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狂症的临床表现与护理
狂躁症如何表现?

狂躁症如何表现?现在不少的朋友认为工作压力大时常发脾气都是常见的一个小问题,因而容易忽视病情。
躁狂症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躁狂抑郁症,很多患者对此病缺乏一定的了解。
那么,躁狂症表现在四个方面,您需要注意避免耽误病情。
1.心境高涨这是最常见的躁狂症症状,表现为轻松愉快、兴高采烈,洋洋自得,喜形于色等。
患者的情绪常常不稳定,容易激惹,甚至出现破坏和攻击行为。
有些患者的躁狂症症状也可短期表现为心情不佳。
2.自评过高在心境高涨背景上,躁狂症症状还常表现为自我感觉良好,如感到身体从未如此健康,精力从未如此充沛,才思敏捷,一目十行,甚至自命不凡,过分夸大等。
3.精神兴奋很多患者的躁狂症症状表现为兴趣广、喜热闹、交往多、爱管闲事、打抱不平等。
但是这些行为往往是由于精神兴奋所致,缺乏深思熟虑,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夸大妄想,或者性欲亢进等。
4.思维奔逸患者的思维联想非常迅速,对答如流,风趣幽默,常使人觉得十分轻松和快乐。
并且,很多患者的躁狂症症状表现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并且眉飞色舞,表情异常丰富、生动等,甚至意念飘忽。
教您几招预防躁狂症的好方法:1、提前认识本病,做好心理准备。
正确认识本病的发病原因及其转归,了解其临床表现,在心理上早就做好准备,对预防本病的发生打下良好基础,既使以后出现早期临床症状,也不会因此而紧张不安,反之则不然。
2、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
更年期妇女大多临近退休,有的已经退休或下岗在家,思想压力较大,心里总存在一种失落感。
这时要把生活安排得有节奏,适当增加业余爱好。
如养鱼、养花、绘画、下棋、听音乐等等,不仅可以增加生活的情趣,还能保持良好的大脑功能,增进身心健康,对预防本症大有裨益。
3、处理好家庭、社会关系。
更年期妇女情绪易于激动,容易与家人发生矛盾。
这就要求大家相互体谅,遇事要镇静,不要为一点小事,一句不顺耳的话而大动肝火。
家庭和睦是全家人的幸福,也是预防本病的重要因素。
更年期妇女不但要适应家庭,更要适应社会,对当今社会上的一些现象要有一个正确认识,不理解的要多与他人交流看法,不要闷在心里,自寻烦恼,要以乐观态度对待生活、对待社会,这对预防狂躁症十分有利。
躁狂状态的护理措施

躁狂状态的护理措施引言躁狂状态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患者常常表现出超常的精力、冲动和高度活跃的情绪。
这种状态的出现对患者的生活和身体健康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及时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对于帮助患者平稳度过躁狂状态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躁狂状态的护理措施。
1. 营造安静环境在躁狂状态下,患者常常充满过度活跃的能量,难以平静下来。
为了帮助患者放松身心,护理人员应该采取措施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
具体方法包括:•将患者安置在安静的独立房间中,避免干扰和刺激;•控制噪音,关闭电视、音响等可能产生噪音的设备;•调整照明,保持房间的柔和光线,避免刺眼的强光;•使用安静、柔和的语调与患者交流,避免过度刺激。
2. 提供安全保障躁狂状态下的患者常常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和冲动,容易发生意外。
为了保护患者的安全,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调整室内环境,去除可能造成危险的物品,如尖锐的器具、易燃物品等;•观察患者的行为,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防止伤害自己或他人;•配备专业护理人员进行24小时监护,确保患者的安全;•为患者提供适当的疏导和引导,避免患者因冲动行为带来安全风险。
