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语文第八单元复习课
六上第八单元知识点总结

六上第八单元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知识点总结如下:
1. 重点词语:
雕刻:在金属、木材、石头等材料上刻划或塑造形象。
缠绕:环绕着某个物体。
恭恭敬敬:对尊长或宾客致敬的态度和言行。
灿烂夺目:形容光彩鲜艳耀眼。
赞不绝口:不住口地称赞。
2. 重点句子:
他先是一愣,然后微笑着说:“老爷爷,您真爱开玩笑!”
爸爸拿起一幅画,沉思起来。
3. 重点段落:
课文第3自然段介绍了这幅画的作者及创作背景,突出了画家的艺术成就和画作的历史价值。
4. 中心思想:
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和”的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欣赏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和文化素养。
5. 写作方法:
本单元的课文采用了多种写作方法,如记叙、描写、议论等,这些方法有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注意积累各种写作方法,并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
6. 文学常识:
学生可以了解一些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和作家,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这些作品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养有很大帮助。
以上是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重点内容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重点内容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是人物单元,主题是纪念鲁迅。
语文要素是“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单元首页引用了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抒情诗《有的人》中的前两句:“有的人说着,他已经死了,有的死了,他还活着。
”这揭示了本单元的特殊性,即关于鲁迅的人物单元。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鲁迅展开,包括他的原名、出生地、主要作品以及他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和主要贡献。
此外,还有课文《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此外,本单元还有一些需要掌握的生字词,如“捕”、“撒”、“缚”、“坠”等难读的字,“厨”、“掷”等难写的字,以及“一望无际”、“家景”、“供品”、“祭器”、“讲究”、“盼望”等必须掌握的词。
综上所述,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的重点内容包括了解鲁迅的相关知识、掌握一些难读难写的字词、通过具体事例表达自己的情感等。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复习要点课堂笔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复习要点课堂笔记一、读写提示祭拜(bài√pài)逃窜(cuān cuàn√)骤然(jùzhòu√)火焰(yán yàn√)毡帽(zhān√zhàn)综合(zōng√zhōng)刺猬(wēi wèi√)瞬间(sùn shùn√)澄碧(chéng√dèng)拜:共九画,右半部分有四横。
厨:部首是厂,第九画是提。
漾:右边部分竖不出头,下面是永。
二、形近字郑郑重姓郑租出租租房缚束缚作茧自缚掷投掷抛掷粗粗心粗细傅师傅太傅凝凝视凝望羞羞愧害羞陡陡然陡峭疑疑问疑惑差差别差异徒徒弟师徒三、多音字削xuē瘦削xiāo 削铅笔撒sā撒娇sǎ撒网差chā差距cī参差扇shān 扇风shàn 扇子场chǎng 操场cháng 场院四、近义词郑重——慎重讲究——重视允许——许可熟识——熟悉伶俐——机灵陶醉——沉醉预告——预报昏暗——暗淡瘦削——枯瘦退缩——畏缩凝视——注视一望无际——无边无际五、反义词郑重——轻率讲究——随便允许——禁止凶猛——温顺伶俐——笨拙昏暗——明亮退缩——前进参差——齐整瘦削——丰满六、佳句积累1.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
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2.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
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流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3.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
4.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七、课文回顾1.《少年闰土》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多识广、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的形象,反映了“我”和闰土儿时短暂而又真诚的友谊,抒发了“我”对他的怀念之情。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8单元教案

(3)(课件出示第二组词语)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出示:参差 瘦削 倒影 碎散
(4)注意加点的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5)(课件出示第三组词语)指名认读,互助正音。
出示:
搁在 错综 澄碧 萍藻 荡漾
瞬间 凝视 骤然 掷入 陡然
(6)指导书写。重点指导“瞬、凝、骤”,这三个字都是左窄右宽,书写时应注意这三个字易错的部件:“瞬”要注意“舛”左边的“夕”中间只有一点,右边部件的第二笔是撇折;“凝”最右边的部件上半部分不要少一点;“骤”的最后一笔是捺,而不是点。
2.理清脉络:课文围绕“好的故事”写了哪三方面内容?
