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忽视了“常识”

合集下载

食品安全科普小常识

食品安全科普小常识

食品安全科普小常识
1. 你知道吗,购买食品时要仔细看保质期啊!就像你挑朋友一样,得找靠谱的呀!比如买牛奶,要是不注意保质期,喝了过期的,那可不得闹肚子嘛!所以一定要养成看保质期的好习惯呀!
2. 大家要记住,千万不能吃腐烂变质的食物呢!这就好比一个已经坏掉的玩具,你还会去玩吗?像那些长霉斑的水果,可别心疼钱就吃了,小心会生病哟!
3. 嘿,咱们在做饭的时候,一定要把食物煮熟煮透呀!这就跟盖房子打牢地基一样重要呢!要是肉没熟透,里面的细菌没被杀死,吃下去不就麻烦啦?
4. 你们可别小瞧了清洗水果和蔬菜呀!这就如同给它们洗个舒服的澡呢!把上面的农药残留什么的都洗掉,这样吃起来才放心呀,对吧?
5. 哎呦喂,吃东西前一定要洗手啊!想想看,你的手摸了那么多东西,脏脏的,直接拿东西吃,不就把细菌也吃进去了嘛!就跟不洗脸就出门一样不合适呀!
6. 注意啦,要把生熟食物分开存放哦!这就好像让不同性格的朋友住不同的房间一样,不然它们会互相影响的呀!要是混在一起,容易交叉污染呢!
7. 哇塞,去正规的超市、市场买食品很重要哦!这就像找正规的大医院看病一样让人安心呢!那些小作坊生产的,可不一定有保障哟!
8. 大家一定要重视食品安全呀!这可关系到我们的身体健康呢!别为了一时的口腹之欲而忽视了这些小常识。

就像建房子,根基稳了,才能住得安心嘛,食品安了,我们才能吃得放心呀!。

数学解题别忽视了生活常识

数学解题别忽视了生活常识

由 于 3公 里 以 内都 收 7兀 , 而一 共 付 费 9 0兀 , 此 甲乘
车里程一定超过 3千米 , 否则 , 丙乘完全程最 多 6 千米 , 三人
共付车费最 多只有 3 3 2 = 02 元 )和 已知条件矛盾。这 + x . 1.( , 4
付6 一 6 = O(5 3 … 5 + O 斋=o 5 =2 O 2 。2 为学生的课外思考题。她 共 付 0} 4 元 ,段 程 告诉我 , 需 费9 = ( ) 路 由 × 5 这
甲 、 、 3人共同乘坐 , 乙 丙 因此 , 、 、 每 甲 乙丙 人各付 4 + = 5 元 ) 5 3 1( 。
简短分析该题条件不完备后 ,布置学生查找 有关城市 的出
复杂 , 限于篇 幅 , 就不作介 绍了 , 感兴趣 的 读者 自己完成。
租车收费规定 , 学生可 以走访出租车司机或交通管理部 门,
B之 的 离 全 的‘一 ) 天就有几十个学 生提供 了十多个城 市出租车收费标准。获 c 间 距 占 程 }= 2
共需 付费 9 1= 5 元 )这段路程 由 得各种不同的出租车收费标准后 ,该老 师接 着引导学生探 0 1( , 求 费用分配 问题 。由于该题 目条件 的完备凝 聚着学生们 的 乙、 2 丙 人共 同乘坐 , 丙 2 各付 1+ = 汗水 , 乙、 人 52 所以他们探求答案的热情都很高。由于不 同地区出租
乍 一看 , 王老师 的解法 思路清晰 , 说理 透彻 , 不存在任 何 问题 。 可细一想 , 这个解答还是存有不足的。 事实上 , 王老
想好多读者也是这么认为的。而有这个观点 的读者恰恰忽 这是 欧阳春辉老师在 《 小学教学参考》 视 了一个简单 的生活小常识 ,即几乎所有 的出租车收 费是 20 0 7年第 3期发表的题为 《 哪种方法更合 有起步价的。通常是 3公里以内收费相同( 7元 )而不是 如 , 理》 一文中的一个例题 。 王志南老师在《 教学 按每公里计 费的。简单的说 , 乘客乘坐一公里 , 二公里 , 三公 与管理 ・ 小学版)0 7年第 6期刊文 ,指 出 里花的钱都是相 同的 。由此 可知 , )0 2 王老师 的方法存 在着 和实

