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有哪些风俗习惯

合集下载

印度的习俗礼仪

印度的习俗礼仪

印度的习俗礼仪印度的习俗礼仪3篇印度的习俗礼仪1风俗习惯:印度有多种宗教,教徒对其所信仰的宗教皆十分虔诚,例如牛对印度教来说是神圣的动物,因此连牛漫步在街上,也不可冒犯它,很多印度教徒是素食主义者。

印度居民,尤其是女人皆不喝含酒精的饮料,锡克教(sikhs)及袄教(parsees)之信徒不准抽烟,回教徒则不吃猪肉,在印度有授受关系时皆须用右手,正统的回教徒不能喝任何含酒精的饮料,逢斋月之时,在日出到日落禁止一切饮食。

对印度的.女人不可行握手礼,打招呼时只能以合掌颔首的方式(类似祈祷的姿势),观光客到印度须留意拜会的对方是信奉何种宗教,不可逾礼。

若要参观宗教的圣物、庙宇时须穿着深色服装,并脱鞋,以示尊重。

新年的晚上,妇女们要用灯照丈夫的脸,以表示照去邪气,来年吉利。

小费:饭店要加10%的服务费,故不须另付小费,若是较高级的饭店还须课7%的奢侈税。

于机场或车站委托搬运行李时,每件应于柜台付1卢比小费,不必再付给服务员,搭乘计程车时通常多加车资的10%,但非必须。

印度的习俗礼仪2风俗习惯:印度有多种宗教,教徒对其所信仰的宗教皆十分虔诚,例如牛对印度教来说是神圣的动物,因此连牛漫步在街上,也不可冒犯它,很多印度教徒是素食主义者。

印度居民,尤其是女人皆不喝含酒精的饮料,锡克教(sikhs)及袄教(parsees)之信徒不准抽烟,回教徒则不吃猪肉,在印度有授受关系时皆须用右手,正统的回教徒不能喝任何含酒精的饮料,逢斋月之时,在日出到日落禁止一切饮食。

对印度的女人不可行握手礼,打招呼时只能以合掌颔首的.方式(类似祈祷的姿势),观光客到印度须留意拜会的对方是信奉何种宗教,不可逾礼.若要参观宗教的圣物、庙宇时须穿着深色服装,并脱鞋,以示尊重。

新年的晚上,妇女们要用灯照丈夫的脸,以表示照去邪气,来年吉利。

小费:饭店要加10%的服务费,故不须另付小费,若是较高级的饭店还须课7%的奢侈税.于机场或车站委托搬运行李时,每件应于柜台付1卢比小费,不必再付给服务员,搭乘计程车时通常多加车资的10%,但非必须。

印度有什么风俗习惯

印度有什么风俗习惯

印度有什么风俗习惯印度是一个人口很多的国家,印度的歌舞比较出名,无论是在电视里还是在生活中,印度人都比较爱唱唱跳跳,那么印度人平时都会有哪些风俗习惯有什么呢?下面是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印度的宗教习俗印度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

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和锡克教均起源于印度。

此外,主要的世界宗教如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等在印度都有信徒。

(一)印度教印度教是公元前2000年随着雅利安人进入印度而兴起的。

印度教没有单一的信条,多数印度教徒是多神论者,他们崇拜三大神:“创造神”梵天,“保护神”毗湿奴和“破坏再生神”湿婆。

这些神象征宇宙间各种力量。

印度教的主要经典有《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和四部吠咤经等。

印度教认为人类灵魂永存,宣传因果报应和人生轮回,即所谓灵魂的转世。

虔诚的印度教徒一般愿望是获得解脱,即脱离生死轮回,在一种永恒的状态之中获得安息,这种状态叫做梵我合一、印度教还主张非暴力,不杀生。

在印度众多宗教中,印度教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影响最大,印度现有印度教信徒约8亿多。

(二)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印度主要宗教之一,某某某人数仅次于印度教徒人数,约1.3亿人。

