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物1~4章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笔记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笔记第一章:固体废弃物概论一、固体废物的定义与概念1. 定义: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被抛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2. 概念区分:- 废物:指失去使用价值或不再使用的物品。
- 污染物:指对环境或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
- 固体废物:特指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废物。
二、固体废物的分类1. 按来源分类:- 工业固体废物:来源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料、废渣、废液等。
- 农业固体废物:包括农作物秸秆、动物粪便、农业加工废弃物等。
- 生活固体废物:又称城市生活垃圾,包括居民生活产生的厨余垃圾、塑料、纸张、玻璃等。
- 危险固体废物:具有毒性、易燃性、反应性、腐蚀性等特性,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废物。
2. 按性质分类:- 有机废物:如食物残渣、植物秸秆、纸张等。
- 无机废物:如金属、玻璃、陶瓷等。
- 生物性废物:如医疗废物、动物尸体等。
- 化学性废物:如农药、化工产品废弃物等。
三、固体废物的特性1. 有害性:固体废物中可能含有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病原体等有害成分。
2. 不稳定性:固体废物在储存、运输、处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物理、化学变化。
3. 传染性:部分固体废物,如医疗废物,可能携带病原体,具有传染疾病的风险。
4. 难降解性:固体废物在自然环境中难以分解,可能长期存在于土壤和水体中。
5. 积累性:固体废物在环境中不断积累,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四、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1. 土壤污染:固体废物中的有害成分可通过渗透、淋溶等途径进入土壤,影响土壤结构和肥力。
2. 水体污染:固体废物中的有害成分可通过地表径流、渗滤液等途径污染水体,危害水生生态系统。
3. 大气污染:固体废物在堆放、填埋过程中,可能产生恶臭气体和粉尘,影响空气质量。
4. 城市景观破坏:固体废物的随意堆放和处理,破坏城市环境美观,降低城市居住质量。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课程笔记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课程笔记第一章:固体废弃物概论一、固体废物的定义与分类1. 固体废物的定义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被抛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2. 固体废物的分类(1)按来源分类:- 工业固体废物:来源于各种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废渣、粉尘、污泥等。
- 城市生活垃圾:居民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厨余垃圾、废纸、塑料、玻璃、金属等。
- 农业固体废物: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秸秆、畜禽粪便、农膜等。
- 建筑垃圾:建筑活动产生的废混凝土、砖瓦、木材等。
- 危险废物: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感染性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2)按性质分类:- 有机废物:如食品残渣、植物秸秆、动物粪便等。
- 无机废物:如废金属、废玻璃、废陶瓷等。
- 混合废物:由有机废物和无机废物混合而成的废物。
二、固体废物的性质1. 物理性质- 形态:固体废物的形状、大小、结构等。
- 颜色:固体废物的颜色特征。
- 气味:固体废物可能产生的特殊气味。
- 密度:固体废物的质量与体积之比。
- 粒度:固体废物的颗粒大小分布。
- 硬度:固体废物的抗压强度。
2. 化学性质- 酸碱度:固体废物的酸碱度对其处理和处置有重要影响。
- 氧化还原性:固体废物中某些成分的氧化还原性质。
- 稳定性:固体废物在储存、运输和处理过程中的化学稳定性。
3. 生物性质- 有机物含量:固体废物中有机物的比例。
- 病原微生物:固体废物中可能含有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三、固体废物的污染及控制1. 固体废物的污染途径- 土壤污染:固体废物中的有害成分通过渗透、淋溶等作用进入土壤。
- 水体污染:固体废物中的有害成分通过雨水淋溶、地表径流等途径进入水体。
- 大气污染:固体废物在堆放、运输、处理过程中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
