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物理安全与可靠性

合集下载

网络安全系统安全物理安全

网络安全系统安全物理安全

网络安全系统安全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和物理安全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安全体系。

网络安全主要关注网络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系统安全强调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而物理安全则关注建筑、设备等实体层面的安全性。

网络安全是指通过技术手段确保网络系统的安全性,防止非法入侵、数据泄露、隐私侵犯等风险。

网络安全包括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加密技术、权限控制等多个方面的措施。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在于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企业的商业机密以及国家的安全利益。

如果网络安全薄弱,黑客可能会入侵系统,窃取重要信息,甚至破坏整个网络系统。

系统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防止受到恶意攻击和不当使用。

计算机系统安全包括多个方面的措施,如操作系统的安全性、软件和应用程序的安全性、用户权限的管理等。

保障系统安全的措施有防病毒软件、强密码、定期备份等。

系统安全的重要性在于防止计算机系统被破坏、数据丢失,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和可靠。

物理安全是指通过实体措施保障建筑、设备等实体的安全性,防止非法入侵、盗窃、破坏等事件。

物理安全的措施包括布置门禁系统、安装监控摄像头、设立安保人员等。

物理安全的重要性在于保护贵重资产、防止非法侵入和破坏行为。

重要的信息系统、服务器房等都需要进行物理安全的保护,以免受到意外损坏和不当使用。

三者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和互动关系。

网络安全和系统安全是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的两个重要方面,网络安全通过技术手段保护系统安全,而系统安全则提供了网络安全的基础设施。

物理安全则为网络系统和计算机系统提供了实体层面的保护,阻止非法入侵和破坏行为的发生。

只有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和物理安全相互配合,才能构建一个完整的安全体系,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和物理安全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安全通过技术手段保护网络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系统安全保障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而物理安全则关注建筑、设备等实体层面的安全性。

网络安全测试中的物理安全与防护

网络安全测试中的物理安全与防护

网络安全测试中的物理安全与防护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网络安全测试成为组织和企业保护网络和信息系统免受外部威胁的重要手段。

除了常见的网络攻击和漏洞测试,物理安全与防护也成为网络安全测试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网络安全测试中的物理安全与防护措施及其重要性。

一、什么是物理安全与防护物理安全与防护是指通过实施一系列措施来保护组织和企业的设施、设备和资产免受盗窃、破坏、破坏和未经授权的访问等威胁。

在网络安全测试中,物理安全与防护强调保护服务器房、数据中心、网络设备、电源设备等实体设施免受物理攻击或损坏。

二、物理安全与防护的重要性1. 保护敏感信息和数据物理安全是保护企业敏感信息和数据的第一道防线。

通过限制物理访问权限、部署监控系统和报警系统等物理安全措施,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服务器房或数据中心,减少数据泄露和被窃取的风险。

2. 防止设备丢失或损坏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以及电源设备都是网络正常运行的关键组成部分。

如果这些设备丢失或损坏,会导致网络中断、数据丢失和服务中断等严重后果。

物理安全措施能够有效地防止设备被盗窃或损坏,确保网络的稳定运行。

3. 阻止物理攻击恶意攻击者可能会试图通过物理方式进入服务器房或数据中心,破坏网络设备、拆卸硬盘或更换设备等,进而获取敏感数据或操纵网络。

物理安全措施可以有效阻止这些恶意攻击,并提供及时的报警信息,使组织和企业能够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三、物理安全与防护措施1. 限制物理访问权限建立严格的访问控制机制是物理安全的基础。

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进入服务器房或数据中心,必要时还需配备门禁系统和刷卡机制,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进入。

另外,还应定期审查和更新员工的访问权限,及时处理离职员工的访问权限问题。

2. 部署监控系统和报警系统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控服务器房或数据中心的访问情况,掌握每一次进入的人员信息和时间。

同时,还应建立报警系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安保和网络管理员,并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

信息机房的安全与维护管理

信息机房的安全与维护管理

信息机房的安全与维护管理是指对信息机房进行全面的安全保护和定期的维护管理,以确保其正常运行,保障信息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信息机房是企业和组织的重要基础设施,承载着大量的关键业务数据和系统,因此对其安全与维护管理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和维护管理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物理安全管理1. 机房位置选择:应选择离火源和水源较远的地方,尽量避免位于地下室或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影响的地方,如低洼地带、地震、洪水等多发地区。