伊斯兰教是在公元11世纪后随着某某某入侵印度而传来的。

13世纪初至19世纪中叶,某某某势力曾先后在北印度建立了德里苏丹国和莫卧尔帝国,某某某教成为居统治地位的宗教和思想体系之一、但由于印度复杂的社会和历史原因,印度一直未能形成一个某某某为主体的国家。

伊斯兰教是一种严格的一神论教,只相信一个真主(安拉),主张该教信仰者亲如手足、一律平等和建立无种姓等级的社会。

印度是世界上某某某三大生活和文化中心之一、印度某某某与印度其他人种属同一血统,有着相似的文化传统,主要分布于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北方邦、阿萨姆邦、西孟加拉邦、喀拉拉邦和比哈尔邦等地区。

(三)佛教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至5世纪的古代印度,由乔达摩·悉达多创立。

他被佛教徒敬称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

印度的社交礼仪

印度的社交礼仪

印度的社交礼仪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印度的社交礼仪》的内容,具体内容: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礼仪方面也是很注重的。

那么具体有哪些呢?下面我和大家一起学习知识。

印度社交礼仪传统的见面礼印度人在见到熟人和客人时都双手合十,举于胸前...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礼仪方面也是很注重的。

那么具体有哪些呢?下面我和大家一起学习知识。

印度社交礼仪传统的见面礼印度人在见到熟人和客人时都双手合十,举于胸前,并面带微笑地道一句"纳玛斯戴"(Namaste)。

这是印度的传统见面礼。

"纳玛斯戴"在印度语中是一个表示吉祥和尊敬的词语。

印度人在见到自己最敬重的人时则要行触脚礼,即见面后俯下身去触对方的脚,然后再摸一下自己的额头。

这是表示对尊敬者的最高礼节。

印度礼仪现代的城市居民见面时更多地是行握手礼。

但千万要注意的是,决不能伸出左手和别人握手,因为印度人认为左手是不洁的(上厕所时用左手掬水清理排泄物),用左手握手被视为是对人的不敬和污辱。

印度人的家里一般都铺有一块地毯,客人和主人均席地盘膝而坐,即"结跏趺坐",将两脚交叉叠放于两腿之上,双手放在双膝上。

现在城市居民更多地使用沙发和椅子,但仍有不少人爱在沙发上盘膝而坐。

印度人基本社交礼仪1、双手合十:是伴随"那摩斯戴"的身体语言。

一般是双手合十于胸前,或举手示意。

两手空着时,则合十问候;若一手持物,则举右手施礼,切不可举左手。

合十的高低也有讲究。

对长者宜高,两手至少与前额相平;对晚辈宜低,可齐于胸口;对平辈宜平,双手位于胸口和下颔之间。

2、拥抱:也是常见之礼。

若久别重逢,或将远行,或有大事发生等,则要拥抱。

拥抱时,彼此将双手搭在肩上,先是把头偏向左边,胸膛紧贴一下,然后把头偏向右边,再把胸紧贴一下,有时,彼此用手抚背并紧抱,以示特别亲热。

3、摸足:是行大礼。

在很重要的场合,对于特别尊敬的长者用额头触其脚,吻其足,或摸其足。

印度的民俗节日和庆典

印度的民俗节日和庆典

印度的民俗节日和庆典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节日和庆典。

这些活动反映了印度人民的信仰、文化和传统。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著名的印度民俗节日和庆典。

