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2010西南大学传播学专业课试题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811传播学考研-指定教材章节题库(传播效果(下))

第十二章传播效果(下)一、概念题1.议程设置理论[复旦2013研;四川大学2008~2009研;华南理工大学2009研;西安交大2007研]答:“议程设置理论”是美国传播学家M.E.麦库姆斯和D.L.肖于1972年在《舆论季刊》上发表的《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中最早提出的。
他们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从考察大众传播在人们的环境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入手,重新揭示大众传媒的有利影响,为效果研究摆脱“有限论”的束缚起重要的作用。
“议程设置理论”中所包含的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的观点,把西方主流传播学长期以来力图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大众传播过程背后的控制问题重新摆在人们面前。
2.第三人效果[南京大学2013研;华南理工2013研;清华大学2008研;北大2007研]答:第三人效果(the third person effect)由美国学者戴维森提出。
它的假设是人们倾向于夸大大众媒介消息对其他人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第三人效果的基本思想是:特定的消息“对你我这样的人没有什么效果,但是一般读者很可能受到很大影响”。
其假设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与感受有关,假设“人们认为,大众传播的消息对其他人会比对自己有较大的效果。
”另一个部分与效果有关,因为有了这样的感受,人们会采取各种行动。
这些行动就组成了原本消息的效果——虽然不是很直接的效果。
3.“知沟”理论[人大2013研;暨南大学2013研;复旦大学2011研;华南理工大学2010、2007研;四川大学2009研;南开大学2007研;华中科大2006研;武汉理工大学2006研]答:“知沟”理论是关于信息社会中大众传播与社会阶层化问题的理论,由美国学者蒂奇诺等人于1970年提出。
这一理论假说认为,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
《传播学概论》西南大学网络教育作业答案

1、“议程设置功能”理论对传播效果的探讨,着眼点是()。
认知层面态度层面行为层面舆论层面2、电子传播媒介的发展使整个世界缩成了“地球村”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
麦克卢汉英尼斯麦奎尔阿特休尔3、提出“热媒介冷媒介”区分的是()。
威尔伯•施拉姆哈罗德•英尼斯戈夫曼马歇尔•麦克鲁汉4、“有限效果论”注重考察的是具体传播活动的()。
微观效果长期效果潜在效果宏观效果5、传播活动是一种()。
客观现象主观现象心理现象社会现象6、信息论的创始人是()。
香农韦弗施拉姆德福勒7、进行伊里调查,写出《人民的选择》的作者是()。
拉斯韦尔卢因施拉姆拉扎斯菲尔德8、“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舆论的形成是三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三个因素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
劣势意见的沉默社会公众对事务的“理性讨论”优势意见的疾呼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9、传播学批判学派正式登上学术舞台的时间是在二十世纪的()。
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10、“议程设置理论”暗示了一种媒介观,即认为大众传播媒介是()。
“镜子”式报道机构“真实反映环境”的机构客观报道事实的机构“环境再构成作业”机构11、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认为,真理只有在各种意见“自由而公正”的竞争中才能产生和发展。
这个观点也被称为()。
“天赋人权”“观点的自由市场”“第一自由”“真理的自我修正”12、申农和韦弗注意到传播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因此他们提出的传播模式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环节,这个环节是()。
噪音信号反馈信道13、下述传播模式中属于传统线性模式的是()。
德福勒模式申农—韦弗模式马莱茨克模式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14、“二级传播理论”的创立者是()。
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卢因15、在研究方法上,霍夫兰的贡献是倡导并亲身实践了()。
实地调查法内容分析法控制实验法个案研究法16、传播可以分为若干层次,其中最基本的层次是()。
