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6 第二节 动量和动量定理(精品)

合集下载

人教版选修3-5 第十六章第2节 动量和动量定理 作业

人教版选修3-5 第十六章第2节 动量和动量定理 作业

[随堂检测]1.质量为0.5 kg 的物体,运动速度为3 m/s ,它在一个变力作用下速度变为7 m/s ,方向和原来方向相反,则这段时间内动量的变化量为( )A .5 kg ·m/s ,方向与原运动方向相反B .5 kg ·m/s ,方向与原运动方向相同C .2 kg ·m/s ,方向与原运动方向相反D .2 kg ·m/s ,方向与原运动方向相同解析:选A .以原来的方向为正方向,由定义式Δp =mv ′-mv 得Δp =(-7×0.5-3×0.5) kg ·m/s =-5 kg ·m/s ,负号表示Δp 的方向与原运动方向相反.2.(2015·高考重庆卷)高空作业须系安全带,如果质量为m 的高空作业人员不慎跌落,从开始跌落到安全带对人刚产生作用力前人下落的距离为h (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此后经历时间t 安全带达到最大伸长,若在此过程中该作用力始终竖直向上,则该段时间安全带对人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 )A .m 2gh t +mgB .m 2gh t -mgC .m gh t+mgD .m gh t-mg解析:选A .设高空作业人员自由下落h 时的速度为v ,则v 2=2gh ,得v =2gh ,设安全带对人的平均作用力为F ,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得(mg -F )t =0-mv ,得F =m 2gh t+mg ,选项A 正确.3.(2017·四川统考)一质量为m 的小球,以初速度v 0沿水平方向射出,恰好垂直地射到一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上,并立即沿反方向弹回.已知反弹速度的大小是入射速度大小的34.求在碰撞过程中斜面对小球的冲量的大小.解析:小球在碰撞斜面前做平抛运动,设刚要碰撞斜面时小球速度为v ,由题意知v 的方向与竖直线的夹角为30°,且水平分量仍为v 0,如图所示.由此得v =2v 0.碰撞过程中,小球速度由v 变为反向的34v ,碰撞时间极短,可不计重力的冲量,由动量定理,设反弹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斜面对小球的冲量为I =m ⎝⎛⎭⎫34v -m ·(-v )解得I =72mv 0.答案:72mv 04.一宇宙飞船以v =1.0×104 m/s 的速度进入密度为ρ=2.0×10-7 kg/m 3的微陨石流中,如果飞船在垂直于运动方向上的最大截面积S =5 m 2,且认为微陨石与飞船碰撞后都附着在飞船上.为使飞船的速度保持不变,飞船的牵引力应增加多大?解析:设t 时间内附着在飞船上的微陨石总质量为Δm ,则Δm =ρSvt ①这些微陨石由静止至随飞船一起运动,其动量增加是受飞船对其作用的结果,由动量定理有Ft =Δp =Δmv ②则微陨石对飞船的冲量大小也为Ft ,为使飞船速度保持不变,飞船应增加的牵引力为ΔF =F ③综合①②③并代入数值得ΔF =100 N ,即飞船的牵引力应增加100 N. 答案:100 N5.如图所示,质量m A 为4.0 kg 的木板A 放在水平面C 上,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μ为0.24,木板右端放着质量m B 为1.0 kg 的小物块B (视为质点),它们均处于静止状态,木板突然受到水平向右的12 N ·s 的瞬时冲量I 作用开始运动,当小物块滑离木板时,木板的动能E k A 为8.0 J .小物块的动能E k B 为0.50 J ,重力加速度取10 m/s 2,求:(1)瞬时冲量作用结束时木板的速度v 0的大小; (2)木板的长度L .解析:(1)设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有I =m A v 0 代入数据解得v 0=3.0 m/s.(2)设A 对B 、B 对A 、C 对A 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F AB 、F BA 和F CA ,B 在A 上滑行的时间为t ,B 离开A 时A 和B 的速度分别为v A 和v B ,有-(F BA +F CA )t =m A v A -m A v 0 F AB t =m B v B 其中F AB =F BA设A ,B 相对于C 的位移大小分别为s A 和s B ,有 -(F BA +F CA )s A =12m A v 2A -12m A v 20 F AB s B =E k B动量与动能之间的关系为m A v A =2m A E k A m B v B =2m B E k B木板A的长度L=s A-s B代入数据解得L=0.50 m.