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对《内经》医学思想的影响

合集下载

浅析道家思想对《黄帝内经》“治未病”理论的影响

浅析道家思想对《黄帝内经》“治未病”理论的影响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年6月第33卷第3期…★王梦蕾1…杨泽1…刘玉良2(1.大学基础医学院…杭州……310053)[摘要]道家思想对《黄帝内经》形神共养,并且提出“母”“子”概念,认为可由母知子、阴平阳秘、保守精气等理念,为中医“治未病”建立道家理论支持。

[关键词]道家思想;黄帝内经;治未病;忧患意识;调和阴阳;中图分类号:R221.1……文献标识码:ACanon of MedicineW ANG Meng-lei1, YANG Ze1, LIU Yu-liang212. Basic Medicine College,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3, China.[Abstract] Taoism…has…had…a…positive…impact…on…the…formation…and…development…of…the…theory…of…"treating…pre-disease"…in…Yellow Emperor's Canon of Medicine.…Taoism……emphasizes…preventing…ahead,…reconciling…Yin…and…Yang,…cultivating…of…both…physique…and…mind,…moderating…desire,…maintaining…body…and…spirit,…and…proposing…"mother"…and…"child"…concept,…believing…that…the…child…can…be…known…from…the…mother…and…the…mother…can…be…know…from…the…child.…Yellow Emperor's Canon of Medicine…is…enlightened…by…it,…proposing…the…ideas…of…preventing…disease…occurrence,…change…and…recurrence,…balancing…of…yin…and…yang…and…conservating…essence,…which…forms…the…unique…theory…of…"treating…pre-disease"…of…Chinese…medicine.…The…article…tries…to…discuss…the…influence…of…Taoism…on…the…Theory…of…"treating…pre-disease"…in…Yellow Emperor's Canon of Medicine,…and…establishes…Taoist…theory…support…for…the…theory…of…"treating…pre-disease"…of…Chinese…medicine.[Key words] Taoism;Yellow Emperor's Canon of Medicine;Treating…Pre-disease;Suffering…Consciousness;Regulate…Yin…and…Yang;Control……Emotions;Cultivation…of…Physique…and…Mind先秦道家是极为重要的哲学流派,其基本思想起源于春秋末期的老聃,道家把“道”作为万物的本质和本原,“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道而生并随着它的规律而发展变化。

论《老子》与《黄帝内经》之道

论《老子》与《黄帝内经》之道

•仁心雕龙•论《老子》与《黄帝内经》之道王成亚(北京道医医药研究院,北京100032)摘要:文章分别阐述了《老子》之道与《黄帝内经》之道。

笔者认为《老子》之道是道之体,是0,是无,是虚,是先天,是天地之始,是至善无私、无己、无功、无名,完满自足;而《黄帝内经》之道是道之用,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的后天之道,是一、二、三,是有,是可道。

对于悬壶摄生,不仅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更要“合于道”。

不仅要方法得当,还要注重道德修养,才能达到健康长寿的0的。

关键词:道;路;阴阳;五行;老子;黄帝内经;健康Treatise on Tao of Lao Zi and Huangdi NeijingWANG Cheng-ya(Beijing T a o M e d i c i n e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100032,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This paper e x p o u n d s the T a o of Lao Zi a n d Huangdi Neijing, respectively. T h e T a o of Laozi is the b o d y ofTao, w h i c h is zero, nothing, void, nature, the beginning of h e a v e n a n d earth, as well as the s u p r e m e g o o d a n d selfless, withoutself, without merit, nameless, and self-sufficient. T h e T a o of Huangdi Neijing is the use of Tao, w h i c h is acquired T a o based o nthe theory of yin-yang a n d five phases, w h i c h is one, two, three, a n d existence, being Tao. For practising medicine in order tohelp the people a n d ourselves, w e should not only following rule of yin a n d yang, adjusting w a y s to cultivating health', but also'harmonizing with Tao'. N o t only proper methods, but also paying attention to moral cultiv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of health a n d longevity.K e y W O r d S! Tao; Road; Yi n and yang; Five phases; Lao Zi; Huangdi Neijing', Health自古医道不分家,黄老常并称。

道家思想如何影响了《黄帝内经》?这篇深度文章值得一读

道家思想如何影响了《黄帝内经》?这篇深度文章值得一读

道家思想如何影响了《黄帝内经》?这篇深度文章值得一读【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道家学派是以《老子》之“道”“德”为核心范畴形成的学术派别,起始于春秋时期,并在汉代、魏晋等时期持续发展。