健康卫生小常识内容

健康卫生小常识内容

健康卫生小常识内容
以下是 6 条健康卫生小常识:
1. 哎呀,你知道吗,每天早上起来喝一杯温水有多重要!就像给身体这个大机器加了润滑油一样。

我经常跟朋友说,早上不喝水,那一天都不得劲呀!比如你想想看,机器没了油能好好运转吗?所以呀,每天都记得喝一大杯温水哦!
2. 嘿呀,大家可别小看了洗手这件事!洗手就像是给我们的小手洗了个干净的澡。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小朋友从外面玩回来不洗手就吃东西,这可不行呀!就好像你从泥巴地回来不洗脚就上床一样,多脏呀!一定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哟!
3. 哇塞,晚上早点睡真的太重要啦!这就好比给身体放了个假呀!你想想,你白天工作学习累了一整天,身体也需要休息呀。

我以前总爱熬夜,结果第二天就没精神,就像霜打的茄子一样。

从那以后我就乖乖早睡啦,第二天那叫一个精神焕发呀!
4. 咦,吃完饭可别马上就躺着或坐着呀!要像散散步、活动活动。

不然就像吃多了不消化的牛一样。

我妈妈每次吃完饭后,都会去小区里溜达一圈,回来就舒服多了。

大家也试着这样做哦,对身体可好了!
5. 嘿,多吃蔬菜水果好处多着呢!它们就像是身体的小卫士。

比如你只吃肉不吃菜,那身体能健康吗?就跟只盖被子不穿衣服一样奇怪呀。

每天都要吃些蔬菜水果,让身体棒棒的!
6. 哟呵,运动的重要性可不能忽视呀!运动就像是给身体充电。

我看到那些经常运动的人,一个个都活力四射的,像充满电的小马达。

咱们也别偷懒,动起来吧,让自己也变得活力满满!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健康卫生小常识一定要牢记在心并付诸实践呀,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更好地享受生活!。

《常识》的内容和意义

《常识》的内容和意义

《常识》的内容和意义1.引言1.1 概述概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识是我们所具备的基本知识和理解的集合,它是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的基石。

常识的内容涵盖了各个领域,从生活常识到学科知识,从社会礼仪到健康安全,都包含在其中。

常识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事物,指导我们的行为和决策,并且在社会交往中起到基础和规范的作用。

常识可以被视为一个人的思维和认知的基础,它是人们对于事物常见、普遍的理解和认知,帮助我们对世界进行解读和理解,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社会。

常识不仅仅是个人的认知,也是社会的共识和规范,它是人类共同的知识体系。

常识在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帮助我们认识和辨别事物的本质和属性,让我们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例如,在行走时,我们知道红灯代表停,绿灯代表行;在社交场合,我们知道要遵循一定的礼仪和规范。

常识也是我们与他人进行有效交流和理解的基础,它让我们具备共同的语言和理解,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常识还具有普适性和可塑性。

普适性意味着常识是适用于各个领域和不同情境的,例如,我们对于火的热能会造成烫伤的认识在任何时候都是适用的。

可塑性则意味着常识是可以被学习、培养和传递的。

通过教育和学习,我们能够不断扩充和深化自己的常识,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素养。

因此,常识作为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的基础,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它引导我们的行为和决策,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思维框架和价值观基准。

培养和传递常识应该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通过教育的力量,我们能够使更多的人拥有健康的常识体系,使社会更加和谐和进步。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在本文中,将按照以下结构来探讨《常识》的内容和意义。

首先,我们将通过引言部分来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然后,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主要部分来深入探讨《常识》的定义、特点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讨论,并探讨常识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和传递常识的方法。

在第一章的引言部分,我们将首先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

汽车常识50条(建议收藏)

汽车常识50条(建议收藏)

1.意外失火:行车途中汽车突然起火,驾驶者应立即熄火、切断油和电源,立即设法组织车内人员离开车体。

若因车辆碰撞变形、车门无法打开时,可从前后挡风玻璃或车窗处脱身。

当人身已经着火时,应采取向水源处滚动的姿势,边滚动边脱去身上的衣服,注意保护好露在外面的皮肤和头发。

不要张嘴深呼吸或高声呼喊,以免烟火灼伤上呼吸道。

2.翻车:当你感到车辆不可避免地要倾翻时,应紧紧抓住方向盘,两脚勾住踏板,使身体固定,随车体旋转。

车内乘客应迅速趴到座椅上,抓住车内的固定物,使身体夹在座椅中,稳住身体,避免身体在车内滚动而受伤。

翻车时,不可顺着翻车的方向跳出车外,而应向车辆翻转的相反方向跳跃。

落地时,应双手抱头顺势向惯性的方向滚动或跑开一段距离,避免遭受二次损伤。

3.车辆落水:汽车翻进河里,若水较浅,不能淹没全车时,应待汽车稳定以后,再设法从安全的出处离开车辆。

若水较深时,先不要急于打开车门和车窗玻璃,因为这时车门是难以打开的。

此时,车厢内的氧气可供乘客维持5~10分钟,应首先使头部保持在水面上,迅速用力推开车门或玻璃;同时深吸一口气,及时浮出水面。

4.迎面碰撞:交通事故中的迎面碰撞,受到致命危险的主要是驾驶者。

一旦遇有事故发生,当迎面碰撞的主要方位不在驾驶者一侧时,驾驶者应手臂紧握方向盘,两腿向前踏直,身体后倾,头靠头枕,保持身体平衡,以免在车辆撞击的一瞬间,头撞到挡风玻璃上而受伤。