答案:(1)3.0 m/s(2)0.50 m[课时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大的物体,它的动量一定也大B.动量大的物体,它的速度一定也大C.只要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物体的动量也保持不变D.质量一定的物体,动量变化越大,该物体的速度变化一定越大解析:选D.动量由质量和速度共同决定,只有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大,动量才大,A、B均错误;动量是矢量,只要速度方向变化,动量也发生变化,选项C错误;由Δp=mΔv 知D正确.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滑块沿倾角为θ的斜面向上滑动,经过时间t1速度变为零然后又下滑,经过时间t2回到斜面底端,滑块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始终为F1.在整个过程中,重力对滑块的总冲量为()A.mg sin θ(t1+t2)B.mg sin θ(t1-t2)C.mg(t1+t2) D.0解析:选C.谈到冲量必须明确是哪一个力的冲量,此题中要求的是重力对滑块的冲量,根据冲量的定义式I=Ft,因此重力对滑块的冲量应为重力乘以作用时间,所以I G=mg(t1+t2),即C正确.3.如图所示,在甲、乙两种情况中,人用相同大小的恒定拉力拉绳子,使人和船A均向右运动,经过相同的时间t,图甲中船A没有到岸,图乙中船A没有与船B相碰,则经过时间t()A.图甲中人对绳子拉力的冲量比图乙中人对绳子拉力的冲量小B.图甲中人对绳子拉力的冲量比图乙中人对绳子拉力的冲量大C.图甲中人对绳子拉力的冲量与图乙中人对绳子拉力的冲量一样大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解析:选C.冲量是力和力作用的时间的乘积,由于人用相同大小的恒定拉力拉绳子,则在相同的时间内,甲、乙两图中,人对绳子拉力的冲量一样大,正确选项为C.4.如图所示,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在同一高度沿倾角不同的两个光滑斜面由静止自由滑下,在到达斜面底端的过程中()A.重力的冲量相同B.弹力的冲量相同C.合力的冲量相同D.以上说法均不对解析:选D.设物体质量为m,沿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下滑的加速度为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ma.设物体开始下滑时高度为h,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可得物体下滑的时间为t=2hsin θa=2hg sin2θ.下滑过程中重力的冲量为Iθ=mgt=mg2h g sin2θ.同理可得,物体沿倾角为α的光滑斜面下滑过程中重力的冲量为Iα=mg2hg sin2α,因为θ≠α,所以Iθ≠Iα,选项A错误;力的冲量是矢量,两个矢量相同,必须大小和方向都相同.因该题中θ≠α,故弹力的方向和合力的方向都不同,故弹力的冲量的方向和合力的冲量的方向也不同,选项B、C错误.5.(2017·大兴区高二检测)篮球运动员通常伸出双手迎接传来的篮球.接球时,两手随球迅速收缩至胸前.这样做可以()A.减小球对手的冲量B.减小球对手的冲击力C.减小球的动量变化量D.减小球的动能变化量解析:选B.由动量定理Ft=Δp知,接球时两手随球迅速收缩至胸前,延长了手与球接触的时间,从而减小了球的动量变化率,减小了球对手的冲击力,选项B正确.6.(2017·渝中区高二检测)质量为60 kg的建筑工人,不慎从高空跌下,幸好弹性安全带的保护使他悬挂起来.已知弹性安全带的缓冲时间是1.5 s,安全带自然长度为5 m,g取10 m/s2,则安全带所受的平均冲力的大小为()A.500 N B.1 100 NC.600 N D.1 000 N解析:选D.建筑工人下落5 m时速度为v,则v=2gh=2×10×5 m/s=10 m/s,设安全带所受平均冲力为F ,则由动量定理得:(mg -F )t =-mv ,所以F =mg +mvt =60×10 N+60×101.5N =1 000 N ,故D 对,A 、B 、C 错.二、多项选择题7.A 、B 两球质量相等,A 球竖直上抛,B 球平抛,两球在运动中空气阻力不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相同时间内,动量的变化大小相等,方向相同B .相同时间内,动量的变化大小相等,方向不同C .动量的变化率大小相等,方向相同D .动量的变化率大小相等,方向不同解析:选AC .A 、B 球在空中只受重力作用,因此相同时间内重力的冲量相同,因此两球动量的变化大小相等、方向相同,A 选项正确;动量的变化率为Δp Δt =m ΔvΔt =mg ,大小相等、方向相同,C 选项正确.8.(2017·济南高二检测)古时有“守株待兔”的寓言,设兔子的头部受到大小等于自身体重的打击力时即可致死.若兔子与树桩发生碰撞,作用时间为0.2 s ,则被撞死的兔子的奔跑的速度可能是( )A .1 m/sB .1.5 m/sC .2 m/sD .2.5 m/s解析:选CD .