- 生物污染:固体废物中的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影响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复习提纲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掌握固体废物的定义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2、了解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分类(1)按来源分;工矿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以及其他固体废物三类..(2)按污染特性分:一般固体废物、危险废物以及放射性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特性:毒性;易燃性;易爆性;腐蚀性;反应性;感染性3、了解固体废物的危害污染控制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水体..侵占土地;影响环境卫生4、了解固体废物的污染控制固体废物污染控制需要从两个方面下手;一是综合利用废物资源;二是防治固体废物污染..★5、掌握固体废物的管理原则1“三化”原则: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2全过程管理原则:3C原则:避免产生clean;综合利用cycle;妥善处置control3R原则:减少产生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第二章固体废物的收集、贮存及清运1、生活垃圾的收运原则可看可不看1满足环卫要求;2收运费用最低;3考虑后续处理阶段;使垃圾处理系统的总费用最低..★2、生活垃圾的收集方式PPT1混合收集:指收集未经任何处理的原生固体废物混杂在一起的收集方式..简单易行;收集费用低、不利于废物的回收利用2分类收集:指根据废物的种类和组成成分分别进行收集的方式..有利于资源化利用;是降低废物处理成本、简化处理工艺、实现综合治理的前提..广州市2011年4月开始试行垃圾分类;具体分为: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3定点收集:指的是将收集容器放置于固定地点;一天中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为居民服务4定时收集:不设置固定的垃圾收集点;直接用垃圾清运车以固定的时间和路线行驶于居民区并收集路旁的居民垃圾3、生活垃圾清运的收集系统类型收集系统:二种类型;三种方式(1)拖曳容器Mobilecontainer系统A简便模式:多次旅程B交换模式:需备用垃圾桶(2)固定容器Fixedcontainer系统:只收集垃圾而不带走容器运输的形式:车辆运输;船舶运输;管道运输;空气运输;水力运输4、中转站的选址原则①选择靠近服务地区的中心或废物产量最多的地方②选择靠近干线公路或交通方便的地方③选择基建或操作方便的地方五联单制度:①第一联:白色;由废物产生者送交环保局②第二联:红色;废物产生者保存③第三联:黄色;由处置场工作人员送交环保局④第四联:蓝色;处置场工作人员保存⑤第五联:绿色;废物运输者保存第三章固体废物的预处理压实;破碎;分选和浓缩脱水1、了解固体废物压实的目的和原理定义:压实是用机械方法增加固体废物聚集程度;增大容重减少表观体积;提高运输与管理的一种操作技术..具有减容和预稳定的作用..压缩比:固体废物压实后体积减小的程度r=Vf/Vmr<1压缩系数:经压实处理后;体积压实的程度n=Vm/Vfn≥1压实器:城市垃圾压实器金属类压实器:三向垂直式压实器;回旋式压实器目的:一、可增大容重;减少固体废物体积;便于装卸和运输;确保运输安全与卫生;降低运输成本;二、可制取高密度惰性块料;便于贮存、填埋或作为建筑材料使用..原理:消耗机械能;减少固体废物空隙率;增加容重..2、了解固体废物的破碎方法定义:利用外力克服废物质点间的内聚力使大块固体废物分裂成小块的过程硬度:指物料抵抗外界机械力入侵的性质;反映了物料的坚固性破碎方法:干式、湿式、半湿式后两种兼有分级分选;通常破碎是指干式破碎;干式破碎又分为机械能破碎和非机械能破碎..低温破碎:常采用液氮作制冷剂;塑料橡胶低温破碎★3、掌握破碎产物的特性表示破碎比的计算1极限破碎比;工程设计中常被采用;根据最大物料直径来选择破碎机给料口的宽度..(2)真实破碎比;科研和理论研究中常被采用;较真实反映废物破碎程度..一般破碎机的平均破碎比在3-30之间破碎工艺:单纯破碎工艺;带预先筛分破碎工艺;带检查筛分的破碎工艺;带预先筛分和检查筛分工艺破碎效果影响因素:硬度;韧性;解理;结构缺陷★4、掌握筛分、重力分选两种方法一、筛分粒度差异定义:筛分利用筛子将物料中小于筛孔的细粒物质透过筛面;而大于筛孔的粗粒物料留在筛面上;完成粗、细粒物料分离的过程..筛分效率:指实际得到的筛下产品质量与入筛废物中所含小于筛孔尺寸的细物料质量之比影响筛分效率因素:颗粒的尺寸与形状;含水率;筛孔形状;筛分器的参数;运动方式二、重力分选密度差异定义:根据固体废物中不同物质颗粒间的密度差异;在运动介质空气、水、重介质等中受到重力、介质动力和机械力的作用;使颗粒群产生松散分层和迁移分离;从而得到不同密度产品的分选过程..重介质:通常将密度大于水的介质称为重介质重介质中的高密度固体微粒称为加重质5、了解磁力分选磁性差异定义:利用固体废物中各种物质的磁性差异在不均匀磁场中进行分选的一种处理方法..原理:固体废物颗粒通过磁选机的磁场时;同时受到磁力和机械力包括重力、离心力、介质阻力、摩擦力等的作用..磁性强的颗粒所受的磁力大于其所受的机械力;而磁性弱的或非磁性颗粒所受的磁力很小;其机械力大于磁力..