3. 规律生活躁狂状态下的患者常常失去规律的作息和饮食,进一步加重了病情。
为了稳定患者的情绪和生理状态,护理人员应该帮助患者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具体措施包括:•制定一份详细的日常时间表,包括起床、就餐、休息等活动时间;•敦促患者按时进行作息活动,确保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的刺激性食物和饮料;•鼓励患者参与适度的体育锻炼,以消耗过度的能量和促进情绪的稳定。
4. 心理支持和疏导躁狂状态下的患者常常情绪波动剧烈,情绪难以稳定。
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者平稳度过躁狂状态。
以下措施可供参考:•倾听患者的倾诉,表达关心和理解;•鼓励患者参与适当的心理咨询或治疗,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情绪和寻找合适的应对方式;•引导患者参与一些放松和减压的活动,如冥想、深呼吸、温水浴等;•教育患者一些情绪管理的技巧,如情绪释放、调整和转移等。
精神科躁狂发作患者护理要点

精神科躁狂发作患者护理要点一、护理评估1.生理状况评估食欲、营养状态,体质量改变情况,睡眠状况,排泄情况,活动情况,生活自理程度,以及一般外观和有无躯体疾病。
要特别注意躁狂发作患者有无脱水、外伤。
2.精神症状(1)情感方面:判断患者的情绪状态,评估患者自我评价、情绪变化情况。
(2)认知方面:着重判断患者的思维过程及内容改变情况,有无幻觉、妄想,幻觉、妄想的种类、内容以及对患者的影响和患者对疾病有无自知力,重点评估患者对住院的态度和对治疗的合作程度。
(3)意志行为方面:重点观察判断患者有无兴奋、冲动、伤人、毁物行为。
3.心理——社会状况评估患者的人际关系、社交能力、家庭环境、经济状况、工作环境、受教育情况以及社会支持系统等。
二、护理问题(1)营养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精神运动性兴奋、体力过度消耗、自我护理能力受影响有关。
(2)睡眠形态紊乱与入睡困难、易醒、睡眠需求减少及精神运动性兴奋有关。
(3)暴力行为与情绪不稳、易激惹、失去正常控制能力有关。
(4)思维过程的改变与思维联想加快、夸大妄想等有关。
(5)社交障碍与自我评价过高、易激惹、爱管闲事有关。
三、护理目标(1)患者能获得足够的营养、水分、休息和睡眠。
(2)患者能以适当的方式发泄过盛的体力与精力。
(3)患者不发生伤害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4)患者能接受持续的药物治疗和定期的血液检查。
四、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1)保证足够的营养,休息和卫生。
(2)减少外界刺激因素,保护患者避免破坏性的行为伤害自己或他人。
(3)有效控制患者的冲动行为。
(4)维持患者的身心完整。
(5)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
(6)指导患者学习有关药物知识。
2.生理护理(1)提供一个安静的病室环境,室内物品力求简单,注意室内物品颜色淡雅、整洁,可帮助患者安定情绪。
(2)保证足够营养和水分,患者精神活动增加,体力消耗大,容易造成水分和营养的不足,因此补充水和营养,加强个人卫生,保证充分休息是非常必要的。
患者躁动护理记录描述

患者躁动护理记录描述躁动是指患者出现焦躁不安、不停活动、情绪波动等症状,常见于精神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或药物副作用等情况。
针对躁动患者,我们需要进行相应的躁动护理,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躁动患者常常表现为不安、烦躁和情绪激动。
在护理过程中,首先需要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病史、症状表现、诱因等,以便制定有效的护理计划。
在实施躁动护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
躁动患者对噪音和刺激更为敏感,因此需要将环境保持安静,减少外界干扰。