四 初探现实
(1)思考:请大家自读第1~2自然段,想想鲁迅先生在怎样的现实中做了这样一个美好的梦。
(2)交流,引导:从这些语句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明确:在昏沉的夜里作者晦暗消极的情绪以及周围昏沉悲凉的气氛。
(4)小结:鲁迅先生就是在这样一个昏沉的夜里,梦见了一个好的故事。
教学重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形象。
教学难点
借助资料,体会“我”的内心世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预习要求
练习朗读课文,能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形象。
教 学 过 程
复备、旁注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下面我们来回顾深深印在鲁迅先生脑海里的一幅美丽的画面。(齐读第1自然段)
7.延伸拓展:好朋友总有离别的时候,可这一别就是将近三十年,你们想知道鲁迅和闰土再次见面的情景吗?老师建议大家去读一读鲁迅的小说《故乡》。
五、课文回顾,作业设计。
教
后
记
课 题
六上语文的第八单元知识梳理

六上语文的第八单元知识梳理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主要内容包括《朱自清小说选》和《朱自清散文选》两部分内容。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学习朱自清的代表作品,并通过阅读和学习,了解朱自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能力。
首先,朱自清小说选中的作品有《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这些作品以其细腻的描写、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而著称。
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可以感受到朱自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其次,朱自清散文选中的作品有《匆匆》、《荷塘月色》、《背影》等。
这些作品以其优美的文字、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情感而著称。
通过学习这些散文作品,学生可以了解朱自清散文的特点和风格,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能力。
此外,学生在学习这个单元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的来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的知识梳理主要包括朱自
清的小说和散文作品,通过学习这些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八》精品课件

词句段运用 读下面各组题目,说说你的发现,和同学 交流。
少年闰土 狼牙山五壮士 军神
开国大典 “诺曼底号”遇难记 草船借箭
竹节人
桥
芦花鞋
在牛肚子里旅行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少年闰土 狼牙山五壮士 军神
开国大典 “诺曼底号”遇难记 草船借箭
书写指导
练习楷书,应从笔画和结构两方面下功夫。 练习笔画,主要解决用笔方法问题,目的是生产 合格的“零件”;练习结构,主要是解决笔画之 间的组合方式问题,目的是学会结构方法,掌握 结构规律,从而达到将字写端正、整齐、美观的 要求。楷书的笔画有提顿、藏露、方圆、快慢等
用笔方法,每一个笔画的起笔和收笔都要规 范,不能潦草、粘连,但是笔画与笔画之间 又要有内在的呼应关系。总结起来就是:起 收有序、笔笔分明、坚实有力,又停而不断、 直而不僵、弯而不弱、流畅自 然。楷书在结构上强调笔画和 部首均衡分布、重心平稳、比 例适当、字形端正、合乎规范。
日积月累
◎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答客诮》
◎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
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学界三魂》
◎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 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 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 章篇幅较长,记叙的事情较多,我 们可以采用先了解每个部分的内容 ,再把各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的 方法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 文章的题目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 容,例如《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知识点归纳一、概览本单元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的第八单元,涵盖了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品,旨在通过深入阅读和探究,让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本单元的知识点归纳将帮助学生梳理本单元的核心内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点。
本单元课文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古代诗词,也有现代散文和小说。
这些作品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通过阅读和欣赏这些作品,学生能够了解历史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思想,同时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点包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文学术语和文学鉴赏方法。
通过对课文主要内容的了解,学生能够掌握作品的主旨大意和基本情节;通过掌握文学术语,学生能够理解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和艺术手法;通过学习和实践文学鉴赏方法,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本单元还涉及到一些综合性学习内容。
通过阅读课文和赏析作品,学生可以了解到作者的创作风格和时代背景,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
学生还需要通过写作练习和口语表达来巩固和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这些综合性学习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语文应用能力。
1. 介绍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的第八单元主题和特点本文将详细介绍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主题和特点,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本单元的核心知识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的第八单元主要围绕“走近名著”这一主题展开,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名著片段,感受经典作品的魅力,进而激发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兴趣。
