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检测题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二单元测试题语文(测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出题人:兰显耀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己保留。
第Ⅰ卷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笔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位置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Ⅰ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中字词的注意或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A.百舸(gě)橘(jú)子洲遒劲(强劲有力)B.峥嵘(zhēng róng)携(xié)遏(è)制C.漫江(满)寥(liáo)廊挥斥(斥责)D.惆怅(chàng)稠(chóu)密辟谣(pì yáo)2.“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这个诗句的常序应当是()A.寒秋,湘江北去,独立橘子洲头。
B.湘江北去,独立寒秋,橘子洲去。
C.橘子洲头,寒秋独立,湘江北去。
D.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3.对《再别康桥》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然别离时那富于特色的形象和想象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B.诗人把潭水比作天上被揉碎了的彩虹,及浮在潭面上的水藻相杂,沉淀在潭水的深处,幽幽的、醇醇的,如梦一般。
C.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悠然的心境。
D.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
4.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躲在乡愁里,才发现______________①我不是无根浮萍②不是断线的风筝③不是世俗风雨中无处栖身的孤雁A.③②①B.①③②C.①②③D.②③①5.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偶)D.粪土当年万户侯(比喻)二、(6分,每小题3分)(一)、阅读卞之琳的《断章》,完成6—7题。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二单元月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二单元月考测试题及答案高一必修一第一二单元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
第Ⅰ卷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
百舸(gě)寂寥(liào)彷徨惆怅(chàng)B。
方遒(qiú)颓圮(pǐ)瓦菲(fēi)青荇(xìng)C。
浪遏(è)浮藻(zǎo)火钵(bō)漫溯(shuó)D。
彳亍(chù)忸怩(ní)深邃(suì)团箕(qí)改写:以下哪一组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A。
百舸(gě)寂寥(liào)彷徨惆怅(chà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竞渡凄婉哀曲大堰河B。
冷寞荡漾长篙沁园春C。
太息笙箫飘泊鸿门晏D。
寥廓斑斓凌侮目炫改写:以下哪一组词语没有错别字?A。
竞渡凄婉哀曲大堰河3.下列诗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B。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C。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D。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改写:以下哪一句诗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A。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4.下列句子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沁园春·长沙》的开篇用一个特写镜头,把人物从景中推出,凸显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
B。
朴素、凝练、想象丰富、意向独特是艾青诗歌的一贯特点,这种风格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诗篇中表现的更是炉火纯青。
C。
反腐倡廉的活动一开展,全市上下激浊扬清,社会正气得到了强有力的弘扬。
D。
我们的数学老师,虽已年过半百,但是风华正茂,才情锐气不减当年。
改写:以下哪一句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A。
反腐倡廉的活动一开展,全市上下激浊扬清,社会正气得到了强有力的弘扬。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题(带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题(带答案)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押解(jiè)渐染(jiàn)图穷匕见恃才傲物(shì)B.熨帖(wèi)箴言(zhēn)啖以重利惴惴不安(zhuì)C.间或(jiàn)倔强(jué)扼腕叹息繁文缛节(rù)D.戏谑(xuè)挑剔(ti)拊膺顿足尔虞我诈(yú)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秦王购之金千斤购:购买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C.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情D.见陵之耻陵:侵犯、欺侮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吾其还也君知其难也B.夜缒而出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C.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箕踞以骂D.行李之往来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4.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B.不然,籍何以至此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D.夫晋,何厌之有5.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晋军函陵,秦军泛南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③夫晋,何厌之有若属皆且为所虏⑤敢以烦执事大王来何操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历史”的层次王立群“历史”一词的建构实际上包含着四个层次:一是“真实的历史”,二是“记录的历史”,三是“传播的历史”,四是“接受的历史”。