在病房内可以使用柔和的灯光、低音量的音乐等方式来创造一个宁静的氛围。
同时,需要确保床铺的整洁舒适,保持室温适宜。
第二,保持亲切和耐心。
躁动患者的情绪容易波动,护理人员需要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表达理解和关怀。
可以通过与患者交谈、给予安抚的肢体接触等方式来缓解患者的不安情绪。
护理人员需要保持镇定和冷静,不要对患者的行为过分反应。
第三,建立规律的日常生活。
躁动患者常常由于病情影响而导致作息不规律,需要护理人员帮助建立规律的日常生活。
包括定时的进食、休息和活动,有助于稳定患者的情绪和行为。
此外,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也有助于缓解躁动症状。
第四,提供安全保护。
躁动患者在行动过程中容易受伤或对他人造成伤害,因此需要护理人员提供相应的安全保护。
可以采取限制活动、使用护理带等方式来防止患者的自伤或他伤。
同时,需要定期巡视患者,确保其安全。
第五,合理应用药物治疗。
对于严重躁动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抗焦虑或抗精神病药物来控制症状。
在应用药物时需要注意剂量和用药时间,避免出现药物过量或药物依赖的情况。
同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躁动护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丰富的护理知识和经验。
在实施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与医疗团队密切合作,及时沟通患者的情况和变化,以便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同时,也需要关注患者的家属,提供相关的心理支持和教育。
躁动护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躁动患者的康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躁狂症主要有什么表现

躁狂症主要有哪些表现?躁狂症的主要表现为「三高」:心境高涨;思维奔逸;言语和活动增多,但同时具有「三高」症状的患者并不多。
(1)心境高涨:「心境」,可以简单看做情绪或心情。
躁狂患者主观体验非常良好,在正常人看似称不上高兴的事,也会感觉到自己无比快乐和兴奋。
躁狂的患者因其高涨的心境,常常能感染周围其他人,但一些患者情绪不稳,可能转喜为怒。
(2)思维奔逸:指的是患者思维加快且变得敏捷,但思维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突然由这个话题一下子跳到另外一个话题。
由于思维过快,他们自述自己的脑子就好像抹了机油似的,转得特别快,很多时候,自己的嘴都跟不上自己的思维,表现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即使口干舌燥、声音嘶哑,也要拉着你说个不停,其内容往往多变、凌乱、不切实际,给人信口开河的感觉。
(3)言语和活动增多:有的患者每天只睡 3-4 个小时,但仍感觉到自己精力旺盛,整天忙忙碌碌,却碌碌无为;患者喜欢管闲事儿,且自控能力差,有冲动毁物的行为;对自己的行为缺乏判断,做事情不考虑后果,喜欢吸引其他人注意,爱吹牛逼。
如果家里面有躁狂症患者乱花钱,怎么办?由于患者缺乏自知力,总是为所欲为,对于自己的行为和言语缺乏控制力,常出现随意花钱的情况,如将家里面的电视赠送给邻居,买高级的烟酒送给不相识的路人。
这个时候,家属需要严格控制患者手中的资金,并劝说患者入院及时进行治疗。
需要提防双相障碍的躁狂症患者自杀吗?虽然躁狂并不像抑郁症一样具有极高的自杀风险,但在临床工作中,只患有躁狂症的患者非常少,大多数躁狂患者也会患上抑郁症,也就是常说的双相障碍。
当患者由躁狂这个极端转向抑郁另外一个极端时,需要预防患者的自杀行为。
所以,躁狂的患者也需要提防其自杀,重点在于观察患者的行为,是否转向抑郁症;特别是患者之前就存在抑郁的病史。
怎么带怀疑有躁狂症的家人去看医生?由于躁狂患者自我感觉超好,一般会否认自己有病的事实,再加上躁狂症状的特点:易激惹,可能会激怒患者做出伤人毁物的行为,但如果家属选择妥协,那么会耽误患者的病情。
双相情感障碍及躁狂发作护理指南

THANKS
诊断流程