一般认为,儒家思想构筑了中国人整体的思想、道德、伦理体系,而道家思想,则决定了中国文人的人生价值取向与心理特质,二者共同形成了中国人基本的心理构架,对中华文明影响深远。

形成于西汉时期的《黄帝内经》,同样汲取道家思想之精粹认知生命、建构医学体系,并对其核心范畴进行充分的发展与丰富,亦在具体生命层面,对其重要理念进行诠释与解读。

“道”与“德”在内涵上具有相对性,前者侧重于宇宙自然哲学范畴,后者则侧重于社会人生哲学范畴,但二者具有明确的关联与递进,即“德”是由“道”而来,“道”为本,“德”为用,由道及德,即从宇宙自然哲学“道”的内涵、属性、特质、内容,推演出“德”的相关规定性,如《道德经》所谓“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因此,“道”的内涵,可以涵盖“德”。

而道的核心思想,如道生万物、道法自然、道为虚静、道常无为等,不仅体现为“德”的内容,同样亦延伸至医学领域,形成《黄帝内经》相关生命观。

“道生万物”与《黄帝内经》“真气”论《黄帝内经》气学思想的主体是“真气”论,视真气为生命活动的主宰,认为人的生长发育、健康维持、疾病发生等过程中,真气的有无多少、运行状态皆发挥着决定性作用,而这些思想,皆是秉承于道家思想。

“真”的含义及道家文献中的真学思想“真”的金文写作,上半部为会意。

《说文》中将此解为“(见图2)”部,为倒立之人,示变化。

如《说文解字·(见图2)》原文载:“变也。

从到人,凡(见图2)之属皆从(见图2)。

”因此,“化”字之互倒之人,是对胎儿在母腹中孕育过程的会意表达;下半部为“贝”。

从形状上为一个贝壳,下面一点,表达珠在贝中逐渐凝聚成形的过程。

因此,“真”字的本义应是古人受胎儿孕育和珍珠凝于贝中的过程启发而来,旨在以“真”字类比精气在人体内凝聚的状态。

谈谈老子的哲学思想在《黄帝内经》中的反映

谈谈老子的哲学思想在《黄帝内经》中的反映

谈谈老子的哲学思想在《黄帝内经》中的反映一说起老子,便会有人很自然地联想起“黄老”、“庄老”、“道教”,而将老子的哲学思想看成是消极颓废和唯心主义的。

其实这种看法既不公允、也不准确。

下面仅就老子的哲学思想在《黄帝内经》中的反映作一概括性介绍。

老子的哲学思想对我国古代医学有着较深的影响,这在《黄帝内经》中有突出的表现。

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剖析,应该肯定,自然科学是受哲学支配的。

这正如恩格斯曾经明确指出的那样:“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533页)。

而医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当然也毫无例外地受哲学的影响。

如上所述,老子的哲学思想打破了神学迷信的桎梏,已发展成为朴素的直观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而又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老子的“道”是古代唯物主义精气学说的代表之一,从原始意义上说,“道”、“精”、“气”三者是一致的、无本质的区别,都是构成世界万物最本原的物质,古代医学的最杰出的文献《黄帝内经》充分反映出这一点。

精气学说几乎贯穿于《内经》所有篇章,而且又有多种表现形式。

比如它把精、气分成先天和后天两种,其先天的精,即“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灵枢·决气篇》),也即“故生之来谓之精”(《灵枢·本神篇》)之精。

这种精是构成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等一切组织器官的最基本物质。

正如《素问·金匮真言论》所说:“夫精者,身之本也。

”其后天之精则指水谷所化生的精微物质,称之为水谷之精或水谷之气。

至于《内经》所谓五脏之精、五脏之气、脏真之气、原气、宗气、营气、卫气、经气、脉气、血气、神气等等则是既源于先天而又有赖于后天的滋养。

此外如正气与邪气;正常的五运六气、六气与六淫之气;阴气与阳气等等也都是精气学说的不同角度的反映。

这些气是用以说明人体的正常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的物质。

《内经》还进一步将一切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科学地归结为体内具有生命活力的“气”的运动。

《黄帝内经》中“老子”的思想

《黄帝内经》中“老子”的思想

《黄帝内经》中“老子”的思想《黄帝内经》(下文中简称为《内经》)作为我国现存医学文献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它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同时也创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的发展基础。