1. 拉克希米普拉节(Raksha Bandhan)拉克希米普拉节是兄弟姐妹之间的重要节日,被视为是家庭纽带和兄弟姐妹之间深厚感情的象征。

在这一天,姐姐会在弟弟的手腕上系上一个红色的丝带,以保护他们免受任何危险和邪恶的力量。

弟弟则会向姐姐献上一份礼物,并保证照顾和保护她。

这个节日不仅加强了家庭关系,也鼓励了兄弟姐妹之间的相互关爱和支持。

2. 侯利节(Holi)侯利节是印度最具盛名的民俗节日之一,也被称为“色彩节”。

庆祝活动通常在春季进行,人们会聚集在一起,相互泼洒鲜艳的颜料和水。

这个活动象征着坏掉的事物被火烧,好运降临。

除了彩色的庆祝,人们还会合唱歌曲、跳舞、享受美食和社交活动。

侯利节展示了人们对快乐、友谊和团结的追求。

3. 甘地诞辰日(Gandhi Jayanti)甘地诞辰日是纪念印度独立运动领袖莫哈达斯·甘地的节日,也是印度国庆日之一。

每年的10月2日,人们会举办各种纪念活动,包括座谈会、讲座、文化表演和慈善活动等。

这一天是向甘地先生的非暴力和和平理念致敬,也是激励人们秉持这些价值观实现社会和平与和谐的时刻。

4. 迦南那瓦迪(Ganesh Chaturthi)迦南那瓦迪是为了纪念象头神迦南那所举办的十天节日庆典。

人们会雕刻迦南那神的形象,并将其安置在家中或公众场所供人们膜拜。

这个节日以欢快的音乐、舞蹈和庆祝活动为特点,人们向神祈福,希望获得智慧、幸福和繁荣。

5. 琥珀节(Diwali)琥珀节被认为是印度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被称为“光之节”。

每年的十月或十一月,人们会燃起无数彩灯和蜡烛,庆祝光明战胜黑暗的胜利。

在这一天,人们会进行庆祝活动,如燃放烟花、戏剧表演、互送糕点和礼品。

琥珀节象征着新的开始、祝福、繁荣和家庭团聚。

印度的民族风俗特点

印度的民族风俗特点

印度的民族风俗特点印度是个神奇的国度,国人常常亲切的称之为印度阿三。

你了解印度的民族风俗特点吗?你想了解印度的民族风俗特点吗?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印度的民族风俗特点,一起来看看吧。

