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专业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学习要点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要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要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要知识点.doc
1. 文学基本概念: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情感,通过艺术手法塑造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等方面的东西。

2. 古代文学概述:中国古代文学包含了诗、书、礼、乐、春秋、战国、汉赋、魏晋南北朝散文、唐诗、宋词、元曲等。

3. 古代文学形式:古代文学形式丰富多样,有:诗歌、史书、散文、祭文、帖、碑、画、曲、杂剧、评话等。

4. 古代文学特点:中国古代文学在文字上,注重对词语、语句的精细雕琢和使用;在艺术上,注重意境构造和形象描绘;在思想上,注重表达人类与社会的关系。

综合而言,中国古代文学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思想性和价值性。

5. 古代文学流派:古代文学中有很多流派,如西岳派、楚辞派、乐府派、唐诗派、宋词派、元曲派等。

6. 古代文学名家:中国古代文学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如: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等。

7. 古代文学重要作品:古代文学中有许多经典名著,如《诗经》、《楚辞》、《论语》、《史记》、《资治通鉴》、《红楼梦》等。

8. 古代文学的发展阶段:中国古代文学文化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如春秋战国时期、汉代、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宋代
等。

9. 古代文学与文化传承: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文化宝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仅为后代留下了众多经典名著和文学杰作,而且也传承着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

文学考研中国古代文学重点考点全面整理

文学考研中国古代文学重点考点全面整理

文学考研中国古代文学重点考点全面整理中国古代文学重点考点全面整理一、古代文学概述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以及对后世文化的影响都是考研中常见的考点。

二、先秦时期1.《诗经》:是中国现有最早的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三个部分,代表了先秦时期诗歌的发展水平。

2.《楚辞》:属于汉乐府体的文学作品,以抒发士人的痛苦、思乡情结为主题,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

三、两汉时期1.《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言行的著作,其内容涵盖了道德伦理、政治原则、教育思想等多个方面。

2.《汉赋》:是以描写景物和抒发情感为主要特征的文学形式,对后世赋文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1.《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时期社会风俗和人物轶事的杂著,以清新的文体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革。

2.《文选》:是南朝刘义庆编纂的一部文集,收录了魏晋时期众多文人的作品,对后世文学评论与研究具有重要影响。

五、唐代文学1.《长恨歌》:是唐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以浓厚的爱情色彩展示了作者对建造大明宫的热情和对背井离乡的思念之情。

2.杜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作以抒发士人之痛苦与社会不公为主题,真实反映了唐朝社会动荡的现实。

3.白居易:唐代文学家,以其诗作的清新明快和豪放洒脱的风格而闻名。

六、宋代文学1.《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情的意境深受后世文人的推崇。

2.苏东坡:宋代文学家,他的诗词豪放洒脱,文笔风趣幽默,被后人尊称为“文学巨匠”。

七、元明清时期1.元曲:是元代的一种戏剧体裁,以“忠、孝、廉、义”为主题,具有浓重的民族特色。

2.明代小说:明代是中国小说发展的重要阶段,以《水浒传》、《红楼梦》等代表作为主要考点。

3.清代诗词:清代以古文运动为特征,尊崇古人经典,注重骈文,代表诗人有袁枚、纳兰性德等。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学形式、思想内容等方面留下了丰富多样的遗产。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导论我国古代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的几种要紧表现:一.我国文学中的乡国情怀:1、在我国的诗文里,关于家乡、故国的思念是一具永恒的主题。

2、与乡土相联的,是关于国家的思念。

君与国家,在古代文人那儿,是一致的;至近代,此种精神由忠君报国而转向追求国家的自立自强。

3、乡国的情怀的泛化,是关于山川之美的描写与赞颂。

二.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亲情主题。

1、爱情。

可分为来自民间和受民间作品妨碍的一系和文人作品的一系。

来自民间的一系:表现出更为充分的人性特点。

从《诗》开始到乐府民歌,所表现的男女之爱非常少受到礼的约束,表现更为热烈执著、更带野性群彩。

文人的描写爱情之作:表现得较为复杂。

含蓄了、深化了、带有理想的XXX 彩(白朴《墙头立即》、加进悲剧XXX彩(《会真记》、《长恨歌》、董解元《西厢记》、王实甫《西厢记》、《长生殿》、《牡丹亭》、《红楼梦》)。