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17、按照传播学的观点,文艺作品中人物的内心独白属于()。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811传播学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811传播学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二)一、名词解释(8×5=40分)1.涵化理论2.第三人效果3.“知沟”理论4.刺激—反应理论5.意见领袖二、简答题(15×3=45分)1.简述传播学理论从被动受众(passive audience)到主动受众(active audience)的发展。
2.简述媒介批评的内容和方法。
3.传播制度中的民主参与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三、论述题(第1题15分,第2、3题各25分,共65分)1.传播模式经历了从直线模式、循环模式到系统模式等变化过程,请从传播模式发展变化的角度,分析传播思想的变迁与进步。
2.试述大众传播负功能的产生原因、一般表现及克服方法。
3.为什么说传播的过程可以理解为意义与符号的两度“翻译”过程?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8×5=40分)1.涵化理论答:“涵化理论”是关于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的一种理论,又称培养理论、教养理论,涵化假设、涵化分析。
美国传播学者G.格伯纳等人,在对电视内容及其影响展开长达十多年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这一理论。
该理论认为,现代社会中大众媒介所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对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发挥着巨大影响。
传播内容通常具有特定的价值和意识形态倾向,这些倾向不是以说教而是以“报道事实”、“提供娱乐”的形式传达给受众的,它形成人们的现实观、社会观于潜移默化之中。
这种影响不是短暂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涵化”的过程。
格伯纳等人认为,大众传播的这种“培养效果”,主要表现在形成当代社会观和现实观的“主流”,而电视媒介在“主流形成”过程中尤其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它可以超越不同的社会属性,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培养”人们关于社会的共同印象。
2.第三人效果答:第三人效果(the third person effect)由美国学者戴维森提出。
它的假设是人们倾向于夸大大众媒介消息对其他人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第三人效果的基本思想是:特定的消息“对你我这样的人没有什么效果,但是一般读者很可能受到很大影响”。
(9072)《传播学》考试题T

A.就是精神内容的传播B.就是通过讯息进行社会互动
C.就是传受两者分享信息D.就是传受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行为
3.下列四个概念按其外延逐步扩大的排列应该是( )
A.信息、数据、知识、讯息B.数据、信息、知识、讯息
C.数据、知识、信息、讯息D.数据、讯息、信息、知识
4.信息接受的原动力是( )
A.传播技巧B.传播效果C.传播媒介D.传播谋略
7.互动媒介最大的优势是( )
A.快捷方便B.多媒体综合C.充分的交互性D.无所不包的信息内容
8.大众媒介信息的最重要的特征是( )
A.时效性B.真实性C.知识性D.新闻性和娱悦性
9.把人类出现在地球上的历史假定为100万年,而后将其比作只有24小时的一天来说明人类的古老和传播的年轻,这种“传播学时钟”的巧妙比喻,其场营销2013年6月
课程名称【编号】:传播学【9072】T卷
开卷考试时间:80分钟满分:70分
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上,做在试题卷上不予记分。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赖特对拉斯韦尔传播三大功能的补充是( )
A.娱乐功能B.环境监测功能C.社会协调功能D.文化传递功能
A.卡尔•塞根B.菲尔浦•列伯曼C.罗伯特•芬D.威尔伯•施拉姆和威廉•波特
10.麦克鲁汉把媒介分成热媒介和冷媒介两大类,下面四种传播媒介中属冷媒介的是( )
A.照片B.电影C.印刷品D.电视
二、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6分)
11.传播效果包含的层面有( )
A.环境认知效果B.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
C.社会行为示范效果D.主观动机效果
E.客观社会效果
12.与传统媒介相比,新媒介的特点有( )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811传播学考研-指定教材章节题库(传播类型)

第五章传播类型一、概念题1.集合行为[华南理工2013研]答:集合行为是指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的社会集合现象,多以群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态出现,往往会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的干扰和破坏。