根据题意建立模型,设兔子与树桩的撞击力为F ,兔子撞击树桩后速度为零,根据动量定理有-Ft =0-mv ,所以v =Ft m =mgtm =gt =10×0.2 m/s =2 m/s ,即兔子奔跑的速度最小为2 m/s.9. (2017·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二检测)恒力F 作用在质量为m 的物体上,如图所示,由于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较大,物体没有被拉动,则经时间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拉力F 对物体的冲量大小为零B .拉力F 对物体的冲量大小为FtC .拉力F 对物体的冲量大小是Ft cos θD .合力对物体的冲量大小为零解析:选BD .恒力F 的冲量就是F 与作用时间的乘积,所以B 正确,A 、C 错误;由于物体静止,合力为零,合力的冲量也为零,故D 正确.10. (2017·昆明高二检测)如图所示,铁块压着一张纸条放在水平桌面上,第一次以速度v 抽出纸条后,铁块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 点,第二次以速度2v 抽出纸条,则( )A .铁块落地点在P 点左边B .铁块落地点在P 点右边C .第二次纸条与铁块的作用时间比第一次短D .第二次纸条与铁块的作用时间比第一次长解析:选AC .以不同的速度抽出纸条时,铁块所受摩擦力相同,抽出纸条的速度越大,铁块与纸条相互作用的时间越短,故铁块获得的速度越小,铁块平抛的水平位移越小,所以选项A 、C 正确.三、非选择题11.(2015·高考安徽卷)一质量为0.5 kg 的小物块放在水平地面上的A 点,距离A 点5 m 的位置B 处是一面墙,如图所示,一物块以v 0=9 m/s 的初速度从A 点沿AB 方向运动,在与墙壁碰撞前瞬间的速度为7 m/s ,碰后以6 m/s 的速度反向运动直至静止,g 取10 m/s 2.(1)求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若碰撞时间为0.05 s ,求碰撞过程中墙面对物块平均作用力的大小F ; (3)求物块在反向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 . 解析:(1)由动能定理,有-μmgs =12mv 2-12mv 20可得μ=0.32.(2)由动量定理,有F Δt =mv ′-mv 可得F 的大小为130 N. (3)W =12mv ′2=9 J.答案:(1)0.32 (2)130 N (3)9 J12.蹦床是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跳、翻滚并做各种空中动作的运动项目.一个质量为60 kg 的运动员,从离水平网面3.2 m 高处自由下落,着网后沿竖直方向蹦回离水平网面5.0 m 高处.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为1.2 s .若把这段时间内网对运动员的作用力当作恒力处理,求此力的大小和方向.(g 取10 m/s 2)解析:法一:对运动员与网接触的过程应用动量定理. 运动员刚接触网时速度的大小:v 1=2gh 1=2×10×3.2 m/s =8 m/s ,方向向下. 刚离网时速度的大小:v 2=2gh 2=2×10×5.0 m/s =10 m/s ,方向向上.运动员与网接触的过程,设网对运动员的作用力为F N ,对运动员,由动量定理(以向上为正方向)有:(F N -mg )t =mv 2-m (-v 1)解得F N =mv 2-m (-v 1)t +mg =60×10-60×(-8)1.2 N +60×10 N =1.5×103 N ,方向向上.法二:此题也可以对运动员下降、与网接触、上升的全过程应用动量定理. 从3.2 m 高处自由下落的时间为 t 1=2h 1g=2×3.210s =0.8 s. 运动员弹回到5.0 m 高处所用的时间为 t 2=2h 2g=2×5.010s =1 s. 整个过程中运动员始终受重力作用,仅在与网接触的t 3=1.2 s 的时间内受到网对他向上的弹力F N 的作用,对全过程应用动量定理,有F N t 3-mg (t 1+t 2+t 3)=0,则F N =t 1+t 2+t 3t 3mg =0.8+1+1.21.2×60×10 N =1.5×103 N ,方向向上.答案:1.5×103 N 方向向上。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六章第二节《动量和动量定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六章第二节《动量和动量定理》教学设计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动量和动量定理》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十六章第二节的内容。