本单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丰富多样。
本单元选取的名著片段涉及中外文学经典,如《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内容丰富多样,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经典故事。
注重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本单元通过导读、自读和分享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名著片段的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对名著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件(按单元复习)PPT

新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小学语文
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适用于2019年9月部编语文教材)
后续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后, 回复 期末单元复习 免费获取
一、给画“___”字注音。
逶迤( wēi yí )
磅礴(páng bó)
崎岖( qí qū )
围歼战(
)
千钧一发j(iān )
jūn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沉着( zhuó )
政府( fǔ )
外宾( bīn )
擎着(
)
诞生( qíng )
dàn
二、看拼音,写词语。
zhù shì
注视
hóng wěi
宏伟
dàn shēng diàn niǔ
诞生 电钮
màn bù
漫步
chōng jǐng
憧憬
bēn fù
zhān yǎng
奔赴 瞻仰
二、看拼音,写词语。
yún yá
rì kòu
忽飞忽落
九、佳句积累。
1.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 二首(其一)》
2.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摊破浣 溪沙》
3.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陆龟蒙《丁香》 4.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冯延巳《醉花间》
比喻: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 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 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3.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 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 彩虹那么绚烂。
排比句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1.《草原》一文中,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 碧草话斜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复习一、生字善哉zāi 莱茵yīn河蜡là烛陌mî生盲máng姑娘琴键jiàn 微波粼lín粼苏醒哭哭啼啼tí霎shà时波涛汹涌记录lù恬tián静入场券quàn 纽niǔ约陶醉抿mǐn唇矜jīn持咿yī咿呀呀璀璨càn 娇宠chǒng 抻chēn面幽静卢lú浮宫纯熟交涉捉摸肖xiào像兴味盎àng然绷pěng脸溺nì爱为所欲为窃窃私语雕梁画栋巧夺天工独具匠心引人入胜古色古香余音绕梁不落窠kē臼jiù谱写雅俗共赏美不胜收脍kuài炙zhì人口曲高和寡妙笔生花阳春白雪笔走龙蛇不同凡响别具一格沐浴二、多音字肖xiào像悄qiǎo然模mï仿绷pēng带重chïng复弹tán琴朝zhāo阳姓肖xiāo 静悄悄qiāo 模mú样绷pěng脸重zhîng要子弹dàn 朝cháo着解jiě开曲qǔ高和hâ寡喝hē水难nán过解xiâ数弯曲qū和hã谐喝hâ采发难nàn解jiâ运三、形近字飞蛾彭德怀慢条斯理夏天腊月健康磷光庞大陷坑练习栽树现在巍峨鼓胀期望重复蜡烛琴键波光鄰粼娇宠抗日冶炼体裁再次澎湃错误四、近义词幽静──宁静清秀──秀丽纯熟──熟练恬静──安静陶醉──沉醉好奇──奇怪交涉──干预柔和──温和矜持──拘谨细腻──细致细嫩五、反义词幽静──喧闹微弱──强烈陌生──熟悉苏醒──昏迷纯熟──生疏粗糙——细腻断断续续──连续不断六、词语搭配幽静的小路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微弱的烛光清幽的月光水天相撞的地方恬静的脸微波粼粼的海面雪亮的浪花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恬静、淡雅的微笑神奇的画笔神秘的微笑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永恒的美的象征溺爱娇宠的态度永不磨灭的印象空旷而深远的背景璀璨的明珠美妙的乐曲,令人回味无穷;杰出的画作,让人百看不厌。
咿咿呀呀地乱唱惊讶地发现目不忍睹地槃哭哭啼啼地演戏一年秋天一个小镇一天夜晚一首曲子一阵风一缕微云一夜工夫高歌一曲一群灰鸽一头黑发一种棕色一种感觉一颗明珠一块生面团一炉火一堵墙一幅画一件工艺品一门艺术一次活动一段时间一支歌曲七、词语解释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雕梁画栋:指有彩绘装饰的十分华丽的房屋。
巧夺天工:形容技艺巧妙。
断断续续:时而中断,时而继续。
陌生:生疏,不认识或不熟悉。
纯熟:指功夫深,非常熟练。
水天相连:水和天连接起来。
清幽:秀丽、幽静。
恬静:很安静。
璀璨:形容玉石的光泽鲜艳夺目。
造就:培育练就;成果;成绩;造访。
风度:美好的举止、姿态或气度。
毅力:坚强,持久的意志。
暗无天日:看不到一点儿光明。
一反常态:完全改变了平时的态度。
为所欲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任意行事。
溺爱娇宠:指过分娇惯宠爱自己的孩子。
窃窃私语:私下里小声交谈。
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
妙笔生花:才思日进,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阳春白雪: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不同凡响:表示才能出众,本领高强。
别具一格: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独具匠心: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
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
古色古香:形容器物书画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
余音绕梁: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雅俗共赏: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美不胜收:形容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欣赏不过来。
脍炙人口: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曲高和寡:曲调高雅,能跟着唱的人就少。
