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信息筛选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考点3 文意理解与概括

第二步:确定选项所表述的内容在文中对应的位置,与文中内容进行对 比。
一找:找出原句。第一遍阅读时勾画出选项原句或与 其表达意思相似 的语句,并锁定位置。
二比:咬文嚼字。反复阅读,认真对比关键词句和选项 句子,看看表 达意思是否有偏差。
目
教材设问学考点
录
考点针对练
教材设问学考点
考点探源
考向1 信息筛选 (统编八上《中国石拱桥》思考探究)文章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选取了许多例子。从课文中找 出这些例子,提取关键信息,填写下面 的表格。填完之后,纵向看一看,你有哪些发现?
名称
建造时间
1
A
约282年
2 赵州桥
约605年
3
C
1189—1192年
【参考答案】主要原因是有了勤劳智慧的人民,才能有合乎科学原理的设计, 开采出各种石料,并且 在施工中施展巧妙绝伦的技术。我国石拱桥必将 取 得更加辉煌成就。
中考链接及方法总结 考向4 内容理解与概括(10年3考:2019年17题;2015年16题;2013年16题) 【中考常见设问】 2019昆明17题:请根据选文信息,说说下面的《梅花》扇面中,除了画以外, 还可以增添哪些中国画的元素?请简要说明增添的理由。 2015昆明16题:宋代理学家朱熹主张读书三到:眼到、口到、心到。请结合选 文相关知识,说明其中的科学道理。 2013昆明16题:阅读下面材料,借助上文中的相关知识,说说“水刀”可能在 外科手术中得到应用的原因。(说出三点即可) 2019河北13题:请结合全文说说何尊为什么被称为国宝?
4 江东桥
E
5
G
1961年
说明文信息筛选

说明文“信息筛选〞知识和能力目标: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和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快速材料训练,圈点勾画,提取、整合文章信息,理解课文内容。
在专题训练中形成阅读浅易说明文的方法和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阅读科技文章的兴趣,关注文本的人文内涵及科学精神,奠定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理念。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科学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说明事理。
阅读一般说明文,要求“能捕捉重要信息,指出说明对象的特征,概括说明的中心〞,“能领会作品中所表达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信息的处理〞又是目前是说明文阅读考试中的常见考点之一。
学生在说明文阅读中的突出问题: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信息〔文章最重要的信息,也就是事物的特征或原理〕,缺乏准确提取文章信息的阅读技能。
教学重点:1、回忆说明文根本常识2、训练快速阅读,勾画圈点、抓住关键句和关键词的方法来筛选信息。
3、提高学生阅读科技文章的兴趣,间接培养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1、训练学生的信息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2、按照要求辨析、整合信息。
二、说教法和学法教法:1.分层次范例训练。
①利用多媒体回放典型题例,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整体感知内容,勾画圈点、抓住关键句和关键词的方法来筛选信息。
明晰信息“筛选〞的方法。
②分发提升题练习,强化学生“筛选〞信息的训练,提升“辨析、整合〞信息的能力2、方法指导强调本节课训练重点,系统归纳信息筛选整合的步骤,进行答题技巧上的指导。
学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讨论法、勾画圈点法、归纳总结。
学生明晰说明文的根本常识,教师范例引导,学生实践解题,在解题中了解说明文阅读及考点要求,通过同类例题,逐渐提升的训练方式,形成初步的说明文阅读敏感及技巧的掌握,提升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说明文考点一:信息提取与概括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说明文考点一:信息提取与概括一、概括文章内容答题方法:①抓关键段。
(总括段,总结段,承上启下段)②抓关键句。
(中心句,段首总起句,段尾总结句,段中过渡句,设问句)③组织语言表达,抓规范答题。
(逐段概括,合并归纳)二、概括段落内容答题方法:①抓中心句,直接概括。
