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TIA及缺血性卒中某些概念的认识2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及TIA二预防指南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及TIA二预防指南引言脑卒中(stroke)是由于大脑血液供应中断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致死和致残原因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每年新增脑卒中患者约有250万人,是我国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而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则是脑卒中的前兆,发生率也相当高。
为了降低脑卒中及TIA的发病率,中国制定了针对这两种疾病的预防指南。
一、疾病概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大脑供血不足引起的脑组织缺血和缺氧的疾病,主要分为动脉血栓形成和动脉栓塞两种类型。
动脉血栓形成是由于动脉内膜发生损伤,形成血栓阻塞血管;而动脉栓塞是由于血栓从其他部位脱落并阻塞脑动脉。
TIA是指短暂的脑缺血发作,其临床症状通常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但不能持久超过24小时。
TIA的发生意味着患者具有更高的风险患上缺血性脑卒中。
二、预防指南根据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及TIA预防指南,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1. 高血压的控制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来控制高血压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指南建议:•饮食调整:减少摄入盐和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增加摄入蔬菜、水果和全谷物。
•体重管理: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肥胖。
•运动锻炼: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例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
•戒烟限酒: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
2. 抗凝治疗对于有心房颤动的患者,使用抗凝药物可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指南建议:•考虑抗凝治疗:对于高风险患者,例如有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左心室功能不全等,推荐使用口服抗凝药物。
•选择合适药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例如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物(DOACs)。
3. 抗血小板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可以减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风险。
指南建议:•阿司匹林治疗:对于高风险患者,例如有心脏瓣膜病、冠心病等,推荐使用阿司匹林。
•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于一些特定患者,例如有动脉狭窄的患者,推荐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组合治疗。
美国缺血性卒中及tia的二级预防指南

加强医疗保障
政策制定者应加强医疗保障体系的 建设,确保患者能够获得及时、有 效的治疗和预防服务。
推动科研进展
政策制定者应支持相关的科研工作 ,推动缺血性卒中和TIA的预防和治 疗技术的进步。
THANKS
感谢观看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 ,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管理。
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导致卒中的危险 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 。
患者教育和生活指导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卒 中相关知识,提高对 卒中的认识和预防意 识。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 复训练,提高生活质 量。
指导患者建立健康的 生活方式,包括合理 饮食、适量运动、戒 烟限酒等。
流行病学
缺血性卒中和TIA是全球范围内的 常见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且复发率也较高。
危险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 病、吸烟、饮酒、肥胖等是缺血 性卒中和TIA的主要危险因素。
诊断和评估
诊断
缺血性卒中和TIA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如 CT、MRI等。
评估
评估患者的病情、病因、危险因素等情况,以便制定个性化 的治疗方案。
制定个性化预防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个性化的预防计划,包括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的调整以及定期随访等。
加强患者教育
临床医生应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关于缺血性卒中和TIA的预防知识 ,提高他们的预防意识。
对患者的建议
01
02
03
控制危险因素
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血 糖和血脂等危险因素,降 低再次发生缺血性卒中和 TIA的风险。
指南目的和意义
• 本指南旨在为医生提供针对缺血性卒中和TIA患者的全面、实用的二级预防指南,帮助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 的预防计划,降低患者再次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同时,本指南也有助于推动脑血管疾病防治 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为预防策略