“真实的历史”是指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和已经逝去的历史人物。
“真实的历史”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性,二是不可重复性。
“记录的历史”是历史学家根据当事人与旁观者的口述、回忆、文字记录下来的历史,比如《史记》。
当事人的口述一般来说是可信的,但是,当事人的口述与回忆有时也会存在问题。
比如记忆本身的多寡、误记、有意掩盖和无意选择等;而且,当事人只是历史事件的部分经历者,不可能了解历史事件的全过程。
至于历史事件发生的独特背景、原因,更难为每一位当事人所知晓。
必修一第二单元检测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检测满分150分,及格140分,40分钟做完一.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5分)1.共其乏困(通____,________)2.秦伯说(通____,________)3.失其所与,不知(通____,________)4. 今日往而不反者(通____,_______ _)5.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____,________)6.秦王还柱而走(通____,________)7.卒起不意,尽失其度(通____,________)8.距关,毋内诸侯(通___,_________)(通, ____ )9.要项伯(通____,________)10.不敢倍德(通____,_____ ___)11.不可不蚤来(通____,________)12.令将军与臣有郤(通___,________)13. 因击沛公于坐(通____,________)14.燕王拜送于庭(通____,________)15. 图穷而匕首见(通____,________)二.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古义。
(10分)1.行李之往来(古义:________________ )2.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__________)3.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________________)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__________)5.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________________)6.沛公居山东时(古义:________________)7.约为婚姻(古义:________________)8.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9.将军战河北(古义:______________)10. 而伤长者之意(古义:_________ )三.找出活用词并解释。
(6分)1.函封之()2.项伯杀人,臣活之()3.群臣怪之()4.范增数目项王()5.素善留侯张良()6.其人居远()四.一词多义(解释词义与用法)(24分)1、兵:①不得持尺兵()②不及召下兵()③秦兵旦暮渡易水()2、顾:①顾计不知所出耳()②荆轲顾笑武阳()③三顾臣与草庐之中()④大行不顾细谨()3、见:①秦王必喜而见臣()②而燕见陵之耻除矣()③私见张良,具告以事()④图穷而匕首见()4、举:①愿举国为内臣()②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③是以众议举宠为督促()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5、若: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③仿佛若有光()④若入前为寿()6、胜:①沛公不胜杯杓()②刑人如恐不胜()③何可胜道也哉()④此时无声胜有声()⑤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五.重点实词、虚词(解释加点词)(20分)1.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2.郑既.知亡矣() 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4.朝济.而夕设版焉() 5.唯.()君图之 6.进兵北略.地()7.愿足下更.虑之() 8.以.试人,血濡缕() 9.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10.比.诸侯之列() 11.愿大王少.()假借..()之 12.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13.旦日飨.()士卒 14.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15.君安.()与项伯有故.() 16.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17.披.()帷西向立18.卮酒安足.()辞 19.窃.()为大王不取也 20.会.()其怒,不敢献六.解释下列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
高一语文必修一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二单元测试题语文(测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出题人:兰显耀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己保留。
第Ⅰ卷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笔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位置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Ⅰ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中字词的注意或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A.百舸(gě)橘(jú)子洲遒劲(强劲有力)B.峥嵘(zhēng róng)携(xié)遏(è)制C.漫江(满)寥(liáo)廊挥斥(斥责)D.惆怅(chàng)稠(chóu)密辟谣(pì yáo)2.“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这个诗句的常序应当是()A.寒秋,湘江北去,独立橘子洲头。
B.湘江北去,独立寒秋,橘子洲去。
C.橘子洲头,寒秋独立,湘江北去。
D.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3.对《再别康桥》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然别离时那富于特色的形象和想象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B.诗人把潭水比作天上被揉碎了的彩虹,与浮在潭面上的水藻相杂,沉淀在潭水的深处,幽幽的、醇醇的,如梦一般。
C.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悠然的心境。
D.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
4.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躲在乡愁里,才发现______________①我不是无根浮萍②不是断线的风筝③不是世俗风雨中无处栖身的孤雁A.③②①B.①③②C.①②③D.②③①5.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偶)D.粪土当年万户侯(比喻)二、(6分,每小题3分)(一)、阅读卞之琳的《断章》,完成6—7题。
