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农优30推广试验设计

合集下载

播种量对西农585小麦生长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播种量对西农585小麦生长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202317播种量对西农585小麦生长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刘佳熠1苏丹2李晓荣3龙小惠2杨美悦1宋璐1马晓红2刘喆1常辉1于艳梅1(1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西安710061;2西安市临潼区农技推广服务中心,陕西西安710600;3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陕西西安710003)摘要为研究播种量对优质强筋小麦西农585生长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在固定播期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同播种量(分别为86、129、172、215、258kg/hm2)试验。

结果表明:播种量对小麦越冬期的单株分蘖、次生根数以及拔节期的叶龄、次生根数影响显著;对不同生育时期群体影响显著,且群体基本苗数、冬前最大茎蘖数、春季最大茎蘖数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增加;对株高、穗下第一节间长、基部第一节间长、基部第二节间长的影响不显著,对穗长影响显著;对产量、成穗数和千粒重影响明显,且产量和成穗数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播种量为172kg/hm2时,产量最高,成穗数最多。

由此表明,播种量对西农585小麦生长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较大,西农585在关中灌区生态条件下适宜播种量为172kg/hm2左右。

关键词小麦;西农585;播种量;产量;农艺性状中图分类号S5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3)17-0001-04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3.17.001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Effect of Seeding Rate on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Yield Traits of Wheat Xinong585 LIU Jiayi1SU Dan2LI Xiaorong3LONG Xiaohui2YANG Meiyue1SONG Lu1MA Xiaohong2LIU Zhe1CHANG Hui1YU Yanmei1(1Xi′a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Xi′an Shaanxi710061;2Lintong District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ervice Center in Xi′an City,Xi′an Shaanxi710600;3Shaanxi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Xi′an Shaanxi710003) 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eeding rate on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yield traits of high-quality and strong gluten wheat Xinong585,on the basis of fixed sowing date,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different seeding rates(86,129,172,215,258kg/hm2).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eding rate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number of tillers and secondary roots per plant in overwintering period,and the leaf age and secondary roots in jointing period;it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population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and the basic number of seedlings,the maximum number of tillers before winter,and the maximum number of tillers in spring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eeding rate; it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plant height,length of the first internode under ear,length of the first internode at the base, length of the second internode at the base,but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ear length;it had obvious effect on yield,the number of ears and1000-grain weight,and the yield and the number of ears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eeding rate.When the seeding rate was172kg/hm2,the yield and the number of ears were the highest. Therefore,the seeding rate has a greater effect on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yield traits of Xinong585.The suitable seeding rate of Xinong585is about172kg/hm2under the ecological conditions of Guanzhong irrigation area.Keywords wheat;Xinong585;seeding rate;yield;agronomic trait第一作者刘佳熠(1995—),男,助理农艺师,从事粮食作物的新技术推广工作。

小麦肥料高效利用品种筛选试验

小麦肥料高效利用品种筛选试验

安徽农学通报2024年01期粮食作物作者简介高业根(1977—),男,安徽肥东人,农业技术员,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和新品种试验示范工作。

收稿日期2023-09-27小麦肥料高效利用品种筛选试验高业根(肥东县古城农业技术推广区域中心站,安徽肥东231622)摘要为筛选小麦肥料高效利用品种,发展小麦生产中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本研究选择5个小麦品种,设计施用100%氮磷钾处理(T 1)、90%氮磷钾处理(T 2)和80%氮磷钾处理(T 3)3个不同施肥水平处理,调查各品种小麦产量、肥料利用率等指标。

结果表明,小麦平均生育期为191d ,不同品种各生育期的茎蘖总数差异较大,同一品种在不同处理中的茎蘖总数也有差异;品种科麦1007在全量施肥水平和90%施肥水平下的产量均最高;宁麦17对氮肥的利用率最高,镇麦15对磷肥的利用率最高,凯麦1778对钾肥的利用率最高。