2. 进出通道控制:设立严格的出入口门禁系统,采用刷卡、指纹识别等技术,限制非授权人员进入机房,并留下日志记录。

3. 门禁监控系统:安装监控摄像头,全天候对机房的门禁进行监控,方便查看和追溯。

4. 防火措施:机房内应配置相应的消防设备,如灭火器、自动喷淋系统等。

定期维护消防设备,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火灾。

5. 温湿度控制:机房内应配置温湿度监测系统,保持适宜的温湿度范围,避免设备受潮、受热导致故障。

6. 电力供应备份:应配置UPS不间断电源和发电机组等备份设备,确保机房在断电情况下可以正常运行一段时间。

二、网络安全管理1. 网络防火墙设备:安装防火墙设备,对进出机房的网络流量进行监控和过滤,防止黑客攻击、病毒侵入等网络攻击。

2. 安全策略设计:制定合理的网络安全策略,包括网络接入控制、访问权限管理、网络隔离策略等,确保机房内部网络安全。

3. 数据备份与恢复:定期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并建立有效的数据恢复机制,以防数据丢失或损坏。

4. 定期漏洞扫描和安全检测:使用专业的漏洞扫描工具对机房内的服务器和设备进行定期的漏洞扫描和安全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

5. 员工安全教育和培训: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对网络安全的认识,防止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漏洞。

三、维护管理1. 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对机房内的服务器、网络设备和存储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2. 故障处理和排查: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定期进行故障排查和提前预防,减少由于设备故障导致的停机时间。

网络信息安全与物理安全的结合与保护

网络信息安全与物理安全的结合与保护

网络信息安全与物理安全的结合与保护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网络安全已经成为我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除了网络信息安全的保护,我们还应该注意到物理安全的重要性。

本文将探讨网络信息安全与物理安全的结合,以及如何保护这两个方面。

一、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与现状如今,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购物、在线支付,甚至可以远程办公。

然而,网络信息安全威胁也随之而来。

黑客入侵、网络诈骗、个人隐私泄露等问题屡见不鲜。

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变得不容忽视。

为了保护网络信息安全,个人和组织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网络防火墙的建设。

这可以通过设置密码、加密数据传输和使用防火墙软件等方式实现。

其次,定期更新和维护安全软件和系统,以防止已知漏洞被黑客利用。

此外,用户还应该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不轻易点击可疑链接或下载未经验证的文件。

二、物理安全的重要性与现状除了网络信息安全,我们也应重视物理安全。

物理安全是指保护实际设备、设施和资源免受损坏、失窃或未经授权访问的一种安全措施。

在数字化时代,物理安全同样至关重要。

物理安全风险包括但不限于硬件设备的损坏、盗窃、故意破坏以及未经授权的访问。

这些风险可能导致数据丢失、财产损失甚至停工。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物理安全。

首先,建立有效的门禁系统。

这包括使用电子门禁卡、安装监控摄像头和保安人员值班等措施。

其次,定期维护和保养重要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此外,加密重要数据、备份数据、定期巡检设备等也是保护物理安全的有效措施。

三、网络信息安全与物理安全的结合网络信息安全与物理安全并非孤立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只有将二者结合并兼顾,才能更好地保护企业和个人的利益。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使用物理设备来保护网络信息安全。

例如,设置防火墙和安全网关来防范网络攻击。

此外,使用加密设备、刷卡系统和指纹识别等物理安全措施来保护网络访问权限。

网络安全 物理安全

网络安全 物理安全

网络安全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与物理安全都是保障信息系统和数据安全的重要环节。

网络安全主要是指通过技术手段保护互联网、内联网、局域网等网络系统的安全。

网络安全攸关网络信息的安全传输、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如黑客攻击、病毒侵袭、网络诈骗等等。

为了保护网络的安全,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例如使用安全密码、定期更改密码,限制不必要的网络访问等。

其次,安装防火墙、杀毒软件等网络安全工具,及时检测和阻止潜在的安全威胁。

此外,定期对网络进行漏洞扫描,及时修补漏洞,避免黑客攻击。

网络安全还需要教育用户,提高其安全意识,不随便点击不明链接、下载不明文件,避免遭受网络攻击。

物理安全,顾名思义,是指通过物理手段来保护硬件设备、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等物理资产的安全。