2、友情。

视朋友如兄弟,这是我国思想传统里的一种认识。

交友别因贵贱而阻隔,别以利而以义,守之以信,忠之以言。

三.我国文学中的人一辈子感悟主题。

1、关于生命虽短促而宇宙却永恒的感悟。

关于历史、人一辈子的思索,实际是关于生命永恒的憧憬,是珍视生命热爱生命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方式。

2、关于人一辈子的感悟主题,还表现为关于现实人一辈子的反思,往往交叉着宗教理路,劝善惩恶,提出人一辈子的归宿咨询题。

在小讲、戏剧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特征:1、抒情传统是我国文学的重要特XXX,但不管是抒情文体依然叙事文体,都有明显的抒情特群。

陆机《文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诗化世界的认知方式,所以在表诉上就常常着重于心里感情的抒发而别是着重与外物的描写。

从古诗十九首开始的心里世界的展示,深远地妨碍了我国诗歌的进展。

2、我国各体文学虽式样各异,但有一点相通,那算是重视意境的制造。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要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要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要知识点
一、文学概论:
1.文学的定义及其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
2.文学与社会、历史的相互关系;
3.文学的分类、流派和体裁。

二、文学发展的历史阶段:
1.先秦古籍:《诗经》、《楚辞》等;
2.儒家文化对文学的影响:《论语》、《孟子》等;
3.文言散文的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散文创作;
4.唐代文学的繁荣: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的发展;
5.宋元时期的文学:宋词、元曲等的兴起;
7.清代文学的发展:四大奇书、古文运动等;
三、文学批评思潮:
2.古文运动和白话运动;
3.新文化运动和五四文学运动。

四、重要的文学作品及其特点:
1.先秦文学的特点:诗经的风格和意境;
2.唐宋诗的发展:具有浓厚的抒情和哲理意味;
3.赋与骈文的兴盛:唐代赋的发展和宋代骈文的兴起;
4.小说的发展与演变:四大奇书和明清小说的特点;
5.戏曲的兴起与发展:元曲的形成和元杂剧的特点。

五、重要的文学人物及其思想成就:
1.孔子及儒家对文学的影响;
2.洪洞赵孟坡和王阳明的文学思想;
3.文天祥和陆游的诗文风格;
4.鲁迅和胡适的现代文学思潮。

六、文学史研究的方法与问题:
1.文学文本的研究方法;
3.文学思潮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以上只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联和影响。

要全面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还需要深入研究每个阶段和每个重要作品的具体内容和特点,并结合其社会、历史背景进行分析。

因此,这些知识点只是一个指导,具体的学习还需要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参考资料来进行深入研究。

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

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

第一章上古文学一、基本知识1.上古歌谣(原始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

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

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

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

《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3.原始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4.《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

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二、主要作家、作品1、精读作品《弹歌》、《伊耆氏蜡辞》、《神北行》、《侯人歌》、《周易。

归妹。

上六》爻辞、《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

2、阅读作品《周易·同人》、《周易·中孚·六二》、《周易·屯·六二》、《卜辞通纂》375、《后羿射日》、《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刑天断首》、《共工触山》。

三、思考与练习1、谈谈我国上古歌谣的分类及内容。

参考答案:我国现存上古歌谣,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一为劳动歌谣,是最早出现的上古诗歌,它们对劳动行为的再演和生产经验的总结,是先民有意识创作出来的,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以《弹歌》最典型。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1.先秦文学:先秦时期的文学主要以诗歌为主,代表作品有《诗经》。

这段时期的文学以歌颂王室、贵族和英雄豪杰为主题,形式简练,言简意赅。

2.唐诗盛世: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代,代表作品有王维的《山居秋暝》、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

唐诗以儿女情长、山水田园、仕途沧桑等为题材,以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著称。

3.宋词的兴盛: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另一个高峰时期,代表作品有李清照的《如梦令》、苏轼的《水调歌头》等。

宋词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题,情感真挚细腻,意境优美。

4.元曲的创作:元代是中国古代戏剧的鼎盛时期,代表作品有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西华山》等。

元曲以独特的曲调和丰富的表演形式著称,既有悲剧的《窦娥冤》,也有喜剧的《西华山》。

5.明代小说的发展:明代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发展时期,代表作品有施耐庵的《水浒传》、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