综合产量和肥料利用情况,在肥料不减量或减量少的情况下,建议推广种植科麦1007。

关键词小麦品种;肥料利用率;小麦产量中图分类号S512.1;S1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4)01-0005-04安徽肥东地处江淮分水岭,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资源丰富,是小麦适宜种植区。

该县小麦种植面积约24667hm 2,以春性品种为主,半冬性品种为辅。

近年来,小麦市场上出现了众多新品种[1],要求提高栽培技术和植保分类指导[2]。

为筛选出适宜该地区种植的优质小麦新品种,扩大新品种的推广应用[3],提高化肥利用率,降低氮肥损耗,发展小麦生产中的化肥减量增效技术[4-6]。

根据小麦生产实际,科学制定试验方案。

本研究通过开展不同小麦品种的肥料试验,筛选出肥料利用效率高,产量和品质好,适应性强等综合性状优良的小麦品种[7-9],为小麦生产中的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点试验点位于安徽肥东石塘镇浮槎社区—家庭农场承包田,试验田交通便利、排灌方便、地力肥沃且农田基础设备配套。

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防治小麦病害试验

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防治小麦病害试验

河南农业2020年第11期(上)ZHIWU BAOHU植物保护区仅喷清水。

2次施药均为晴朗天气,微风。

施药时采用二次稀释法稀释,均匀喷雾。

二、调查和统计(一)调查时期2020年4月9日第1次施药前调查各处理区条锈病病株率和病情指数;4月30日最后一次施药后14d 调查各处理区条锈病病株率和病情指数,计算综合防效;5月19日赤霉病病情稳定时,调查各处理区赤霉病病穗率和病情指数,计算综合防效。

(二)调查方法1.条锈病。

每处理区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点200株,共1000株,调查记载每株小麦旗叶和倒二叶受害程度,以锈病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百分率来表示,计算病指和防治效果。

调查小麦条锈病的同时调查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等病害兼治赤霉病。

每处理区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穗,共1000穗,并根据分级标准记录病级,计5点取样,每点取1 m 2,100穗,调查穗粒数。

计无人机施药区。

处理1对条锈病平均防效为2对条锈病的平均防效78.9%;处90.7%,高于处理2的防效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施药区。

处理3对条锈病92.1%,高于处理4对条锈病的平均防效3对赤霉病平均防效为94.4%,高于处理81.5%。

对相同药剂防效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对条锈病和赤霉病的平均防效分别为92.1%、1的防效87.8%、90.7%,说明使1、表2)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防治小麦病害试验==×100%×100%×100%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病穗率)-处理区病情指数(病穗率)(各级病株数×相对级数值)枯白穗数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病穗率)调查总株数×9调查总穗数4.74.74.54.73.71.92.819.623450.810.810.770.810.990.370.604.6978.992.186.5—10001000100010000.3750.0750.251.3523451.20.30.93.972.294.481.5—河南农业2020年第11期(上)40 mL,与当地常规用药45%戊唑·福美双悬浮剂每667 m 2用药量80 mL 相比,降低化学农药50%,降低了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保护了天敌,提高了小麦的品质,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冬小麦土壤水热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冬小麦土壤水热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冬小麦土壤水热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目录一、内容概要 (3)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二、材料与方法 (7)1. 试验材料 (7)供试冬小麦品种 (8)供试土壤类型 (9)供试覆盖材料 (9)2. 试验设计 (10)试验区划分 (11)对照设计 (12)数据采集与测定方法 (13)三、结果与分析 (15)1. 土壤水分变化规律 (16)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 (16)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湿度的影响 (17)2. 土壤温度变化规律 (19)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温度变化趋势 (19)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20)3. 冬小麦光合作用特性 (22)不同覆盖方式下冬小麦光合速率变化 (23)不同覆盖方式对冬小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指标的影响 (24)4. 光响应曲线特征 (25)5. 生长周期及产量构成因素 (26)不同覆盖方式下冬小麦生长周期的变化 (27)不同覆盖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28)四、讨论 (29)1. 覆盖方式对土壤水热特性的影响机制 (30)覆盖材料对土壤保水性能的作用机理 (32)覆盖方式对土壤温度调节的效应 (33)2. 覆盖方式对冬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机制 (34)覆盖方式对光合作用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34)覆盖方式对光合产物积累的影响 (35)3. 覆盖方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37)覆盖方式对冬小麦生长速度、分蘖数的影响 (38)覆盖方式对冬小麦千粒重、产量构成的影响 (39)五、结论与建议 (41)一、内容概要本论文深入探讨了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冬小麦土壤水热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旨在揭示覆盖种植技术在提高旱地作物产量和品质方面的潜力。