由于作用在各种颗粒上的磁力和机械力的合力不同;因而它们的运动轨迹不同;从而实现分离..1传统磁选:利用各种物质磁性差异在不均匀磁场中进行分选;主要用于供料中磁性杂质的提纯、净化及磁性物料的精选..2磁流体动力分选:在磁场与电场的联合作用下;以强电解质溶液为分选介质;按废物中各组分的密度、比磁化系数和电导率的差异进行分选的方法..3磁流体静力分选:在非均匀磁场中;以顺磁性液体和铁磁性胶体悬浮液为分选介质;按废物中各组分的密度和比磁化系数的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6、了解分选效果的评价利用分选设备回收某种固体废物中的有价成分的分选效果;常用回收率和品味两个指标来评价..回收率指单位时间内从某一排料口中排出的某一组分的质量与进入分选机的这种组分的质量之比..品味则是指某一排料口中排出的某一组分的质量与从这一料口中排出的所有组分质量之比;品味即是纯度..品味是质量指标;通常经过化验确定..回收率是数量指标;可通过计算确定..第四章固体废物的物化处理★1、重点掌握浮选的原理和工艺(1)定义:浮选是根据不同的物质被水湿润程度的差异而对其进行分离的过程..(2)原理:浮选是通过固体废物与水调成的料浆中加入浮选药剂扩大不同组分可浮性的差异性;再通过空气形成无数细小的气泡;使目的颗粒黏附在气泡上;并随气泡上浮于料浆表面成为泡沫层后刮出;成为泡沫产品;不上浮的颗粒仍留在料浆内;通过适当处理后废弃..★料浆/浮选药剂/扩大不同组分的可浮性差异/无数细小气泡/目的颗粒粘附在气泡上上浮工艺分类:全溶气气浮;加压溶气气浮;涡凹气浮浮选药剂:捕收剂;起泡剂;活化剂;抑制剂;调整剂2、了解溶剂浸出化学浸出定义:书用适当的溶剂与废物作用使物料中有关的组分有选择性地溶解的物理化学过程..PPT溶剂选择性地溶解分离固体废物中某种目的组分的工艺过程..浸出主要用于处理成分复杂、嵌布粒度微细且有价成分含量低的矿业固体废物、化工和冶金过程的废弃物..污泥的脱水:含水率>90%需脱水方法:浓缩脱水;机械脱水污泥中水分的存在形式:间隙水;毛细管结合水;表面吸附水;内部水污泥比阻衡量污泥的除水性能;浓缩性能;脱水性能和可压缩性能V1/V2=W1/W2=100-P2/100-P1=C2/C1★3、掌握固体废物稳定化/固化处理技术的含义、途径;以及它们所涉及的方法水泥固化..一、稳定化、固化的含义稳定化:指对废物的有害成分;通过化学变化或被引入某种稳定的晶体格中的过程固化:指对废物中的有害成分;用惰性材料加以束缚的过程化学处理技术:中和法;氧化还原法;水解法二、稳定化的途径①使污染物迁移到环境中的速率达到最小②改变物质的化学形式;减小毒性的水平三、目前常用的固化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水泥固化、石灰固化、沥青固化、塑性材料固化、有机聚合物固化、自胶结固化、熔融固化玻璃固化、陶瓷固化等..固化分类:包胶固化;自胶结固化;玻璃固化;水玻璃固化★水泥固化属于包胶固化:以水泥为固化剂将有害毒物进行固化的一种处理方法;用于处理各种含有重金属的污泥(1)影响水泥固化的因素:①pH;利于氢氧化物沉淀和碳酸盐沉淀;过高;金属络合物产生;溶解度↑;Cu:9;Zn:9.3;②水、水泥和废物的量比..水分过少;不能保证水泥的充分水合作用;水分过大;出现泌水现象;影响固化强度..③凝固时间;一般初凝时间>2h;终凝>24h且<48h;保证混料后有足够时间输送、装桶或浇注..④其他的添加剂..吸附剂——沸石或蛭石加入含硫酸盐的废物中;防止其与水泥成分反应生成硫酸铝钙导致体积膨胀和破裂..⑤固化块的成型工艺第五章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以固体废物中的可降解有机物为对象;使之转化为稳定产物;能源和其他有用物质的一种处理技术★重点掌握固体废物的好氧堆肥处理1、堆肥化:依靠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微生物有控制地促进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的生物化学过程..堆肥化的产物称为堆肥..分为好氧堆肥化和厌氧堆肥化2、好氧堆肥的基本原理好氧堆肥是好氧微生物在与空气充分接触的条件下;使堆肥原料中的有机物发生一系列放热分解反应;最终使有机物转化为简单而稳定的腐殖质的过程..在堆肥过程中;细菌和真菌等主要微生物通过生物化学作用;把一部分有机物氧化成简单的无机物;并释放出能量;把另外一部分有机物转化合成新的细胞物质;供微生物生长繁殖..3、好氧堆肥的主要影响因素①粒度:25~75mm②C/N:25~50③含水率:50%~70%④通风/氧⑤温度:55℃左右最佳⑥pH:7.5~8.5到课件上了解各种因素具体影响★4、堆肥原料C/N和水分的计算★7、重点掌握固体废物的厌氧消化处理1定义:厌氧发酵是有机物在无氧条件下被微生物分解、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并合成自身细胞物质的生物学过程..2原理三段理论:1水解液化阶段2产酸阶段3产甲烷阶段一、水解液化阶段微生物的孢外酶;如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等;将有机物进行体外酶解;纤维素、淀粉等多糖分解成单糖和二糖进而形成丙酮酸;蛋白质转化为肽和氨基酸;脂肪转化为甘油和脂肪酸..也就是说;将固体有机物转化为可溶性的分子量较小的物质..水解细菌二、产酸阶段上一阶段的液化产物进入微生物细胞;在胞内酶的作用下迅速转化为低分子化合物;如低级脂肪酸、醇、中性化和物等;其中以有机酸尤其是乙酸所占比例最大;可以达到80%左右..产酸细菌三、产甲烷阶段由严格厌氧的产甲烷菌完成..它们利用一碳化和物二氧化碳、甲醇、甲酸、甲基胺和一氧化碳、一酸和氢气产生甲烷..在这一阶段;前面所产生的低分子物质几乎有90%可以转化为家湾;其余10%则被甲烷菌作为自身的养料进行新陈代谢..产甲烷菌二段理论:1酸性发酵阶段;2碱性发酵阶段..(2)厌氧发酵的主要影响因素原料配比;底物浓度;温度;pH值和碱度;营养物质;抑制物;接种物;搅拌8、厌氧消化工艺一、根据消化温度划分工艺类型1高温消化工艺最佳温度范围是47~55℃;此时有机物分解旺盛;消化快;物料在厌氧池内停留时间短..适用于城市垃圾、粪便和有机污泥的处理..培养高温消化菌、维持高温投料和排料、搅拌(2)自然温度消化工艺目前我国农村都采用这种消化类型..