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试卷(3)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测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测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测试卷成功,要靠辛勤与汗水,同学们要多练一些((八班级)语文)上册的期中复习测试卷,接下来是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人教版八班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测试卷,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人教版八班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6分)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3分)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芦花荡》的是我国当代作家赵树理写的小说,他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

C.《蜡烛》的是前苏联作家西蒙诺夫。

D.雨果,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等。

2.常见的描写(方法)有:A.环境描写;B.肖像(外貌)描写;C.语言描写;D.动作描写;E.心理描写;F.神态描写等。

选出下面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只填序号)(4分)①老头子的脸晒得干黑,短短的花白胡子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特别明亮。

( )②老妇人蹲下身去拾起那蜡烛头,把那新的一支点着,插在那老地方。

()③长妈妈兴奋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④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阴。

()3.在下面横线上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句。

(4分)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 。

4.阅读下列材料,谈谈你的探究与发现。

(不少于25字)(5分)①日本动画片《狐狸的(故事)》里有一组耐人寻味的镜头:狐狸父母将断奶不久的小狐狸赶出了温暖舒适的洞穴。

惊慌失措的小狐狸恋着父母使劲地要往回跑,但饱经沧桑的老狐狸却无情地撕打驱赶着,不让其回"安乐窝'。

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小狐狸最终无可奈何地走向了潜伏着危险,却又能任其施展才华的大千世界。

②邹韬奋在《我的母亲》中写到:"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第3套真题)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第3套真题)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一、句子默写1. 默写(1)夕日欲颓,________。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2)________,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3)经纶世务者,________。

(吴均《与朱元思书》)(4)________?松柏有本性。

(刘祯《赠从弟(其二)》)(5)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

(崔颢《黄鹤楼》)二、诗歌鉴赏2.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小题。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 “初平”写出湖水已与堤岸持平的情形。

B . “争”“啄”写出了莺燕们争斗的样子。

C . “乱花”表明诗人被繁花竞相开放迷惑。

D . “不足”表明诗人对所见景象感到不满。

三、课内阅读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三峡》节选自《________》的作者是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 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 . 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 . 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 . 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可修改文字】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可修改文字】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科研人员殚精竭虑....,耗费数年光阴,终于研制出我国最新的飞机发动机。

B.济公和尚经常嘲弄那些为富不仁....的人,让他们哭笑不得。

C.这篇文章选材新颖、构思精巧,情节抑扬顿挫....,让人百看不厌。

D.一帘瀑布,飞泻而下,哗哗的水声震耳欲聋....。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星照耀中国》记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经过,向全世界全面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B.王树增在《长征》中以长征的时间推进和地域转换为基本框架,从1934年10月贵州甘溪突围写到1936年10月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C.斯诺写成《红星照耀中国》后,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长征》。

D.《飞向太空港》是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作者以实地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支撑,刻画了一群默默耕耘的航天人现象。

3.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妯娌眼中钉粗制乱造藏污纳垢B.佃农吸尘器油光可鉴黯然失色C.燥热哈蜜瓜和颜悦色为富不人D.蹒跚拌脚石震耳欲聋触目伤怀4.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藤野先生》选自于《呐喊》,叙写了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

B.《回忆我的母亲》选自《朱德选集》,作者朱德,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C.《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

D.《美丽的颜色》选自《居里夫人传》,体裁是传记。

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

”他叹息说。

B.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C.父亲的藏书里有鲁迅,朱自清等人的著作,还有《新青年》《语丝》《北新》《新月》等杂志。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综合测试(三)期中专项复习(部编版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综合测试(三)期中专项复习(部编版解析版)

期中综合测试(三)一、积累与运用。

(28分)1.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11分)“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

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

他不知疲juàn。

他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

即使他还在当国民党的将领时,他生活也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

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

他喜欢马。

有一次他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马,这匹马给敌军俘获了。

他又去打夺回来。

结果真的夺了回来!虽然他性格很急燥,但是他很谦虚。

他参加共产党后,一直忠于党,从来没有违反过党的纪律。

他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留心听取意见。

他对有钱人的仇视,在中国是到处流传的——这似乎主要要回溯到他的红色游击队刚刚开始组成的年代,当时湖南苏区还没有处在共产党的全面控制之下。

在何键“农民大杀”时期许多农民有亲友遭到杀害,或者反动派在何键统治下夺回权力后,本人遭到地主的殴打和压迫,都抱着深仇大恨来投奔他。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3分)强.壮(_________)疲juàn(_________)回溯.(_________)(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

(2分)(3)“流传”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2分)(4)文中的“他”是谁?结合选文概括“他”的形象特点。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书名是一部作品的眼睛,请结合原著简要平息《红星照耀中国》这部书名的妙处。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qiáng 倦sù(2)急燥急躁(3)传播开(4)贺龙。