研究采用田间试验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评估了传统覆盖(如秸秆覆盖)与新型覆盖(如有机肥覆盖、覆膜+秸秆覆盖)对旱地冬小麦生长环境、土壤理化性质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不同药剂搭配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比较

不同药剂搭配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比较

小麦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是产量仅次于玉米的世界第二大粮食作物,世界上有43个国家,约40%的人口以小麦为主要食粮。

我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小麦的种植面积近年来相对稳定,平均每年种植面积保持在2400万hm 2以上,据2020年4~5月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小麦产量为1.36亿t ,进口总量359.3万t 。

我国小麦菌病产生的危害要远高于虫害,其中发病范围较广、传播速度较快的菌病当属小麦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是一种可以通过空气广泛传播的低温型真菌病害,易发病季节通常为每年的3月份,其病原菌为小麦条锈病菌,该病菌耐低温,也可在夏季以夏孢子的形态继续存活,一旦流行会对小麦造成极大的危害,甚至有可能导致绝收。

常用的小麦锈条病防治药物有腈菌唑、三唑酮、丙环唑、烯唑醇、叶菌唑等[1]。

本试验选取三唑酮及福美双两种药剂,比较其单独使用及搭配使用效果,以期得出安全高效的防治比例,为农业养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试验小麦品种:烟农999(抗病性接种鉴定为慢条锈病);菌种:CYR33和CYR34的混合菌(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提供);试验用具:锄头、喷雾器、农用地膜、小麦脱皮机(曲阜全鸿商贸有限公司);试验药剂:三唑酮(20%乳油,上海悦联化工有限公司)、福美双(50%可湿性粉剂,山东百农思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本试验设置6个处理组,分别为T1(单独使用三唑酮)、T2(单独使用福美双)、T3(三唑酮+福美双1∶1)、T4(三唑酮+福美双1∶6)、T5(三唑酮+福美双1∶12)、T6(三唑酮+福美双1∶16),对照组不施用任何药剂。

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

1.2播种时间、地点与试验设计1.2.1播种时间及地点于2018年10月12日在烟台市牟平区东油坊选择麦田播种。

1.2.2试验设计及日常管理选择相对独立的210m 2田块,平均分成21个10m 2(2m ×5m )的试验区,试验区之间刨沟分开,使试验区之间形成隔离的菌源环境,按照每亩15kg 的量播种,每个试验区播种224g 种子,每行间距0.4m ,共种植10行。