这种工艺的消化池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施工容易、便于推广;但受季节影响明显..消化周期须视季节和地区的不同加以控制..二、根据投料运转方式划分工艺类型间歇式消化工艺;半连续消化工艺;两步消化工艺第六章固体废物的热处理热化学处理是通过对固体废物进行高温分解和深度氧化;改变其物理、化学、生物特性或组成的处理方法粗热值=净热值+水汽化热燃烧的基本条件:可燃物质;助燃物质;引燃火源;着火条件燃烧方式:自然燃烧;热燃烧;强迫点燃燃烧垃圾焚烧理论热值不等于实际热值的原因:①燃烧不充分②辐射热损失③灰渣带走部分热量④水汽化热损失★2、焚烧原理P157焚烧过程实际上是干燥、热分解、燃烧反应的综合作用过程..干燥:利用焚烧系统热能;使入炉固体废物水分汽化;蒸发的过程热分解:固体废物中的有机可燃物质;在高温作用下进行化学分解和聚合反应的过程..燃烧:可燃物质的快速分解和高温氧化的过程..★3、焚烧处理的主要影响因素3T+1E指停留时间;温度;湍流度和空气过剩系数..1焚烧温度Temperature生活垃圾:850—950℃医疗垃圾;危废:1150℃2停留时间Time进行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时;通常要求垃圾停留时间能达到1.5—2h;烟气停留时间能达到2s以上3混合强度即湍流度Turbulance4过剩空气系数ExcessAir5物料尺寸Size过剩空气量应控制在理论空气量的1.7-2.5倍..4、固体废物焚烧系统典型工艺流程图预处理系统→进料系统→燃烧系统→废气排放和污染控制系统→排渣系统→自控系统→热量回收1工艺系统包括:核心设备:焚烧炉主体辅助系统:原料储存系统;加料系统;送风系统;灰渣处理系统;废水处理系统;尾气处理系统;余热回收系统焚烧过程包括三种物流:固体流;空气流;烟气流炉排主要的燃烧过程发生地作用:①输送废物及灰渣通过炉膛②搅拌和混合无聊③使从炉排下方进入的一次空气顺利通过燃烧层一次空气从炉排下方通入;二次空气从炉排上方通入;一次空气供给量大于二次炉排分类:往复式;滚筒式;摇动式;逆动式焚烧炉处理能力指标:燃烧室热负荷;炉排燃烧率焚烧效果评价指标:①焚烧效率CE%=1-Wr/Wf100②有害物质破坏去除率DRE%=Win-Wout/Win100Wr:残渣中可燃物重量Wf:进料中可燃物重量Win:进料中某POHC重量Wout:残渣中某POHC重量5、掌握热解原理;了解它与焚烧的差别..P175(1)定义:热解是将有机物在无氧或缺氧状态下加热;使之成为气态、液态或固态可燃物质的化学分解过程..(2)热解与焚烧的区别①焚烧是需氧氧化反应过程;热解是无氧或缺氧反应过程..②焚烧是放热的;热解是吸热的..③焚烧的主要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热解的产物主要是可燃的低分子化合物..④焚烧产生的热能一般就近直接利用;而热解生成的产物如可燃气等可以储存及远距离输送..⑤焚烧的二次污染大;而热解的二次污染较小..第八章固体废物的处置垃圾处置按照场所不同:①陆地处置:土地耕作处置;土地填埋处置;深井灌注②海洋处置:海洋倾倒;远洋焚烧卫生土地填埋:指把被处置的固体废物如城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炉渣等进行土地填埋特点:对公众健康和环境的安全不会产生明显的改善2填埋场选址原则环境保护原则和经济可行原则填埋场地设计:①场地面积和场地容积大小的确定②防渗措施③地下水保护④逸出气体的控制填埋方法:沟槽法;地面堆埋法;斜坡法安全填埋:有毒有害废物的“坟墓”;有效地保护了地下水遭受污染安全填埋的原则:以安全为重;经济合理第十章固体废物处理工程效益评价固体废物处理工程是一类处于环境保护目的而进行的项目效益的间接性;分散性;隐蔽性。
固体废物处理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一、是非题1、由于时间条件的变化,固体废物又被称为“放错地点的资源”。
(√)2、易燃易爆性是生活垃圾的显著特征。
(×)3、改革生产工艺以及对材料的综合利用是减少固废产生的主要措施。
(√)4、进行无害化处理与处置是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的唯一途径。
(×)二、选择题1、危险废物的特性不包括____C_____。
A:反应性B:腐蚀性C:难降解性D:传染性2、固体废物的“三化”管理基本原则是:____A____。
A: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B:减量化、能量化、管理化C:减量化、回收化、填埋化D:资源化、减量化、管理化3、根据固体法的规定,固体废物的分类不包括:____D____。
A:生活垃圾B:危险废物C:工业废物D:农业废物4、固体废物按其化学组成来分,可以分为 C 。
A、有害固体废物和一般固体废物B、工业固体废物和城市生活垃圾C、有机固体废物和无机固体废物D、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三、概念题1、固体废物:答: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2、生活垃圾:答: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3、无害化:答:是指对已产生又无法或暂时不能利用的固体废物,尽可能采用物理、化学或者生物手段,加以无害化或低危害的安全处理、处置,达到消毒、解毒或稳定化,以防止并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影响。
四、问答题1、固体废物污染的危害是什么?答:固体废物对人类环境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侵占土地。
