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数学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日程安排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日程安排

1.术科组第一次会议,布置期初工作,确定公开课时间,并对师案模板格式进行要求

2.结合中小学教务处,确定术科组本学期常规要求。
3.检查术科教师上课情况。
4.构思特色课堂开班项目、形式及要求。
5.拟写部门本学期计划及行事历。
6.
组织体育老师创编雨天室内操。
1.班会:老师,您辛苦了! 2.各班制定“文明公约”“安全公约”并公布。 3.复查班容建设。 4.检查班刊出版情况。 5.校对新生 6.感恩教师活动(少先队) 7.红领巾礼仪岗、督察员等小岗位开始正常工作 8.两操开始运转
1.完成“学生学籍上平台”工作。 2.做好2013~2014学年度小考质量分析工作,参加镇小考、达标班质量分析暨表彰会 。 3.认真做好“三率”和防流控辍工作,加强检查。 4.选择运动员参加市学生运动员。 5.特色课堂及专业队开始上课 。 6.上交中心校《工作计划》《教研计划》 7.2013~2014学年度小考质量分析工作。 8.上交本学期学生转学手续。 9.教研主题——如何做好试卷质量分析及上好试卷讲评课 10.校性示范课(胡绍会、潘少雅、江珠丽、刘巧洁) 11.教研组长上交第一次月考试卷。(周三上交) 12.小组长培训——订立组训、组规。 13.第一阶段教学常规检查。
1.检查教学进度,做好期中考试动员工作。 2.教研组长上交期中试卷。(周二) 3.二年级学生查字典能力验收。 4.书画展第一次换版准备工作 5.第二阶段教学常规检查 6.校性复习课示范课(蒋晓莉、吴伟娟、邓妙思、吴悦钊) 7.选送绘画作品参加“汕尾市第1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8.举行全镇小学生礼仪知识竞赛暨县选拔赛。
艺体部 德育处
第 9月21日


周 9月27日 教务处

2024年高一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_2

2024年高一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_2

高一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高一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一、使用教材: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二、教材分析:新编教材以实现不同能力层级目标而划分单元,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三个维度编排,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因此,使用教材时要注意教学单元的整体性、能力性以及读写结合的系统性,还应注意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的交替教学。

三、教学目标:本着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意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加强技能的培训,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特点,不断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文言文阅读,夯实基础,强化写作指导,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四、方法和措施: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2、加强探究性阅读教学和创造性作文教学的实践和总结,努力研究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的变革,加强教学理论研究并付诸课堂实践。

3、教学以精读课文为范文,以点带面,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4、注重诵读,培养语感,理解词句的着眼点在于更准确的把握文义。

5、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把握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用法的相关知识和使用方法。

6、作业做到一课一练,及时反馈。

7、加强培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对差生的辅导。

8、重视作文教学,努力提高语文学习的整体水平探求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重开发现实生活中的作文资源。

9、安排二三次语文实践活动,锻炼学生采集、处理信息,综合分析,表达交流,探究创新等各方面的能力与素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五、教学设想与教材处理:新编语文教材与传统语文教材有所不同,它以实现不同能力层级目标而划分"单元",着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三个维度编排,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第一学期高一数学教学计划

第一学期高一数学教学计划

第一学期高一数学教学计划第一学期高一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1. 第一单元:函数与极限
- 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和性质
- 学习极限的定义和性质,掌握求极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第二单元:导数与微分
- 学习导数的定义和性质,掌握求导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 理解微分的概念,掌握微分的计算和应用
3. 第三单元:不等式与函数图像
- 学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法,掌握不等式的图像表示法
- 学习函数的图像表示法,掌握函数图像的关键点和特征
4. 第四单元:三角函数与向量
- 学习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掌握三角函数的基本计算和应用
- 理解向量的概念和运算,掌握向量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法则
5. 第五单元: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 学习数列的概念和性质,掌握数列的递推公式和通项公式的求解- 学习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和应用,掌握使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学问题
6. 第六单元:立体几何
- 学习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立体几何的图像表示法
- 学习立体几何的计算和应用,包括体积、表面积的计算等
7. 第七单元:概率与统计
- 学习概率的概念和性质,掌握概率的计算和应用
- 学习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统计数据的分析和表示
以上是第一学期高一数学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具体教学进度和安排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哈尔滨市 高中(含高一)课程设置说明