《内经》成书的具体年代有多种说法,大体成书年代在战国秦汉时期,该部经典著作总结了先秦时期的中医学。

自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从奴隶社会进去到封建社会,社会的整体生产力都较前有了极大的发展,但各个诸侯国之间纷争不断,战乱频频,与此同时,“诸子峰起,百家争鸣”,各种学术思想峰峰涌现,这对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形成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人们在农耕劳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其中一些成了宝贵的医学经验,社会的变革更是促进了当时科技的发展,这也促进了中医学在实践中的运用。

在诸多思想的共同影响下,《内经》理论受到道家的影响颇深,就道家的创始人--老子的思想在《内经》中有众多体现。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一书既是道家的经典也是中国哲学的经典,被认为是中国哲学之根本。

老子将“道”作为研究事物的本原及必须遵守的规则。

《老子·二十一章》中说到:“孔德之容,唯道是从……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老子·二十五章》又说:“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名之曰大。

”此外还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些都讲述了道、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对应的在《内经》则有诸多体现,比如“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素问·宝命全形论》)等。

老子所讲的道既有具体的物质形态,也泛指无形的非物质形态。

而《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至道在微”。

《内经》的“至道在微,变化无穷”,“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内经》中的“道”如“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素问·天元纪大论》),《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辩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是规律和道理之意。

老子认识论与《内经》医学认识论

老子认识论与《内经》医学认识论
论 , 为 中 医学 主 导性 的认 识 方 法 成
关键词 : 予 ; 识论 ; 老 认 内经 ; 学认 识 论 ; 静 医 虚 中 图号 :2 1 R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9 2220 )3 04 0 10 —32 (070 — 10— 3
1 老子 的虚静认 识论
维普资讯
南京 中医药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 版)0 7 9 20 年 月第 8 卷第 3 期
・-- — —
1 0 ・— 4 - - —

『 U I R IY F TMI , NV S O C ^ E T

V1 o 3S .O o. N . e 2O 8 p 7
物本质 的概念 , 亚里士 多德根据 其质料 、 形式说 认 为认识 的 目的是认识 事物 的形式 。他们 对认 识 的发 生过程作 了深入 的研究 。这取决 于西方 本质论 的真理观 。这样 的认识论 在 中国哲学 史 上是见不 到 的。中 国古 代并没有 对世界 二分 的 本质 论 自然观 , 反 中国古 代 的 自然观 认 为世 相 界是 由一 气化 生 的生 生不 息 的整 体 , 是一 个有
收 稿 日期 :0 7 7—0 ; 稿 日期 :07—0 20 —0 5 修 20 7—2 0
调“ 载营 魄抱 一 , 能无 离 乎? 专 ( ) 致 柔 , 抟 气 能
婴儿 乎?涤 除玄 览 , 无疵 乎?… 意 思是 说 在 能 ”1 认 识 的时 候 能 否做 到 集 中精 神 专一 于认 识对
问 ・ 正神 明论》 疾 病 认 识 中“ ” 八 对 神 的境 界 , 有

窥牖 , 见天道 。其 出弥远 , 知弥少 。 H 在这个 其 ” J 基 础 上 老子 提 出获 得 正 确 认 识 的 基本 条 件 是

道家思想对中医学理论发展的影响

道家思想对中医学理论发展的影响

道家思想对中医学理论发展的影响道家思想对中医学理论发展的影响道家思想是我国古代哲学的瑰宝之一。

春秋时期《老子》一书的问世,标志着道家思想的产生,此后的《庄子》、《列子》、《管子》、《淮南子》等著作进一步继承和阐发了道家思想,强调“道常无为而无所不为”,“道法自然”,“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等观点,一直为后世所推崇。

著名的中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在其《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强调指出:“道家思想乃是中国的科学和技术的根本”,研究道家思想体系“对于了解全部中国科学技术是极其重要的”。

道家学说,其义精深,其奥无穷,除了在哲学和政治上发挥过不可忽视的历史作用以外,对于中医学的发生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道家思想对《内经》理论体系的影响《内经》是中国医学史上现存最古老的经典著作,是中国古代生命科学的集中总结,汇集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优秀成果。

其中道家学说对其理论奠基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道家的“天地之道”与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思想老子主张天道自然无为,人只要顺应自然,就能把握天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