该行为发生的基本条件包括:①结构性压力;②触发性事件;③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
集合行为中的特殊传播机制包括两种: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群体模仿与“匿名性”。
2.群体规范[华中农大2010研]答:群体规范是群体意识的核心内容,是指每个成员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已经确立的思想、评价和行为的标准。
广义的群体规范包括社会制度、法律、纪律、道德、风俗和信仰等,是一个社会里多数成员共有的行为模式。
群体规范在不同的群体中产生的作用不同,利用正式群体中的压力与非正式群体中的内聚力可以产生相应的道德效应。
3.组织传播[南京理工大学2011研;华中农大2009研;人大2006研;中国传媒大学2005研;南开大学2005研;北师2003研]答:组织传播是指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内传播,二是组织外传播,这两个方面都是组织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保障。
组织传播的总体功能,就是通过信息传递将组织的各部分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以保障组织目标的实现和组织的生存与发展。
它既是保障组织内部正常运行的信息纽带,也是组织作为一个整体与外部环境保持互动的信息桥梁。
组织传播的功能可分为:内部协调、指挥管理、决策应变、形成共识。
4.大众传播[南京理工大学2010研;武汉理工大学2009研;华东师范大学2007研;四川大学2007研;厦门大学2004~2005研;北师2005研;上海交大2005研;复旦大学2004研]答:大众传播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大众传播的特点包括:①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②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③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用传播学术语来说即“受众”;④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⑤从传播过程的性质来看,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⑥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传播学的考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的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传播学之父是哪位学者?A. 卡尔·马克思B. 弗洛伊德C. 威尔伯·施拉姆D. 马歇尔·麦克卢汉答案:C2. 传播学研究的起点是?A. 信息B. 媒介C. 受众D. 传播效果答案:A3. 下列哪一项不是传播学的主要研究领域?A. 媒介研究B. 受众研究C. 效果研究D. 心理学研究答案:D4. 传播学中的“两步传播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B. 库尔特·勒温C. 马歇尔·麦克卢汉D. 威尔伯·施拉姆答案:A5. 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媒体的主要功能是?A. 告知公众B. 引导公众讨论C. 塑造公众意识D. 娱乐大众答案:C6. 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卡尔·霍夫兰B. 诺尔·诺依曼C. 马歇尔·麦克卢汉D.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答案:B7. 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主要研究的是?A. 媒介如何满足受众需求B. 受众如何使用媒介C. 媒介对受众的影响D. 受众对媒介的反馈答案:A8. 传播学中的“框架理论”主要关注媒介如何?A. 选择信息B. 呈现信息C. 解释信息D. 分析信息答案:C9. 传播学中的“螺旋理论”认为传播过程中最重要的是?A. 信息的传递B. 信息的接收C. 信息的反馈D. 信息的存储答案:C10. 传播学中的“第三人效果”理论认为人们通常会?A. 高估媒介对他人的影响B. 低估媒介对自己的影响C. 高估媒介对自己的影响D. 低估媒介对他人的影响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传播学的主要理论包括以下哪些?A. 传播效果理论B. 传播媒介理论C. 传播受众理论D. 传播控制理论E. 传播内容理论答案:ABCD12. 传播学中的“传播效果”可以分为哪些类型?A. 短期效果B. 长期效果C. 直接效果D. 间接效果E. 个人效果答案:ABCD13. 传播学中的“传播过程”包括哪些要素?A. 发送者B. 信息C. 媒介D. 接收者E. 反馈答案:ABCDE14. 传播学中的“传播模式”有哪些?A. 线性模式B. 循环模式C. 互动模式D. 系统模式E. 网络模式答案:ABCDE15. 传播学中的“传播媒介”包括哪些类型?A. 印刷媒介B. 电子媒介C. 数字媒介D. 社交媒介E. 传统媒介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6. 传播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没有交叉。