哈尔滨市 高中(含高一)课程设置说明

抢跑新高一,尽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初高中跨越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许多学生进入新高一后,由于无法适应高中的学习特征,成绩直线下滑,慢慢的丧失了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给学生自己和家庭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其中不乏部分初中时非常优秀的学生。

高起点抢跑新高一,尽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高中课程从数量和难度都远远大于初中课程,教学过程也向精讲、精练过渡,学习方法向自主学习为主转移,解题思路向综合性归纳能力较强的问题靠近。

同时,学科数量由原来的五个学科变成九个学科,学科之间的协调面临巨大的挑战。

升入高中后,有些同学会有放松的心态,而这个暑假,谁能早点儿开始准备,谁将会更快的适应高中学习,在高中的起始阶段就能处于领先一步的位置。

关于哈尔滨市普通高中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课程设置相关情况的说明一、必修课程设置学校按照《黑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黑教基〔2010〕136号)和哈尔滨市普通高中课程设置、课时计划执行,不做调整。

二、选修课程设置学校按照《黑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黑教基〔2010〕136号)的精神,并参照《黑龙江省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对选考内容的要求,根据学生文、理选向,开设选修课。

修订后的黑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关于学校选修课开设的原则提出明确要求,具体内容如下:普通高中要按照课程设置合理有序地安排课程内容。

高中一年级主要设置必修课程,逐步增设选修课程。

高三下学期在安排总复习的同时,应保证学生必要的艺体活动时间,同时鼓励学生按个人兴趣和需要继续修习课程,获得一定学分。

学校要在保证开足开齐必修课程的同时,按照差异性原则制定开设选修课程的规划。

普通一般高中选修I的内容一可由学校、教师和学生按照《黑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表》的要求每个科目共同选择修习1个模块;内容二不做规定;选修Ⅱ应至少提供12学分的课程供学生选择。

普通高中要特别重视综合实践活动、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美术、音乐等课程的安排,保证教学时数,强化学分管理,不得随意减少课时。

高一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高一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高一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高一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一」教学计划决定着教学内容总的方向和总的结构,并对有关学校的教学、教育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等各方面作出全面安排,下面是关于高一数学新学期教学计划(第一学期)的内容,欢迎阅读!金色九月,又是一年开学季,本人这学期担任两个直升班高一(9)高一(11)班的教学工作,现将这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包括对教学思想、教材、教法和学情的分析等等作如下安排。

一、教学思想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

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

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材特点: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到,具有如下特点: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习激情。

2.“问题性”: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3.“科学性”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习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2024年高一数学教学工作计划(4篇)

2024年高一数学教学工作计划(4篇)

2024年高一数学教学工作计划高一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 掌握高一数学基础知识,包括函数、方程与不等式、三角函数等内容;-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1.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提高解题技巧;-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1.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信心;-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2. 教学内容2.1 第一学期:- 函数与方程:-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 指数与对数函数;- 三角函数与三角方程。

- 几何与向量:- 点、直线和平面的性质与判定;- 向量的概念与运算;- 矢量与平面几何应用。

2.2 第二学期:- 数列与数列极限:-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数列的概念与性质;- 数列极限的定义与性质;- 数列极限的计算与应用。

- 进一步的函数与方程:- 幂函数与反函数;- 复合函数与反比例函数;- 二次函数与二次方程;- 分式函数与分式方程。

3. 教学方法3.1 扎实讲解:- 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性质以生动的实例和图像进行解释和展示;- 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3.2 互动式教学:- 进行小组活动、讨论和合作解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

3.3 知识迁移:-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数学建模能力;- 分析并解决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4. 教学评估4.1 日常考核:- 通过作业、小测、课堂讨论等方式,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4.2 学业考核:- 按照学校规定的考试安排进行阶段性考核,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 根据考试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2024学年高一数学教学计划(2篇)

2024学年高一数学教学计划(2篇)

2024学年高一数学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系统掌握高中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和融会贯通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创造思维。