”这种尊重客观自然法则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庄子继承了老子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主张“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安时而处顺”(《庄子·大宗师》)。

由此去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逍遥境界。

《黄帝内经》承袭了道家思想的精华,把天和人作为一个统一体看待,建立了自己的天人合一观。

《内经》认为,人是在特定的“气交”环境中,由天地两气结合生成的。

《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同时《内经》还认为,人与天的结构相类似,这种类似表现在人的身体体现了天地的结构。

《灵枢·邪客》日:“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

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风雨,人有喜怒。

浅谈《老子》辩证法思想与中医学

浅谈《老子》辩证法思想与中医学

浅谈《老子》辩证法思想与中医学中华民族是当之无愧的富有辩证法思想的民族,中国古代哲学最耀眼的明珠便是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它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老子》是论述古代辩证法的杰出代表,纵观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可知,《老子》的思想对传统文化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源远流长,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具有许多明显的优点,这是由于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医学受到诸如《老子》辩证法思想等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吸收其中精华,并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简要分析《老子》辩证法思想与中医学的关系。

1 辩证自然观与中医学《老子》的自然观体现着古代辩证法的思想。

老子把宇宙看作是永恒存在与永恒变化的自然,它在空间上是无边无际的,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的。

老子认为一切有形的具体的物都不是永恒的,万物都是不断变化消亡的。

而这种永恒存在与永恒变化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道即自然内部的矛盾性。

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万物内部矛盾着的正(阳)与反(阴)两个方面的对立与统一是万物存在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与动力。

阴阳矛盾的规律虽然暗不可见,但却是万物生存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老子认为道即阴阳冲气以为和是自然的总规律,是天地万物产生、发展、变化、消亡的总根源[1]。

这种辩证的自然观对中医学阴阳学说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引用阴阳学说来阐释医学中的诸多问题以及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使阴阳学说与医学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医学的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贯穿于中医学的各个领域,它是中医学的理论工具和方法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指导养生和临床的诊断与治疗[2]。

可以说阴阳学说正是辩证自然观在中医学中的反映,对于人体这一特殊的“物”,当然也符合“万物”的规律,那么人体的存在与各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和动力正是人体内部的阴阳两个方面的对立与统一。

从组织结构上来看,《素问·宝命全形论篇》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体 的合 道过程却 是一个 自觉 的过 程 。因为人
的出现是 自然发展史 上到 目前为止 最后一 次对 称 破缺 , 自然 分 为 自在存 在 的 自然界 和 自为存 在 的人类 两部 分 。人 区别 于动物 的本 质特点 之

在 于他 的意识 的 自觉 、 行动 的 自由 , 的一切 人
都 是重生 的哲学 , 有对 生命 的理解 , 都 都有 关于
保 养生命 的至 理名 言 , 是 对生 命 本质 能从 形 但
而上 的角度深 思 的首推道家 。老子认 为道是 万 物 的宗 主 , 物 的生命 在 本质 上 就是 道 的展 开 万
过程 。道 “ 养万 物 ”万 物 的健 康 发展 过 程 必 衣 , 须 顺道 而行 。当然作 为无 知 的 自在 的 自然万物
活动都是 有 目的 自觉选择 的结果 。人对 自身生 命 的保 养 同样 是 自觉 的活 动 即法 道 而行 的过
程, 其核心 是 “ 自然” 法 。老子 的养生 哲 学就 是 其道论 的展 开 。老 子说 : 盖 闻善 摄生 者 , 行 “ 陆 不遇兕 虎 , 军不 被 甲兵 , 无 所投 其 角 , 无 入 兕 虎
万物华 实 , 卧早起 , 夜 无厌 于 日, 志无怒 , 使 使华 英成 秀 , 使气得 泄 , 所爱 在外 , 夏气之应 , 若 此 养
作者简介: 姚春鹏(94一) , 宁沈阳人 , 16 男 辽 曲阜师范大学 副教授 , 博士 , 硕士生导师。
塑 壹鹏 : 老子对《 内经》 医学思想的影响 第 1 期
光, 使志 若伏 若 匿 , 若有 私 意 , 已有 得 , 若 去寒 就
躁 君 ”“ 、恬淡 为上 ”1 _ 。根据 老子 的思想 《 』 内经》
从 中体会 出恬 憔虚 无 、 静 守 神 以使 形 神 合 一 清
温, 无泄 皮肤 , 气亟夺 , 冬气 之应 , 藏之 道 使 此 养
想, 则是 《 经》 疗原 则 的 理 论基 础 。 内 治
关键 词 : 老子 ; 内经 ; 生 ; 养 医学 理论 ; 疗 原 则 治 中 图号 : 02 R 4 10 —32 (0 90 —0 1 —0
1 老 子对《 内经》 医学养生思 想的影 响
方面, 而人 生活在 自然界 之 中 , 赖 自然界提供 依 给人类 的食 物为生 。所 以养生 主要 从这几 方面 考虑 , 这几 方面 “ 于道 ” 在 合 。 1 1 顺 时养 生 .
老子 日:人 法 地 , 法 天 , “ 地 天法 道 , 法 自 道
国哲 学 , 以说 是 关 于生 命 的哲 学 。先 秦哲 学 可
南京 中医药大学学报 ( 社科 版)o 9 3 2o 年 月第 l 卷第 1 0 期

