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历史下册9-11课试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9-11课练习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9-11课复习题审核人签字:王立顺一、填空题1、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统一契丹各部,建立,都城在。
2、五代后期,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年,后周大将在陈桥驿发动,建立了。
3、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城下,威胁。
北宋宰相力劝皇帝亲征。
4、北宋时期,西北的族势力崛起。
11世纪前期,其首领称大夏国皇帝。
其称帝后,连年与交战,双方损失很大。
5、辽宋时期,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受辽的控制和压迫。
12世纪初期,其杰出首领,起兵抗辽,接着在会宁称帝,国号。
6、南宋抗金名将曾收复建康,在郾城大败金军,后被奸臣秦桧杀害;抗战大臣在南宋灭亡之后,坚持抗元,被俘后坚贞不屈,最后被杀害。
7、棉花的种植,在时从两广、推广到流域。
8、时,南方的丝织业有了很大发展。
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的丝绸产量最高。
从兴起的棉织业,时已经发展到。
烧制的,给人以别致的美感,时兴起的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都。
朝的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9、两宋政府在重要港口设立,管理海外贸易。
10、从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最后完成。
11、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两色的衣服。
12、宋代将春节称为,即阴历月日。
宋代过除夕,百姓要祭祀祖先,挂“”、贴“”,合家围炉而坐,称为“”。
13、宋代时,北方饮食以为主,南方以为主。
二、单项选择题1、赵匡胤夺取政权,建立北宋是通过()A发动兵变B外戚掌握大权C一次争夺皇位的斗争D农民起义2、北宋建立后首先集中兵权,主要是为了()A防止军事割据B加强军事力量C加强皇权统治D抵抗辽的进攻3、五代十国的最后一个朝代是()A西夏B契丹C后周D后梁4、形成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主要原因(或主要历史要源)是()A唐末藩镇割据的发展B各割据政权混战不休C北方契丹势力的壮大D中原人民的大量南迁5、“澶渊之盟”是哪两个政权之间的盟约()A北宋与西夏B北宋与辽C南宋与金D南宋与西夏6、澶渊之盟之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
【初一历史试题精选】七年级历史下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练习题(新课标人教版带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练习题(新课标人教版带答案)第9 宋代经济的发展1.自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发展。
从唐朝中晚期到两宋时期,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步超过北方。
2.两宋时期,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推广到东南地区。
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3.宋代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植棉地区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知识点二手工业的兴盛4.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
5.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6.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制造的海船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
7.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黄河、长江和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
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人口多达百万。
8.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朝廷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
9.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10.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随堂巩固案1.宋朝时,跃居粮食产量首位的是( A )A.水稻B.小麦C.小米D.玉米2.在南宋后期,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推广到( C )A.辽河流域B.黄河流域C.淮河流域D.长江以南3.(浙江省中考)在一次参观物展览时,邓小平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
”这幅名画应是( C )A.《送子天王图》 B.《步辇图》C.《清明上河图》 D.《耕获图》4.北宋时兴起,后发展成为我国著名制瓷业中心的是( C )A.海南岛B.邢窑C.景德镇D.越窑5.(2018 泉州市)1087年,北宋政府在泉州设立的海外贸易管理机构是( A )A.市舶司B.澎湖巡检司C.宣政院D.安西都护府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这些货币用同色纸印造,印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9—11课)测试题(B)卷