明代小说以描写现实生活为主题,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6.清代文学的变革:清代文学虽然受到了严格的思想控制,但也出现了一批重要的作品,如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等。

清代文学更加注重心理描写和社会批判,形式上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革。

7.诗词曲赋的发展:中国古代文学不仅有诗和曲,还有词和赋等多种文学形式。

诗以五言和七言为主,形式规整,音韵优美;曲是中国古代的戏曲剧本,以片段化的表演形式著称;词是与曲相辅相成的短小抒情诗,以婉约的风格和深刻的感情描写著称;赋是一种辞章体文学形式,追求辞章华丽,意境丰富。

8.文学批评理论的形成: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主要有“文心雕龙”、“唐宋文学批评理论”等,这些批评理论对后来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影响。

以上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通过不同的时期和文学形式,展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情感,也为后来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及其发展历程的学科。

古代
中国文学历史可追溯至上古时期的甲骨文、金文,而较为流传的文学作品
则起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充满了丰富多样的内容和形式。

下面是中国古代
文学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古代文学的分类:古代中国文学可分为诗、韵文、散文三大类。

其中,诗分为上古诗和古代诗两个时期,韵文包括骈文和辞章两个主要流派,散文则分为演义、游记、笔记、随笔等多个门类。

2.上古诗:上古诗体现在先秦时期的《诗经》,是中国最早的文学遗存。

《诗经》是一部由300余篇诗歌组成的合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它反映了古代社会、政治、民俗、道德等方面的内容,具有极高的文
化和历史价值。

3.古代诗:古代诗的发展可分为两个时期,即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唐
宋元明清时期。

其中,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以乐府民歌为主,形式多样,内容广泛。

唐宋时期的诗歌则以律诗为主,注重艺术的表现和形式的
完美。

中国古代文学史学习要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学习要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学习要点(二)61、郭璞工诗善赋。

其诗今存二十余首,《游仙诗》十四首为其代表作。

钟嵘认为其诗"文体相辉,彪炳可玩","词多慷慨,乖远玄宗","乃是坎壈咏怀,非列仙之趣也"。

62、东晋的玄言诗人有孙绰、许询、桓温、庾亮、支遁等,而以孙、许为代表。

63、陶渊明的三篇辞赋,《闲情赋》仿张衡《定情赋》、蔡邕《静情赋》等而作。

《感士不遇赋》仿董仲舒、司马迁同题之作。

其辞赋中最为出色的是《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的散文有《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

元好问论陶诗云:"豪华落尽见真淳"。

梁代萧统曾编定《陶渊明集》八卷。

64、南朝诗歌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刘宋时期山水诗的代表作家是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世称"元嘉三大家"。

齐及梁初为"永明体"形成和繁荣时期,代表作家是沈约、谢朓等。

梁中叶至陈为"宫体诗"兴盛时期,代表作家是萧纲、萧绎、徐摛、徐陵、庾肩吾、庾信。

谢灵运被钟嵘称为"元嘉之雄",他与颜延之并称"颜谢"。

65、鲍照的代表作是《拟行路难》。

钟嵘称鲍照"才秀人微"。

其风格豪放俊逸,杜甫说:"俊逸鲍参军"。

66、沈约提出了"文章当从三易"的著名论点,即"易见事","易识字","易诵读"。

67、谢朓的创作主张是"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

他是永明体的旗臶,是齐梁诗坛的"首杰"和"冠冕"。

68、萧纲提出"立身先须谨慎,文章且须放荡"。

萧纲与其弟梁元帝萧绎和徐摛、庾肩吾等宫廷文人大煽宫体诗风,又均以写艳体著称,人们遂称这种形式讲究的艳体诗风为"徐庾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专业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学习要点一、知识要点:1、所谓"先秦",即秦朝统一之前,包括"三皇""五帝"时代,夏、商、西周时代,春秋时代、战国时代。

商朝的文献保留到今天篇幅最长的是《尚书》里的《盘庚》三篇。

西周初期的文献资料保留到今天的较多,如《诗经》中的一部分《周颂》和《大雅》,《尚书》中的《牧誓》、《大诰》、《无逸》等,及《周易》中。

战国时期的"士"人,大都思想积极,勇于建功立业,他们敢想敢说,也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对于不同学派的主张敢于争辩,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百家争鸣"。