11个优质小麦品种对小麦白粉病抗性的初步鉴定

11个优质小麦品种对小麦白粉病抗性的初步鉴定

11个优质小麦品种对小麦白粉病抗性的初步鉴定胡锐;邢彩云;吴营昌;沙广乐;李丽霞;杨爱华【摘要】于2009年、2010年连续2 a采用自然苗圃法对郑州市推广种植的优质小麦品种进行了白粉病抗性鉴定.在供试的11个小麦品种中,无白粉病免疫及高抗品种,其中郑麦366在2009年、2010年的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42.27、15.18,均极显著低于对照品种郑麦9023,其相对抗病指数分别为0.56、0.70,属于中抗品种.周麦18、郑育麦9987为中感品种,周麦23、郑农16、豫麦34号、西农979、新麦18、郑农17、矮抗58、郑麦9023为高感品种.建议生产上推广应用郑麦366、周麦18和郑育麦9987小麦品种.%The resistance of 11 high-quality wheat cultivars promoted in Zhengzhou city to wheat powdery mildew was continually identified under natural condition from 2009 to 2010. Among 11 materials tested,no cultivar was immune or highly resistant to wheat powder mildew. The average disease index of Zhengmai 366 was 42.27 in 2009,and 15.18 in 2010,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astivecultivar(Zhengmai 9023), while the relative resistant disease index was 0.56 and 0.70,respectively,thus Zhengmai 366 belonged to mid-resistant cultivars. Zhoumai 18 and Zhengyumai 9987 were mid-susceptive cultivars. Zhoumai 23, Zhengnong 16, Yumai 34, Xinong 979, Xinmai 18,Zhengnong 17,Aikang 58 and Zhengmai 9023 were highly susceptive cultivars. It was suggested that Zhengmai 366, Zhoumai 18 and Zhengyumai 9987 should be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in production.【期刊名称】《河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40)005【总页数】3页(P108-110)【关键词】小麦;白粉病;抗病性;鉴定【作者】胡锐;邢彩云;吴营昌;沙广乐;李丽霞;杨爱华【作者单位】郑州市植保植检站,河南郑州450007;郑州市植保植检站,河南郑州450007;郑州市植保植检站,河南郑州450007;郑州市植保植检站,河南郑州450007;郑州市植保植检站,河南郑州450007;中牟县植保植检站,河南中牟4514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5.121.4+6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小麦从幼苗期至成株期各生育阶段均可受白粉病菌的侵染。

2019-2020年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马桥镇小麦品种示范试验

2019-2020年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马桥镇小麦品种示范试验

为发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育种科研优势,推促品种成果转化利用,尽快了解新品种的适应生态区域,实现良种与生产条件相对应,2019年开展了小麦品种示范试验[1-3],鉴定筛选出西农1353、西农1355、西农1098、西农833等4个小麦新品种可以在本地示范推广。

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坐落在安徽省新马桥原种场院内,地势平坦、排灌方便、交通便利。

前茬作物为玉米。

1.2参试品种参试品种共13个,分别为西农1353、西农1355、西农1401、西农1098、西农833、西农281、西农286、西农8087、西农8097、西农853、西农864、西农875、周麦18。

1.3试验设计试验共设13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其中以周麦18作对照(CK )。

不设重复,随机排列[4-6],小区面积66.7m 2。

1.4试验实施10月15日施基肥,基肥施用丰原生产的有机肥料750kg/hm 2、氯化钾150kg/hm 2、磷酸二铵300kg/hm 2、尿素300kg/hm 2。

10月16日采用机械播种,播种量为135kg/hm 2。

2020年2月28日人工中耕除草。

3月20日追施尿素150kg/hm 2。

4月15日采用吡虫啉、氯氟氰菊酯防治蚜虫[7-8]。

5月30日机械收获。

1.5试验期间气候特点秋种时土壤墒情较差,通过造墒,小麦出苗整齐一致,无缺苗断垄现象。

播种时日平均温度15℃,小麦出苗较快。

进入2019年11月上旬气温偏高,光照适宜,11月12—14日降雨,旱情解除,利于小麦分蘖生长[9-11]。

12月日平均温度高于2℃,小麦一直未停止生长。

进入2020年1月气温偏高1.5℃,11月下旬降雨、降雪较多,小麦根系发育较差。

2020年2月平均气温7℃,较往年高2℃,2月16日出现强降温,造成部分发育早的品种主茎穗受冻,2月底小麦陆续进入返青拔节期。

3月29日出现低温,造成部分品种顶部虚尖。

陈仓水地节水型小麦主推品种筛选试验总结

陈仓水地节水型小麦主推品种筛选试验总结

为了进一步加强小麦栽培技术研究,发挥优质小麦品种优势,以期筛选出适合陈仓区种植的高质高效品种,按照省市安排,陈仓区完成了2021-2022年水地节水型小麦主推品种筛选试验。