医生需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精神状态评估等步骤,综合判断患者是 否患有双相情感障碍及躁狂发作。
评估工具与量表
评估工具
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可采用多种评估工具,如临床访谈、观 察、心理测验等,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症状、病程、严重程度等。
量表
为了更客观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医生可采用一系列量表,如 杨氏躁狂量表(YM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等, 以量化评估患者的症状程度。
药物治疗与护理
药物治疗原则
01
02
03
急性期治疗
控制症状,稳定病情,减 少复发。
维持期治疗
预防复发,提高生活质量。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合适的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方案
01
02
03
04
心境稳定剂
如锂盐、丙戊酸盐等,用于控 制情绪波动。
抗癫痫药物
如卡马西平、奥卡西平等,辅 助心境稳定剂治疗。
双相情感障碍及 躁狂发作护理指 南
目录
• 药物治疗与护理 • 非药物治疗与护理 • 预防与康复
引言
定义与概述
01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精神疾病, 其特征是患者会经历情绪的极端 波动,包括抑郁和躁狂发作。
02
躁狂发作是双相情感障碍的一种 表现,此时患者会体验到异常的 兴奋、易怒、情绪高涨等症状。
双相情感障碍及躁狂发作的常见症状
情绪波动
睡眠障碍
食欲和体重变化
思维和行为异常
患者可能会在短时间内 经历情绪的极端变化, 从极度抑郁转为极度兴奋。
躁狂发作期间,患者可 能会出现睡眠减少或失
躁狂症的典型症状是什么

躁狂症的典型症状是什么躁狂症大家应该都是知道的这是一种精神疾病,而这一种疾病一旦发作起来就是非常地恐怖的了,所以我们呢,一定啊哟了解躁狂症的典型症状是什么这样子才能够在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能够一下子就把疾病辨别出来这样子才会有相应的应对,否则的话,真的是很慌张的。
1.心境高涨:躁狂症病人表现轻松、愉快、兴高采烈,洋洋自得,喜形于色的神态,好像人间从无烦恼事。
心境高涨往往生动、鲜明、与内心体验和周围环境相协调,具有感染力。
病人常自称是“乐天派”、“高兴极了”、“生活充满阳光,绚丽多采”。
情绪反应可能不稳定、易激惹,可因细小琐事或意见遭驳斥,要求未满足而暴跳如雷,可出现破坏或攻击行为,有些病人躁狂期也可出现短暂心情不佳。
2.思维奔逸:联想过程明显加快,概念接踵而至,说话声大量多,滔滔不绝。
因注意力分散,话题常随境转移,可出现观念飘忽,音联意联现象。
病人常有“脑子开了窍”、“变聪明了”、“舌头跟思想赛跑”的体验。
3.自我评价过高:在心境高涨背景上,自我感觉良好。
感到身体从未如此健康,精力从未如此充沛。
才思敏捷,一目十行。
往往过高评价自己的才智、地位、自命不凡,可出现夸大观念。
4.精神运动性兴奋:躁狂病人兴趣广,喜热闹、交往多,主动与人亲近,与不相识的人也一见如故。
与人逗乐,爱管闲事,打抱不平。
凡事缺乏深思熟虑,兴之所致狂购乱买,每月工资几天一扫而光,病人虽终日多说,多动,甚至声嘶力竭,却毫无倦意,精力显得异常旺盛了解躁狂症的典型症状是什么,最重要的是要让我们在生活中懂得去判断,因为病人绝对不会自己承认自己是病人,特别是精神病人也会觉得自己没病,所以我们要是遇到了这样子的病人也可以尽早地通知医院让他得到好的治疗最好了。
躁狂症的表现

躁狂症是躁狂抑郁症的一种发作形式,以情感高涨、思维奔逸、以及言语动作增多为典型症状。
躁狂症临床表现为:1、核心症状,情感高涨,易激惹患者异乎寻常的心情高兴,轻松愉快,无忧无虑,笑容满面,兴高采烈,没有难事(情感高涨),有人表现为一点小事或稍不随意就大发脾气(易激惹),在严重的易激惹情况下可能出现冲动行为。
2、思维奔逸躁狂症患者表现为:思维联想加快,言语增多,一句接一句,出口成章,滔滔不绝,内容丰富,诙谐幽默(思维奔逸),患者自身感到脑子变得非常灵敏、聪明、反应逐步。