从教材编排上看,它是牛顿运动定律及动能定理之后,在动量守恒定律之前。

因此不仅是对牛顿第二定律等知识的巩固运用,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动量守恒定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教材内容上看,《动量和动量定理》是牛顿第二定律的进一步展开。

它侧重于力在时间上的累积效果,为解决力学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尤其是打击和碰撞类的问题。

所以动量定理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意义。

二、学习情况分析在高一时,学生已经掌握了牛顿第二定律,又在上一节的学习中初步接触了碰撞中的守恒量,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此外,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建立起一定的实验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而且还掌握了通过建立物理模型探究物理现象的方法。

这也是本节所要强调的、学习和研究动量定理的方法。

由于学生具有这样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物理思维与方法,再加上他们对未知新事物有较强的探究欲望,所以要掌握动量定理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三、设计思想本节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运用“建立情境→引导→探究”模式进行教学。

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创设物理情境、建立物理模型归纳得出动量定理,并对其进行理解。

运用动量定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在教师合理、有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充分体现探究的过程与实现对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过程。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和掌握动量的概念,并能正确计算物体动量的变化。

(2)理解和掌握冲量的概念,强调冲凉的矢量性。

(3)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知道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

(4)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生活现象和计算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动量定理的探究过程,尝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认识建立物理模型在物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2020-2021高二物理3-5学案:第十六章 第2节 动量和动量定理含解析

2020-2021高二物理3-5学案:第十六章 第2节 动量和动量定理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二物理人教版选修3-5学案:第十六章第2节动量和动量定理含解析第2节动量和动量定理1.理解动量和动量的变化及其矢量性。

2.理解冲量的概念并会进行相关的简单计算。

3.理解动量定理及其表达式。

4.能够利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会用动量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一、动量和动量的变化量1.动量(1)定义:物体的错误!质量和错误!速度的乘积.(2)表达式:错误!p=mv.(3)单位:错误!千克·米/秒,符号:错误!kg·m/s。

(4)矢量性:方向与错误!速度的方向相同,运算遵守错误!平行四边形定则。

2.动量的变化量(1)定义:物体在某段时间内错误!末动量与错误!初动量的矢量差,动量的变化量也是矢量,Δp=错误!p′-p(矢量式)。

(2)动量矢量始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时的运算:选定一个正方向,动量、动量的变化量用带正、负号的数值表示,从而将矢量运算简化为错误!代数运算(此时的正、负号仅代表方向,不代表大小)。

二、动量定理1.冲量(1)定义:力与力的作用错误!时间的乘积.(2)表达式:I=错误!F(t′-t).(3)单位:牛顿·秒,符号N·s。

(4)方向:恒力冲量的方向与错误!力的方向相同.2.动量定理(1)内容:物体在一个过程始末的错误!动量变化量等于它在这个过程中所受错误!力的冲量。

(2)公式:错误!mv′-mv=F(t′-t)或错误!p′-p=I。

判一判(1)一个力的冲量不为零,则该力一定做功。

()(2)用一水平力拉物体,物体未动,是因为合外力的冲量为零.()(3)物体动量变化越大,合外力越大。

()提示:(1)×(2)√(3)×想一想(1)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在时间t内重力的冲量等于0吗?提示:时间t内重力的冲量为Gt,不等于0。

(2)跳高比赛时,运动员落地处要放很厚的垫子,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提示:人落到垫子上比直接落在地面上速度减为0所需的时间更长,即在动量变化相同的情况下,人落在垫子上受到的冲击力较小,从而对运动员起到保护作用。

第2节 动量和动量定理

第2节 动量和动量定理
-2 -3 -2
答案: 0×10 -2 kg· / 方向水平向左. 4. m s,
对矢量来讲, “+”、“-”仅表示其方向, 不表示其大小, 但在运算过程中应将“+”、“-”代 入.
返回目录
课前学习区
课堂互动区
针对训练 1 1: 2010 年昆明高二检测) ( 下列关于动量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A. 质量大的物体动量一定大 B. 速度大的物体动量一定大 C. 两物体动能相等, 动量不一定相同 D. 两物体动能相等, 动量一定相等
返回目录
课前学习区
课堂互动区
返回目录
课前学习区
课堂互动区
碰撞时小球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根据动量定理 (F N -m g)Δt v2-m v1 =m 则 FN= =
2 -m 1
Δ
+m g
0.5× [4-( -5) ] N +0. 5×10 N =50 N 0.1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 小球对地板的平均冲力大小为 50 N , 方向竖直向下.
返回目录
课前学习区
课堂互动区
答案: N , 50 方向竖直向下
返回目录
课前学习区
课堂互动区
在应用动量定理解题时, 一定要对物体认真进行受力分析, 不可有力的遗漏; 建立方程时要事 先选定正方向; 对于变力的冲量, 往往通过动量定理来计算; 只有当相互作用时间Δt极短时, 且相互作用力远 大于重力时, 才可舍去重力.
k.
返回目录
课前学习区
课堂互动区
2. 动量的变化量 (1)表达式: Δp=p' -p (2)矢量性: 动量的变化量Δp是个矢量, 其表达式为矢量式. (3)计算: p' 当 、p在同一直线上时, 可规定正方向, 将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 p' 当 、p不在同一直线上时, 应依 据平行四边形定则运算.