⼈教版七年级历史(下)第⼆单元(第9—11课)测试题(B)卷七年级历史(下)第⼆单元(第9—11课)测试题(B)⼀、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岳飞赢得了⼴⼤⼈民的尊敬,最主要的原因是:A.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B.岳飞主张抗⾦,但被投降派杀害C.岳飞是著名的民族英雄D.岳飞坚持抗⾦,符合⼴⼤⼈民的意愿2.在北宋和辽、西夏的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北宋与辽、西夏长期进⾏战争B.北宋与辽、西夏在边界地区进⾏贸易C.北宋给辽、西夏“岁币”D.辽、西夏向北宋称⾂3.下列有关宋辽议和的表述不确切的是A.议和的背景是北宋军队在澶州之战中遭到失败B.宋辽议和的内容是辽撤兵,北宋答应送给辽岁币C.宋辽议和就是历史上所称的澶渊之盟D.宋辽议和后,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4.下列史实叙述正确的有①北宋时期,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势⼒崛起②11世纪前期,党项⾸领元昊称⼤夏国皇帝③⼤夏国都城在兴庆④夏在宋的西北,史称西夏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5.下列有关南宋历史的表述正确的是A.南宋的建⽴⽐北宋的灭亡早⼀年 B.南宋的建⽴者是赵构C.南宋的都城临安就是今天的江苏南京 D.南宋是被⾦政权灭亡的6.下列各项中,哪⼀项不是宋、辽之间,宋、夏之间“议和”的共同点A.结束双⽅⼤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C.导致南北对峙局⾯的形成 D.客观上有利于双⽅和平相处7.南宋与东晋政权的相同之处是①都是皇室贵族南渡建⽴的政权②都偏安江南、不图恢复北⽅失地③都对北⽅少数民族政权称⾂纳贡④都为北⽅少数民族政权所灭亡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8.宋⾦议和之后,⾦迁都燕京,改名中都。
这主要是为了()A.南下灭掉南宋,进⽽统⼀全国 B.学习汉族的先进⽣产技术C.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D.镇压⼈民的抗⾦⽃争9.两宋时期海外贸易兴盛的主要原因是:A.很多外国⼈来到中国经商,甚⾄定居B. 宋朝政府对海外贸易实⾏⿎励政策C.沿海地区的农民长年出海经商D.宋朝造船业发达10.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到宋代进⼊⼀个新的阶段,主要是指:A.商业活动不再严格限制在“市”⾥B.城市居民多达百万C.各种⼩贩、货郎⾛街串巷叫卖,增加了城市的热闹⽓氛。
初一历史第9课试题及答案

初一历史第9课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A. 推行郡县制B. 修建长城C. 统一度量衡D. 以上都是答案:D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 有利于选拔人才C. 形成了士人阶层D. 以上都是答案:D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传播中国文化B. 展示国力C. 建立贸易关系D. 寻找失踪的皇帝答案:B二、填空题4.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________。
答案:夏朝5. 公元前841年,周厉王因暴政被驱逐,这一年被称为________。
答案:共和元年6.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________政策。
答案:推恩令三、简答题7. 请简述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特点。
答案: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特点包括:(1)考试科目多样化,如进士科、明经科等;(2)考试内容注重文学和经学;(3)考试制度逐渐完善,如设立了乡试、会试等;(4)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8. 请简述清朝末期的鸦片战争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答案:鸦片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间,英国为了维护其在中国的鸦片贸易利益,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
这场战争导致中国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开放五个通商口岸,赔款巨额,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四、论述题9. 论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答案: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它们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造纸术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保存;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书籍的复制更加快捷和经济,推动了文化和科学的交流;火药的发明改变了战争的形式,同时也促进了矿业和建筑业的发展;指南针的发明为航海提供了方向,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探索和贸易。
结束语: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中国古代历史中一些重要的事件和发明,它们不仅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基础练习题

第9课基础练习题
1,唐朝中晚期到两宋时期,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
原因是。
2,两宋时,由越南传入的成熟早,抗旱力强,被推广种植。
3,宋朝时,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当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富饶的粮仓,出现了两则谚语:或。
4,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地方名)棉纺织技术处于领先地位。
5,北宋兴起的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
6,宋代海船设置了增加了抗沉性和横向强度。
船上使用,能准确地辨别航向。
7,宋代最大的商业城市是和。
宋代张择端的《》,可以佐证宋代商业的繁盛景象。
8,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9,宋朝海外贸易兴盛,、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中国商船得踪迹近至、,远至(对照地图记忆)
