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西游记》在韩国的传播与受容

合集下载

西游记的国际影响力

西游记的国际影响力

西游记的国际影响力西游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影响力,成为了世界范围内人们熟知和喜爱的故事。

西游记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传世之作,深深地影响着世界各地的文化、艺术和世界观。

西游记的国际影响力体现在其受众的广泛性。

这部作品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也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无论是在东亚地区的韩国、日本等国家,还是在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西游记都享有盛誉。

此外,许多西方国家如美国、英国等也将西游记翻译成本土语言,使更多的读者能够领略到其中的魅力。

可以说,西游记已经成为了一个跨越国界的文化符号。

西游记的国际影响力体现在其对世界文学作品的影响。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国外作家在创作时借鉴了西游记中的元素,使其作品更具有文化多样性。

比如,英国作家C.S. Lewis在他的《纳尼亚传奇》系列中,通过创造类似孙悟空的角色,展现了人物成长和勇气的主题。

法国作家Jules Verne的科幻小说《地心游记》中,也有类似西游记的冒险和奇幻元素。

这些作品的创作受到了西游记的启发,进一步丰富了世界文学的多样性。

西游记的国际影响力还体现在其对世界艺术的影响。

西游记中的神话故事、奇幻场景和丰富的人物形象,成为了艺术家们创作的灵感源泉。

无论是绘画、雕塑还是舞台剧、电影,西游记的故事都被艺术家们进行了不同的诠释和表达。

著名的中国画家吴昌硕曾经创作了《三打白骨精》、《孙悟空大闹天宫》等作品,将西游记中的经典场景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画布上。

而在电影方面,中国导演周星驰的《大话西游》系列更是将西游记的故事与现代喜剧相结合,成为了中国影坛的经典之作。

西游记的国际影响力还体现在其对世界观的影响。

西游记中展现的正义、勇气、友谊和爱的主题,深深地触动着读者和观众的心灵。

这些价值观的传递和弘扬,使得西游记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经典之作。

《西游记》在日传播现象研究进展

《西游记》在日传播现象研究进展

《西游记》在日传播现象研究进展作者:柯子刊李思源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22年第05期摘要:《西游记》在日本流传四百余年,产生了一系列深远的影响。

自20世纪50年代起,中日两国学者围绕这一传播现象展开了全方位的探索。

鉴于此,本文采取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和日本综合学术信息数据库(CiNii)收录的关于《西游记》在日傳播现象研究的论文发表情况,从整体发展概况和研究热点分布这两个角度出发进行了探讨。

研究结果表明,该领域的研究呈层叠式、累进式的发展态势,对孙悟空人物形象和日本的西游故事动漫改编作品的关注度最高,研究主题的演化路径贴合社会时代发展。

今后,可通过加强学者之间的横向交流、引入跨学科研究方法、扩大研究对象的选取范围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西游记》;跨文化传播;文献分析一、引言《西游记》在江户时代初期传至日本后,受众群体从最初的少数汉学家,逐步扩展到平民百姓群体,前后历经上百年[1]。

日本人在民族文学的基础上,对《西游记》进行融汇、改造,相关的绘本、小说等衍生作品应运而生,逐步形成了自己新的文学形态。

“二战”结束后,日本诞生了现代意义的漫画,日本著名漫画家手冢治虫成功地将日本漫画带入一个全新的高度,伴随日本动漫产业的蓬勃发展,以西游故事为蓝本的改编动漫,受到了广大民众的喜爱。

影视、游戏领域也引入了《西游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西游故事成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质又能吸纳日本本土文化而不断衍生艺术变体的文化符号[2]。

迄今为止,已有相当数量的国内外学者对《西游记》的文本翻译、影视翻拍、动漫改编等传播现象进行了调查分析,然而针对《西游记》在日传播现象研究现状的整体性分析,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海外学术数据库均未发现。

因此,为把握《西游记》在日本的译介与接受概貌,本文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审视出该领域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发展方向。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本研究对西游记在日传播现象研究论文的界定基于以下2个条件:(1)研究以小说《西游记》的原型故事在日本的传播和影响为对象,不涉及成书研究、作者考证、版本研究、主题探索、人物形象解读、思想和宗教内涵分析、美学研究、学术史研究以及关联性研究;(2)研究者所考察的并非古典小说《西游记》的原文本,而是以《西游记》为蓝本,基于不同媒介平台改编或再创作的“西游记故事”。

西游记网络时代的新媒体传播

西游记网络时代的新媒体传播

西游记网络时代的新媒体传播在当代社会中,新媒体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沟通交流的重要手段。