物理安全的重点是防止人为的破坏、盗窃和灾害性的损毁。

物理安全的目标是确保设备和信息的可用性、保密性和完整性。

物理安全的主要措施包括门禁系统、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等。

通过这些控制措施,可以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进入机房、数据中心等重要场所,避免内部人员进行未经授权的操作。

另外,物理安全还包括保护数据存储设备的安全,例如使用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保护,防止泄露。

网络安全与物理安全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网络安全是物理安全的基础,没有网络安全就无法保障物理安全。

物理安全则提供了网络安全的保障,确保硬件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安全存储。

例如,如果没有物理安全措施,黑客可以轻松进入机房,从而获取服务器的控制权,进而攻击整个网络系统。

因此,网络安全与物理安全必须同时进行,相互支持,才能有效地保护信息系统和数据的安全。

总而言之,网络安全和物理安全都是保障信息系统和数据安全的重要环节。

网络安全主要是通过技术手段保护网络系统的安全;物理安全主要是通过物理手段保护硬件设备和数据存储设备的安全。

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信息安全管理中的物理安全要点与措施(一)

信息安全管理中的物理安全要点与措施(一)

信息安全管理中的物理安全要点与措施一、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安全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除了网络安全和系统安全之外,物理安全也是信息安全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物理安全在信息安全管理中的关键要点和有效措施。

二、物理安全的重要性在信息安全领域中,物理安全指的是保护计算机设备、网络设施和数据存储设备等硬件资源的安全。

物理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即使网络和系统安全得到了全面保护,如果实际硬件设备容易受到物理攻击或被盗窃,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都将受到威胁。

三、重要要点1.访问控制物理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要点是访问控制。

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进入控制区域或特定的物理空间。

这可以通过使用门禁系统、刷卡技术、生物特征识别等手段来实现。

访问控制应该在网络设备房间、数据中心和其他敏感区域进行严格实施,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进入。

2.监控系统另一个重要要点是安装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可以通过使用摄像头、传感器和报警系统来监测物理环境,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的威胁。

监控系统应该覆盖整个设施,特别是安全敏感区域,提供实时监控、录像存储和远程访问等功能。

3.灭火系统物理安全管理还包括针对火灾的措施。

在数据中心或其他设备房间中,使用灭火系统是非常必要的,以避免因火灾造成重要硬件设备和数据的损失。

灭火系统应该定期检查、维护和测试,确保其可靠性和有效性。

4.垃圾处理妥善处理机密信息的废弃物也是物理安全管理的重要要点之一。

所有涉及敏感信息的纸张、硬盘、磁带等必须安全销毁,以防止机密信息被盗取或恢复。

为了保护机密信息的安全,可以使用专业的废纸碎机、硬盘销毁机和磁带销毁机等设备。

四、有效措施1.设施布局设施布局应合理安排,将安全敏感区域与公共区域或访客区域进行分隔。

这有助于限制未经授权人员的接触,并增加物理攻击的难度。

重要设备和敏感数据存储设备应放置在安全房间或机柜中,以提供额外的保护。

2.安全设备安全设备的使用可以起到很大作用。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中的物理安全与设备管理策略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中的物理安全与设备管理策略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中的物理安全与设备管理策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安全已成为各个行业和组织不可忽视的问题。

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中,除了注重网络软件和数据安全外,物理安全与设备管理策略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中的物理安全和设备管理策略,并提出应对之道。

一、物理安全的重要性网络安全不仅仅局限于数字世界,它与现实世界的物理环境相互交织,因此物理安全是确保网络安全的基石。

物理安全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物理访问控制: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进入网络设备和服务器所在的机房。

此外,采用多重身份验证措施,如指纹识别、智能卡等,以增强访问控制措施的安全性。

2. 安全防护设施:机房应具备防火、防水、防尘等基本安全保障,以防止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对网络设备造成破坏。

此外,安装监控摄像头、入侵侦测系统以及报警装置,提高监控和报警的能力。

3. 数据线路安全:保护数据线路,防止未经授权的物理访问。

使用加密通信协议,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将关键设备和信号线路放置在安全区域,禁止外部人员接触。

4. 设备安全降级计划:制定设备安全降级计划,确保在设备被破坏或遭受攻击时,能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保障网络持续运行。

二、设备管理策略设备管理是网络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设备管理策略能够保证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设备管理策略:1. 设备清单和管理:制定设备清单,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版本、配置信息等,确保对所有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