我国城市利用市郊堆存城市垃圾,侵占了大量农田。
(2)污染土壤。
固体废物中的很多有害成分随着风化、雨淋、地表径流的侵蚀,容易渗入到土壤中,破坏了土壤的循环腐解能力,从而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第1章 固体废物污染特性

1.2 固体废物环境污染特性
固体废物对环境潜在污染的特点:
数量巨大、种类繁多、成分复杂。 滞留时间长、危害性强。 处理过程的“终态”,污染环境的“源头”。
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对土地的影响 对水体的影响 对大气的影响 对土壤和生物群落的影响
固体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固体废物,特别是在露天存放、处理或处置过程中,其中的有害成分在物理、化学和生物 的作用下会生成浸出,含有害成分的浸出液可通过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和土壤等环境介 质直接或间接被人体吸收,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气态)废物(如废酸、废油、废有机溶剂等)。 按其污染特性分:危险废物、一般废物。 按其燃烧特性分:可燃废物(通常指1000℃以下可燃烧者,如废纸、废塑料、废机油等)、不可燃废物
(通常在1000℃焚烧炉内仍无法燃烧者,如金属、玻璃、砖石等)。
《固废法》分类:
生活垃圾; 工业固体废物; 危险废物; 农业废物。
放射性废物:
➢ 由于放射性废物在管理方法和处置技术等方面与其他废物有明显的差异性,大多数国家都 不将其包含在危险废物范围内。我国《固废法》中也未涉及放射性废物,但由于核能和核 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安全与污染防治问题日益突出,我国与2003年颁布实施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该法对放射性固体废物的管理和处置均有明确 的规定。
第1章 固体废物污染特性
1
1 固体废物污染特性
目录
1.1 固体废物的定义、来源及分类 1.2 固体废物环境污染特性 1.3 固体废物的物理化学特性 1.4 危险废物的特性和鉴别试验方法 1.5 固体废物的管理原则
1.1 固体废物的定义、来源及分类
固体废物的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明确提出: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 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 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复习题

选择题练习一1.下列不属于固体废物的是(D)A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的固态、半固态物品、物质B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的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C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D自己认为无用闲置的玩具www.E2.固体废物的处理控制依据是(C)A主管领导的指示考试大(www.Examda。
com)B固体废物的客观环境危害性C国家法律或地方性环保法规制定的环境污染控制标准D由相关主管机构根据经验、内部协商等决定3.固体废物按其化学成分可分为( C )。
A固体废物和半固体废物B生活废物和工业废物C有机废物和无机废物D高热值和低热值废物4.下列不属于危险废物的是( D )。
A 医院垃圾B含重金属污泥C酸和碱废物D有机固体废物5.危险废物是指( B )。
A含有重金属的废弃物B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是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C具有致癌性的固体废物D人们普遍认为危险的废弃物6.下列会导致生活垃圾产生量增加的有( A )。
A人口数量增加B居民素质的提高C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变D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7.下列不是由固体废物渗滤液可能产生的危害是( C )。
A进入土壤使地下水受污染B直接流入河流、湖泊和海洋,造成水资源的水质型短缺C对当地空气造成污染D对土壤造成污染8.下列由固体废弃物焚烧产生,并且具有致癌性的有机物质是( A )。
A二噁英BSO2C苯并芘D三氯苯酚9.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其含义包括( ABCD )。
A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人类发展观的进步B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C人类自身的道德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变革D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10. 循环经济的定义包括( ABCD )。
A投入最小化B回收利用最大化C资源能源的使用效率最大化D对环境的改变尽可能小11.循环经济包括以下三种理念:( ABC )。
第四章 固体废弃物

热化学处理(III)
焚烧 放热 CO2 和H2O 可燃的低分子化合物(气、液、固)
