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华中科技大学传播学真题
2014年华中科技大学620新闻传播史论试题(回忆版)

2014年华中科技大学620新闻传播史论试题(回忆版)
新闻理论50分
一、名词解释
1、新闻传播的边际要素
2、受众最大化原则
二、简答
1、受众具有哪些权利?
2、新闻舆论监督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三、论述
根据相关理论和实践,简述微博的新闻学意义及其带来的冲击。
传播理论部分50分
一、名词解释
1、媒介融合
2、符号互动
二、简答
简述“媒介即讯息”的基本内涵
三、论述
比较实证学派和批判学派的理论成果,谈谈实证学派和批判学派的主要学术分歧。
四、设计题
用传播研究方法,就“刻板化印象是否会影响网民的译码行为”设计研究计划。
新闻史部分50分
一、名词解释
1、《红色中华报》
2、《循环日报》
二、简答
1、简述“政治家办报”的由来。
2、黄色报纸的特征
三、论述
根据新闻史论的相关知识,谈谈网络时代纸质媒介的未来命运。
华科新闻与传播真题

17年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一、简答题(12分*5)1、群体传播对群体规范的作用2、施拉姆的贡献3、1970年以来新闻新秩序运动中,发展中国家的新闻新秩序理想4、制播分离对电视媒体经营的意义5、媒介审判是什么?有什么特点?二、论述题1、从流言的角度来说,群体行为中信息流的特点(30分)2、大公报的四不方针及其在历史中的意义(30分)三、材料:有一个男的是网约车司机也是直播博主在车里装了隐蔽摄像头,在没有跟乘客说明的情况下对乘客和谈话内容进行直播。
有16万的人参与观看。
(30分)1.根据材料分析男子网络直播的行为是否侵权。
结合新闻侵权构成要件分析。
2.谈谈网络直播出现侵权问题如何规范?17年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一、报道策划(40分)材料:房屋限购限贷2016年国庆后,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厦门、苏州、合肥等城市的房价涨幅厉害,政府纷纷提出提高首付比例或者限制贷款或者禁止购买第三套房政策,调控楼市。
写一篇关于“房屋限购限贷的市民意见”的报道策划。
要求:有话题切入,报道模版设计、采访问题、深入方向报道重点。
二、消息改写(50分)要求:用倒金字塔结构材料:树旅行创始人宋宇鹏,中秋各地的人造“月亮”。
材料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树旅行的创始人的一个专访,讲述了创办树旅行的过程和对树旅行的理解以及一个中秋的特色活动,3D打印的月亮灯。
第二部分:人造月亮成为流行,各地巨型月亮引围观。
第三部分:人造月亮起源来自法国一个艺术家构想,又说美国某计划提到过,由月亮飞船引发了超薄膜反射月亮的事情。
【网络传播方向】选做1.新媒体环境下,主流新闻网站如何加强舆论引导?(15分)2.知乎类知识分享模式的影响因素(20分)3.以网络直播为例,谈谈网络传播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25分)16年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一、报道策划(本大题共1小题,40分)以山东青岛“天价虾”事件为切入点,针对各地旅游景点宰客乱象以及治理方法做专题报道,要求拟定报道计划,在报道中加入对新媒体的运用。
自考本科传播学概论00642 2014-2019年历年真题

2014年4月一、单选题1、李普曼认为现代人与现实环境之间有一个由大众传媒构筑的( C )1-53A、社会环境B、直接环境C、虚拟环境D、真实环境2、拉斯韦尔模式的第三个环节是( D)1-40A、对谁B、说什么C、取得什么效果D、通过什么渠道3、托尔曼认为人类的说话只不过是一种( C )1-48A、游戏B、交际C、工具D、消遣4、一般认为,传播学的萌芽出现在( B )2-60A、19世纪中叶B、19世纪末C、20世纪初D、20世纪20年代5、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新闻系主任布莱尔认为,新闻系学生上的新闻学课程,应占其所有课程的( A )2-60A、25%B、40%C、75%D、90%6、拉斯韦尔研究的宣传主要是( B )2-61A、宗教宣传B、战争宣传C、广告宣传D、商业宣传7、人类第一次传播革命的直接推动力是( A)3-83A、语言的形成B、电子技术的进步C、文字的诞生D、印刷技术的发明8、下列媒介中属于麦克卢汉所说的“热媒介”的是( A )3-95A、电影B、电视C、电话D、交谈9、打破传者主导的传播模式,使传受关系产生质的变化的是( D )3-90A、文字传播B、印刷传播C、电子传播D、网络传播10、在美国,大众传媒被称为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之外的( C )4-111A、调查权B、监督权C、“第四权力”D、“无冕之王”11、1644年出版的《论出版自由》的作者是( B )4-112A、洛克B、弥尔顿C、约翰?密尔D、托马斯?杰弗逊12、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又名哈钦斯委员会)1947年提交的一份报告,在社会责任理论D )4-120A、《论自由》B、《权力的媒介》C、《报刊的四种理论》D、《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13、本杰明?戴伊1833年创办的世界上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报纸是(D )5-146A、《世界报》B、《世界新闻报》C、《新闻报》D、《纽约太阳报》13、约翰·梅里尔等认为,人类文化发展史如果按传统方式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传播历年考研真题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传播历年考研真题