印度的民族风俗特点之出生在印度的传统上十分重男轻女,因为女儿结婚时,父母必须准备一笔丰富的嫁妆,如果没有嫁妆,女儿是嫁不出去的。

而这对于贫穷人家而言,确实是一项庞大的负担。

印度人如果生下的是女儿时,会用拍手示意,代表两手空空来也。

但如果生的是儿子时,那就大大不同了,家人会立刻敲锣庆祝,表示儿子将来娶老婆时,可以带来响当当的嫁妆。

印度人庆祝小孩出生与平安成长的方式,就是到寺庙进行「普迦仪式」、唱颂祈祷文,然后和亲朋好友举行餐宴。

印度小孩出生后,父母都会找人为他们占卜,小孩的名字多半取自英雄或神祇.小孩的生辰八字尤其受到重视,因为这可以决定小孩未来的婚姻对象。

印度的民族风俗特点之葬礼印度教徒死亡时,都会在河坛举行火葬仪式。

印度教徒去世后,家人会以黄色或白色绢布包裹尸体,然后放在两根竹制担架上,以游行方式抬到河坛火葬地点。

传统上,将死者抬送到火葬场的任务,应该由家属担任,但是现在大部份的人都交给专人处理。

在印度,专门处理丧葬事宜的人,都是被视为种姓地位最低的贱民。

一般送葬的仪式都非常简单,但是比较富有的人家,可能会请乐师在前面演奏,浩浩荡荡地游行。

火葬前,死者的长子必须手持油灯绕行遗体3次,当火葬柴堆被点燃时,死者长子必须将头发剃光,只在后脑勺留一小撮,然后到河里沐浴净身。

火葬结束后,死者骨灰会被扫到河里,代表灵魂已经脱离躯壳、得到解脱。

印度的民族风俗特点之婚礼印度人的婚礼是社会地位的代表,也是一生中最重大的仪式。

印度青年到了适婚年龄,都会由父母代为寻找社会阶级、语言、区域、背景相同,以及星相可以配合的对象。

印度婚礼仪式相当繁琐,结婚之前,双方家长会透过充当媒人的祭司讨论嫁妆事宜,女方必须答应男女提出的嫁妆数量后,双方才选定黄道吉日、开始筹备婚礼。

印度风俗和禁忌

印度风俗和禁忌

印度风俗和禁忌俗话说入乡随俗,往往因为我们因为无心的举动搞得双方都尴尬,那就没有必要了,所以今天普及一下印度风俗和禁忌。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印度风俗和禁忌,供大家阅读!印度风俗民俗印度的民俗很多,这里把主要的民俗作简要介绍。

婴儿命名礼,就是孩子出生后,要请祭司和众乡亲到家里来,举行命名仪式。

剃发礼,印度教徒家的男孩刚满3岁时,要请祭司、理发师、众乡亲,搭彩棚,划方阵、画图案、撒大米,举行仪式。

拜师礼,印度教徒的男孩子在5~8岁期间要举行此礼,拜师礼也叫入法礼。

这是印度在梵行期必须进行的礼仪。

父母把男孩洗浴打扮后,送给宗教导师,导师要送给男孩离家苦修的衣服、腰带、绶圣带、兽皮衣、木棍等物,男孩要向太阳祈祷,导师诵经,仪式结束后,男孩去导师家同住、学习直到梵行期结束(约1~4年),才能回家,开始过家居期。

印度教徒认为,人生渺小、孤独、寡闻,为了弥补其不足,就要走遍天下,增长知识。

同时又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是罪孽深重,为了使这无边的轮回之苦消除干净,就要接受大自然和社会的磨炼。

因此,打禅修炼、流浪乞讨比起饱食终日、居家无忧的生活要神圣、洁净。

于是,他们把人生分为四个时期,最后一个就是苦行期。

这样就出现了苦行僧。

他们摒弃物质享受,追求心灵解脱,离家出走,寻找深山野林或理想之地,或祈祷,或云游,或狂叫,或静坐鹅卵石上、蚂蚁窝边、荒山树下,耳不闻,目不视,有的就此涅粲超升.离开人世烦恼。

有的苦行僧习练瑜伽术,怀有一身绝技。

印度的节日之多是世界闻名的,政治性的节日是独立日、共和国日。

独立日是纪念1947年8月15日,印度从英国殖民统治下获得独立的节日。

每年要举国庆祝,在首都及其他地方兴行盛大群众性庆典,总统及政府要员出席,讲话、升国旗、游行等。

每年的1月26日是共和国日,这是印度共和国成立的日子,庆祝大会很隆重,事前准备好长时间,搭检阅台、看台,排练队形,设计和制作彩车等,群众大会人很多,要举行阅兵式、群众游行、总统发表讲话,检阅三军,各地的各种各样的采车设计制作得十分别致美观,在整个过程中还要展示大炮、飞机、军舰、导弹及各种武器的模型和各个兵种,还有详细的解说词在广播中播放,整个仪式需好几个小时。

印度的礼仪及禁忌须知

印度的礼仪及禁忌须知

印度的礼仪及禁忌须知如果你是准备去印度,那么你就要知道印度的礼仪以及禁忌哦。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印度的礼仪及禁忌须知,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印度的礼仪印度居民大多信奉印度教,其次为伊斯兰教、、锡克教。