3、精神运动性兴奋躁狂病人兴趣广,喜热闹,交往多,主动与人亲近,与不相识的人也一见如故,与人逗乐,爱管闲事,打抱不平,凡事缺乏深思熟虑,兴之所致狂购乱买,每月工资几天一扫而光,病人虽终日多说,多动,甚至声嘶力竭,却毫无倦意,精力显得异常旺盛。
总的来说,躁狂症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大致与以下三种有关:第一,可能和遗传因素有关,研究发现,患者亲属的患病率比一般人群高10—30倍,血缘关系越近则患病率越高;第二,可能和大脑中的某种神经化学物质有关;第三,和某些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即某些生活事件可能会诱发躁狂症的发生。
躁狂症的危害1、性格偏离。
患者性格伴随思维异常活跃,话语增多,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评价过高、异想天开、不符合实际等精神异常问题,行为也变得轻率、做事不计后果;然而患者过分兴奋缺少睡眠引发失眠后,也不曾感到疲乏困倦,性格严重偏离自我本性。
2、并发哮喘。
据有关资料统计,终身患有哮喘的人群较普通人群患狂躁性抑郁症的危险多出数倍。
相应地,躁狂症人群的患病率也高于普通人群。
3、诱发其他疾病。
躁狂症可引发失眠、神经紧张、胃溃疡、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多囊卵巢综合征、性欲亢进及肾衰等疾病,有的导致严重型脑血管神经、心律不齐等症状,更为严重者其诱发疾病陷入恶性循环,给患者和家人带来了困扰。
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治疗,因需要家庭给予患者支持、帮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了解躁狂症是一种呈间歇性发作的精神疾病,患者往往表现出情绪高昂、思维奔逸等躁狂症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躁狂症的临床表现与护理一、躁狂症的临床表现躁狂症基本临床表现是以“三高”症状为主,即:情感高涨、思维奔逸和意志行为增强。
①情感高涨。
病人自我感觉“特别”良好,用其自己的描述是“感觉好极了”,“不能再好了”。
谈话之中喜形于色,生活仿佛全然无所忧虑。
当然,不同的病人可以表现不同。
特别是儿童,情绪的改变可以是特殊的易激惹状态。
易激惹表现为对轻微的刺激回应强烈的情绪反映。
可以是发脾气,或狂笑,或大哭,等等。
但往往如过眼烟云,转瞬即逝。
病人也并不在意或计较。
②过分自诩和夸大观念。
病人往往对自己能力作出夸大评价,认为自己肩负着极为重大的使命,具有特殊的才能。
自己受到重用:将要担任什么组织的领导,正准备着就任总统,主席或国家高级职位;甚至掌管世界商务贸易,等。
躁狂病人的夸大可以达到妄想的程度。
他们会给自己冠以其他各种自己认为值得称道的特长或名目。
③病人言语增多或者感觉必须得说话。
他们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有时应答机变,妙语连珠,逗得大家哄堂大笑,有时疾言厉色,义愤填膺,博得阵阵掌声。
他们常常是唇干舌燥,仍然无休无止。
加上行为动作增多,经常是载歌载舞,表现为言语运动性兴奋的状态。
在大庭广众之中,病人非常乐意表现一番,有求必应不说,经常自告奋勇为众人献艺或发表议论,成为令人瞩目的中心人物。
④思绪奔逸。
病人思维速度增快,联想丰富。
其思维奔逸的主体验被有的病人描述为“想得太快了”“脑筋转得跟抹了油一样”“嘴巴都跟不上脑袋想的速度”。
客观观察可以发现病人说话速度比其正常时快很多,遣词用字变得比平常更灵活多样,显得颇具文采。
病人思维速度过快时,口头来不及表达,外在表现可以呈“思维不连续”,漫无主题。
但仔细分析,也许能发现词句间的联系线索。
⑤注意易于分散。
病人的活动很容易被旁边发生的事情打断,谈话中主题也会不断转移。
他们难于集中注意完成正在从事的任务,办事虎头蛇尾,不断发现新的目标,投入新的活动或计划。
⑥对睡眠的需要减少而少眠。
病人表现明显的睡眠减少,每天只睡几个小时但并不感到疲倦。
可以夜以继日地工作。
病人“太忙了”,没有时间睡觉。
目的性活动明显增多,病人整日都在打电话,定约会,到处奔波。
去完成其伟大计划或使命。
⑦病人可能无节制地取乐而不计后果,行为冲动。