人教版物理选修3-5课件第16章第二节

人教版物理选修3-5课件第16章第二节

所以动量的变化量 Δp=p2-p1=-0.475 kg· m/s-0.125 kg· m/s =-0.600 kg· m/s. 即球的动量变化大小为0.600 kg· m/s,方向与 球飞来的方向相反. (2)羽毛球的初速度: v=25 m/s, 羽毛球的末速度: v′=-95 m/s,
1 2 羽毛球的初动能:Ek= mv =1.56 J, 2 1 羽毛球的末动能:E′ k= mv′2=22.56 J. 2 所以 ΔEk=E′ k-Ek=21 J.
课堂互动讲练
动量、动能变化的计算 羽毛球是速度较快的球类运动之一,运 动员扣杀羽毛球的速度可达到342 km/h,假设 球飞来的速度为90 km/h,运动员将球以342 km/h的速度反向击回.设羽毛球的质量为5 g, 试求: (1)运动员击球过程中羽毛球的动量变化量; (2)在运动员的这次扣杀中,羽毛球的动能变化 是多少?
例1
【思路点拨】 动量变化量是矢量运算问题, 应先规定正方向,将矢量运算变为代数运 算.再由Δp=p2-p1完成计算.
【精讲精析】 则 (1)以球飞来的方向为正方向,
-3
90 p1=mv1=5×10 × kg· m/s=0.125 kg· m/s. 3.6 342 -3 p2=mv2=-5×10 × kg· m/s 3.6 =-0.475 kg· m/s.
(5)矢量性:如果力的方向恒定,则冲量的方向与 相同 力的方向______;如果力的方向是变化的,则冲 量的方向与相应时间内物体动量变化量的方向 相同 ________. 2.动量定理 (1) 内 容 : 物 体 在 一 个 过动量变化量 的 程 始 末 冲量 ______________ mv′-mv 等于它在这个过程中所受力的_________. p′-p (2)公式:F(t′-t)=_____________,或 ______________=I.

选修3-5 16.2动量定理 例题

选修3-5 16.2动量定理 例题

16.2动量和动量定理例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A.物体运动是方向就是它的动量的方向B.如果物体的速度没有发生变化,则它的动量也一定没有发生变化。

C.如果物体的速率没有发生变化,则它的动量也一定没有发生变化。

D.动量大的物体其速度也一定大。

2.关于动量和动能的说法正确的是(B)A.动量大的物体动能也一定大B.某一物体,若动量不变,则动能也一定不变C.某一物体,若动能不变,则动量也一定不变D.动量和动能的计算都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3.某一物体做下列运动时,动量保持不变的是(B)A.自由落体运动B.匀速直线运动C.匀速圆周运动D.竖直上抛运动4.水平抛出的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则(ABC )A.在相等时间内,动量的变化相同B.在任何时间内,动量的变化方向都在竖直方向C.在任何时间内,动量对时间的变化率相同D.在刚抛出的瞬间,动量对时间的变化率为零5.物体以初速度v0滑上光滑足够长的斜面,又沿原斜面滑下,回到出发点。

在向上滑和向下滑的两个过程中,相同的物理量有(ABCD )A.物体的加速度B.物体运动的时间C.物体机械能的变化量D.物体动量的变化量6.如图,一恒力F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作用在置于光滑水平面质量为m的物体上,作用时间为t,则力F的冲量为(A)A.Ft B.mgtC.Fcosθt D.(mg –Fsinθ)t7.某消防员从一平台上跳下,下落2m后双脚着地,接着他用双腿弯屈的方法缓冲,使自身重心又下降了0.5m。

在着地过程中地面对他双脚的平均作用力估计为自身所受重力的(B)A.2倍B.5倍C.8倍D.10倍8.在光滑水平面上,原来静止的物体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经过时间t,通过位移l后,动量变为p,动能变为E 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 )A.在F的作用下,这个物体若经过位移2l,其动量将等于2pB.在F的作用下,这个物体若经过时间2t,其动量将等于2pC.在F的作用下,这个物体若经过时间2t,其动能将等于2E KD.在F的作用下,这个物体若经过位移2l,其动能将等于2E K9.一质量为1kg的物体,从倾角300的光滑斜面上的高为0.8m处,由静止开始下滑。