如果迎面碰撞的主要方位在临近驾驶者座位或者撞击力度大时,驾驶者应迅速躲离方向盘,将两脚抬起,以免受到挤压而受伤。

5.改掉乱轰油的习惯:有些人认为在启动前轰空油,使发动机启动容易且不易熄火,熄火前轰空油,有利于下一次发动。

其实,轰空油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它不仅加剧发动机的磨损和环境的污染,而且每轰一脚油门都要消耗0.01升燃油。

6.不要长时间怠速运转:怠速运转的耗油量为每小时4升,一分钟则耗油0.07升,比重新启动发动机一次所用的油料还多。

7.别走走停停和滥用刹车:行车前要预先计划好,充分考虑途中交通堵塞情况,因为走走停停比正常行驶多耗油5 0%。

学校安全知识安全常识

学校安全知识安全常识

学校安全知识安全常识学校安全知识安全常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安全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而对于学校安全问题更是不容忽视。

学校是我们学习的地方,是我们成长的地方,保障学校安全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更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那么,在学校中,我们该如何保障自己的安全呢?1. 安全意识安全是最基本的需求,因此我们必须保持安全意识,时刻注意周围的环境。

在学校中,我们需要保持警惕,不要擅自进入陌生人员的房间,不要跟陌生人走,遇到可疑情况要及时向老师或校方报告。

2. 交通安全如今,学生走读的现象越来越常见。

因此,学生们必须学会交通安全知识,保护好自己。

在走路、骑车、坐车上下车时要保持警觉,注意安全,特别是到了交通高峰期,更要特别小心。

3. 防火安全学校是一个大型的人群聚集场所,安全因素不能忽略,防火安全更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学校要加强防火建筑设计和管理,学生们也要学会正确的消防知识,知道如何使用灭火器,如何逃生。

4.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直接关系到学生身体健康问题,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食品的管理,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同时,学生们也要注意不乱吃流动或者街头的小吃、冷饮,保持饮食规律,饮食清洁卫生。

5. 器具安全学校提供了大量的文具用品和办公设备等,这些物品要经常维护和检查,保证器具的正常使用,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发生造成伤害的事故。

总之,学校是我们学习、成长的地方,每一位同学都需要保持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保证自己在学校的安全。

同时,学校也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管,创造出良好的安全环境,保障学生们的健康和成长。

学校安全知识安全常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安全问题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保障学校安全是学校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而如何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则成为了学校安全工作的关键所在。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学生在学校中遇到意外的应急处理方法。

1. 气道阻塞怎么办?当学生出现气道阻塞时,需要尽快切断外界干扰,立即将学生腾出空间,以方便救护人员采取救治措施。

分辨不清的常识

分辨不清的常识

分辨不清的常识标题:迷失在迷雾中的常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分辨不清的常识问题,它们仿佛是一片迷雾,让我们感到困惑。

下面我将以人类的视角,通过叙述和描绘,为您带来一些常见的迷失在迷雾中的常识问题。

一、迷失在健康常识的迷雾中健康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然而在迷雾中,我们常常迷失了正确的健康常识。

比如,有人认为饮料广告中的美女就一定代表着健康,却忽略了其中的营养成分。

又比如,有人认为维生素补充剂能够替代食物,却忽略了它们的副作用。

在这个迷雾中,我们需要学会辨别真假健康常识,避免被误导。

二、迷失在科技常识的迷雾中科技的发展迅速,让我们感到目不暇接,但在这个迷雾中,我们也容易迷失科技常识。

比如,有人认为电子产品会损害眼睛,却忽略了正确的使用方法和保护措施。

又比如,有人认为只有高价的科技产品才是好的,却忽略了性价比和个人需求。

在这个迷雾中,我们需要明确科技的优劣,不被虚假信息所蒙蔽。

三、迷失在金融常识的迷雾中金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这个迷雾中,我们也经常迷失金融常识。