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检测题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A.阙秦(quē) 忤视(wǔ) 以飨士卒(xiǎng) 以药淬之(cuì)B.卮酒(zhī) 失其所与(yù) 目眦尽裂(cì) 朝济而夕设版焉(zhāo)C.玉玦(jué) 参乘(shèng) 共其乏困(gòng) 夜缒而出(zhuì)D.刀俎(zǔ) 戮力攻秦(lù) 瞋目(chēn)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fū)2.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失其所与,不知夫晋,何厌之有B.秦伯说,与郑人盟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3.下列词语中“济”字的意义和“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济”相同的一项是( )A.同舟共济B.济世安民C.赈灾济贫D.无济于事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行李之往来B.为之奈何人不敢与忤视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而伤长者之意5.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越国以鄙远”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B.焉用亡郑以陪邻C.使工以药淬之D.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6.对下列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是寡人之过也③邻之厚,君之薄也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A.①③④/②⑥/⑤B.①②/③⑥/④⑤C.①④/②③⑥/⑤D.①⑤/②⑥/③④7.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以其无礼于晋B.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C.其意常在沛公也D.吾其还也8.下列句子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吾属今为之虏矣——我们很快就会被他俘虏了B.持千金之资币物——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于是拿起他的匕首给秦王D.(沛公)脱身独去,已至军矣——沛公已经脱身离开,回到军营9.对下列文言句式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A.竖子不足与谋(省略句,即“竖子不足与之谋”)B.大王来何操(谓语后置,即“大王来操何”)C.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为……”表被动)D.问征夫以前路(介宾后置,即“以前路问征夫”)10.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检测题及解析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检测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A.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度:风度B.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比:比较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提:提起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被:受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表判断B. 朝济而夕设版.焉筑土墙用的夹版C. 失其所与.,不知一同D. 秦伯悦,与郑人盟.盟誓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A.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焉用亡郑以.陪邻B. 夫晋,何厌之.有使杞子、庞孙、杨孙戍之.C.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且.贰于楚也D. 若舍郑而.有益于君夜缒而.出4.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①焉用亡郑以陪邻②朝济而夕设版焉B.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②因击沛公于坐C.①吾其还也②此其志不在小D.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②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5.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秦王购之金千斤购:买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贫穷C.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遇到D.进兵北略地略:掠夺,夺取6.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B.①顾计不知所出耳②荆轲顾笑武阳C.①臣乃得有以报太子②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D.①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②以解燕国之患7.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品B.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给予,赠送C.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谢:道谢D. 图穷而匕首见穷:穷尽8.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若入前为寿寿:祝寿B.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C.若入前为寿若:如果D.常以身翼蔽沛公翼:翅膀9.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刑人如恐不胜胜:胜利B.秦时与臣游游:游玩C.君安与项伯有故故:旧交情D.道芷阳间行间:间接10.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②何辞为B.①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②项王未有以应C.①其意常在沛公也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①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②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第II卷(非选择题)二、语言表达(4分) 中国古老的文字非常形象生动,“和谐”二字就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卷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卷【篇一】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今老矣,无能为也已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C.因人之力而敝之D.失其所与,不知【解析】A项,“已”同“矣”;B项,“共”通“供”;D项,“知”通“智”。
