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最后一分钟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最后一分钟》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最后一分钟》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最后一分钟》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拼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理解“咆哮”、“诞生”、“遨游”、“铠甲”等词的意思,并能够正确运用。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诗歌中叙事和抒情的表达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体会诗歌中蕴含的爱国情感,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以及诗歌中叙事和抒情的表达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诞生”、“风雨”、“铠甲”、“午夜”等词在诗歌中的深刻含义,以及诗歌中的叙事和抒情如何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0分钟)通过播放香港回归的相关视频或者讲述相关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

2.呈现新课(25分钟)(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和情感基调。

(2)通过拼读、书写等形式,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理解“咆哮”、“诞生”、“遨游”、“铠甲”等词的意思,及其在诗歌中的用法。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叙事和抒情是如何表达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

在这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

3.操练新课(15分钟)(1)学生分段朗读诗歌,检测学生的朗读效果。

(2)通过小组朗诵、全班朗诵等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情感和韵律。

(3)进行随堂小练习,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巩固和拓展。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采用朗诵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点拨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他们掌握知识和技能。

2.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PPT演示文稿、视频等,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针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随堂练习。

例如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中的某些场景或者情感,或者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19《最后一分钟》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19《最后一分钟》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19《最后一分钟》精品教案教学要求: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结合历史资料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播放《东方之珠》),谈对香港的了解一、读正确,得韵味(一)读正确,读通顺1、我们在本单元已经学了三篇课文,回顾了几段历史,今天,我们再来走进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齐读课题(最后一分钟)2、昨天大家预习了,你知道这“最后一分钟”是指哪一分钟?——这是香港回归的最后一分钟。

(1997年6月30日23点59分—1997年7月1日0时0分,这一分钟。

)3、是啊,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在最后一分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行政区区旗同时升起,国歌响起的这一时刻,人们激动地热泪盈眶,我们永远也不能忘怀这历史性的一刻,让我们深情地再读课题——4、预习时课文读了几遍?——告诉我,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5、有人说,诗是语言的贵族,如果语言啰里啰唆,就不是诗了。

诗歌虽然语言简练,但我们也要注意每个字都不能读错。

所以,在字音上,我们首先要把它读——正确。

怎么样,要不要再好好读读?6、谁来先读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音读正确。

读得真好听,更重要的是的确读正确了。

其实,这首诗真不好读呀,其中不仅有多音字,还有五个生字。

你都读准了吗?(出示:悄然落地一缕硝烟铸进深入骨髓中国人的脊梁刹那的寂静颤抖的嘴唇)这个悄【qiǎo】字,还有一个读音是——指名读,齐读文中是深入骨髓的——伤痕,这让你体会到——说得真好!来,让我们把这些词语放到诗句中,自己再读一读这首诗(自由读)(二)体验节奏,得韵味1、同学们知道吗?诗歌,既然被称为歌,那肯定很好读,也很好听。

你读的时候有没有这样的感觉?2、可如果我稍微改动一下,可能就不一样了。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5.多元评价,促进成长: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
6.课后作业,巩固提高:布置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如写作练习、阅读拓展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第一步: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第二步:自主学习,掌握字词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并尝试理解其含义。然后,教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
第六步:联系实际,拓展思维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将课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第七步:总结提升,情感教育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第八步:课后作业,巩固提高
布置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4.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技巧,增强语感。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深入分析,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的方法,学会从字、词、句、篇等方面去品味、感悟文章。
3.通过课堂讨论、分享,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敢于表达、善于倾听的良好习惯。
第三步:逐段解析,理解内容
采用逐段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字词、句子、段落等层面去理解课文内容,深入挖掘文章的主题思想。
第四步:课堂讨论,提升认知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鼓励他们敢于表达,善于倾听。
第五步:朗读感悟,体验情感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进一步体验作者的情感。
3.情境创设: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最后一分钟”的氛围。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最后一分钟》教案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最后一分钟》教案

最后一分钟学习目标1.认识5个生字2.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回归时的情景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那个日子吗?1997年7月1 号。

对,就是香港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日子。

在那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风飘扬;在那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四处开放,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最后一分钟》。

二、初读感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或教师指名读。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

不懂的诗句提出来,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三、讨论交流◆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相互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文中四次提到“最后一分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体会诗歌内容◆读第1节,想一想: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激动无比的。

)读出这种情感。

◆读第2、3节,想一想: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有感情地朗读第2、3节。

(自豪、激动、喜悦。

)◆读第4节,想一想:“第一朵紫荆”是什么?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急切、盼望。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四、总结升华◆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中国强大了,祖国领土更完整了,中国人是爱自己的祖国的,盼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