比如,有人认为投资理财只能靠运气,却忽略了风险和收益的平衡。

又比如,有人认为借贷能够解决所有问题,却忽略了利息和还款的压力。

在这个迷雾中,我们需要正确理解金融常识,做出明智的决策。

四、迷失在教育常识的迷雾中教育是人类进步的基石,然而在迷雾中,我们也容易迷失教育常识。

比如,有人认为成绩就是一切,却忽略了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又比如,有人认为只有学校教育才是有效的,却忽略了社会和家庭教育的作用。

在这个迷雾中,我们需要认识到教育的深远意义,为下一代提供正确的引导。

在迷失常识的迷雾中,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学会思考和辨别。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才能逐渐清晰常识的轮廓,走出迷雾,获得更加明确的认识。

让我们一同努力,追寻真理的道路,拨开迷雾,揭示常识的真相。

别忽视了“常识”——《公仪休拒收礼物》文本解读

别忽视了“常识”——《公仪休拒收礼物》文本解读

人” 而 言 的, 想 一 想 因 为 收 了别 人 的 鱼 而 要
违犯 国家法纪 , 成 为 囚犯 , 连 自 己 的 自 由都 没有 了. 还 能 奢 望 吃 什 么 呢? 再 想 一 想 现 在 自己虽 然 不 能 天 天 吃 得 上 鱼 . 可 过 一 阵 子 还 是 能买来 吃的 , 不也 能算是 “ 一 直 有 鱼 吃 了 吗?” 这 笔账 。 跟学生一算 . 自然 容 易 理 解 公
味无穷 , 处处精彩 。 “ 常 识” 之问一 : 为 什 么说 “ 一 直 有 鱼

仪休朴实而又真实的想法 。但 , 若是对这里
“ 常识 ” 性 的 矛 盾 熟视 无 睹 . 必 然 错 过 对 人 物
内心 世 界 的 体 会 , 则 不 能 不说 是 一 个 遗 憾 。
吃,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这 是 文 本 的 核 心 片 段 。用 心 读 一 读 , 一 个 疑 问 也 就
来 了, 这 里公仪休 说 自己“ 一直有 鱼吃 ” , 可前文 中他却
说: “ 我 已经很久 没吃鱼 了 。 今 天 买 了一 条 , 一 顿 就 吃 光
了。 ” 他还 说 : “ 只要天天有鱼吃 , 我也 就 心满 意 足 了 。 ” 显
径 测 量 得 出 的数 据 , 让 学生思考 : 地 球 直 径 还 能 再 次 修
生 活中何时需要 近似数 ? 使用近似数有 哪些好处 ? 近 似 数 和精 确 数 各 有 什 么 优 势 和不 足 ?罗 老 师 在 学 生
理解 概念与 形成技 能之后 , 设计 了一个活动 化 、 趣 味 性

么 擦 訾 肩 而 过 ” 性 题 要 么 视 而 不 儿 要 另I J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忽视了“常识”
作者:蒯威
来源:《江苏教育》2013年第07期
不知为什么,有些教师在阅读课文时,往往特别相信文本,相信文中的每一句话、每一字。

也许是因为在潜意识里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学生,一个听话的学生,一个不敢随便提出自己疑问、困惑的学生。

结果文本中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要么视而不见,要么擦肩而过。

《公仪休拒收礼物》,独幕剧,改编自《史记·循吏列传》,讲的是两千多年前鲁国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的鲤鱼的故事。

课文内容看似浅显,细细品读却回味无穷,处处精彩。

“常识”之问一:为什么说“一直有鱼吃”?
文中就有一段公仪休对弟子子明说的话:
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

你想,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要按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犯国家的法纪。

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现在想吃鱼就自己去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
这是文本的核心片段。

用心读一读,一个疑问也就来了,这里公仪休说自己“一直有鱼吃”,可前文中他却说:“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就吃光了。

”他还说:“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显然,这是前后矛盾的地方,该怎么理解这里的“矛盾”呢?
我们不妨再联系公仪休所讲的“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这里的“天天有鱼吃”和“一直有鱼吃”是不是一个意思呢?“天天有鱼吃”不用解释,而“一直有鱼吃”联系上下文可以明白,这是相对于“犯了法,成了罪人”而言的,想一想因为收了别人的鱼而要违犯国家法纪,成为囚犯,连自己的自由都没有了,还能奢望吃什么呢?再想一想现在自己虽然不能天天吃得上鱼,可过一阵子还是能买来吃的,不也能算是“一直有鱼吃了吗?”这笔账,跟学生一算,自然容易理解公仪休朴实而又真实的想法。