用来比喻知音难得。
又被用来比喻说话、写文章不通俗,能理解的人很少。
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难于为人接受。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
伯牙绝弦:绝,断绝。
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
不解之缘:不能分开的缘分,指亲密的关系或深厚的感情。
不在话下:指事物轻微,或者理所当然,不值得一提。
耐人寻味:耐,禁得起;寻味,仔细体会。
形容意味深长,值得细细体会。
转瞬即逝:瞬,一眨眼,转眼;逝,消失。
形容一眨眼就消失了。
八、解释课文、语句《伯牙绝弦》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
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
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
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
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
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
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
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
”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善哉”,太好了。
“若”,好像。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如痴如醉,击节称快):“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读了这个句子,我们对“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有了更真切、更形象的了解。
伯牙琴技出神入化,钟子期欣赏水平同样高超。
在这里,我们体会到钟子期发自内心的赞叹以及伯牙遇到知音时欣喜若狂的心情。
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伯牙精妙的乐曲,只有通晓音律的钟子期能真正听懂,伯牙的心意,只有钟子期能真正理解。
情投意合,这才是知音啊!3、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破琴”,把琴摔碎。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这里指伯牙把钟子期当做他的知音。
“复”,再,重新。
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这是何等悲壮而又感人的行为!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令人动容。
千百年来,“知音”典故不但在华夏大地传为美谈,而且名扬海外。
《月光曲》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读后,我们也仿佛进入了乐曲描述的如梦似幻的美妙境界,对乐曲产生了无限向往,同时对贝多芬产生了深深的敬仰和爱戴之情。
1、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听贝多芬的音乐会是盲姑娘一直以来的愿望,而盲姑娘把这梦寐以求的愿望淡淡地称作“随便说说”,说明了她对哥哥的体谅和理解,她十分理解哥哥说的“音乐会入场券太贵,咱们又太穷”话中含有的不安和痛楚之意,她对自己说的那句话感到不安和后悔。
这“随便说说”,让我们感受到了盲姑娘的善解人意,让我们感受到淡淡的凄楚和酸涩,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盲姑娘那种被生活所迫,而强压住内心对音乐热爱的无奈。
是啊,生活本来就已经很艰难了,听贝多芬的音乐会是多么奢侈而又无望的事啊!。
2、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多纯熟”,是说弹奏的技能熟练;“多深”,是说把曲子里的感情充分表现出来了。
句子中的两个“您”读起来不一样,第一个是表示猜想,语调稍延长一些。
后来她做出了判断,贝多芬正在附近旅行演出,这样高超的演奏技巧,只有贝多芬才行,因此第二个“您”就很肯定。
梦寐以求的愿望变成现实,盲姑娘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
盲姑娘的这几句话使贝多芬十分激动,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这么爱音乐,又这样懂音乐,这是知音啊!正因为遇到了知音,贝多芬才产生要为她弹奏第二支曲子的想法──创作的激情顿时而生。
3、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清幽”,秀丽、幽静。
清亮如水的月光下,一切是那么朦胧,那么美,就连破旧的茅屋也显得诗情画意。
这样的美,盖过了茅屋里的穷困和凄凉。
此情此景,深深打动了贝多芬,他“望了望”穷兄妹俩,同情之心油然而生。
是啊,美好的音乐应当给予穷苦而又爱好音乐的人们,这样想着,使他情不自禁地按起琴键来。
4、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水天相接”,水和天连接在一起。
“微波粼粼”,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形容水清澈的样子。
“霎时间”,极短的时间。
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
第一幅:月亮刚从“水天相接”处升起,海面上“洒遍银光”。
此刻,贝多芬轻轻地按着琴键,音乐轻幽、舒缓。
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天空出现了“一缕缕轻纱似的微云”。
随着景象的变化,音乐气势逐渐增强,曲调出现了波折。
第三幅:“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强音乐骤然响起。
浪花“涌过来”,气势凶猛,音乐高昂激越,节奏越来越快。
多么美丽的画面,多么丰富的联想!时而舒缓,时而明快,时而悠扬,时而激烈。
清新、梦幻的境界,优美、和谐的曲调,让我们不得不叹服贝多芬高超的技艺。
5、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恬静”,形容姑娘被音乐唤起了想象后,脸上表现出来的专注、平静的神色。
脸上是“恬静”的,心里是舒适、安逸的。
“仿佛”,指哥哥看陶醉在琴声中的妹妹,从妹妹专注而平静的神情中产生的感觉,感觉妹妹也和自己一样,被琴声带到了月光下的大海。
“波涛汹涌”,波浪猛烈地向上涌。
“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是多么宽阔自由的天地,又是多么光明、美好的景象,这正是兄妹俩所向往的情景。
贝多芬的琴声带给了兄妹俩无穷无尽的想象。
音乐,真的是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蒙娜丽莎之约》在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法国的卢浮宫有三件宝,其中之一就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的传世名作《蒙娜丽莎》。
几百年来,《蒙娜丽莎》让人百看不厌。
微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恬静、淡雅的微笑让我们感受到了永恒的美。
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细致地展现了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天才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