所谓"纵横家",其实就是政治活动家,是另一类相当活跃的"士"人,他们在当时各诸侯国之间,穿梭往来,到处兜售他们的政治主张,如张仪、陈轸、苏秦、苏代等。

战国时期的文学,从中原地区来说主要是散文,主要包括历史散文和哲理散文两大类。

历史散文有《国语》《左传》《战国策》;哲理散文有《论语》、《墨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

战国文章的特点,一是"重民"思想大大增强,在《孟子》里达到了高峰;二是作品主人公的身份、地位不断下移。

2.在所有的文学形式中,诗歌是最早发生的一种。

现存比较成熟的原始诗歌大都与巫术信仰有关。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出自《吴越春秋》。

《周易》是专为巫卜所用的系统的卜筮著作,分为《经》和《传》两部分。

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神话集,神话材料散见于古书当中。

保存材料较多的有《山海经》、《楚辞》、《淮南子》和《穆天子传》、《庄子》等。

《淮南子》中对后羿射日的神话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他收录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或稍后大约五、六百年间的305篇诗歌。

《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其中风包括15"国风",共160篇;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风、雅、颂在本质上是一种音乐上的分类。

从内容方面对《诗经》进行分类,可分成祭祀诗(《维天之命》、《武》、《载芟》),祭祀诗全部收在三"颂"之中;颂赞诗,颂扬祖先功德,("大雅"中的《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怨刺诗,揭露时艰、讽谕朝政的诗歌(《民劳》、《桑柔》、《节南山》、《小弁》)、《北山》)等;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静女》、《野有蔓草》);征役诗,反映战争问题和军旅生活的诗(《载驰》、《采薇》、《无衣》)。

4、古代散文是伴随着史官记事而出现的,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集是《尚书》。

在28篇今文《尚书》中,包括虞、夏、商、周之书。

《尚书》以记言为主,文章分为典、谟、训、诰、誓、命等类别。

其中,《汤誓》是商汤伐桀时的一篇誓词;《无逸》是周公对成王的一篇训辞;《盘庚》三篇是盘庚迁都时对臣民的讲话。

5、《战国策》的散文艺术具有很高的成就,前人称赞它"辩丽横肆"。

《战国策》有很多寓言故事,如"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狐假虎威"、"骥服盐车"、"南辕北辙"等。

6、先秦历史散文中《逸周书》、《穆天子传》、《宴子春秋》等文学性也较强。

7、诸子百家出现于战国时代,包括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众多的学派。

纵横家的《战国策》,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8、孔子之后,与儒家学派相抗衡,在当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翟创立的墨家学派。

《墨子》的中心思想是兼爱、非攻。

《墨子》显露出由语录体向成熟的论说文过渡的痕迹。

墨家还提出以"三表"做为立言的标准,"三表"又称"三法"。

9、战国中期的《庄子》文学成就最高,后期的《荀子》、《韩非子》在体式和技巧方面高度成熟。

10、《老子》一书也是语录体,共八十一章,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合称《道德经》。

道这一哲学范畴的提出,在哲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11、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晚年和弟子万章等人编撰了《孟子》一书,全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

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前提下,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础的。

孟子还提出了"知人论世"和"以意逆智"的文艺见解。

12、《庄子》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

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

13、《荀子》共有三十二篇,系汉代刘向编定。

荀子主张"法后王,统礼义,一制度"。

14、战国后期的荀子是孟子之后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有《成相》和《赋篇》两篇韵文。

清代卢文弓召(chāo)称《成相》为"后世弹词之祖"。

《赋篇》是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赋名篇的作品,被后来汉赋所继承,成为赋体文学的基本形式。

15、韩非的主张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韩非的寓言有"守株待兔"、"郑人买履"。

16、《吕氏春秋》以道家黄老学派的观点为主流。

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进行说理,如"刻舟求剑"、"掩耳盗铃"、"齐人攫金"等故事。

17、李斯把法家的学说运用于政治实践中,他的名篇是《谏逐客书》。

绝笔之作《狱中上书》全篇采用反话形式。

鲁迅曾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 18、屈原的作品共二十三篇,包括《离骚》、《九歌》(十一篇)、《九章》(九篇)、《天问》、《招魂》。