设备管理需要对设备进行分类,设立维护规范,定期进行巡检和维护。

2. 配置管理:采用配置管理工具对设备配置进行备份和管理,确保设备的配置信息完整、准确且及时可用。

设备配置的更改应经过严格的审批和记录,避免误操作或恶意修改。

3. 软件更新和漏洞修补:定期对设备进行软件更新和漏洞修补,确保设备拥有最新的安全补丁,提升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避免遭受已知的安全漏洞攻击。

4. 设备日志和审计:开启设备的日志功能,记录设备的运行情况和关键操作,以及异常事件的发生。

网络安全与物理安全的结合

网络安全与物理安全的结合

网络安全与物理安全的结合在当今信息时代,网络安全和物理安全的结合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随着网络攻击的不断升级和物理安全风险的不断增加,将这两者相结合,形成一体化的安全策略,已成为保护个人、企业和国家安全的关键措施。

首先,网络安全与物理安全的结合是为了保护信息系统免受网络攻击和物理破坏。

网络攻击如黑客入侵、病毒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等,有可能导致信息系统故障、数据泄露以及重要设施的损毁。

而物理安全方面,如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机房、重要设备被盗等,同样会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造成威胁。

结合网络安全和物理安全,可以通过增强防火墙、加密通信、访问控制和视频监控等措施,全面保护信息系统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其次,网络安全与物理安全的结合可以提高安全监控和应急响应能力。

当网络攻击或物理安全事件发生时,结合两者可以迅速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

例如,通过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进行全面的安全监控,发现异常行为并及时进行报警和应急处置。

此外,网络安全和物理安全的结合还可以建立紧密的协同机制,使安全团队能够更快速地响应和恢复系统。

再次,网络安全与物理安全的结合可以提供更可靠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

传统的身份认证方式如密码、卡片等往往容易被攻击者窃取或伪造,导致安全漏洞。

而结合网络安全和物理安全,可以使用双因素认证、生物特征识别等更加安全可靠的认证方式,提高身份认证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此外,结合两者还可以建立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关键系统和设备,减少内部威胁的风险。

最后,网络安全与物理安全的结合对于保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在政府和军队领域,网络安全和物理安全的结合可以保障国家重要信息系统和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

在社会生活中,结合两者可以防止网络犯罪、个人隐私泄露和恐怖袭击等危害,维护社会的整体安全和稳定。

总之,网络安全与物理安全的结合是当前安全领域亟需关注和实施的重要任务。

通过结合两者,可以全面提升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用性,保护个人、企业和国家的利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2、设备安全
设备安全是指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的安全保护。它主要包括 设备的防盗和防毁,防止电磁信息泄漏,防止线路截获,抗电 磁干扰以及电源保护等六个方面。 (1)设备防盗 提供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的防盗保护。 安全功能可归纳为:使用一定的防盗手段(如移动报警器、数 字探测报警和部件上锁)用于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和部件,以 提高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和部件的安全性。
24
可用性和可维修性
系统可维修性有时用可维修度来度量。在给定时间内,将一失 效系统恢复到运行状态的概率称为可维修度。 可用性(Availability)是指计算机的使用效率,它以系统在执 行任务的任意时刻能正常工作的概率。系统可用性用可用度来 度量。系统在t时刻处于正确状态的概率称为可用度,用A(t)来 表示。 其计算方法为: A =平均无故障时间/ (平均无故障时间+平均修复时间)
(3) 媒体数据的防毁,防止意外或故意的破坏使媒体数据 的丢失。
23
可靠性
系统可靠性(Reliability)的定义是指从它开始运行(t=0)到 某时刻t这段时间内能够正常运行的概率。系统可靠性在数值的 度量中采取可靠度衡量。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在给定的条件 下,系统仍然能正确执行其功能的概率称为可靠度。
Staining of ion implant ROM array
Key=1010110... Sub micron probe station
Probing with eight needles
3、媒体安全
提供对媒体数据和媒体本身的安全保护。 (1)媒体的安全 提供对媒体的安全保管,目的是保护存储在媒体上的信息。 安全功能可归纳为两个方面: (1)媒体的防盗; (2)媒体的防毁,如防霉和防砸等。
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Meantime Between Failures)是指两次故 障之间能正常工作的平均值。故障即可能是元器件故障、软件 故障、也可能是人为攻击造成的系统故障。
计算机的可维修性是指计算机的维修效率,通常用平均修复时 间(MTRF)来表示。MTRF是指从故障发生到系统恢复平均 所需要的时间。
(3) 吸收泄漏的电磁信息(如通过特殊材料/涂料等吸收泄漏的
电磁信息)。
8
2、设备安全(续)
(4)防止线路截获 用于防止对计算机信息系统通信线路的截获和外界对计算机信 息系统的通信线路的干扰。 安全功能可归纳为四个方面: (1) 预防线路截获,使线路截获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2) 探测线路截获,发现线路截获并报警; (3) 定位线路截获,发现线路截获设备工作的位置; (4) 对抗线路截获,阻止线路截获设备的有效使用。
6
2、设备安全(续)
(2)设备防毁 提供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的防毁保护。 安全功能可归纳为两个方面: (1) 对抗自然力的破坏,使用一定的防毁措施(如接地保护等) 保护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和部件; (2) 对抗人为的破坏,使用一定的防毁措施(如防砸外壳)保护 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和部件。
7
2、设备安全(续)
环境安全:对系统所在环境的安全保护,如区域保护和灾难保 护。 设备安全:主要包括设备的防盗、防毁、防电磁信息辐射泄漏、 防止线路截获、抗电磁干扰及电源保护等; 媒体安全:包括媒体数据的安全及媒体本身的安全。
3
1、环境安全
对所在环境的安全保护,主要包括受灾防护和区域防护。
受灾防护
提供受灾报警,受灾保护和受灾恢复等功能,目的是保护计算 机信息系统免受水、火、有害气体、地震、雷击和静电的危害。 安全功能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3)防止电磁信息泄漏