在印度,月亮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

印度人相见应递英文名片,英语是印度的商业语言。

主客见面时,都要用双手合十在胸前致意。

口中念着:“纳玛斯堆”(梵文:“向您点头”,现在表示问好或祝福)。

晚辈在行礼的时候弯腰摸长者的脚,表示对长辈的尊敬。

男子不能和妇女握手。

许多家庭妇女忌讳见陌生男子,不轻易和外人接触。

但如果邀请男人参加实社交活动时应请他们偕夫人同来。

一般关系的男女不能单独谈话。

印度人是用摇头表示赞同,用点头表示不同意。

人们用手抓耳朵表示自责;召唤某人的动作是将手掌向下摆手指,但不能只用一个指头;指人时也要用整个手掌,不能用一两个指头。

到印度庙宇或家庭做客,进门必须脱鞋。

迎接贵客时,主人常献上花环,套在客人的颈上。

花环的大小长度视客人的身份而定。

献给贵宾的花环既粗又长,超过膝盖。

给一般客人的花环仅到胸前。

妻子送丈夫出远门,最高礼节是摸脚跟和吻脚。

到印度家庭做客时,可以带水果和糖果作为礼物,或给主人的孩子们送点礼品。

用右手拿食物、礼品和敬茶,不用左手,也不用双手。

就餐的时候,印度教徒最忌讳在同一个容器里取用食物。

也不吃别人接触过的食物,甚至别人清洗过的茶杯,也要自己再洗涤一遍后才使用。

喜欢分餐进食,注重菜品酥烂,一般口味不喜太咸,偏爱辣味。

主食以米饭为主,对面食中的饼类也感兴趣。

不吃菇类、笋类、木耳。

信奉印度教和锡克教的人,忌讳吃猪肉,牛肉。

他们一般不喝酒,因为喝酒是违反宗教习惯的。

但有喝茶的习惯,方式是“舔饮”,也就是把奶茶盛在盘子中,用舌头舔着喝。

印度人最不喜欢吃大荤,吃素食的人较多,等级越高,吃荤越少。

喜欢中国的粤菜、苏菜。

忌讳白色,习惯用百合花作悼念品。

他们忌讳弯月图案,视1、3、7为不吉祥数字,和印度人交谈,要回避有关宗教矛盾、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工资以及两性关系的话题。

【最新】印度的礼仪及禁忌-范文word版 (5页)

【最新】印度的礼仪及禁忌-范文word版 (5页)

【最新】印度的礼仪及禁忌-范文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印度的礼仪及禁忌
你知道印度的礼仪和禁忌吗?如果你准备去印度,就让小编为您推荐印度的礼仪和禁忌文章,给您提供参考!
印度的礼仪及禁忌
1握手寒暄印度是亚洲文明古国,相互交往十分注重礼节。

印度人与友人见面时,通常是双手合掌或举手,口念一句“纳马斯卡拉”(Namaskara)意为“向你致意”。

但合掌或举手的姿势、高低大有讲究,对长辈宜高,以示尊敬;对平辈宜平,以示对等;对幼辈则低,以示关怀。

有时也相互拥护,两手互搭对方肩膀,以示亲热。

如遇迎候嘉宾,则往往敬献花环,并套挂在客人脖子上,表示由衷的欢迎。

如你的脖子上被戴上了一个花环,这是印度人对你的尊敬。

你应马上取下来,以此表示你的谦虚。

当被介绍时,习惯上都应握手,并在告辞时再次握手。

当一个男人被介绍给女士时,男的不可与之握手,而必须向女士行印度教
的“合十礼”。

2姓名称呼与印度人交往,除非关系极好,否则不要以名字相称,而应该
称为:某先生、某夫人、某小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度有哪些风俗习惯
印度有哪些风俗习惯印地语是印度国语,英语为官方语言和商业用语。