可以表现在性生活方面的不检点;追逐性乐无所顾忌;可以表现在购买行为上:上街回来抱了一堆实际上根本用不着的东西;可以表现于盲目的商业投资:到处投资签约,到头来血本无归。
还可以表现为酗酒,滥用药物,甚或导致吸毒,卖淫,触犯法律。
处于躁狂症发作中的病人当时并不觉察自己的行为活动有什么不恰当。
发病之中,他们自己多不会主动就医。
往往是发展到了严重的地步,才被家人或朋友送往医院。
或者更糟糕,因为越轨行为,或违约而遇到法律方面的麻烦,因而被发现得到治疗者当属万幸。
所以及早发现,诊断异常的行为不容忽视。
知识和警觉可以挽救一个人,一个家庭或更多人的生活,财产,健康甚至生命。
二、躁狂发作分类采用CCMD—3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分为轻性躁狂症(轻躁狂) 、无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症、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症、复发性躁狂症、其他或待分类的躁狂。
三、躁狂症的症状鉴别诊断1、精神分裂症青春型临床常见的是将青春型精神分裂症被误诊为躁狂症,相反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是因为精神分裂症也可有循环病程,临床表现也可有运动性兴奋。
但精神分裂症经过几次发病后,循环病程渐不明显,而呈慢性进行性病程。
临床相虽有兴奋躁动,但情感不是轻松、愉快,而是喜怒无常,行为也多具冲动性。
临床上确有一些躁抑症病人具有与心境不协调的精神病性特征,但历时短暂,随病程而长。
2、中毒性精神病某些药物如皮质激素、异烟肼、阿的平等中毒可引起躁狂状态。
根据用药史,用药时间、剂量与发病关系,停药或减药后渐趋好转可资鉴别。
中毒性精神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3、脑器质性精神病如麻痹性痴呆、老年性精神病可出现躁狂状态,但往往有智能障碍,情感并非高涨,而是以欣快为主。
详细的病史,躯体和神经系统检查有助鉴别。
4、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甲状腺机能亢进可出现轻躁狂状态,但情感并非真正高涨,而以焦虑、情绪不稳为主。
伴有原发躯体病症状和体征。
四、躁狂症护理一、护理评估1.活动过程评估患者的精力是否异常充沛,活动明显增多且忍耐不住,故整日忙碌不停且毫无疲倦之感。
评估患者做事是否往往虎头蛇尾,有始无终,不能持续胜任一件完整的工作。
评估患者是否有行为轻率或追求享乐、挥霍无度且项后果或具有冒险性,如夸大。
奇装异服、好接近异性。
评估患者有无好管闲事和打抱不平。
评估患者是否招引众人注意并当众表演,好开玩笑或说俏皮话,且富有一定感染力。
评估患者自我照顾能力是否受到影响,当患者情绪高昂、活动量过高时,自我控制能力下降,而忽视个人卫生和修饰。
评估躁狂发作极为严重时,患者呈重度兴奋状态,自我控制能力下降,表现活动紊乱而毫无目的或指向性,甚至伴有攻击行为。
2.认知过程评估情绪高昂、活动量过高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下降,加之患者夸大及冲动、挥霍以致造成家庭经济损失,而迫使家属将其送往医院看病。
评估患者的自知为,在发病初期即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极少数患者能认识到自己精神状态的异常。
评估患者是否联想加快,思维活动量增多和转变快速,患者表现语量增多,语流变快,新的概念不断涌现,内容十分丰富,高谈阔论,滔滔不绝,给人以信口开河之感。
评估患者是否有思维活动受周围环境影响而随境转移。
评估患者主动和被动注意力都有所增强,但不能持久。
评估患者由于新的概念不断涌现和想象力极为丰富而出现音联和意联。
评估患者由于思维内容发生障碍,在心境高涨的背景上,患者常出现夸大观念、自我评价过高、自命不凡、盛气凌人,严重时可发展为妄想,内容多与现实接近,一般维持时间不长。
3.生态过程评估自我照顾能力改变的患者,必然持家能力也有很大的缺损,患者几乎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环境的安全与清洁。
4.情绪过程评估患者的情绪是不稳定且易激惹,常以敌意和暴怒对待别人的干涉和反对,但易激惹情绪通常维持时间短暂,患者又转怒为喜。
5.人际互动过程评估患者情绪高涨且不稳定又易激惹;常会与周围人发生冲突或有攻击行为,以致社交能力受损。