尤其是在网络时代,新媒体的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无疑为传统作品的推广和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无疑是最受欢迎的一部作品之一。

本文将就《西游记》在网络时代的新媒体传播进行探讨。

一、社交媒体平台上的《西游记》推广如今,社交媒体平台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分享观点的重要渠道。

借助社交媒体平台的强大传播力量,许多传统作品都得到了重新推广和宣传。

《西游记》也并不例外。

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人们可以轻松分享关于《西游记》的图片、文章、视频等内容。

这些内容不仅能够吸引现有的读者,还可以引起新读者的兴趣。

同时,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与读者进行互动,回答读者的问题,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接触《西游记》。

二、网络文学平台传播《西游记》新作品随着网络文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作者创作了关于《西游记》的新作品。

这些新作品以网络文学的形式传播,吸引了大量读者的关注。

在这些作品中,作者可以灵活运用网络的特点,加入新的元素和情节,以更吸引人的方式讲述《西游记》的故事。

同时,网络文学平台也为读者提供了便利,使得他们可以随时随地阅读关于《西游记》的新作品。

这种便利性进一步扩大了《西游记》的读者群体,并且为该作品的延续和传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在线综艺节目与《西游记》的结合在网络时代,综艺节目也是人们广泛关注的内容之一。

许多综艺节目也尝试将《西游记》的元素融入其中,以吸引更多的观众。

通过与《西游记》相关的选手、明星参与,综艺节目制造了与该作品相关的话题和氛围。

观众在观看综艺节目时,不仅可以享受综艺节目本身的娱乐性,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并关注《西游记》。

这种结合不仅满足了观众的娱乐需求,也提高了《西游记》在当代社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游戏与动漫推动《西游记》再度火爆随着游戏和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与《西游记》相关的游戏和动漫作品涌现出来。

从“四大名著”看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

从“四大名著”看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

从“四大名著”看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近年来,从政府到民间弘扬中华文化的声音渐增,这既是综合国力提升的结果,也是综合国力继续提升的自然选择。

文化产业、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域外传播之类的语词在学术界已有细流成河之势,著作、论文、科研项目渐成体系。

实业界,在西方文化产品丰厚回报的效应之下,在主流媒体对文化市场前景的描绘之中,正期待着盛世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能够带来巨额的利润。

一定程度上说,无论理论界还是实业界,无论官方还是民间,中华文化的弘扬显然不仅指向国内,还同时指向东西方的海外空间。

中华文化悠久深厚,从海外影响来看,无论汉唐还是明清,其传播内容都十分丰富。

近年来,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复兴之势初起,即便如此,若要进行全面考察,一时也难以尽述。

这里姑且选择中华文化之一点,即文学作品的“四大名著”,来管窥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若干现状与特点,并从这一角度,提几点促进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看法。

四大名著在国内的爱好者、研究者众多,影响之大无需讨论。

不仅如此,从一些学者的研究来看,其海外传播时间早,译本多,影响大。

近年来,“四大名著”的海外传播又有了一些变化与新特点,在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中有一定代表性,就此进行分析,对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或有一些可借鉴之处。

近年来“四大名著”海外传播的情况及特点近年来,“四大名著”在海外的传播呈现“立体”图景。

总体上来看,其数量有所增加、方式更趋现代,这与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步调有一定一致性。

但四大名著在海外的传播各自又有显著的差异性,综合来看,其影响以《西游记》为最,《三国演义》次之,《红楼梦》再次,《水浒传》最小,这些从一个角度反映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情况。

进一步分析“四大名著”海外传播的特点,可以得到促进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些许线索。