4.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安排第一学期1. 集合论与逻辑推理(4周)- 集合概念与基本运算- 集合关系和集合运算- 逻辑等价和逻辑推理- 集合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函数与方程(7周)- 函数基本概念与性质-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 幂函数与指数函数- 对数函数与三角函数- 函数的运算与函数的图象- 方程与不等式及其解法- 函数方程与实际问题3. 三角函数(4周)- 三角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三角函数的运算与应用- 三角函数方程与实际问题4. 解析几何(5周)- 平面直角坐标系- 直线与圆- 双曲线与抛物线- 坐标变换与平移- 几何问题的解析解法5.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4周)- 数列的定义与性质-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数列的极限与收敛性- 数学归纳法应用第二学期6. 高次方程与不等式(6周)- 多项式函数- 高次方程与根与系数关系- 因式分解与根与系数关系- 高次方程的整数解问题- 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7. 概率与统计(5周)- 随机事件与概率- 随机事件的运算与概率计算- 排列与组合- 统计与抽样- 数据分析与统计应用8. 导数与微分(6周)- 导数的概念与性质- 导数与函数图象的关系- 微分的概念与性质- 高阶导数与高阶微分- 导数与实际问题应用9. 积分与定积分(6周)- 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积分的计算方法与定积分- 微积分基本定理与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定积分与函数图象间关系- 积分与实际问题应用10. 空间几何(5周)- 空间直角坐标系- 空间直线与平面- 点、线、面相关性质- 空间几何的应用三、教学策略与方法1. 問題導向: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來學習數學知識,以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校数学教研组工作坚持“高效、低耗、和谐、进步”的教育发展主题,进一步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稳步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

积极围绕教研组的科研课题,转变教育理念,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深化教学研究,优化教学指导,强化教学管理,努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凝聚整个教研组的力量,促进每个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工作目标1、强化课改意识,深化教学改革。

深化数学和科学课堂教学改革,大胆实践探索。

要确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意识,通过每个数学教师的教研课的展示,多评议切磋,多交流碰撞,在活动中发现、研究、解决所遇问题。

要切实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将充分的自主学习、有效的合作学习、适度的探究学习紧密结合起来,重视兴趣的激发、独特体验的激活。

2、改变教研形式,激活教研热情。

改变教研形式。

本学期,教研活动要在“实”上下工夫,在“新”字上做文章,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热情,鼓励教师合作、交流,共享教研成果,切实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多抛出一些可研讨,具有实际意义的话题让所有教师参与研讨。

引导教师不断反思自我,提高改进教学行为的能力,努力把教学研究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这样就会实现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

3、常规检查常抓不放松。

规范和加强教学“六认真”工作。

做到没有教案不进课堂。

备课应注意备学生,做到目中有人,留有一定弹性。

作业练习要基础性跟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合理搭配。

每位教师争取做到一课一反思,鼓励每位教师撰写案例反思及教学心得。

三、具体措施(一)认真组织学习,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1、组织教师学习2011年最新颁布的《数学新课程标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及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写好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并组织好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

2、立足课堂,用新课标的理念改进教法,树立只有统一的教学理念,没有统一的教法模式的思想,要主动构建具有自我特色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在课堂这个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风采,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高一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将完成“数学必修1”和“数学必修4”(人教A版)两本教材的的学习,教学辅助材料有《同步金太阳导学》。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认真深入地学习《新课程标准》,研读教材。

明确教学目的,把握教学目标,把准教学标高。

注意到新教材的特点“亲和力”“问题性”“思想性”“联系性”,注意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规律的掌握、基本方法的应用上多下功夫,转变教学观念,螺旋上升地安排核心数学概念和重要数学思想,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概括。

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注重师生互动,对基本的知识点要落实到位,新教材对教学中有疑问的地方要在备课组中多加讨论和研究,特别是有关概念课的教学,一定要讲清概念的发生、发展、内涵、外延,不要模棱两可。

1.处理好初高中衔接问题。

初中内容的不适当删减、降低要求,导致学生“双基”无法达到高中教学要求;高中不顾学生的基础,任意拔高教学要求,繁琐的、高难度的运算充斥课堂。

对初中没学而高中又要求掌握的内容(具体内容见附录)。

2.准确把握教学要求,循序渐进地教学。

不搞“一步到位”;删减的内容不要随意补充;不要擅自调整内容顺序;教辅材料不能作为教学的依据;
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核心概念、基本数学思想方法上;追求通性通法,不追求“特技”。