气态:氢、甲烷、一氧化碳等
热解 吸热 液态:焦油、燃料油、丙酮、乙醛等 固态产物:焦炭和碳黑
热化学处理(Ⅳ)
湿式氧化:又称湿式燃烧法,适用于有水存在的有机物料。 流动态的有机物料用泵送入湿式氧化系统,在适当的温度 和压力条件下进行快速氧化,排放的尾气中主要含二氧化 碳、氮、过剩的氧气和其他气体,残余液中包括残留的金 属盐类和未反应完全的有机物。 湿式氧化法的优点是可以不经过污泥脱水过程就能有效地 处理污泥或高浓度有机废水,不产生粉尘和煤烟;杀灭病 毒比较彻底,有利于生物化学处理;氧化液的脱水性能好; 氧化气不含有害成分;耗热量小,反应时间短。不足之处 是设备费用和运转费用较高。
返 回
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
预处理技术
压实技术 破碎技术 分选技术 脱水和干燥 热化学处理 生物处理
返回
资源化处理技术
压实技术
压实是利用外界压力作用于固体废物,使其容重 增大、体积减小,以便降低运输成本、延长填埋 场寿命的预处理技术。 通过对废物施加200~250kg/cm2的压力,将其压 成边长约1米的固化块,外面用金属网捆包后涂 上沥青。这种处理方法不仅可以大大减少废物容 积,还可改善废物运输和填埋过程中的卫生条件, 并能有效防止填埋场的地面沉降。 压实技术适用于处理压缩性能大而恢复性小的固 体废物,如金属加工业排出的各种松散废料(车 屑等),城市垃圾中的纸箱、纸袋等。 返 回
生物处理(III)
废纤维素糖化技术
废纤维素糖化是利用酶水解技术使纤维素转化 为单体葡萄糖,然后通过生化反应转化为单细 胞蛋白及微生物蛋白的一种新型资源化技术。 结晶度高的天然纤维素C1在纤维素酶的作用 下分解成纤维素碎片(降低聚合度),经纤维素 酶Cx的进一步作用分解成聚合度小的低糖类, 最后靠β -葡萄糖化酶作用分解为葡萄糖。
固体废物.ppt

的废物。
和动植物死亡率增加;
(2)引起各种疾病的增加;
※危险废物
(3)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 (4)在处理、贮存、运送、
处置或其他管理不当时,对人
体健康或环境会造成现实的或
潜在的危害。
易燃腐性蚀:性含:含闪水点废低物于,60或℃本身不含水
的变液化但 pH体具加≥,有入12经着定.5摩火量的发擦倾水废生或向后物剧反吸的其,烈应湿固浸或变性和体出最化:自。液低;a.发的温b无.的度p和爆H为≤水震25剧时或5℃烈就以反很应易;
急性毒性
以上者。
其他毒放射性性:含有天然放射性元素的废物,比放射性
大浸于出1毒×性10:-7按Ci规/kg定者的;浸含出有方人法工进放行射浸性取元,素当的浸废出物液或中有
一种比或放一射种性以大上于有露害天成水分源的限浓制度浓超度过的表140.~1所10示0倍鉴(别半标衰准期的物 质。>60天)者。
表4.1 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物浸出毒性鉴别标准
贴标签:注明编号、废物名称、采样地点、批 量、采样人、制样人、时间。
参见表4-6(P237)
三、样品水分的测定
(1)测定无机物:称取样品20g左右于105℃下干 燥,恒重至±0.1g,测定水分含量;
(2)有机物:样品于60 ℃下干燥24h,测定水分 含量;
(3)固体废物测定结果以干样品计算,当污染物 含量小于0.1%时以mg/kg表示,含量大于0.1%时则以 百分含量表示,并说明是水溶性或总量。
四、样品pH值的测定
具体在后面“腐蚀性试验方法”中介绍。 由于固体废物的不均匀性,测定时应将各点分 别测定,测定结果以实际测定pH值范围表示,而不 是通过计算混合样品平均值表示。 由于样品中二氧化碳含量影响pH值,并且二氧 化碳达到平衡极为迅速,所以采样后必须立即测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饶茹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第一节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分类一、固体废物的来源从原始人类活动开始,就有固体废物的产生,那时的固体废物主要是粪便、动植物残渣。
随着人类的进步17、18世纪的工业生产,产生一些简单的屑末。
19世纪末倒20世纪初,产生了许多有毒有害元素和人工合成物质的废渣,特别是含有汞、铅、砷、氰化物的有毒有害废渣。
20世纪以来,人们深入到原子核的层次,实现了人工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这就有了放射性残渣。
二、固体废物的分类固体废物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化学性质分可分为有机固体废物和无机固体废物。
按污染特性分分为一般固体废物、危险废物以及放射性固体废物。
按固体废物的来源分为工矿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以及其他固体废物。
第二节固体废物的危害及污染控制一、固体废物污染工矿业固体废物所含化学成分能形成化学物质型污染;人畜粪便和生活垃圾是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场所和繁殖地,能形成病原体型污染。
二、固体废物污染危害(一)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固体废物任意露天堆放,必将占用大量的土地,破坏地貌和植被。
据计算,每堆积1×104t 渣占地667㎡.固体废物及其淋洗和渗滤液中所含有害物质会改变土壤的性质和结构,并对土壤中的微生物产生影响。
这些有害成分的存在,不仅有碍植物的发育和生长,而且还会在植物有机体内积蓄,通过食物链危机人体健康。