【答案】C2.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从之。
辞曰辞:推辞B.许之许:答应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赏赐D.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解析】赐:恩惠。
这里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惠公回国的事。
【答案】C3.对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是寡人之过也③邻之厚,君之薄也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A.①③④/②⑥/⑤B.①②/③⑥/④⑤C.①④/②③⑥/⑤D.①⑤/②⑥/③④【解析】①③④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⑥结构助词,的;⑤代词,这件事,指秦、晋围郑这件事。
【答案】A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行李之往来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解析】C项,都是“有帮助,有好处”的意思。
A项,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请客的主人;B项,出使的人/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D项,那人,指秦穆公/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答案】C5.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B.且贰于楚也C.夫晋,何厌之有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解析】C项,宾语前置句,A、B、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C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必修 1 第二单元文言文测试卷制卷人李文琼( 时间:150 分钟分数:150 分)一、基础知识(6 小题,共18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目眩(xu a n) 濡染(r u) 箕踞(j 1 )召之即来(zh a o)• • • •B. 蜡烛(zh u ) 阙疑(qu e)逢孙(p a n力日薄西山(b o)• • • •C. 骨髓(su 1 ) 忤视(w u) 变徵(zh 1 )切齿拊心(f u)• • • •D. 参乘(sh e n力纪信(j 1) 杯杓(sh a o)以飨读者(xi a n)g• • •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瑕疵名闻暇迩掠夺攻城略地B .亢奋机能抗进弊病民生凋敝C .犹豫怨天尤人振兴震聋发聩D .坐落座无虚席灼热远见卓识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西单女孩任月丽从在地铁卖唱,到走红网络,到走红星光大道,到走红2011 年春晚,一路走来,一.发.不.可.收.拾.,这其中固然有大众的草根明星情结,但与其深厚的歌唱功力也密不可分。
B. —个时期以来,信用卡诈骗猖狂至极,在我警方的全力打击下,一个个罪犯图.穷.匕.见.,被绳之以法,受到应有的惩罚。
C. 韩国《韩鲜日报》报道,目前朝鲜正准备进行第三次地下核试验,同时认为,如果朝鲜继续坚持他的核进程,那么他势必会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因为朝鲜半岛无核化是世人的共同愿景。
D. 进入2011年,世界经济复苏的状态仍不容乐观,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目前形势下,就不能只顾自己,打压别国,做亡郑.陪.邻.的事,而应具有全方位的战略眼光。
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A.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所.以.遣将守关者B. 沛公起如厕杀人如不能举C. 失其所与,不知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D. 若入前为寿若属皆且为所虏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顷之未发,太子迟之A. 使使以闻大王B.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C.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D. 交戟之士欲止不内6. 下列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先秦散文包括历史散文和说理散文,《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同属于先秦历史散文。
B.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C. 《战国策》的作者已不可考,经西汉刘向整理,内容多为战国时期策士的活动和言论。
D. 司马迁所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被鲁迅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 10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
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
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
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
豫让遁进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
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贝y吾魂魄不愧矣。
”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
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
襄之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
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
”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
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
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
”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
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