目录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传播历年考研真题 (1)
2015年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传播334考研真题 (1)
2016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 (2)
2015年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传播334考研真题一、简答题:
传播功能,
议程设置实际应用,
印刷传播社会功能,
数字技术对广播发展影响,
对媒介融合的理解,
互联网治理遵循的原则
二、论述:
我国传媒体制下的把关过程的影响,
我国频道专业化兴起背景、发展现状
三、分析:新闻法规理论
2016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1】华中科技大学334
简答:
法兰克福学派、电视频道专业化、新闻侵权构成要件及抗辩事由、文学对社会发展、社会化媒体论述:
知沟、媒介融合下媒介内容流程再造和组织结构案例分析:
悲剧事件伦理及规避
【2】华中科技大学440
报道策划:旅游宰客治理
消息:河南秸秆焚烧
网络传播部分:
1、移动互联网的特征及发展前景
2、新闻网站如何在市场化竞争中坚守宣传和舆论导向
3、网络传播中出现的问题及管理对策。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年,拉斯韦尔提出了着名的5W传播模式,确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2.香农——韦弗第一次提出“噪音”的概念,噪音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可造成干扰,由此产生信息的衰减和失真.3.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评学派.4.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个案研法5.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库尔特卢因、霍夫兰6.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7.传播的英文是communication8.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9.美国(传统学派)欧洲(批判学派)10.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11.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名词解释1.大众传播学大众传播学是研究大众传播事业的产生、发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研究大众传播的内容、过程、功能与效果的学问.2.“麻醉精神”麻醉精神指大大小小的传媒给人们带来的讯息,其数量之多已达到令人难以招架的地步.而且人们花费许多时间从事这种视听活动,自认为已经充分了解周围的社会,实际上他们已没有多少机会直接投身社会活动,与社会的关系反而日趋疏远和冷漠了.3.受众传播学中的“受众”一词,是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体的总称.大众传播的受众,则指报刊读者、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是通称这些信息接受者的集合名称.4.意见领袖: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5.传播效果:“传播效果”这一概念具有双重含义:1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2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直接+间接+潜在)的总体.6.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7.议程设置功能:指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着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断.核心观点:大众传播媒介在一定阶段内对某个事件和社会问题的突出报道会引起公众的普遍关心和重视,进而成为社会舆论讨论的中心议题.8.传播者:又称信源,指传播行为的发起人,是借助某种手段或工具、通过发出信息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启动传播过程的最初动力因素,信息的搜集者、加工者、制作者和传递者.9.传播流:指大众传播媒介发出的信息和影响,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强调人际传播在大众传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过程中制约因素环节.可以区分为“信息流”和“影响流”,前者可以是一级的,即媒介信息可以直接抵达一般受众;后者是多级的,即媒介的影响需要经过各种意见领袖的中介才能对一般受众发生作用.“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10.大众传播: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11.两级传播论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等人通过伊里调查发现,信息从大众媒介到受众,经过了两个阶段,首先从大众传播到舆论领袖,然后从舆论领袖传到社会公众.他们提出的理论称为两级传播论.