16.2动量和动量定理

16.2动量和动量定理

四、动量定理
1. 内容:物体所受合力的冲量等于 物体的动量变化。 2. 公式:I合=Ft = pp. 其中F 是物体 所受的合力,p是初动量,p是末动量, t 是物体从初动量p变化到末动量p所需时 间,也是合力F作用的时间。 3. 单位:F的单位是N,t的单位是s, p和p的单位是kg· m/s(kg· -1)。 ms
f
得 f=F/3
F f
t 2t
练4. 如图表示物体所受作用力随时间变化的图 象,若物体初速度为零,质量为m,求物体在t2 时刻的末速度? 解:从图中可知,物体所受冲量为F - t图线下面 包围的“面积”,
F
设末速度为v′,根据动量定理
F ·Δt=Δp ,有
F1
F2
t 0 t1
F1t1+ F2 (t2 -t1 ) = mv′ - 0
对动量定理的进一步认识
对动量定理的进一步认识
1. 动量定理中的方向性
三、对动量定理的进一步认识
1. 动量定理中的方向性
I合 = F合t = pp=△p =m △v是矢
量式,合力的冲量的方向与物体动量 变化的方向相同(即与物体速度变化的 方向相同)
三、对动量定理的进一步认识
1. 动量定理中的方向性:I合 =F合t = pp
发生这一变化所用的时间的比值。
由动量定理Ft =p 得F=p/t, 即动量
的变化率等于物体所受的合力。当 动量变化较快时,物体所受合力较
大,反之则小; 当动量均匀变化时,
物体所受合力为恒力。
2. 动量的变化率: 动量的变化跟
发生这一变化所用的时间的比值。
由动量定理Ft =p 得F=p/t.
矢量运算方法, 比较繁杂。如果作用力

人教版物理选修3-5 第十六章 动量守恒定律16.2 动量和动量定理 同步练习题(含解析)

人教版物理选修3-5 第十六章 动量守恒定律16.2 动量和动量定理 同步练习题(含解析)

