶 和 2层 次 土 壤 脲 酶、 过氧化 氢酶 、 中龄 林 0~ 2 0 c m土壤蛋 白酶 、 磷 酸酶 、 多酚氧化酶和> 2 0~ 4 0 a m土壤脲酶 、 磷 酸酶 、 过氧 化氢酶 、 多酚氧化酶活性在 1 、 2代 间差异显著 ( P < 0 . 0 5 ) 。从 不同土壤层 次看 , 土壤 有效 F e 、 M n 、 C u 、 Z n质量 分数 以及 土壤 各种酶活性在 同代幼龄林 、 中龄林 中总体表现 出随土层深度增加 呈不 同程度 的下降趋势 , 同时在 同代相 同土壤层 次的幼龄林 、 中龄 林 中也 存 在 一 定 差 异 关键词 马尾松 : 人 工林 ; 微 量元素 : 酶 活 性

马尾松连栽对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量元素及微生物的影响

马尾松连栽对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量元素及微生物的影响


岩 岩
1 5 20
1 3 0 3 1 1 3 2
1 8
1 8 1 9
东 南 坡
东 南 坡 西 北 坡
下 坡
下 坡 下 坡
12 .8
1 1 .9 13 .1
1 . 20
1 . 59 1 . 84

水 水

厂 厂


I 8 0 2 64 1
趋势 , 且交换 性 Mg 、 抖 有效 F e含 量在 1 2代 之 问 的差 异达 显 著水 平. 际与 非根 际土 、 根
壤 中细菌 、 线菌 、 放 真菌及 微 生物 总数 2代 均高 于 1代 , 根 际、 且 非根 际土壤 放线 菌、 菌 真 数量在 12代之 间的差异 达 显著或极 显著水 平 ; 1 2代 根 际与非根 际土壤 微生 物 区系 、 在 、 组成 中, 菌数量 占微 生物 总数百分 比最 高 , 次是放 线菌 , 菌最少. 细 其 真 对根 际 、 非根 际土 壤 生化作用 的影 响 , 连栽 后 , 无论是 根 际还是 非 根 际土壤 , 硝化 作用 强 度趋 于 上升 , 而氨 化作 用强度 趋于 下 降, 根 际土壤硝 化 、 且 氨化作 用强度 与非根 际土 壤 氨化作 用 强度 在 1 、 2代之 间 的差 异达 显著水平 . 关键词 : 马尾松 ; 工林 ; 栽 ; 量元 素 ; 生物 ; 人 连 微 微 生化作 用
58 6 50 8 51 4
1 9 2 O
2 0 2 0 2 0
西 北 坡 南 坡
南 坡 北 坡 北 坡
下 坡 上 坡
上 坡 下 坡 下 坡
12 .2 13 .6
1 1 .5 1 2 .7 12 .0