缺血性卒中和TIA治疗指南

六、一级预防
• 1危险因素:
• (1)定期监测血压。改进生活方式+降压药(Ⅰ、A) , 目标值120/80mmHg。高血压前期(120-139/8090mmHg),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塞、糖尿病、 慢性肾功能不全,应给降压药(Ⅰ、A) • (2)定期监测血糖。改进生活方式+降糖药(Ⅳ、C)。 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要强化治疗(Ⅰ、A) ,目标值低于 130/80mmHg (Ⅳ、C),治疗应包括ACEI类或血管紧 张受体拮抗剂(Ⅰ、A) • (3)定期监测血胆固醇。LDL-C>150mg/dl(3.9mmol)改 进生活方式(Ⅳ、C)+他汀类(Ⅰ、A) • (4)劝阻吸烟(Ⅲ、B) • (5)劝阻大量饮酒(Ⅲ、B)
• 后续实验室检查:略
• 高级卒中中心:
• • • • • • • • • • • 1 MRI /MRA /CTA 2 经食道PDE 3 DSA 4 TCD 5 颅内和颅外彩色双功能超声 6 神经放射科、神经外科、血管外科会诊 (远程医疗网络) 7 颈动脉手术 8 血管成形术和支架臵入术 9 脉搏、血氧、血压的自动监测 10 建立康复机构网络,提供连续的治疗
ESO2008缺血性卒中和TIA治疗指南 (摘要解读)
2003欧洲卒中促进会: (EUSI) 欧洲卒中委员会(ESC) 欧洲神经科联盟(EFNS) 欧洲神经科协会(ENS)
EUSI的宗旨
以循证医学为基础(Ⅰ-Ⅳ级证据) 通过教育转变对卒中的认识和治疗模式 提高并完善 卒中治疗 降低卒中发病率 减轻卒中负担
一级预防
(5)房颤患者不能接受口服抗凝剂,建议服用ASA (Ⅰ、 A) (6)房颤患者,如有机械性人工瓣膜,建议长期抗凝, INR不低于2-3 (Ⅱ、B) (7)无症状颈内动脉狭窄>50%,口服小剂量ASA (Ⅱ、 B)
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22PPT课件

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病机制复杂,包括血管 壁病变、血液成分改变、血流动力学异常等多个方面。其中 ,动脉粥样硬化是主要的血管病变类型,易导致血管狭窄或 闭塞。
临床表现和诊断
临床表现
缺血性卒中的症状因缺血部位和程度而异,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偏瘫、失语、视力障碍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症状类似,但通常较轻且短暂,不超过24小时。
氯吡格雷
对于阿司匹林不耐受或无效的患者,可考虑使用氯吡 格雷。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在特定情况下,如急性冠脉综合征等,可考虑使用阿 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抗凝治疗
华法林
对于伴有心房颤动等心脏疾病的缺血 性卒中患者,推荐使用华法林进行抗 凝治疗。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可作为华 法林的替代药物,用于特定患者的抗 凝治疗。
由神经科、心血管科、内分泌科、影像科 等多学科专家组成指南制定小组,确保指 南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系统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缺血性卒中 和TIA二级预防的研究进行证据评价,为指 南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推荐意见形成
指南更新与修订
基于证据评价结果,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和 专家经验,形成针对缺血性卒中和TIA二级 预防的推荐意见。
糖尿病患者
血糖控制
积极控制血糖水平,减少血糖波动,以降低缺血性卒中复发风险。
药物治疗
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血小板药物、降 脂药物等进行二级预防。
饮食与运动治疗
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控制总热量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纤 维的食物摄入。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高血压患者
女性
风险评估
tia神经病学名词解释

tia神经病学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吗,tia 可是神经病学里一个超重要的名词呢!tia 呀,就像是大脑里突然闪了一下的小火花,短暂却可能带来大影响。
比如说,你正在路上走着,突然眼前有点模糊,或者手脚好像不听使唤了一小会儿,这就可能是 tia 在捣乱呢!(就像你正好好地做着事儿,突然被人轻轻拍了一下肩膀一样。
)
我有个朋友,有一次就经历了 tia。
他正和我们聊天呢,突然就有点结巴,说话不利索了,把我们都吓了一跳!(这不就跟平时好好的电视突然信号不好了一下似的嘛。
)过了一会儿又好了,我们都觉得很奇怪。
后来去医院一检查,医生就说这是 tia 呀。
tia 其实就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它虽然发作时间短,但可不能小瞧它呀!它就像是个警示灯,告诉你大脑可能出问题啦!(这不就像车子仪表盘上突然闪了个故障灯一样嘛,得赶紧重视起来呀!)要是不注意,说不定以后就会发展成更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呢。
你想想看,大脑多重要呀,它要是出问题那可不是开玩笑的!(就好像一台机器的核心部件出问题了,那整个机器还能好好运转吗?)所以呀,一旦发现有 tia 的症状,一定要赶紧去医院检查,听医生的话好好治疗。
我觉得吧,对于 tia 这个神经病学名词,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来,不
能掉以轻心。
它虽然不是那种一下子就让人病倒的大病,但它背后隐
藏的风险可不小呢!我们要多了解它,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大脑呀!。
缺血性脑卒中和TIA二级预防指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指南一、定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 是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所致的、未发生急性脑梗死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
在临床上表现为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的急性发作,随后症状完全消退。
二、发病机制1、TIA 发病机制主要分为血流动力学型和微栓塞型。