1.传播区域的近与远。

“四大名著”在海外东西方文化圈的传播有明显的不同。

东方文化圈内,日本、韩国、东南亚多国,对“四大名著”的爱好者多,接受程度高,理解深,表现形式多样。

谈《西游记》对韩国古典小说的影响——以《玉楼梦》与《田禹治传》为例

谈《西游记》对韩国古典小说的影响——以《玉楼梦》与《田禹治传》为例

上雕鞍,径直骑出水底。到于潭外,将身变作牛王模样, 夫人闵氏念动咒语,使其变为大蟒。又如田禹治乘王延
打着兽,纵着云,不多时,已至翠云山芭蕉洞口,叫声 喜不在家之时,化作王延喜,进入王家。当王延喜回家
“开门!”那洞门里有两个女童,闻得声音开了门,看见 之时,念动其真言,使其变为九尾狐,并将其逐出王家。
是牛魔王嘴脸,即入报:“奶奶,爷爷来家了。”那罗刹
“우치 한 번 시험코자 하여 真言을 염하니 용담
听言,忙整云鬟,急移莲步,出门迎接。”④
의 쓴 관이 변하여 쇠머리 되고 용담이 노하여 또 진
通过以上两个故事情节,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 언을 염하니 우치의 쓴 관이 변하여 머리 되며 우치
?????????????????????????????????????????????????????????????????????????这段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禹治念动咒语后的各种变化及主人公腾云驾雾去往天界的场面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孙悟空的筋斗云
比较文学
谈《西游记》对韩国古典小说的影响
——以《玉楼梦》与《田禹治传》为例
说的研究。尽管如此,在《西游记》对韩国古典小说影 厄运或走投无路时现身搭救,从中又看到了孙悟空保护
响方面的研究还是不够全面。由于韩国古典小说《玉楼 唐僧西天取经途中观世音菩萨的形象。因此白云道士这
梦》和《田禹治传》相比其他作品幻想性更强,所以本 一人物形象显然是从《西游记》中借鉴而来,进而使得
文主要以《西游记》和这两部小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 江南红有了变化和分身的本领。
祝融王和红孩儿所使用的法术极为相似,都是念动咒语, 程度上受到其影响。《西游记》是以唐僧师徒四人去往西
空中喷火与进行敌人打斗。

外国人眼中的西游记

外国人眼中的西游记

外国人眼中的西游记摘要:《西游记》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在国外也有相当大的影响,但由于文化的差异,老外阅读《西游记》和中国人对《西游记》的理解还是又算差异的,本文就主要对外国人眼中的《西游记》做出论述。

关键词:西游记国外差异性正文:唐太宗贞观十九年( 公元645 年) , 长安弘福寺僧人玄奘私自西行天竺取经而回。

此事轰动朝野, 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终于在16 世纪汇成一部伟大的作品---- 《西游记》。

自5西游记6成书以来,尤其是19 世纪以来, 数百年间《西游记》再一次涉千山万水, 迄今已有一二十国译本,但是仔细比较, 《西游记》在异域的流传,还是与中国国内对其的理解是有差异的。

一、东方人眼中的《西游记》。

《西游记》在东方的流传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

下面以日本、印尼、马来等为例说明。

(一)日本。

国外对《西游记》的研究,以日本汉学家的成绩较多。

早在日本飞鸟时期, 即唐贞观年间, 僧道昭闻知玄奘取经归国, 即赴东土求学, 在抄写经文的同时,也抄集了一些取经故事, 郑重传入日本。

较早的重要论文有猪俣庄八的《关于西游记》、中野美代子的《西游记和三藏法师传》、田中谦二和荒井健的《西游记的文学》、内田道夫的《西游记的语言》等。

在日本, 唐宋时有关西天取经的故事几乎都是由僧侣完成的。

明清时, 大量《西游记》版本传入日本, 其中有着浓厚神秘意味的汪道涵《西游证道书》与刘一明《西游原旨》颇受欢迎。

20 世纪以来, 现代日文译本约有30 多种, 其中不少( 如弓馆芳夫、守藤更生、太田辰夫等译本) 都以汪、刘二书为底本。

可见其宗教色彩浓厚。

日本的《西游记》研究在对一个宗教故事的追溯中, 以详实的资料几乎勾勒了一个完整的《西游记》形成史。

这之间涉及到对唐宋《诗话》的考证, 对元本平话的修复, 对作者为丘处机说的质疑或引证, 对人物形象的溯源,,其中, 关于孙悟空形象的渊源, 在印度说、中印混血说的标签下, 几乎是清一色的佛典说, 尤以太田辰夫、矶部彰为代表。

[整理]重视《西游记》的海外传播

[整理]重视《西游记》的海外传播

重视《西游记》的海外传播中国古典小说的域外传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交流现象,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文化世界传播和接受的程度。

其中,《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部十分独特的作品,无论从范围、形式来看,还是从影响力来看,《西游记》都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域外传播中独树一帜。

不仅海外传播时间早,译本多,影响大;在影视、动漫改编传播方面也表现出较强的活力和领先的态势。

近年来文化学术界与文化政策领域对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有着不同的理论或看法。

追寻理论的统一总是艰难的过程,而具体的个案研究,循序渐进地推进恰恰是可以形成积累的。

从《西游记》等中国文化在海外传播的得失,看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或有一些可借鉴之处。