一、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安排在陈仓区虢镇东阳种粮托管有限公司优质粮油高效创新种植模式试验示范园。

该试验田块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灌溉条件。

托管公司经营管理运行良好,前茬作物玉米。

二、试验品种及处理1、试验品种本年度采用把强筋组、中强筋组及中筋组三组合并为一组的试验方案。

其中强筋组参试品种5个,中强筋组参试品种3个,中筋组5个,合计13个品种。

强筋组试验品种为西农511、西农20、伟隆169、中麦578和金麦1号;中强筋组为西农235、西农059、巨良8079;中筋组为西农822、中麦30、农大1108、西农100和西农99。

2、试验设计试验地各品种基本苗均为18万株/亩,4个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13平方米(长4米,宽3.25米,行距25厘米,12行/区),重复之间走道100厘米,处理之间留25厘米,采用人工播种。

三、试验田间管理前茬为玉米,灌溉方式为井灌。

10月18日播种,亩播种量按照播量要求播种,旋地2次,结合整地亩施根美土美生物有机肥200.0公斤,奥特尔52%(27-16-9)复合肥60公斤。

由于前茬收获的是青贮玉米,几十吨的青贮机和重型拉运车对地的镇压非常厉害,大型拖拉机深翻的地都是大泥块,旋耕1次还是小坷垃,影响小麦出苗和生长。

吸取往年教训,种植大户整地质量差、出苗差的问题,旋耕2次,东西方向旋耕1次,南北方向再旋耕1次,把地整好。

11月19日冬灌1次,冬灌有利蓄墒保墒,踏实土壤,破碎坷垃,促进冬前分蘖,有利根系下扎,水的比热大,预防冬季突然降温。

冬前12月15日趁降雪每亩追施尿素5公斤,促进小麦冬前健壮生长,冬前分蘖达到2-2.5个,次生根达到4-7条。

1月13-14日试验地人工浅锄1次,弥合土壤裂缝。

3月4日亩用10%唑草酮可湿性粉剂13克+20%苯黄隆可湿性粉剂8克,兑水30公斤喷雾,防治婆婆纳、播娘蒿、猪殃殃等阔叶杂草;间隔7天,3月11日亩用30克/升甲基二磺隆30毫升+280克/升烷基乙基磺酸盐90毫升+15%炔草酯微乳剂15克,兑水30公斤喷雾,防治多花黑麦草、节节麦、野燕麦、蜡烛草等禾本科杂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量 收入 上等稻米 中等稻米 下等稻米 均价 品种 (kg/亩)(元/亩) (%) ( %) (%) (元/亩)
西农优30 原品种
六、评价指标
6、消费者调查
通过对制作调查问卷等方式对消费者进 行跟踪调查,了解消费者对“西农优30”稻 米的评价和欢迎度。
七、试验总结
根据试验中所记载的数据,得出某县引 进西农优30是否存在明显优势,并确定最 适种植日期及最适播种密度,使西农优30 的到最佳的产量。
5、适时收割
六、评价指标
1、主要生育时间记载
表1 主要生育时间记载
品种 西农优30 原品种
播种期 月 日 月 日
出苗期 月 日 月 日
开花期 月 日 月 日
结实期 月 日 月 日
收获期 月 日 月 日
生长历时 天 天
六、评价指标
2、主要农艺性状和倒伏情况比较
在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测量各种植区10株平均株高,茎围和叶色,以 及在大风天气过后,观察水稻的倒伏情况。
表 2主要农艺性状和倒伏情况观察比较
生长期 营养 生长期 生殖 生长期
品种 西农优30
株高(cm)茎围(cm)
叶色
倒伏情况
原品种 西农优30 原品种
六、评价指标
3、病虫害情况观察
表3 病虫害情况观察
主要病虫害 稻瘟病 纹枯病 稻飞虱 螟 虫 其 他 严重度 发病率(%) 病情指数 发病率(%) 病情指数 发病率(%) 病情指数 发病率(%) 病情指数 发病率(%) 病情指数
营养生长期