传播学概论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传播学概论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69题,每题1分,共69分)1.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是( )A、心理层面、态度层面、行动层面B、认知层面、态度层面、行动层面C、认知层面、态度层面、精神层面D、认知层面、精神层面、行动层面正确答案:B2.研究战时宣传最为著名的学者是( )A、施拉姆B、李普曼C、拉斯韦尔D、拉扎斯菲尔德正确答案:C3.大众传播所传播的娱乐性内容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 )A、发挥协调功能B、提供信息C、集中对重要问题的注意力D、分散对重要问题的注意力正确答案:D4.“地球村”观念的提出者是( )A、英尼斯B、梅罗维茨C、麦克卢汉D、戈夫曼正确答案:C5.西方传播学界认为大众传播开始的年代是( )A、1654年B、1465年C、1456年D、1546年正确答案:C6.在拉斯韦尔模式中具备较强不确定性的环节是( )A、效果B、传者C、媒介D、受者正确答案:A7.《人民的选择》的作者是( )A、卡兹B、拉扎斯菲尔德C、李普曼D、施拉姆正确答案:B8.一般认为,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是美国学者( )A、米德B、施拉姆C、拉扎斯菲尔德D、阿多诺正确答案:B9.“文化指标研究”起源于20世纪( )A、60年代初期B、50年代中期C、80年代D、60年代后期正确答案:D10.《报刊的四种理论》中目前还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的是( )A、集权主义理论B、自由主义理论C、社会责任论D、苏联共产主义理论正确答案:C11.英国心理学家威廉·斯蒂芬森提出关于传播的个人功能的主要观点是( )A、游戏说B、社交性功能C、工具性功能D、自我中心性功能正确答案:A12.大众传播信息传向受众成员的通道上的“第一关”是( )A、选择性反馈B、选择性记忆C、选择性理解D、选择性接触正确答案:D13.信息的分类,按照信息的表现形式分为( )A、语言、符号和图像B、客观信息类C、指导性信息类D、说服性信息类正确答案:A14.批判学派引起的学界革命的直接策源地是在( )A、美国B、英国C、加拿大D、德国正确答案:B15.在西方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思想中,继集权主义理论之后的是( )A、自由主义理论B、社会责任论C、使用与满足论.D、社会参与论正确答案:A16.约于15世纪初产生的报道商业、政治消息的手抄新闻信札( NewsLetters )出现在()A、长安B、威尼斯C、法兰克福D、罗马正确答案:B17.“培养分析”并不是一项孤立的研究,它是什么的有机组成部分?( )A、传播效果研究B、讯息系统分析C、制度分析D、文化指标研究正确答案:D18.世界电视业进入彩色电视广播阶段是在( )A、20世纪30年代B、20世纪40年代C、20世纪20年代D、20世纪50年代正确答案:B19.各种随机抽样形式的基础是( )A、等距随机抽样B、整群随机抽样C、分层随机抽样D、简单随机抽样正确答案:D20.关于认知层面上的效果和态度层面上的效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后者指的是对“思考对象”的影响B、后者指的是对“思考方式”的影响C、前者指的是对“思考方式”的影响D、后者是以告诉人们“想些什么”的方式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特定的问题上来正确答案:B21.1946年第一次明确提出“大众传播科学”这一概念的学者是( )A、施拉姆B、拉斯韦尔C、霍夫兰D、李普曼正确答案:B22.对于报刊是“直接民主制喉舌”的观点,李普曼的看法是( )A、既不赞同也不反对B、予以批评C、同意D、非常赞同正确答案:B23.意见领袖的最早提出者是( )A、拉扎斯菲尔德B、贾尼斯C、饱户弘D、沃卡尔特正确答案:A24.提出传播主要的四大社会功能中的娱乐功能的美国社会学家是( )A、赖特B、帕森斯C、拉斯韦尔D、默顿正确答案:A25.我国首次对传播工作者的意识和心态进行调查的是( )A、武汉大学舆论研究所B、复旦大学舆论研究所C、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D、北京大学舆论研究所正确答案:C26.下列属于美国传播学者梅罗维茨著作的是( )A、《谷登堡的灿烂群星:印刷文人的诞生》B、《媒介即讯息》C、《媒介通论:人体的延伸》D、《空间感的失落:电子传播媒介对人的社会行为的影响》正确答案:D27.霍夫兰等人的“说服性传播”效果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是( )A、内容分析法B、实地考察法C、定性分析法D、实验心理学法正确答案:D28.提出“偏倚时间的”媒介和“偏倚空间的”媒介两个概念的学者是( )A、英尼斯B、梅罗维茨C、麦克卢汉D、戈夫曼正确答案:A29.在大众传播中,收集受众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是( )A、受众调查B、受众测试C、受众分配D、受众分析正确答案:A30.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194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围绕大众传播的竞选宣传对选民投票意向的影响所做的一项实证调查的研究报告,又被称为( )A、意见领袖调查B、拉氏调查C、伊里调查D、竞选调查正确答案:C31.