10,宋朝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加以管理。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金南北对峙练习题(北师大版附答案)

适用精选文件资料分享七年史下册第9 宋金南北峙(北大版附答案)第 9 宋金南北峙一、 1 、、宋、夏、金期的政治特色是()A .地方盘据 B .南北政峙 C.民族政并立 D.乱期不息 2 、岳《江 ?怒冲冠》中有“壮志餐胡肉,笑渴匈奴血”一句。
里的“匈奴”指的是() A. 女真治者B. 匈奴治者 C. 契丹治者 D . 党治者 3 、五代、、宋、西夏、金、元期的政治形和民族关系的特色,与下边史期最相像的是()A .春秋B.国C.三国两晋南北朝D.隋唐 4 、以下政成立的先后序是()①北宋②契丹③西夏④金 A.①② 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①②④③ 5、岳抗金获得的重要利有()① 京保②光复建康③郾城之城④黄天之 A .①② B .③④C.①④D.②③ 6、相关阿骨打事迹的表达哪是不正确的()A.12 世初,起兵抗,获得利 B.1115 年在会宁称帝,国号金C.金朝成立初年,制了女真文字D.1115 年兵俘天祚帝,朝7、1141 年宋金和后,与南宋接壤的少量民族政有()①西夏②蒙古③大理④金 A .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 ②④ 8 、以下北宋惹祸件按序摆列正确的选项是()① 天祚帝做了金的俘②阿骨打称帝成立金政③金攻破北宋国都汴金④宋徽宗把帝位宋宗⑤金俘宋徽宗和宋宗北去A.②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⑤③ C.④③⑤②① D.②①④③⑤ 9、金朝改革旧俗根来源因是() A .了适高度展的耕地域与管理 B. 金旧俗已不合用,当完整扔掉 C. 金治者到旧俗的缺点 D.百姓开始反旧俗 10 、以下不是金朝革女真俗内容的是() A. 南迁至中原地域 B. 鼓舞女真和族通婚 C. 翻印刷大批中原文籍和佛 D. 模仿南宋改革官制二、资料剖析 11. 以下资料“桧⋯⋯言孤不行久留,乞令班。
一日奉十二字金牌,惋泣下,向拜曰:‘十年之功,于一旦。
’” ――《宋史》卷 365 回答:(1)秦桧“乞令班”的真目的是什么?(2)文中“十年之功”是指什么?适用精选文件资料分享(3)岳飞凯旋回朝后结果如何?(4)若是你是岳飞你会凯旋回朝么?为何?三、问答题“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即可太平。
初一历史下册第二单元问答式复习(9——11课)

初一历史第二单元问答式复习(9——11课)1.辽建立的时间、建立民族、建立者、都城?答:10世纪初、民族:契丹、建立者:阿保机(辽太祖)、都城:上京。
2.辽国哪个皇帝在位时夺取了幽云十六州?答:辽太宗。
3.北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答:960年;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
4.赵匡胤夺取政权的方式?答: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
5.赵匡胤建立北宋后,加强君权的措施?答:“杯酒释兵权”。
6.北宋与辽和议,称为什么?当时北宋皇帝是谁?宰相是谁?内容是什么?此次和议的影响?答:北宋与辽的和议称为:澶渊之盟。
当时北宋皇帝是宋真宗;宰相是寇准;澶渊之盟的内容:辽撤兵,宋给辽岁币。
澶渊之盟的影响: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7.如何评价澶渊之盟?答:对辽来说,给辽带来巨大利益;对北宋来说,是屈辱的,加重了北宋百姓的负担;从历史发展角度来讲,带来了和平,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是历史的进步。
8.西夏建立的时间、建立民族、建立者、都城?后来与北宋议和,议和内容是什么?答:11世纪初;民族:党项;建立者:元昊;都城:兴庆。
议和内容:西夏向北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9.金建立的时间、建立民族、建立者、建立都城?答:12世纪初;民族:女真;建立者:阿骨打;都城:会宁。
10.金灭掉了哪些民族政权?答:金先灭辽,后又灭北宋。
11.靖康之变是怎么回事儿?答:1127年,金灭北宋。
12.南宋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答:1127年,建立者:赵构;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
13.与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主要是哪两个民族?与南宋对峙的又是谁?答:与北宋并立的主要是辽和西夏;与南宋对峙的是金。
14.南宋抗金名将是谁?他的历史功绩是什么?如何评价他?答:南宋抗金名将是:岳飞。
岳飞的历史功绩:收复建康;郾城大捷。
对岳飞的评价:抗金英雄。
15.南宋与金的议和内容?议和影响?答:内容: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大散关一线为界。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下第11课《元朝的统治》知识点+测试题

部编历史七下第11课《元朝的统治》知识点元朝的疆域※●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行省制度行省制度※●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事务。
※●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
※●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为“腹里“直属中书省。
※●在地方其他地区,除了吐鲁番、畏兀儿外,设置10个行省。
●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
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东南地区,元朝在澎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元朝建立后,由宣政院直接统辖西藏地区事务。
※●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七下第11课《元朝的统治》课前预习题1.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元朝疆域“北逾,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
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的。
2.元朝建立后,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在中央,由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负责监察事务。