(二)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堆放的固体废物中的细微颗粒、粉尘可随风飞扬,从而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三)对水环境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不少国家直接将固体废物倾倒于河流、湖泊或海洋。
应当指出,这是有违国际公约、理应严加管制。
固体废弃物随天然降水或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湖泊,或随风飘迁落入河流、湖泊,污染地表水;并随渗滤液渗透到土壤中,进入地下水,使地下水污染;废渣直接排入河流、湖泊或海洋,能造成更大的水体污染。
即使无害的固体废物排入河流、湖泊,也会造成水体污染,河床淤塞,水面减小,甚至导致水利工程设施的效益减少或废弃。
生活垃圾未经无害化处理就任意堆放,也已经造成许多城市地下水污染。
三、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固体废物污染控制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减少固体废物的排放量,二是防治固体废物污染。
产品(包括副产品和中间产品)图1-2 影响工业过程固体废物产生的因素对于工业固体废物而言,有八个方面的因素影响着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如图1-2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生产和服务过程可以抽象成八个方面。
要想减少工业固体废物的污染,可以采取一下主要控制措施:①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审核没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限期淘汰固体废物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
②采用清洁的资源和能源。
③采用精料。
④改进生产工艺,采用无废或少废技术和设备。
⑤加强生产过程控制,提高管理水平和加强员工环保意识的培养。
⑥提高产品质量和寿命。
⑦发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
⑧进行综合利用。
⑨进行无害化处理与处置。
上述九个措施所涉及的固体废物处理是指通过不同的物化或生化技术,将固体废物转化为便于运输、贮存、利用以及最终处置的另一种形体结构。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包括破碎、分选、压实等。
固体废物处置是指对已无回收价值或确属不能再利用的固体废物(包括对自然界及人身健康危害性极大的危险废物),采取长期至于与生物圈隔离地带的技术措施,也是解决固体废物最终归宿的手段,故也称为最终处置技术。
为有效控制生活垃圾的污染,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措施:①鼓励城市居民使用耐用环保物质资料,减少对假冒伪劣产品的使用。
②加强宣传教育,积极推进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制度。
③改进城市燃料结构,提高城市的燃气效率。
④改进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利用。
⑤进行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与处置,通过焚烧处理、卫生填埋处置等无害化处理处置措施,减轻污染。
第三节固体废物管理一、相关固体废物管理法规详见教材p11~p12二、“三化”原则和“全过程”管理原则1996年4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确立了废物污染防治的“三化”原则和“全过程”管理原则。
(一)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三化”原则“三化”原则是指:“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
固体废物“减量化”是指通过实施适当的技术,一方面减少固体废物的排出量,一方面减少固体废物的容量。
固体废物的“无害化”是指通过适当的工程技术对废物进行处理(如热解技术、分离技术、焚烧技术、生化好养技术或厌氧分解技术),使其对环境不产生污染,不致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固体废物“资源化”是指从固体废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加快物质循环,创造经济价值的广泛的技术和方法。
它包括物质回收,物质转换和能量转换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具有环境效益高,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能耗低等特点。
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应遵循的原则是:技术上可行,经济效益好,就地利用产品,不产生二次污染,符合国家相应产品的质量标准。
(二)“全过程”管理原则由于固体废物本身往往是污染的源头,故需对其产生—收集—运输—综合利用—处理—贮存—处置实行全过程管理,在每一环节都将其作为污染源进行严格的控制。
因此,解决固体废物污染控制问题的基本对策是避免产生(clean)、综合利用(cycle)、妥善处置(control)的所谓“3C”原则。