印度各地大小寺庙和殿塔比比皆是,进入寺庙大殿都要脱鞋,但允许穿袜子。

有时能够在大殿旁租用套鞋,穿上即可入殿。

进入锡克庙时,头上必须罩一块洁净的布,如手绢等。

虔诚的印度教徒有早睡早起的习惯。

每天清晨冲完凉后做祷告,然后才开始工作。

教徒们常在河水(特别是“圣河”恒河)中沐裕他们相信,入河沐浴,可以洗刷过错。

牛被印度教教徒视为“圣兽”,印度教不准吃牛肉,印度虽有养牛业,但只能提供牛奶、黄油及牛粪作燃料,喝牛奶允许的,也有少数地方用牛牛做民间运输和耕地。

在印度的一些城市、乡村里,老牛、病牛、
残牛比比皆是,牛可以到处自由游荡,神圣不可侵犯。

这么多的牛,成为国家的一个负担。

印度僧侣每年还要举行一次仪式,叫“波高”,表示对牛的尊敬。

他们还和商人举办了许多“圣牛养老院”,将那些年迈体弱,不能自己觅食的老牛收养起来,一直到老死。

信奉伊期兰教的印度人不吃猪肉,虔诚的教徒不喝酒。

正统的锡克教徒不剪发,头上缠着头巾。

他们不吸烟,也不吃牛肉。

正统的穆斯林妇女一般不见男客,但邀请印度人参加社交活动时,也应邀请他们的妻子。

进行商业谈判时,他们会自自然然地说:“你们的资本比我们的多,所以,这一笔费用该由你们支付”。

外国商人和印度人谈生意的时候,就常常因遇到这种场面而闹得啼笑皆非,钱较多的人,或是较受欢迎的人应该付钱--他们认为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印度是一个讲礼节的民族,又是一个东西方文化共存的国度。

有的印度人
见到外国人时,能用标准的英语问候“你好”有的则用传统的佛教手势--双手合十。

印度教徒见面和告别多施双手合十礼,并互相问好祝安。

行礼时要弯腰触摸长者的脚。

印度人在双手合十时,总是把双手举到脸部前才算合十。

这种招呼,显得比握手高尚、文雅,令人有一种“仙风道骨”之感。

你必须注意的是,切莫在双手合十的时候,也同时点头(外国人在印度常有这种动作,容易引起当地人的嗤笑),那就破坏了亲切和气的气氛,显得有点不伦不类了。

在印度,迎送贵宾时,主人献上花环,套在客人的颈上,妻子送丈夫出远门,最高的礼节是摸脚跟和吻脚。

现在,城市中男女见面已多实行握手,表示亲热时还要拥抱。

在大多数地方,男人相见或分别时,握手较普遍。

男人不要和印度妇女握手,应双手合十,轻轻鞠躬。

男人不要碰女人,即使在公共场合也不要和女人单独说话,妇女很少在共场所露面。

印度人认为吹口哨是冒犯人的举动,是没有教养的表现。

他们认为把孩子放在浴盆里洗澡是不人道的。

因为不流动的水为死水,孩子浴后会遭灾、夭折的。

印度人喜欢谈论文化方面的成就、印度的传统以及外国的事和外国人的生活。

印度妇女喜欢在前额中间点有吉祥痣,其颜色不同,形状各异,在不同情况下表示不同意思,它是喜庆、吉祥的象征。

印度男女多有配带各种装饰品的习惯。

印度人身份悬殊,有等级制度,很重视身份。

甲某高乙某的等级,甲乙就不能平起平坐,要求相当严格。

在印度的孟买(Bombay),60%的人是素食主义者因此,宴请印度商人时,事先必须确认对方的习俗,是否是素食主义者。

印度,你若要进入印度教的寺庙,身上绝不可穿以牛皮制造的东西,穿上牛皮制造的东西,会被视为犯了禁戒,
皮鞋、皮表带、皮带、手提包等牛皮制品,都不得入其寺门。

印度人走进寺庙或厨房之前,先要脱鞋。

他们认为,若穿鞋进去,既不礼貌,也不圣洁。

不论男女老幼,统统把鞋放在门口,赤脚进去。

印度人爱喝茶,大多是红茶。

各种集会,中间休息时也备有茶水,招待客人自不必说。

在印度人家里吃饭时,客人可以给主人带些水果、糖作为礼品,也可以给主人的孩子带些礼物。

很多妇女不同客人聊天,也不同客人一起吃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