1 一 0
7N L FN N IGU IE ST Fr M( O IL CE C }o 1 o a2 R A O A J N V RIYO N C S C IN E Vl 0N l r AS M
节 欲等 。 老 子 曰 :清 静为 天下 正” “ “ 、 重为轻 根 , 静为
秋 形 , 敛 神 气 , 秋 气 平 , 外 其 志 , 肺 气 收 使 无 使
清, 此秋 气之 应 , 收 之道 也 。… …冬 三 月 , 养 此
谓 闭藏 , 冰地坼 , 扰乎 阳 , 卧 晚起 , 水 无 早 必待 日
收稿 日期 :08 1 0修 稿 日期 :09 1 0 20 —1 —1 ; 20 一O —2
荣, 早卧早起 , 广步于庭, 被发缓形 , 以使志生,
生 而勿杀 , 予而 勿夺 , 而勿罚 , 赏 此春气 之应 , 养 生之道 也 。…… 夏 三月 , 谓 蕃 秀 , 地气 交 , 此 天
中华 民族作 为一 个 以农 业 为 主 的 民族 , 在 千百万 年 的农业 生产 实践 中养 成 了对 生命 的极 强的感悟 力 。建 立在这 样 的实 践方式 之上 的中
所措其爪 , 兵无 所 容其 刃。夫 何 故? 以其 无 死
地 0【可见 老 子 明确 地 提 出 了养 生 ( 生 ) ”1 ] 摄 概 念 。老子 五千 言 中 丰 富而成 体 系 的养 生 思 想 , 对《 内经》 医学 养生 思想产 生 了重 大的影 响。 的 人 的生命 主要 包括 肉体 ( ) 形 和精 神 ( ) 神 两
的发展 历程 是 自然 合 于道 的 , 而有 知 的人 类生
然 。又 日 :反 者 道之 动 ” J ” “ ¨ 。他认 为人 的活 动 应该 取法 于天地 自然之 道 , 当然 包括养 生活 动。 在这一 思想影 响下 ,内经 》 出依据 自然 界 四 《 提 季循环 的反 复之道 而顺 时养生 的原则 。《 问》 素 第二篇 叫做 《 四气调 神 大论 》 意 思就 是 根 据一 , 年 四季 自然 气候 变 化规 律 , 调养 精 神形 体 以养 生 。说 :春三月 , 谓 发 陈 , 地俱 生 , 物 以 “ 此 天 万
长之道 也 。… …秋 三 月 , 谓 容 平 , 气 以 急 , 此 天 地 气 以明 , 卧早 起 , 早 与鸡 俱兴 , 使志 安 宁 , 以缓
神 明 ” “ 吸 精 气 , 立 守 神 ” “ 精 全 l 呼 引, 独 [ 积 ,
神” ] l。保养精气神 的具体方法有虚无、 2 守静、

中医文化 ・
老 子对《 内经》 医学思 想 的影 响
春 鹏 ( 曲阜师范 大学政治与社会发 展学院, 东 日 2 8 ) 山 照 7 2 66
摘要 : 老子 明确地提 出了养 生( 生) 念。老子五千言 中丰 富而成体 系的 养生思想 , 内经》 医学养 生思想产 摄 概 对《 的
生了重大的影响 。老子的 自然哲 学思想、 辩证法思想成为《 内经》 医学理论体 系的基础。而老子天道和谐平衡 的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