(1)血流动力学型TIA 在动脉严重狭窄基础上因血压波动而导致远端一过性脑缺血,血压低于脑灌注代偿的阈值时发生TIA,血压升高、脑灌注恢复时症状缓解。
短暂 (2~10 分钟) 、重复、刻板的 T IA 发作提示为大动脉粥样硬化。
(2)微栓塞型TIA 又分为动脉源性和心源性。
其发病基础是动脉或心脏来源的栓子进入脑动脉系统引起血管阻塞,如栓子自溶则形成微栓塞型TIA。
如果栓子移动,阻塞远端血管,由于侧支循环的代偿或者处于亚功能区,则表现为弥散加权成像 ( diffusion- weigh ted imaging, DWI) 高信号但无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现象的 TIA。
单次发作且持续时间超过 1 小时以及多次不同形式发作均提示栓塞。
2、各种贫血、高凝状态和血流的分流,如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也可导致 TIA。
三、流行病学1、2010 年我国 TIA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我国成人标化的 TIA 患病率为 2.27%, 知晓率仅为 3.08%, 在整个 TIA人群中,有5.02% 的人接受了治疗,仅4.07%接受了指南推荐的规范化治疗。
研究估算,全国有 2390万 TIA患者,意味着 TIA 已成为中国沉重卒中负担的重要推手。
2、鉴于TIA 的短暂性特征以及缺乏标准化国家监测系统,很难确定其真实发病率。
TIA 后90天内出现卒中的风险估计在10%-18% 之间,几乎一半的病例发生在首次 TIA 后的 2 天内,这就使得急诊科的快速评估和启动二级预防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在一项全国代表性的大型人群研究中,Kleindorfer 等人[3]估计 2002 年美国 TIA 的发病人数为 240,000例。
TIA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课件

预后评估的因素:年龄、性别、病 史、发病时间、症状严重程度等
03
预后评估的方法:临床观察、影像 学检查、神经功能评估等
04
预后评估的结果:恢复良好、恢复 中等、恢复较差等
05
预后评估的意义:为患者提供个性 化的康复方案,提高康复效果
康复治疗
康复目标:提高 生活质量,恢复 功能,减少复发 风险
康复计划:根据 患者情况制定个 性化的康复计划
04
社会负担:脑卒中可能导致医疗资源
紧张,增加社会负担
TIA脑卒中的病 因和病理
病因分类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脂肪 沉积,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
血管痉挛:血管突然收缩, 导致血流受阻
血栓形成:血液中的凝血因 子异常,导致血栓形成
血管畸形:先天性血管畸形, 导致血流受阻
病理机制
1
动脉粥样硬化:血 管内皮损伤,脂质 沉积,形成斑块, 导致血管狭窄或闭
03
02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 供血受阻,导致脑组织缺 血、缺氧和代谢紊乱,进 而引起神经功能障碍。
04
脑卒中是导致全球死亡和 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具 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 高致残率的特点。
TIA脑卒中的特点
01
短暂性:症状持续时间短,通常在数 分钟至数小时内消失
02
反复性:可反复发作,但每次发作的 症状和持续时间可能不同
糖尿病:血糖过高可能导致 血管壁损伤,增加脑卒中风
险
03
吸烟:吸烟可能导致血管壁 损伤,增加脑卒中风险
04
肥胖:肥胖可能导致血管壁 损伤,增加脑卒中风险
05
缺乏运动:缺乏运动可能导 致血管壁损伤,增加脑卒中
风险Βιβλιοθήκη 06家族史:家族中有脑卒中病 史的人,脑卒中风险较高
tia的名词解释

tia的名词解释TIA名词解释TIA,全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是一种短暂性的神经功能障碍,通常持续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并在24小时内自发恢复。
因为其短暂性质,TIA常常被人们忽视,但实际上,它可能是中风(脑卒中)的早期警示。
TIA是由于脑部血流暂时受阻造成的,血液供应脑部的动脉受到阻塞或狭窄,使脑细胞无法得到足够的氧气和养分,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
尽管TIA的症状通常很快自行消失,但它是脑卒中的先兆,可能暗示着更严重的神经血管问题。
TIA的症状各有差异,取决于阻塞发生在哪个部位的动脉。
常见的症状包括突然发生的面部或肢体一侧麻木、无力,言语困难,感觉丧失,视力模糊,眩晕等。
虽然这些症状可能会很快消失,但却不能掉以轻心,因为TIA往往是脑卒中即将发生的警告信号。
TIA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最常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内壁积聚脂质沉积物,形成斑块,导致动脉狭窄或阻塞的一种情况。
此外,血栓也是导致TIA的常见原因之一。
血栓是在血管内形成的凝固团块,它可能从其他部位移行到脑部,造成脑血管堵塞。
对TIA的及早诊断非常重要,因为TIA是中风发生的强烈预警信号。
就诊时医生会进行临床检查和相关检测,如脑部磁共振成像(MRI)、超声检查和血液检验等,以确定TIA的原因和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治疗TIA的目标是防止中风的发生,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血药物。
此外,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控制血压、降低胆固醇水平以及均衡饮食和适度运动,也对预防TIA和中风至关重要。
预防TIA和中风的最佳方法是管理和控制心血管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吸烟,限制饮酒,保持健康的体重,控制高血压和高血脂,以及注意饮食能量的平衡和均衡的饮食。
此外,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和咨询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心血管健康管理计划,也是非常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2009脑卒中治疗指南
NIHSS>23分时静脉溶栓应谨慎 入院时NIHSS评分4-22分,CT上没有或轻微 梗死灶,发病6小时内可行大脑中动脉溶栓
Uchiyama S. Japanes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stroke 2009. Nihon Ronen Igakkai Zasshi. 2011;48(6):633-6.