依托产业,加强文化产品输出文化传播大体可以分为非产业性传播和产业性传播两种途径。

所谓非产业性传播,往往由政府起主导作用,通过各种非盈利性的文化交流等形式宣传并推广本国文化。

产业性传播,往往由市场起主导作用,各国把各种文化资源加工成文化产品,通过文化贸易的形式向外推广。

与非产业性传播相比,产业性传播接受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更大。

《西游记》近年来在海外的传播大都是通过产业化传播的方式。

在日本,2006年由富士通电视台播出的连续剧《西游记》,首集便创下了29.2%的收视率。

2007年又在暑期推出了电影版《西游记》,并在戛纳电影节上进行宣传。

在美国,2001年由NBC电视台制作了The Monkey King(《美猴王》),并由德国电视台在2009年元旦期间引进播放。

好莱坞近年来推出的大片《功夫之王》《龙珠:进化》等也出现了《西游记》的题材或人物。

通过文化产品的形式推出《西游记》在海外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受众基础,并取得了相当的经济收益。

但是,目前《西游记》在海外传播的过程中,传播者大多不是中国本土人士而是域外人士,也就是说,在海外比较有影响的《西游记》版本不是由我国主动推出,而是由他国传播者将我国的文化资源进行改编并在本国或全世界推广。

《西游记》在海外:不只是电视剧

《西游记》在海外:不只是电视剧

《西游记》在海外:不只是电视剧作者:王宽来源:《今日中国·中文版》2017年第07期伴随着东西方的交流,吴承恩笔下的唐僧师徒四人降妖伏魔故事,早在一个世纪前就已经走向海外。

2017年4月15日,1986年版电视剧《西游记》的导演杨洁去世。

这部电视剧曾创下89.4%的收视率神话,并在中国国内重播超过3000次。

对于中国的80后、90后而言,这部《西游记》伴随儿时的每一个寒暑假,是最珍贵的童年记忆。

有趣的是,在海外权威电影数据库IMDB上,这部电视剧的打分也高达8.8分。

有个越南女孩说,自己小时候看了5遍。

一只东方猴子的故事“哇,我从小是在非洲看着这部电视剧长大的,小时候经常幻想自己是孙悟空。

”“当我还是个小鬼的时候,在捷克共和国看过这部剧,里面有些很吓人的镜头,但超酷。

”这是一些外国观众在IMDB上的留言。

改革开放后,1986年版《西游记》是中国第一批出口到世界的文艺作品之一,当时最早出口的国家包括缅甸、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之后陆续出口到加纳、坦桑尼亚、尼泊尔等国家。

孙悟空扮演者六小龄童回忆,有次在缅甸,他看到路边的小店正在放《西游记》。

《西游记》的故事原型,取材于唐代玄奘法师西行求法的故事。

玄奘法师的经历记载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和《大唐西域记》里,后世人们根据这些素材不断演绎,衍生出各种通俗志怪小说,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

事实上,伴随着东西方的交流,吴承恩笔下的唐僧师徒四人降妖伏魔故事,早在一个世纪前就已经走向海外。

19世纪晚期,《西游记》故事跟随广东、福建移民进入东南亚诸国。

在以《西游记》故事为蓝本的潮州戏曲里,孙悟空往往被视作危难时可以提供庇佑的神灵。

这种信仰在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越南等国也可以看到。

1895年,上海华北捷报社出版了塞谬尔·伍德布里奇翻译的小册子《金角龙王,皇帝游地府》,这可能是西游记文本最早的西文译作。

真正将《西游记》带到西方的,是美国著名汉学家亚瑟·韦利的译本—《猴子:中国民间小说(Monkey:Folk Novel of Chin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西游记》在韩国的传播与受容
作者:朱坤路
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02期
摘要: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以其独特的文学与艺术价值,在传入朝鲜半岛后,以至于很多小说对此竞相模仿和借鉴。

在此以《玉楼梦》和《田禹治传》为例,主要通过对比分析它们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上与《西游记》的相似之处,从而窥探出《西游记》在韩国的传播与受容。

关键词:《西游记》;《玉楼梦》;《田禹治传》;受容
一、《西游记》的传入
众所周知《西游记》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到达西天求取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自创作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且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其中韩国是受其影响最为深远的国家之一。

朝鲜著名小说家许筠(1596——1618)在《惺所覆瓿稿.西游录跋》写到:
余得戏家说数十种,出《三国》《隋唐》外,而《两汉》龉,《齐魏》拙,《五代残唐》率,《北宋》略,《水浒》则奸骗机巧,而著于一人手,宜罗氏之三世哑也。