3.适当使用信息技术。

新课程主张多媒体教学。

在教材中很容易发现新课改对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上的应用,并在配备的光盘中提供了相当数量的课件,有利于学生更全面的吸收知识,提高课堂注意力和学习的兴趣。

但我还是认为,多媒体知识教学的辅助手段,选不选用多媒体要看教学内容。

尤其是数学这门学科,有些直观的内容用多媒体还是不错的,但有的内容诸如让学生思考体会的问题不是很适合多媒体教学的。

根据学习内容需要选择恰当的信息技术工具和使用科学型计算器;提倡适当使用各种数学软件。

4.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

利用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认真讨论本周的教学得失,研究下周所教内容的重难点,安排周练的内容。

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编训练题,做到每周一次综合训练(同步或“滚雪球”
式的保温训练),一次微型补差训练,要搞好单元过关训练。

选题要注意基础,强化通法,针对性强,避免对资料上的训练题全套照搬使用。

要重视对“数学尖子生”的培养,力争在数学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5.在重视智力因素的同时必须关注非智力因素。

应认识到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全面发展和数学学习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切实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尤其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
指导,从数学视野、思维习惯、理性精神、心理调节和应试指导等方面入手,全面体现人文关怀。

附录:初中课标与高中教学要求的差异
(1)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2)含有字母的方程;(3)三元一次方程组;(4)根式的分母有理化、最简根式,根式化简;(5)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 只要求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分式乘方;(6)简单的无理方程;(7)简单的高次方程;(8)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9)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0)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11)韦达定理;(12)换元法;(13)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平行的传递性;(14)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梯形中位线;(15)截三角形两边或延长线的直线平行于第三边的判定定理;
(16)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17)轨迹定义;(18)圆的有关定理:垂径定理及逆定理,弦切角定理,相交弦定理,切割弦定理,两圆连心线性质定理,两圆公切线性质定理等;(19)相切作图,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等分圆周,三角形的内切圆;等。

三、教学进度表与安排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课时
1 9/1-3 乘法公式 2
2 9/4-10 因式分解 2 数与式 2 试卷评讲 1 方程与不等式 3
3 9/11-17 §1.1.1 集合的含义表示 2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 试卷评讲 1 §1.1.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2 §1.2.1 函数的概念 2
4 9/18-24 §1.2.2 函数的表示法 2 试卷评讲 1 §1.3.1 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2 §1.3.2 函数的奇偶性 2 实习作业 1
5 9/25-30 本章小结与复习 1 试卷评讲 1 §2.1.1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3 §2.1.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3
6 10/6-8
§2.2.1对数与对数的运算
3
7 10/9-15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3 试卷评讲 1 §2.3 幂函数 2 小结 2
8 10/16-22§3.1.1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 试卷评讲 1 §3.1.2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根 2 §3.2.1 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 2
9 10/23-29 §3.2.2 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 4 试卷评讲 1 实习作业 1 本章小结与复习 2
10 10/30-11/5 期中复习、考试及评讲
11 11/6-12 §1.1.1 任意角 1 §1.1.2弧度制 2 试卷评讲 1 §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2 §1.2.2 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 2
12 11/13-19 §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3 试卷评讲 1 §1.4.1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 2 §1.4.2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 3
13 11/20-26
§1.4.3正切函数性质与图像 2
试卷评讲 1
§1.5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 3 §1.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2
14 11/27-
-12/3 本章小结与复习 1 §2.1.1 向量的物理背景与概念 1 试卷评讲 1 §2.1.2 向量的几何表示 1 §2.1.3 相等向量与共线向量 1 §2.2.1 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2 §2.2.2 向量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1
15 12/4-10 §2.2.3 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2 试卷评讲 1 §2.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1 §2.3.2 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 1 §2.3.3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1 §2.3.4 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 1 §2.4.1 平面向量数量积物理背景及其含义 1
16 12/11-17 §2.4.2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模、夹

1 试卷评讲 1 §2.5.1 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1 §2.5.
2 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 1 本章小结与复习 2 §3.1.1. 两角差的余弦 2
17 12/18-24 §3.1.2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 2 试卷评讲 1 §3.1.3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3
18 12/25-31
§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4
本章小结与复习 2 19-- 1/1- 期末总复习与测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