(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②分析文段层次,抓语言标志。
(关联词,指代词,顺序词,特殊标点符号)③组织语言表达,抓规范答题。
(准确,全面,简洁)三、筛选提炼信息答题方法:①审题干要求,锁定有效文段。
②根据疑问词,锁定有效词句。
③组织语言表达。
(准确,全面)四、辨析信息正误(选择题)常见设错类型:①偷换概念。
②表述夸大或缩小。
③混淆或然、必然。
④混淆已然、未然。
⑤以偏概全。
⑥因果颠倒。
⑦张冠李戴。
⑧误划类别。
⑨无中生有。
答题步骤:①对照选项,寻找相关语句。
②比较选项与原文意思是否一致。
③判断选择。
例题:1、(统编八上《苏州园林》“思考探究一”课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展开说明的?课文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课文主体部分先从亭台轩谢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四个主要方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又补充说明了苏州园林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这些都与前边的总括句密切相关。
2、(统编八下《大自然的语言》“思考探究一”)本文题为《大自然的语言》,主要是讲物候现象,你能概括一下“物候”是什么吗?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把握说明文语言筛选有效信息

“
例如
”
体说 就是把 此 事物 比作彼 事物
具体
形
高空薄云
从 而 把 止 事 物 的 特 征 解说 得 确 切 b
、
的说 明
,
就 是 按 状 态把 这 种 薄 云
、
浅 显 易懂
“
。
例如
,
《 国 中
分成卷云
四
卷 层云
。
、
积云 和 高 层
石拱桥 》
,
:
石 拱 桥 的桥 洞 呈 弧
,
就是要 把符
。
合考 题 要 求的 字词 句 等语 言 材料 挑选 出来
整合信 息
,
是 答 题 的第 二 步
”
。
就是根 据试
、
题 的要 求
纳
、
概括
,
筛 选 之 后 的信 息 进 行 综 合 使 之 符合 检 测 的 目 的和 要 求
将
。 、
“
归
如 何把 握 说 明文 语 言
果?
体 会 说 明方 法 的效
,
突 出 了赵 州 桥
。
雄伟
这
一
特
比较
比较
通 过 其 间某 些 方 面 的 互 相
,
辨别异 同
、
高下
、
好坏
、
圈
Ma
n
y
m e n
ha
v e
m a n
y
m
in d s
、
、
。
例
生 如 《 物 入 侵 者》:
‘
“
‘
生物入 侵者
。
实用类文本之筛选概括题

在筛选重要信息时,考生还需要排除 与主题无关的信息,以免干扰对文章 的理解。
概括主要内容
01
02
03
概括段落大意
考生需要概括每个段落的 大意,以了解文章的整体 结构和内容。
提炼中心思想
在概括段落大意的基础上, 考生需要提炼出文章的中 心思想,即作者想要表达 的核心观点。
整合信息
将各个段落的大意和中心 思想进行整合,形成对整 个文章内容的全面理解。
实用类文本之筛选概 括
• 筛选概括题概述 • 筛选概括题常见考点 • 实用类文本筛选概括题示例 • 解题思路与技巧总结 • 练习与巩固
目录
01
筛选概括题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筛选概括题是一种阅读理解题型 ,要求考生从给定的实用类文本 中筛选关键信息,并进行概括。
特点
这类题目主要考察考生对信息的 筛选、提炼和整合能力,以及对 文本主旨和结构的把握能力。
在答题前,仔细审题,明确题目要求,避免答非 所问。
筛选准确信息
根据题目要求,筛选准确的信息,确保答案的正 确性。
概括答案简洁明了
在概括答案时,注意简洁明了,不要过多地展开 细节,以免影响答案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05
练习与巩固
练习题一:新闻报道类筛选概括题
总结词:新闻报道类筛选概括题要求 考生从新闻报道中筛选关键信息,概
提炼中心思想
分析文章结构
中心思想通常在文章的开 头或结尾部分,考生需要 分析文章的结构,找到表 达中心思想的关键段落。
关注关键词句
关键词句通常是作者强调 或反复提及的内容,考生 需要关注这些词句,以更 好地提炼中心思想。
归纳总结
在提炼中心思想时,考生 需要将各个段落的信息进 行归纳总结,形成对文章 主旨的全面理解。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说明文信息的筛选与概括 导学案

《中考复习专题—说明文信息的筛选与概括》导学案学习目标:说明文信息的筛选与概括(一)以文析法1.结合全文说说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什么?(八上《中国石拱桥》)2. 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八上《苏州园林》)3.文中主要介绍了清明上河图哪几部分的内容?(八上《梦回繁华》)(二)归纳策略1. ;2. ;3. ;4. 。