两级传播认为人际传播比大众传播在态度改变上更有效.是一种有限效果理论.简答题1.人类传播的第一套体外系统符合系统是什么意义2.文字;1文字克服了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性,能把信息长久保存下来,使人类的知识、经验得以积累、储存,不在单纯地依赖人脑的有限记忆力;2文字能把信息传递到遥远的地方,打破音声语言的距离限制,扩展了人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3文字的出现使人类文化的传承不再依赖容易变形的神话或传说,而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一句话,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空两个领域都发生了重要变革.作为两个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作为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它的产生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大大推进了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和融合.在同样的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3.简述传播过程的特点.1动态性:其运动特点在形式上体现为有意义的符号组合(讯息)在特定渠道中的流动,实质是传播者和受众的意义(精神)内容的双向互动,即作用与反作用.2序列性:各环节和因素的作用各有先后次序,按讯息的流向依次执行功能.3结构性:传播过程的结构即各要素之间互相关系的总体.时间上的先后次序、形态上的链式连接也是其结构特点,各环节本身还有各自的深层结构.4.材料对大众传播的内容作出了哪些一般性结论a.大众传播所传递的内容,只是从它所得到的大量信息中经高度筛选的抽样,而不是全盘照搬.b.大众传媒所传播的内容,相当大量的是娱乐性的,不是消息性的,因而更多是分散而不是集中受众对社会、经济、政治等重要问题的注意力.c.为了吸引更多的受众,大多在内容是力求平易,在形式上力求简单.5.简述意见领袖的基本特征a.与被影响者一般处于平等关系,而不是上下级关系.b.意见领袖并不集中于特定的群体或阶层,而是均匀的分布于社会上任何群体和阶层中.每一个群体都有自己的意见领袖,他们与被影响者保持着横向传播关系.c.意见领袖的影响力一般分为“单一型”和“综合性”d.意见领袖社交范围广,拥有较多的信息渠道,对大众传播的接触频度高、接触量大.6.简述“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特点a.假说的着眼点是认知层面上的效果.前者指对“思考对象”的影响,也就是以告诉人们“想些什么”的方式来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问题上来.b.假说所考察的,是作为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c.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7.简答媒介、符号、信息和意义四者之间的关系媒介、符号、信息、意义——密不可分,相互依存,媒介是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载送信息的代码.信息是符号的表现内容,是符号的特定意义.而意义则是信息的精神内容(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符号、信息和意义离不开物质媒介这一载体.四者是密不可分的共生体,但媒介是物质基础,符号、信息好意义都离不开一定的媒介,否则就无法进行有效的传递和传达.8.简述“议程设置”理论对舆论导向研究的重要意义.舆论导向包括对社会认知、价值、态度和行动的全面引导;“议程设置”则是舆论导向的第一个阶段,即传媒通过有选择地报道新闻来把社会注意力和社会关系引导到特定的方向.因此,“议程设置功能”理论对我们详细考察传媒的舆论导向功能与过程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9.传播学为何在20世纪初的美国兴起作为资本主义阵营中最为发达的美国,之所以能成为传播学诞生的摇篮,除了具备基本的社会、学科前提条件以外,还有其独特的社会、学科条件.首先,在美国,传媒一直在政治生活中至关重要.美国的政治家重视利用传播媒介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树立形象、争取支持.另外在战争时期,政治家对传播媒介的依附更凸显出来.其次,在经济上,美国是资本主义阵营中唯一的在世界大战中加强经济实力的国家.一方面,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需要垄断资本家向国内、国际市场扩展,须对广告、公关、消费者以及媒介的经营与竞争进行研究.另一方面,美国的大众传播业在两次世界大战之中和以后日益壮大.大众传播业客观上和主观上都需要进一步研究传播规律,改进传播行为,扩大传播效果.再次,在社会上,美国的大众传播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互动中媒介给社会生活带来的负面作用也显现出来.一方面手中可以从更多的渠道获取信息,促进社会繁荣;另一方面,媒介内容中的暴力、色情等严重影响着受众,特别是少年儿童.10.简答“沉默的螺旋”理论假设的三个要点1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2经大众传媒强调提示的意见由于具有公开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容易被当做“多数”或“优势”意见所认知;3这种环境认知所带来的压力或安全感,会引起人际接触中的“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的螺旋式扩展过程,并导致社会生活中占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的形成.