娱乐节目、体育比赛及一切渲染爱情、暴力、罪恶的信息属于( )A、说服性信息B、指导性信息C、维持性信息D、复原性信息正确答案:D32.与传播实践结合最密切的传播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是( )A、传播控制B、传播效果C、传播媒介D、传播功能正确答案:B33.被视为传播学控制研究领域的“一项最杰出的研究成果”是( )A、《论出版自由》B、《报刊的四种理论》C、《独立宣言》D、《新闻编辑部的社会控制:功能分析》正确答案:D34.与卢因一样,从心理学角度切入传播学领域的学者是( )A、拉扎斯菲尔德B、施拉姆C、霍夫兰D、拉斯韦尔正确答案:C35.对“议题”的不同类型进行分类研究的是( )A、温达尔B、韦伯C、李普曼D、麦库姆斯正确答案:B36.在我国被很多人称为典型调查的抽样形式是( )A、判断抽样B、定额抽样C、雪球抽样D、偶遇抽样正确答案:A37.各类模式中最常用的是( )A、5W模式B、数学模式C、图像模式D、文学模式正确答案:C38.讯息系统分析的目的就在于揭示媒介讯息系统的( )A、个性化B、优势C、反馈机制D、整体倾向性正确答案:D39.在传播学研究的一般程序中,继“选择课题”之后的是( )A、确定研究客体B、分析资料C、搜集资料D、研究设计正确答案:A40.“使用与满足”研究指出了大众传播对受众的一些基本效用,属于某种( )A、有限效果论B、宏观效果理论C、强大效果论D、适度效果论正确答案:D41.麦克卢汉媒介理论中的“脱离部落文化阶段”,指的是( )A、“地球村”来临时期B、电子传播时期C、文字印刷传播时期D、口头传播时期正确答案:C42.为了克服由于大众传播的“拟态环境”所造成的西方民主制的危机,李普曼的设想是建立( )A、新大众传播媒介国有化B、对事实负固定责任的组织C、新闻检查机构D、全球化的网络媒体正确答案:B43.《舆论学》分析了大众报刊对现代人的重大影响,该名著的作者是( )A、拉斯韦尔B、施拉姆C、李普曼D、霍夫兰正确答案:C44.随着文字的产生,特别是15世纪中期印刷机的出现,人类的视听两种通道开始分离,社会信息的主要通道是( )A、视觉通道B、听觉通道C、感觉通道D、触觉通道正确答案:A45.政党报刊的特点是( )A、面向的读者是社会上不定量多数的受众B、以政论为主C、完全具备了现代媒介产业的经营形态D、以刊载低级趣味内容招徕读者正确答案:B46.“街头访谈”这种抽样形式属于( )A、偶遇抽样B、判断抽样C、简单随机抽样D、机械抽样正确答案:A47.1948年,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提出了富有新意的有关传播功能分析的书是( )A、《功能分析与大众传播》B、《传播学概论》C、《大众传播:一个社会学的视角》D、《大众传播、大众鉴赏力和有组织的社会行动》正确答案:D48.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广播台——KDKA广播电台创立于( )A、1848年B、1920年C、1936年D、1923年正确答案:B49.人类传播发展史上书面文字发明前漫长的历史时期被称为( )A、口语传播阶段B、大众传播时代C、电子传播阶段D、手抄传播阶段正确答案:A50.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书中,构筑出一幅传播学大厦蓝图的学者是( )A、怀特B、拉斯韦尔C、施拉姆D、拉扎斯菲尔德正确答案:B51.默多克—戈尔丁一派在批判性传播研究中,又被称为( )A、社会文化学派B、政治经济学派C、行政管理学派D、经营管理学派正确答案:B52.“使用与满足研究”最早出现于20世纪的( )A、40年代B、30年代C、70年代D、60年代正确答案:A53.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领袖人物是( )A、葛兰西B、霍克海默C、卢卡奇D、霍夫兰正确答案:B54.德福勒模式对此前模式最重要的修正是加人了( )A、反馈B、信息C、噪音D、循环正确答案:A55.在现有的符号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符号是( )A、推理符号B、表象符号C、数理化符号D、语言符号正确答案:D56.讯息的不一致性产生的过程是( )A、输入—输出B、编码—译码C、发射—接收D、表述—理解正确答案:C57.“自我修正”观点属于( )A、自由主义理论B、集权主义理论C、共产主义理论D、社会责任理论正确答案:A58.通过研究儿童的谈话,发现传播个人功能的瑞士心理学家是( )A、托尔曼B、施拉姆C、皮亚杰D、斯蒂芬森正确答案:C59.把申农度量信息不确定性的熵和力学中的熵直接联系起来的是( )A、维纳B、拉扎斯菲尔德C、布里渊D、施拉姆正确答案:C60.传播学研究的出发点,贯穿这门学问的一条主线是( )A、传播效果B、传播模式C、传播对象D、传播方法正确答案:A61.西方发达国家黄色报刊的特征是( )A、刊载低级趣味内容为主B、刊载政论为主C、读者限于部分外围群众D、读者局限于组织成员正确答案:A62.在传播学研究中,作为正式调查的抽样形式是( )A、随机抽样B、雪球抽样C、偶遇抽样D、非随机抽样正确答案:A63.“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影响和制约舆论是通过营造( )A、两级传播B、意见环境C、意见领袖D、议程设置正确答案:B64.梅罗维茨的理论认为,应当把情境视为( )A、社会系统B、信息系统C、环境系统D、组织系统正确答案:B65.传播学是由两个部分组成,即基本理论和( )A、调查方法B、实验方法C、模型公式D、研究方法正确答案:D66.非语言传播的高级层次是( )A、类语言B、图像C、艺术D、体语正确答案:C67.