人教版物理选修3-5第16章第2节动量和动量定理同步练习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52.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速度大的物体,它的动量一定也大B. 动量大的物体,它的速度一定也大C. 只要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不变,则物体的动量也保持不变D. 物体的动量变化越大则该物体的速度变化一定越大2.下面关于冲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力恒定,不管物体运动状态如何,其冲量就等于该力与时间的乘积B. 当力与位移垂直时,该力的冲量一定为零C. 物体静止时,其重力的冲量一定为零D. 物体受到很大的力时,其冲量一定很大3.古时有“守株待兔”的寓言.设兔子的头部受到大小等于自身体重的打击力即可致死,并设兔子与树桩作用时间为0.3 s,则被撞死的兔子其奔跑的速度可能为(g取10 m/s2)A. 1m/sB. 1.5m/sC. 2m/sD. 3m/s4.如果一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受到的冲量相等,则此物体的运动不可能是()A. 匀速圆周运动B. 自由落体运动C. 平抛运动D. 竖直上抛运动5.质量为m的物体以初速v0做竖直上抛运动,不计空气阻力,从抛出到落回抛出点这段时间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动量变化大小是零B. 物体动量变化大小是2mv0C. 物体动量变化大小是mv0D. 重力的冲量为零6.对于力的冲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力越大,力的冲量就越大B.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大,力的冲量不一定大C. 竖直上抛运动中,上升和下降过程时间相等,则重力在整个过程中的冲量等于零D. 竖直上抛运动中,上升和下降过程时间相等,则上升和下降过程中重力的冲量等大、反向7.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质量均为m的物块A和B,B上固定一轻质弹簧,B静止,A以速度v0水平向右运动,从A与弹簧接触至弹簧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 )A. A,B的动量变化量相同B. A,B的动量变化率相同C. A,B系统的总动能保持不变D. A,B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8.如图所示,质量为m P=2 kg的小球P从离水平面高度为h=0.8 m的光滑斜面上滚下,与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 Q=2 kg的带有轻弹簧的滑块Q碰撞,g=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P球与滑块Q碰撞前的速度为5m/sB. P球与滑块Q碰撞前的动量为16kg·m/sC. 它们碰撞后轻弹簧压缩至最短时的速度为2m/sD. 当轻弹簧压缩至最短时其弹性势能为16 J9.如图所示,斜面和水平面之间通过小圆弧平滑连接,质量为m的物体(可视为质点)从斜面上h高处的A点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最后停在水平地面上的B点.要使物体能原路返回A点,在B点物体需要的最小瞬时冲量是()A. 12m√gℎ B. m√gℎ C. 2m√gℎ D. 4m√gℎ10.如图所示,一段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长为L,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系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可以视为质点),保持细绳处于伸直状态,把小球拉到跟O点等高的位置由静止释放,在小球摆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A. 合力做的功为0B. 合力做的冲量为0C. 重力做的功为mgLD. 重力的冲量为m√2gL11.质量为m的小球被水平抛出,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球的速度大小为v,若此过程中重力的冲量大小为Ⅰ,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的大小,则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为()A. v−Im B. v−ImgC. √v2−I2m2D. √v2−I2m2g212.质量为1 kg的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以竖直向上为正,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与讨论
1、用锤子使劲压钉子,就很难把钉子压入木 块中去,如果用锤子以一定的速度敲钉子, 钉子就很容易钻入木块,这是为什么?
2、杂技表演时, 常可看见有人用铁 锤猛击放在“大力 士”身上的大石块, 石裂而人不伤,这 又是为什么?
思考与讨论
建筑工人或蹦极运动员身上绑的安全带 是有弹性的橡皮绳还是不易伸长的麻绳?
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动量的变化
设置物理情景:质量为m的物体,在合力F的 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t,速度由v 变为v’,如 是图所示:
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知:F = m a
而加速度定义有: a v ' v
联立可得:F
m v ' v t
t
=⊿p/⊿t
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变形可得: Ft mv ' mv
ΔP
P′
P′ ΔP
P
P
也称三角形法则:从初动量的矢 量末端指向末动量的矢量末端
课堂练习
1、一个质量是0.1kg的钢球,以6m/s的速度
水平向右运动,碰到一块坚硬的障碍物后被
弹回,沿着同一直线以6m/s的速度水平向左
运动,碰撞前后钢球的动量有没有变化?变
化了多少?方向如何?
规定正方向
P′ P
ΔP
课堂练习
科学漫步
1、汽车的碰撞试验 1)汽车的安全气囊的 保护作用
2)轿车前面的发 动机舱并不是越坚 固越好
2、了解历史上关于运动量度的争论
课堂练习
ABC
1、关于冲量和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冲量是反映力的作用时间积累效果的物理量
B、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C、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原因
D、冲量是描述物体状态的物理量
所围的“面积”的大小表示对应时间t0 内,力F0的冲量的大小。
动量定理(theorem of momentum)
1、内容: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 的动量变化,这就是动量定理。
2、表达式: Ft mv ' mv 或 I p
3、加深理解:
1)物理研究方法:过程量可通过状态量的变化来反映;
2)表明合外力的冲量是动量变化的原因;
2、动量定理不仅可以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 还可以解决曲线运动中的有关问题,将较难的计算 问题转化为较易的计算问题;
3、动量定理不仅适用于宏观低速物体,也适用于 微观现象和变速运动问题。
动量定理的优点:不考虑中间过程, 只考虑初末状态。
课堂练习
3、一个质量为0.01kg的弹性小球,以 10m/s的速度在光滑 水平面上运动,撞 到前方的竖直墙壁后以8m/s的速度反向 弹回,设碰撞时间为0.01s,求球受到 墙壁的平均撞击力。