三、以法析文,巩固策略。
(一)本文题为《大自然的语言》,主要是讲物候现象,你能概括一下“物候”是什么吗?(八下《大自然的语言》)(二)通过读课文,你从文中了解了哪些有关大雁的知识?(八下《大自然的语言》)(三)你能根据教材中的有关内容概括石烂到新生的过程吗?(八下《时间的脚印》)四、以文测法,内化能力。
(一)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2018·福建中考真题)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之一,其数量惊人,由于电脑键盘不可能为每一个汉字造一个按键,因此,需要替汉字编码,通过敲击多个按键来输入一个汉字。
最早的汉字输入法,一般认为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出现的拼音输入法.但是,早期的拼音输入法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单字重码率非常高,常常要翻很多页才能找到所需的汉字,输入效率低下。
1983年,王永民推出了划时代的五笔字型输入法,该输入法只使用英文字母键中的25个参与编码,极大地解决了输入速度慢这一顽症;一旦背熟了字根表,就可以实现盲打。
尽管五笔字型输入法有诸多好处,但难学这个致命弱点让其难以高度普及。
反倒是拼音输入法,因为操作最为简单,始终没有被抛弃。
21世纪初期,拼音输入法有了长足的改进,特别是2005年以后,以搜狗为代表的新一代拼音输入法异军突起。
它充分借助互联网的优势,通过自动升级词库等方式,保持词库处于最新状态;嵌入了网络搜索功能,智能化程度较高。
随着各种个性化皮肤的涌现,其屏幕展现形式也更加丰富多彩。
2016年,搜狗CEO王小川提出搜狗拼音输入法将推出智能回复功能。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攻略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攻略阅读理解是中学语文试卷的重头戏。
解答这类试卷,一方面靠练习磨炼,另一方面也要思考答题的技巧。
说明文常考题型1.信息筛选找说明对象1)看标题2)看首尾段3)看关键词句(如:总说句/分说句/过渡句)4)看材料(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
)2.说明方法及作用(注意:还可以变换问法——这句话在语段中能否去掉;或有什么作用)为了说明事物特征或说明事理,需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A.常见的说明方法有:1)分类别:(即对说明事物分门别类的方法。
)2)举例子:(即以具体事物为例的方法。
)3)打比方:(即用比喻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4)列数字:(即是运用数据说明事物的方法。
)5)作比较:(即用另一个事物与说明事物相比,以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
)6)下定义:(即指明某一名词概念的含义。
例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B.说明方法的作用:1)举例子:具体形象的说明了……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
2)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的说明了……的……特点5)作比较:通过…和…的比较,突出了…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完整、科学、准确地说明…本质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7)画图表:直观形象说明了…。
8)作诠解:解释了被说明内容的成因及内在联系。
9)摹状貌:能使说明生动形象,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C.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表达效果):1)答清每种说明方法各自表达上的作用,2)答清具体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什么内容的,即:表达+说明内容。
3.体会语言的准确性文章用“……”说明了……;如果不用,就……。
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开放题根据要求,认真组织答案。
备考:一、常用的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
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按时间的先后来进行说明,多用于说明具体事物和历史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