爱护战士;性格急躁;为人谦虚;对党忠诚;爱憎分明;关心群众。

(5)示例:《红星照耀中国》书名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标题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三)含答案

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三)含答案

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三)(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及运用。

(33分)1.默写。

(10分)(1)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2)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3)?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4),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5)妻子象禽兽,。

曹植《梁甫行》(6),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7)《使至塞上》中以传神之笔勾勒出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是:,。

(8)重岩叠嶂,,自非亭午夜分,。

(郦道元《三峡》)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A.诘.责(jié)解剖.(pōu)广袤无垠.(yín)一丝不苟.(gǒu)B.仲.裁(zhòng)翘.首(qiào)深恶.痛疾(wù)凌.空翔舞(líng)C.歼.灭(jiān)镌.刻(juān)锐不可当.(dáng)谆谆教诲.(huì)D.溃.(kuì)退颁.发(bān)殚.精竭虑(dān) 屏.息敛声(píng)3.下列词语书写有错..的一项是()(2分)A.筋疲力尽白手起家潇洒自如油光可鉴B.正襟危坐眼光犀利嘤嘤成韵不辍劳作C.互相轩邈令人窒息器宇轩昂任劳任怨D.鹤立鸡群藏污纳垢技术贤熟摧枯拉朽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难道两封家书总失落了不成?一连又候了两天,都是杳无信息....。

B.茨威格在文章中对托尔斯泰眼睛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

C.这部小说凝聚了作者毕生的智慧,构思非常巧妙,故事情节抑扬顿挫....,引人入胜。

D.他忠人之事,急人之难,爱听些受恩者的恭维,虽不见得乐此不彼....,却也习以为常。

5.下列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鲁迅先生把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理解为“物以稀为贵”,这种非同寻常的理解,饱含了一个弱国国民的心酸,也反衬了藤野先生热情诚恳、正直公平,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可修改文字】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可修改文字】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磅礴.(bó)滞.留(zhì)畸.形(jī)杳.无音信(yǎo)B.交卸.(yù)蹒.跚(pán)绯.红(fěi)振聋发聩.(kuì)C.佃.农(diàn)国殇.(sāng)琐屑.(xiāo)情郁.于中(yù)D.颓.唐(tuí)黝.黑(yǒu)诘.责(jí)锲.而不舍(qì)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看过这场惊心动魄....的电影,同学们都懂得了生命的可贵。

B.这些年,毒大米等食品不安全事件层出不穷,蔓延之势锐不可当....,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C.在戈壁滩上,我们修建了第一批厂房,这真是白手起家....,平地楼台。

D.第十三车队工作一丝不苟....,车辆的每一个小毛病,随时发现,随时修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食盐过多等造成的。

B.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教育。

C.每天傍晚时分,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总喜欢在这条幽静的小道上散步。

D.在信息时代,一个人是否具有快速阅读能力决定着一个人成就的大小。

5、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B.活动时只能以极轻极慢动作进行,犹如霹雳舞的“太空步”。

C.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D.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

6、下列语句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后来的亲眼所见,又证实了这一点。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练习题(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 .镌.刻(ju ān) 刹.那(sh à) 翘.首而望(qi ào) 屏.声敛气(b ǐng) B .娴.熟(xi án) 咆.哮(p áo) 歼.灭(qi ān) 一丝不苟.(g ǒu) C .桅.杆(w éi) 澎湃.(p ài) 锐不可当.(d āng) 引吭.高歌(h áng) D .旌.旗(j īng) 仲.裁(zh ōng) 沃野平畴.(ch óu) 纷纷溃.退(ku ì)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摧枯拉朽 记忆尤新 震撼人心 笼罩B .天翻地覆 恢宏壮丽 殚精竭虑 缅怀C .世事苍桑 风华正茂 色彩斑斓 荟萃D .从容不迫 眼花瞭乱 震耳欲聋 由衷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有多大的建树..,其实再平凡的工作也是有意义的。

B .恒大队锐不可当....,几位年轻中国小将的表现,让人们看到了中国足球的未来。

C .站在左宗棠故居前,我不禁浮想联翩....,似乎看见了这位伟人驰骋疆场的英姿。

D .长沙大力提质大河西生态文明建设,让自然景观惟妙..惟肖..。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了真实情况。

B .中国梦不仅在国内引起强烈共鸣,而且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

C .在语文学习之旅中,我们将领悟到名人的光辉形象。

D .为了防止今后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措施。

5.下面有关新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新闻语言平实概括,作者的感情不能流露在字里行间。

B .标题、导语和主体通常是一则消息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C .导语一般以简要的文字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具吸引力的事实。