)◆观看香港回归时的图片或影视资料,感受那令人振奋的一刻。

五、布置作业阅读有关回归的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了解香港的过去与现在。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最后一分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最后一分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一分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香港回归祖国的激动心情。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积累优美词句。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和优美词句。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一分钟”的含义。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1997年7月1日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吗?生:香港回归祖国。

师: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一分钟》就是讲述了香港回归祖国的激动时刻。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来共同学习这篇课文。

2.自读课文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生:(自读课文)3.交流讨论师:同学们,你们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和体会?请谈谈你们的看法。

生1:我觉得课文中的“一分钟”非常重要,它代表了香港回归祖国的关键时刻。

生2:课文中的语言很优美,比如“东方之珠”、“紫荆花”等词语,让我感受到了香港的美丽和祖国的繁荣。

师:很好,同学们都提到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课文的内容。

4.分析课文师:请同学们分段落朗读课文,并简要概括每段的意思。

生1:第一段写的是回归仪式的准备工作。

生2:第二段写的是回归仪式正式开始。

生3:第三段写的是回归仪式结束,香港回归祖国。

师:同学们概括得很好。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课文中的生字词和优美词句。

5.学习生字词和优美词句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文,我们一起学习生字词。

(师生共同学习生字词)师:下面我们来积累一些优美词句。

(师生共同积累优美词句)6.朗读展示师: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进行朗读展示。

要求:朗读时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生:(分组朗读展示)师:同学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了解到了香港回归祖国的激动时刻。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表达我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呢?生1:我们要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最后一分钟教案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最后一分钟教案

学校五班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最终一分钟教
案-
教学目标
1.生疏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宠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宠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宠爱祖国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三班级学习过《东方之蛛》,对香港有所了解了。

谈谈你所了解的香港。

二、沟通同学课前收集的资料
同学从“香港回归之后的富强”、“香港回归历程”、“香港被割让的历史”等,从而加深对香港的了解。

三、品读课文
1.通读全文,全文写了几节,每节主要写了什么?
2.再读课文,引导同学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1)抓住直抒胸臆的诗句体会情感。

如,“听全部中国人的心跳和
叩问”;“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安静”;“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 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 香港,香港,我们的心灵”;“然后去奔跑,去拥抱/ 去迎接……”。

同学通过反复诵读,把那种感动、傲慢的感情与热切之情溢于言表。

老师适时的进行点拨。

(2)联系所收集的资料理解诗句,体会情感。

老师播放战斗以来的一段屈辱的历史。

多年的屈辱最终挥之而去,“使大海欢腾”的那种场面。

让同学理解“使大海欢腾”的意思
四、指导同学朗读
“三分诗,七分读”。

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同学留意朗读时的抑扬顿挫:留意节与节之间以及每一节之内诗词句间的停顿。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分钟》教案【三篇】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分钟》教案【三篇】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分钟》教案【三篇】在读、议、演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在读中体悟到时间的重要,不能因为个人的喜好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要做遵守纪律的孩子教学准备:闹钟一只教学过程1 让学生两手前平举,坚持站好一分钟,再请同学们坐下,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你觉得一分钟长吗?2、好,时间已到,谈谈你们的感受好吗?3、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4是啊,一分钟能够说很长,也能够说很短。

在某种情况下,要把握安排好一分钟也是很不容易的5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课《一分钟》(板书课题)。

请大家齐读课题。

谁愿意说一说读了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什么?6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现在还是个谜,为了揭开这个谜底,我们快来读读课文吧!二朗读理解课文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2、是啊,可怜的元元只晚起来一分钟,就迟到了20分钟,多难为情啊!你能找到他难为情的语句吗?用“——”把它画出来。

请看图,哪个小朋友是元元,用手指给同桌看。

你能为大家表演这种表情吗?3、此时此刻的元元,内心一定非常后悔。

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4、元元后悔什么呢?元元是不是迟到了以后进教室才后悔的?请大家读1—4自然段,找出能表现元元后悔的句子,读一读。

同桌合作交流。

(三)实践活动、深入感悟1 那么,一分钟究竟有多重要呢?下面我们亲自体验一下一分钟究竟能做什么,好不好?第一组学生读书;第二组学生写字;第三组学生口算;第四组学生绘画。

一分钟过后交流汇报。

2你知道一分钟还能做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一分钟能够做很多事情,人们驾驶着汽车一分钟能够行驶11公里,印刷厂的工人叔叔借助先进的机器,一分钟能够印刷133张报纸,在北方农民伯伯能用收割机一分钟完成一百平方的麦地收割 )4.汇报演出(在演中议一议)。