2024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 把握说明内容

03 把握说明内容【阅读点拨】一、考题形式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文章从哪些方面来说明说明对象的特征或说明了有关事物的哪些事理?二、答题方法。
1.根据题目要求,从题目或关键词句中,捕捉、筛选和概括有效信息。
(1)直接筛选法:摘录文中的关键语句。
如全文的中心句、段落的中心句、段尾的总结句或承上启下的句子。
(2)综合概括法:有的段落没有直接表明中心的句子,需要综合全文的内容,总结段意,最后将它们归纳概括。
2.答题格式。
(1)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
(2)事理说明文:关于……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
(3)程序说明文:……操作(实验、制作)的过程。
概括要抓住主要内容,做到准确完整、简明扼要。
一般形式为:说明(介绍)了+说明对象+内容(特征、事理)。
三、答题举例。
1.叶圣陶《苏州园林》一文的第5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这就是本段的总起句,它概括(总说)了本段的主要内容。
2.《中国石拱桥》第9段说明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说明(介绍)了我国的石拱桥(对象)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内容)。
【进阶训练】一、基础过关。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21分)正确饮水,让身体更健康①2022年3月22日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五届“中国水周”,旨在唤起大众的节水意识,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同时也提醒我们每一个人健康饮水的重要性。
水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②水是人体重要的组成成分,是一切生命必需的物质,约占一个健康成年人体重的50%-60%.③水对于人体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人体内所有的生化反应都依赖于水的存在,同时水也负责将营养成分运输到组织,将代谢产物转移到血液进行再分配以及将代谢废物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水还是体温调节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帮助人体保持体温恒定,也起到润滑组织和关节的作用。
④人体缺水时,除感到口渴外,还会出现皮肤干燥、唇裂、无力、尿少、头晕、头痛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出现发热、烦躁不安等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文“信息筛选”知识和能力目标: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和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快速材料训练,圈点勾画,提取、整合文章信息,理解课文内容。
在专题训练中形成阅读浅易说明文的方法和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阅读科技文章的兴趣,关注文本的人文内涵及科学精神,奠定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理念。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科学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
阅读一般说明文,要求“能捕捉重要信息,指出说明对象的特征,概括说明的中心”,“能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信息的处理”又是目前是说明文阅读考试中的常见考点之一。
学生在说明文阅读中的突出问题: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信息(文章最重要的信息,也就是事物的特征或原理),缺乏准确提取文章信息的阅读技能。
教学重点:1、回顾说明文基本常识2、训练快速阅读,勾画圈点、抓住关键句和关键词的方法来筛选信息。
3、提高学生阅读科技文章的兴趣,间接培养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1、训练学生的信息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2、按照要求辨析、整合信息。