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
”使人问之,果豫让也。
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
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
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
”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
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
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
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 遂伏剑自杀。
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女为悦己者容容:打扮B. 赵襄子最怨智伯怨:恨C. 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数:算计D. 襄子必近幸子幸:宠信8.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豫让“忠义”和襄子“宽宏”的一组是(3分)()A. ① 故尝事范式及中行式②卒释去之B. ①我必为报仇而死②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C ①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②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D ①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②此必是豫让也。
9.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豫让曾先后臣事几个主子,智伯对他很宠信。
在智伯被襄子灭掉后,豫让为报答知遇之恩一心为智伯报仇。
B. 豫让改变姓名,到宫中充当“刑人”,清扫厕所,想在襄子如厕时,趁其不备杀死他,结果被襄子识破。
C. 豫让“漆身” “吞炭”的目的是隐藏自己,方便报仇,但他的朋友却以为这样做不值得,劝他放弃报仇投靠襄子。
D. 豫让为智伯报仇义无反顾,明知报仇之事难为,却拼死为之,就连险遭他刺杀的襄子也深深赞叹他的忠义。
10.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0分)(1)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
(5分)译文: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
(8分)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1. 下列对诗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胜败兵家事不期”,“事不期”是说胜败之事,不能预料。
B. “包羞忍耻是男儿”,是说项羽遭挫折不灰心,是真正男儿。
C.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说如若重整旗鼓,是大有可为的。
D.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说人要有骨气,不管是活着还是死去,都要顶天立地。
12. 对两首诗的鉴赏,表述不当的一项是()A. 杜牧诗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对项羽的自刎持否定态度。
B. 杜牧诗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对项羽的自刎持肯定态度。
C. 李清照诗充分肯定项羽的英雄气节,赞扬项羽的高风亮节。
D. 李清照诗与杜牧诗,对项羽的看法是迥然不同的,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作者的态度。
四.背诵默写。
(5分)13. 填写上下句(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者,范增也,_______________ ,张良西向侍。
(3) 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增数目项王,。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伯亦拔剑起舞,,庄不得击。
五•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17 )题。
(22分)江南雨巷董滇宁①有人说,江南的小巷是历史留给现实的入口。
是啊!雨后的江南小巷是心灵的圣地,心在红尘中沾满尘埃,不能辩识来去,不妨就让这江南雨巷的烟雨旧梦浸润你已疲惫的心灵!②轻轻地走入小巷。
暮春的细雨在两旁的瓦棱上跳跃,忽而又顽皮地跳到青石板的路上,和他们在青石板上的伙伴们嬉闹着、喧哗着。
踩在青石板的路上,这一刻,随着细雨,滑入历史的最深处……③撑着油纸伞,血管里冲涌着莫名的悲与喜,呼吸着空气里的清新,和岁月积淀下来的味道;江南的盛世在烟雨中落下了帷幕,惟有这雨后的江南小巷,褪尽纤华,延展着世人的想象。
④空气中浸透着静谧。
幽远的小巷中,我的移动和杂着雨儿们的跳动,成全了小巷的生动。
小巷的两边是安然矗立着的老屋子。
一幢幢灰瓦白墙的老屋子,饱受了风雨的侵袭,彰显着一种沧桑积淀后的黯然。
灰白色的墙面在斑驳间隐现时光的痕迹,青黑的瓦片耐不住寂寞,邀了几根闲草做伴。
⑤几间铺子半敞着门面。
铺内,几人横靠着帐台边的木柱,正在打盹;忙碌着的小二,手脚极为麻利地端茶递水之间,仿佛都不会激起哪怕一丝尘屑的飞扬。
大多数的屋子已是人去楼空,一把铁锁,锁住了一屋子的寂寞春秋。
透过门扉间的夹缝,瞅见一口八角的古井,井沿上残留着几片风吹落的树叶;眨眼间,似乎看见一个梳着两条小辫儿的蓝衣少女蹲在井边,手中拿着极粗的衣捶,露出一口极白的牙齿,对着这边轻轻地微笑;一阵风吹过,扫落了井沿的树叶,也带走了姑娘的影象……依然是个空落落的院落,一把生了锈的铁锁!⑥雨停了。
收起纸伞,听着檐下滴答的水声,由心底升腾起一种恍如隔世的落寞。
风儿抚过脸颊,把雨的湿气驻留在我的眼窝。
眼前的小巷变的迷蒙,心在此刻却显得犹为的澄净。
⑦一些墨绿的青苔粘在墙角,吮吸着雨露,淡漠了这多情的江南,绵绵的愁绪。
抬眼望去,一只燕子飞掠而去。
是否是从王谢堂下飞出的那只?可还能在这物是人非之外,辩识出你的故居吗?⑧巷的尽头,是一座小石桥。
扶拦上的雨滴落入水中,荡起一层层的涟漪。
在繁华与颓废之间,吹箫女子的面庞有了几多的改变?碧波还聚而来的,不是那提着油纸伞的栗色长发,却是那伤心桥下的惊鸿艳影。
⑨沉浸在江南的幽幽梦幻里,抬头,眼前已是那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街市。
回望小巷,雨后的它显得更为平静与安宁。
寥落的水泡, 在小巷的那头冉冉升空;街市这头袭来一阵一瞬的光景,五彩的霓虹映亮整个天宇,嘈杂与躁动在这个节界中无限延伸!小巷深处隐隐透出的阑珊灯火,闪动着清亮的光芒,也足以照亮夜归人的路!。
一座小桥,两方天地,是两势对立下的无奈疏离,也是历史白描地书写下的自然并存!是也罢,不是也罢,小巷犹在,而雨——今年下,明年下,一千年以后,还会下。
⑩............................................................ 走过雨巷,别无其他,清香盈鼻 ................................14、解释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6分)①江南的小巷是历史留给现实的入口②雨后的江南小巷是心灵的圣地③滑入历史的最深处15、第⑤段既有现实的描绘,又有对历史上的江南小巷曾有过的情景的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