做一个永远和时间赛跑的人,这样你一定会成功1.齐读课文。

2.作业:(1)抄写生字词。

(2)收集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篇二教学目标:1.理解5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分钟》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分钟》教案【三篇】

诗人抓住了哪些特写镜头,为我们显现最后一分钟的场景呢?直到—— 1997 年 7 月 1 日,才回归祖国。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诗歌──《最后一分钟》,重温那激感人心的时辰。

二、初读1、放声朗诵,边读边想每个小节主要讲什么?2、这些词语你会读吗?正音叩问脊梁硝烟深入骨髓悄悄落地3、学习诗歌,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朗诵。

此刻,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首诗?指名分小节读,并试着归纳每节的主要意思4、同学们很厉害,这么难读的诗,你们刚开始读就能做到字正腔圆,响亮流利,还大概读懂了诗歌的意思,很不简单呐!三、学习第 2 节1、1997 年 6 月 30 日,23 点 59 分,零点的钟声马上敲响,伟大时辰就要到来。

诗人抓住了哪些特写镜头,为我们显现最后一分钟的场景呢?指名读第 2节2、沟通诗人抓住了哪些特写镜头?其实,方才说的这些特写镜头,从诗歌的角度来讲就叫——意象。

也就是作者把自己看到的事物,加以想象,进而表达自己浓郁的感情。

3、那么,从这些特写镜头中,你感觉到如何的氛围?诗人如何的感情呢?自己去读一读,而后和同桌沟通。

4、反应,朗诵。

四、学习第 3 节1、香港回归,是所有中华子女百年来的梦想。

世界马上目睹这伟大的时辰,但同时,百年前的那段辱没历史,在这最后一分钟,也不由涌上作者心头。

默读诗歌第 3 节,划一划,圈一圈,文中提到了哪些历史事件?2、沟通,点拨。

1从这一节中,你知道香港的陷落和哪些历史事件有关?你是从哪些字词中捕获到这些历史事件的 ?板书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不同等条约2师小结这又是诗歌的另一特色,它用最凝练、最归纳的语言,显现出丰富的内容,表达出浓郁的感情。

3师表达配上图片让我们看看吧 ! 这是一段辱没的历史。

清代末年,英帝国主义大批向中国贩卖鸦片。

不单挖空了中国的国库,更使无数中国人深陷毒品,没法自拔。

为了抵制迫害, 1839 年 6 月 3 日, 林则徐在虎门海滩 , 把缴获的鸦片所有销毁。

英国侵略者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以此为借口,于1840 年发动了罪恶的鸦片战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最后一分钟教案新人教版一、说教材《最后一分钟》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四篇课文。

该单元以“振兴中华、勿忘国耻”为主题展开。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前的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曾经让千万中国人激情澎湃。

作者用这首充满激情的诗,表达了全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强烈,作者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当中。

二、说教法、学法“三分诗,七分读”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促进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的重要手段。

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本课是阅读课,我准备安排一课时进行教学。

根据《课标》要求及教材的编写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高年级学生的特征,我预设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1.认读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2.以读为本,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并运用收集资料的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由于本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强烈,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因为学生对香港回归、虎门硝烟这些历史事件不是很熟悉,理解诗歌内容还有一定的难度,我将本课教学难点确定为: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三、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四个环节展开:环节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开场播放歌曲《东方之珠》,把学生带到创设的情境当中,音乐既渲染了气氛,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接着教师用课件展示香港,用充满激情的语言介绍香港,导入新课:1997年6月30日,是无数中国人彻夜难眠的日子,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无数颗心在期盼着一个庄严时刻。

香港维多利亚湾畔,中英两国要进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与祖国分离了150年的香港,将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所有中国人都急切盼望着这最后一分钟的到来。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歌《最后一分钟》,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环节二:自由读诗,整体感知1.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诗歌要求:读对读通,遇到不熟悉或者容易读错的字借助拼音多读一遍。

2. 抽学生朗读诗歌,读出奔涌的豪情,说出内心的感动。

学生边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然后小评委点评学生朗读情况,老师相机纠正。

(以上是初读课文,主旨是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并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3.接下来老师让学生理清课文的条理,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文章脉络:第一小节写庄严时刻来临前;第二三小节写庄严时刻来临时;第四小节写庄严时刻来临后。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题地位,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环节三品读诗歌,读中感悟这部分我设计为让学生反复朗读,并结合自己的资料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然后和周围的伙伴交流自己的这些理解和感受以及遇到的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作用。

然后再全班交流,当学生说到还有最后一分钟时的激动时,老师再深情地朗读最后一小节,抽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把气氛渲染,带至高潮。