二、说教法和学法教法:1.分层次范例训练。
①利用多媒体回放典型题例,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整体感知内容,勾画圈点、抓住关键句和关键词的方法来筛选信息。
明晰信息“筛选”的方法。
②分发提升题练习,强化学生“筛选”信息的训练,提升“辨析、整合”信息的能力2、方法指导强调本节课训练重点,系统归纳信息筛选整合的步骤,进行答题技巧上的指导。
学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讨论法、勾画圈点法、归纳总结。
学生明晰说明文的基本常识,教师范例引导,学生实践解题,在解题中了解说明文阅读及考点要求,通过同类例题,逐渐提升的训练方式,形成初步的说明文阅读敏感及技巧的掌握,提升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一)导入新课,用“你言我猜”游戏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引入阅读浅显说明文,考察同学们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是考试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明确信息筛选和整合特点筛选:根据试题的要求,把符合考题要求的有关词句从文章中挑选出来。
整合:根据考题的要求,将筛选的信息加以综合,使之符合答题要求。
(三)回放典型题例:《“世界屋脊”多宝藏》,指导题型分类及解题方法。
“世界屋脊”多宝藏①西藏地处我国西南边陲,面积122.84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
②西藏是一个能源宝库。
作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西藏地区日照时间长,日照强烈,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是我国太阳能利用最为充分的地区之一。
据统计,这里年平均日照在1500—3250小时,各地太阳能辐射在140—190千卡/平方厘米之间,自东向西逐渐递增。
西藏山南地区措美县哲古镇光伏电站装机130千瓦,是目前我国装机容量最大的光伏电站。
西藏境内河湖密布,流域面积大于200旧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00多条,湖泊面积占全国湖泊面积的30%。
水能资源天然蕴藏量约为2亿千瓦,占全国水能资源的30%,其中可供开发的有5600多万千瓦,约占全国总量的20%。
西藏是全国地热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已查明的地热显示点达600多处,地热总热流量每秒55万千卡。
在众多的地热田中,位于藏北当雄县的羊八井地热田最为著名,是世界上大型的地热田之一。
羊八井电站经过多年的建设,已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地热发电站。
③西藏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
其中铬、铜、硼、白云母等13种矿产储量位居全国前列。
西藏的铬铁矿是我国紧缺的矿种,其储量和开采量都居全国第一位。
西藏各类盐湖中的矿产资源高达几十种,仅日喀则地区的大扎布盐湖潜在的开发价值就高达数千亿元。
④西藏还是一座“天然植物博物馆”。
西藏林木树种繁多,其中很多树种具有极高的科研和开发价值。
西藏的药用植物有1000多种,约占全国药用植物种类的70%,其中很多都是名贵珍稀种类,如冬虫夏草、贝母、雪灵芝、天麻等。
“世界屋脊”——西藏,真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宝地!1、文章从哪三个方面说明了“世界屋脊”多宝藏?(利用每段的段首中心句筛选信息,抓提示语“是”“也”“还是”)2、西藏地区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的原因是什么?(确认筛选信息的区间在第二段,抓关键句之问题前后句)3、为什么说西藏是一座“天然植物博物馆”?(确认筛选信息的区间在第四段,抓分类句子)答案1、从能源丰富、矿产资源丰富、天然植物资源丰富三方面说明了“世界屋脊”多宝藏2、平均海拔高日照时间长日照强烈3、因为西藏林木树种繁多,药用植物种类多(四)方法指导:(1)把握筛选信息的标准----根据题干,审清题意。
(2)快速阅读,确认筛选信息的区间,圈点勾画。
在阅读中,选择材料信息必须按照一定的需求去选取,才有效率,才能准确。
需求规定范围,即信息的筛选区间,要在确定的区间内进行取舍,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原则。
(3)通过抓关键词筛选主要信息阅读时要抓住诸如“首先”、“其次”、“另外”、“还有”、“也”、“除此之外”等提示语。
(4)通过抓关键句筛选主要信息所谓关键句,就是指过渡句、段首句、文末点题句、问题前后句等,它们往往能给我们提供一些集中有效的信息。