D .新闻的主体部分承接导语,扣住中心,用足够的材料、典型的事例展开导语中已点明的新闻事实,是导语内容的具体化。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卷(三) 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卷(三) 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卷(三)含答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三)答案1.D2.B3.C4.C5.C6.⑴但感别经时⑵老骥伏枥⑶岂不罹凝寒⑷柴门何萧条⑸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⑺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7.D.有误,这首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

而非“诗意境清雅,风格纤细";8.答:颈联描绘了两幅图画: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

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9.A(A.在;B.做/为了;C.结构助词/代词;D.认为/用。

)10.①庭院的地面像积满了水一样清澈透明,仿佛有水藻荇菜交相错杂。

②苏轼说:“富人们出城,老百姓都动摇了,我还与谁守卫这座城池呢?”11.C.有误,[甲]文借助竹柏的影子侧面表现月光的明亮。

12.勤于政事,爱护百姓译文:苏轼调任徐州。

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水不断上涨不久就要泄进城里,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

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

" 于是将富民们赶回城中。

苏轼到武卫营,把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你们虽然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效力。

”卒长说:“太守您尚且不逃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应该为您效力。

"于是卒长率领他的士兵拿着畚锸出营,修筑东南方向的长堤,堤坝从戏马台起,末尾与城墙相连。

雨日夜不停,没有受损的城墙只有三板。

苏轼天天住在城上,即使经过家门也不入,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终于保全了徐州城。

13.D14.红军在建军的教育工作方面的成功,使他们能够抵抗住敌人在技术上和数量上的巨大优势;中国农民占红军大部分,他们坚忍卓越,任劳任怨;红军勤俭节约,部队日常安排有条不紊,纪律严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斐斐课件园 教育资源全免费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题 试卷说明:本试题总分共150分,其中含卷面分5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一. 积累与语言运用(13分) 1. 根据拼音完成下列成语(2分) ⑴.万l ài( )俱寂 ⑵、w ěiw ěi ( )动听 ⑶.k ē ( )捐杂税 ⑷、h ān ( )然入梦 2. 按要求完成默写(每空1分,共6分) ⑴ ,大渡桥横铁索寒。

⑵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直接表现其爱国思想情怀的诗句是“ , 。

” ⑶《过零丁洋》一词中作者用比喻来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的句子是:, 。

(4)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的诗句是:班别:姓名:考号:装订线“,”,从中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

(5)《过零丁洋》中直抒胸臆,表明作者文天祥以死明志的两句诗是:,。

(6)落红不是无情物,。

3、请写出两句有关赞美亲情的诗句或名言。

(2分)①②4.仿照下列例句的修辞和格式,请你以“她”开头再补写两个句子(3分)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履款款而行。

她携着神奇的小花篮,把五彩的鲜花撒向山坡,撒向田野;她;二.运用(共10分)5、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一个与前面句式相同、语意连贯的句子。

(2分)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6、用所给的修改符号(不必全使用),对下面的这段文字与标点进行修改(不得超过6处),使文句表达更加准确流畅。

(5分)(1)换用号:(2)增补号:(3)删除号:(4)调位号:老作家巴金的《随想录》出版后,便引起了许多人的思考。

这五本薄薄的小册子,誉为“说真话的大书”,由其是这位老人,在读了卢梭的“忏悔录”后,更是向世人发出了一个既严肃又深刻的问题:人们有没有勇气跪倒在自己面前。

大概没有一个人敢保证,自己在以往从前的日子里能始终做到表里如一。

哪一个人未曾说过假话呢?哪一个国家没有因为种种原因而一渡走了弯路呢?也恰恰是因此有了这一切,才有了勇于忏悔的国家和个人,才有了忏悔与反思后的腾飞。

7、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征集活动已面向海内外,公开、公平地进行,力求征集和评选出能够代表中国,并为世界人民喜爱的吉祥物。

请你向奥运会推荐一件吉祥物,并说明推荐理由。

(3分)。

三、综合性学习(共4分)8、阅读下面三则材料,请说出你的发现。

材料一:几乎每一年,我们的中学生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物理、生物、信息学竞赛,都能够获得一块又一块金牌。

一方面我们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金牌选手”与“读书高手”,而另一方面,我们却又缺乏世界级的大科学家。

我们的学生在中学都行,而一到成年就不行了。

奥赛金牌那么多,而诺贝尔奖我国至今没有人获得。

材料二:在我们小学的课堂测试中曾发生过这样的事:老师出的题目是“冰融化后变成了”。

有学生答案为“春天”被判错;老师说,答案应该是“水”。

材料三:据报道:1998年高考的语文卷子在“战胜脆弱”的作文题中出现了大量雷同,竟有许多考生因为要战胜脆弱,便编造自己的父母亡故,然后在文中大谈自己是如何克服困难四.现代文阅读:(共51分)(一)阅读下列文段,回答9——12题(13分)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