按照“沉默的螺旋”理论传播媒介对人们的环境认知活动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哪三点1多数传媒的报道内容具有高度的类似性(产生的“共鸣效果”)2同类信息的传达活动在时间上具有持续性和重复性(产生“累积效果”)3媒介信息的抵达范围具有空前的广泛性(产生的“遍在效果”)简答“沉默的螺旋”的三个命题1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心理过程2意见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3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11.拟态环境的重要观点有哪些1大众传播大多具有特定的倾向性,因而“拟态环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再现,只是一种“象征性的环境”2大众传播形成的信息环境(或象征性的环境),不仅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来对客观的现实环境产生影响.12.简答“知沟”假说的主要观点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 13.早期的“子弹论”或“皮下注射论”的核心观点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作用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支配他们的行为.11.简答“使用与满足”研究的重要意义1该研究开创了从受众角度出发考察大众传播过程的先河2使用与满足研究把能否满足受众的需求作为衡量传播效果的基本标准,这个视角具有重要意义3使用与满足研究指出了大众传播对受众具有一些基本效用(能够满足受众这样那样的需求),这对强调大众传播的无力性的“有限效果论”也是一种有益的矫正14.简答几种主要的受众观1.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着眼于“经营目标”2.作为“市场”的受众——与“宣传目标”关系更为密切3.作为权力主体的受众——与“公共性和公益性目标”紧密相关14.“培养”理论的基本内容社会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存在和发展下去,就需要社会成员对给社会有一种“共识”,也就是客观存在的事物,重要的事物以及社会的各种事物、各种部分及其相互关系要有大体一致或接近的认识.15.什么是“象征性现实”16.李普曼认为,在大众传播极为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的行为与三种意义上的“现实”发生着密切的联系:1实际存在着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2传播媒介经过有选择地加工后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即拟态环境)3存在于人们意识中的“关于外部世界的图像”,即“主观现实”.人们的“主观现实”是在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而这种认识在很大传递上需要经过媒介搭建的“象征性现实”的中介.经过这种“中介”后形成的“主观现实”,已经不可能是对客观现实“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产生了一定的偏移,成为了一种“拟态”的现实.。
自考传播学概论(2014.10)真题及答案

传播学概论2014年10月自考真题及答案一单选1. 李普曼说,对我们仍然生活在其中的环境,我们的认识是何等的()A.直接B.间接C.熟悉D.陌生正确答案B知识点名称传播规模与手段的关系难易程度简单讲解李普曼说,对我们仍然生活在其中的环境,我们的认识是何等的间接。
统计刷题次数 : 918 错误率 : 66%2. 马莱茨克提出的大众传播模式中有两个"压力",一是"讯息的压力",二是()A."媒升的压力"B."环境的压力"C."工作的压力"D."个性的压力"正确答案A知识点名称其他传播学思想的欧洲先驱的影响难易程度简单讲解马莱茨克提出的大众传播模式中有两个"压力",一是"讯息的压力",二是"媒升的压力". 统计刷题次数 : 867 错误率 : 41%3. 布雷多克模式在拉斯韦尔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环节,一是动机,二是()A.情境B.媒介C.反馈D.噪音正确答案A知识点名称对各种模式,采取兼容并包、批判吸收的态度难易程度简单讲解布雷多克模式在拉斯韦尔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环节,一是动机,二是情境。
统计刷题次数 : 510 错误率 : 30%4. 勒温对传播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之一是提出了著名的()A."培养"理论B."把关人"理论C."两级传播"理论D."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正确答案B知识点名称其他传播学思想的欧洲先驱的影响难易程度简单讲解勒温对传播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之一是提出了著名的"把关人"理论。
统计刷题次数 : 612 错误率 : 16%5. 大众传播媒介可以设置社会的"议程",这个观点最早出自美国著名政治专栏作家()A.罗杰斯B.李普曼C.普利策D.赖斯顿正确答案B知识点名称思想渊源和早期研究难易程度简单讲解大众传播媒介可以设置社会的"议程",这个观点最早出自美国著名政治专栏作家李普曼。
全国2014年10月自考传播学概论试题和答案

C.消遣娱乐D.社会雷达
正确答案:A(1分)教材P52