3.地方机构: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10个行省。
在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
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被称为“”,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4.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负责管辖澎湖和,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5.蒙古统治者早在进攻南宋时,就开始对西藏地区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11课检测题一、选择题:1.“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C.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2.下列4幅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3.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这一现象说明了( )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C.东南沿海一带农民赋税负担沉重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4.假如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南宋临安城,你最不可能看到的情况是()A.国内外的客商往来不绝 B.店铺一律在夜间关门C.流动商贩走街串巷叫卖 D.纸币与铜钱在市场上并用5.由于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在东京城内出现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是( )A.市 B.坊 C.瓦子 D.勾栏6.下面哪一种节日,在宋代还没有出现( )A.春节 B.端午节 C.寒食节 D.植树节7.“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中的“杭州”在当时的名称应是( )A.东京B.临安C.应天D.建康8.岳飞诗曰:“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在这里,“匈奴”是指( )A.女真贵族 B.契丹贵族 C.党项贵族 D.匈奴贵族9.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
下列名词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①交子②瓦子③互市④岁币(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10.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中国的灿烂文化。
其中,福娃晶晶的头部纹饰源自宋瓷上的莲花瓣造型(如下图),下列关于宋瓷的说法,错误的是()A.我国从宋朝开始出现陶瓷B.陶瓷业在宋代有重要的发展C.著名瓷都景德镇兴起于宋代D.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11.“广南市舶,利入其厚(多)——”是指什么时期的事()A.唐朝 B.南宋 C.元朝 D.明朝12.某人因品行不端被政府取消了生员资格(指不让其参加科举考试),消沉时常去听戏曲,请推断,他是哪一朝代人()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13.北宋与南宋的关系,类似于()A.西汉与东汉 B.东魏与西魏C.隋朝与唐朝 D.西晋与东晋14.下列对“澶渊之盟”的分析和认识,不正确的是()A.对北宋来说,它是一个屈辱的和约B.它增加了北宋人民的负担C.客观上使得辽宋关系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D.缩小了北宋的统治区域,是北宋走向衰落的转折点15.下列经济成就,属于南宋时期的是()A.从越南引进新优良品种占城稻B.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C.景德镇的制瓷业兴起D.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到北宋时期B.两宋存在的时间比唐朝要长C.元朝建立时,与之同时并存的是南宋政权D.在隋、唐、北宋、南宋、元五个朝代中,存在时间最短的是隋朝17.为了写一篇论文,小明同学阅读了《契丹的兴起》、《陈桥兵变》和《辽、西夏、宋的战与和》等书籍,对此你认为他论文的题目应是()A.民族政权的并立B.国家的统一C.民族政权的繁荣D.中华大家庭的团圆18.宋朝时,我国江南地区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的原因主要有①南方战乱较少②中原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④政府十分重视经济的发展()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 ①② D. ①③④19.在学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后,小明对宋朝海外贸易得以兴盛的原因进行了探究,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A.宋朝政府对海外贸易采取鼓励政策B.宋朝造船业发达C.外国人热衷于中国贸易D.沿海地区人民常年出海经商20.对宋代经济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宋朝时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B.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南宋兴起的景德镇,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C.宋代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海外贸易发达,商船远达非洲东海岸D.宋代商业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21.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为繁荣鼎盛的时期。
你知道唐朝之后我国进入哪段历史时期吗?( )A.宋B.三国C.南北朝D.五代十国22.我国历史上改朝换代的方式很多。