但,若是对这里“常识”性的矛盾熟视无睹,必然错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体会,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常识”之问二:为什么说一定“要按人家的意思办事”?
还是这段话中,公仪休说“收了人家的鱼,那就要按照人家的意思办事”,可前文却有这样的描述:
某大夫的管家提着两条大鲤鱼,满脸堆笑地对公仪休说:“大人,我家主人说,您为国为民日夜操劳,真是太辛苦了!特叫小人送两条活鲤鱼,给大人补补身子。


对比一下这两段文字,我们不妨以一直目睹事情发展的子明提出这样的疑问:这位管家送鱼来只是说给公仪休补补身子,并没有说让公仪休按他家那位大夫的意思办什么事呀?
也许有人会说,这也算一个问题吗?人家怎么会平白无故送鱼给你呢?现在有人送东西给你,一定是有什么事情求你——这不就是个“常识”嘛!的确,从成人角度来看这是个不用再问的问题。

可我们别忘了,学习课文的是孩子,是十来岁左右的儿童,在他们纯洁、简单的世界里,收到一些别人送的礼物也许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再说,送东西的人还说得这么动听,哪里还会想到收了鱼之后可能发生什么事情!其实,要让学生理解这一点并不难,我在教学中和学生有这样一段对话:
师:你们看,这位大夫送鱼时只是说让公仪休补补身子,并没有提什么要求,为什么公仪休还是不能收下这鱼呢?
生:……(回答不出)
师:大家想一想,如果公仪休收下了鱼,后面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生:我想如果公仪休收了鱼,那么这位大夫可能就会提出自己的要求。

生:如果公仪休收了鱼,这位大夫一定会想:这鱼可不能白送,一定要找他办事!
师:嗯!那么要是公仪休不答应大夫提出的要求,结果会怎么样呢?
生:这位大夫一定会告诉国王,公仪休收了他的鱼,让国王免了他的官职。

生:这位大夫还有可能会告诉全城的百姓,说公仪休收了别人的礼物,让他失去全国人民的信任,这样他的官还是做不下去。

你们看,从古到今,真正清正廉洁的人不仅要严于律己,同时还要勇于识破他人的险恶用心!抓住了这一问题,学生也就能够深度理解公仪休不收鱼的原因,而不仅仅是公仪休最后讲的那段话那么简单。

看似平淡的一处“常识”,却成为学生走进人物心灵深处的一把钥匙。

“常识”之问三:为什么说“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
公仪休对这位大夫送鱼的动机心知肚明,不想收、也不能收他的鱼,他该怎么说“不”呢?让我们来听听公仪休说的这番话:
谢谢你家大人的盛情,可这鱼我不能收哇!你不知道,现在我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

请你务必转告你家大人。

这位管家有没有听懂公仪休的话,我们不得而知。

但我们不妨也想象一下,当管家把这话转告给那位幕后的大夫,他一定彻底明白公仪休的态度了。

此时,我们也可以假想一下公仪休和这位大夫进行了一次简洁明了的对话:
大夫:宰相大人,我有些事想请大人帮帮忙,这可能不符合一些法纪,但我可以送上这些您十分爱吃的鱼作为酬劳。

公仪休:一切按国家制度办事,你我都不例外!这些鱼就请你收回去吧!
公仪休当然可以把这位管家连同那位幕后的大夫一起训斥一顿,再叫管家把鱼提回去。

可是公仪休没有这样说,他以“不能吃鱼”为借口,不仅表明了自己坚决的态度,也展示了作为一名宰相的气度与涵养。

我们能读出什么呢?你们看,公仪休听出了别人甜言蜜语背后的险恶用心,同时也以自己的智慧巧妙地表明了态度。

说话本就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首先要学会“听”,不仅要听“话”,还要听“音”;还要学会“说”,有些话不好直说,就要想个办法变换一下方式智慧地说。

在我们的生活中,就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自己的意思不好直接告诉对方,又要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态度。

很多人长大了也不会用合适的方式说“不”,结果要么一言不合,拍案而起;要么不明不白,委屈了自己。

用生活中的“常识”来解读这一文本,这里潜藏着多少说话的艺术呢!
由这篇看似浅显的文本解读,我不由想起近期听到的一则新闻。

在2012年全美SAT考试(是申请美国大学,特别是美国名校时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优秀的SAT分数不仅是提升竞争力的有利条件,更是申请美国大学奖学金的重要因素)中,参考的华人学生无论是总分,还是单项分数都表现出比较明显的优势,唯独在批判性阅读这一项目上的得分却连平均分还没达到。

显然,这与我们长期以来过于相信文本、依赖文本、崇拜文本不无关系。

批判阅读,不妨就从多提几个“常识”问题开始。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