父亲因为事忙,本已是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

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

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

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是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

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

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

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

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顷,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望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9.文中父亲说的话不多且非常简洁,但每一句都包含了他对儿子的拳拳深情,请你在划线句子中任选一句作简单的分析(3分)答:。

10.请你结合文章说说“我”对父亲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3分)答:。

11.文中的“我”当年已二十岁了,且“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但父亲还是亲自送“我”,你对父亲的这种行为是否赞成?为什么?(3分)答:。

12.阅读下面一段话,再结合文段,请你说说你对“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理解。

(4分)据报载:有这样一位母亲,平时对儿子百依百顺,一天晚上儿子向她要几千元钱,母亲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儿子恼羞成怒向她连砍六刀后逃离现场。

这位母亲忍着巨痛,追看她儿子逃离的背影喊:赶快穿上毛衣,小心着凉。

答:(二)阅读选文《我的母亲》,回答 13—17题。

(共14分)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

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

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

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根竹板很重地打下来。

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

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

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

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

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

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

背完了半本“梁惠王”,右手掌被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

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13、请结合上下文,说说“清算”一词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2分)14、文中描写母亲的语言只有3个字:“打得好”,请你揣摩出当时母亲说这句话的心情。

(2分)15、选文在描写母亲的细节中,最使你感动的细节是哪一处?试找出一例并写出让你感动的理由。

(3分)16、母亲在作者童年的记忆中,只留下了几个闪光的片段,作者正是摄取这几个闪光的片段来塑造母亲形象的。

每一位母亲对自己的儿女都充满了关心爱护,请你也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所感受到的母爱中最动情的那一瞬间。

(3分)17、结合上文,阅读胡适的《我的母亲》片段,对两位母亲的教育方法作出简要评价。

(4分)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

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

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

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三)阅读下列文段,回答18——21题(共12分):朋友坐在一起神聊,不知为什么就把话题扯到了自己所接受过的最高礼遇上。

一个说,某市长给他夹过菜;另一个说,某副省长请她跳过舞。

做记者的孟芝淡淡地说:我所接受过的礼遇,说出来也许有人不爱听。

那一年初春,我奉命到一座大山上采访一群雷达兵。

车开到山脚下,我和司机于背着芹菜、黄瓜、西红柿之类极受战士们欢迎的礼物开始爬那座高入云端的大山。

山路难走,我累得气喘吁吁,爬一段就停下来灌一阵子矿泉水。

老于逗我说:少喝点水,山上可没有女厕所哟!终于狼狈不堪地登上顶峰。

12个战士挥动着鲜艳的彩带,高喊着“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的口号列队迎接我们。

这始料未及的隆重场面惹得我激动万分,我握着那些可爱的战士们的手一时竟不知说什么好。

这时候,老于捅了我一下,指着营房的方向让我看——上帝!那里竟赫然贴着一条标语:热烈欢迎孟芝同志光临指导! 开始用餐了,战士们都不约而同地让自己的筷子避开那些难得一见的新鲜蔬菜而抢着去夹兔鞣(他们养着几百只兔子)。

班长告诉我们说,大雪封山的时候,他们上顿下顿全吃兔肉,直吃得战士看见了活兔子都想吐。

那天采访结束后,一个战士冷不丁问我道:你去一号吗?另外一眉清目秀的的战士怨责地拽了一下那小战士的衣角,恭敬地问我道:你需要去洗手间吗?我的脸腾地涨红了,一下子就想起了老于逗我的话。

我支吾着,极想说“需要”,但又不知这地道的“雄性”世界究竟有没有供自己“洗手”的地方,眉清目秀的的战士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热情地给我指出洗手间的所在。

我走到一个岔路口,不知该朝哪个方向迈步,一抬眼,竟看到一个崭新的指路牌!班别:姓名:考号:装订线牌子的上面画着一个醒目的大箭头,箭头下用漂亮的楷书写着:女厕所。

大概经过了二三个这样的牌子,我顺利来到了自己的目的地。

说出来你们也许不信,那居然是一特意为我这个女记者搭建的“洗手间”!虽然不过是“一次性”使用的,但它的选址是那样的安全,建造又是那样的讲究——粗细均匀的圆木围成一个玲珑的圈儿,小小的门正对着一面光滑的石壁。

一想到有12双手曾经为了让我更方便一些而在这里庄严地劳动,我就幸福得直想哭,终于明白了那一句“你去一号吗”的突兀问话里包含了多少焦急的期待和莫名的忐忑——我们可爱的战士,他们拿心铺成路,还生怕你走上去硌了脚呀!长这么大,我孟芝心安理得地享用过多少豪华的洗手间啊,但惟有这一间让我的双脚在踏入时感到了微微的颤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