表明动量的变化与力的时间积累效果有关。
冲量(impulse)
1、定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作用时间 的乘积,叫做该力对这个物体的冲量I,用 公式表示为 I=Ft
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冲量的单位是 牛·秒,符号是N·s
3、冲量是矢量:方向由力的方向决定,若 为恒定方向的力,则冲量的方向跟这力的 方向相同
动量定理的应用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一般为单个物体;
2、明确物理过程:受力分析,求出合 外力的冲量; 3、明确研究对象的初末状态及相应的 动量;
4、选定正方向,确定在物理过程中研 究对象的动量的变化;
5、根据动量定理列方程,统一单位 后代入数据求解。
动量定理解释生活现象
由Ft=ΔP可知: ①△P一定,t短则F大,t长则F小;
2、质量为m的钢球自高处落下,以速率 v1碰地,竖直向上弹回,与水平地面碰 撞时间极短,离地时速率为v2,在碰撞 过程中,钢球动量变化为多少?
思考与讨论
动量与动能有什么区别?
动量 p=mv
矢 kg·m/s
若速度变化,
量 (N·S) 则Δp一定不为零
动能 Ek= mv2/2
标 量
kg·m2/s2
(J)
动量概念的由来
在上节课探究的问题中,发现碰 撞的两个物体,它们的质量和速度的 乘积mv在碰撞前后很可能是保持不变 的,这让人们认识到mv这个物理量具 有特别的意义,物理学中把它定义为 物体的动量。
历史背景
最早提出动量概念的是法国科学家笛卡尔, 十七世纪,以笛卡儿为代表的西欧的哲学家们 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若找到一个适当的物理 量来描述,运动的总量是守恒的。这就是运动 不灭的思想。他继承伽利略说法,定义质量和 速率的乘积为动量。笛卡尔认为,这是量度运 动的唯一正确的物理量。他的观点的缺陷,在 于忽略了动量的方向性。
动量的变化p
1、某段运动过程(或时间间隔)末状态的动量p’ 跟初状态的动量p的矢量差,称为动量的变化
(或动量的增量),即 p = p' - p
2、动量变化的三种情况: 大小变化、方向改变或大小和方向都改变。
3、同一直线上动量变化的运算:
P
P′
P
P′
P′
P′
ΔP
P′
P
ΔP P′
ΔP
动量的变化p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动量变化的 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注意:求冲量时,一定要明确是求哪个 力在哪一段时间内的冲量。合力的冲量 为 I合=F合t,或I合=∑Fit
课堂练习
5、甲、乙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以相同的初
速度分别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乙
物体先停下来,甲物体又经较长时间停下来,
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甲物体受到的冲量大
B、乙物体受到的冲量大
若速度变化, ΔEk可能为零
动量与动能间量值关系:
p 2mEk
Ek
1 mv 2 2
p2 2m
思考与讨论
在前面所学的动能定理中,我们知 道,动能的变化是由于力的位移积累即 力做功的结果,那么,动量的变化又是 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动量的变化与速度的变化有关, 而速度的变化是因为有加速度,而牛 顿第二定律告诉我们,加速度是由物 体所受的合外力产生的。
小实验
非弹性绳断
橡皮绳不断
思考与讨论
报道1、1962年,一架“子爵号”客机,在美 国的伊利奥特市上空与一只天鹅相撞,客机坠毁, 十七人丧生。
报道2、1980年,一 架英国的“鸽式”战 斗机在威夫士地区上 空与一只秃鹰相撞, 飞机坠毁,飞行员弹 射逃生……
问题:小小飞禽何以能撞毁飞 机这样的庞然大物?
课堂练习
3、质量为5kg的小球,从距地面高为20m处水平抛出, 初速度为10m/s,不计空气阻力,g=10m/s2,从抛出到
落地过程中,重力的冲量是( C )
A、60N·s B、80N·s C、100N·s D、120N·s
4、质量为2Kg的物体A,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受如图F=10N的力作用了10秒,则在此过程中F 的冲量大小是________,重力的冲量大小是 _________,支持力的冲量是_______,合力的 冲量是__________,合力的冲量与各分量的关 系是_______。(g=10m/s2)
2、对于力的冲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力越大,力的冲量就越大 B、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大,力的冲量也不一定大 C、F1与其作用时间t1的乘积F1t1的大小,等于F2与其作用 时间t2的乘积F2t2的大小,则这两个冲量相同 D、静置于水平地面上的桌子受到水平推力F的作用,经 时间t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则此推力的冲量为零
冲量为多少?
0.6N.S
10、质量为m的物体,以速率v沿半径为R的圆, 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求物体运 动半周所受的合力的冲量的大小。
-2mv
课堂练习
11、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足够大的水平面 上,物体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有一水 平恒力F作用于物体上,并使之加速前进,经 t1秒后撤去恒力F,求物体运动的总时间t。
——缓冲装置 ②t一定,F大则△P大,F小则△P小;
③F一定,t长则△P大,t短则△P小。
思考与讨论
1、在日常行走中,若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 发生了碰撞,你将可能看到什么样的现象?
2、在足球场上,你常看到 运动员用头去顶球的现象, 试设想如果迎面飞来的不是 足球而是一块大石头,他们 会用头去顶吗?
3、用不同的力去骑自行车, 要达到同样的速度,是用力 大的先达到还是用力小的?
瓦碎蛋全
高空砸鸡蛋
鸡蛋从一米多高的地方落到地板上,肯定会被 打破,但如果在地板上放一块泡沫塑料垫,让鸡蛋 落到泡沫塑料上,结果鸡蛋却保持完好无损
生活中的应用
包装用的泡沫材料
生活中的应用
船靠岸时边缘上的废旧轮胎
生活中的应用
摩托车头盔里的衬垫
生活中的应用
生活中的应用
生活中的应用
牛顿第二定律的动量表述
4、冲量是过程量,反映了力对时间的积累 效应
思考与讨论
冲量与功有什么区别?
冲量 I=Ft 功 W= FS
矢 量
N·S
力的时间积累 使动量发生变化
标 量
N·m(J)
力的空间积累 使动能发生变化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力的冲量与反作用力 的冲量总是等值、反向并在同一条直线上,但是 作用力的功与反作用力的功不一定相等。 2、内力:对物体系统内部,内力作用的冲量的矢 量和等于零,但内力的功的代数和不一定为零。
课堂练习
9、一质量为100g的小球从0.8m高处自由下落到 一个软垫上,若从小球接触软垫到小球陷至最 低点经历了0.2s,则这段时间内软垫对小球的 冲量为多少?
0.6N.S
课堂练习
9、一质量为100g的小球从0.8m高处自由下落到
一个软垫上,若从小球接触软垫到小球陷至最
低点经历了0.2s,则这段时间内软垫对小球的
3)动量定理是矢量式,合外力的冲量方向与物 体动量变化的方向相同:合外力冲量的方向与合 外力的方向或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一致,但与初动 量方向可相同,也可相反,甚至还可成角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