19、《论出版自由》的作者是【】
A.穆勒B.密尔
C.弥尔顿D.罗尔斯
正确答案:C(1分)教材P112
20、在传者拥有的几种专业权利中.使传播活动真正得以实施和展开的是其中的【】
A.采访权B.报道权
C.批评权D.编辑权
正确答案:B(1分)教材P189
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传播学概论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642
【该文字文档附带教材页码和评分标准】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A.社会信息流向问题B.社会舆论聚焦问题
C.社会阶层分化问题D.社会财富分布问题
正确答案:C(1分)教材P237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妈徐黑。错徐、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6、以下传播模式中.属于社会系统模式的有【】
3、布雷多克模式在拉斯韦尔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环节:一是动机,二是【】
传播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共30题)1. 传播学的基本概念是指()A. 传播的对象和内容B. 传播的过程和方式C. 传播的目的和效果D. 传播的意义和方法答案:B2. "Lasswell传播模式"中的五个要素分别是()A. 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众、效果B. 传播者、媒介、信息、频道、意义C. 传播者、媒介、信息、信道、效果D. 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众、反馈答案:D3. 媒介中的"速度"属性主要指()A. 信息在媒介中传输的时间B. 媒介对信息的处理效率C. 媒介与受众之间的互动速度D. 媒介对信息的传送距离答案:A4. "短首长尾"是指()A. 长尾效应是现代传媒环境中的主流趋势B. 频道传播中,少数内容占据大多数传播资源C. 大众传播存在一定的传播瓶颈和壁垒D. 长尾内容通常指的是传统媒体中的长期大众关注的事物答案:B5. "文化挖掘"是指()A. 对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合B. 文化符号在传播中的变异和重构过程C. 传播学的一个分支领域D. 媒介对文化信息的传递和承载答案:A二、判断题(共10题)判断题中,正确的选项请标注"√",错误的选项请标注"×"。
1. 传播学是研究信息传播的一门学科。
(√)2. 媒介单向传播模式下,受众是被视为被动接受信息的对象。
(√)3.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传播速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4. 微博是一种典型的寡头传播媒介。
(×)5. 文化挖掘的目的是从大众文化中发掘出更多的精品文化内容。
(√)6. 出版媒介属于新媒体范畴。
(×)7. 在媒介依存理论中,媒介被视为信息传递的中介工具。
(√)8. 传播学旨在提高人们的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9. 消费者参与广告传播过程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行为。
(×)10. 社会网络理论主要研究个体在社交网络中的地位和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新闻史论的相关知识,谈谈网络时代纸质媒介的未来命运。 感谢 2014 年学长学姐们传承了爱心之火,回忆了考研真题,也衷心祝愿前辈们考研成5 年爱心接力,考研成功。
考研是一条路,一条什么样的路呢?选择它就意味着选择了孤独匆匆追寻梦的脚步,披 星戴月,风雨无阻;为了前程,我们将青春荒芜;为了理想,我们把爱情放逐;一次次眺望 远方,成功的彼岸却总也看不清楚;一回回跌倒爬起,咬咬牙告诉自己要坚强不哭;没有收 获不需要付出;没有成功不经历痛苦;不到最后,我决不认输! 2015 考研,与君共勉。2015 年让我们相聚 【华中科技大学考研交流群 133343856 不见 不散】
14 年华中科技大学传播学真题
新闻业务 一、简答 1、一个具有发现力的记者你认为还应该具有哪些素质? 2、消息头有哪些作用? 3、为什么说记者和采访对象共同构成了新闻传播的主体? 二、采访提纲 关于一个地方市政工程为了顺利施工而强拆民居的采访计划。 三、消息写作 内容是一名老师由于学生不服管教、侮辱其家人而冲动打了学生耳光,致使该学生小新鼻子 出血,事后老师前后 12 次向该生及家人道歉,但均未得到原谅。专家指出这暴露了当下宽 容教育的缺失。就此材料写一则 500 字左右消息。 网络传播部分: 一、简述我国互联网管理的基本特征。 二、什么是网络意见领袖?其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三、你怎么看待我国新闻网站的市场化之路? 新闻史论 新闻理论部分 一、名词解释 1、新闻传播的边际要素 2、受众最大化原则 二、简答 1、受众具有哪些权利? 2、新闻舆论监督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三、论述 根据相关理论和实践,简述微博的新闻学意义及其带来的冲击。 传播理论部分 一、名词解释 1、 2、符号互动 二、简答 简述“媒介即讯息”的基本内涵 三、论述 比较实证学派和批判学派的理论成果,谈谈实证学派和批判学派的主要学术分歧 四、就“刻板化印象是否会影响网民的译码行为”设计研究计划。 新闻史部分 一、名词解释 1、《红色中华报》 2、《循环日报》 二、简答 1、简述“政治家办报”的由来。 2、黄色报纸的特征 三、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