土贡优良种源马尾松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

土贡优良种源马尾松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

土贡优良种源马尾松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刘延男;聂永雄;周梓富;严理;陈梅;尚鹏程;卢乃敬【期刊名称】《山西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43)10【摘要】对55年生广西苍梧县天洪岭林场土贡站土贡种源马尾松人工林的生物量及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贡种源马尾松不同径阶间单株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规律均为地上部分:树干>大枝>小枝>叶;地下部分:根蔸>粗根>中根>细根;生物量在树干上的累积增加量最明显;土贡种源马尾松人工林乔木层的总生物量为468.64 kg/株,其中,树干生物量最大,为343.14 kg/株,其次是根87.08 kg/株,叶的生物量最小,为6.10 kg/株.乔木层年净生产力为8.52 t/(hm2·a),其中,树干净生产力为6.24 t/(hm2·a),占比为73.22%;根系净生产力为1.58 t/(hm2·a),占比为18.58%;各器官净生产力从大到小排序为树干>根系>大枝>小枝>叶.【总页数】5页(P1247-1251)【作者】刘延男;聂永雄;周梓富;严理;陈梅;尚鹏程;卢乃敬【作者单位】广西大学林学院,广西南宁530004;广西国营天洪岭林场,广西梧州543100;广西国营天洪岭林场,广西梧州543100;广西大学林学院,广西南宁530004;广西国营天洪岭林场,广西梧州543100;广西大学林学院,广西南宁530004;广西大学林学院,广西南宁53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1.248【相关文献】1.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Ⅰ.不同造林密度生物量及密度效应 [J], 丁贵杰2.马尾松不同林龄林分生物量与净生产力研究 [J], 许丰伟;高艳平;何可权;丁访军;戴全厚3.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研究进展 [J], 张林林;刘效东;苏艳;夏文杰;梁京威;李吉跃4.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的变化规律Ⅲ不同立地生物量及生产力变化 [J], 丁贵杰5.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变化规律研究Ⅱ.不同林龄生物量及生产力 [J], 丁贵杰;王鹏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n d c h e m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we r e a l s o a n ly a z e d i n t h i s s t u d y . T h e r e s u l t s h o w e d t h a t : ①t h e m i c r o b i l a b i o ma s s c a r b o n nd a n i t r o g e n o f P / n u s ma s s o n i a n a L a mb . w e r e s i g n i i f c a n t l y h i g h e r i n t h e ma t u r e p l a n t a t i o n f o r e s t s t h a n t h o s e i n t h e y o u n g a n d i n t h e mi d d l e - a g e d f o r e s t s ( P < 0 . 0 5 ) ; ②t h e MB C / MNB o f
Ch a n g e Re g u l a r i t y o f S o i l Mi c r o b i a l Bi o ma s s C a n d N i n Ma n - ma d e F o r e s t o f P i n u s ma s s o n i a n a a t Di fe r e n t Ag e s
o f P/ n u s ma s s o ni a na L a mb. a t d i f f e r e n t a g e s we r e t e s t e d i n r e d s o i l h i l l y r e g i o n. a n d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i p b e t we e n s o i l mi c r o b i a l b i o ma s s a n d t h e s o i l p h y s i c a l
t h ef o r e s t e c o s y s t e m. B y t h eme t h o do f c h l o r o f o r mf u mi g a t i o n e x t r a c t i o n , t h e mi c r o b i lb a i o ma s s c a r b o n( MBC) a n dt h emi c r o b i a l b i o ma s s n i t r o g e n ( MB N)
J I A We i
( Xi n x i a n F o r e s t r y B u r e a u o f He n a n P r o v i n c e , Xi n x i a n He n a n 4 6 5 5 5 0 )
Abs t r a c t S o i l mi e r o b i a l b i o ma s s i S a n i mp o r t a n t c o mp o n e n t o f f o r e s t e c o s y s t e m a n d p l a y s a n c r uc i a l r o l e i n t he c y c l e o f c a r b o n a n d n i t r o g e n 1 4年 第 1 O期
不 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微 生物量碳氮含量变化规律研 究
贾 伟
( 河 南 省新 县林 业 局 , 河 南新 县 4 6 5 5 5 0 )
摘 要 土壤 微 生物 量是 森林 生 态 系统 中重要 的 组成 部分 , 在 森林 生 态 系统 的碳 氮循 环 中起 着重要 作 用 。 采 用氯仿 熏蒸 浸提 法 测 定 了 红 壤丘 陵 区不 同林龄 马尾 松人 工林 土壤微 生物碳 和 氮, 并分 析 了其与 土壤 理化 性质之 间 的相 关性 。 结 果表 明 : ① 马尾 松 人 工林 土壤微 生物 量碳 ( MB C) 和 氮( MB N) 含 量均 呈现 成熟 林显 著 高于 中龄 林 和幼龄 林 ( P < O . 0 5 ) ; ( 土壤 微 生物 量碳 和 氮之 比 ( MB C/ MB N) 在 不 同林龄 之 间也 存 在 显 著差 异 , 且 成 熟林 最 大 , 为2 8 . 4 l ± 1 . 0 3 ; ③ 微 生物量 碳 氮之 间 以及 土壤微 生物 量碳 氮与 土壤 有 机碳 、 全 氮、 土壤 p H值 、 土 壤含 水 率 、 土壤 C / N呈极 显 著 正相 关 ( P < 0 . O 1 ) 。 而与 土壤 容 重之 间呈 显 著 负相 关( P < 0 . 0 5 ) 。 上 述 结果表 明, 研 究 区马尾 松人 工林 土壤 微 生物 量碳 氮与 土壤理 化性 质 密切相 关 . 成 熟林 土壤 养 分状 况最优 。 关 键词 土壤 微 生物 量碳 ; 土壤微 生物 量 氮 ; 林龄 ; 马尾松 中图分 类号 ¥ 7 9 1 . 2 4 8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1 o 0 7 — 5 7 3 9 ( 2 0 1 4 ) 1 0 — 0 1 6 4 — 0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