评估患者由于好管闲事、好打抱不平、提意见、挑毛病、甚至给别人起绰号、把反复指出的缺点当一件大事,而遭众人的指责。
评估当患者情绪高昂时,谈话内容多为快乐而幽默的,同时也有很多与性有关的双关语。
6生理过程评估患者因自我感觉良好故忽视躯体不适,患者常处于面色红润、心率加快、瞳孔轻度扩大和便秘等,交感神经兴奋状态。
评估患者由于极度兴奋,造成体力过度消耗而致体重减轻,睡眠需要减少。
评估患者由于极度兴奋,活动量增多、注意力无法集中而无法专心进餐饮水,而致严重脱水或营养不良及二便异常。
7·价值判断过程评估患者虽然情绪高昂,活动过度,表现自己是能干的,实际患者内心有无力感,认为很多事情无力完成。
评估患者的言行举止偶有反社会倾向,实际患者的价值观与正常时的价值观是相冲突的。
家属深感患者变了一个人。
二、护理诊断每一位患者是独特的个体,因此虽然他们可能有相同的医学诊断,但却会有不同的护理诊断与优先次序。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相关因素:①极度兴奋躁动;②无法或拒绝静坐进食;③情绪高涨伴精力旺盛,活动过多,整日忙碌不停超过能量的摄取;④持续兴奋不顾饮食。
2.睡眠型态紊乱相关因素:①由于持久兴奋对睡眠毫无要求;②伴有交感神经亢进可有睡眠困难或早醒;③极度的活动过多。
3.思维过程改变相关因素:①重度的躁狂兴奋可伴有意识障碍和精神运动性兴奋、思维不连贯、幻觉等;②思维过程随周围环境而改变;③严重时可达妄想程度,但不荒谬,并不十分坚持。
4.有暴力行为的危险对自己或他人。
相关因素:①情绪的不稳定,易激惹,③失去正常的社会控制能力;③意识障碍所致指妄和错乱。
5.二个人应对无效相关因素:①自知力不同程度受到损害;②情绪的不稳、易激惹;③爱管闲事,做事有头无尾。
6.社交障碍相关因素:①极度兴奋;②管闲事,易激惹;③有暴力行为的危险。
三、护理计划与护理措施护理计划是根据护理诊断而拟定,通常包括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及预期结果。
为了能更有效地帮助病人,护理计划应有高度个体性,以下讨论的仅是一般性的指引,它必须适合病人的需求方能考虑使用。
(一)护理目标减少过度活动及体力消耗。
患者住院期间不会伤害自己和他人。
建立和维持营养、水分、排泄、休息和睡眠等方面的适当生理功能。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协助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帮助患者计划其能完成的活动。
指导患者及家属认识疾病、预防复发。
接受持续的药物治疗及定期血液检查。
(二)护理措施及教育计划1.提供安全和安静和环境患者很易受到环境方面的影响,而更加躁动不安。
提供一个较宽大的空间,室内物品要求简化以避免患者兴奋毁物。
同时注意室内的物品颜色淡雅。
整洁,常具有镇静作用,以保证患者安全和情绪稳定。
.协助患者参与建设性活动,以发泄过剩的精力。
患者往往自觉精力旺盛,加之急躁不安、自控力差、易激惹、容易使精力发泄变成破坏性行为。
因此护理人员应正面引导患者做不需要专心,又无竞争性的活动,如参加工娱治疗、打球、跑步、拔河比赛、擦地板等活动并加以鼓励和肯定。
如转移患者注意力仍无法避免患者破坏性行为时,可在医护人员取得一致并将计划与患者说明的前题下进行保护性约束和隔离,让患者明确是协助他增加自我控制能力,方能达到治疗效果。
4.协助患者认识自己的疾病,同时学习新的应对技巧。
患者常以否认的态度,避而不谈真正的想法,因此,如何让患者实际去体验和描述内心的想法,而愿与工作人员讨论,是护理人员治疗性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应用上的一课题。
5.协助患者维持用药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无法持续用药的困难,针对个体进行帮助分析并设法解决。
其次,如何早期发现和协助患者看到病情严重所造成的后果:对容易忘记服药的患者,则必须与其共同商量将吃药与日常活动配合在一起的方法;对担心长青春痘的女患者,则必须教导饮食及清洁皮肤的方式等。
护理人员必须很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才能协助患者维持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