用于防止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电磁信息的泄漏,从而提高系统 内敏感信息的安全性。如防止电磁信息泄漏的各种涂料、材料 和设备等。
安全功能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1) 防止电磁信息的泄漏(如屏蔽室等防止电磁辐射引起的信 息泄漏);
(2) 干扰泄漏的电磁信息(如利用电磁干扰对泄漏的电磁信息 进行置乱);
物理安全与计算机可靠性
1
物理安全概述
概念:物理安全是保护计算机网络设备、设施以及其它媒体免 遭地震、水灾、火灾等环境事故(如电磁污染等)以及人为操 作失误或错误及各种计算机犯罪行为导致的破坏。物理安全是 整个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前提。 人为的对物理安全的威胁包括: 偷窃 废物搜寻 间谍活动
2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9
2、设备安全(续)
(5)抗电磁干扰 用于抵抗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电磁干扰,从而保护系统内部的 信息。 安全功能可归纳为两个方面: (1) 对抗外界对系统的电磁干扰; (2) 消除来自系统内部的电磁干扰。
10
2、设备安全(续)
(6)电源保护 为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的可靠运行提供能源保障,例如不间断
电源、纹波抑制器、电源调节软件等。 安全功能可归纳为两个方面: (1) 对工作电源的工作连续性的保护,如不间断电源 (2) 对工作电源的工作稳定性的保护,如纹波抑制器。
(1) 灾难发生前,对灾难的检测和报警;
(2) 灾难发生时,对正遭受破坏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采取紧急 措施,进行现场实时保护;
(3) 灾难发生后,对已经遭受某种破坏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 灾后恢复。
4
1、环境安全(续)
区域防护 对特定区域提供某种形式的保护和隔离。 安全功能可归纳为两个方面: (1) 静止区域保护,如通过电子手段(如红外扫描等)或其它 手段对特定区域(如机房等)进行某种形式的保护(如监测和控 制等); (2) 活动区域保护,对活动区域(如活动机房等)进行某种形式 的保护。
11
例子:智能卡
12
典型的规范
8 bit CPU 16 K ROM 256 bytes RAM 4K EEPROM Cost: $5-50
13
Depackaging
14
Repackaging
15
Memory view
16
Bus view
17
Reverse engineering
22
3、媒体安全(续)
(2)媒体数据的安全
提供对媒体数据的保护。媒体数据的安全删除和媒体的安全销 毁是为了防止被删除的或者被销毁的敏感数据被他人恢复。
安全功能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1) 媒体数据的防盗,如防止媒体数据被非法拷贝;
(2) 媒体数据的销毁,包括媒体的物理销毁(如媒体粉碎 等)和媒体数据的彻底销毁(如消磁等),防止媒体数据删除 或销毁后被他人恢复而泄露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