环节四读中升华说出感受(1)全班参与,师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在诵读中升华感情。

(2)问学生:“香港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此刻你又想到了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爱国激情;也可以由此谈到澳门、台湾以及钓鱼岛等等。

(3)首尾呼应。

还是以一首音乐《香港,别来无恙》结束这课。

学生可以一起哼唱,也可以伴着音乐再把这首诗有感情地朗读或者背诵,让音乐陶冶孩子的情操。

四、说板书设计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全面而简明地将学习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美观。

学生交流感受时提炼出以下这些词语。

24.最后一分钟倾听期待升旗自豪联想屈辱迎接祝愿附送:2019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五年级语文试题一、同学们,你们一定学会了不少的生字词吧,请认真地书写!(5分)è yùn shūzhǎn huāng chàng wēi ruòqiáng dào()()()()()二、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

(3分)兴奋(xìng xīng)倔强(jiàng qiáng) 悄然无声(qiāo qiǎo)呵欠(hāhē )载歌载舞(zǎi zài) 曲意逢迎(qūqǔ)三、词语练习(5分)1、补充词语:按劳取()不假思()成千()百座无()地2、反义词:当机立断()铺张浪费()慌慌张张()3、与“积少成多”意思相近的成语:、、。

五、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4分)果断武断顽固顽强1、王连长()地命令战士们:“撤!”2、这个()的敌人终于在法律面前低下了头。

什么怎么怎样1、不知爸爸()时候才能回家呀!2、你()不把这篇作文完成呢?六、学习运用。

(10分)1、根据说话时的情境,给下面人物说的话加上修饰的词语(表示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4分)(1)“我一定要买那个掌上电脑。

”小明地对妈妈说。

(2)“王刚,你想把语文成绩提高,一定要多读课外书。

”张老师地说。

2、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句子。

(2分)(1)我们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效率。

(2)联欢会上,同学们唱了许多动听的歌和舞蹈。

3、根据下面繁体字写出简化字。

(2分)華僑()風雲()車馬()漢語()六、按课文填空(23分)1、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在,。

月光为它们……2、少时不识月,。

峨眉山月半轮秋,。

课本以外写月亮的诗句还有,。

,。

3、“儿童不解春何在,。

”这也可以说成“,。

”后一句的意思是:。

4、当敌人那半截点燃蜡烛时,伯诺德夫人,使;当敌人时,大儿子杰克,结果;当时,小女儿杰奎琳,结果是。

本文赞扬了伯诺德夫人及儿女的精神。

5、同学们,这个单元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3分)七、看谁会阅读。

(4分)你平常看哪些报纸?你最爱看什么报纸?这张报纸有些什么内容?你为什么喜欢看这份报纸?八、阅读训练(27分)(一)(10分)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席地!女孩子、男孩子,戴着红领巾的、把外衣脱下搭在肩上拿在手里的,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呱呱地,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也有些孩子,大概是跑累了,背倚着树根坐在小山坡上,聚精会神地看小人书。

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我们站了一会,沿着湖边的白石栏杆向玉澜堂走。

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知春亭和园门口大概是他们集合的地方,太阳已经偏西,是他们归去的时候了。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色的花。

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1、照样子写词语。

(3分)密密层层:匆匆地跑:地走地打地拍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3分)倚()突然()大概()看()归去()喷发()3、用“ ﹏﹏”画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1分)4、这个片断写了、、这三处的景物。

(3分)(二)松树的风格(17分)我对松树怀有敬仰之心不自今日始。

自古以来,多少人就歌颂过它,赞美过它,把它作为崇高品质的象征。

你看它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间也好,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也好,只要有一粒种子——这粒种子也不管是你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落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从飞鸟的嘴里跌落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暑,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

狂风吹不倒它,洪水严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

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

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这是我每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

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

你看,松树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叶子可以提制挥发油;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和枝又是很好的燃料,更不用说在夏天,用它的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绿荫下休息;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路。

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粉身碎骨”的地步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1.填空。

(1)松树的风格是(1分)(2)文章第二自然段讲,是采用先后的方法。

第三自然段讲,是用先再最后的方法写的。

(3分)(3)找出文中讲松树用途的句子,再填空。

(2分)松树的树干松树的叶子松树的脂液松树的根和枝(4)“粉身碎骨”在文章中指的是(1分)(5)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是的写法,划波浪线的是的写法。

(1分)2.用关联词语写句子(2分)只要……就……不管……都……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松树的生命力极强?(2分)4.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中心句。

(1分)%九、作文(25分)同学们,我们校最近组织过哪些活动,你能够选择其中一次把它写出来吗?要求过程清楚,语句通顺,字数不少于3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