在陈桥驿发动兵变,被手下将士黄袍加身拥立为皇帝的是谁?( ) A.李渊Bb.杨坚C.武则天D.赵匡胤23.关于两宋时期的经济发展,小红作了如下小结,其中哪一项不符合史实?( )A.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B.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C.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D.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24.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女子受束缚严重,地位低下,“三寸金莲”便是铁证之一。
你知道女子缠足的陋习是在什么时候逐渐传开的吗?( )A.唐朝B.五代十国C.宋朝D.元朝25.学习宋代的社会生活,小强总结“瓦子”的内容如下,其中哪一项不正确?( )A.瓦子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B.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叫勾栏C.瓦子是宋代城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丰富的反映D.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达官贵人的需要26.苏湖熟天下足谚语反映()A.唐朝时劳动人民创造了大量财富 B.北宋时占城稻推广C.五代十国时南方经济取得成 D.南宋时稻米产量增加27.与汉唐相比,宋元经济发展的特点是()①经济重心移至江南地区②商品经济活跃,出现了纸币③对外贸易频繁,转为海路为主④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8.两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太湖流域 D.淮河流域29.如果你生活在北宋,下列哪些现象是你无法看到的()A.在城市的瓦舍内,看滑稽戏杂技等节目 B.在江南人们吃到当地产的占城稻C.在汴京买卖东西使用的是“交子” D.农民插秧使用一种新型工具叫“秧马”30.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A.唐朝关中地区 B.北宋四川地区 C.南宋江南地区 D.元朝中原地区二、材料题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材料三:宋朝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宋史》中有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从材料一的表格中你能收取到什么信息?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从材料二中的“苏湖熟,天下足”到材料三中“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说明了什么?(3)材料三反映的历史现象与材料一表格中的人口数据变化之间有什么关系?(4)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宋代南方经济的繁荣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什么启示?32、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
(1)说说两宋时期中国海船所到达的范围。
(2)宋高宗为什么说“市舶之利最厚”?宋朝政府对海外贸易采取什么政策?(3)宋朝有哪几个主要的海外贸易港口?(4)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5)通过学习宋朝的海外贸易政策,你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建议?33、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宋代谚语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1)材料一中的“苏湖”在当时有什么特别之处?(2)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3)你认为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3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南方地区经济强劲发展。
追溯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西汉《史记》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富,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本,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摘自南宋《陆游集》(1)比较材料一、二,说明我国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阅读材料三,你能得到哪些信息?(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从材料一到材料三这种变化的原因?35、两宋时期是多民族政权并立,又是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时期,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阁下:共尊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宋史》材料二是月,与金国合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割唐、邓二州界之,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休兵息民,各守境土。
——《宋史·高宗本纪》材料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赂(意赠送财物)而胜之之势苟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又六国之下矣——苏洵《六国论》(1)材料一中的“誓书”历史上称为什么?大宋皇帝指谁?北朝指?(2)上述“誓书”的签订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3)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事件?该事件有什么意义?(4)材料一、二反映的史实体现了当时怎样的时代特点?两则材料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5)谈谈对材料一、二事件的看法。
(6)材料三的作者是哪朝人?他议论哪段历史?(7)苏洵论史目与材料一所述史实有何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