影响受众有选择性的传播行为的,是信息的( )A、共享性B、普遍性C、可获得性D、特殊性正确答案:C68.在传播学史上,第一次比较详细、科学地分解了传播的过程的模式是( )A、“传播单位”模式B、德福勒模式C、申农—韦弗模式D、5W模式正确答案:D69.所有传播活动的基础,即最基本的传播层次是( )A、人际传播B、群体传播C、组织传播D、自我传播正确答案:A二、多选题(共31题,每题1分,共31分)1.构成传播流程研究的代表性成果主要有( )A、拉扎斯菲尔德的《人民的选择》B、英尼斯《传播的偏倚性》C、卡兹的《人际影响》D、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E、罗杰斯的《创新与普及》正确答案:ACE2.关于申农—韦弗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没有从根本上克服线性模式的局限性B、模式中的信源相当于传者,信宿相当于受者C、这本来是一个纯技术性的、应用于自然科学领域的通信过程模式D、注意到了传播和周围环境的关系E、忽视了反馈和社会过程对传播过程的制约正确答案:ABCDE3.下列项目中,属于大众传播中的定量化形式反馈的是( )A、报刊发行量B、广播节目视听率C、电视节目视听率D、书籍销售量E、唱片销售量正确答案:ABCDE4.组织传播是( )A、组织肌体的防腐剂B、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C、组织关系的粘合剂D、组织功能的润滑油E、组织活力的源泉正确答案:ABCDE5.传播作为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过程,具有( )A、社会性B、全球性C、不同个性D、共同性E、区域性正确答案:AD6.布雷多克把5W模式变成7w模式添加的环节是( )A、信宿B、信源C、情境D、动机E、噪音正确答案:CD7.艾玛蒂等人为上限效果假说提出的论据有( )A、社会的发展具有的上限B、传播者本身具有的上限C、受众本身具有的上限D、信息源的性质决定的上限E、现有知识已达到的上限正确答案:CDE8.语义内容分析可以细分为( )A、归因分析B、指定分析C、语句分析D、断言分析E、词章分析正确答案:ABD9.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缺陷有( )A、忽视传播占有方式及使用情况的重要性B、使用的是静态的方法,缺乏动态分析C、把人类文明发展史等同于传播史D、走向技术决定论的极端E、忽视了人们通过媒介发生的相互作用而几乎只关注人们面对面交流中的相互作正确答案:ACD10.不同媒体的议程设置有不同的特点。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811传播学考研-指定教材章节题库(传 播)

第三章传播一、概念题1.传播学[北京师范大学2007研]答:传播学是指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社会信息系统本身。
传播学的研究任务是通过对社会信息系统及其各部分的结构、功能、过程以及互动关系的考察,探索、发现和克服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科学方法,找到社会信息系统良性循环的机制,由此来推动社会的健全发展。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传播学形成于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美国,它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它的发展从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诸多学科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2.传播[华中农大2011研;四川大学2008研;辽宁大学2008研]答: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和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把握这个定义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社会传播具有行为性、过程性和系统性。
3.网络传播时代答:网络传播时代是指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进行信息传播的新时代。
它突破了大众传播时代大众化、非目标性、单向、区域传播的障碍,使得传播走向个人化、目标性、双向和全球网络传播。
它是社会走向全球化、信息化的产物,也是信息社会传播的基本形态。
仅有社会的需要和可能,网络传播时代仍然是不会到来的,必须要有坚实的技术基础。
简言之,支持网络传播时代的技术主要有:有线电视(光缆)、卫星通信、计算机和数字技术等。
二、简答题1.人类传播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是什么?其产生有什么意义?答:(1)人类传播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是文字。
文字是人类传播发展史上第二座重大里程碑,它是人类传播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
从文字的出现开始,人类不再单纯地依赖体内信息系统来传播信息,而开始向一个功能更强、效率更高的体外化信息系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