病例一
患者男性,65岁,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二小时”入急诊。查体:嗜 睡,左侧中枢性面舌瘫,左侧上下肢肌力0级,左侧偏身痛觉减退, 左侧巴氏征阳性。基线NIHSS评分12分。入院头颅CT提示右侧颞叶及 枕叶梗死可能,心电图提示房颤。
入院头颅CT
4小时后予以“阿替普酶”37mg(0.6mg/Kg)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后 BP控制在120/80mmHg左右,次晨7时许突发头痛,急查头颅CT提示右侧 额颞顶叶及左侧颞叶大片脑梗死伴右侧颞叶、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 系统,蛛网膜下腔出血,占位效应明显。转外科急诊手术,术后死亡。
Adams HP Jr,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t al. Guidelines for Thrombolytic Therapy for Acute Stroke: a Supplement to th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A statement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a Special Writing Group of the Stroke Council,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Stroke. 1996 Sep;27(9):1711-8.
2010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存在超过1小时,且 比较严重。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 2010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
美国2007年成人缺血性卒中指南
rtPA溶栓特征 神经损伤症候不会自然消退 神经损伤症候不是微小和孤立的 神经功能严重症候的病人要谨慎 (NIHSS>22分)
A
B
溶栓治疗二天后心脏彩超提示二尖瓣中重度狭窄,主 动脉瓣轻度返流,左心房、右心房扩大,左心房内血 流明显滞缓,左心耳附壁血栓,三尖瓣中度返流,肺 动脉瓣轻度返流。
发病14d时 NIHSS评分4分,出院时mRS评分2 分。
结论
对于minor stroke应在给予双抗、他汀类治 疗的同时,尽快评估危险因素,明确病因 并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防止病情进展。 当NIHSS在4-5分之间时,如无禁忌症可考 虑溶栓治疗。
梗死后出血
如何减少溶栓后出血并发症?
MRI选择患者能减少出血风险
CT-selected and treated within <3 h 症状性 ICH发生率 5.3% MRI-selected and treated within <3 h 症状性 ICH发生率 2.8% MRI-selected and treated beyond 3 h 症状性 ICH发生率 4.4%
心源性脑栓塞不是溶栓治疗的禁忌症,尽 管其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应在充分评估患 者病情后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溶栓药物剂量的调整
日本和台湾学者建议亚洲人群在静脉溶栓 时可调整rtPA的剂量至0.6mg/Kg
我们建议对于心源性脑栓塞患者进行静脉 溶栓时rtPA的剂量采用0.6mg/Kg可能是合适 的。
Mori E, Minematsu K, Nakagawara J, et al. Effects of 0.6 mg/kg Intravenous Alteplase on Vascular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Japan Alteplase Clinical Trial II (J-ACT II). Stroke, 2010, 41: 461-465. Taiwan Thrombolytic Therapy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TTT-AIS) Study Group. Outcomes of thrombolytic therapy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in Chinese patients: the Taiwan Thrombolytic Therapy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TTT-AIS) study. Stroke.2010 May;41(5):885-90.
Lodder J, Krijne-Kubat B, Broekman J: Cerebral hemorrhagic infarction at autopsy: Cardiac embolic cause and the relationship to the cause of death. Stroke 17:626-629, 1986 Hill M: Stroke treatment: Time is brain. Stroke 352:10-14, 1998
欧洲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 发作的治疗指南2008
未指出与溶栓相关的症状严重程度判定
European Stroke Organisation (ESO) Executive Committee; ESO Writing Committee.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ischaemic stroke and 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 2008. Cerebrovasc Dis. 2008;25(5):457-507.
临床概念与指南的操作
在跟着指南走的同时更好的区分minor stroke、mild stroke和RISS对卒中急性期治疗 ,尤其是溶栓操作的指导有着重要的现实 意义。
心源性脑栓塞出血转化率极高
尸检发现脑栓塞死亡患者症状性ICH为51% -71% MRI 发现心源性脑栓塞发生3周时出血转换 率为70%
病例二 患者女性,59岁,因“突发言语不能伴右侧肢体无 力二小时”入急诊,既往有二尖瓣狭窄扩张术20年 余,入院时NIHSS评分15分,心电图提示房颤,急诊 头颅CT提示左侧放射冠区低密度影。
经49.5mg(0.9mg/kg)阿替普酶静脉溶栓,2h后 NIHSS评分5分,24h后NIHSS评分4分,术后第二天 复查头颅MRI提示左侧顶枕叶点状梗死灶(图A), TOF序列颅内血管未见明显狭窄(图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