西农优30 原品种
生殖生长期
西农优30 原品种
六、评价指标
4、比较各品种果实的长成情况。 表4 果实长成情况比较
品种 西农优30 原品种 果实饱满度 色泽 每百粒重量 (g) 每穗产米量 每穗稻壳重量 (g) (g)
六、评价指标
5、观察、记录稻米的产量和收入情况等主要经 济性状。 表5 主要经济性状比较
在某县的推广实施方案。
三 、 试 验 地 的 选 择
选择某县有代表性,适宜 水稻生长的土地。土壤肥力中 上等,肥力均匀、地面平整, 中低海拔,排灌方便的地块。
1、品种比较
四 、 试 验 设 计
重复Ⅰ 西 原
重复II 原 西
“西”代表西农优30 “原”代表原品种
实验人员在水稻生长期观察水稻生长情况, 在收获季节,每块田取5个实验点,每点1平方米 左右进行实产测定,对比两种品种产量及产品质 量,得出两种品种各自的特点。
2、探讨种植的最佳密度及种植时间
四 、 试 验 设 计
以A代表种植密度 A1:3.5万每亩 A2:4万每亩 A3:4.5万每亩 A4:5万每亩 A5: 5.5万每亩
以B代表播种期 B1:5月20日 B2:6月1日 B3:6月10日
重复Ⅰ
重复II
重复Ⅲ
B1
B2 A2 B1 B3 B3
B1 B2 B1 A1 B3 B2 B1 A5 B2 B3 B3 A4 B2 B1 A1 A2 A5
3、好气性水浆管理
五 、 田 间 管 理
(1)幼苗期(出苗至三叶期) (3)无效分蘖期(时间7月份)
(2)有效分蘖期(叶令6-7张,时间6月底至7月初) (4)拔节孕穗期
(5)抽穗扬花灌浆结实期(时间9月-10月份)
4、病虫草防治
五 、 田 间 管 理
病虫害: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螟虫等病虫 害。源自B3 A3 B2 B1 B2
B1 B3 B2 B3 B1 B1 B3 B2 B2 B3 B1
四 、 试 验 设 计
A1
B2 B3 B3
B2 B1 B3
A2
A3
A4
A3
B2 B1 B1
A4
B3 B2 B2
A5
B1 B3
1、育秧和移栽:
五 、 田 间 管 理
适宜播期5月中下旬至6月初 抛秧每亩基本苗4-5万
早播有利于高产
稀播培育壮秧,每穴栽两粒谷苗
2、肥料运筹、增施磷钾
五 、 田 间 管 理
全生育期肥料运筹应掌握“前重、中控、后补” 原则。
每亩施纯氮15-17公斤,基面肥施总肥量 的30-40%,分蘖肥施总肥量的45-50%,分蘖 肥要求在二叶一心期,分蘖肥分2次施,第一 次施后隔5-7天再施一次,达到壮苗早发;肥 用量占总肥量的15-20%左右。 在肥料运筹上,要注意增施磷钾肥,使N: P:K之比力争达到1:0.3:0.3,丰产方力争 达到1:0.5:0.5为好。
化学除草: 直播:播后2-3天每亩用40%直播青wp(可湿性粉剂) 60克兑水30Kg均匀喷雾,注意施药时田间土壤必须湿 润,畦沟有水,稻谷必须有根,田板要求平整,施药 后一天灌薄层水,三天后正常水浆管理。 移(抛)栽:栽后5-7天,亩用50%千手wp60克拌肥均 匀撒施,田间保持水层3-5厘米,水层保持5-7天。
西农优 30
推广试验设计
一 、 品 种 概 况
西农优30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
重庆西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供资金
西南大学培育而成 “外源DNA导入水稻育种新技术及应用研究”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快速准确鉴定水稻孢子体 不育系纯度”
二 、 实 验 目 的
通过实验了解“西农优30”的品质 特征,并结合某县当地的实际情况,通 过对品种比较的单因素设计、探讨西农 优30最佳密度和播期,并探究西农优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