(5)把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进行比较分析。
(五)分发提升题练习,强化训练,提升能力元青花之谜①在青花瓷的家族里,元青花的名字一听就如雷贯耳。
然而,元代青花瓷从诞生之日起,就给后世留下了众多的谜团。
②第一个谜就是它的纹饰为什么是蓝色的。
蒙古人尚白尚蓝,是受波斯文化的影响。
蒙古当时跟西域的关系十分密切,在13世纪初,由于成吉思汗异军突起,他和他的继承者多次征服了西亚、中亚,打通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
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和突厥人涌入中国,其中包括工匠、天文学家、医学家等,他们带来了西域的文化。
蓝色是西域波斯文化的主色调,今天去中东我们依然可以看见到处都是以蓝色为主色调的建筑。
③第二个谜就是它的发展没有初创期,没有萌芽期,它是突然成熟的。
过去任何一个瓷窑,其发展脉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元青花则不然,你看见的时候,它就不是襁褓中的婴儿,而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
这有多种解释:有的说元青花不是元代早期出现的,而是元代中晚期出现的,那个时候,波斯人带来了现成的原材料和成熟的工艺,元青花直接受波斯文化的影响。
另外一种说法是元代以后有大量北方工匠南迁,他们绘画能力都比较强,他们来到南方的景德镇驻扎下来,在景德镇漂亮的瓷胎上重新开始作画,就跟一个画家到另外一个地方画画似的,只不过是换了纸,换了颜料而已,技艺上没有什么区别。
元青花的这种突然成熟,从学术角度讲,至今还有很多问题尚待研究。
④第三个谜是元青花纹饰为什么题材众多。
元青花跟其他瓷器的题材表现不一样,它的题材尤其多。
元青花早期的题材大都是花卉、鸟兽、龙凤,后期才出现了人物题材。
后期画人物的第一个原因是元青花受元曲和小说的影响,注意展现情节。
第二个原因是在元朝后期,朱元璋没有拿下江山之前,曾长时间驻扎在景德镇。
他对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应该有过影响,由于他对战争故事的关注,以人物为纹饰题材的作品开始逐渐增多。
⑤第四个谜是元青花造型硕大,大件瓷器特别多,如大盘、大罐、大瓶。
土耳其的托布卡比宫里有元青花大件瓷器几十件,都是中国当时出口的。
元青花大器特别多有一个原因,就是跟蒙古人的性格有关。
蒙古人性格粗犷,不拘小节。
比如江西高安出土的元青花当中有一个“把杯”,所谓“把杯”,就是高足杯,下面的足可以用手攥着。
为什么做成这样的呢?因为元人是马上民族,他骑在马上,一只手腾出来就可以攥住这个杯子。
“欲饮琵琶马上催”就是这个感觉。
高安出土的这个“把杯”,上面写着两句诗,非常有意思:“人生百年常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
”我能够活一百年,一年三百六十天,我天天喝醉一场,也无非三万六千场,人生苦短啊!⑥元青花自其诞生之日起,就迅速繁荣起来。
后来的明清两代,瓷器都以青花为主。
元青花是汉族文化、西域波斯文化、蒙古文化的结晶。
正是因为其产生的特殊历史背景和蕴藏的民族文化内涵,千百年来,它以扑朔迷离的光泽闪烁在历史的记忆中。
1、作者从色调、□□、□□、□□四个方面介绍了元代青花瓷的四大谜团。
(利用每段的段首中心句筛选信息,抓提示语“第一谜”“第二谜”“第三谜”“第四谜”,再结合题干要求准确提取、整合信息)2、作者为什么说“元青花是汉族文化、西域波斯文化、蒙古文化的结晶”?请整合文本信息回答。
(本题要求更高,要求学生在全面理解把握文章内容的前提下,根据题意快速的对信息进行挑选、取舍,再对信息进行重新组合的过程,并准确的表述)答案:1、(1)发展(2)题材(3)造型2、示例:因为元青花受到了汉族文化、波斯文化、蒙古文化等三种文化的影响,其纹饰的题材与汉文化关系密切,其颜色、原材料、工艺与西域的波斯文化有关,造型的硕大与蒙古文化有关。
(六)、课堂小结信息筛选整合的步骤:1、通读材料,整体感知。
2、审清题干,定位筛选。
3、锁定目标,精选信息。
4、加工整合,表述正确。
答题时心中牢记三种意识:文本意识——以文解文语境意识——依托提示语、关键词、过渡句、中心句等,准确、深入理解要点意识——抓关键词,要点全,简洁回答信息筛选整合的步骤:1、通读材料,整体感知。
2、审清题干,定位筛选。
3、锁定目标,精选信息。
4、加工整合,表述正确。
附:训练的可行性说明分层次范例训练实践结合方法指导,有利于初二学生进一步明确说明文学习的重点-----获取文本信息;强化提高信息提取与整合的能力。
为初三年专块的复习奠定基础。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操作简便,大大减轻了学生阅读说明文的恐惧感,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认真阅读材料,审清题意,答案都在原文,在此心理减压的轻松的阅读氛围中,学生兴趣高,接收快,方法技巧掌握快,说明文信息筛选与整合能力的提高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