另外随着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及清洁生产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有人提出了“3R”原则,即通过对固体废物实施减少产生(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策略实施节约资源、降低环境污染及资源永续利用的目的。
三、固体废物管理制度(一)分类管理(二)工业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制度(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防治设施的“三同时”制度(四)排污收费制度(五)限期治理制度(六)进口废物审批制度(七)危险废物行政代执行制度(八)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制度(九)危险废物转移报告单制度四、我国的固体废物管理标准(一)分类标准(二)方法标准(三)污染控制标准1.废物处置控制标准2.设施控制标准(四)综合利用标准第二章 固体废物的收集、贮存及清运第一节 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与清运这一阶段主要包括对城市各处垃圾源的垃圾进行及时收集、集中贮存管理以及使用专用车辆装运到垃圾处理站的过程。
该管理过程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垃圾清运方式、受孕路线设定、收集清运车数量及机械化装卸程度和垃圾类型、特性以及数量等各种因素。
一、城市垃圾的收集、贮存及清运城市垃圾收运通常由三个阶段构成一个收运系统。
第一阶段是从垃圾发生源到垃圾桶的过程,及搬运贮存(简称运贮)。
第二阶段是垃圾的清除(简称清运),通常指垃圾的近距离运输,一般用清运车辆沿一定的路线收集清除容器和其他贮存设施中的垃圾,并运至垃圾转运站,有时也就直接送至垃圾处理厂和处置场,第三阶段为转运,特指捡垃圾的远途运输,即在转运站将垃圾装载至大容量运输工具上,运往远处的处理处置场。
后两个阶段需要用到优化技术,将垃圾根据垃圾源位置及性质分配到不同处置场,以使成本降到最低。
(一) 垃圾产生源的清运管理垃圾源包括固定形式的垃圾源和流动形式的垃圾源 1. 城市居民住宅垃圾源清运管理 (1) 低层居民住宅垃圾源的清运管理 (2) 中高层民住宅垃圾源的清运2. 商业区与企业事业单位垃圾清运3. 城市公共场所垃圾清运 (二) 贮存管理 1. 垃圾贮存方式城市垃圾贮存分为家庭贮存、单位贮存、公共贮存和转运站贮存四种方式。
2. 垃圾贮存容器(1) 城市垃圾贮存容器的一般要求① 城市垃圾贮存容器应具有一定的密封隔离性能,防止在容器存放、搬运当中产生垃圾外泄污染公共卫生。
② 城市垃圾贮存容器应具有足够的耐压强度,保证在垃圾投放和倾倒过程中贮存容器不会破损。
③ 城市垃圾贮存容器所用材料应与所装垃圾相容,不与垃圾进行反应而产生新的污染物。
④ 城市垃圾贮存容器应耐腐蚀和难燃烧,满足垃圾类型多样性,防止火灾发生。
⑤ 城市垃圾贮存容器应使用方便、美观耐用,造价便宜,便于机械化装车。
(2) 垃圾贮存容器类型垃圾贮存容器分为容器式和构筑物式两大类型。
(3) 容器设置数量公共场所垃圾容器数量多少与服务范围面积大小、居民人数、垃圾类型、垃圾人均产量、垃圾容重、容器大小和收集频率等因素有关。
容器设置数量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计算确定。
计算垃圾日产生体积:aveaveD Q W V∙=(2-1)Vmax=K •V a v e (2-2)式中Vave为垃圾平均日产生体积,d m /3;W 为垃圾日产生量d t /;Q 为垃圾容重变动系数,一般取0.7~0.9;D ave 为垃圾平均容重,3/m t ;K 为垃圾产生高峰期时的体积变动系数,取1.5~1.8;Vmax为垃圾产生高峰时日产生最大体积,d m /3。
按下式计算容器服务范围内的垃圾日产生量:P Y C R W ∙∙∙= (2-3)式中R 为服务范围内居住人口数,人;C 为实测的垃圾单位产量,t/(人·d );Y 为垃圾日产量不均匀系数,通常取1.1~1.15;P 为居住人口变动系数,取1.02~1.05。
最后以式(2-4)和式(2-5)求出收集点所需设置的垃圾容器数量:f V V T ave aveN ∙∙=(2-4)fV V T N ∙∙=max max(2-5)Nave为平均所需设置的垃圾容器数量,个;V 为单个垃圾容器的容积,个/3m ;f 为垃圾容器的填充系数,取0.75~0.9;T 为垃圾收集周期,d ,当每1d 收集1次是,T=1,每2d 收集1次时,T=2,依此类推;Nmax为垃圾产生高峰时期时所需设置的垃圾容器数量,个。
最后使用垃圾产生高峰时期所需设置的垃圾容器数量(Nmax)来确定该服务区应设置的垃圾容器数量,然后在合理的分配在各服务地点。
容器最好集中于收集点附近,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一般不超过70m 。
3. 垃圾分类贮存常见的分类贮存的方式有如下几种:(1) 二类贮存按可燃垃圾(主要是纸类、木材和塑料等)和不可燃垃圾(金属、玻璃等)分开贮存。
其中塑料通常作为不可燃垃圾,有时也作为不可燃垃圾贮存。
(2) 三类贮存按可燃物(塑料除外)、塑料、不燃物(玻璃、陶瓷、金属等)三类分开贮存。
(3) 四类贮存按可燃物(塑料除外)、金属、玻璃、塑料陶瓷及其他不染污分开贮存。
金属雷和玻璃类作为有用物质分别加以回收利用。
(4) 五类贮存在上述四类贮存的基础上,再挑出含重金属的干电池、日光灯管、水银温度计等危险废物作为第五类单独贮存收集。
(三) 清运操作方式城市垃圾清运的操作方法分移动式和固定式两种。
1. 移动容器式操作方法(移动式)移动容器操作方法是指将装满垃圾的容器使用垃圾运输工具(牵引车等)运往转运站或处理场,垃圾卸空后再将空容器送回原处[图2-1(a )]或其他垃圾集装点[图2-1(b )],如此循环进行垃圾清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