"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出自《招魂》。

19、《九章》是一组叙述屈原身世和遭遇的抒情诗,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九篇作品。

其中,《桔颂》作得最早,《惜往日》日他临终之作。

20、屈原以后的先秦楚辞作家还有宋玉、景差、唐勒。

宋玉的作品在《楚辞章句》中载有《招魂》、《九辩》两篇,后人确信为宋玉作品的是《九辩》。

《九辩》之名源于古代传说中的天乐,而宋玉的《九辩》只是袭用古乐之名,《九辩》被历代文人视为"悲秋之祖"。

《风赋》、《登徒子好色赋》、《高唐赋》、《神女赋》、《对楚王问》等作品虽不一定是宋玉所作,但也很有特色。

21、汉赋分为骚体赋和散体大赋。

骚体赋上与屈原一脉相承。

首倡者是汉初的贾谊,代表作是《吊屈原赋》和《服鸟赋》。

还有董仲舒的《士不遇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

东汉初期冯衍的《显志赋》,东汉后期有张衡的《归田赋》和赵壹的《刺世疾邪赋》。

22、司马相如还有《大人赋》、《哀二世赋》。

散文有《谕巴蜀檄》、《难蜀父老》、《谏猎疏》、《封禅文》。

p.196 23、杨雄模仿《子虚赋》、《上林赋》写有《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

还写过骚体的《太玄赋》、《逐贫赋》和《反离骚》。

24、张衡的《归田赋》与西汉初期的骚体赋仍一脉相承,但从思想和文章的体制上又有许多变化,它是魏晋以后大行于世的所谓"抒情小赋"的先驱。

这类赋还有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祢衡的《鹦鹉赋》,王粲的《登楼赋》。

、张衡是汉代辞赋由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的代表人物。

25、贾谊的政论散文主要有《治安策》(又名陈政事疏)、《过秦论》、《论积贮疏》、《谏立淮南诸子疏》等。

26、晁错的政论散文主要有《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贤良文学对策》、《言兵事疏》、《论削藩疏》。

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的有贾谊的《治安策》、《过秦论》和晁错的《贤良文学对策》、《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

27、枚乘善辞赋,代表作《七发》,他的散文仅存一篇《谏吴王书》。

28、邹阳的散文有《上吴王书》、《狱中上梁王书》。

29、董仲舒的散文只有《举贤良对策》三篇。

30、东方朔的散文有《应诏上书》、《谏起上林苑疏》、《答客难》、《非有先生论》。

31、杨恽是司马迁的外孙,有《报孙会宗书》。

32、刘向的奏议最著名的是《谏营延陵过侈疏》。

这篇文章被明代的茅坤称赞为"西京第一书疏"。

33、杨雄的散文有单篇散文《解嘲》和《法言》中的一些段落。

杨雄被鲁迅称为最善于"模拟"的"大师",他模拟《易经》写过《太玄》,模拟《论语》写过《法言》。

《解嘲》的写法,完全是模仿东方朔的《答客难》。

34、刘歆是刘向之子,他的散文有《移书太常博士》、《上山海经表》等。

35、东汉前期的论说文作家主要有桓谭、王充、冯衍、马援等,最重要的是王充。

东汉中后期的论说文作家有李固、王符、仲长统等。

王充《论衡》;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李固《遗黄琼书》;王符《潜夫论》;仲长统《昌言》。

36、《史记》的原名叫《太史公书》,称此书为《史记》是东汉后期以后的事。

此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

它的记事上起轩辕皇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

其中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本纪"是以历朝帝王的顺序年代为纲的历史大事纪,是一种编年史的摘要;"世家"是有爵位封地世代相传的家族的历史,写的是春秋战国时代所存在的各个诸侯国和汉代帝王所封的王侯;"列传"是一些有才干、有作为,卓荦不群,能不失时机地建立功业,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人物的传记;"书"是有关经济、军事、水利、祭祀,以及礼、乐方面的制度史;"表"是把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谱列成表格,以使人一目了然。

《史记》的内容广泛,艺术高超,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史学和文学杰作,而且还有着丰富的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法学、医学、天文学、地理学等许多学科、许多领域的内容。

以至于使得我们今天不论研究哪个部门的学问,仿佛都不能抛开《史记》而不顾。

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史记》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