有《西游记》云,出于宗藩,即玄奘取经记而衍之者,其事盖见略于《释谱》及《神僧传》,在疑信之间,而今其书特假修炼之旨,如猴王坐禅,即炼己也;老祖宫偷丹,即吞黍珠也;大闹,即炼念也;侍师西行,即搬运河车也;火炎山红孩,即火候也;黑水通天河,即退符候也;至西而东还,即西虎交东龙也;一日而西回天十万路,即攒簇周天数于一时也。

虽支离漫衍,其辞不为壮语,种种皆假丹诀而立言也,固不可废哉,余特存之,修真其暇倦,则以攻睡魔焉。

许筠联系《释谱》和《神僧传》认为《西游记》为说道教修炼法之书,并给于了很高的评价。

《西游记》对韩国文人学士文艺创作有极大的影响,是和其作品内容及故事情节有极大关系。

在此本文以《玉楼梦》和《田禹治传》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其与《西游记》的想通之处,从中窥探出《西游记》对韩国古小说的影响。

二、《玉楼梦》的受容
首先《玉楼梦》在故事情节描写上做了许多借鉴。

如《玉楼梦》第十七回中,江南红与祝融王斗法,类于《西游记》第六十一回孙悟空与牛魔王斗法。

其中祝融王的法术“急挥手旗,口念咒文。

红云四起,无数鬼卒,漫山遍野,口吐火,鼻吹烟,冲击明阵”又与《西游记》第四十一回中对红孩儿的描述“那妖魔锤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的浓烟迸进,眨眨眼,火焰齐生”及其相似。

除此之外,作品中的白云道士这一人物形象显然是受到《西游记》的影响,对江南红的再造之功,与传授孙悟空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的菩提老祖及其相似。

两人都是身处与世隔绝的外仙境,江南红和孙悟空同样是漂洋过海抵达,但更为奇妙的是师父们传授了徒儿绝世的本领,江南红和孙悟空都用师父传授的本领成就了一番伟业。

再者就是江南红下山之后,白云道士在江南红每遭厄运或走头无路时现身搭救,从中又看到了孙悟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途中观世音菩萨的形象。

因此白云道士这一人物形象显然是从《西游记》中受容而来,进而使得江南红有了变化和分身的本领。

三、《田禹治传》的受容
好多学者说《田禹治传》是模仿《洪吉童传》创作而成,有趣的是《洪吉童传》这一作品中诸多内容是受了《西游记》的影响。

那么追本溯源《田禹治传》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影响。

《西游记》是以唐僧师徒四人去往西天拜佛求经的故事为主线而展开的,因此具有浓厚的佛教色彩。

但是佛教不是作品中出现的唯一宗教,作品中还出现了玉皇大帝和各路仙官等道教形象,这样的创作方式在韩国古典小说《田禹治传》也有所体现。

“禹治가真言을염하니무수한수리내려와모든장수의상을거두어가지고中天에높이떠오르며광풍이대작하여눈을뜨지못하고차일과수놓은병풍이무너져공중으로
날아간다”던지,“우치한번시험코자하여真言을염하니용담의쓴관이변하여쇠머리되고용담이노하여또진언을염하니우치의쓴관이변하여머리되며우치또진?을염하니용담의관이변하여백용이되어공중에올라안개를피우며용담이또진언을염하니우치의관이
변하여청용이되어구름을헤치고안개를발하여쌍용이서로싸워창용이백용을이기지
못하고동남으로달아난다”
以上这段话是出自《田禹治传》,这段话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禹治念动咒语后的各种变化,其中还提到了中华民族的龙图腾及龙出现后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的场景描写。

说到这不禁令人想起孙悟空的七十二般变化和腾云驾雾的法术以及《西游记》中龙王的出现总是兴风带雨。

通过以上《西游记》和《玉楼梦》及《田禹治传》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相似之处,就不难看出《西游记》对韩国古小说的深刻影响。

但是除此之外,受到《西游记》影响的小说非常之多,例如《三韩拾遗》,《雍固执传》,《淑香传》,《洪吉童传》,《九云梦》等等都不同程度上受到其影响。

可以说《西游记》在韩国古小说史产生了极其广泛且深刻的影响,同时对韩国古典小说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金敏镐 .《西游记》在韩国 [J]. 明清小说研究,2004.
[2]宋柏年.中国古典文学在国外[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10.
[3]《田禹治典》.
[4]西游记[M].华夏出版社,19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